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33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docx

合集下载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演示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演示

初中物理教学自制教具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演示仪)
一、实验器材:光具座,焦距不同(厚度不同)、凸透镜四个、通光镜1个、凹透镜2个、光屏1个、蜡烛、火材、眼球的结构图
二、实验原理:晶状体变形是产生近视、远视的主要原因,矫正近视眼的方法是配带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的方法是配带凸透镜。

三、装置说明:
四、演示正常眼成像:
将代表正常眼凸透镜摆放在图晶状体的位置,然后将光屏摆放在视网膜的位置,点燃蜡烛,会看到成像在视网膜上。

五、近视眼成像及矫正:
1、换用较厚的凸透镜,观察光屏像不再清晰,移动光屏,会发现此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表示为近视眼。

2、分别把平板玻璃镜片,凹透镜,凸透镜放在代表近视眼的晶状体前,观察光屏上像,然后移动光屏,会发现,平板玻璃镜片没有改变像的位置,凸透镜使像的位置前移,凹透镜使像的位置后移,这说明选择合适的凹透镜就可以使像后移到视网膜上。

六、远视眼成像及矫正:
1、换用较薄的凸透镜,观察光屏像不再清晰,移动光屏,会发现此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后面,表现为近视眼。

2、分别把平板玻璃镜片,凹透镜,凸透镜放在代表近视眼的晶状体前,观察光屏上像,然后移动光屏,会发现,平板玻璃镜片没有改变像的位置,凸透镜使像的位置前移,凹透镜使像的位置后移,这说明选择合适的凸透镜透镜就可以使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突破:专题四 实验题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突破:专题四 实验题

专题四 实验题类型一光学实验实验❶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2019·吉林市二模)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使激光束紧贴纸板照射的目的是显示________,将纸板NOF向前折或者向后折,在纸板NOF 上________看到反射光,若将纸板沿着ON对折,发现反射光与入射光的径迹完全重合,这说明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实验❷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2019·长春模拟)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刻度尺、白纸、笔、火柴、光屏,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目的是便于确定______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大小将________。

实验❸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2016·长春中考)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1)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_上。

(2)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

(3)保持图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小明将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并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则小明戴的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4.(2019·吉林市一模)为了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小强和同学课后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当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如图放置,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烛焰像应是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12-Dec-2020.12.12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0.12.1201:52:1912 December 202001:52
2020 1:52:19 AM01:52:192020/12/12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12/
谢 谢 大 家 2020 1:52 AM12/12/2020 1:52 AM20.12.1220.12.12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2-Dec-2012 December 202020.12.12
一、近视眼及其矫正
1、成因: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 太强,成像于视网膜前。
2、矫正:
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 视眼镜。
二、远视眼及其矫正
1、成因: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 太弱,成像于视网膜后。
2、矫正:
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 视眼镜。(老花眼镜)
近视眼和远视眼产生的原因及矫正方法归纳
症状
产生的原因
成像的 矫正的 位置 方法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201:52: 1901:5 2Dec-20 12-Dec-20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1:52:1 901:52: 1901:5 2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2.1 220.12. 1201:5 2:1901: 52:19D ecembe r 12, 2020

物理中考眼睛和眼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基础) 知识讲解

物理中考眼睛和眼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基础) 知识讲解

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基础)【学习目标】1.知道眼睛的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原理;2.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3.掌握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4.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5.理解显微镜将物体放大的原理和望远镜望远的原理。

【要点梳理】要点一、眼睛的结构1、构造:睫状体、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玻璃体等部分构成。

2、视物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他的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视神经系统传入大脑,就能看到物体。

3、远点:依靠眼睛的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的点。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处。

4、近点:依靠眼睛的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

正常眼睛的近点大约在10cm处。

5、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

要点诠释:12、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只眼的观察范围大约是150°,而两只眼的观察范围就接近180°。

人的两眼观察范围有很大一部分是相互重叠的。

人只有同时使用两只眼睛,才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前后距离。

要点二、近视眼及其矫正1、近视眼:(1)表现: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成因:晶状体变得太厚,折射光的能力太强或由于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之前,视网膜上得不到清晰的像。

如图:2、近视眼的矫正:矫正近视眼,要抵消过度的折光作用。

可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使入射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再射入眼睛,会聚点就能移到视网膜上,如图所示。

要点诠释:1、近视眼的远点为有限距离,近点也比正常眼近,因此,近视眼的人习惯紧贴在书上看字。

2、近视眼是因为眼睛调节能力减弱或是眼球前后过长造成的,近视眼应选用适当度数的近视镜片进行矫正,近视眼镜是由凹透镜制成的。

要点三、远视眼及其矫正1、远视眼:(1)表现:远视眼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2)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是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发散程度较大,光会聚到了视网膜之后。

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配戴凸透镜 角膜接触镜 手术矫正 药物治疗
眼镜的选择与佩戴
根据远视度数选择合适的镜片 考虑镜片的材质和重量 定期进行眼镜的调整和校准 注意眼镜的保养和维护
视觉健康保护
定期检查视力的重要性
早期发现眼部问题:定期检查视力有助于及 早发现近视、远视等眼部问题,避免视力进 一步恶化。
对比矫正前后的 视力:通过对比 矫正前后的视力, 可以评估矫正方 法的有效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注意矫正后的不 适感:如果出现 不适感,应及时 调整矫正方法和 参数,以确保矫 正效果。
避免过度依赖矫 正工具:过度依 赖矫正工具可能 导致视力问题加 重,应该结合适 当的休息和保健 措施。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认为激光手术可以治愈所有 近视
认为老花眼可以不戴眼镜
佩戴眼镜的注意事项
正确选择镜片:根据近视或远 视度数选择合适的镜片
定期验光:确保镜片度数准确, 适应眼睛状况
注意镜片清洁:定期清洗镜片, 保持卫生
避免长时间佩戴:适当休息, 减轻眼睛负担
视觉矫正效果的评估
定期检查视力: 每半年或一年进 行一次视力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视 力变化和矫正效 果。
增加富含蛋白质 的食物,如鱼、 肉、蛋等,有助 于维持眼部组织 的正常功能
控制糖分的摄入, 以降低近视眼的 发生风险
特殊情况下的视 觉矫正
老花眼的成因与矫正
老花眼的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 晶状体硬化、弹 性减弱,睫状肌 收缩能力降低, 导致调节能力减
退
老花眼的矫正 方法:佩戴凸 透镜,使光线 聚焦在视网膜 上,提高视力
弱视的成因与矫正
矫正方法:配戴眼镜、隐形 眼镜、手术等

中考科学复习 2.4眼的成像原理 视力的矫正

中考科学复习 2.4眼的成像原理 视力的矫正

中考科学复习眼的成像原理视力的矫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2)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了解矫正视力的方法。

(2)组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一些常见的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2)增强学生自学保护视力的意识。

教学设想重点: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

难点:视力的矫正方法及照相机的原理。

教法:教学准备凸透镜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同学们,我们为什么能看到周围远近不同的物体?导语二师:当为什么有的同学眼睛近视必须佩戴一个近视镜,而老年人眼花了后必须佩戴一个老花镜呢?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二)、眼睛【想一想】眼睛的结构有哪些?⑴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⑵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⑶视觉暂留:在外界景物突然消失后,视神经对它的印象还会延续0.1s左右,眼睛的这种特征叫做视觉滞留现象【议一议】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点拨】师: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晶状体等到组成的一个综合凸透镜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经过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当晶状体变得扁平时,眼睛能看到最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无穷远;当晶状体变得凸起时,眼睛能看清最近点。

距离眼睛25cm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最清楚。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照相机拍完2寸照片后改拍1寸照片,若被照人位置不动,则照相机应该()A.向人移动,同时缩小暗箱长度B.远离人移动,同时缩小暗箱长度C.向人移动,同时增大暗箱长度D.远离移动,同时增大暗箱长度【例2】小明同学在学习“眼球成像”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中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该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B.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D.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巩固训练】1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若烛焰离透镜15cm,则烛焰经过透镜在光屏上()A.一定成缩小的实像B.一定成等大的实像C.可能成放大的实像D.可能成虚像3.在图中填上合适的透镜,使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上四、总结反思(1)照相机的原理(2)人的眼睛(3)视力的缺陷及视力的矫正五、作业《目标检测》板书设计眼的成像原理视力的矫正(1)人的眼睛(2)视力的缺陷及视力的矫正教后感:。

中考物理眼睛与视力的矫正知识点

中考物理眼睛与视力的矫正知识点
①、特点:看不清远处物体。②、矫正:利用凹透镜来矫正。
(2)远视眼(老花眼)
①、特点:看不清近处物体。②、矫正:利用凸透镜来矫正
(3)眼镜的度数= 100/f (f以米作为单位)
已付费成功了还是复制不了有可能是电脑的浏览器兼容性问题或者手机机型不支持的问题
中考物理眼睛与视力的矫正知识点
中考物理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眼睛与视力的矫正知识点
1、眼睛
(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视力的矫正
(1)近视眼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精选)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精选)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精选)眼睛和眼镜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识点:照相机和投影仪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照相机和投影仪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

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B. 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C. 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D. 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2.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说法错误的是()A. 树荫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 雨后的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C. “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 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是因为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3.图5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 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4.下列有关光学元件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A. 照相机的镜头使凹透镜B. 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制作的C. 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D.显微镜的物镜和放大镜成像的性质相同5.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B. 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C. 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 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6.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它们的解释正确的是()A. 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C.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实像,看到鱼的位置在实际鱼的位置下方 D. 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7.如图所示,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正远视眼C.图内中,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循光的反射定律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矫正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 B.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是液化现象C. 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不是振动产生的D. 把手机调为静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9.某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关于该人的视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B. 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C. 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D. 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10.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A. 水中的月亮——光的直线传播 B. 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C. 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 D. 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11.如图中,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地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透镜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操作正确可行的是()A. 将蜡烛和光屏对调位置B. 蜡烛和光屏同时远离透镜C. 蜡烛不动,将光屏靠近透镜 D. 光屏不动,将蜡烛远离透镜12.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图甲树荫下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小孔成的像B. 图乙中,人配戴该透镜可以矫正近视C. 图丙中,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D. 图丁中,变成方形的太阳是光折射现象13.如图是两个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则()A. 甲需配戴的眼镜是凸透镜 B.乙需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C. 甲需配戴的眼镜是近视乙需配戴的眼镜是近视镜14.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 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 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1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池塘水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现象 B. 放映电影时,在幕布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C. 红色月季花是因为它吸收了红光 D. 近视眼患者需要用凸透镜来矫正视力16.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 ②① B.③① C.②③④17.对下列图示中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图乙中,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 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 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18.小红是近视眼、小明是远视眼,小华的眼睛正常,那么在他们三人中,眼睛的晶状体最厚的是()A. 小红 B.小明 C.小华 D.一样厚19.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远视眼镜能矫正远视眼,是因为其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B. 日食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 能够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照射到物体上D. 水杯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20.通过对《多彩的光》学习,以下物理现象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A.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时,成缩小倒立的虚像B. 雨后彩虹的形成原理是光的色散C. 物体通过平面镜可以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D. 矫正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21.如图为小李用照相机拍摄的石拱桥照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B. 桥的倒影看起来比桥暗,是由于一部分光反射到了空气中C. 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D. 若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时镜头到桥的距离要大于2f22.下列关于平面镜和透镜的应用所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A. 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 B. 远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C. 对着镜子化妆是利用光的折射成像 D. 用放大镜查看地图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23.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

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A. 靠近透镜B. 远离透镜 C. 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 保持在原来的位置24.爷爷佩戴200度的远视眼镜来矫正视力,针对这一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爷爷不戴眼镜时,看不清近处物体,是因为像成在视网膜之前B. 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C. 爷爷不戴眼镜时,为了看清书本上的字,应减小眼睛与书本的距离D. 爷爷戴上远视眼镜比不戴眼镜相比,成的像向前移动二、填空题25.由于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导致青少年未老先衰,新型疾病“手机老花眼”患者剧增,患者主要表现为观察近处物体不清晰,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与下面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相符,应配戴____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予以矫正.26.小薇同学用一块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她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1)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度处,蜡烛与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________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3)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它的像将逐渐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小薇又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她只适当地调整光屏使之远离凸透镜,光屏上又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小薇戴的是________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27.显微镜实际上是两个凸透镜的组合,物镜成像原理与________(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相同.近视眼应佩戴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眼镜来纠正.28.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用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________中的那一副。

29.如图,表示的是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需要用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来矫正.30.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图中表示近视眼的是________图(选填“甲”或“乙”),近视眼应佩戴_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睛进行矫正。

3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手机进行“自拍”,“自拍”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该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来矫正________(选填“近视眼”、“远视眼”).32.在图中,________图为远视眼成像的示意图(选填“甲”或“乙”),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选填“会聚”或者“发散”)的作用。

33.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该摄像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作用,可用来矫正________视眼(填“近”或“远”);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cm.34.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_图,其矫正做法是________图.A. B.C. D.35.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__ (填“前”或“后”),这成像原理就是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由 ________ (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矫正前成像离视网膜越远,所配眼镜的“度数”越 ________(或大).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分析】(1)凹透镜成正立的缩小的虚像.凹透镜是矫正近视眼的眼镜.(2)U<f 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解答】图甲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该透镜为凸透镜,像的位置大于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外,图乙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因此该透镜是凹透镜,是近视镜,故选C.【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掌握凹透镜的成像情况,以及掌握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眼镜2.【答案】D【解析】【解答】解:A、树荫下的光斑是由于光在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透过树叶缝隙所成的太阳的像,故A正确; B、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B正确;C、“潭清疑水浅”是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发生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D、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是因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D错误.故选D.【分析】(1)在日常生活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4)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3.【答案】B【解析】【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解答】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③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所以①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4.【答案】B【解析】【解答】解:A、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 B、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的反射作用制成的,故B正确;C、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造成,应用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C 错误;D、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B.【分析】照相机、显微镜都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近视眼利用了凹透镜的发散光线作用,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的反射原理.5.【答案】B【解析】【解答】解:由题干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C、D错误故选B.【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6.【答案】D【解析】【解答】A、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是像与物大小相同,与物距的大小无关,所以人逐渐向平面镜靠拢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不会改变,A不符合题意;B、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所以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即可,B不符合题意;C、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我们看到的是鱼的虚像,C不符合题意;D、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白色上衣反射红光,蓝色裙子吸收红光没有光线反射,观众看到她的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D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