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合集下载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导学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导学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导学案《物质在水中的分离状况》导学案一、导入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而物质在水中的分离状况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今天我们将进修物质在水中的分离状况,了解溶解、悬浮、沉淀等观点,以及它们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1. 实验一:溶解材料:水、食盐、搅拌棒步骤:在一杯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用搅拌棒搅拌均匀直至食盐完全溶解。

结论:食盐在水中完全溶解,形成了通明的溶液。

2. 实验二:悬浮材料:水、沙子、搅拌棒步骤:在一杯水中加入适量的沙子,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结论:沙子在水中悬浮,形成了混浊的悬浮液。

3. 实验三:沉淀材料:水、铁钉、搅拌棒步骤:在一杯水中加入铁钉,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结论:铁钉在水中沉淀,形成了底部的沉淀物。

三、总结1. 溶解是指固体溶解于液体中形成通明的溶液,如食盐溶解在水中;2. 悬浮是指固体悬浮在液体中形成混浊的悬浮液,如沙子悬浮在水中;3. 沉淀是指固体沉淀在液体中形成底部的沉淀物,如铁钉沉淀在水中。

四、拓展1. 请列举三个平时生活中的例子,说明物质在水中的分离状况。

2. 你认为物质在水中的分离状况对环境有何影响?如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五、应用1.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某种物质在水中的分离状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2.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物质在水中的分离状况对实验的影响。

六、课后反思1. 你对物质在水中的分离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2. 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大家对物质在水中的分离状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珍爱环境,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配套K12】九年级上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导学案

【配套K12】九年级上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导学案九年级上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不同物质分散在水中形成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认识物质溶解的本质,并了解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稳定。

知道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学习重点】溶液的概念、特点。

【学习难点】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及其运用。

【自主预习】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如食盐是由构成的;金刚石是由构成的;蔗糖是由构成的。

【学习过程】活动1:完成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中: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物质名称实验现象外观透明均一稳定不溶解外观浑浊不均一不稳定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泥土植物油讨论:1、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形成悬浊液。

形成乳浊液。

你能解释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晶体在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吗?活动2:多媒体演示:Nacl溶解的微观过程展示已配好的cuSo4、Fecl3、碘酒等溶液。

归纳溶解和溶液的概念:溶解:。

溶液:。

溶液的特征:。

均一:溶液各处完全一样。

稳定:条件不变,溶液中各物质长期不会分离。

讨论: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之间的区别?被分散的颗粒外观特征相同点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练习:1、观察填写下列溶液的颜色:高锰酸钾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钠溶液,蔗糖溶液。

可见,溶液是无色的。

判断对错,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⑴溶液都是无色的液体⑵冰水混合物是溶液⑶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变稀了⑷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判断哪是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⑴面粉放水里⑵蔗糖放水里⑶氯化钠溶于水中⑷冰溶于水中⑸豆油滴入水中振荡后的液体⑹澄清的海水⑺液态氧⑻啤酒悬浊液:乳浊液:溶液:活动3:往试管中加入5l水再滴1-2滴食用油和几滴洗洁精,用橡皮塞塞紧试管,振荡,观察实验现象,与前面的实验现象进行比较。

实验振荡后现象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2-3滴洗洁精归纳:叫乳化剂。

称为乳化作用。

讨论:洗洁精去除油污的原理?活动4:探究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操作:1、取3只烧杯,各注入50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学案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学案

甘霖镇中学八年级〔上〕科学“五步三查〞自主开展学典编号: 1401 日期: 9.25 主备人:裘夏荣审核人:班级小组:学生姓名:教师评价:课题: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课型:预习+展示+练习稳固学习目标:①知道溶液的概念及其组成,说明溶液的特点②区别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③了解溶质和溶剂的概念④知道水是良好的溶剂,并能列举其他常见的溶剂⑤初步学会常见的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1、[试一试]〔1〕、将一些粉笔粉或泥沙放入水中并振荡,现象,静止一会儿后再观察到。

〔2〕、将色拉油滴入水中并振荡,现象,静止一会儿后再观察到。

2、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比拟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概念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形成过程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解在液体中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稳定性长期放置久置是否分层是否透明实例共同点主题三:药品的取用〔学法指导:认真阅读课本P23,完成下面内容〕1、固体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取用时,先把试管放,用夹取后,放入试管口后,再把试管慢慢竖立,使药品缓慢到试管底部。

2、取用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取下放在桌子上,标签向,使瓶口紧挨试管口,让液体缓慢流入试管中。

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3、量筒、滴管的正确使用。

(5min)1、获得任务后迅速分配任务,进展板面规划。

2、有问题的继续寻求帮助3、组织预展竞评标准:1、学生自研情况;2、互动时的小组交流;3、展示姿态;4、板书面貌〔版面设计、书写质量、三色笔运用〕;5、质疑评价③化合物,④均一的,⑤稳定的,⑥各局部的性质一样。

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①③④⑤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⑤⑥6、以下溶液:①海水,②白酒、③植物油和汽油混合形成的溶液,④汽水,其中溶剂是水的有〔〕A、①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7.将少量的①菜油、②醋、③味精、④胡椒粉、⑤面粉分别参加水中,振荡后,其中形成悬浊液,形成乳浊液,形成溶液。

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导学案和习题)

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导学案和习题)

1.4物质在水中分散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溶液的概念,能区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2.了解溶液的组成,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了解水及其他常见的溶剂。

【重点难点】:溶液的特征与组成。

区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课前准备】家庭小实验:P24练习2;预习课本:第20~23页【学习内容】: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活动一:取四只烧杯装入适量的水,依次标上1、2、3、4序号后放入适量的酒精、食盐、植物油和面粉,并用玻璃棒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仔细观察现象。

知识链接:像它们这样,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_______。

若把它们分为两组,如何分?提示:分类:第一组: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组:___________________。

二:溶液的概念活动二:许多物质都和食盐在水中溶解一样,能够溶解在其他物质里,请完成书中P21上部的活动,并把结论记录在书中。

结论1:像砂糖、高锰酸钾、碘等被溶解的物质叫_______;像水,酒精等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称为________;溶解后所得到的混合物质叫______。

例1.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

的质量是_____g.结论2:溶液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理解:40g砂糖放入100g水中,溶解了36g,得到溶液的质量是_____g.此题说明了:溶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在上面的学习中,作为溶剂的都是固体,那么液体和气体能否作为溶质?请完成书中P21的活动,并把现象记录在书中。

你还知道哪些气体或液体作为溶剂的例子吗?请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表明:_____和_____也可以溶解在水中。

溶质既可以是____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__。

二:溶液的特征思考:一瓶康师傅冰红茶,你认为___较甜?(A、上部 B、下部 C中部 D、一样)若静置一段时间后,_____较甜。

学案二物质在水中分散

学案二物质在水中分散

学案二物质在水中分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物质在水中分散的现象。

比如,将盐放入水中,它会逐渐消失,水会变得有咸味;把颜料滴入水中,水会被染上颜色。

这些都是物质在水中分散的例子。

那么,物质在水中分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物质在水中分散的情况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一种是溶液。

当一种物质在水中分散得非常均匀,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时,我们就称之为溶液。

比如说,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的糖水,酒精溶解在水中形成的酒精溶液等。

在溶液中,溶质的粒子非常小,小到我们的肉眼无法看到,它们均匀地分散在溶剂(通常是水)中。

另一种是悬浊液。

悬浊液中的固体小颗粒在水中分散得不均匀,静置一段时间后会沉淀下来。

比如,把泥土放入水中搅拌,得到的就是悬浊液。

泥土颗粒较大,在水中会很快下沉。

还有一种是乳浊液。

乳浊液是由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像牛奶、油水混合物等就是乳浊液。

乳浊液中的小液滴通常比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大,但比悬浊液中的固体颗粒小。

物质能够在水中分散,与它们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密切相关。

有些物质容易在水中分散,是因为它们的分子具有亲水性。

亲水性的分子能够与水分子相互吸引,从而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例如,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就是亲水性物质,它的钠离子和氯离子能够与水分子相互作用,迅速溶解在水中。

而有些物质难溶于水,是因为它们的分子具有疏水性。

疏水性的分子不容易与水分子相互作用,所以难以在水中分散。

比如,油脂类物质通常是疏水性的,它们在水中不易溶解。

影响物质在水中分散程度的因素也有很多。

温度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般来说,大多数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会增大,分散程度也会提高。

例如,加热可以让更多的蔗糖溶解在水中。

搅拌也能促进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搅拌可以加快物质粒子与水分子的接触,使分散过程更加迅速和均匀。

物质在水中分散的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常常需要配制成溶液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教案】第六章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教案】第六章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第六章溶液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的特征。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认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学习难点】: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设问: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将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中,如将食盐分散到水中制成盐水……你还指导那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思考、讨论、回答,讨论结果填入教材P.152 表6-1中二、探讨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演示实验:P.163上的实验1、实验22、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等概念如果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

如果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

举出实例:浑浊的河水;固体农药(西维因);石灰浆及墙体涂料。

归纳:悬浊液和乳浊液统称浊液。

思考:通过上面实验,你可以得出浊液有什么特点?(浑浊不透明,会分层)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称之为物质的溶解。

设问:海水为什么是咸的?黄河为什么是浑浊的?医院里用的碘酒是怎样制成的?学生阅读课本,归纳:上述三个例子都是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的分散现象。

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分析思考:溶液与浊液相比,有何特点?归纳: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的、久置不分层。

分析下列溶液中,什么物质是溶质,什么物质是溶剂。

①、食盐的水溶液②、氢氧化钠的水溶液③、氯化氢气体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称为盐酸④、医院使用的消毒酒精其中酒精占了75%,水占了25%(体积比)3、物质溶解的现象:(2)温度改变:有的物质溶于水使温度升高,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等;有的物质溶于水使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有的物质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如:食盐。

4、乳化现象及乳化剂5、讨论:如何加快物质溶解的速率?三、小结学生练习: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水中。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篇一:八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浙教版第1章第6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目标1、掌握溶液的概念,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2、了解溶液的组成,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

3、了解及其他常见的溶剂。

重点难点分析: 1.溶液的概念和特征2.准确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3.运用溶液性质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问题教学准备:1.多媒体PPT2.药品:高锰酸钾水碘酒精食盐粉笔灰色拉油汽油3.仪器:试管4只,小烧杯4个,大烧杯1个,玻璃棒等教学过程:【引入】溶液1、讲述发明干洗的故事19世纪初,在法国巴黎的一间染织厂,有一天,厂里有一位工人不慎推翻了桌上的一盏油灯,灯油把桌上的台布弄湿了,当台布干后,人们惊讶的发现,曾被灯油弄湿过的地方反而比其它地方干净,这是为什么呢?2、生活中,将蔗糖放入水中,发现蔗糖消失了,水变成了甜甜的糖水,说明,蔗糖在水中被溶解了。

通过实验还会发现许多物质能溶解在其它物质中。

【实验】将深紫色的高锰酸钾晶体放入水中,先不搅拌,观察现象?现象――可以看到沉在杯底部的高锰酸钾晶体周围出现一圈紫红色液体,紫红色慢慢扩大,隔了一段时间,杯中的液体变为均一透明的紫红色。

如何加快溶解?2、将固体碘(黑紫色)加入酒精中,又有什么现象?现象――可以看到加入的碘很快溶解,液体变成橙色(或棕色)。

【结论】:高锰酸钾固体能溶解在水中,碘能溶解在酒精中。

溶质、溶剂和溶液。

(1) 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2)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3) 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物质。

(是一种混合物)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溶液= 溶质+ 溶剂练习:5克食盐加入到10克水中,搅拌后,有2克食盐没有溶解,那么最终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溶液的质量又是多少?【思考】以上溶质是固体,那么溶质可否是液体或气体呢?――可以。

举例:医用酒精中的水是溶剂,酒精是溶质;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溶质是二氧化碳气体,溶剂是水;泉水中溶有矿物质外,还溶有氧气、二氧化碳等。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25页教案学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25页教案学案)

1.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学案【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液氧B.蒸馏水C.石灰浆D.碘酒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条件不变时,密闭容器里的溶液长期放置,会析出溶质C.溶液各部分具有相同的性质D.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的体积和溶剂的体积之和3.蔗糖水是溶液,原因是()A.由两种物质组成的B.无色透明的液体C.加热至沸腾也不分解D.蔗糖分子均匀地分散在水中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后者的溶质的是()A.生石灰、石灰水B.酒精、碘酒C.氯化氢、盐酸D.胆矾、硫酸铜溶液5.下列各组物质,前一种物质分散到后一种物质中形成乳浊液的是()A.泥土、水B.油脂、汽油C.精制油、水D.碘、酒精6.下列组成为“无色溶液”的是()A.白酒B.牛奶C.碘酒D.蒸馏水7.图两个实验操作都是错误的,简要回答它们错在什么地方,指出可能造成的后果。

(1)图①中的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后果________________。

(2)图②中的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后果_________________。

8.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

如下所示为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

氯化钠注射液【规格】100 mL 0.9 g【注意】使用前发现溶液中有絮状物、瓶身细微破裂等均不可使用【储藏】密封保存(1)该注射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为什么?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条件.(1)往试管里装固体粉末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块状固体药品(如大理石、锌粒等)放入试管内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第六章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知识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
2.能说出一些乳化现象;
3.知道物质溶解时伴随的热量变化;
4.认识水溶液的常见性质。

【新课学习】
一、溶解
1.阅读书本P2-4,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浊液有两种: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于水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以小液滴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是。

它们的特点是:搅拌后都是浑浊的,放置较长时间后,物质和水会发生。

②溶解:物质以或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分子或离子是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所以这样得到的混合物是澄清、透明的。

③溶液:是物质以或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的混合物。

④课堂上观察:CuSO4溶液的颜色为,FeSO4溶液的颜色为,Fe2(SO4)3溶液的颜色为。

有颜色的溶液是否澄清透明?
2.日常生活中,少量食盐、黄泥土和食用油分别加入足量的水中,搅拌,逐渐消失的物质是;产生浑浊的物质是和,若静止一会儿,分层并沉淀的是,所形成的混合物是液,分层并上浮的是,所形成的混合物是液。

上面物质分散到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所以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可以形成种混合物,即:。

3.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指的是:溶液各部分的性质是
,稳定指的是:条件不改变,物质和水是不会。

混合物:就是至少种物质。

4.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共同特征都是:。

二、乳化
油难溶于水,但如果在油和水中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振荡后,油能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叫。

乳化过程中,油从变
,油没有。

生活中的乳化剂很多,如。

(练习)
1.加速物质溶解的方法有哪些?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错误
①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属于乳化()
②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溶解()
③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渍属于溶解()
④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属于溶解()
⑤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⑥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而形成的液体是溶液()
⑦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⑧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三、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放出热量,如;有些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如。

大部分物质溶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

四、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溶解在水中的溶液叫,溶解在酒精中的溶液叫,溶解在汽油中的溶液叫。

生活和生产中大多是用水来溶解物质,所以一般水溶液会简称溶液。

如硫酸铜溶于水叫硫酸铜溶液。

1.水溶液的沸点比水的沸点(100℃);
2.水溶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0℃);
3.部分水溶液可以导电。

(因为溶液中存在。

)(练习)
1.现有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白色固体,如何鉴别?
2.现有碳酸钙、硫酸铜、氯化钠三种白色固体,如何鉴别?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将盐水的温度降至0℃时会立即结冰()
②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一定发生明显变化()
③蔗糖水溶液沸腾时的温度比水沸腾时的温度高()
④在水中溶解一些物质便可增强其导电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