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二中2014高二下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填在本大题后的答题栏内.)1.(4分)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2.(4分)关于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4分)远距离输电的原理图如图所示,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2,电压分别为U1、U2,电流分别为I1、I2,输电线上的电阻为R,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B==4.(4分)如图所示,三个阻值都相同的电阻器,每个额定功率是10W,AB两端接到电压可随意调整的电源上,在每个电阻都不超过额定功率的条件下,这三只电阻耗电总功率的最大值是()5.(4分)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相比,小球的高度()弹簧的伸长T2=,6.(4分)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B据题有:cosα==α=.7.(4分)如图,一质量为M的光滑大圆环,用一细轻杆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套在大环上质量为m的小环(可视为质点),从大环的最高处由静止滑下.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当小环滑到大环的最低点时,大环对轻杆拉力的大小为()mg=m,,;)8.(4分)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0,赤道的大小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则地球的密度为()Bmg0=G,mg=m而密度公式,故9.(4分)一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质点在t=0时位于x=5m处,开始沿x轴正向运动.当t=8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s=10.(4分)如图,两根相同的轻质弹簧,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部挡板上,斜面固定不动.质量不同、形状相同的两物块分别置于两弹簧上端.现用外力作用在物体上,使两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若撇去外力后,两物块由静止沿斜面向上弹出并离开弹簧,则从撇去外力到物块速度第一次减为零的过程,两物块()a=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1.(4分)一根内壁光滑的细圆管,形状如图所示,放在竖直平面内,一个球自A口的正上方高h处自由下落.第一次小球恰能抵达B点;第二次落入A口后,自B口射出,恰能再进入A口,则两次小球下的高度之比hl:h24:5.VB =12.(4分)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下面所列举的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中,你认为没有必要进行的或者操作不恰当的步骤是(填字母代号)BCD.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B.将电火花计时器接到学生电源的直流输出端上C.用天平测量出重锤的质量D.先放手让纸带和重物下落,再接通电源开关E.在打出的纸带上,依据打点的先后顺序选取连续的A、B、C、D四个合适的点,通过测量计算得出B、C两点的速度为vB、vC,并测出B、C两点的距离为hF.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看减少的重力势能mgh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3.(4分)如图,是一个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频闪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小方格的边长均为5cm.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 1.5m/s.中间点的速度大小为 2.5m/s.vBy==2.0m/s14.(4分)如图甲所示为某一测量电阻的电路,Rx为待测电阻,R为电阻可读可调的电阻箱,R′为适当的保护电阻,阻值未知,电源E的电动势未知,S为单刀双掷开关,A为电流表,请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在图乙实物图上连线.15.(4分)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金属板用导线与一个n匝螺线管连接,并置于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强度变化的磁场中,金属板的板间距为d,在两板之间有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的正电荷微粒恰好处于静止状态.磁通量的变化率.会产生稳定的电动势,小球受到向上的电场力,根据小球的平衡可求出磁通E=n;所以解得,线圈中的磁通量变化率的大小为:;故答案为:.三、计算题(本题4小题,共40分)16.(8分)如图所示,通电导体棒AC静止于水平导轨上,棒的质量为m长为l,通过的电流强度为I,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B的方向与导轨平面成θ角,求导轨受到AC棒的压力和摩擦力各为多大?17.(10分)一电子经加速电压U1=5000V由静止加速后,沿着中线水平射入偏转极板间,如图所示,两板间距为d=1.0cm,板长L=5.0cm.要使电子能从偏转极板的另一端飞出,则偏转电压U2最大值不超过多少伏?(不计电子的重力)=at2=t218.(10分)(2014•海南)短跑运动员完成100m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一次比赛中,某运动用11.00s跑完全程.已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2s内通过的距离为7.5m,求该运动员的加速度及在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19.(12分)V一探险队员在探险时遇到一山沟,山沟的一侧竖直,另一侧的坡面呈抛物线形状.此队员从山沟的竖直一侧,以速度v0沿水平方向跳向另一侧坡面.如图所示,以沟底的O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Oxy.已知,山沟竖直一侧的高度为2h,坡面的抛物线方程为y=x2,探险队员的质量为m.人视为质点,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1)求此人落到坡面时的动能;(2)此人水平跳出的速度为多大时,他落在坡面时的动能最小?动能的最小值为多少?H=,mx2EK=m+EK=m)时,即=ghm+此人水平跳出的速度为动能的最小值为。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第二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第二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927年8月1日,、贺龙等率领革命在南昌起义。
这次起义A.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反动派的第一枪C.成为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给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参考答案:B2.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理性王国参考答案:D略3. 有学者认为“历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
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与此背离的是A.汉中外朝制B.唐三省六部制C.宋二府三司制D.元一省制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是皇权不断的加强,元行省制是加强对方方管辖的一个制度,而和皇权加强无关,也是与此基本规律背离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和加强皇权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和加强皇权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和加强皇权有关,排除;故本题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行省制4. 在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上,中华民族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
下列人物与成果之间的连线不正确的是A.魏源——《海国图志》B.陈独秀——《文学改良刍议》C.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鲁迅——《狂人日记》参考答案:B《文学改良刍议》是胡适的著作,故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ACD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5. 这是一张1941年名为《美国睁开你的眼睛》的美国海报,画面中只有一个人的头部特写,他的眼睛被蒙住了,上面写着“一切照旧”,而画面背景中象征着法西斯的乌云已笼罩在了他的头上。
马鞍山市2014高考情况包括三县

2014 年高考,马鞍山二中各类报考人数 975 人。其中,应届文史和理工类报考人数 960 人, 一本达线 675 人,达线率 70.3%;二本以上达线 881 人,达线率 91.8%;本科以上达线 934 人, 达线率 97.3%。艺体类报考人数 15 人,本科以 上达线 15 人。本科总达线人数 949 人,达线率 为 97.3%。600 分以上 89 人,其中理科 600 分 以上 59 人;文科 600 分以上 30 人。包揽马鞍 山市(市区和三县)文理科状元,有 2 人进入全
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
二〇一四年六月二十七日
当涂县石桥中学 2014 年高考成绩公告
2014-6-25 来源:市招办 浏览:965 文字:[大][中][小]
2014 年我校高考再创辉煌,各类达线人数均再创历史新高! 应届生本科达线共 609 人,其中:一本 164 人,二本以上 433 人,三 本以上 589 人,艺体类本科达线 20 人。高三(8)班全班 61 人, 其中一本达线 47 人,二本以上达线 60 人。目前,我校高三(14)班 陈剑同学已录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学院,高三(1)班陈菲阳 同学已录取中国美术学院。
◆ 邹海宁同学以 645 分名列马鞍山市(市区和三县) 文科第一,全省第六。我校考生居全省文科前 100 名有 2 人(分别为第 6 名、第 80 名),前 200 名有 15 人。
◆ 徐蕾作为我校 2014 年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 制” 推荐人选,高考取得 656 分的好成绩,名列全省理科 第 32 名。刘佳慧作为我校 2014 年清华大学自主选拔“新 百年领军计划”推荐人选,高考取得 645 分的好成绩,名 列全省理科第 102 名。
省 前 十 名 。据 统 计 ,今 年 录 取 北 大 、清 华 有 望 突 破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Ⅰ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Ⅰ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周代的整个中国是一个“天下”,“天下”没有边,也没有界线,有向远处扩散而逐渐淡化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不仅是统治的权力,更是通过文化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的文化——“天下”的文化。
以下能够推进“天下”文化发展的是A.敬天法祖的思想观念B.宗法分封的统治秩序C.三纲五常的治国思想D.崇尚自然的天人关系2.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历史概念,有助于形成较为全面的历史理解。
下表从三个维度解读了某一历史概念,它是A.三纲五常B.天人合一C.道法自然D.格物致知3.随着农业、手工业的进步,汉代的城市经济也获得发展。
当时的长安,设“市长一人,秩(俸禄)四百石;丞一人,二百石。
”这说明汉代A.城市商品经济已高度发达B.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商业C.逐渐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D.经济发展促进了政策调整4.下表是先秦至宋代一些杰出思想家的代表性主张。
据此能够认定这些人都A.推动了中国儒家思想的多元化B.强调了传统文化中的人伦价值C.意在弥补传统儒学文化的缺陷D.改造儒学以服务于政治的需求5.明代松江地区农家收支情况如表所示,对下表中的现象解读最合理的是A.松江地区实现了均衡发展B.引进作物新品种提高了粮食产量C.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质变D.市镇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6.下表为清中期以前苏州地区重要经济指标统计表(部分)(注:踹匠是踹布手工业工人,强社者每天可踹布5匹;苏州当时有端匠约2万人。
)据上表可推知,清代中期苏州地区A.人口膨胀影响劳动力价格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C.传统手工业逐渐走向衰败D.通货膨胀破坏城市繁荣7.在欧洲人眼里,地球的真实构成是一个神秘的话题。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1. 1989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龙岗秦简是揭开《秦律》神秘面纱的重要文物,其中有百姓“取其豺狼、豕原、豸舟、狐狸、穀□雉兔者毋罪”,“诸取禁中豺狼者毋罪”之语。
这反映《秦律》A.体现儒家仁政色彩B.重罚偷猎偷盗行为C.注意维护生态平衡D.司法操作的灵活性2.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
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
材料认为《黄帝内经》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3. 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
如表中,史料与史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A B.B C.C D.D4. 南宋学者叶适在《水心别集》中说:“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作者意在强调A.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动乱频发B.唐朝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C.宋朝加强集权措施存在弊端D.宋初有效解决了割据问题5. 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这说明了A.郑和主张与他国经商B.郑和下西洋的主张C.郑和有海洋主权意识D.郑和说服了明仁宗6. 1904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国立京师图书馆开始筹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到民国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A.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B.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C.以宣传民主共和为其宗旨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7.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
2014届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2014届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第Ⅰ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
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2、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3、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5、《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这三个阶段依次是()A. 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B. 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C. 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D. 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6、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到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
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A、知州管理地方行政B、通判负责监督州郡长官C、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D、通判的设置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7、德国法学家耶林认为:“罗马法的地位归结成罗马帝国继武力和宗教之后用法律对世界的一次征服。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2014-2015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答案

马鞍山市2014 —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业水平测试高二数学必修2试题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4分)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3.14. 6π15. 16.417. ①②③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题,共44分.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解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18.(本题满分8分)解:(Ⅰ)12BCk=,过A点且平行于BC的直线为10(4)2402y x x y-=---=即…………4分(Ⅱ)12BCk=,BC边上高所在直线的方程为02(4)280y x x y-=--+-=即…………8分19. (本题满分8分)解:(Ⅰ) (1)由正方体的性质得,1111A B BCC B⊥平面∵111BC BCC B⊂平面∴111A B BC⊥又111111,BC B C A B B C B⊥=∴111BC A B CD⊥平面………………………………………4分(Ⅱ)设11BC B C O=,连接1A O,由(1)得直线1A B在11A B CD平面内的射影为1A O∴1BAO∠为所求的角,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在1Rt BAO∆中,1BA=BO∴111sin2BOBAOBA∠==∴直线1A B和11A B CD平面所成的角为6π.………………………………………8分20. (本题满分8分)解:设圆心为(,3)C a a,由题意得圆的半径为3r a=,OA BCDA1C1D1B1圆心到直线0x y -=的距离为d , ………………………4分 由222()2AB d r +=得24a =, 2a =± 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22(2)(6)36x y -+-=或22(2)(6)36x x +++= ………………………8分21.(本小题满分10分)解:(Ⅰ)证明:CD 的中点F 即为所求.证明如下: 取CD 的中点F∵,E F 分别为CA ,CD 的中点 ,∴AD EF ,AD PEF ⊄平面,EF PEF ⊂平面 ∴AD ∥平面PEF …………………………………5分 (Ⅱ)∵B PEF P BEF V V --=,又11312242BEF S BF EF BC AD =⨯=⨯⨯.∴13B PEF P BEF BEF V V S PA --==⨯= …………………10分 22.(本小题满分10分) 解:(Ⅰ)根据题意,设直线l的方程为:1x =-代入圆C方程得:244(110y y +-=,显然0∆>, 设1122(,),(,)A x y B x y则12121,1y y x x +=+=∴点P的坐标为 …………………………4分 (Ⅱ)假设存在这样的直线:l y x b =+ 联立圆的方程并整理得:222(22)440x b x b b ++++-=当24(69)033b b b ∆=-+->⇒--<设3344(,),(,)E x y F x y ,则234341(1),(44)2x x b x x b b +=-+=+- ∴2341(24)2y y b b =+- ∵以EF 为直径的圆经过原点,所以3344(,),(,)OE x y OF x y ==0OE OF ⋅= ∴234340,340x x y y b b +=+-=即均满足33b --< ∴121,4b b ==-均满足.∴直线l 的方程为:10x y -+=或40x y --=. …………………………10分 法二:可设圆系方程22244()0x y x y x y b λ+-+-+-+= 24(,)22λλ---则圆心坐标为,圆心在直线y x b =+上,且该圆过原点。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和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和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小雅斯干》载: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制度性因素是A.皇帝制度B.分封制C.宗法制D.科举制2.魏晋之时,傅畅年未弱冠,甚有重名,以选入侍讲东宫;;谢琰弱冠以贞干称,美风姿,;;拜著作郎;;王洽,(王)导诸子中最知名,与荀羡俱有美称。
弱冠,历散骑、中书郎;。
这说明魏晋之时A.社会重学人才辈出B.世家大族垄断官位C.选官方法公平科学D.察举制度盛行不衰3.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
擢才而居,委任实重。
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
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A.匡正皇帝过失B.执行皇帝意旨C.草拟皇帝政令D.审批决策机要4.《宋史•职官制》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筅库,悉隶三司。
;材料说明A.三省长官失去相权B.中书禁中独掌相权C.加强皇权弱化相权D.皇权相权平分秋色5.宣政院,初名总制院,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设置,由国师八思巴统领。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因唐朝皇帝在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臣,将总制院改名为宣政院,以帝师总领院事。
宣政院的院事;包括A.掌管吐蕃兵马的征发B.管理佛教事务和西藏地区C.向各省宣达朝廷政令D.负责考察和选拔中央官员6.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这表明军机处官员①在皇宫内办公②按才德标准遴选③多为临时差遣④权力取决于皇帝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7.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说: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二历史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填写在答题卷上)1.中国人很早就对“王”有了敬畏和崇高的认识,在殷商甲骨文中,曾多次出现“王”字。
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三者天地人也。
而参通者,王也”。
下列对甲骨文“王”字的书写所反映的政治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殷王的统治至高无上 B.早期国家已经出现政治集权C.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中教网]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3.“明中叶到清中叶,是徽州宗族对乡村的统治不断加强的时期。
宗族通过修谱、建祠、祭祀、团拜活动,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了统治,又通过制定族规家法,把族人的言行限制在宗族规定的范围内。
……宗祠往往置有义仓、义宅,使贫乏的族人不至于饿死,……在乡村修桥、修路、修筑水利设施等项工程上,宗族承担起了组织者的责任,在解决水利设施的纠纷等事务中,宗族的权威和作用实际上要大于保甲。
”这段材料反映了A.明清时期国家在地方设立乡村自治组织 B.明清时期国家专制体制的弱化C.明清时期地方宗族分化了封建统治 D.明清时期地方基层自治化管理加强4.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5.根据右图所示,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 B.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C.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 D.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6.如要撰写一篇有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文章,最恰当的标题是A.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B.罗马帝国统治的兴衰C.希腊城邦时代的来临 D.克里斯提尼改革始末7.《论民主》一书指出,“希腊人的政治体制是……一种乡镇会议式的民主”。
其依据是A.希腊的民主面向全体居民 B.古希腊小国寡民基础上的民主制C.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 D.城邦公民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8.英国著名法律史学家梅因(1822~1888)说:“我找不出任何理由,为什么罗马法律会优于印度法律,假使不是有‘自然法’理论给了它一种与众不同的优秀典型。
”梅因意在强调A.罗马法优于其他国家的法律 B.罗马法受到了自然法精神的浸润C.罗马法的产生发展与众不同 D.公民法、万民法与自然法源远流长9.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
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
罗马法的此项规定A.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 B.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C.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D.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10.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会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三年。
其影响是A.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正式确立 B.加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C.保障内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D.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11.汉密尔顿解释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使政府能够“推行正当之措施”,应该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
其主张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主要是考虑到A.地方与中央争权影响美国政局的稳定 B.行政与立法机构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C.“权力制衡”是美国宪法的基本精神 D.参议员专司其事才能提高其专业能力12.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13.“三权分立体制突出了立法、行政、司法职能的差异,做到了机构分离、职能划界,以保证权力运行的过程中相互形成牵制,从而“以权力制约权力”……较好地防止了国家权力为某个利益集团所垄断。
……该体制最受人诟病之处,就在于其重权力的分工与分立、轻协调合作,这常常导致权力间的相互牵制,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特别是与多党制结合在一起,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及其原则甚至沦为党派斗争的工具。
”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三权分立体制防止了权力的滥用B.权力分立有余而协调不足,低效扯皮和责任推诿现象层出不穷C.三权分立体制不利于多党制政治统治D.三权分立体制有利于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但也会造成行政效率低下14.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法国通过了1875年宪法。
这说明A.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这些国家革命的共同举措B.以立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是这些国家的相同手段C.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独掌政权的法律地位D.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在欧美得以普遍的确立和推广15.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中说:“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
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
”以下解释中,最贴近材料的是 A.前者主张建立松散的邦联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B.后者主张建立紧密的联邦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C.革命派与联邦派都笃信启蒙思想并主张保护个人权利D.革命派与联邦派在保护个人权利问题上是截然相反的16.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托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17.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
这反映了当时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18.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
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19.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
……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
”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中国教 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20.《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果它(指中共——引者)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最后的决裂”责任在中共 B.1922年中共已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C.中共应该主动与国民党决裂D.“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发展21.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
请从中归纳出正确的信息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22.右图是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章。
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①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②新四军的发展壮大③抗日根据地的斗争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3.“为使中国革命‘越出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府,以便支持革命左翼反对右翼软弱和动摇政策的斗争……以及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除外国租界等革命化措施的实施”。
符合材料中“革命”的实践活动是A.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 B.发动南昌起义,建立工农红军C.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 D.开辟抗日根据地,巩固革命统一战线24.有学者在分析淞沪会战的背景时指出,“蒋注视着日人初期在华北之活动,不能不下决心。
在这一个月内,他出入于两端:还是决心作战,还是承认中国之积弱不如人。
可是主意既决,他着意抗战时,他采取了一项办法,将日人野心所构成的圆滑军事政治体系拖垮。
日人满望在北方打,到南方来谈判。
蒋选择了一个全民抗战的办法,引导敌人到长江下游他自己方寸之地应战。
这区域接近他的内部基地,他的部队已在此集中待命。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①淞沪会战前蒋介石曾在战和之间犹豫不决②蒋介石希望通过淞沪会战,挫败日本迅速占领华北目的③蒋介石希望实行全面抗战路线④蒋介石认为淞沪会战必胜无疑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5.1949年7月,中共中央指示:“凡三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迟三个月后,即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一指示A.为渡江作战进行战前总动员B.执行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C.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D.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26.“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表明A.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和革命性 B.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C.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 D.资产阶级已经堕落为毫无进步性的魔鬼27.马克思说:“现在,(巴黎公社)普选权已被应用于它的真正目的:由各公社选举它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
”材料中的“真正目的”是指A.使工人阶级取得民主权利 B.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学说C.使人民成为巴黎公社的主人 D.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支持革命[中国出28.马克思称赞巴黎公社的领导者说:“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
”他们“公开地、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活动,不自命为绝对正确,没有文牍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