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下《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案_10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案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案辽师大二附中何亚男本节课确定的教学重点:香港回归基本史实;海峡两岸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坚信台湾一定能够回归,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
为突出重点,并自然导入本课内容,我把本课第一、二目的顺序进行了调整。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刚刚过去的一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让我们重温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并提问:你感触最深的一幕是什么?设计意图:意在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在重温历史中,感受心灵的震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出港澳回归问题。
〈探究历史、讲授新课〉(一)港澳回归祖国这一目,我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方法,重点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会话——协作——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香港回归问题,从四个方面来研究:香港回归史实——香港问题由来——如何解决问题——成功解决原因。
由情境导入问题,引出师生对话解决前两个内容。
这时,香港问题如何解决?这里我安排了模拟谈判的环节。
课前布置学生分成两组展开合作学习,分别代表中英两国政府搜集谈判资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再现双方谈判的曲折情形。
(考虑到初中生思辩能力有限,教师也可以为两组学生分别准备发言提纲。
)设计意图:之一,意在让学生体验到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艰难历程,认识到英国最终妥协不仅是折服于正义和公理,更是因为英国不愿冒着中英关系完全破裂之风险。
之二,为学习台湾问题作铺垫。
让学生明确在祖国统一这一原则问题上,我国政府是不会有丝毫的妥协、让步的。
感受中国政府在此问题上的坚决态度,从而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确实是代表中华民族最根本利益的党。
那为什么在80年代我国政府能成功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呢?此问题的意义建构由学生的讨论来完成。
设计意图:之一,让学生深刻领会到新中国的繁荣强盛是我们成功收回港澳的坚实基础。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案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课程标准〗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
回顾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论证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发展的必然。
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行政区的不同,增强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设置疑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一国两制”的内容。
播放有关港澳回归的资料片,从感性上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通过表演短剧、记者采访、演唱歌曲等方式,印证、认同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港澳的顺利回归以及回归后持续、稳定的发展,从实践上印证了“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表现,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
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为祖国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认识和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简述港澳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以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史实,认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难点概述“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和作用,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占有绝对主体的地位。
〖教学准备〗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在“一国两制”方针正确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这是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
海峡两岸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学完了中国古代、近代史,因此,他们对香港、澳门、台湾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等方面都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特别是他们亲身经历了港澳回归,目睹了回归后港澳的繁荣与发展以及海峡两岸人民的骨肉亲情,很容易产生历史认同感,同时,更能深切地体会历史就在他们身边。
[初中历史]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说课稿 北师大版
![[初中历史]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说课稿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40d127a6c30c2259019e81.png)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说课稿晋江市南侨中学蓝永铭一、指导思想:新的课程观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三维课程目标。
在教学中,要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在“一国两制”方针正确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这是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
海峡两岸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因此,本课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回顾近代历史,理解现实问题,增强时代责任感的很好素材。
(二)教学目标: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能够列举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比较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的背景和过程、回归后的发展情况等,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预习收集历史资料,通过文字图片等材料直观、全面了解历史发展的全貌。
通过分析时事资料,培养学生基本的历史分析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创设情景,运用播放有关音响资料,演唱歌曲等方式,印证、认同历史。
积极收集有关香港问题的由来,了解香港百年耻辱。
通过观看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仪式,比较分析出香港荣辱兴衰的原因。
通过阅读教材、设置疑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一国两制”的内容,学习“论从史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回顾台湾、港澳问题的由来,了解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祖国统一的反侵略斗争历史,就能更加深刻地感受港澳回归祖国的深远意义,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树立为实现祖国繁荣富强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努力的志向。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下《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word教案 (10)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师心语】让历史拨动孩子的心弦,使课堂促使孩子的成长。
【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
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回顾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论证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发展的必然。
2、能力与方法通过活动探究、设置疑问、小组讨论等方式,理解“一国两制”内容及台湾回归的必然。
播放香港、澳门回归的资料片,讨论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原因,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港澳回归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的结果,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
港澳的顺利回归和回归后持续稳定的发展,说明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正确性。
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
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主权问题不做丝毫的让步,希望通过“一国两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确实是一个代表了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党。
【教学重点】认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香港回归、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高秉涵视频录象等资料学生准备:关于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高秉涵导入。
由此进入新课学习。
二、探究新课(一)母子生别离-----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这由学生准备内容,课堂检查。
培养学生有效利用搜集的历史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慈母声声唤-----“一国两制”的构想学生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
(三)母子庆团圆------香港澳门的回归观看香港回归的视频,使学生感受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引导学生分析港澳回归的原因,认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word教案

北师⼤版历史⼋下第13课《祖国统⼀的历史⼤潮》word 教案北师⼤版⼋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3课祖国统⼀的历史⼤潮课程标准简述⾹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业的基本⽅针。
了解祖国⼤陆与台湾经济⽂化交往⽇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标知识与能⼒掌握邓⼩平明确提出的“⼀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说出⾹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和设⽴特别⾏政区的史实。
了解祖国⼤陆⾃1979年以后,开始推⾏“⼀国两制”这⼀基本国策,海峡两岸经济⽂化交往⽇益密切的史实。
过程与⽅法通过知识竞赛,培养学⽣⾃学历史,抓住知识要点的能⼒。
通过分析时事资料,培养学⽣基本的历史分析能⼒,加深对课⽂内容的理解。
通过欣赏课本剧,直观学习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港、澳门回归是在新中国综合国⼒⼤为提⾼的前提条件下实现的,激发学⽣爱国主义热情,培养民族⾃豪感。
祖国统⼀是⼤势所趋,历史必然。
“⼀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天才创造”,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业。
在分组知识竞赛中,培养学⽣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国两制”这⼀基本国策的含义。
培养学⽣分析历史资料的能⼒。
难点说明“⼀国两制”构想是“天才创造”。
教学准备教材分析祖国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如何解决台湾、⾹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统⼀⼤业,是摆在我们⾯前的历史使命。
以邓⼩平同志为核⼼的第⼆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国两制”这⼀基本国策。
课⽂标题是“祖国统⼀的历史⼤潮”,内容是讲“⼀国两制”带来了“统⼀的历史⼤潮”。
围绕“⼀国两制”,课⽂讲述了三⽅⾯的内容:(1)“⼀国两制”的提出是“天才创造”;(2)“⼀国两制”这⼀基本国策的含义;(3)“⼀国两制”成功实现了⾹港、澳门的回归,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并且必将实现两岸的统⼀。
⾹港、澳门回归距今分别只有⼏年时间。
⼋年级学⽣在⼩学学习时都开展了隆重的港澳回归庆祝活动,可谓历史的见证⼈。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案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案一、课程标准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目标: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能够列举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比较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的背景和过程、回归后的发展情况等,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预习收集历史资料,通过文字图片等材料直观、全面了解历史发展的全貌。
通过分析时事资料,培养学生基本的历史分析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创设情景,运用播放有关音响资料,演唱歌曲等方式,印证、认同历史。
积极收集有关香港问题的由来,了解香港百年耻辱。
通过观看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仪式,比较分析出香港荣辱兴衰的原因。
通过阅读教材、设置疑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一国两制”的内容,学习“论从史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回顾台湾、港澳问题的由来,了解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祖国统一的反侵略斗争历史,就能更加深刻地感受港澳回归祖国的深远意义,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树立为实现祖国繁荣富强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努力的志向。
香港、澳门回归是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前提条件下实现的,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重点难点:“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教育的生动教材。
能使学生体会到祖国强大是实现统一的基础,祖国实现完全统一,必将更加繁荣昌盛。
因此,我本人认为在重点引导学生对基本史实学习、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同时,还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作为本课教学的又一个重点。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课的教学设计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课的教学设计〔关键词〕历史教学;《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课前准备;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4(B)―0092―02八年级《历史》(北师大版)《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课由于涉及的史实多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那么,历史教师该如何上好这一课呢?一、做好课前准备1.设计好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设立的基本史实;能够列举出台湾与大陆交往日益密切的事例;能够说出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能够史论结合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教师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内容、含义、地位;通过播放港澳回归庆典仪式及反映广大中国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视频资料,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加深学生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让学生认识到港澳顺利回归祖国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是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表现;“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政府希望通过“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但对于国家主权问题不做丝毫让步,说明它确实是一个代表了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党。
2.考虑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香港、澳门回归的经过、背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表现;“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作用,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前提。
3.做好教具的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视频资料及台湾与大陆交往日益密切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并制作Flash课件《乡愁》。
二、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Flash课件《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师:作者在《乡愁》一诗最后一段中提到的这头,是指哪里呢?生:台湾。
八年级历史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

教师设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能说 小组讨论、交流,达 说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原因吗? 成共识。 教师讲解:正如邓小平曾经说过的, “一国两制”之所以能够行得通“主 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 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 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 。 课堂小结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体会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教学难点: “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所体现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学成了中国古代、近代史的学习,因此,他们对香港、澳门、台湾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 等方面都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由于本节课内容与时政联系紧密,所以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在平时 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以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活, 学习能力、 动手能力比较强, 但语言表达与概括能力较欠缺。
案例名称 科 课 目 时 历史
第 13 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教学对象 八年级 1 课时 提供者 ***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在“一国两制”方针正 确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这是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实 现的,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海峡两岸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小组讨论: ①“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谁、在 何时、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②“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提出的 目的是什么? ③你能完整地归纳“一国两制”科学 构想的基本内容吗? ④如何理解“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 想的地位? 4、解决问题 教师衔接:在这一方针的正确指导 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接下来, 我们来了解港澳回归的有关情况。 播放香港回归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
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祖国统一
的历史大潮》教案北
师大版
本学期总
第7
本单元
第3
日期
课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
2.能够列举出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3.比较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异同,增强比较能力。
4.通过比较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的背景和过程、回归后的发展情况等,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香港、澳门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以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史实;认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难点: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和作用,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占有绝对主体的地位;理解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是建立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
间
预
设
复备
启动课堂你可知“MACAU”不是
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
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
魂,
你可知“MACAU”不是
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
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
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
看图 1.图片中反映的是什
么历史事件?
2.何时哪些条约的签
订造成了它的失去?
3.今天为什么五星红
旗能在这一方土地上升
起?
思考:此歌曲反映了什么
历史事件?
5 每班7组主持本
节课的学习
具体课堂的环节
见课件
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自学文本港澳的顺利回归和回归
后持续稳定的发展,说
明了“一国两制”的科
学构想确实是推进祖国
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
针,促进了港澳和内地
共同繁荣和发展。
通过
港澳回归,进一步认识
到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
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
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
国才可能真正实现香港
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
现国家的统一。
请回答:
(1)“一国两制”的
构想最初是针对什么地区
提出来的?首先得到成功
运用是在解决什么问题
上?
(2)香港、澳门回归
了,但祖国统一大业尚未
完成,请你谈谈自己的想
法。
与香港、澳门问题需要通
过外交途径解决不同,台
湾问题纯粹是我国的内政
问题。
我们在台湾问题上
有哪些方针、原则呢?
10 1.什么是“一国
两制”?
2.“一国两
制”这一构想是
怎样提出来的?
有什么重大意
义?
.从祖国大陆和
台湾经济文化密
切交往的史实中
认识和平统一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
趋势。
夯实基础对本课基础知识进行默
写并检查缩写内容
5 提高学习的效率
是一节课效率的
关键
交流学习教师答疑解惑,并对学
生在学习中的方法和内
容进行针对性的总结与
矫正
学生主持提问知识结
构并对预习提纲的内容进
行解析,对课本的内容进行
深入得了解和掌握
15
知识梳理本课紧紧围绕着实现祖
国统一这一主题,主要
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祖
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首先是“一国两制”构
想的提出和含义,然后
是“一国两制”构想的
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
归祖国,最后是海峡两
岸关系的发展。
这三部
分环环相连,先有设
想,接着实践,最后是
展望。
谈谈:
香港、澳门回归了,但祖
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请
你谈谈自己的想法。
5 海峡两岸交流
看课件,交流。
1992年9月,首
批大陆记者访问
团赴台采访1994
年12月,大陆
民族少年艺术团
应邀赴台交流。
台湾地区华航首
航机组和空服人
员,
知
识
提
升
学检 5
板书设计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国两制”构想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