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区位

合集下载

地理: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课件(鲁教版必修二)1

地理: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课件(鲁教版必修二)1

城市的等级与数目之间成反比关系。城 市的等级越高,数目越少;等级越低, 则数目越多
城市 城市 城市 城市 服务 职能 服务 等级 作用 数目 距离 范围 种类 功能 高 低




远 近


多 少


4、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研究德国 南部城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中心地的概念 中心地是指为周围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场所。 在实际生活中,中心地可以使城市,也可以是城市 内的商业中心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克里斯泰勒认为,市场原则是中心地布局的重要原则, 在理想化的均质平原上,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 一般选择最接近的中心地,中心地服务范围在空间上 呈六边形,中心地则位于正中
河流汇合处成为人员和货物的主要集
散地,发展为城市。 河流还成为某些城市防御外敌的天然 屏障,如巴黎:塞纳河、瑞士:伯尔尼
巴黎建设初期塞纳河作为军事防御手段起到很大作用

凯旋门 皇宫 卢浮宫 巴黎圣母院
纳 河
气温适宜,降水适度的地区
我国城市大多集中在降水量400mm 以上的东南部地区,温度比较适宜。 世界大城市分布从气温看,主要分 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从 降水看,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临 海边缘地带。
注:
在实际生活中, 1.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类似正六边形的图形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可能发生重叠 3.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大小有变化 4.中心地不一定在其服务范围的正中心
三、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形成 了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 镇等各具特色、多层次的城市体系。是我国 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2.1城市空间结构 之一 城市区位分析

2.1城市空间结构 之一 城市区位分析

东亚日本、朝鲜半 岛及我国东部沿海 和平原地区
世界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的沿海地
带。 干旱、寒冷、湿热地区,城市分布少。
我国特大城市的区位与气候有何关系?
我国特大城市的分布(2000年)
丽水各市、县城分布有什么特点?
看图观察:广东一些城市的分布特点
为什么城市大多临近河流、湖泊、海洋? ——能提供水源、水运、军事防卫、旅游等功能。
(2)经济地理区位
——资源、交通、工农业生产等
(3)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政治中心、政治区位、宗教、军 事、科技等
城市区位分析
自然地理区位
我国特大城市的分布(2000年)
我国特大城市主要分布于地势的哪级阶梯?为什么?
结论: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②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玉门、东营
铁矿城市 鞍山、马鞍山
本溪、攀枝花 包头等 大同、鹤岗、
煤矿城市 抚顺、六盘水
淮南等
分析:我国城市的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城市分布的趋势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 交通干线往往形成城市分布轴线。 交通枢纽城市,洲得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石 家 庄 市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①地形: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同时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②气候: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③河流:河口地区,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海口地理位置
城市区位分析
经济地理区位
在煤矿开发前,河谷地带未出现城市(A图)。为什么随 着对煤矿的大规模开发城市开始兴起?(B图)
石油城市 大庆、克拉玛依、
2.城市的区位因素:
(2)经济地理区位 ◆资源 :产业革命后邻近矿产地形成矿业城市 ◆交通: 城市分布趋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 ◆工农业: 工农业发达利于城市形成和发展

城市的区位因素

城市的区位因素
3.河流与城市区位
城市分布地区
原因
实例
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
货物在此转运,促使城市形成
江西赣州市位于赣江通航河段的上游起点
干、支流汇合处
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
宜宾、重庆、武汉三城市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水与长江干流的汇合处
河口位置
便于河海联运,易发展成大城市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广州位于珠江入海口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高原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亚马孙平原城市稀少
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地形开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西安、咸阳、宝鸡位于渭河谷地
2.气候与城市区位
城市分布地区
原因
实例
世界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过河点位置
陆上交通与河流交通的交会点
南京位于京沪铁路与长江的交会点
河流弯曲度较大处
许多古代城市的建设,利用天然河面作为防卫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
瑞士的伯尔尼建在阿勒河上的一个曲流处
河心岛上
法国的巴黎是在塞纳河中的一个小岛上发展起来的
半岛上
美国的波士顿最早建立在半岛上
4.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
城市分布地区
原因
气温适中降水适度
我国90.8%的城市集中分布在面积占全国1/5的南方湿润地区和面积占全国1/3的北方半湿润地区
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很少有城市分布
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干旱、寒冷、湿热)
我国100万以上人口城市中,只有包头、兰州、乌鲁木齐位于年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

各地区的区位分析报告

各地区的区位分析报告

各地区的区位分析报告区位分析报告:1. 北京市区位分析:北京市位于中国北方,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地理坐标为北纬39°26′至41°03′,东经115°25′至117°30′。

区位优势明显,北连河北省,南临天津市,东接河北省,西临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交通便利,市内设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西站等交通枢纽,连接国内外多个重要城市。

这些优势使得北京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享有重要的区位优势。

2. 上海市区位分析:上海市位于中国东部,东北濒临黄海,东临东海,地理坐标为北纬30°40′至31°53′,东经120°52′至122°12′。

区位优越,毗邻江苏、浙江两大省市,交通便利。

上海拥有中国最大的港口、最繁忙的机场以及一流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网,便于与全球各地进行贸易和交流。

区位优势使得上海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运输中心之一。

3. 广州市区位分析:广州市位于中国华南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2°26′至23°56′,东经112°57′至114°03′。

区位相对较佳,南临珠江入海口,与香港、澳门相距较近。

交通便捷,拥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南站等交通枢纽,便于与全球各地进行联系。

广州是华南地区的商业、贸易中心,对外贸易发达,享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4. 成都市区位分析:成都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0°05′至31°26′,东经102°54′至104°53′。

区位得天独厚,地处西南地区的中心位置,北接陕西、甘肃,东邻重庆,西与西藏、青海接壤,南与云南、贵州接界。

成都是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拥有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火车东站等交通枢纽。

区位优势使得成都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商业和交通中心。

5. 青岛市区位分析:青岛市位于中国东海沿岸,地理坐标为北纬35°35′至37°09′,东经119°30′至121°00′。

华东地区一线城市区位分析

华东地区一线城市区位分析

华东地区一线城市区位分析华东地区的一线城市都位于我国的经济中心地带。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其区位优势不言而喻。

它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位置,与江苏、浙江两省接壤,是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南京也是我国重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之一,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是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

杭州则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

苏州则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城市的区位优势使得它们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华东地区的一线城市都拥有良好的交通条件。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拥有世界级的港口和机场,是中国最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之一。

南京则是我国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交通枢纽,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交通中心。

杭州则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完善的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网络,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苏州则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便捷的公路、铁路和水路交通条件,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中心。

这些城市的交通条件优越,为它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华东地区的一线城市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它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南京则是我国重要的科教中心之一,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它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杭州则是我国著名的互联网产业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的互联网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为它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苏州则是我国著名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制造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它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持。

这些城市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为它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华东地区的一线城市都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良好的交通条件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

这些优势使得它们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B2-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B2-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中心地理论
①同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高一级中心地 呈正六边形分布,高一级中心地位于六边形 服务范围的中心点。 ②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大,提供的商品和 服务种类多,彼此间距离较远,六边形面积 大,数量少;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小,提 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少,彼此间距离较近, 六边形面积小,数量多。 ③在市场最优原则下,高等级中心地的服务 范围一般相当于三个次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县内城镇和乡村
●江苏省城市体系
等级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建制镇 合计
数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城市名称
南京、无锡、徐州、苏州 常州、南通、镇江、扬州、淮安、 连云港
4
6
9
94 1144 1212
盐城、泰州、宿迁、江阴、宜兴、 张家港、常熟、邳州、新沂 青口等
厉庄等
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交通运输 政治 经济基础 历史文化 军事 宗教 科技 旅游 旅游城市
●中国特大城市分布
☆从地形上看,我国特大城市 主要分布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的第三级阶梯上; ☆从降水上看,我国特大城市 主要分布在降水量大于400毫 米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城市区位案例分析
①兰州位于黄河流经的谷地,城市形 态呈带状。 ②铁路东西向分布,城市沿着铁路东 西向延伸。 ③影响兰州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有地 形、河流、交通等
B2-2-2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1.举例说明地形、气候、河流、自 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交通区位、 经济基础、政治文化等社会经济因 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2.了解城市体系的概念。运用中心 地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 范围和服务功能的差异。
●什么是区位?
☆区位是指某事物的位置及其与其他 事物的空间联系。主要是指周围事物 对其有什么影响。 ☆在全面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 影响基础上,采用主导分析法,找出 主要的、特殊的区位因素。 ☆城市区位是指城市所占据的场所, 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第1课时 城市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

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第1课时 城市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

干旱、半干旱区
湿润、半湿润区
美国东北部大西 洋沿岸城市带
美国-加拿大 五大湖城市带
美国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绝大多数分 布在较湿润地区。
高纬度寒冷地区、 世界上气候条件恶劣的 荒漠干旱地区、 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 则很少有城市分布。
3.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我国大城市、特大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地区 (第三阶梯)。世界100万人口以上的热大城市也多分 布于海拔200米以下的沿海、沿湖、沿河地区。
河流入海口处形成的城市:天津、上海、广州 成因:便于河海联运,易发展成大城市。
天津

广州

上海
天津——海河入海口处形成
上海——长江入海口处形成
广州——珠江入海口处形成
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形成的城市:赣州(江西) 成因:货物在此转运,促使城市形成。
江 长 赣州
赣 江
赣州——赣江水运的起点或终点处形成
第1课时
小结
河流、气候、地表形态、矿产资源、 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第1课时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城市位于河流交汇处的是( A )。 A.重庆 B.上海 C.广州 D.巴黎
2.沿河设城主要是因为( C )。 ①河流为城市提供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 ②河流为城市输送废水,加快净化 ③河流为城市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 ④科技、旅游已成为影响城市区位的新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3.我国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 100万人口以上城市是( B )。 A.西安 B.包头 C.太原 D.成都 4.关于地形与城市区位关系叙 述正确的 是( C )。 A.世界的城市都位于平原上 B .高原山区没有城市分布 C .平原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环境 D .地形是城市区位的决定因素

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

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

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首先,地理位置是城市区位因素的关键因素。

地理位置包括了城市所处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等。

地理位置将影响城市的气候条件、交通便利度以及资源条件。

例如,位于温带地区的城市,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适宜发展冬季运动业和夏季旅游业。

而位于沿海地区的城市,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便利的海洋交通,有利于发展港口经济和海洋旅游。

其次,交通条件也是城市区位因素的重要一环。

交通条件包括陆地交通、水路交通以及航空交通的便利程度。

交通便利度影响着城市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

例如,交通枢纽城市通常具有较为发达的陆路、水路和航空交通网络,便于物流运输和人员流动,具有较高的经济活力。

而交通条件较差的城市则可能因为交通成本较高,而限制了城市的发展。

第三,资源条件也是城市区位因素的重要考虑因素。

资源条件包括土地、水资源、能源、人力资源等。

具有丰富的资源条件的城市,往往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例如,具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城市可以发展农业和工业,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拥有丰富人力资源的城市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城市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支持。

同时,稳定的能源供应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能源丰富的城市可以更好地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第四,环境条件也是城市区位因素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水质、空气质量等。

良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人们的居住和生活,提高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人文环境包括教育、文化、医疗等方面的条件。

优质的人文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促进城市的创新和发展。

最后,政策环境也是城市区位因素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政策环境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城市规划政策、财政和税收政策等。

政府对城市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将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方式。

例如,一些城市为了吸引外资和企业,可能会出台一系列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入驻。

综上所述,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和政策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城市与区位城市区位、商业中心区位、城市内部分区区位因素一、城市区位因素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文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和河流,人文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开发和交通运输发展。

(1)地形与城市区位温带和寒带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例如: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美国三大城市带位于平原上。

热带城市分布在高原:原因: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

例如: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孙平原上。

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

(2)气候与城市区位城市分布在气温和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我国特大城市中只有包头、兰州、乌鲁木齐位于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区:大约60°N以南的欧洲地区、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

(3)河流与城市区位原因: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古代更明显,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河流城市区位包括:①河运的起点或终点,如江西赣州;②河流干支流汇合处,如宜宾、武汉、重庆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水与长江干流汇合处;③河口处,如上海、天津、广州等。

(4)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自然资源开发导致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形成城市。

例如:煤矿发展起来的城市:山西大同市、唐山开滦,英国的伯明翰等。

石油城市:英国的阿伯丁、中国的大庆、玉门。

铁矿发展起来的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

(5)交通与城市区位不同交通运输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因素不同,古代城市:南方多位于河流汇合处,北方多位于大道汇合处,如邯郸;现代城市:铁路公路沿线形成城市。

铁路枢纽兴起城市如石家庄、郑州、蚌埠、宝鸡,株洲有京广、浙赣、湘黔通过,是个火车拉来的城市。

交通的发展还导致了城市地域形态变化,城市在原有比较集中分布的基础上,沿着交通线向不同方向辐散,形成放射状城市形态。

水运交通兴起了早期城市,但城市规模较小,城市形态团聚,沿着河流发展,铁路运输使城市沿着铁路轴线延伸发展,公路运输发展,使城市形成环行放射状道路网,城市形态也形成了放射状。

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等几个方面,讨论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要这样才能找出某一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一般来说,自然环境是城市形成的背景,自然因素的影响具有普遍性,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具有决定性。

如矿业城市的产生,从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往往不适宜城市的发展。

此外,城市区位是一个综合因素,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因素,例如旅游、科技也成为现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运用综合思维,从自然和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进行分析评价。

以武汉为例,分析评价其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从地形、气候、河流等分析。

①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对外联系。

②武汉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③武汉市地处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河流径流丰富,为城市工农业生产与生活提供充足水源,并有大量人流与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2)人文因素:从资源、交通、政治、科技等因素分析。

①靠近大冶铁矿,发展钢铁工业。

②交通发达,不仅有发达的内河航运,同时京广线与汉丹线穿过,带动了武汉市的发展。

③近年来武汉发展高科技,拟建成我国的“光谷”之一,旅游业也日益发达,三峡工程的建设更为武汉发展注入活力。

④武汉是湖北省的政治中心,也是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中心。

二、中国三大城市群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等众多大中小城市。

①优势条件:毗邻港澳,改革开放起步早,经济发展速度快,目前已形成一个比较集中而且发达的大、中、小城市群,市场化程度高,人才、产业链、外经贸环境都具优势,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前沿阵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②发展目标: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最终形成以广州、深圳两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上海市、南京、杭州等15个城市。

①优势条件:经济基础深厚,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达,长江流域腹地深广。

上海市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②发展目标:长三角将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约5000万人)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

走经济一体化的道路,即市场一体化、交通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制度一体化、资源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环境一体化、形态一体化。

3.环渤海城市群:包括大北京城市群的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石家庄等。

辽中南城市群的沈阳、抚顺、鞍山、大连等。

鲁东、鲁北城市群的济南、青岛等。

①优势条件: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

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是中国对外开放口岸最集中的地区。

是最大的粮食、煤炭、原油等进出口物资中转基地。

②发展目标:要积极发展企业联合,不失时机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开放的市场体系等主要环节上取得突破,求得经济发展的更高速度和更高效益。

要充分利用本地区高科技人员集中的优势,进一步发展跨区域、跨国际的科工贸、科工农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体,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

要充分发挥本地区港口群的优势,扩大国内外经济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尽快实现与国际市场对接。

在跨世纪的经济发展中,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依托这个地区中心城市功能的提高和完善,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联合发展,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三、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1、商业城市区位因素(1)交通便利,位于区域中心,腹地广阔,辐射范围大。

(2)本身经济发达,商品生产能力强大,商品货源充足。

例如:上海市是全国商业中心,主要原因是:长江和海运发达,铁路交通便利,腹地范围广阔,同时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2、城市内的商业中心——商业街和商业小区。

(1)商业街区位:市中心和交通便利地区。

利于商品集散和利于消费者顺利到达。

(2)商业小区区位:分布在居民区内。

例题:下图是三个同等规模商业中心对周围顾客达成交易的概率的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分析回答(1)~(2)题。

(1)图中四点达成交易的机率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丁甲丙C.甲丙丁乙D.乙甲丁丙答案:B点拨:直接从图上读取数字,将数字从大到小排列即可。

(2)若要在图上新布置一个同等规模的商业中心,则最佳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C点拨:由于丙地与原有的三个商业中心交易率最低,说明该处商业不方便,需要有比较近的商业中心。

四、城市内部分区的区位因素1、城市内部分区布局:从市中心向外,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城市中心为中心商务区,次级商业区分布在从市中心向外辐射的交通线和城市环线交叉点处。

工业区沿着交通线分布,并且趋向城市外围布局。

2、影响城市内部分布的区位因素:(1)主导因素——经济因素(城市地租)地租从市中心向外波状下降,高峰为市中心,次高峰为放射线与环线交叉点。

不同功能在城市不同地域的付租能力不同,即经济地租不同,地租高峰处布局商业区,最高峰为中心商务区,次高峰为一般商业区。

地租最低区为工业区。

(2)社会因素——影响住宅区分布①收入,影响住宅区,形成高级和低级住宅区。

②种族和民族,形成特殊住宅区。

(3)行政因素——各种开发区。

(4)历史因素。

(5)交通发展:随着现代交通发展,驾车购物增多,市中心商业区,由于交通拥挤,缺乏停车场,传统的中心商业区出现衰落,大型商业区和超级市场多配臵在城市边缘交功能区最佳区位 区位选择的原因 商业用地市中心 要求最大程度的接近消费群体,靠近市中心,交通便捷,商业付租能力强。

住宅用地接近市中心 占地多,要求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购物 工业用地 远离市中心 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

通条件优越的地区。

3、城市规模、城市内部功能分区和城市功能多少的关系(1)城市服务功能多少、服务范围大小,决定城市规模大小,一般地,城市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城市规模越大。

城市规模越大,服务范围越大,数量越少,位臵居中;反之亦然。

(2)城市规模大小决定城市地域功能差异。

小城市没有明显地域功能分区;中等城市中心为工商混合区,外围为住宅区;大城市中心为中心商务区,向外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例题1:下图为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等地价线分布概况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依次递减),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推知A.图中等值线弯曲与交通通达度有关B.从a→d分布有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C.市区边界应在d线附近D.城市主干道为环形道路网答案:A点拨:图中等地价线从多个方向向外弯曲突出,反映弯曲处地价比两侧高,应该处于放射道路与城市环路交汇处,该城市道路网为环行放射状,等值线弯曲与交通通达度有关,从a→d分布有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市区边界应在由于城市存在导致的热力环流边界上。

(2)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火电厂,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选择厂址的最佳位置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点拨:该城市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大气污染严重达到火电厂,应该在西南风的下风向,并在热力环流范围之外的东北方向,故为③处。

例题2:近几年,不断上涨的房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读我国某城市住宅小区平均房价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米),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的市中心附近B.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C.文化程度是住宅区分化的最常见原因D.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答案:B点拨: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环境质量好的郊区,或者文化氛围好的地区;社会原因是住宅区分化的最常见原因,包括收入、文化水平等;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商业区与住宅区之间,不需要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2)图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A.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B.附近公路干线交汇,交通便捷C.接近高等院校,文化氛围浓郁D.地势平坦,工厂林立答案:D点拨:工厂林立地区,环境质量差,地价往往比较低,房价也应该低。

例题3: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功能区,该城区有一条河流穿过。

据此回答(1)~(2)题。

(1)若该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则最可能是工业区的是A.a B.f C.b D.d答案:D 点拨:该城市最小风频风向为东北风,工业区应分布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即在东北方向,通过等高线也可以看出,东北方向也是河流下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