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守法,学会监督教学设计
遵纪守法教案

遵纪守法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将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并能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自己的遵纪守法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遵纪守法2. 遵纪守法的重要性3. 常见的法律法规4. 遵纪守法的实践案例三、教学过程引入:1. 明确教学目标,告知学生今天将学习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认为什么是遵纪守法?为什么我们需要遵纪守法?讲解:1. 什么是遵纪守法:- 遵纪: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规则,包括学校纪律、家庭规矩等。
- 守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包括交通法规、刑法等。
2. 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维护社会稳定:遵纪守法能够保持社会的正常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
- 保护个人权益:遵纪守法能够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确保自己的安全和财产不受侵害。
- 培养良好品格:遵纪守法是一种优秀的品格表现,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
3. 常见的法律法规:- 交通法规:遵守交通法规可以确保道路安全,如不闯红灯、不超速等。
- 刑法:了解刑法可以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如偷窃、故意伤害等。
- 学校纪律:遵守学校纪律可以维护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不早退、不迟到等。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阅读案例,引导学生讨论遵纪守法的实际应用。
例如: - 小明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经常打断老师讲课。
请问小明应该怎么办?- 小芳被同学欺负,想要报警,请问她应该拨打哪个电话?- 小华拿了同学的钢笔,但没有归还。
请问小华的行为是否合法?讨论与总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进行总结。
2. 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遵纪守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学习了常见的法律法规知识。
但在实际授课中,也应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补充更多的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到实际生活中。
第九课第三节自觉守法,学会监督

班级:科目: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教研组长审核:第七课蓝天之下,我们和谐相处金台区陵原中学田旭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守法的自觉性.树立监督意识、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2.能力:提高学生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监督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及维护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的能力.培养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能力。
3.知识:知道青少年应该自觉守法护法,学会监督,懂得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学生要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难点:学会正确使用监督权。
一导入新课:在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①要做到依法治国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②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③要加强制度制约和程序制约。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呢?二.自主学习:(课前认真阅读课文内容,画出重难点,完成自主学习问题)1.依法治国,青少年应该怎样做?2.中学生应如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三.合作探究(课堂上分小组积极讨论完成合作探究问题,班级内交流展示,同学们主义补充纠错,教师适时点拨)ABCD活动一:中学生要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阅读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2.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同学认为随地吐痰,骑车闯红灯,吸烟喝酒等都是小事,又不违法。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活动二、中学生要学会使用监督权阅读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江涛出的是什么“招”?2.江涛行使了法律赋予公民的什么权利?3.江涛通过行使监督权,帮助姨父解决了难题,这一事例告诉我们,行使监督权需要注意些什么?4.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有哪些?活动三、中学生要维护法律的尊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阅读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面对注水牛肉,赵明和妈妈的态度有何不同?2.为什么赵明要对妈妈说:“不能放过这种违法现象”?3.赵明母子俩还可以采取哪些办法制止商贩的类似不法行为?4.这位中学生如果不动脑筋,简单蛮干,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况?5.这位中学生的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做法给了你哪些启示?6.中学生应如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四.精讲点拨:(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点拨)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在现代社会里,法律是人们的行为准则,是社会生活的保障·作为中学生,守法护法是我们的责任,依法监督是我们的权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共和国的法制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做一个合格的护法小使者。
小学生知法守法教案

小学生知法守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法律的基本定义,并了解小学生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2.了解为何需要遵守法律,以及遵守法律的重要性;3.明白小学生应遵守的法律基本常识,如交通法规、环境保护法等;4.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导,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遵守法律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法律的定义和作用讲解;2.小学生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如交通法规、环境保护法等;3.围绕小学生生活的案例讲解,如如何安全过马路、如何爱护环境等;4.讨论小学生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法律的定义及作用1.引入:教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交通规则、环境保护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规则的意义。
2.导入:教师简单介绍法律的概念,并向学生解释为什么需要法律以及法律的作用。
3.讲解:教师详细解释法律的定义和作用,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法律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小学生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1.引入: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列举出自己知道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2.讨论:各小组展示自己列举的法律法规,并由教师进行补充和解释。
3.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小学生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如交通法规、消防法规、环境保护法等。
第三课时:案例讲解1.引入:教师选取几个小学生常见的案例,如如何安全过马路、如何爱护环境等,引发学生对该案例的思考。
2.讲解:教师针对选取的案例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明白这些行为是违法还是合法,以及其背后的法律依据和影响。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其他类似案例,由小组代表展示和讲解。
第四课时:为什么要遵守法律1.引入: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要遵守法律?为什么小学生也要遵守法律?2.反思:学生就提问进行思考,并由教师指导讨论法律的基本作用,以及违法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3.教师总结:教师进行总结,并强调小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遵守法律。
四、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现象,引起他们对法律的思考。
初中道德与法治_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养成自觉守法的行为习惯,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2、能力:提高对法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防范能力3、知识:通过阅读报刊或网络学习等途径,了解学习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了解学法、守法的基本要求。
【学习重、难点】从学习法律常识开始,是本项目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用法我也行,是本项目的教学难点。
【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分别讲述学法、守法、用法。
三个层次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密不可分的,学法是前提,守法和用法是关键和落脚点。
只有认真学法,才能知法、懂法,知法懂法才能自觉的守法、用法。
【学法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教法:情景教学、讨论教学、启发式教学、小组教学【学情分析】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大都已进入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更加成熟,思维也更加活跃,但在法律素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有些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态度存在一定偏差,只看到了法律约束自己行为的一面,而看不到对个人和社会的保护。
少数青少年学生法制意识淡薄、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抵制不住社会上的不良诱惑,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因此学习本课能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并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大家对于法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让大家进一步加深对法律的认识,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关于法律的公益广告》课件展示部分广告内容:当你意识到法律其实就在身边,并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时,法律才有了意义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板书课题:知法于心守法于行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一起学好本节课的内容老师特意请来了神秘嘉宾,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小明。
接到任务后小明非常重视,特意为大家精心设计了几个环节:环节一:法律知识大求真:(要求:请你辨别真伪,并简要阐明你的理由)案例一:我的好朋友李华因为贪玩,成绩总是不理想,本着不打不成器的想法,爸爸经常殴打李华。
第九课_第三目_自觉守法_学会监督(陕教版)

警钟长鸣
警钟一:5月12日12时,陕西省富平县蓝光中学高 一(2)班学生沈兵杰(男,17岁)中午在食堂排队打 饭时与同班同学赵燕飞(男,18岁)发生矛盾。12 时40分左右,两人回到宿舍后进行斗殴,沈兵杰 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赵某刺伤致亡。 警钟二:7月13日1l时,湖北省利川市第五中学高 二年级11班学生向平安(男,17岁)与同班同学冉 咏七(男,17岁)在教室因小事发生口角并引发殴 斗,向平安持刀将冉咏七刺伤后从教学楼七楼跳 下,两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思 考: 1、阅读材料后,材料中体现了我们学过的哪 些知识点? 2、“脸稚气的牛某因为羞愧、自责和悔恨, 始终低着头”,他后悔什么? 3、从牛某的事例中,你懂得了什么?
说一说
你知道中学生要遵守哪些法律法规吗?
(1)遵守交通规则. (2)遵守《义务教育法》. (3)遵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规定. (4)遵守《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
案例分析
阅读教材P101案例,相信它能给你的 人生带来一些启示。 1、假如这位中学生不动脑筋,冲动蛮干, 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 2、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 这位中学生的做法,对于我们同违法犯罪行 为作斗争,得我们什么启示? 小结:中学生要自觉学法守法,维护法律 尊严,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时,要智斗巧 斗,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拓展升华
在社会生活中,中学生行使监督权, 你认为可以做些什么?
从小事做起,身体力行,进言献策, 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当好国家的小主人。
小结:监督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
中学生要逐步学会使用监督权。
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表现 对于中学生来说,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 政治生活,主要是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自学检测
《自觉守法学会监督》优秀教学设计

《自觉守法学会监督》优秀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自觉守法学会监督》优秀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本节课包含三个内容:1.通过对几组情景的判断,使学生分清生活中常见的自觉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树立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意识。
2.通过对两个情景材料中主人公做法的分析,启示学生:监督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中学生要逐步学会使用监督权。
3.通过对两个情景材料中主人公做法的分析,启示学生:中学生要维护法律的尊严,敢于并且机智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这一节内容是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延伸,将前面讲述的道理落实在对中学生的行为要求上。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感受能力较强,对知识的理解也有了一定的深度。
因此,在教学中主要引导他们自主探究,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辩证地分析社会现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守法的自觉性,树立监督意识、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能力:提高学生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监督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及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的能力;培养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能力。
知识:知道青少年应该自觉守法护法,学会监督;懂得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中学生要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使用监督权。
教学过程一.小品欣赏,导入本课:请两位学生表演小品《上学路上》师提问:你认为在交警公报私仇,乱罚款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怎么做?哪一种做法最明智?为什么?生:思考回答,师小结——引入课题。
二.自测列举:1.请学生完成教材上的7个情景测试,检测自己是否具备了基本的法律常识。
学生:自我测试、回答2.列举:自觉守法成为了中学生的主流,你在自觉守法方面有哪些事情做得比较好?学生举例三.思考探究:1.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材料一“江涛出的什么招”和材料二“王雅给市长写信”的故事,议一议:正确行使监督权利需要我们具有哪些素质以及可采用哪些有效方法?学生:阅读、思考、分组讨论、回答师:结合学生回答小结归纳。
自觉守法 学会监督(教案)

自觉守法学会监督联系课标本课位于陕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九课第三部分《自觉守法,学会监督》。
本课联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我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中法律与社会秩序部分-----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青少年应该自觉守法护法,学会监督。
(2)懂得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监督权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国家、集体利益的能力。
(3)培养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守法的自觉性,树立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监督意识、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学生要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教学难点:学会使用监督权。
教学过程(一)导入材料1:英国――最会排队的民族刚到英国,有一个比较有名气的华人教授提醒我们:“在英国,你会生活得很自由,但是千万不要触犯法律,否则什么人都救不了你。
”后来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举几个例子:几百人排长队参观展览馆,大家自觉排队,没有一个人插队,没有人喧哗;排队上公共汽车,突然下大雨,大家依然彬彬有礼,互相谦让,让老人和儿童先上车,没有人拥挤;大街上,从来没有见过有人随地吐啖,也好像从来没有见过有“禁止吐痰”的标志。
——《留学英伦所见所感》材料2:在人大会上,温总理在听取代表们的发言后说:“我们现在强调依法治国,主要是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要加强法制建设,另一个就是要重视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立法、执法人才,增强公民的守法意识。
―――《海外版》作为中学生我们既没有立法的权力,也不处于执法的地位。
我们应该如何做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讨的内容:引入课题:自觉守法学会监督(二)学习新课:一、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案例:《“小”违法大惨案》2008年11月24日12时20分左右,在我市一所学校附近,发生了一起交通惨案: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在横穿马路时没有走斑马线,被一辆飞驰而来的载重货车碾的血肉横飞,只有两条腿留在路边。
守法不违法教学设计一等奖

守法不违法教学设计一等奖《守法不违法》一等奖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法律,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2. 让学生明白违法行为的概念和后果。
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让学生学会守法、不违法。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法律?法律的作用和价值是什么?2. 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分类和后果是什么?3. 如何遵守法律?如何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违法行为的危害和后果,加深对法律的认识。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3.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守法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法律、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法律的概念、作用、违法行为的分类和后果等知识,让学生对法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违法行为的危害和后果,加深对法律的认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5.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守法意识。
6. 总结反馈:通过总结反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同时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 作业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守法学会监督》教学设计
文科组崔英琪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守法的自觉性,树立监督意识、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能力:提高学生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监督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及维护国家、集体、他人的权益的能力。
培养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能力。
知识:知道青少年应该自觉守法护法,学会监督,懂得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学生要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使用监督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①要做到依法治国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②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③要加强制度制约和程序制约。
11月8日至15日召开十八大,全国公民都热切关注,而一个中学生认为:这是国家的事,这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青少年无关。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引入课题:自觉守法学会监督
讲授新课:
1.观看新闻视频: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
思考:①这些青少年犯罪造成哪些后果?
②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③我们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结论:中学生要自觉学法、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2.结合教材江涛的例子,小组讨论:
①江涛出的是什么“招”?
②江涛行使了法律赋予公民的什么政治权利?
③告诉我们行使监督权注意什么?
④你认为江涛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解决此问题?
要求:第1,2两个小组共同完成前两个问题,第3小组完成第3个问题,第4小组完成第四个问题,各小组在指定的黑板上完成。
结论:中学生要正确行使监督权。
行使监督权的途径:①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②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③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工具进行监督。
3.观察四幅漫画。
判断辨析:批评、建议权是人民监督权的一种。
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很多。
以上四幅图片反映的内容,哪些方法是正确的,哪些方法是错误的,并说出理由。
结论:行使监督权注意问题:
①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正确行使。
②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
证据和证明材料。
③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要
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4.小组讨论:
案例:一天下午,兰兰、小虎、小强三人去公园玩,在路上遇到几名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强行搜走他们身上的钱,还威胁说:“不许报警,以后每个星期还要交30元钱作为保护费。
否则,杀了你们全家。
”三人又气又怕,兰兰说:“惹不起,但躲得起,我们想办法凑点钱给他们算了。
”小虎说:“我去找些朋友来帮忙,狠狠教训教训这伙烂仔,让我们也解解恨。
”小强说:“还是告诉老师,想办法报警吧。
”
思考:请对他们三人的看法加以分析,你认为哪种看法正确?为什么?
结论:中学生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课堂小结: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在现代社会里,法律是人们的行为准则,是社会生活的保障。
作为中学生,守法护法是我们的责任,依法监督是我们的权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共和国的法制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做一个合格的护法小使者。
作业:依法治国对中学生的要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