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高考专用版)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模块综合试卷(一)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含解析)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含解析)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34.0分)1.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所受重力与斜面对物体弹力的合力,就是物体对斜面的静摩擦力B. 物体所受重力与斜面对物体静摩擦力的合力,就是物体对斜面的正压力C. 斜面对物体弹力与斜面对物体静摩擦力的合力,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D. 斜面对物体弹力与斜面对物体静摩擦的合力,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平衡力2.设地球半径为R,a为静止在地球赤道上的一个物体,b为一颗近地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c为地球的一颗同步卫星,其轨道半径为r.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与c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rR B. a与c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RrC. b与c的周期之比为√rR D. b与c的周期之比为Rr√Rr3.如图所示,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小木块,在大小为F、方向与水平成α角的拉力作用下沿地面做加速运动,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的加速度为()A. FM B. (Fcos α−μMg)MC. FcosαM D. Fcos α−μ(Mg−Fsin α)M4.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A. 速度B. 加速度C. 速率D. 所受的合力5.如图所示,导体杆OP在作用于OP中点且垂直于OP的力作用下,绕O轴沿半径为r的光滑的半圆形框架在匀强磁场中以一定的角速度转动,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AO间接有电阻R,杆和框架电阻不计,回路中的总电功率为P,则()A. 外力的大小为2Br√PRB. 外力的大小为Br√PRC. 导体杆旋转的角速度为2√PRBr2D. 导体杆旋转的角速度为2Br2√PR6.如图所示,一通电圆环质量为m,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放在水平桌面上,一条形磁铁竖直放在环的中心处,N极在下端,下面判断正确是()A. 环对桌面的压力仍为mgB. 环对桌面的压力小于mgC. 环对桌面的压力大于mgD. 环所受桌面对它的摩擦力向左7.如图所示,OA、OB是两根轻绳,AB是轻杆,它们构成一个正三角形.在A、B处分别固定着质量均为m的小球,此装置悬挂在O点.现对B处小球施加水平外力F,让绳OA位于竖直位置.设此状态下OB绳中张力大小为T,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则()A. T=2mgB. T>2mgC. T<2mgD. 三种情况皆有可能8.如图所示是电磁流量计的示意图。

2019-2020物理创新大课堂同步必修一人教浙江专用版讲义: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1课时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物理创新大课堂同步必修一人教浙江专用版讲义: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1课时 Word版含答案

第1课时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时间与位移[研究学考·明确要求]知识点一质点[基础梳理]1.质点: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个要素,把它简化成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这样的点称为质点。

2.质点的特点(1)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等次要因素,而突出了物体具有质量这个主要因素。

它与几何中的“点”有本质区别。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上不存在(填“存在”或“不存在”)。

3.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4.理想化模型: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质点就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思考很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做质点,而很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做质点吗?请举例说明。

答案不是。

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做质点,而研究乒乓球的发球(如旋转问题)时不能把乒乓球看做质点。

[即学即练]1.(2018·北京市西城区期末)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

下列有关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细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B.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看成质点C.研究地球自转的规律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D.研究地球公转的规律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解析质点是只有质量没有大小的抽象的点,是实际物体的理想化模型。

只要物体的大小形状不影响研究的问题,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所以不能说“只有细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故A、B错误;因为有大小才可能自转,而且地球表面线速度的大小跟地球半径有关,所以研究自转时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地球的大小比公转轨道长和公转半径小的多,对公转运动的研究影响很小,可看作质点,故D项正确。

答案 D2.2016年8月5日~21日,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

浙江省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一)

浙江省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一)

浙江省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一)(时间:60分钟,分值:70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面所列的物理量与其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不相符的是( A )A.力——kg·m/sB.动能——JC.电场强度——N/CD.电容——C/V解析:力的国际单位是N,1 N=1 kg·m/s2,A错误,B,C,D的国际单位制单位都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高速公路上限速牌上的速度值指瞬时速度大小B.背越式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过杆的技术要领时,可把运动员当成“质点”来处理C.某运动员的链球成绩为82.29 m,其82.29 m是指链球从离开手到落地的位移大小D.在400 m比赛中,处于第1跑道的某同学正好跑了完整一圈,他的成绩为50.0 s,则他在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8 m/s解析:高速公路上限速牌上的速度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选项A正确;背越式跳高比赛时,运动员过最高点的姿势决定重心的位置,从而影响比赛成绩,因此不能把运动员看做质点,选项B 错误;运动员的链球成绩指的是水平距离,并不是位移,选项C错误;在400 m比赛中,跑完整整一圈的位移为零,因此平均速度v==0 m/s,选项D错误。

3.物理是一门高度精确定量化的科学。

高中物理中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万有引力常量、电流的热效应、元电荷的数值分别是由不同科学家测得或发现的,他们依次是( C )A.伽利略、牛顿、安培、密立根B.牛顿、卡文迪许、奥斯特、库仑C.伽利略、卡文迪许、焦耳、密立根D.牛顿、开普勒、奥斯特、密立根4.下列各选项中的负号能表示方向的是( B )A.“-10 J”的功B.“-10 m/s”的速度C.“-10 C”的电荷量D.“-10 V”的电势解析:功、电荷量、电势都为标量,它们的正负不表示方向,速度为矢量,其正负表示方向,选项B正确。

2019—2020学年度浙江省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高中物理

2019—2020学年度浙江省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高中物理

2019—2020学年度浙江省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高中物理物理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总分值100分,考试时刻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终止,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此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4分,选错得0分。

〕1.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演出中显现了一种新型弹跳鞋叫弹跳跷〔如下图〕。

在表演过程中,一名质量m的演员穿着这种鞋从距地面H高处由静止落下,与水平地面撞击后反弹上升到距地面高h处。

假设弹跳鞋对演员的作用力类似于弹簧的弹力,演员和弹跳鞋始终在竖直方向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阻碍。

那么该演员〔〕A.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B.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超重状态C.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D.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2.汽车电动机启动时车灯会瞬时变暗。

如下图,在打开车灯的情形下,电动机未启动时电流表读数为10A,电动机启动时电流表读数为56A,假设电源电动势为12.0V,电源内阻为0.05Ω,电流表内阻不计,不考虑电流变化对车灯电阻的阻碍。

那么因电动机启动,车灯的电功率减少〔〕A.41.4 W B.49.5 W C.70.5 W D.73.6 W3.某跳伞运动训练研究所,让一名跳伞运动员从悬停在高空的直升飞机中跳下跳离,飞机一段时刻后打开降落伞做减速下落。

研究人员利用运动员随身携带的仪器记录下了他的运动情形,如下图是运动员跳伞过程中的V-t图.运动员打开降落伞的瞬时高度为1000m,速度为16m/s,人与设备的总质量为100kg,地面邻近的重力加速度为10m/s2〔不计高度对重力加速度的阻碍〕,仅依照这些信息不能够...〔〕A.求出1s末运动员所受的阻力大小B.求出12s末运动员的加速度C.估算14s末运动员的高度D.估算运动员从跳下到着地的总时刻4.如图〔a〕所示,两段等长绝缘细线将质量分不为2m、m的小球A、B悬挂在O点,小球A、B分不带有+4q和 q电量,当系统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并静止时,可能显现的状态应是〔〕5.小球以速率V0从地面竖直上抛,回到抛出点时的速率为V,且V<V0,设小球向上运动的位移中点为P,小球在抛出点时的重力势能为零,设小球所受阻力大小恒定。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有解析)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有解析)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下列哪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A. 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反而减小B.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却不为零C. 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且始终不变,速度也始终不变D.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速度大小均保持恒定且均不为零2.在某次户外风洞体验活动中,体验者在风力的作用下漂浮在半空.若增加风力,则该体验者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A. 处于超重状态且机械能增加B. 处于超重状态且机械能减少C. 处于失重状态且机械能增加D. 处于失重状态且机械能减少3.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A和B通过一轻弹簧连接在一起,并放置于水平传送带上,水平轻绳一端连接A,另一端固定在墙上,A、B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系统达到稳定后,突然剪断轻绳的瞬间,设A、B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和a B(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则()A. a A=2μg,a B=0B. a A=2μg,a B=μgC. a A=μg,a B=0D. a A=μg,a B=μg4.如图所示,当小车A以恒定的速度v向左运动时,则对于B物体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匀加速上升B. 匀速上升C. B物体受到的拉力大于B物体受到的重力D. B物体受到的拉力等于B物体受到的重力5.“太空涂鸦”技术的基本物理模型是:原来在较低圆轨道运行的攻击卫星在变轨后接近在较高圆轨道上运行的侦察卫星时,向其发射“漆雾”弹,“漆雾”弹在临近侦察卫星时,压爆弹囊,让“漆雾”散开并喷向侦察卫星,喷散后强力吸附在侦察卫星的侦察镜头、太阳能板、电子侦察传感器等关键设备上,使之暂时失效。

关于这一过程下列正确说法是()A. 攻击卫星接近侦察卫星的过程中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一直在增大B. 攻击卫星在原轨道上运行的周期比侦察卫星的周期大C. 攻击卫星在原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比侦察卫星的线速度大D. 攻击卫星在原轨道需要减速才能变轨接近侦察卫星6.有一只风扇,标有“U、P”,电动机线圈电阻为R,把它接入电压为U的电路中,以下几种计算电风扇所发热量的方法,正确的是()A. Q=U2⋅tRB. Q=P⋅tC. Q=(PU)2⋅Rt D. 以上三种都正确7.直角坐标系xOy中,A、B两点位于x轴上,坐标如图所示,C、D位于y轴上,C、D两点各固定一等量正点电荷,另一电量为Q的负点电荷置于O点时,B点处的电场强度恰好为零.若将该负点电荷移到A点,则B点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静电力常量为A)()A. 5kQ4l2,沿x轴正方向 B. 5kQ4l2,沿x轴负方向C. 3kQ4l2,沿x轴负方向 D. 3kQ4l2,沿x轴正方向8.利用霍尔效应制作的霍尔元件,广泛应用于测量和自动控制等领域,如图是霍尔元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磁感应强度B垂直于霍尔元件的工作面向下,通入图示方向的电流I,C、D两侧面会形成电压U,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压U仅与材料有关B. 若元件的载流子是自由电子,则C侧面电势高于D侧面电势C. 在测地球赤道上方的地磁场强弱时,元件的工作面应保持垂直D. 仅增大磁感应强度时,电势差U CD变大9.如图所示,当电流通过线圈时,磁针将发生偏转,以下的判断正确的是()A. 当线圈通以沿顺时针方向的电流时,磁针N极将指向读者B. 当线圈通以沿逆时针方向的电流时,磁针S极将指向读者C. 当磁针N极指向读者,线圈中电流沿逆时针方向D. 不管磁针如何偏转,线圈中的电流总是沿顺时针方向10.如图所示,用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折成平面梯形框架,ab、cd边均与ad边成60°角,ab=bc=cd=L,长度为L的电阻丝电阻为r,框架与一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源相连接,垂直于框架平面有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则框架受到的安培力的合力大小为()A. 0B. 5BEL11r C. 10BEL11rD. BELr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11.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推静止在斜面上的物块,当力F由零开始逐渐增大而物块仍保持静止状态,则物块()A. 所受合力逐渐增大B. 所受斜面摩擦力逐渐增大C. 所受斜面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D. 所受斜面弹力逐渐增大12.如图为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M、N是这条电场线上的两点。

2019—2020学年度浙江省五校联考高三模拟考试理综物理部分高中物理

2019—2020学年度浙江省五校联考高三模拟考试理综物理部分高中物理

2019—2020学年度浙江省五校联考高三模拟考试理综物理部分高中物理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本卷须知:1.请考生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内密封栏中,同时请认真阅读机读卡和答题卷上的本卷须知。

2.选择题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在机读卡上用2B 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代号涂黑,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直截了当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终止后,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二、选择题〔此题共8小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下图,一质量kg m 8 的物体被一根水平方向上拉伸了的弹簧拉住而静止在小车内,这时弹簧的弹力为6N 。

现沿水平向右的方向对小车施以作用力,使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起来,运动中加速度由零逐步增大到1m/s 2,赶忙以1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那么以下讲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物体与小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弹簧对物体的作用力始终没有发生变化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先向左,后向右C .当小车的加速度〔向右〕为0.75m/s 2时,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D .小车以1m/s 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8N15.质量为m 的皮球从h 高处自由下落,由于空气阻力,它与地面碰撞后的反弹高度为原高度的32。

现在要使皮球着地后总能弹回至同一高度h 处〔如下图〕,因此每次在球上升至最高点时拍一下皮球,给皮球的瞬时冲量为(不计皮球与地面碰撞缺失的能量,空气阻力的大小视为定值)〔 〕A .gh m 32B .gh m 54C .gh m 43D .gh m16.如下图,R 是一种放射性物质,它能放出α、β、γ三种射线,虚线框内是匀强磁场,L L '是厚纸板,M M '是荧光屏。

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物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磁感应强度的单位,下列正确的是()A.N/(A·m ) B.kg/(A·s2) C.N·s/(C·m) D.kg/(C·s) 2.如图所示,港珠澳大桥(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港珠澳大桥全长55 千米,于2018 年10 月23 日进行开通仪式,24 日上午9 时正式营运,则由上述图文信息可得()A.大桥全长55km是指位移大小B.24 日上午“9 时”是指时间间隔C.大桥的桥面受到斜拉索的压力作用D.大桥的桥墩处于受力平衡状态3.如图所示为儿童蹦床时的情景,若儿童每次与弹性床相碰后都能回到相同的高度,并重复上述运动,取每次与弹性床的刚接触的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儿童位置(即坐标y)和其速度v的关系图象中,能大体描述该过程的是()4.在研究各类物理问题时,有许多物理思想方法,下列有关物理学思想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有( )A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B .力学中将物体看成质点运用了极限的思想方法C .电学中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定义都运用了比值法D .当物体的运动时间Δt 趋近于0时,Δ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运用了等效替代法5.嘉兴某高中开设了糕点制作的选修课,小明同学在体验糕点制作“裱花”环节时,他在绕中心匀速转动的圆盘上放了一块直径8英寸(20cm )的蛋糕,在蛋糕上每隔4s 均匀“点”一次奶油, 蛋糕一周均匀“点”上15个奶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圆盘转动的转速约为2πr/minB .圆盘转动的角速度大小为30πrad/sC .蛋糕边缘的奶油线速度大小约为πm /s 3D .蛋糕边缘的奶油向心加速度约为90m/s 26.“太空电梯”的概念最初出现在1895年,由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物理选修3-4(浙江新高考专用版)讲义:模块综合试卷(一)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物理选修3-4(浙江新高考专用版)讲义:模块综合试卷(一)

模块综合试卷(一)(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多选)(2018·“超级全能生”联考)下列选项关于高中物理教材上插图(如图1所示)的说明正确的是( )图1A.图甲中弯曲的有机玻璃棒能导光说明有机玻璃的折射率小于周围空气的折射率B.图乙中电子表的液晶显示用到了偏振光C.图丙中全息照片的拍摄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D.图丁中的彩色条纹是白光的双缝干涉条纹答案 BCD解析 根据全反射条件,有机玻璃应为光密介质,折射率大于空气,选项A错误;电子表的液晶显示利用了光的偏振原理,选项B正确;全息照相利用了光的干涉,选项C正确;亮条纹间距几乎相等,是白光的双缝干涉图样,选项D正确.2.(多选)(2018·金华一中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段考)如图2所示,下列一些现象或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图2A.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光在其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大B.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的入射角越大,光线的偏折角度就越大C.火车鸣笛进站时,站台上的乘客听到的声音频率比实际频率要高D.图中一正一倒的“高”字分别是光经过竖直的玻璃砖折射与全反射产生的答案 BCD解析 根据n =可知,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光在其中传播的速度越小,故A 错误;光从空c v 气射入玻璃,折射率一定,入射角越大,则光线的偏折角度越大,故B 正确;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变小,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高,故C 正确;光线经过竖直的玻璃砖折射与全反射可形成如题图所示的图象,故D 正确.3.(多选)(2018·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如图3所示为实验室中一单摆的共振曲线,由共振曲线可知( )图3A .则该单摆的摆长约为1 mB .共振时单摆的振幅为12 cmC .若增大摆球的质量,则单摆的固有频率将增大D .若增大摆球的质量,则单摆的固有频率将减小答案 AB4.(2018·诸暨牌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某一物体在某行星表面所受重力是在地球表面时的16倍,在地球上走得很准的摆钟搬到该行星上,分针走一圈所用时间实际是( )A .15 minB .30 minC .3 hD .4 h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行星的重力加速度g ′=16g ,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可知,lg 该行星上单摆的周期是地球上周期的,所以此钟的分针走一圈所经历的时间实际上是地球14上分针走一圈所经历时间的,即为 h =15 min ,故选A.14145.(多选)(2017·绍兴稽阳联考)图4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2 s 时的波形图,图乙为介质中平衡位置在x =0.5 m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P 是平衡位置为x =1 m 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波速为0.5 m/sB .波的传播方向沿x 轴负方向C .0~2 s 时间内,P 运动的路程为8 cmD .当t =7 s 时,P 恰好经平衡位置向+y 方向运动答案 AC解析 从题图中可得波长λ=2 m ,周期T =4 s ,由公式v =,得v =0.5 m/s ,选项A 正确;λT t =2 s 时,x =0.5 m 处的质点向下运动,故波的传播方向沿x 轴正方向,选项B 错误;0~2 s 时间内,经过半个周期,P 运动的路程为2A =8 cm ,选项C 正确;当t =7 s 时,P 恰好经平衡位置向-y 方向运动,选项D 错误.6.如图5所示,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竖直面内,它左方有较大的光屏P ,线光源S 可沿玻璃砖圆弧移动,它发出的光束总是射向圆心O .若S 从图中A 向B 处移动,在P 上先看到七色光带,以后各色光陆续消失.则此七色光带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以及最早消失的光是( )图5A .红光→紫光,红光B .紫光→红光,红光C .红光→紫光,紫光D .紫光→红光,紫光答案 D解析 从红光到紫光频率逐渐增大,在玻璃中的折射率也逐渐增大,从玻璃中射出偏离原来的方向的角度便逐渐增大,因此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为紫光→红光.因为紫光的临界角最小,所以最早消失的是紫光.故正确选项为D.7.(多选)(2018·温州新力量联盟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如图6所示,S 1、S 2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波源,振幅为A .a 、b 、c 三点分别位于S 1、S 2连线的中垂线上,且ab =bc .某时刻a 点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c 点是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则( )图6A .a 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 ,c 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B .b 处质点的振幅为2AC .如果两列波振幅不同,则相遇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将加强D .这两列波形成的图样叫干涉图样答案 BD8.(多选)(2017·浙江4月选考)一列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当波传到x =2.0 m 处的P 点时开始计时,该时刻波形如图7所示.t =0.9 s 时观测到质点P 第三次到达波峰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A .波速为0.5 m/sB .经1.4 s 质点P 运动的路程为70 cmC .t =1.6 s 时,x =4.5 m 处的质点Q 第三次到达波谷D .与该波发生干涉的另一列简谐横波的频率一定为2.5 Hz答案 BCD解析 根据同侧法可知,起振方向为竖直向上.P 点第三次到达波峰即(2+)T =0.914s ,T =0.4 s ,所以波速v ==5 m/s ,所以A 选项错误.1.4 s 相当于3.5个周期,每个周期路λT 程为20 cm ,所以B 正确.经过t = s =0.5 s ,波传到质点Q ,再经过2.75T 即1.1 s 4.5-25后Q 第三次到达波谷,选项C 正确.要发生干涉现象,另外一列波的频率一定与该波相同,即频率一定为2.5 Hz ,选项D 正确.9.(多选)(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期末)两列简谐横波在同种介质中沿x 轴相向传播,如图8所示是两列波在t =0时的各自波形图.实线波A 向右传播,周期为T A .虚线波B 向左传播.已知实线波的振幅为10 cm ,虚线波的振幅为5 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8A .虚线波B 遇到障碍物时更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B .实线波和虚线波的频率之比为2∶3C .两列波在相遇区域内会发生干涉现象D .t =T A 时,x =5 m 处的质点的位移为10 cm答案 AD解析 由题图可知,虚线波B 的波长大于实线波A 的波长,则虚线波B 遇到障碍物时更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选项A 正确;因λA =4 m ,λB =6 m ,且两列波的波速相同,根据f =可知实线波和虚线波的频率之比为3∶2,选项B 错误;两列波的频率不同,则两列波v λ相遇时不会发生干涉现象,选项C 错误;t =T A 时,两波均向前传播4 m ,此时x =5 m 处的质点由实线波引起的位移为10cm ,由虚线波引起的位移为零,则此时此质点的位移为10cm ,选项D 正确.10.(2018·湖州高二下学期期末)将某种透明材质的三棱镜置于水中,△ABC 为其截面,其中∠A =∠B =72°,一束由a 、b 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从水中以角度i 射入三棱镜再从三棱镜射出,光路如图9所示,则( )图9A .该材质相对水是光密介质B .单色光在该材质中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传播速度C .增大入射角,AC 界面射出时a 光先消失D .减小入射角,AC 界面射出时b 光先消失答案 C解析 由光路图可知,光线在水中的入射角小于在介质中的折射角,可知该材质相对水是光疏介质,选项A 错误;因水相对该材料是光密介质,则单色光在该材质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传播速度,选项B 错误;a 光在界面AB 上的折射角大于b 光,可知a 光的折射率较大,根据sin C =可知,a 光的临界角较小,则增大入射角i ,AC 界面射出时a 光先消失,减小1n 入射角i ,两单色光都不会消失,选项C 正确,D 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11.(6分)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0甲所示.(1)以白炽灯为光源,对实验装置进行了调节并观察实验现象后,总结出以下几点,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A .单缝和双缝必须平行放置B .各元件的中心可以不在遮光筒的轴线上C .双缝间距离越大呈现的干涉条纹越密D .将滤光片移走则无干涉现象产生(2)当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第一次对齐A 条纹中心时,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丙所示,第二次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B 条纹中心时,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戊所示,已知双缝间距为0.5 mm ,从双缝到屏的距离为1 m ,则图戊中游标卡尺的示数为____________ mm ,所测光波的波长为________ m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如果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在同一方向上,如图己所示,则在这种情况下来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Δx 时,测量值________实际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10答案 (1)AC (2分) (2)16.7 (1分) 6.63×10-7 (1分) (3)大于 (2分)解析 (1)单缝和双缝必须平行放置才能观察到明显的干涉条纹.故A 正确;各元件的中心必须在遮光筒的轴线上,故B 错误;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为Δx =λ,那么双缝间距离越大,l d 则干涉条纹间距越小,故C 正确;去掉滤光片,干涉现象不消失,光屏上出现彩色的干涉条纹,故D 错误.(2)题图丙中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1 mm ,游标尺读数为0.1×4 mm =0.4 mm ,所以最终读数为11.4 mm.题图戊中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6 mm ,游标尺读数为0.1×7 mm =0.7 mm ,所以最终读数为16.7 mm.相邻干涉条纹的中心间距为:Δx =mm =1.325 mm.16.7-11.44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Δx =λ得:λ==l d Δxd l 1.325×10-3×0.5×10-31m ≈6.63×10-7 m.(3)如果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干涉条纹不在同一方向上,条纹间距测量值Δx 偏大,则波长测量值偏大.12.(8分)(2017·台州市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1)在实验室进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光源、凸透镜、M 、N 、P 、遮光筒、毛玻璃、放大镜(目镜).如图11所示,其中M 、N 、P 三个光学元件最合理的排列依次为________.图11A .滤光片、单缝、双缝B .双缝、滤光片、单缝C .单缝、双缝、滤光片D .滤光片、双缝、单缝(2)某同学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实验中按照如图12所示进行如下操作:图12①先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aa ′代表两种介质的界面,过aa ′上的O 点画出界面的法线,并画一条线段AO 作为入射光线;②把长方形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它的一条长边跟aa ′对齐,用笔以玻璃砖的另一条长边为尺画直线bb ′,作为另一界面;③在线段AO 上间隔一定的距离,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 1、P 2,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P 1、P 2的像,调整视线方向,直到P 1的像被P 2挡住.在观察的这一侧间隔一定距离,依次插上两枚大头针P 3、P 4,使P 3挡住P 1、P 2的像,P 4挡住P 1、P 2的像和P 3;④移去大头针和玻璃砖,连接P 3、P 4所在位置画直线,作为折射光线,其与玻璃砖下表面(界面)交于一点O ′,过O ′点画出界面的法线,然后用量角器分别测量出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以上操作中存在严重错误的有________(填操作序号).答案 (1)A (2)②④ (每空4分)解析 (1)为了获取单色的线光源,光源后面应放置滤光片、单缝,单缝形成的相干线光源经过双缝产生干涉现象,因此,M 、N 、P 三个光学元件依次为:滤光片、单缝、双缝,选项A 正确.(2)步骤②中不应以玻璃砖的长边为尺,画出玻璃砖的另一个界面bb ′,可用大头针标注位置;或用尺顶住玻璃砖长边,移去玻璃砖,然后画直线;步骤④中应以P 3、P 4的连线与bb ′的交点O ′和aa ′上的入射点O ,作出玻璃砖中的光线OO ′作为折射光线.13.(10分)如图13所示,一个立方体玻璃砖的边长为a ,折射率n =1.5,立方体中心有一个小气泡,为使从立方体外面各个方向都看不到小气泡,必须在每个面上都贴一张纸片,则每张纸片的最小面积为多少?图13答案 πa 25解析 设纸片的最小半径为r ,玻璃砖的临界角为C ,如图所示,则(1分)sin C =,r =tan C ,(4分)1n a 2解得r ==a ,(2分)a 2n 2-155则最小面积S =πr 2=.(3分)πa 2514.(10分)图14中的实线是一列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曲线.经0.2 s 后,其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设该波的周期T 大于0.2 s.图14(1)由图中读出波的振幅和波长;(2)如果波向右传播,波速是多大?波的周期是多大?答案 (1)10 cm 0.24 m (2)0.9 m/s s415解析 (1)由题图可知,振幅A =10 cm ,波长λ=0.24 m ;(4分)(2)波向右传播,传播距离为0.18 m ,故波速为:v == m/s =0.9 m/s.(2分)Δx t 0.180.2波在一个周期内匀速平移一个波长,故T =t .(2分)34故周期:T =t =×0.2 s = s .(2分)434341515.(12分)一半圆柱形透明物体横截面如图15所示,底面AOB 镀银(图中粗线),O 表示半圆截面的圆心,一束光线在横截面内从M 点入射,经过AB 面反射后从N 点射出.已知光线在M 点的入射角为30°,∠MOA =60°,∠NOB =30°.已知sin 15°=.试求:6-24图15(1)光线在M 点的折射角;(2)透明物体的折射率.(计算结果可用根式表示)答案 (1)15° (2)6+22解析 (1)如图所示,透明物体内部的光路为折线MPN ,Q 、M 点相对于底面EF 对称,Q 、P 和N 三点共线.设在M 点处,光的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OMQ =α,∠PNF =β.根据题意有α=30°①(2分)由几何关系得,∠PNO =∠PQO =r ,于是β+r =60°②(2分)由光的反射定律可推知α+r =β③(2分)由①②③式得r =15°④(2分)(2)根据折射定律有sin i =n sin r ⑤(2分)由④⑤式得n =.(2分)6+2216.(14分)如图16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图象.此时质点P 的运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且当t =0.35 s 时质点P 恰好从t =0时开始第2次到达y 轴正方向最大位移处.求:图16(1)该简谐横波的波速v 的大小和方向如何;(2)从t =0至t =1.2 s ,质点Q 运动的路程L 是多少;(3)当t =1 s 时,质点Q 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的大小是多少.答案 见解析解析 (1)此时质点P 的运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所以此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在t 1=0到t 2=0.35 s 这段时间里,质点P 恰好第2次到达y 轴正方向最大位移处,则有(1+)T =0.35 s ,(3分)34解得T =0.2 s ,(1分)由题图可得简谐波的波长为λ=0.4 m ,(1分)则波速为:v == m/s =2 m/s ;(1分)λT 0.40.2(2)从t =0至t =1.2 s ,质点Q 恰经过了6个周期,由于振幅A =5 cm ,(3分)所以质点Q 运动的路程为:L =4A ×6=4×5×6 cm =120 cm =1.2 m ;(2分)(3)当t =1 s =5T 时,质点Q 经过5个周期后恰好回到t =0时刻的位置,则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为x=2.5 cm.(3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综合试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多选)(2018·“超级全能生”联考)下列选项关于高中物理教材上插图(如图1所示)的说明正确的是( )图1A.图甲中弯曲的有机玻璃棒能导光说明有机玻璃的折射率小于周围空气的折射率B.图乙中电子表的液晶显示用到了偏振光C.图丙中全息照片的拍摄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D.图丁中的彩色条纹是白光的双缝干涉条纹答案BCD解析根据全反射条件,有机玻璃应为光密介质,折射率大于空气,选项A错误;电子表的液晶显示利用了光的偏振原理,选项B正确;全息照相利用了光的干涉,选项C正确;亮条纹间距几乎相等,是白光的双缝干涉图样,选项D正确.2.(多选)(2018·金华一中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段考)如图2所示,下列一些现象或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图2A.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光在其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大B.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的入射角越大,光线的偏折角度就越大C.火车鸣笛进站时,站台上的乘客听到的声音频率比实际频率要高D.图中一正一倒的“高”字分别是光经过竖直的玻璃砖折射与全反射产生的答案 BCD解析 根据n =c v可知,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光在其中传播的速度越小,故A 错误;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折射率一定,入射角越大,则光线的偏折角度越大,故B 正确;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变小,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高,故C 正确;光线经过竖直的玻璃砖折射与全反射可形成如题图所示的图象,故D 正确.3.(多选)(2018·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如图3所示为实验室中一单摆的共振曲线,由共振曲线可知( )图3A .则该单摆的摆长约为1mB .共振时单摆的振幅为12cmC .若增大摆球的质量,则单摆的固有频率将增大D .若增大摆球的质量,则单摆的固有频率将减小答案 AB4.(2018·诸暨牌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某一物体在某行星表面所受重力是在地球表面时的16倍,在地球上走得很准的摆钟搬到该行星上,分针走一圈所用时间实际是( )A .15minB .30minC .3hD .4h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行星的重力加速度g ′=16g ,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l g可知,该行星上单摆的周期是地球上周期的14,所以此钟的分针走一圈所经历的时间实际上是地球上分针走一圈所经历时间的14,即为14h =15 min ,故选A. 5.(多选)(2017·绍兴稽阳联考)图4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2s 时的波形图,图乙为介质中平衡位置在x =0.5m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P 是平衡位置为x =1m 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波速为0.5m/sB .波的传播方向沿x 轴负方向C .0~2s 时间内,P 运动的路程为8cmD .当t =7s 时,P 恰好经平衡位置向+y 方向运动答案 AC解析 从题图中可得波长λ=2 m ,周期T =4 s ,由公式v =λT,得v =0.5 m/s ,选项A 正确;t =2 s 时,x =0.5 m 处的质点向下运动,故波的传播方向沿x 轴正方向,选项B 错误;0~2 s 时间内,经过半个周期,P 运动的路程为2A =8 cm ,选项C 正确;当t =7 s 时,P 恰好经平衡位置向-y 方向运动,选项D 错误.6.如图5所示,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竖直面内,它左方有较大的光屏P ,线光源S 可沿玻璃砖圆弧移动,它发出的光束总是射向圆心O .若S 从图中A 向B 处移动,在P 上先看到七色光带,以后各色光陆续消失.则此七色光带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以及最早消失的光是( )图5A .红光→紫光,红光B .紫光→红光,红光C .红光→紫光,紫光D .紫光→红光,紫光答案 D解析 从红光到紫光频率逐渐增大,在玻璃中的折射率也逐渐增大,从玻璃中射出偏离原来的方向的角度便逐渐增大,因此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为紫光→红光.因为紫光的临界角最小,所以最早消失的是紫光.故正确选项为D.7.(多选)(2018·温州新力量联盟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如图6所示,S 1、S 2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波源,振幅为A .a 、b 、c 三点分别位于S 1、S 2连线的中垂线上,且ab =bc .某时刻a 点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c 点是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则( )图6A .a 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 ,c 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B .b 处质点的振幅为2AC .如果两列波振幅不同,则相遇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将加强D .这两列波形成的图样叫干涉图样答案 BD8.(多选)(2017·浙江4月选考)一列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当波传到x =2.0m 处的P 点时开始计时,该时刻波形如图7所示.t =0.9s 时观测到质点P 第三次到达波峰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A .波速为0.5m/sB .经1.4s 质点P 运动的路程为70cmC .t =1.6s 时,x =4.5m 处的质点Q 第三次到达波谷D .与该波发生干涉的另一列简谐横波的频率一定为2.5Hz答案 BCD解析 根据同侧法可知,起振方向为竖直向上.P 点第三次到达波峰即(2+14)T =0.9s ,T =0.4s ,所以波速v =λT=5m/s ,所以A 选项错误.1.4s 相当于3.5个周期,每个周期路程为20cm ,所以B 正确.经过t =4.5-25s =0.5s ,波传到质点Q ,再经过2.75T 即1.1s 后Q 第三次到达波谷,选项C 正确.要发生干涉现象,另外一列波的频率一定与该波相同,即频率一定为2.5Hz ,选项D 正确.9.(多选)(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期末)两列简谐横波在同种介质中沿x 轴相向传播,如图8所示是两列波在t =0时的各自波形图.实线波A 向右传播,周期为T A .虚线波B 向左传播.已知实线波的振幅为10cm ,虚线波的振幅为5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8A .虚线波B 遇到障碍物时更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B .实线波和虚线波的频率之比为2∶3C .两列波在相遇区域内会发生干涉现象D .t =T A 时,x =5m 处的质点的位移为10cm答案 AD解析 由题图可知,虚线波B 的波长大于实线波A 的波长,则虚线波B 遇到障碍物时更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选项A 正确;因λA =4 m ,λB =6 m ,且两列波的波速相同,根据f =v λ可知实线波和虚线波的频率之比为3∶2,选项B 错误;两列波的频率不同,则两列波相遇时不会发生干涉现象,选项C 错误;t =T A 时,两波均向前传播4 m ,此时x =5 m 处的质点由实线波引起的位移为10 cm ,由虚线波引起的位移为零,则此时此质点的位移为10 cm ,选项D 正确.10.(2018·湖州高二下学期期末)将某种透明材质的三棱镜置于水中,△ABC 为其截面,其中∠A =∠B =72°,一束由a 、b 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从水中以角度i 射入三棱镜再从三棱镜射出,光路如图9所示,则( )图9A .该材质相对水是光密介质B .单色光在该材质中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传播速度C .增大入射角,AC 界面射出时a 光先消失D .减小入射角,AC 界面射出时b 光先消失答案 C解析 由光路图可知,光线在水中的入射角小于在介质中的折射角,可知该材质相对水是光疏介质,选项A 错误;因水相对该材料是光密介质,则单色光在该材质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传播速度,选项B 错误;a 光在界面AB 上的折射角大于b 光,可知a 光的折射率较大,根据sin C =1n可知,a 光的临界角较小,则增大入射角i ,AC 界面射出时a 光先消失,减小入射角i ,两单色光都不会消失,选项C 正确,D 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11.(6分)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0甲所示.(1)以白炽灯为光源,对实验装置进行了调节并观察实验现象后,总结出以下几点,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A .单缝和双缝必须平行放置B .各元件的中心可以不在遮光筒的轴线上C .双缝间距离越大呈现的干涉条纹越密D .将滤光片移走则无干涉现象产生(2)当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第一次对齐A 条纹中心时,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丙所示,第二次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B 条纹中心时,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戊所示,已知双缝间距为0.5mm ,从双缝到屏的距离为1m ,则图戊中游标卡尺的示数为____________mm ,所测光波的波长为________m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如果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在同一方向上,如图己所示,则在这种情况下来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Δx 时,测量值________实际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10答案 (1)AC (2分) (2)16.7 (1分) 6.63×10-7 (1分) (3)大于 (2分)解析 (1)单缝和双缝必须平行放置才能观察到明显的干涉条纹.故A 正确;各元件的中心必须在遮光筒的轴线上,故B 错误;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为Δx =l dλ,那么双缝间距离越大,则干涉条纹间距越小,故C 正确;去掉滤光片,干涉现象不消失,光屏上出现彩色的干涉条纹,故D 错误.(2)题图丙中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1 mm ,游标尺读数为0.1×4 mm=0.4 mm ,所以最终读数为11.4 mm.题图戊中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6 mm ,游标尺读数为0.1×7 mm=0.7 mm ,所以最终读数为16.7 mm.相邻干涉条纹的中心间距为:Δx =16.7-11.44 mm =1.325 mm.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Δx=ldλ得:λ=Δxdl=1.325×10-3×0.5×10-31m≈6.63×10-7 m.(3)如果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干涉条纹不在同一方向上,条纹间距测量值Δx偏大,则波长测量值偏大.12.(8分)(2017·台州市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1)在实验室进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光源、凸透镜、M、N、P、遮光筒、毛玻璃、放大镜(目镜).如图11所示,其中M、N、P三个光学元件最合理的排列依次为________.图11A.滤光片、单缝、双缝B.双缝、滤光片、单缝C.单缝、双缝、滤光片D.滤光片、双缝、单缝(2)某同学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实验中按照如图12所示进行如下操作:图12①先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aa′代表两种介质的界面,过aa′上的O点画出界面的法线,并画一条线段AO作为入射光线;②把长方形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它的一条长边跟aa′对齐,用笔以玻璃砖的另一条长边为尺画直线bb′,作为另一界面;③在线段AO上间隔一定的距离,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P1、P2的像,调整视线方向,直到P1的像被P2挡住.在观察的这一侧间隔一定距离,依次插上两枚大头针P3、P4,使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1、P2的像和P3;④移去大头针和玻璃砖,连接P3、P4所在位置画直线,作为折射光线,其与玻璃砖下表面(界面)交于一点O′,过O′点画出界面的法线,然后用量角器分别测量出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以上操作中存在严重错误的有________(填操作序号).答案 (1)A (2)②④ (每空4分)解析 (1)为了获取单色的线光源,光源后面应放置滤光片、单缝,单缝形成的相干线光源经过双缝产生干涉现象,因此,M 、N 、P 三个光学元件依次为:滤光片、单缝、双缝,选项A 正确.(2)步骤②中不应以玻璃砖的长边为尺,画出玻璃砖的另一个界面bb ′,可用大头针标注位置;或用尺顶住玻璃砖长边,移去玻璃砖,然后画直线;步骤④中应以P 3、P 4的连线与bb ′的交点O ′和aa ′上的入射点O ,作出玻璃砖中的光线OO ′作为折射光线.13.(10分)如图13所示,一个立方体玻璃砖的边长为a ,折射率n =1.5,立方体中心有一个小气泡,为使从立方体外面各个方向都看不到小气泡,必须在每个面上都贴一张纸片,则每张纸片的最小面积为多少?图13答案 πa 25解析 设纸片的最小半径为r ,玻璃砖的临界角为C ,如图所示,则(1分)sin C =1n ,r =a 2tan C ,(4分) 解得r =a 2n 2-1=55a ,(2分) 则最小面积S =πr 2=πa 25.(3分) 14.(10分)图14中的实线是一列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曲线.经0.2s 后,其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设该波的周期T 大于0.2s.图14(1)由图中读出波的振幅和波长;(2)如果波向右传播,波速是多大?波的周期是多大?答案 (1)10cm 0.24m (2)0.9m/s 415s 解析 (1)由题图可知,振幅A =10cm ,波长λ=0.24m ;(4分)(2)波向右传播,传播距离为0.18m ,故波速为:v =Δx t =0.180.2m/s =0.9m/s.(2分) 波在一个周期内匀速平移一个波长,故34T =t .(2分) 故周期:T =43t =43×0.2s=415s .(2分) 15.(12分)一半圆柱形透明物体横截面如图15所示,底面AOB 镀银(图中粗线),O 表示半圆截面的圆心,一束光线在横截面内从M 点入射,经过AB 面反射后从N 点射出.已知光线在M 点的入射角为30°,∠MOA =60°,∠NOB =30°.已知sin15°=6-24.试求:图15(1)光线在M 点的折射角;(2)透明物体的折射率.(计算结果可用根式表示)答案 (1)15° (2)6+22解析 (1)如图所示,透明物体内部的光路为折线MPN ,Q 、M 点相对于底面EF 对称,Q 、P 和N 三点共线.设在M 点处,光的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OMQ =α,∠PNF =β.根据题意有α=30°①(2分)由几何关系得,∠PNO =∠PQO =r ,于是β+r =60°②(2分)由光的反射定律可推知α+r =β③(2分)由①②③式得r =15°④(2分)(2)根据折射定律有sin i =n sin r ⑤(2分)由④⑤式得n =6+22.(2分)16.(14分)如图16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图象.此时质点P 的运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且当t =0.35s 时质点P 恰好从t =0时开始第2次到达y 轴正方向最大位移处.求:图16(1)该简谐横波的波速v 的大小和方向如何;(2)从t =0至t =1.2s ,质点Q 运动的路程L 是多少;(3)当t =1s 时,质点Q 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的大小是多少.答案 见解析解析 (1)此时质点P 的运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所以此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在t 1=0到t 2=0.35s 这段时间里,质点P 恰好第2次到达y 轴正方向最大位移处,则有(1+34)T =0.35s ,(3分) 解得T =0.2s ,(1分)由题图可得简谐波的波长为λ=0.4m ,(1分)则波速为:v =λT =0.40.2m/s =2m/s ;(1分) (2)从t =0至t =1.2s ,质点Q 恰经过了6个周期,由于振幅A =5cm ,(3分)所以质点Q 运动的路程为:L =4A ×6=4×5×6cm=120cm =1.2m ;(2分)(3)当t =1s =5T 时,质点Q 经过5个周期后恰好回到t =0时刻的位置,则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为x =2.5cm.(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