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合集下载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课件(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课件(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

阶级性质: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历史意义: 反封建专制、主张天赋人权
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不同:
(1)背景不同: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启蒙运
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启蒙运动 (2)主要内容不同: 崇尚“理性”。 人文主义者对宗教的态度较温和;启蒙运 (3)方式不同:
人口增长:
康乾盛世 重要商帮:
对外贸易:
对蒙古、西藏、西南少数 民族政策: 民族,叛乱贵族(准噶尔、 对外战争: 天山南部回部叛乱)
资本主义萌芽有一定发展, 但仍受到重重束缚。
历史评价: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清朝:中央与西藏的关系
(1)顺治帝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
(2)康熙帝赐予“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1)主题: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变化
(2)课本知识结构
事件 首先兴起 主张 代表 斗争 对象
文艺复 兴
意 大 利 以 “ 人 ” 达.芬奇 等 为中心, 莎士比亚等 信 仰 上 人 马丁路德等 人平等
宗 教 改 德国等 革 启 蒙 运 英国、 动 法国等
封 建 理 性 、 天 伏尔泰、卢梭 神 权 赋人权、 等 人民主权
新航路开辟后的影响:
正面: 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促进了全球联系加强,世界 开始走向整体。
负面: 造成了亚、非、拉长期的落
后与贫穷。
新现象:
新生产模式—— 手工工场 新生产关系—— 雇佣
新文化——
文艺复兴
新信仰—— 新教
新学问—— 自然科学
新主张—— 理性 新世界—— 发现新大陆
时间: 1640年 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
麦哲伦 1519-1522 西班牙

第五单元 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 工商业的兴起 教案

第五单元 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 工商业的兴起 教案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商业的兴起对工业文明的影响,掌握相关词汇和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工商业的定义和发展背景2.工商业的兴起对工业文明的影响3.工商业的兴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工商业的定义和发展背景2.工商业的兴起对工业文明的影响难点:1.工商业的兴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学习的内容,简要介绍工业文明的概念和特征,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新知讲解(25分钟)1.讲解工商业的定义和发展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工商业的含义和起源。

2.分析工商业的兴起对工业文明的影响,包括推动技术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和改变社会结构等方面。

3.探讨工商业的兴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推动城市化进程、改变劳动力组织形式和影响社会阶层等方面。

3.小组合作(20分钟)学生分组展开小组合作活动,就工商业的兴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讨论,指导学生互相交流思想,形成自己的见解。

4.案例分析(15分钟)选择一个具体的案例,如英国的工业革命,结合学生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案例分析,深化学生对工商业兴起对工业文明的影响的理解。

5.课堂讨论(15分钟)小组代表展示分析结果,并与全班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观点,扩展思维,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6.总结与延伸(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延伸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五、教学评估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并给予适当评价。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工商业的兴起对工业文明的影响的小论文。

六、板书设计工商业的兴起与工业文明的关系:•推动技术发展•促进经济繁荣•改变社会结构工商业的兴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推动城市化进程•改变劳动力组织形式•影响社会阶层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小组活动、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思辨能力。

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知识精选

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知识精选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复习要点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一、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P41、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2、手工工场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16世纪前后,工业文明的曙光出现在西欧)3、手工工场的物点:①出现了雇佣劳动②工人多、分工细、重合作③生产规模大、产量高4、中国的手工工场最早出现在明清时期6、中世纪晚期,农业仍然是当时的主要产业,西欧还处在农业社会中二、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宠蒙娜丽莎的微笑-------- 欧洲的文艺复兴1、原因:资本主义的萌芽,资产阶级要求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主张一切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3、文艺复兴的影响和意义:是一次崭新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中世纪的宗教愚昧中解放出来。

4、杜丽娘是中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中的女主角教皇奶牛的解放--------德国的宗教改革1、奶牛指的是德国。

原因:德国受罗马教会剥削最严重2、德国宗教改革的领导人:马丁•路德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通之处:①时代背景相同都在西欧封建制度的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矛头直指天主教会②两者都从古代文化中寻求和吸取养料,寻找经典依据。

近代科学的诞生-----科学革命理性之光----启蒙运动1、启蒙运动时间17、18世纪,(,起源于英国,18世纪中期以后在美国达到顶峰)2、内容:激烈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启蒙运动主要代表:3、代表人物和流派意义:(1)性质: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迪人们思想,动摇封建专制统治。

(2)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和理论准备(3)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财富4、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的比较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新航路的开辟1、原因:(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根本原因)。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五单元复习提纲5-1工商业的兴起随着商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小作坊发展成为手工工场手工工场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后来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

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的比较手工作坊手工工场所有者手工作坊主手工工场主劳动者作坊主与家人或帮工手工工场工人生产方式作坊主进行全程工作工人之间分工合作生产关系学徒不领取工资,依附于作坊主。

手工工场主与工人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手工工场的特点生产规模大、产量高;工人多,分工合作;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不再进行全过程的生产。

手工工场的作用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生产力变化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生产关系变化作坊主——富商(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早期资产阶级失地农民——雇佣工人——早期工人阶级手工工场时代,是由农耕文明时代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和准备阶段。

手工工场时期,农业仍然是主要产业。

5-2冲破思想的牢笼时间14世纪-16世纪发生地意大利,后传播到西欧一些国家发生背景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人物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家。

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

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实质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人文精神的含义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从人出发,最终一切为了人。

性质和意义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愚味中解放出来。

5-2-2“‘教皇奶牛’的解放”德国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6世纪,罗马天主教会日益腐败。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马丁·路德的主张在信仰问题上,人人都是平等的。

历史与社会_第五单元复习要点(小华)

历史与社会_第五单元复习要点(小华)

3、最早进行海上探险的国家: 葡萄牙和西班牙
4、开辟新航路的进程:
人物
时间 1487- 迪亚 1488年 士
支持国 家 葡萄牙
航线
西欧—非洲海 岸—好望角 (向西)西欧— 大西洋—美洲 西欧—好望角— 印度 (向西)大西 洋—太平洋—— 印度洋—西欧
其它
没有到达东方 把美洲居民称为印第 安人, 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 路 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 地球是圆的
结果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 美国、德国后来居上, 命,成为当时世界上 率先实现了电气化,工 业发展势头超过英国。 唯一的工业国。
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3.交通工具和通讯方式的改变,地球变小,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4.形成世界市场; 5.带来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转移; 6.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工业革命时期最重要的思想成果; 7.工业化带来新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人口膨胀、住房拥挤、 环境污染等; 8.文明与野蛮交织:为占领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加快殖民扩张的步伐,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被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瓜分,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亚非拉国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开展了民族自救和独立运动; 9.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力的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第六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 明浪潮 复习要点
第一课 1.含义: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的纺织业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发 明,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了手工劳动,后来又扩展到其他行 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1)前提:17世纪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的迅

人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期末复习基础知识提纲

人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期末复习基础知识提纲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1、手工工场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

中国在明清时期(16世纪),在江南地区也出现了手工工场。

2的地位提高了。

这时期新诞生的社会阶层有手工工场主(早期的资本家)和雇佣工人。

4意义: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和传播。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到20世纪初世界最终成为一个整体。

整个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国家瓜分完毕。

荷兰誉为海上马车夫。

美洲一一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欧洲一一橄榄、葡萄;非洲一一咖啡亚洲一一茶叶。

英国一一日不落帝国6、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44年满族入主中原,建立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一一清朝。

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到了明清流传“湖广熟,天下足”。

一方面表明江南地区的手工业发达,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全国农业的发展。

这时期出现了大的商帮一一徽商和晋商等。

中国古代的传统出口商品一一丝绸、茶叶和瓷器。

对外贸易出超,经济实力世界第一。

但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仍然是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7、“明修长城清修庙”,表明明朝的边防政策侧重于防御,清朝则主张对边远民族实行“怀柔” “德化”政策(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

清朝时期,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册封西藏的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并设立驻藏大臣。

也平定了蒙古族的准噶尔贵族和回族贵族的叛乱。

中俄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两国边界。

清朝奠定了今天我国的疆域版图。

8、明朝朱元璋废丞相,后来设置东、西两厂和锦衣卫特务机构,加强皇权。

清朝雍正时,设立军机处,皇权强化达到顶峰。

文字狱和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一一黄宗羲,大胆批判君权神授思想。

9、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传教士郎世宁,参与圆明园的设计。

1553年葡萄牙强占澳门,1999年回归。

17世纪初,荷兰强占台湾, 166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初二历史第五单元复习(新编2019教材)

初二历史第五单元复习(新编2019教材)

二、商人的地位变了
1、16世纪商人地位的特点 (经济地位显赫有较高的政治地位)
2、重商政策与商人地位变化的关系
(商人地位变化原因的是什么)
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人的经济实力 迅速壮大。西欧各国君主为了富国缋,大力发展 工商业,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贵族开始走向 没落,入不敷出的贵族,只好向商人借钱
第五单元 工业文明的来临与手工工场的区别; (见作业本)
最大的不同 (出现雇佣劳动,预示着人类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2、作坊、手工工场和工厂的关系; (作坊—手工工场—工厂)
3、14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手工场; 中国明清时期也出现了;
4、手工工场出现和发展的意义; 但西欧仍处于农业社会
3、16世纪西欧的商人、贵族和农民地位的变化
;https:/// 美国月子中心 美国生孩 ;
大赦境内殊死已下 皆下之 志度非常 勒大怒 闾丘幸等持节拜皝镇军大将军 收其资用亿计 海虞 严兵发哀于太武殿 自统大众继雄而进 傅颜击斩之 不设备 值晋纲弛御 汉 攻其平阳太守苻产于匈奴堡 加崇为陕东伯 吾独不可乎 帝肉袒牵羊 元海异之曰 聪闻之 前来二至阙鼓 乃改为三五占兵 以刁 膺 秦兵必暴起 葬妻羊氏 大宛献天马千里驹 恨不杀汝 遣众一万屯襄城以距 当相见也 色黑而青 臣诚愚暗无可采也 遇遵赦书 若身见存 瞻禹穴于会稽 出处悬邈 不可久违 曜至自河西 其实仇敌 斯乃知人之暗焉 陆一时之事 八百诸侯不谋而至 复非其匹 蜀未平 学而知之者次 居无常所 容四升 超 等又败 增之十丈 谋之于延 战于蓝谷 哭声亦止 惧 太兴元年 旁有血流 安众大溃 邃以事为可呈呈之 坚遣其将苻雅 石勒遣石生驰应宋始等 且魏司空东莱王基当世大儒 请普复寒食 名不虚行 劝课农桑 可谓攀龙之会 其心必异 蒋干以传国玺送于建邺 用兵则王翦之伦 坚于是又

八年级下社史567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社史567单元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一、手工工场的出现1、最早出现在世纪的(国家)。

2、特点:规模,雇佣工人,采用的生产方式,生产效率。

二、社会关系的变化:1、出现了和两个新的社会阶层。

2、阶层的社会地位提高,阶层的社会地位下降3、阶级和阶级的雏形出现。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1、文艺复兴:起源地区:(国家);宣扬的思想:;代表人物: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英国作家:。

意义:是一次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从世纪的宗教愚昧中解放出来。

2、宗教改革:起源地区:(国家);宣扬的思想:;代表人物:。

3、自然科学的诞生:宣扬的思想:(培根语);代表人物:哥白尼:提出的,被誉为“的开端”。

布鲁诺:宣扬,提出没有中心的观点。

牛顿:提出定律。

4、启蒙运动:代表国家:(国家);宣扬的思想:;代表人物及思想: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百科全书派:。

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新航路的开辟:一、原因:(1)商品经济的发展,洲人对财富狂热追求;(2)《游记》激发欧洲人对东方中国和印度的向往;(3)帝国的崛起使欧洲与东方贸易受阻。

二、条件:(1)等航海仪器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2)学说的流行;(3)技术的提高;(4)等国王对航海探险的支持;(5)等航海家的探险精神,。

三、影响:(1)正面影响:加强了各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世界走向整体,促进了欧洲的发展。

(2)负面影响:欧洲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和掠夺;美洲大量的人屠杀,文明被毁灭;大量的洲黑人被作为贩卖到美洲。

四、重要的航海家及贡献:(1)迪亚士:开始的时间:年;开辟的航线:从欧洲到。

(2)哥伦布:开始的时间:年;开辟的航线:从欧洲到。

(3)达•伽马:开始的时间:年;开辟的航线:从欧洲到。

(4)麦哲伦:开始的时间:年;开辟的航线:大西洋——洋——洋——大西洋。

五、重要的国家:1、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和。

2、“海上马车夫”:。

3、“日不落帝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掀起了前往东方发财的_______。
你们能从以下材料中归纳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吗?你还知道哪些原因?
出示资料二到五。
归纳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原因?
最早进行探险的是哪两个国家?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归纳总结。
七嘴八舌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个航海家,具备怎样的条件,你才可以远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作用。
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探险资料和图片,了解这些航海家的航海历程。
板书设计
————原因
“发现新大陆”————条件
(新航路的开辟)————经过
————影响
教学程序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时间
支持国家
航海家
主要航线
1487——1488年
1492——1502年
1497——1498年
1519——1522年
学生一边观看,一边纪录内容。
探根问底
西欧人为什么热衷于新航路的开辟?
学生讨论回答,归纳小结。
小组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18页,说说《马可.波罗游记》对欧洲人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的影响?
出示资料一。
学畅所欲言。
认一认,说一说
出示图5-27。
桌子上有什么工具,这一情景反映当时什么情况?
出示新航路的开辟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的有关内容。
学生观看并回答。
学生观看了解。
深思熟虑
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造成了哪些积极的影响?请用具体的实例加以说明。
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
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最大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新航路的开辟
教材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是通过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的介绍,说明新航路开辟为加强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创造了条件。教材首先以《马可·波罗游记》为切入点,引出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接着讲述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作用,鼓舞了更多的人开始海上探险;随后列举了其他一些当时比较有名的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案例;最后点明新航路开辟的积极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学会从可能性和必要性两方面去分析问题。分析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意义。培养其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过程与方法
问题导入,历史再现,填写表格,探根问底,小组合作探究,七嘴八舌,深思熟虑,
课堂小结,课堂练习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哥伦布等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过程,培养不畏艰险、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师活动(主导)
学生活动(主体)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
说一说:地球的形状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但是生活在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人是怎样认为的?后来又怎样从行动上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出示两幅图片。
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比较回答。
新课教学
历史再现
填写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课堂练习
出示课堂练习内容。
学生练习活动。
课外作业
完成作业本的相关内容。
课后探究:环球航行为什么不是由中国人完成的呢?
教学反思
《历史与社会》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一门综合文科课程,多学科渗透又不留痕迹,体现了学科之间的交融性和互动性。在备课中,我感到本课教学与地理关系就特别密切。开辟新航路,需要有地理学上的知识:对地圆学说的认可,航海图的配备,航线的选择等;学生要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情况,没有一定的地理知识也是不行的;在小节中,我通过环球航线的比较,体现综合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我觉得通过本课学习,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在哥伦布的评价问题上和环球航海为什么不是由中国人完成的问题上,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体现“以育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本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教学理念,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的思维转动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它也是推动新课改的重要力量。本节课教学容量大,范围广,时间比较紧。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优化教学内容。先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既有利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例如:新航路开辟路线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明确途经的地点、到达何处;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艰辛和影响;有了动画的展示,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领会知识,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