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校方与学生间沟通渠道现状调研分析_以宁夏某高校为例

合集下载

高校校际交流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分析

高校校际交流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分析

高校校际交流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分析作者:张萍张盘红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11期摘要:高校校际交流间合作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补充与发展,为高校学生能力的培养、视野的开拓等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发展空间。

本文主要通过对2014届和2015届两年来陇东学院赴兰州大学交流生在兰大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近年来赴兰州大学学习的交流生学习生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改善这种状况一方面需要校际之间做好项目对接工作,另一方面学生也需提升自我适应与学习能力,以尽快地适应交流学习生活。

关键词:高校交流生;学习生活;调查分析Abstract:The constant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r-university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s the suppl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which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and development spa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bi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vision. This article mainly through to the 2014th and 2015th longdong college for two years to lanzhou university exchange students learning,living in Maryland for interviews,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obtained from the study,analysis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of exchange students in lanzhou university study life situ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on the one hand,need to do a good job of project docking between intercollegiate,on the other hand,students should also promote self adaptation and learning ability,to adapt to the exchange of learning life as soon as possible.Key words:Exchange students;Learning resesrch;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模式的多元化的讨论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国家及社会对高等学校的培养模式和培养人才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1]高校校际交流间合作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正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补充与发展,为高校学生能力的培养、视野的开拓等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发展空间。

关于大学师生交流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大学师生交流现状的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关于大学师生交流现状的研究主要成员:李璐李雪李佐文廖金苍刘丽月靳海萍范梦娇黄凯雷手强报告撰写人:黄凯雷手强研究总报告一、简介部分1.序言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的两个要素是教师和学生,是教学和教育活动的主体。

[1]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的基本人际关系,对学生未来和教师的职业发展以及教育和教学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高校迅速扩招,师生关系的失调现象随之产生;其次高校学生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的逐步增强,独生子女在高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等,这些现象都促使师生关系发生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出现困难.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达成共识:在教学行为中,“教”与“学”应该是平等的、互相促进的。

而在目前的普通高等院校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是传统的“主从”关系。

一堂课下来,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忙于记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旁观者”,真正参与教学的时间少得可怜,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而要让学生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甚至于“主动者”,需要教师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个体,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使之成为教学中的真正“主体”。

因此,作为大学教师,与学生建立友好、良性的人际关系就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小组特针对当下大学师生交流的现状,运用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进行课题研究,并辅助图书室、网上资料搜寻的理论知识查找,系统而又细致的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师生交流的因素以及能够提高大学师生交流的对策。

2.摘要本研究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视角入手,分大学教师课堂上与课堂下交流的现状。

具体细化为大学教师上课时对于同学们的提问,解决同学们的疑惑以及课间休息期间学生们下课后与同学们的互助。

为了提高研究的精确性,我们将一些“隐性交流”也包括在内,如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等。

同时,我们也对于课后师生交流的方式也做了进一步的精确研究。

如交流的内容、交流的方式等,从而完善研究结果。

二、主体部分1.研究目的与意义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

高校应如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反馈机制

高校应如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反馈机制

高校应如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反馈机制高校提供的教育和服务,需要不断地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反馈。

但是,在现实中,有许多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并不流畅。

因此本文将讨论高校应如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反馈机制,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加强多元化的宣传渠道作为教育机构,高校应该运用多元化的宣传渠道来与学生进行沟通,包括课堂宣传、电子邮件、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和学校网站等。

课堂宣传可以让老师直接传递信息给学生,而学校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在线平台则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获取校方发布的信息。

校园广播可以在校内各处播放,让学生在行走中了解到最新的信息。

不同的宣传渠道应该互相协调,形成一个完整的宣传网络,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开设在线平台高校可以开设在线平台来与学生进行沟通,以解决线下沟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在这种在线平台上,学生可以提交问题和意见,并得到回复。

同时,高校也可以在在线平台上发布校园动态、教育政策和重要通知,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最新的发展和政策。

高校可以借助各种现有的在线平台(如微信、QQ等)或自主开发在线平台,以提高与学生的交流效率和效果。

三、定期召开座谈会和听取意见定期召开座谈会和听取学生的意见是高校加强与学生沟通和反馈机制的有效方式之一。

座谈会可以让学生和学校管理人员面对面交流,直接反映学生的问题和需求。

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座谈会上了解学校最新的发展和政策。

听取学生的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

高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在线问卷、电话调查等)收集学生的意见,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反馈。

四、提供多元化的反馈途径高校可以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反馈途径,让学生更加方便地向校方反映问题和意见。

除了宣传渠道和在线平台之外,高校还可以设置反馈邮箱、电话咨询和意见箱等反馈途径,一旦学生反映问题,校方应在第一时间回复。

同时,为了方便与学生的需求和反馈沟通,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和回复学生的反馈信息。

五、建立学生代表制度建立学生代表制度是高校加强与学生沟通和反馈机制的有效方式之一。

高等学校校方与学生间沟通障碍调查分析——以宁夏某高校为例

高等学校校方与学生间沟通障碍调查分析——以宁夏某高校为例
20 09年 第 7期 ( 第6 总 7期 )
边 疆经 济与 文化
THE BORDER CONOMY AND CUL RE E 刊
No 7 2 o .. 0 9 Ge ea N 6 nr1 7 .
【 高校建设 】
高等学 校校方与学生间沟通障 碍调查分 析
— —
囤 鲋 GGY EU NI UNA J WH N

虎 .李先锋 :高等学校校方与学生间沟通障碍调查分析—— 以宁夏高校为例
学校 管理者 常常 以为 :信 息 向学 生发 出去 了 ,也就 完成 了沟通 。事 实上这 只是沟通 的开始 ,校方 可能 发 出 了成 百条 的信息 ,但 如果没 有被 学生 听见 、读 到或 理解 ,就谈 不上 沟通 。沟通在于 信息接收 者理解 了 什 么 ,而不在 于发送者说 了什 么 。校 方 向学生 的信息传送 属 于下行 沟通 ,下行 沟通是组织 沟通 的主体 ,下 行 沟通 的顺 畅 与否决定 了沟 通 的 有效 性 。调 查 数 据 显示 :学 生认 为学 校 非 常 努力 与 其沟 通 的有 40 % , .2 比较 努力 的有 2 .l ,认为很 少在 做和 没感觉 到 的有 6 .3 。显 然 ,要 么学 校在 思想 上没 有 重视 与 学 75 % 53 % 生的沟通问题 , 以没有努力去做;要么学校思想上重视但却没有正确运用沟通渠道、方法的理念 ,而使 所 学生 没有感 觉到 。这都属 于信息 发送 者 的思 想 障碍。 ( )地 位障碍 2 你 认 为 学 校 与 学 生 之 间 需 要相 互 沟 通吗 表 1 据显 示 :学生 有 6 . 3 数 3 9 %认 为 学 校 表 1 与学 生之 间 “ 非常 需要 相互 沟通 ” ,认为 “ 比 调 查 年 份 非 常需 要 比较需 要 不很 需 要 不需 要 说 不 清 楚 较需 要 ” 的有 2 .6 ,只有 6 0 % 的学生认 2 0 78 % .3 o6 6 .7 5 2 2.8 32 5 3 .4 34 .4 2 6 .7 为 “ 不需要 或不 很需 要 ” 。从 表 1可见 ,2 0 2 o 06 07 6 .3 2 7 3.1 O O 4 4 .1 10 .0 1 8 .5 至 20 0 8年 ,认 为需要 沟通 的学生在 不 断增 多。 2 O 08 6 .7 6 6 2.1 6 1 2 7 .8 1 6 .7 2 7 .8 然而 学 生 中 没有 主 动 与学 校 反 映 过 问 题 、意 总 6 .3 3 9 2 .6 7 8 4 3 .7 16 .6 2 1 .8

高校师生交往状况调查报告

高校师生交往状况调查报告

高校师生交往状况调查报告汇报人:日期:•引言•高校师生交往现状•高校师生交往问题分析目录•促进高校师生有效交往的对策建议•调查结论与展望01引言高校师生交往的重要性高校师生交往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以及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校师生交往存在的问题随着高校扩招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校师生交往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交往方式单一、交往时间不足、交往内容不够丰富等。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高校师生交往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调查背景与目的调查范围与方法本次调查涵盖了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校,包括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文科大学等。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高校师生进行,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访谈主要针对高校教育管理者、教师和部分学生,以深入了解师生交往的实际情况。

02高校师生交往现状高校师生之间的交往频率相对较高,教师通常会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等。

高校师生之间的交往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课堂互动、课后辅导、学术讨论、社交活动等。

交往频率与方式交往方式交往频率交往内容高校师生之间的交往内容主要涉及学术、职业规划、生活等方面。

教师会为学生提供学术指导,帮助学生规划职业发展,同时也会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

交往主题高校师生之间的交往主题广泛,包括课程学习、科研项目、实践活动、就业指导等。

交往内容与主题总体来说,高校师生之间的交往满意度较高。

学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态度普遍给予肯定,教师也对学生的学术能力和职业发展给予关注和支持。

满意度评价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师生之间的交往满意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师生沟通,提高信息反馈效率;丰富交往方式,增加互动机会;关注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改进建议交往满意度评价03高校师生交往问题分析部分师生在交往过程中存在沟通障碍,如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理解能力有限等,导致信息传递不畅。

高校师生交往状况调查报告

高校师生交往状况调查报告

高校师生交往状况调查报告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当代和谐校园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师生冲突等诸多不和谐的音符频频出现,这使其再次成为一个新的焦点。

为此,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就“大学生视点——高校师生交往状况”对当代在校学生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一.高校师生交往状况分析及其特点读书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集体宿舍,这样,个人的消费方式不得不受到集体的影响,比如我以前不太喜欢喝牛奶,但同宿舍其他人都有喝奶的习惯,我也就慢慢跟着喝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有很大变化。

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期间是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成熟。

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总结,仅供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高等院校学生已不再处于被动的局面,而老师也逐渐失去了“闻道有先后”的优势,“师道尊严”的传统亦渐渐淡去,“学生没了敬畏感,老师少了神圣感”,这充分说明了高校师生已走向冷漠化。

从问卷调查分析:当代高校师生关系呈现如下特点:1.师生交往少,关系逐渐冷漠化。

调查结果显示,95%的大学生赞同高校师生已渐行渐远的观点,与此同时,90%的学生认为当前师生交往存在冷漠化,功利化的特点,更有甚者,主张师生间没有必要交往的同学比例高达6%。

师生除教学交流外,各自行色匆匆,哪怕见面很多人也会因人而异地打招呼,而即使是上课,教师与学生相隔一个讲台,也似乎隔了一个鸿沟,他们仅仅是认识的人,而不是亲密的人。

2.师生感情沟通渠道减少,感情交流动力减弱。

根据调查问卷,师生交往中,倾向于短信、邮件交流的学生占到85%,70%的学生与专业老师接触最。

而除上课,80%的学生课后与老师的接触几乎为0,87%的学生只会在受到惩罚或者是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才会主动和老师交流。

大学生移动学习过程中师生交互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移动学习过程中师生交互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移动学习过程中师生交互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移动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大学生移动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移动学习不仅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交互方式来提高学习效果。

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师生交互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对大学生移动学习过程中师生交互的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

1. 师生交互存在隔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比较容易的,学生可以直接向老师提问或交流。

在移动学习中,由于学生处于分散的学习环境中,很难直接与老师进行交流,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

2. 师生交互不够及时移动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面临各种问题,需要及时向老师求助,但是由于师生之间的距离和时间的限制,师生交互并不总是能够及时进行,这样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师生交互缺乏互动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但在移动学习中,由于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很难实现真正的互动,师生交互缺乏互动性。

1. 制定师生交互的规范和机制针对移动学习中师生交互存在的问题,可以制定一套师生交互的规范和机制,明确师生交互的渠道和方式,规范师生交互的行为,以确保师生之间的交流畅通。

2. 建立多元化的师生交互平台为了方便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可以建立多元化的师生交互平台,例如搭建在线讨论区、设置专门的师生互动时间等,以便学生能够及时向老师提出问题和意见。

3. 提倡互动式教学为了增强移动学习中师生交互的互动性,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互动式的学习内容和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 利用技术手段促进师生交互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促进移动学习中师生交互。

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教育App等,老师可以随时随地和学生进行交流,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

5. 加强师生关系的沟通在移动学习中,老师需要更加主动地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联系,促进师生交互的质量和效果。

高校师生互动关系的研究与改进

高校师生互动关系的研究与改进

高校师生互动关系的研究与改进现代高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高校师生互动关系的良好与否对于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高校师生互动关系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的方向和策略。

一、高校师生互动关系的现状目前,高校师生互动关系存在以下问题:1. 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

很多高校存在信息闭塞、沟通渠道不畅的情况,师生之间的交流受限。

2. 师生之间缺乏互信。

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持怀疑态度,导致师生之间的互信关系薄弱。

3. 教学方式单一。

一些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参与,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4. 学生参与度不高。

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参与度不高。

二、改进高校师生互动关系的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策略来改进高校师生互动关系:1. 构建多样化的沟通平台。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起学校内部的信息共享平台,为师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机会。

2. 加强师生互信建设。

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充分的认可,同时鼓励教师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增加师生之间的互信。

3. 推广创新的教学方式。

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激发学生的思维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 增加学生参与度。

加强学生组织和社团建设,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其综合能力和领导力。

三、改进高校师生互动关系的效果评估改进高校师生互动关系的效果应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1. 学生满意度调查。

定期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和师生互动关系的满意度,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2. 学生参与度的提升。

观察学生参与课堂和课外活动的状况,了解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增加。

3. 学生成绩的提高。

通过学生成绩的评估和对比,了解改进师生互动关系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4. 教师评价的变化。

观察教师对于师生互动关系改进策略的反馈和评价,了解教师对于改进措施的认可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2期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12,2009 总第86期 Journal of B eifang Ethnic U niversity Gen1N o186高等院校校方与学生间沟通渠道现状调研分析———以宁夏某高校为例苗 虎,李先锋(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 要:以宁夏某高校为例,通过连续3年的问卷调查,从正式沟通渠道和非正式沟通渠道等方面,了解了高等院校校方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状况,分析了沟通渠道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管理者与学生间的沟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沟通;渠道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83(2009)02-0130-05一、研究目的、方法与对象沟通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过程。

任何组织不可能没有沟通而存在[1](6)。

在高校教育环境日益复杂、教育对象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如何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良性沟通,从而提高高校育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研究过程中面临的一大课题。

基于目前全面分析高校校方与学生间沟通渠道状况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从实证角度对高等学校校方与学生之间正式和非正式沟通渠道的状况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与建议。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

编制了《高校学生与学校沟通状况调查》问卷,分别于2006、2007、2008年的1月对宁夏某高校在校本科学生进行了3次问卷调查。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在4个年级中随机抽取,再借助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2851份,回收率为95%。

有效问卷2290份,有效率为90.3%。

2006、2007、2008年分别回收有效问卷524份、1406份、360份;男生占47.9%,女生占52.1%;样本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21.5%、30.6%、29%、18.9%;生源地包括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一)校方与学生的正式沟通渠道状况校方与学生的沟通渠道不外乎两种:正式沟通渠道和非正式沟通渠道。

所谓正式沟通渠道,就是通过固有的组织结构按照规定的信息传递途径进行的信息交流和传达[2](75-76)。

这种沟通渠道对信息传达的途径、格式和对象都有严格的规定,具有沟通效果较好、易于保密、有较强的约束力等优点,缺点是方式刻板、沟通速度较慢、缺乏相应的反馈和互动交流。

目前高校校方与学生间的正收稿日期:2008-11-15作者简介:苗虎(1974-),男,河南新野人,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公共关系学研究;李先锋(1976-),男,山东菏泽人,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管理学研究。

031式沟通渠道主要有:辅导员或教师、校园网、校报、广播、公告栏、学生会、学生工作会议、学生工作意见箱、校长接待日等渠道。

1.通过校园网沟通的状况。

通过3年的调查显示(见表1),36.4%的学生最希望学校通过校园网与其进行沟通。

网络沟通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再受时空的限制,步入了一种新型的沟通环境。

信息丰富、传播迅速快捷、图文声像俱全、互动性强、搜索方便是学生希望学校通过网络与其沟通的主要原因。

表1:学生最希望学校与其沟通的方式调查年辅导员或教师公告栏校园网校报和广播学生会其他方式200622.1%21.0%31.7%5.7%6.9%12.6% 200725.9%14.9%38.3%4.4%8.7%7.8%200821.7%12.2%36.1%8.9%14.4%6.7%三年均值24.4%15.9%36.4%5.4%9.2%8.7% 近些年各高校在校园网建设上都有大量投入,问卷调查显示(见图1),认为学校网站能满足大部分需要和能完全满足需要的学生2006年有30.53%,2007年有39.4%,2008年有40.55%,呈逐年上升趋势。

目前学校网站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①学校以及各学院、职能处室的官方网站,以提供新闻、资料类的信息为主;②教学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内容包括选课管理、考务管理、毕业论文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评价、部分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等;③教学科研资料的下载服务,包括图书、期刊、名家讲学影像资料等。

问卷数据显示(见图1),认为大部分需要不能满足和完全不能满足需要的学生,2006年有64.12%,2007年有56.9%,2008年有53.89%,虽然是逐年降低,但仍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不满。

通过访谈,学生表示主要原因有:①学校网站稳定性不够,有时无法登陆;②在校园外无法登陆教学信息管理系统;③一些部门信息的更新速度较慢④校园网使用实名登记,在论坛上发言受到监控;⑤BBS时开时关,没有提供博客、贴吧和个人主页的服务。

BBS、博客、贴吧和个人主页是大学生非常钟爱的网络交流和传播平台,它们是基于网络的一种新媒介,虽然其承载的内容主要是文字、图片、影像等,但它们传递的却是精神、观念和思想,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渠道。

在高校,一些管理者虽能充分认识到网络对大学发展的作用,但同时又害怕学生在网上发表无所顾忌的言论。

因此,在工作中往往不是采用引导、疏导的办法,而是采用堵、封的办法。

2.通过教师、辅导员沟通的状况。

调查显示(见表1),学生最希望通过教师、辅导员沟通的占2414%,排第二位,其中2006年为2211%,2007年为2519%,2008年为2117%。

教师和辅导员直接担负着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职责,与学生接触机会最多,是目前高校正式沟通渠道中的主渠道。

然而,教师、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还面临三个问题。

①作为沟通对象的大学生,是相对特殊的人群。

他们身心基本成熟,主体意识、积极务实与功利意识不断增强,但又年轻气盛,缺乏对社会的深层认131识,思想困惑和心理矛盾增多,承压能力弱,使得沟通变得更加困难。

②高校环境的简单性和外界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了沟通的难度。

③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增大等问题,致使部分学生心理状况堪虑。

因此,对教师、辅导员的沟通意识、沟通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通过公告栏、校报和广播、学生会沟通的状况。

数据显示(见表1),最希望学校通过公告栏与其沟通的学生,2006年有21%,2007年有1419%,2008年有12.2%,三年调查平均值为15.9%。

公告栏是公文、公告、通知等文字信息在校园传播的常见方式,包括公告牌、黑板报、宣传栏、橱窗等形式,不但是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具有实用性、时效性、兼容性、视读性较强的特点。

它的目的性、针对性、时效性较强,且机动灵活、形式美观、富于创意、成本低廉,可根据目的不同灵活地变化。

公告栏使学校管理、时事政策、理论动态、重大事件、校园活动等信息得以迅速传播。

选择公告栏了解学校信息的学生比例逐年降低的原因,首先是因为网站上公告板的功能与之类似且更为强大,随着学生上网逐渐成为生活习惯,网络替代了公告栏的地位;其次是因为公告栏内容篇幅较小、张贴时间不长,很难全面地、持续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学生的反馈信息难以传达;第三是因为公告栏一般较为分散,各院系、各部门自行管理,因此内容上显得杂乱,质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

数据显示(见表1),最希望学校通过校报和广播与其沟通的学生,2006年有5.7%,2007年有4.4%,2008年有8.9%。

在2007年1月的调查中,清楚知道学校5年发展规划的38.5%的学生中10.2%是从校报、广播处获知的。

校园报刊主要包括校报、团报及一些社团报纸,是当前校园中管理规范、宣传效果好、发展相对成熟的一种主流媒体[3](9)。

校报主要以文字和图片为载体,主导学校舆论方向,能够广泛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校报的缺点在于出版周期相对较长,不够生动形象,传播速度慢,且版面有限,新闻时效性和参与讨论问题的广度受到限制。

因学生担任编辑、记者、撰稿人,学生水平直接影响到校报质量。

校园广播是校园媒体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也是学生参与最多、接触最为频繁的一种信息渠道,是校园宣传工作的主体之一[3](10-11)。

校园广播具有信息传播快捷、简短、时效性较强等优势,易于被听众在课余饭后较为轻松地接受。

其缺点是受播出时间及播出方式的局限,而且传播内容容易遗忘,还容易产生一些语言上的误会。

此外,其编采人员、播音和主持人一般由学生担任,节目质量易受影响。

数据显示(见表1),最希望学校通过学生会与其沟通的学生,2006年有6.9%,2007年有817%,2008年有1414%。

作为大学生自己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学生会,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

学生会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核心,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本应是双方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高校学生会普遍存在办事效率低、工作形式化、应变力不足、创造力缺乏、责任模糊等问题,无法更好地达成原定目标。

表2:你会通过什么方式向学校反映问题、意见、建议(限选3项) 选项比率 教 师辅导员校、院领导座谈会个人写信写集体信投诉电话学校网站论坛、邮箱其他方式选择比率44.1%34.7%43.9%28.4%21.6%23.9%54.9%5.8%未选比率55.9%65.3%56.1%71.6%78.4%76.1%45.1%94.2% 4.通过其他方式沟通的状况。

高校正式沟通渠道还有学生工作会议、学生工作意见箱或电子意见信箱、校长接待日等方式。

通过3年的调查显示,最希望学校通过其他方式沟通的学生有817%,其中2006年有1216%,2007年有718%,2008年有617%,呈下降趋势。

学生工作会议是常见的沟通渠道,高校内校方邀请学生参与的会议一般有座谈会、表彰会、动员会等。

其中座谈会是双方沟通最直接的方式。

座谈会的形式较为轻松,主题相对集中,容易激发学生共鸣。

一年级学生选择这种方式的有48.37%,四年级的有45.03%,显然在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后仍然有较多学生认为座谈会能解决问题。

有54.9%的学生选择意见箱或电子意见信箱,排在第一位。

学生不希望直接面对领导却又希望意见建议可以直接被相关领导看到,学校网站的电子意见信箱成了最231好的选择。

校长接待日也是学生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

一年级学生选择辅导员、教师的有53. 25%,直接找校、院领导的有33133%;四年级选教师、辅导员的只有4118%,直接找校、院领导的有3818%。

笔者认为,要使这些渠道起到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效果,必须激发学生发表意见、建议的热情,学校首先就需要作到言必信,行必果,确立校方的信誉;第二是在沟通中体现尊重、信任和理解;第三,对学生的意见、建议要及时公开的发布,并积极反馈。

沟通是指组织中被理解的信息而非发出的信息[4](7-8),反馈是组织沟通的核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