五年级第9课语文牧童评画导学案

合集下载

《牧童评画》教学设计

《牧童评画》教学设计

9、《牧童评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这是小学生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对他们来说白话文与文言文有很大的区别,且具有极高难度。

教学工具课文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联系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体会牧童善于观察、勇于挑战权威,杜处士虚心接受批评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牧童、杜处士的精神,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课时准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要一起来学习整个小学生当中的第一篇古文——《牧童评画》。

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在预习之后,再把课文和译文读一遍,说说看这篇古文与我们现在所学习的现代文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初步感知古文特点后,老师简要地介绍一点古文的特点和学习它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文奠定基础。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画好节奏。

3、全班齐读课文。

4、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与译文。

小组汇报交流。

5、讨论交流,提出质疑。

四、齐读课文,加深理解1、教师范读之后,再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指导学生读牧童的话,要读出“抚掌大笑”的语气。

3、“谬”字应读得重而长,以强调画家的错误。

五、角色扮演,体会人物性格1、指名三人——旁白、牧童、杜处士上台表演。

2、学生发表对牧童、杜处士的看法。

六、小结本课,谈谈收获本篇古文叙述了杜处士珍藏了唐代著名画家戴嵩的一幅《斗牛图》,一个普通的放牛娃发现并指出了画中的错误。

牧童善于观察,勇于挑战权威,杜处士虚心接受批评的精神以及得出牛斗时尾巴紧缩在大腿间的常识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牧童评画 1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牧童评画 1

---------------------------------------------------------------最新资料推荐------------------------------------------------------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牧童评画1牧童评画时一课时标教学目标 1. 认识、会写蜀、嵩、轴、锦、囊、乃、谬、矣、曝9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处。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联系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4. 学习牧童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点教学重难点背诵课文。

备教学准备程教学过程入一、激情导入 1.出示插图,质疑:图上画了些什么?画上画了些什么? 2.教师相机导入新课。

(1)这是《牧童评画》。

(1)教师背诵课文。

(2)学生感受古文的特点。

(3)小结:古文的特点:简练。

》二、学习《牧童评画》 1.生试着读课文,读准字音。

2.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1)同桌合作对照注释,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

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自由读边在难懂的字边做注释。

1 / 3圈点批注,将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

3.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各组质疑。

(2)全班讨论,教师点拨。

多音字处 4.整体了解故事内容,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5.自由读,读准节奏,感受韵味。

6.同桌互读,读通句子。

7.指名读。

8.学生齐读物三、感受人物 1.放牛娃是怎样评价这幅画?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见放牛娃的什么精神?(放牛娃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2.处士面对放牛娃的评画有什么表现?由此可见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处士是一个敢于应战、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3.带着感情朗读,读出放牛娃的语气。

文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五、课堂小结。

五、课堂小结。

初读文言文,我们有了新的体验,快快总结,作为经验积累吧!计板书设计牧童评画抚掌大笑尤所爱牧童斗牛图处士谬也(掉尾而斗)然之置作业布置小专家教学反思:(记述教学的成功与遗憾、乐趣与困惑)《牧童评画》是这届学生从小学课本中第一次正式接触文言文。

五年级第9课语文牧童评画导学案

五年级第9课语文牧童评画导学案
【学习内容】
A、学生自学部分
1、看拼音,写词语。
shǔsōngzhóu jǐn பைடு நூலகம்áng
()中()山画()()
pùnǎimiùfǔ
( )晒()是()论()掌
二、辨析多音字。
Chǔ( )hǎo( )shǔ( )
处好数
Chù( ) hào( ) shù( )
三、解释加点的词语。
1.一牧童见之2.处士笑而然之
3.谬矣4.一日曝书画
5.尤所爱6.尾搐入两股间
B、合作学习
1.小组内读课文,读准节奏,感受韵味。
2.对照注释,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3.小组讨论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放牛娃是怎样评价这幅画的?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见放牛娃的什么精神?
5.处士面对放牛娃的评画有什么表现?由此可见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题:《牧童评画》课型:新授执笔人:审核:
授课人:授课时间:总课时:班级:小组:姓名:
学案
【学习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新词,辨析多音字“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联系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牧童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C、学生展示A、B部分内容
【达标测评】
1、辨字组词
轴()锦()曝()戴()
抽()绵()瀑()栽()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处士笑而然之
然:
2.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曝:拊掌:
导案
方法提示:借助资料书理解词意。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牧童评画》优秀教学设计2(精品)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牧童评画》优秀教学设计2(精品)

《牧童评画》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会写“蜀”、“嵩”、“轴”、“锦”、“囊”、“乃”、“谬”、“矣”9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处”。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联系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牧童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对照注释,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教师提供附文,帮助学生对应文言文,整体了解故事内容。

自读,小组合作交流感悟和收获。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牧童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牧童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突破方法: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讨论交流。

难点: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突破方法:凭借工具或注释,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指导。

教学准备:插图、投影仪课时安排:一课时设计理念1.新旧知识点衔接的迁移。

2.现代文、古文之间的迁移。

3.学习方法的迁移。

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是学生主体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由“学会”到“会学”的主要途径。

当学生有了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意识之后,他们就会积极自觉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主动学习、主动求知、解惑。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要做到“不教”,就要让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文言文“互动式”教学正是创造师生、生生共同的条件和氛围,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我设计的“互动式教学”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包括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知识经验储存于头脑中,而是要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中。

如果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把以前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后继的学习中去,不能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新问题,那就不能说已经完成了培养和发展的任务,因此,迁移现象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言文“互动式”教学正是在课堂情境中通过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来促进知识的迁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兴趣、态度的迁移。

画家和牧童导学案

画家和牧童导学案

画家和牧童导学案画家和牧童导学案是语文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收集的优质的教学案例,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这篇画家和牧童导学案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画家和牧童导学案一、初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

1、自学掌握生字的音、形、义,会写会用,并积累词语。

2、给“我会写”的生字各组2个词。

___( )( ) ___( )( ) ___( )( )___( )( ) ___( )( ) ___( )( )___( )( ) ___( )( ) ___( )( )___( )( ) ___( )( ) ___( )( )3、找出本课的多音字。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理解课题,画家是( )牧童是( )。

2、这课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给自然段标出序号。

4、反复读,做到流利、有感情。

三、细读课文,思考质疑。

1、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画家和牧童各是怎样的人?3、学说句子。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_______________一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______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__。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简要概括段意。

2、抓住重点,品词品句。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 牧童评画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牧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 牧童评画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牧

2021-3-29 20XX年复习资料小学复习资料班级:科目:9.牧童评画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会写本课9个生字,辨析“之”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杜处士虚心听取意见的优秀品质。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自学指导 互动策略展示方案 随堂笔记 内容、学法内容形式 智慧结晶导入1.指名背诵苏东坡的诗句。

2.简单介绍苏轼。

3.谈话揭示课题。

板书:牧童评画4.解释课题“评画”:指对一幅画发表自己的看法。

导学一: 初读 扫清字词障碍 1.默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自学生字。

2.重点指导。

(1) 正字音。

重点指导:“谬”“锦”,多音字“处”“曝” (2) 记字形。

“囊”共( )画,第三笔是( ),第十六笔是( )先自学,再对学,最后群学。

组内展示再班内展示导读二再读 知大意 理脉络1、借助工具书,读懂意思。

教师指导朗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指导学生读牧童的话。

要读出“拊掌大笑”的语气,可要求学生边读边做动作。

“谬”字应读得重而长,以强调画家的错误。

2、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理解内容,让学生对照课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3、小组交流,将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

独学对子交流 组内交流班内展示课堂 元 素 导 学 流 程导学三 课堂检测学习第一自然段,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各组质疑。

2.全班讨论,教师点拨。

大胆质疑,突破难点第二课时定向导学·互动展示自学指导 互动策略 展示方案 随堂笔记 内容、学法内容形式 智慧结晶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说这段的主要内容。

2、回忆学习方法,学生说,课件出示方法。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9 牧童评画 |湘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9 牧童评画 |湘教版

《牧童评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会写“蜀”、“嵩”、“轴”、“锦”、“囊”、“乃”、“谬”、“矣”9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处”。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联系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牧童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对照注释,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教师提供附文,帮助学生对应文言文,整体了解故事内容。

自读,小组合作交流感悟和收获。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牧童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牧童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突破方法: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讨论交流。

难点: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突破方法:凭借工具或注释,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指导。

设计理念1.新旧知识点衔接的迁移。

2.现代文、古文之间的迁移。

3.学习方法的迁移。

我设计的“互动式教学”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包括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知识经验储存于头脑中,而是要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中。

如果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把以前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后继的学习中去,不能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新问题,那就不能说已经完成了培养和发展的任务,因此,迁移现象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言文“互动式”教学正是在课堂情境中通过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来促进知识的迁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兴趣、态度的迁移。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出示插图,质疑:图上画了些什么?2.教师相机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苏轼。

3、、牧童评的是哪一幅画呢?出示戴嵩的《斗牛图》4、、教师背诵课文。

学生感受古文的特点。

小结:古文的特点:简练。

二、学习《牧童评画》1.自读《牧童评画》。

提出自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

(2)对照注释,理解每一个字的意思,连字成词,连词成句,将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

(赛课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牧童》导学案

(赛课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牧童》导学案

《5牧童》导学案课型新知探究课时主备人审核人复备人本周行为训练重点利用导学案学会学习班级五()班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我能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我能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3、我会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我能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

重、难点预测我会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知识链接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诗以善写田园著称,南宋四大家之一。

有《诚斋集》。

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

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

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有《稼轩长短句》。

学习过程师生笔记预习要求:1、练习把第一首古诗词读正确、流利,在文中圈画生字。

2、读一读课下注释,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3、把课后的生字读两遍,读准字音,给课后方格中的生字组词。

一、导学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二、预习检测(6分钟)对子轮流朗读课文,互相正音。

提示:注意“蓑”字的写法。

每组安排一名代表在全班展示朗读课文。

三、独学《牧童》自主学习:练习把《牧童》读流利,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并进行深入思考:诗中描述的儿童生活是什么样的?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你还有什么疑问想提出来和大家交流?四、互学(展示)1、各组代表发言: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2、其他小组作补充和评价。

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问。

3、组间比赛朗读这首诗。

4、总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题:《牧童评画》课型:新授执笔人:审核:
授课人:授课时间:总课时:班级:小组:姓名:
学案
【学习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新词,辨析多音字“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联系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牧童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内容】
A、学生自学部分
1、看拼音,写词语。
shǔsōngzhóu jǐn náng
()中()山画()()
pùnǎimiùfǔ
( )晒()是()论()掌
二、辨析多音字。
Chǔ( )hǎo( )shǔ( )
处好数
Chù( ) hào( ) shù( )
三、解释加点的词语。
1.一牧童见之2.处士笑而然之
C、学生展示A、B部分内容
)绵()瀑()栽()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处士笑而然之
然:
2.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曝:拊掌:
导案
方法提示:借助资料书理解词意。
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答案。
3.谬矣4.一日曝书画
5.尤所爱6.尾搐入两股间
B、合作学习
1.小组内读课文,读准节奏,感受韵味。
2.对照注释,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3.小组讨论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放牛娃是怎样评价这幅画的?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见放牛娃的什么精神?
5.处士面对放牛娃的评画有什么表现?由此可见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