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设计练习题
心理学实验操作考试答案

心理学实验操作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心理学实验中,测量反应时的常用仪器是:A. 温度计B. 血压计C. 秒表D. 测力计答案:C2. 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控制无关变量,研究者通常会采用以下哪种方法?A. 随机分配B. 系统观察C. 匹配控制D. 重复测量答案:A3. 心理学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主要区别在于:A. 实验组接受治疗,对照组不接受治疗B. 实验组接受新药物,对照组接受安慰剂C. 实验组接受新教学方法,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方法D. 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接受相同的处理答案:B4. 双盲实验是指:A. 实验者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条件B. 实验者知道实验条件,被试不知道C. 实验者不知道实验条件,被试知道D. 实验者和被试都知道实验条件答案:A5. 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减少实验误差,研究者应该:A. 增加实验次数B. 减少实验次数C. 增加被试人数D. 减少被试人数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1.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心理学实验的结果?A. 实验者的期望效应B. 被试的疲劳效应C. 实验设备的误差D. 环境噪音答案:ABCD2. 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A. 问卷调查B. 行为观察C. 生理测量D. 心理测试答案:ABCD3. 在心理学实验中,以下哪些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A. 控制变量B. 随机化C. 重复性D. 可操作性答案:ABCD4. 心理学实验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引起被试的偏差?A. 被试的期望B. 被试的猜测C. 被试的疲劳D. 实验者的暗示答案:ABCD5. 在心理学实验中,以下哪些是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A. 描述性统计B. 相关分析C. 方差分析D. 回归分析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题)1. 描述心理学实验中实验者效应的产生原因及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答案:实验者效应是指实验者的期望或行为可能影响被试的表现,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心理学实验考试题答案

心理学实验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实验中,被试的随机分配是为了确保:A. 实验的可重复性B. 被试的代表性C. 实验的内部效度D. 实验的外部效度答案:C2. 在心理学实验中,安慰剂效应指的是:A. 药物的副作用B. 药物的治疗效果C. 由于期望而产生的效应D. 由于药物剂量不同而产生的效应答案:C3. 心理学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为了:A.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B.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C. 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D. 降低实验的外部效度答案:C4. 双盲实验中,实验者和被试都不知道:A. 实验的目的B. 实验的条件C. 实验的结果D. 被分配到哪个实验组答案:D5. 心理学实验中,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A. 验证实验假设B. 计算实验误差C. 确定实验结果的显著性D. 预测实验结果答案:C6. 在心理学实验中,如果发现实验结果与预期相反,应该:A. 修改实验结果以符合预期B. 忽略这些结果C. 重新设计实验并重复实验D. 仅报告符合预期的结果答案:C7. 心理学实验中,实验的外部效度指的是:A. 实验结果的普遍性B. 实验结果的特异性C.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D. 实验结果的稳定性答案:A8. 心理学实验中,实验的内部效度指的是:A. 实验结果的普遍性B. 实验结果的特异性C.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D. 实验结果的稳定性答案:C9. 在心理学实验中,使用控制组的目的是为了:B.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C. 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D. 降低实验的外部效度答案:C10. 心理学实验中,实验者效应指的是:A. 实验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 实验者对实验过程的影响C. 实验者对被试的影响D. 实验者对实验材料的影响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心理学实验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实验的内部效度?A. 被试的选择偏差B. 实验者的期望效应C. 被试的期望效应D. 实验条件的变化答案:ABCD2. 在心理学实验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实验的外部效度?A. 使用随机抽样B. 增加实验的样本量C. 在不同环境中重复实验D. 使用单一被试答案:ABC3. 心理学实验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实验的可重复性?A. 实验操作的标准化B. 实验材料的一致性D. 实验结果的随机性答案:ABC4. 在心理学实验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实验误差?A. 使用双盲实验设计B. 增加实验的样本量C. 使用安慰剂控制D. 忽略异常数据答案:ABC5. 心理学实验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显著性?A. 实验设计的合理性B.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C. 数据分析的方法D. 实验结果的随机性答案:ABC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考试心理学实验题及答案

考试心理学实验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测量个体心理反应的方法是?A. 观察法B. 问卷法C. 实验法D. 访谈法答案:C2. 在进行心理学实验时,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为了?A.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B.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C. 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D. 降低实验的外部效度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实验设计中常见的控制变量?A. 被试的年龄B. 被试的性别C. 被试的国籍D. 被试的受教育程度答案:C二、填空题4. 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研究者通常会采用________方法来消除随机误差的影响。
答案:重复测量5. 心理学实验中,如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________效应造成的。
答案:实验者期望6. 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减少被试的期望效应,研究者有时会采用________技术。
答案:双盲三、简答题7. 描述一个典型的心理学实验流程,并解释每个步骤的目的。
答案:一个典型的心理学实验流程包括:(1)问题提出,明确研究问题和假设;(2)文献回顾,了解相关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3)实验设计,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控制变量;(4)数据收集,通过实验操作收集数据;(5)数据分析,使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验数据;(6)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实验现象;(7)讨论,对实验结果的意义、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每个步骤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准确解释。
8. 简述心理学实验中随机分配被试的重要性。
答案:随机分配被试在心理学实验中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开始前在所有已知和未知的变量上都是相似的,从而减少选择偏差和实验结果的混淆变量。
这有助于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和有说服力。
四、论述题9. 论述心理学实验中如何控制实验者的期望效应,并举例说明。
答案:在心理学实验中,控制实验者的期望效应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文库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文库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威廉·詹姆斯B. 约翰·华生C. 弗朗西斯·高尔顿D. 卡尔·荣格2.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以上都是3. 在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A.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B. 减少实验误差C. 提高实验的趣味性D. 降低实验的成本4. 双盲实验是指:A. 只有实验者知道实验条件B. 只有参与者知道实验条件C. 实验者和参与者都不知道实验条件D. 实验者和参与者都知道实验条件5.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范畴?A. 感知C. 记忆D. 哲学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6. 简述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7. 解释什么是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8. 描述一个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典型流程。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9.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0. 讨论实验设计中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11. 阅读以下案例:研究人员想要研究音乐对情绪的影响。
他们设计了一个实验,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听快乐音乐和听悲伤音乐的两组,然后测量他们的情绪变化。
请分析这个实验设计的优点和可能的局限性。
五、实验设计题(每题20分,共20分)12. 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颜色对人们购买决策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答案一、选择题1. B. 约翰·华生2. C. 实验法3. B. 减少实验误差4. C. 实验者和参与者都不知道实验条件二、简答题6.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控制实验条件、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进行重复实验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等。
7.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即实验结果是否真正反映了研究假设。
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普遍性,即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广到其他人群或情境。
8. 一个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典型流程包括:确定研究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报告研究。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练习题

17.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_费希纳_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_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_平均差误法__。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__传统心理物理法____
9.人从暗处到亮处,眼睛大约经过_一分钟就能适应,这是、明适应。此种适应时,眼的感受性不是提高_,而是降低,与__暗适应,_____正好相反。
10.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_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最早是用_转盘闪烁方法__进行测定的。
11.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刺激强度、复杂程度等。
39.差别阈限法(或差异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__间接方法_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_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____来实现。
40.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_作业变量、环境变量、被试变量_。
41.极限法是测量阈限的__直接方法。它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__瞬时转换点或阈限__的位置。
65.在系列回忆中,要求被试按照_先前呈现的顺序对材料进行学习和回忆。研究发现,影响系列学习和回忆的最主要因素是每个项目在系列刺激材料中的位置。系列中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项目通常学习得快一些,而且错误少一些,而__中间位置的项目学习起来则难得多。
66.要求特征是一潜在的、强有力的,也是社会科学所独有的偏差来源,与被试及他们对实验的设想有关。其典型例子是:_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_。
47.顺序量表是一种较粗略的量表,它既无_相等单位_又无_绝对零点_,只是把事物按某种标准排出一个_一个次序_。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A. 自变量B. 因变量C. 常量D. 参与者3. 在实验心理学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难度B. 减少实验误差C. 增加实验成本D. 提高实验趣味性4. 双盲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减少实验者的偏见B. 提高实验成本C.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D.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5.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A. 问卷调查B. 心理测试C. 访谈D. 以上都是6. 实验心理学中的“反应时间”通常指的是什么?A. 实验者的反应时间B. 参与者的反应时间C. 实验准备时间D. 数据分析时间7. 在心理学实验中,随机分配参与者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减少个体差异的影响C. 提高实验的趣味性D.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8. 哪种实验设计可以最有效地控制实验变量?A. 非实验设计B. 相关设计C. 实验设计D. 描述性设计9. 实验心理学中的“操作性定义”是什么?A. 根据概念的内涵定义B. 根据概念的外延定义C. 根据实验操作定义D. 根据理论定义10.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偏差?A. 参与者偏差B. 实验者偏差C. 随机偏差D. 顺序效应偏差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描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概念,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 简述实验心理学中的“独立测量误差”和“依赖测量误差”的区别。
13. 解释“实验伦理”在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性,并列举至少两条实验伦理的基本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论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变量”分类及其在实验设计中的作用。
15. 描述一个完整的实验心理学研究过程,包括研究问题的形成、假设的提出、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pdf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pdf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A. 自变量B. 因变量C. 参与者D. 环境变量答案:D3. 在实验中,实验者效应是指什么?A. 实验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 实验者对实验过程的控制C. 实验者对参与者的指导D. 实验者对实验设计的规划答案:A4. 双盲实验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减少实验误差B. 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C. 避免实验者效应和参与者效应D. 增加实验的难度答案:C5.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统计方法?A. 描述性统计B. 推断性统计C. 相关性分析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实验心理学与相关心理学的区别。
答案:实验心理学侧重于通过控制变量和实验操作来研究心理现象,而相关心理学则侧重于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涉及变量的因果关系。
7. 解释什么是安慰剂效应,并举例说明。
答案:安慰剂效应是指在没有实际治疗的情况下,由于参与者相信他们正在接受有效治疗而产生的积极反应。
例如,在药物测试中,即使给予的是无药效的安慰剂,部分参与者也可能报告症状有所改善。
8. 描述实验设计中的随机分配的重要性。
答案:随机分配是实验设计中确保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的过程,这有助于减少选择偏差,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实验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基石,它通过精确控制实验条件来揭示心理现象的内在机制。
实验心理学的方法论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帮助研究者验证假设,发现新的心理学规律,以及发展和验证理论。
10. 讨论实验心理学中的伦理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答案:实验心理学中的伦理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参与者的知情同意、隐私保护、避免对参与者造成心理伤害等。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弗洛伊德B. 威廉·詹姆斯C. 约翰·华生D. 卡尔·罗杰斯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范畴?A. 感知B. 记忆C. 情感D. 社会行为3. 实验心理学的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为了:A. 增加实验难度B. 减少实验误差C.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D.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4. 实验心理学中,双盲实验的特点是:A. 只有实验者知道实验条件B. 只有被试者知道实验条件C. 实验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实验条件D. 实验者和被试者都知道实验条件5. 下列哪个不是实验心理学常用的统计方法?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相关分析D. 描述性分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实验心理学中的自变量是指______。
7. 实验心理学中的因变量是指______。
8. 一个良好的实验设计应该具备可重复性、______和______。
9.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为了减少误差,常常采用______方法。
10. 心理学实验中,实验者效应是指实验者对实验结果的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实验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的区别。
12. 描述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及其重要性。
13. 解释什么是实验心理学中的“安慰剂效应”。
14. 简述实验心理学研究中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基本步骤。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16. 论述实验设计中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并举例说明。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17. 阅读以下案例:某研究者想要研究音乐对学习效率的影响。
他设计了一个实验,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在安静环境中学习,另一组在播放轻音乐的环境中学习。
实验结果显示,播放轻音乐组的学习效率更高。
请分析这个实验设计的优点和可能存在的缺陷。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B4. C5. D二、填空题6. 被实验者操纵的因素7. 被测量或观察的因素8. 有效性、可靠性9. 随机分配10. 影响或偏见三、简答题11. 实验心理学主要关注于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而应用心理学则侧重于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设计练习题 姓名: 张慧 学号: 2
一、下面有10个心理效应的相关实验,请判断它们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设计类型。 1、进门坎效应 如果一个人接受了她人的微不足道的一个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就是想给她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极有可能接受其更大的要求。
【实验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在实验中提出的。实验过程就是这样的: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说人们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她们在第一个居民区直接向人们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而在第二个居民区,实验者先请求众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就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她们在几周后再向这些居民提出竖牌的有关要求,这次的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自变量:在提出更大有球前就是否接受提出的小要求(在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 , 有 2 个水平,分别就是:a 没有接受提出小的要求 ;b 接受提出小要求 (在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
因变量: 房前竖“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的接受者的概率 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2、巴纳姆效应(暗示效应)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实验2】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就是自己的结果。事实上,一份就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就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自变量:报告内容, 有 2 个水平,分别就是:a 参加者自己的结果;b 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 因变量: 对报告内容的选择; 实验设计的类型( B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3、德西效应 就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加报酬与内感报酬兼得的时候,外加报酬(主要就是奖励)反而会抵消内感报酬的作用。
【实验3】德西在1971年作了专门的实验。她让大学生做被试,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并把她们就是否继续去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结果:实验组被试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被试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 自变量: 完成难题后的奖励, 有 2 个水平,分别就是:a完成难题后无奖励;b完成难题后有奖励 因变量:休息时间对于难题的兴趣与努力的程度 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4、第一印象效应 第一印象效应就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与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
【实验4】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她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就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 自变量:作业做对题目的位置,有2个水平, 分别就是:a做对题目的位置在前15道;b做对题目的位置在后15道。 因变量:对谁更聪明的评断 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5、多瞧效应 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瞧效应。 【实验5】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实验:先向被试出示一些照片,有的出现了20次,有的出现了10次,有的只出现一两次,然后请被试评价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被试更喜欢那些瞧过很多次的照片,很明显瞧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 自变量:照片出现的次数, 有2个水平,分别就是:a 照片出现20次;b 照片出现10次;c照片出现1~2次 因变量: 喜爱程度 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6、光环效应 又称晕轮效应,就是指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她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鲜明的知觉,从而掩盖了其她特征。
【实验6】美国心理学家戴恩等人有个研究,让被试者瞧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分别就是有魅力的、无魅力的与魅力中等的,然后让被试从与魅力无关的方面去评价这些人,如她们的职业、婚姻、能力等,结果发现,有魅力的人在各方面得到的评分都就是最高的,无魅力者得分最低,这种漂亮的人各方面都好实际上就就是光环效应的典型表现。 自变量:魅力特征,有 3 个水平,分别就是:a有魅力的;b 没有魅力的;c 魅力中等的 因变量:其她方面的评分 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7、紫格尼克效应 人们对已完成的工作较为健忘,因为“完成欲”已经得到满足,而对未完成的工作则在脑海里萦绕不已。
【实验7】有一位叫布鲁玛·紫格尼克的心理学家,她给128个孩子布置了一系列作业,她让孩子们完成一部份作业,另一部份则令其中途停顿。一小时后测试结果。110个孩子对中途停顿的作业记忆犹新。
自变量:作业的完成程度,有 2个水平,分别就是:a 完成;b 未完成; 因变量:记忆内容 实验设计的类型( B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8、心理定势 就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倾向性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 【实验8】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关于“心理定势”的实验: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照片前,向第一组学生说:这个人就是一个怙恶不悛的罪犯;对第二组学生却说:这个人就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她让两组学生各自用文字描述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
第一组学生的描述就是:深陷的双眼表明她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她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 第二组的描述就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
自变量:出示照片前的描述,有 2 个水平,分别就是:a 描述就是一个怙恶不悛的罪犯;b描述为就是一位大科学家 因变量: 对照片上人的描述 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9、阿伦森效应 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实验9】分4组人对同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此实验对几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自变量: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的评价, 有 4 个水平,分别就是:a 始终对之褒扬有加;b始终对之贬损否定;c先褒后贬;d先贬后褒。 因变量: 对给予自己不同评价的人的喜爱程度 实验设计的类型( B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实验10】在宿舍楼的后面,停放着一部烂汽车,大院里的孩子们每当晚上7点时,便攀上车厢蹦跳,嘭嘭之声震耳欲聋,大人们越管,众孩童蹦得越欢,见者无奈。这天,一个人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天您们比赛,蹦得最响的奖玩具手枪一支。”众童呜呼雀跃,争相蹦跳,优者果然得奖。次日,这个人又来到车前,说:“今天继续比赛,奖品为两粒奶糖。”众孩童见奖品直线下跌,纷纷不悦,无人卖力蹦跳,声音疏稀而弱小。第三天,这个人又对孩子们言:“今日奖品为花生米二粒。”众孩童纷纷跳下汽车,都说:“不蹦了,不蹦了,真没意思,回家瞧电视了。”
自变量:活动后的奖励, 有 3 个水平,分别就是:a 一支玩具手枪;b 两粒奶糖;c 两粒花生米 因变量: 对活动的热情 实验设计的类型( B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二、实验设计 1、请判断下面每个例子采用哪种设计最合适,把选项填在括号内。
1)在测量人对声音的反应速度时,研究者想知道声音的高低变化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B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2)对训练动物所采用的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3)比较抑郁者与非抑郁者的记忆成绩。(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2、有人要了解手动作的稳定性就是否受情绪的影响,她让青年组在兴奋状态测定,平均得10分,让老年组在安静中测定,平均得9分。经过统计检验,两组手稳定性得分差异不显著,因此她下结论说:手动作稳定性不受情绪的影响。
问题:1)您认为她的设计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a 手动作的稳定性受练习的影响,在选择手动作时候要甄别; b 本设计中分组存在问题,应该进行被试内设计; c 没有进行随机化原则; d 每组人数应达到30人 2)请补充完善原有的实验设计。 青年组 a 兴奋状态 测定 b 安静状态 测定 老年组 c 兴奋状态 测定 D 安静状态 测定 实验应为混合设计。 最后依据相关数据得出结论。
3、某研发机构开发了一套适合于5岁幼儿阅读能力训练的游戏产品,欲通过比较该产品使用三个月前后幼儿阅读能力的变化,以确定其有效性。请针对该目的提出具体实验设计方案,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