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中考物理分类汇编考点29 光声交叉
2011年中考试题分类选编与解析(下)―――Ⅶ 声现象

2011年中考试题分类选编与解析(下)―――Ⅶ声现象<a rel='nofollow' onclick="doyoo.util.openChat();return false;"href="#">中考命题的热点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的危害控制和声的利用等。
主要题型有填空和选择题。
从近年中考来看,试题注重基本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考查,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考查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典例分析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1】(潜江)图7??1所描述的声音具有的共同点是()图7??1A.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B.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C.都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D.都是噪音【解析】在题中四个图中,同学们唱歌,是声带振动发声,瀑布冲击水面,水振动发声;切割物体时,物体振动发出声音;青蛙鸣叫时,通过气囊的振动发声。
所以本题描述的声音具有的共同点为:声音产生都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
【答案】C【点评】在声现象中,涉及的知识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的控制等。
我们要熟悉各个知识点,分清各种声现象对应的物理知识。
能综合应用声现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例2】(台湾)图7??2是童谣《小蜜蜂》的歌词与乐谱,在小萍唱到“大家一齐”这四个字的期间,声波的音调逐渐升高。
此期间声波音调逐渐升高,主要是因为下列何种变化?()图7??2A.声波的振幅逐渐增加B.声波的频率逐渐变低C.小萍声带来回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增加D.小萍声带每秒来回振动的次数逐渐增加【解析】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声波的音调逐渐升高,则声带每秒来回振动的次数逐渐增加。
选项D是正确的。
【答案】D【点评】有关响度、音调和音色在中考中是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三者之间的区别: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是由声源振幅决定;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声源振动频率决定;音色是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也就是决定于自身。
2011年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68套,有答案)--声现象

2011年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68套,有答案)--声现象1、(2011天津)如图1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
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
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A )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9、(2011吉林)小轩的爸爸睡觉时的鼾声通过传到小轩的耳中,影响了小轩的休息,这种声音属于。
空气噪声1、(2011赤峰市)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B )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只能通过介质传播C、声音在一切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D、声音中,人们听不见的声音只有超声波17.(2011柳州)广播、电视、手机等通过__________传递信息。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__________越大。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 Hz到20000 Hz,人们把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__________。
17、电磁波,响度,超声波6.(2011柳州)一曲《梁祝》哀婉动听,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能呈现不同的特点,你能区分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CA.频率 B.振幅 C.音色 D.节奏9.(2011达州)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达州市委宣传部、文广局、市电视台主办了“红歌连连唱”。
小琴踊跃报名参加了比赛,有关她的歌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A.我们听到她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B.小琴同学发出的歌声是她的舌头振动产生的C.小琴同学在台上“引吭高歌”说明她的声音响度大D.我们在幕后能听出是小琴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6.(2011鸡西)如图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某场馆里,演奏员正用乐器演奏乐曲。
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编钟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二胡还是笛子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不同。
16. 振动音色1、(2011莆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A)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27、(2011自贡)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D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声、热、光》知识点整理及光学部分专题训练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声、热、光》知识点整理及光学部分专题训练一、声现象1、声音是由于发声体产生的,并以的形式通过、、传播但是在中不能传播,声音既能传递又能传递能量,这种能量叫。
2、乐音的是有、、三个特征,响度指声音的用表示,响度与有关(即声源振动的),越大,响度,音调指声音的,与有关(即声源每秒振动的),越高,音调。
音色又叫,与发声的和有关。
3、乐声的波形是噪声的波形是,但从环保角度定义的话,凡是影响人们、、的声音都是噪声。
噪声的控制的传播途径、、。
4、可听声的范围是至Hz,凡是低于Hz的叫;凡是高于Hz的叫。
5、超声波的特点是好,强,易于获得较为的声能。
根据好的特点我们研究出了用于测距的系统,除此之外,超声波还有、、等应用。
6、次声波能传的很而且能障碍物,用于地震、台风、海啸,核爆炸。
二、热学1、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处于哪种状态是由决定的。
温度指物体的,测量工具是,其原理是。
测量温度前,首先要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再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所谓合适是指了解温度计的和,以免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与被测的液体,等到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将温度计拿出,且视线应与液柱上表面,记录结果时,既要记录也要记录。
2、瑞典物理学家首先规定为0度。
为100度。
0和100之间等分为份,每份就是一个。
叫符号是这种温标叫3、物态变化包括、、、、、。
其中吸热的有、、。
汽化指物质由态变为态,需要热量。
汽化有、二种方式。
4、蒸发是指只在发生的的气化现象。
而且在下都能发生。
沸腾是在和同时发生的的气化现象,且有两个条件。
分别是和,沸点指液体的温度,不同物质沸点。
而且沸点高低还与大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
5、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比如农民晒粮食要尽量把粮食摊在下,处,而且向积摊的要一些。
6、水沸腾时,气泡由变,上升到达水而后破裂,释放出,沸腾时不断吸热,但温度。
声音比沸腾前最响时要。
7、液化指物质由态变为态,需要热。
液化有两种方式和。
2011年全国中考物理 专题01 声现象精品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01 声现象2012届中考复习备考指南典例1 (2011年中考·某某某某卷)复读机的扬声器发声时,它的纸盆在;当复读机加速快放时,发出声音的响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音调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解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音调由振动的快慢,即频率决定,响度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1)扬声器发声是纸盆在振动;(2)快放时振动的振幅不变,声音的大小不变,所以响度不变;(3)快放时振动的快慢变快了,即频率变高,所以音调变高。
答案:振动;不变;升高点评:掌握声音产生的条件、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生活实际加以区分.典例2 (2011年中考·某某某某卷)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B.“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解析: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几个基本知识的判断。
(1)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按人教版教材的说法是: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禁止鸣笛”是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了,故A错误。
(2)声音可以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墙是固体,故可以传声。
作为固体的墙可以传声,所以在墙另一侧的人可能会听到说话声,故B正确。
(3)在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前提下,人们还能分辨出不同的声音,那是音色不同。
“闻其声而知其人”就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错误。
(4)生活中人们常把声音的大小说成声音的高低,如:禁止高声喧哗、放声高歌、低声细语等语句中的高低都是指声音的大小,即响度大,选项D错误。
本题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多复习相关的物理知识点,注意分清易错易混之处.如:生活中说的高低有时是指大小,即响度;不同的人说话声主要是音色不同.典例3 (2011年中考·某某某某卷)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能分辨出它们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传播速度不同解析:不同乐器(如小提琴和二胡)的材料、结构不同,其发出的声音的波形不同,而波形决定着音色,故音色也就不同,选项C对AB错;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而与声音的特性无关,选项D错。
2011中考物理(全部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人教版新教材201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_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产生的条件是5和控制、声的利用、光 的 传 播 (1(2、光的反 (3)实验:射(4(5(6 (7、平 (1)实验:面 (2)特点:① ;② ;③ ;④ ; 镜 成 (3)平面镜应用: ;; 像 (1 、光 (2 的 折射 ,(3)实验: (4(1)光的色散 、 (2)色光的混合 (3)物体的颜色(4)颜料的颜色:7、(1)光谱: 看不 (2)红外线见的 (3)紫外线 光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凸透镜③实像与虚像区别:4、生活中的透镜眼睛 1、眼 睛(三) 与 远视眼应 眼 镜用 眼镜的度数:2、显微镜3、望远镜第四章物态变化1、(1温(2)温度两种①摄氏温度(度表示方法②热力学温度(T):单位:符号③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1)制作原理:温(2)种类度计(1)物质的三种状态:;②凝固③熔化时热,凝固时热。
应用实例:。
①汽化(3)汽化和液化①升华(4)升华和②凝华凝华第五章电流和电路(1)摩擦起电: ;例子: ; 正电荷: ;(2)种类: 负电荷: ;(3)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 ;(4)检验摩擦过 的物体是否带 电的方法 1、 ③;电荷 (5)电荷量(6)原子的结构(1)定义: ;符号 ; (2)电流方向的规定:; 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 ;(二极管) (3)金属导体靠导电,酸、咸、盐溶液靠 导电。
(4)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 、 。
(5)导体与绝缘体(6)单位及符号: 、 、 、 (7 ( 8 )2、 电 流(9)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1(2(3)三种状态:3、电路(4)电路图(4)电路两种基本联系方式3、 电 路(5)实验:(6)探究实验的过程: 、 、 、、 、 、第六章电压电阻1、概念2、单位:3、生活中的电压4、测量5、实验:(探究过程)6、电压特点:1、概念: ;符号: 。
2、单位: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 决定, 而与具 无关。
(9月最新修订)2011全国各地100套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29:光声交叉

(9月最新修订)2011全国各地100套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29光、声综合题一、选择题1.(2011广东湛江,第11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外夜视仪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的B.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C.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D.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答案】BD二、填空题1.(2011浙江宁波,第22题)波是能量传播的一种形式。
遥控器发出的信号被电视机接收,电视机发出的声音被人听到,这两个过程中,能量分别是以光波和▲的形式传播。
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电视画面在观众的视网膜上成一个▲(填“倒立”或“正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声波倒立2.(2011年福建省福州第16题)上学前,小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5m处整理着装,看到的“镜中人”是她的____(选填“虚”或“实”)像,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____m;这时听到门外小玲来喊她一起上学,小美是根据声音的____辨别出是小玲的。
【答案】虚 3 音色三、简答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四、作图题1.2.3.4.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3.94.95.96.97.98.99.100.五、实验探究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六、计算题1.2.3.4.5.6.7.8.9.10.11.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其它。
(备战2012)2011年全国中考物理分类解析 声现象

2011年全国中考物理分类解析声现象(2011·山东临沂)2.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
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解题思路】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轻声”和“大声”就是指的声音的大小,也就响度。
【答案】 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难度中等。
(2011·天津)1、如图1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
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
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解题思路】与其它管乐器发音特性一样,上下推拉活塞是改变了塑料管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音调;音色由不同的发音体决定;响度由吹“哨子”力决定,吹力越大气体的振幅越大;声速大小与发声体无关。
【答案】A、音调【点评】此题是课本习题的变形,也是学生应完成的小制作,同时也告诉我们应重视和挖掘教材中的丰富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难度较小。
(2011·广东湛江)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声音只能传递信息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解题思路】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声速较大,在液体中声速次之,在气体中的声速较小,故A错。
我们听到声音的条件有三:发声体的振动——介质的传播——健全耳朵的接收,如果物体在真空中振动,我们是不能听到声音的,故B错。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C错。
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答案】 D【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等基础知识,难度较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中考试题汇编——考点29:光、声综合题
一、选择题
1.(2011广东湛江,第11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外夜视仪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的 B.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C.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 D.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
【答案】BD
二、填空题
1.(2011浙江宁波,第22题)波是能量传播的一种形式。
遥控器发出的信号被电视机接收,电视机发出的声音被人听到,这两个过程中,能量分别是以光波和▲的形式传播。
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电视画面在观众的视网膜上成一个▲ (填“倒立”或“正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声波倒立
2.(2011年福建省福州第16题)上学前,小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5m处整理着装,看到的“镜中人”是她的____(选填“虚”或“实”)像,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____m;这时听到门外小玲来喊她一起上学,小美是根据声音的____辨别出是小玲的。
【答案】虚 3 音色
三、简答题
四、作图题
五、实验探究题
六、计算题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