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带匹配理论设计CO_2光催化还原催化剂的研究进展_彭辉
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反应制合成气催化剂研究进展

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反应制合成气催化剂研究进展黄澎;邹颖;王宝焕;王逍妍;赵勇;梁鑫;胡迪【期刊名称】《化工进展》【年(卷),期】2024(43)5【摘要】利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RR)将CO_(2)转变为有价值的合成气(CO/H_(2))受到广泛关注。
CRR电催化剂的开发对于高效、精确制备合成气至关重要。
本文综述了CRR制备合成气的反应过程、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现有CRR催化剂的种类、优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具体分析了催化剂的掺杂元素种类和比例对反应中间体的影响,指出了掺杂非金属元素的金属原子边缘和活性位对CRR的作用,探讨了催化剂设计和反应条件调节对CO和H_(2)比例的精确调控。
本文也讨论了增加反应活性位点、降低中间体的反应能垒等促进CRR以及调节合成气碳氢比的方式。
此外,提出了可通过催化剂多级形貌调控、多活性位点设计、CO_(2)还原与阳极反应耦合等途径,提升CRR制合成气效率的策略。
最后,探讨和展望了CRR制合成气在未来工业化生产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
【总页数】16页(P2760-2775)【作者】黄澎;邹颖;王宝焕;王逍妍;赵勇;梁鑫;胡迪【作者单位】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51【相关文献】1.金属硫化物电催化剂在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中的研究进展2.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一氧化碳催化剂研究进展3.单原子催化剂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研究进展4.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催化剂研究进展5.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乙烯铜基催化剂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吉布斯自由能综述

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吉布斯自由能综述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吉布斯自由能综述引言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可再生能源的关注不断增加,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稀土基催化剂催化CO_(2)研究进展

稀土基催化剂催化CO_(2)研究进展
李红;汪力;朱雪冰;王一凡;李一菲;黄剑
【期刊名称】《现代化工》
【年(卷),期】2024(44)2
【摘要】相比于过渡金属及主族金属,稀土金属具有亲氧性,且配合物大多具有高的路易斯酸性,稀土离子配位数大且多变,配位模式多样,更容易形成复杂的多核结构。
从CO_(2)还原为低碳物种、CO_(2)与有机分子化学固定生成环碳酸酯、CO_(2)与环氧化物共聚生成聚碳酸酯3个方面概述了稀土基催化剂在催化固定二氧化碳方面取得的进展。
【总页数】6页(P67-71)
【作者】李红;汪力;朱雪冰;王一凡;李一菲;黄剑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陕西省绿色低碳能源材料与过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41.4
【相关文献】
1.钴基催化剂电催化还原CO_(2)研究进展
2.铈锆基稀土催化剂在汽车尾气净化用三效催化剂中的研究进展
3.铜离子价态对铜基催化剂光/电催化CO_(2)还原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4.铁基催化剂活性相调控及其催化CO_(2)加氢制线性α-烯烃研究进展
5.Cu基催化剂电催化还原CO_(2)的性能调控及其产物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co(ii)的金属自由基催化

基于co(ii)的金属自由基催化基于Co(II)的金属自由基催化引言:金属自由基催化是有机合成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反应方式。
其中,基于Co(II)的金属自由基催化反应因其高效、高选择性和低成本等优点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Co(II)催化反应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Co(II)催化反应的原理金属自由基催化反应的核心是金属离子的参与。
Co(II)离子具有未成对的d电子,因此具备了产生自由基的能力。
在反应中,Co(II)离子首先与底物发生配位作用,形成Co(II)-底物配合物。
随后,通过适当的激发条件,Co(II)离子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失去一个电子成为Co(I)离子,并生成自由基。
这个自由基可以与其他底物发生反应,从而实现催化反应的进行。
二、Co(II)催化反应的应用1. 碳-氮键形成:Co(II)催化反应可以实现碳-氮键的形成,从而合成有机胺化合物。
以乙酰胺和苯硼酸为底物,Co(II)离子作为催化剂,经过一系列反应步骤,最终得到苯胺。
这种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药物合成和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 碳-氧键形成:Co(II)催化反应还可以实现碳-氧键的形成,从而合成酮和醛化合物。
以醛和酸酐为底物,Co(II)离子作为催化剂,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可以得到相应的酮和醛产物。
这种方法具有高选择性和高效率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领域。
三、Co(II)催化反应的发展方向1. 催化剂的设计与改进:当前,研究者们正在不断探索新型的Co(II)催化剂,以提高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通过调整催化剂的配体结构和反应条件,可以获得更高的催化活性和更广泛的底物适用范围。
2. 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Co(II)催化反应的机理还不完全清楚,研究者们正致力于深入探究其反应机理。
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揭示反应的细节步骤,为催化剂的设计和合成提供理论指导。
3. 应用拓展:Co(II)催化反应在有机合成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其应用。
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进展

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进展目录摘要......................................................... I II ABSTRACT ....................................................... I V 第一章绪论 (1)1.1 引言 (1)1.2 二氧化碳的应用 (2)1.3 光催化的反应机理 (3)1.4 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应用 (4)1.4.1 光催化的发展 (4)1.4.2 光催化的应用 (5)第二章光还原CO2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6)2.1 光催化方法 (6)2.2 光催化的原理 (6)2.3 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 (7)2.3.1独立的TiO2体系 (8)2.3.2 金属修饰的TiO2 (9)2.3.3 有机光敏化剂修饰TiO2 (11)2.3.4 含铁化合物 (11)2.3.5 复合半导体材料催化剂 (12)2.4 TiO2负载催化剂 (12)2.5 TiO2/沸石、分子筛催化剂 (13)2.7 光催化剂常用的制备方法 (14)2.7.2 浸渍法 (15)2.7.3 共沉淀法 (15)2.8 TiO2光催化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16)2.9 TiO2光催化剂改性及研究 (17)2.10 光催化CO2研究进展 (19)第三章结论 (21)参考文献 (22)致谢 (23)摘要温室气体CO2是全球变暖的一个主要原因,利用太阳能将CO2还原为烃类等有用资源将对环境保护和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好处。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发现的一些可用于CO2光催化还原反应的新型催化剂,主要涉及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隧道结构光催化剂、分子筛光催化剂、有机物光催化剂和生物酶催化剂。
从结构特点出发,解释了它们作为还原CO2的光催化剂具有的优势。
另外,对光催化还原CO2涉及的机理也作了相应介绍。
CO2既是一种温室效应气体,又是地球的重要碳源,其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

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邢冲;薛丽梅;张风华;赵阳;彭程万里;李晓莉;邢丹【摘要】综述了用来还原二氧化碳的光催化剂,包括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及其修饰(金属掺杂、复合)后改性光催化剂,钙钛矿光催化剂,有机物光催化剂,分子筛光催化剂。
还原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The photocatalysts used to the 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CO2) were summarized, including titamum dioxide photocatalyst and its modified (metal - doped, composite) photocatalyst, perovskite photocatalyst, organic light catalyst, and zeolite photocatalysts. Reduction of CO2 was an effective way to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and it had great significance.【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2(040)023【总页数】3页(P9-10,24)【关键词】光催化剂;还原;二氧化碳【作者】邢冲;薛丽梅;张风华;赵阳;彭程万里;李晓莉;邢丹【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黑龙江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黑龙江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黑龙江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黑龙江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黑龙江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黑龙江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9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着能源和基本化工原料短缺的严重问题,而二氧化碳正是一种潜在的碳资源,各国正在竞相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
mofs 光催化还原co2 c2

MOFs光催化还原CO2为C2产物的实验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问题日益严重。
作为一种理想的碳汇,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具有重大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由于其高比表面积、多孔性及可调谐的结构,被认为在光催化还原CO2领域有巨大潜力。
此研究将主要聚焦于利用MOFs在光催化过程中将CO2还原为C2产物。
二、MOFs的结构与性质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由金属离子或团簇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合成的多孔晶体材料。
其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包括孔径大小、功能性基团等,以优化对特定反应的催化性能。
MOFs的高比表面积和多孔性使其能够吸附大量的CO2,同时其结构中的功能性基团可以为光催化反应提供反应位点。
三、光催化还原CO2为C2产物的机理光催化还原CO2的过程通常涉及三个基本步骤:CO2的吸附、光激发产生电子-空穴对以及电子和空穴参与光催化反应。
在MOFs的催化过程中,首先CO2分子通过物理或化学吸附作用被固定在MOFs的孔道内。
随后,当MOFs 受到光照时,其内部的金属中心或有机链接体吸收光能,产生电子-空穴对。
这些电子和空穴随后迁移到MOFs的表面,并参与到将CO2还原为C2产物的反应中去。
四、MOFs光催化还原CO2为C2产物的实验研究在实验部分,我们将详细描述所选取的MOFs材料的合成过程,以及其在光催化还原CO2为C2产物实验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将介绍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所需的MOFs、光源、气体供应设备等。
随后,将详细阐述实验过程,包括MOFs的合成、活性评价、产物分析等。
在活性评价部分,将关注于优化实验条件,如光源波长、反应温度、气体流量等,以提高CO2的转化率和C2产物的选择性。
最后,将讨论实验结果,包括CO2转化率和C2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反应机理。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看到MOFs在光催化还原CO2为C2产物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CO_(2)还原铜基电催化剂的原位重构效应研究进展

CO_(2)还原铜基电催化剂的原位重构效应研究进展
匡禹豪;张文彪;高庆生;唐颐
【期刊名称】《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2(61)6
【摘要】催化过程中活性位的结构和作用机制是催化研究的核心问题。
虽然Cu 基催化剂在电化学CO_(2)还原反应(CO_(2)RR)中表现了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能够生成多碳产物,但催化剂容易发生表面重构,给确定活性位结构、揭示催化机理的研究带来极大挑战,制约了反应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原位表征技术的发展,研究工作逐步深化认识Cu催化剂的表面重构规律,并结合理论计算阐述了基于重构后表/界面结构的催化机制,为设计开发高效催化剂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本综述总结CO_(2)RR中Cu基电催化剂重构效应的研究进展,讨论了不同原位表征方法在研究催化剂重构中的应用,并对催化剂的进一步设计和优化研究提出了展望。
【总页数】14页(P670-682)
【作者】匡禹豪;张文彪;高庆生;唐颐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复旦大学化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43.36;O643.321
【相关文献】
1.铜配合物衍生铜-氧化亚铜催化剂的原位电合成及其对二氧化碳电还原制备C2产物催化性能的研究
2.铁基催化剂光催化还原CO_(2)研究进展
3.钴基催化剂电催
化还原CO_(2)研究进展4.半导体基异质结光(电)催化还原CO_(2)研究进展5.铜基串联催化剂电催化CO_(2)还原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第33卷第11期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3007・
化 工 进 展
基于能带匹配理论设计CO2光催化还原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彭辉1,吴志红2,张建林2,卢静1,吴晨啸1,李培强1,尹洪宗1 (1山东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2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山东 滨州 256600)
摘要:光催化还原CO2过程中,能带隙小的材料具备优良的可见光吸收性能,但吸收的可见光并不一定能够有效地被光催化还原作用所利用,这与催化剂能带位置有着直接关系,改变材料的能带结构对调节材料的氧化还原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光催化还原CO2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半导体催化剂光催化还原CO2的基本过程
及催化剂价带、导带位置的决定性作用,简述了当今光催化还原CO2过程中存在的催化剂价带、导带不匹配问题,并从特定晶面生长、材料复合、形成p-n结、第一性原理等方面综述了如何利用能带匹配理论来提高光催化还原CO2效率,为光催化还原CO2的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二氧化碳;光化学;还原;能带;半导体 中图分类号:O 613.71;O 64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4)11–3007–06 DOI:10.3969/j.issn.1000-6613.2014.11.029
Progress in designing CO2 photocatalyst based on energy band match theory
PENG Hui1,WU Zhihong2,ZHANG Jianlin2,LU Jing1,WU Chenxiao1,LI Peiqiang1,YIN Hongzong1 (1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 Science,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 271018,Shandong,China;
2Yellow River Delta Jingbo Research of Chemical Industry,Binzhou 256600,Shandong,China)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visible light could be absorbed perfectly by the catalyst with a narrowed band gap,but those absorbed light could not be entirely devoted to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as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performanc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energy
band location and band structure changing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redox ability. Beginning with the CO2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basic principles,this paper is aimed to introduce the basic reduction
process of CO2 by semiconductor photocatalyst,the decisive role of valence band and conduction
band;to briefly discuss the existing mismatch problem of valence band and conduction band in the process of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and also to describe how to improve the CO2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efficiency using energy band match theory,such as crystal growth,composite materials,form “p-n junction” and the First Principles,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selection and design of catalyst for the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
Key words:carbon dioxide;photochemistry;reduction;energy band gap;semiconductor
据报道,2012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又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了356亿吨[1]。据政府气候变化专
门委员会发布的最新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由于CO2等气体造成了严重的温室
效应,致使全球温度升高了0.3~0.6℃[2],海平面
平均升高了10~25cm,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3]。如何在保持并不断改善
民众生活质量的同时控制CO2排放量,成为全球面
临的巨大挑战。
收稿日期:2014-04-15;修改稿日期:2014-07-18。 基金项目: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21203114) 及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BS2012NJ008)项目。 第一作者:彭辉(1989—),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光电催化还原CO2的研究。联系人:李培强,讲师。E-mail chem_carbon@outlook.com。尹洪宗,教授。E-mail hzyin@sdau.edu.cn。
进展与述评 化 工 进 展 2014年第33卷 ・3008・在此问题的推动下,如何将CO2变废为宝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CO2作为一种潜在的碳资源,催
化加氢转化为醇类等[4]化学品已有相关报道,如将其还原成CO[5]、作为油田驱油材料[6]、与甲烷混合气综合利用[7]、逆化学合成[8-9]等。 这些传统的CO2转化方法主要存在两大技术难题:一是氢仍是从化石原料中获取,转化的同时还会伴随CO2产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面临的温室效应问题[10-11];二是这些传统的方法仍是借助于高温高压的模式,需要大量的能耗,绿色、廉价、可持续再生驱动力的寻找也成为转化CO2的关键。 光催化还原CO2在此条件下应运而生,它是基于模拟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CO2而产生的[12]。自然界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阳能把CO2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常温常压的环境下进行,是以地球上最廉价易得的H2O作氢源,利用太阳能来驱动CO2 的还原。因此,光合作用是CO2 减排最具前景的方法[13-15]。基于此产生的光催化还原的氢来源于水,是洁净的环境友好型新能源,直接驱动力是太阳能,不会额外产生CO2。1978年,Halmann[16]在Nature上首次报道了利用半导体材料催化还原CO2,得到了甲醛、甲醇等产物,开启了人们催化还原CO2的新纪元。Ampelli等[17]报道了以自然光为光源,在常温常压下建立模拟光合作用,实现CO2循环。Yamashita等[18]以TiO2为催化剂光催化还原CO2,成功检测到了产物甲醇。光催化还原CO2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关注。 但是CO2能级比较低,惰性大,难以活化,其本身也无法吸收200~900nm的可见光和紫外光,因此,CO2的光催化还原需要借助光催化剂[19]。用于光催化反应的催化剂材料主要是半导体,催化条件的发生主要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对光频率的要求,即所吸收光子的能量,必须能使价带上的电子跨越禁带能隙达到导带,才能完成激发,即材料对光的吸收与能隙有关,不同的半导体有着不同的能带隙,即禁带宽度;二是半导体能带的位置决定着光生电子和空穴的氧化还原能力[20-22]。因此,能带匹配成为决定半导体光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目前,还鲜有针对这一问题的详细综述,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从光催化还原CO2的基本原理出发,综述了如何利用能带匹配理论来改善提高光催化还原CO2效率,为光催化还原CO2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 光催化还原CO2的基本原理 光催化反应中的半导体催化剂不同于其他金属
材料,它的价带和导带是不连续的,中间有禁带的存在[23]。半导体的光催化反应是以光能为驱动力的
氧化-还原过程,其电子的激发与传递过程与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相类似,具体包含两个基本过程:一是CO2在光催化材料表面反应位点的吸附;二是
CO2与光生电子-空穴之间的转化过程[24-26]。因此,
要激发并分离光生电子-空穴对,照射到半导体材料上光的能量要大于或等于禁带宽度,而这些光生载流子能量主要取决于光催化剂价带和导带的位 置[27]。如图1所示,当照射到半导体材料上光的能
量大于或等于禁带宽度时,晶体内的电子受到激发从价带跃迁到导带,从而在价带上产生空穴,由于空穴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以从H2O中夺取电子,
并放出氧气,同时提供CO2还原所需要的氢质子;
导带产生光生电子,光生电子用于CO2的还原[28]。
2 CO2光催化还原中催化剂材料价
带、导带的不匹配问题
在实际实验中发现,有些材料虽然禁带宽度很小,但还是不能达到还原的目的,人们渐渐意识到,还原反应的发生不仅仅与禁带宽度有关,还与半导体导带、价带所处的电势位置有关[30-32]。不同的半
导体材料有着不同的价带、导带,并且从热力学角度来讲,半导体导带要比表面电子受体的电势更高(更负),光生电子才能传递给电子受体;而价带要比表面电子给体的电势更低(更正),才能使电子由表面给体传递给空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某些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很小、依旧不能光催化还原CO2的
原因,那就是它们的价带导带位置不合适,换言之,就是能带不匹配。因此,半导体材料裂解水光催化还原CO2必须要有合适的价带和导带。以将CO2
图1 光催化还原CO2为碳氢燃料结构示意图[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