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word教案(13)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过程与方法分析史实,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南方经济发展时期。
阅读课文并组织活动,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培养自主学习和互助合作的能力。
探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口南迁是一个艰辛困苦的过程。
认识到和平安定是人民的共同追求,是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
了解劳动人民在开发江南经济中的作用,认识到社会进步是人民群众推动的。
教学重点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具资料准备教师准备:图片及音像资料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备补充集备补充温故知新:列举中国古代史上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启发思考回答情景导入:展示古诗《江南春》。
学生朗诵。
杜牧眼中的江南,温婉柔美。
只是不知道杜老先生可曾想到:在历史上,他笔下的这片繁华盛地却曾是那样的荒凉与落后。
它迈开大步向前发展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政权分立,民族汇聚,南方经济大发展。
启发积极参与引起学生兴趣也可由可前提是导入三维目标大屏幕展示总体把握,为新课做铺垫1、展示地图,让学生指出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区分南方和江南的地理范围、找出南北方的两条大河:北方—黄河、南方—长江。
2、南方经济的发展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3、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一直都很优越,但为什么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才快速向前发展呢?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将学生的回答逐条写在黑板上。
大致如下:——北方战乱频繁,南方比较安定,大量人口南迁,和南方人民一起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4、大批北方人民南下,给南方经济带来什么影响?——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南北方人民共同努力,开发南方。
5、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出示课件)①自然条件优越②战乱较少,社会较安定。
七年级历史上册《南方经济的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3.教学方法:采用归纳总结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影响,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旨在测试学生对南方经济发展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拓展作业:
(1)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采访家人或亲友,了解他们对南方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看法,以访谈录的形式记录下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2)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历史知识竞赛、讲座等活动,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4.个性化作业: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作业。例如,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深入研究南方经济发展背后的历史人物、事件;对地理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等。
2.教学内容:
(1)选择题:测试学生对南方经济发展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简答题:培养学方法: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提高。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2.教学内容:
(1)总结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
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于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七年级历史上册《南方经济的发展》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南方经济发展相关的话题,培养他们的历史兴趣和探究精神。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本案例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南方经济发展的历史,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价值观,关注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使学生认识到南方经济发展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家乡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3.通过学习南方经济发展的历史,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品质。
4.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经济发展,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价值观,关注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案例分析、史料解读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和分析能力。
4.鼓励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制作课件、视频等,展示学习成果,提高表达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南方经济的发展》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南方,历史的发展脉络中,经济特色独具一格,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本案例以七年级历史上册《南方经济的发展》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探究南方地区在古代至近现代经济发展中的特点与变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培养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请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
活动分为两组。第一组说明农业的发展, 第二组说明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
开辟湖田, 改进耕作技术,兴 修水利, 农作物品种增多 饲养家禽、家畜
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品经济初步发展, 城市繁荣, 人口众多。
手工业的发展
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
这段话说明汉朝时期南方经济是什么状况?
汉朝时期
北方: 铁器、牛耕 耕作方式—— 南方: 火耕水耨 饲养、种植 谋生手段—— 狩猎、采集
南方经 济落后 于北方
秦 朝 时 设 立 的 四 十 七 郡 图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 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 为业。……饮食还给, 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 家。 ——《汉书》
湖 南 、 湖 北 、 四 川 等 省 。
他 们 南 安 迁 徽 到 、 江了 今 苏 天 、 的 浙 哪 江 些 、 省 江 份 西 、?
——
和祖逖相关的 成语 闻鸡起舞 枕戈待旦 击楫中流
祖逖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 带来了:
•充足的劳动力
•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南北人民共同努力,开发南 方
二、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自然条件优越
2.战乱较少,社会较安定。淝水之战 东晋胜利,保证了南方的安定。 3.大量人口南迁
4.南北人民的辛勤劳动 5.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 的措施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 你有何会较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开辟湖田 改进耕作技术
——《宋书》
原文大意
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民户越来 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土地辽阔,物产 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年大丰收, 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会稽地区临海靠 湖,有良田数十万顷,肥沃的土地价格很贵。 这是关中的鄠杜地区根本不能比的。荆州的富 饶,扬州的肥沃,渔、盐、物产和木材的丰富, 可以满足各地区的需要。各种丝织品和麻织品 足可以供应天下人使用。
北师大版七上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word教案

北师大版七上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word教案第21课南方经济的进展课前预习预习时顺带把这些题给做了,试试你的身手呀!1.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 )A.南方 B.北方 C.东方 D.西方2.北方人为了躲避战乱,开始南迁是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末年D.三国时期3.说一说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进展的缘故。
课堂练习重点难点都在那个地点了,课堂上就把它们解决吧。
4.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
西汉时,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流域。
5.后期,匈奴等族乘汉族统治集团内乱之机起兵,西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向推进。
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浪潮。
6.填图与摸索:(1)在上图上用箭头和线条简要地画出北方汉族人民流淌的趋向。
(2)想一想,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7.北方移民南下后,要紧分布在地区,部分移民到达。
8.终止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A.魏 B.西晋 C.东晋D.宋9.按时刻先后顺序写出南朝的四个朝代:口一口一口一口10.东晋的建立者是( )A.司马炎 B.司马睿 C.刘裕 D.萧道成11.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西晋和东晋 B.西晋与前秦 C.东晋与前秦 D.南朝与北朝12.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要紧是指( )①增加了劳动力②发明了水磨③传播了先进技术④稳固了社会秩序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13.南朝时期,南方商品经济最活跃的都市是( )A.成都 B.建康 C.广州 D.长安课后测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你的能耐是不是确实有长进了?一、单项选择题14.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流向是( )A.由东向西 B.由南向北 C.由北向南 D.由西向东15.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要紧缘故是( )A.气候潮湿 B.土地肥沃 C.社会安定 D.北方人南迁16.下列成语,同淝水之战有关的是( )①草木皆兵②风声鹤唳③破釜沉舟④投鞭断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填空题17.南朝四个朝代的都城都在,即今天的。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师生共用教学案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一、学习目标:1.了解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及分布范围。
2.淝水之战的经过及影响。
3.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二、预习导学:(一)人口南迁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
,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南迁。
,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
北方移民南下后,主要分布在,部分移民到达一带。
(二)淝水之战1、西晋灭亡后,皇族于317年在称帝,史称。
这一朝代的建立,阻止了少数民族南进的步伐,为营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383年,之战,东晋大败前秦苻坚的军队,再次阻止了游牧民族南下,使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没有被打断。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东晋南朝时,江南的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用具。
南方的得到初步发展,同时促进了的繁荣。
城人口达到百万,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
三、合作学习与探究:(一)知识重点归纳:(二)知识难点突破:1、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政局动荡不安,但经济却在迅速发展,这是为什么?2、南方经济的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四、达标训练:(一)知识过关:1.出现北方人口南迁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北方社会动荡不安B.南方比较安定C.为了躲避战乱D.经济重心在南方,生活水平较高2.苻坚:“……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以吾击晋,较其强弱之势,犹疾风扫落叶。
”这段材料反映了()A.前秦人数少,处于劣势B.秦军许多士兵不愿给苻坚卖命,他不得人心C.东晋得人心,指挥得当D.苻坚骄傲自满,指挥不当3.从淝水之战可以看出,影响战争结局的主要因素是()A.兵力多少B.战术运用C.人心向背D.粮草供应4.人口南迁给江南带来了()①大量的劳动力②先进的生产工具③先进的生产经验④优越的自然环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下列叙述中,哪些可以表明南方经济的发展()①开辟大量湖田,南北种植技术、经验相结合,兴修水利工程②织锦技术的迅速提高③灌钢法的发明④青瓷技术提高,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⑤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6.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与大批中原人口南迁所起的相同历史作用( )A.加快汉文化的传播B.促进民族融合C.加速封建化的进程D.巩固封建统治(二)能力提升:阅读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可以获取很多有效信息,有助于探究重要的历史现象,请识读以下两幅历史地图,然后回答问题:图一:图二:请回答:⑴图一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有何积极意义?⑵《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第21课南方经济的进展word教案

第21课南方经济的进展〖教学目标〗掌握人口的南迁;淝水之战;南方经济的进展。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培育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南方经济为何能够进展的分析,培育学生综合事物的能力。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使学生熟悉到:江南经济的进展是北南两边劳动人民一路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教材分析〗本课在教材中从其内容和篇幅上讲都不重要,其中“人口南迁”“淝水之战”“南方经济的进展”三节中,只有“南方经济的进展一节是必讲内容。
重点: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表现。
学生详细了解南方进展的具体情形,以此理解现在期经济进展的重要特点是江南经济进展并缩小了南北经济的差距难点: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
从社会环境上来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割裂和频繁的战乱从整体上是无益于经济的进展的,那么,为何在动荡的时期,江南地域的经济却能够得以进展,学生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增强引导。
重、难点冲破方案:教师慢慢引导,辅助以课件展示,学生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课堂分组讨论一路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进程〗导入:(借助挂图或将地图制作成课件)回顾秦汉以前南北方开发的情形,再对比今天南北方进展的情形,提出疑问:何时、是什么改变了这一状况?一、南方经济进展的具体原因教师给出问题提示慢慢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设计板书。
(1)东汉末年,南北方的局势发生了哪些转变?(2)三国鼎立期间南北方又有了哪些新的进展?为什么(3)教师补充西晋与东晋的更替和北方的割裂。
淝水之战请学生讲一讲成语“风声鹤唳”的来历。
讨论:淝水之战中东晋的胜利会给南北方的进展带来哪些影响?二、具体表现:利用课件展示1.农业:麦稻间作、双季稻2.纺织业:蜀锦3.冶铸业:灌钢法4.制瓷业:青瓷5.造船业:吴国的船队抵达夷州(今天的台湾)6.城市的进展:建康城通过图片、史料等直观的多方面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现在南方经济的进展。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说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2、了解我国古代人口南迁的原因、概况及影响。
学习重点:通过学习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训练学生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学习难点: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法指导:1、 讨论法。
自己思考解决疑难,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要敢于发表不同见解。
2、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如一些有趣历史小故事或历史成语,从而了解人口南迁和江南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一、预习 导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人口南迁”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2、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淝水之战”一目的内容,回答:3、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江南经济的发展”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人口南迁 背景: 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 比较安定。
目的:为了 。
开始:_______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南迁。
高潮: 后期,形成了南迁浪潮。
分布:主要分布在 地区,部分移民到达 一带。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
作用: 。
淝水之战 农业:开辟大量 ;实行 兼作;五岭以南种植 ; 新建 设施。
商业: 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
原因 ①北方人口南下为南方补充了大量 ,带来了中原 先进的 和 。
② 优越。
③_____ __之战东晋的胜利,阻止了游牧民族南下,南方相对安定。
表现 纺织业:三国时 非常有名。
冶铸业:发明 ,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
制瓷业: 烧制技术高,使用广。
手工业 江南经济的发展看谁做得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二、学习研讨:(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一)导入:(二)检查交流“预习导学”(三)研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1、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的地图,图中的两组箭头画出了当时两种类型的人口迁移情况。
想一想,这两组箭头分别表示的是当时哪两种类型的人口迁移?各有什么影响?答:2、据史书记载,苻坚在决定攻打东晋之前,曾声称:“四方基本平定,只剩下南方的东晋还在抗拒王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经济的发展》
感知目标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重点】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表现。
学生详细了解南方发展的具体情况,以此理解
此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是江南经济发展并缩小了南北经济的差距。
【难点】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
从社会环境上来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
家的分裂和频繁的战乱从总体上是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的,那么,为什么在动荡的时期,
江南地区的经济却能够得以发展,学生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加强引导。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预
计安排
复备标注
启动课堂复习旧知
预习反馈
20课学习笔记的检查 5
课堂导入
(借助挂图或将地图制作成课件)回顾秦汉以前
南北方开发的情况,再对比今天南北方发展的情
况,提出疑问:什么时候、是什么改变了这一状况?
2
承上启下,让学生进
入教学情境。
自学文本自学方式
自学解决,解决不了的小组交流解决,也可以进行
组际交流。
将疑难问题提出
问题预设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具体原因
(1)东汉末年,南北方的局势发生了哪些变化?
(2)三国鼎立期间南北方又有了哪些新的发
展?为什么?
(3)教师补充西晋与东晋的更替和北方的分裂。
淝水之战
请学生讲一讲成语“风声鹤唳”的来历。
讨论:淝水之战中东晋的胜利会给南北方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二、具体表现:
通过图片、史料等直观的多方面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此时南方经济的发展。
8
交流学习交流方式
不断扩大范围的交流方式,以小组交流为主,组内解
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组际和师生交流。
知识梳理疑难解
答
处理学生在交流中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 4 难点精讲
课件中将“东晋南迁移民图”分解,在此图中叠加
入现在中国政区图,设定动态的闪烁,加深学生的
印象并可以更加直观地进行古今地图比较,学会看
历史地图;
3 重点拓展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北方人口南迁与南方经
济发展的关系?
(大部分学生倾向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
发展,南北方人民在一起互相学习,北方人民的先
进技术和生产工具,都对南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
动作用。
)
6 双基落实
1、进一步明确基础知识;
2、学生自己掌握;
3、同
桌互相提问。
课堂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知道了北方人口
的大举南迁和淝水之战是促进这一时期南方经济
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因。
但是,这时的南方经济
仍然未能超过北方,这种发展一直延续到南宋时期,
南方才全面的超过了北方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
4
综合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
捻,则数郡忘饥。
材料2:皎白犹霜雪,方正若布棋。
①材料1中所描述的是什么时期的情景?表达
的是什么意思?
②材料2中形容的是什么东西?说明了什么?
10
归纳延伸
(附板书)
3 教学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