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专题复习7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专题训练

高三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专题训练

高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专题训练1.已知A为金属单质,下列物质相互转化如图所示:试回答:(1)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__,D的化学式_________。

(2)写出由E转变成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G溶液中阳离子的试剂为__,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4)某同学取B的溶液酸化后加入碘化钾淀粉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变为蓝色,写出与上述变化过程相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序号分别代表短周期中的一种元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1)元素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

(2)元素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

(3)①①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的碱性最强的是(用电子式表示)_______。

(4)①①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是(用电子式表示)_______。

(5)①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顺序(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

(6)化合物X由①①①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Y是元素①的最高价氧化物,将标准状况下11.2L Y通入到200mL3mol/L 的X溶液中完全被吸收。

通过计算判断所得溶液组成的化学式及质量(不用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3.现有A、B、C、D、E、F、G、H、M九种物质,其中A为淡黄色粉末,B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E为无色气体单质,F的水溶液与石灰水混合可得D的溶液,G为黄绿色气体单质,H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他与题无关的生成物均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H 的化学式:_______,C 的化学式:_______。

(2)化合物A 中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物质M 的名称是_______。

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1-1-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分散系 73张

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1-1-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分散系   73张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1 第一单元 课时1
高考化学总复习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1 第一单元 课时1
高考化学总复习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一、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________(或________)的同一类原 子的总称。 2.分类:按性质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3.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________态和 ________态,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五位的元素依次是 ____________(由多到少的顺序)。
高考化学总复习
3.(1)金属 水
非金属
(2)①碱
盐和水
②酸
盐和
4.(1)化合反应 (2)氧化还原以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1 第一单元 课时1
高考化学总复习
知识点2: 1.(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粒直径的大小 溶液 浊液 胶体 液溶胶 固溶胶 (3) 工 (2)微
必修部分
专题1 第一单元 课时1
高考化学总复习
3.氧化物的分类 (1)按组成元素:氧化物分为________氧化物和 ________氧化物。 (2)按氧化物的性质: ①酸性氧化物:能与________反应生成________的氧 化物。 如:SO2、SO3、SiO2、CO2、P2O5等。
江 苏 教 育 版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1 第一单元 课时1
高考化学总复习
2.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 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江 苏 教 育 版
A.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 合物 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 质、弱电解质

高三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专题训练

高三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专题训练

高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专题训练1.由两种短周期元素以原子个数比1:9组成的化合物M是一种高爆炸性物质,撞击M爆炸时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气体单质A和化合物B。

8.20gB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4.48L(标况)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C;所得溶液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先产生白色胶状沉淀D,后沉淀逐渐消失。

请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C的电子式为_______。

(2)M→A+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气体A和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氧化物能形成酸雨B.化合物B与NaOH溶液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工业制备C时宜采用高温低压,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D.沉淀D可溶于气体C的水溶液2.X、Y、Z、E、F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已知:①F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IB族,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①E的氧化物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①Y的核外电子总数是E的一半;①X与E在同一主族;①Z原子P 轨道的电子数为4。

请回答下列问题:(1)Y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表达式(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

(2)X、Y、E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

(填元素符号)。

(3)常温下X、Z和氢元素可以形成XH2Z,该物质分子中X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

(4)F2+与NH3反应能生成[F(NH3)4]2+离子,[F(NH3)4]2+中的配位原子为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5)1个F2Z晶胞结构如图所示,F原子个数为___________个。

晶胞中F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

(6)若晶胞边长为a pm,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请算出该晶胞的密度ρ=___________(用a、N A表示,列出计算式即可)。

3.化合物A、B是中学常见的物质,其阴阳离子可从表中选择.阳离子K+、Na+、NH4+、Fe2+、Ba2+、Cu2+阴离子OH﹣、I﹣、NO3﹣、AlO2﹣、HCO3﹣、HSO4﹣(1)若A的水溶液为无色,B的水溶液呈碱性,A、B的水溶液混合后,只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及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①A中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填“离子键”、“共价键”).①A、B溶液混合后加热呈中性,该反应的离子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的水溶液为浅绿色,B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向A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后溶液变黄,但A、B的水溶液混合后无明显变化.则:①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经分析上述过程中溶液变黄的原因可能有两种(请用文字叙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请用一简易方法证明上述溶液变黄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利用上述过程中溶液变黄原理,将其设计成原电池,若电子由a流向b,则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4.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中,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周期数的2倍;b的-2价离子比d的-2价离子少8个电子;c的+1价离子比e的-1价离子少8个电子。

201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 课时2 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

201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 课时2 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

3.物理性质 . 低级的饱和一元醇为无色中性液体,具有特殊气味和辛辣味道。甲醇、 低级的饱和一元醇为无色中性液体,具有特殊气味和辛辣味道。甲醇、乙 的醇为油状液体, 醇、丙醇可与水任意比混溶;含4至11个C的醇为油状液体,可以部分地溶 丙醇可与水任意比混溶; 至 个 的醇为油状液体 于水; 12个C以上的醇为无色无味的蜡状固体 不溶于水。与烷烃类似, 以上的醇为无色无味的蜡状固体, 于水;含12个C以上的醇为无色无味的蜡状固体,不溶于水。与烷烃类似, 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的递增,醇的沸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 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的递增,醇的沸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
c.实际上氯原子起了催化作用。 .实际上氯原子起了催化作用。 (2)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 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 臭氧层被破坏,会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面,会危害地球上的人类、 臭氧层被破坏,会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面,会危害地球上的人类、动物 和植物,造成全球性的气温变化。 和植物,造成全球性的气温变化。
1.酚的概念 . 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 称为酚。 称为酚。 2.苯酚的分子式 . 苯酚的分子式为C 苯酚的分子式为 6H6O,结构简式为 , 3.苯酚的物理性质 苯酚的物理性质 (1)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呈粉红色。 纯 晶体, 气味,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呈粉红色。 (2)苯酚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高于 ℃时与水互溶,苯酚易溶于酒 苯酚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 高于65℃时与水互溶, 精。 (3)苯酚有毒,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 酒精 苯酚有毒,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苯酚有毒 洗涤。 洗涤。 或 C6H5OH 。
3.乙醛的结构、性质 .乙醛的结构、 (1)结构:分子式 C2H4O ,结构简式 CH3—CHO 官能团为醛基 结构: 结构 ,官能团为醛基(—CHO)。 。 (2)物理性质:乙醛是一种无色 、 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密度比水小 ,易挥发 , 物理性质:乙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 物理性质 易燃烧,易溶于水及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易燃烧,易溶于水及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A.加成反应:醛基中的羰基 .加成反应:醛基中的羰基( CH3CHO+H2 + CH3CH2OH )可与 2、HCN等加成,但不与 2加成。 可与H 等加成, 可与 等加成 但不与Br 加成。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离子反应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离子反应
共价化合物 鉴别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实验方法: 鉴别离子化合物பைடு நூலகம்共价化合物的实验方法: 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
相同点 键型 电离程度 电离过程 电离式表示方法 同条件下导电性 化合物类型
物质类别 溶液里溶质粒子
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都能电离、 在水溶液里都能电离、导电 离子键或极性键 完全
仅在水溶液中
部分 电离
部分电离 不电离
例2 1.金属铜 2.固态 固态NaCl 1.金属铜 2.固态NaCl 3.O2 4. 氧化钠 7.KOH水溶液 5. SO3 6. CH3CH2OH 7.KOH水溶液 8.熔融状态的 8.熔融状态的KNO3 9.葡萄糖 10.稀硫酸 熔融状态的KNO 9.葡萄糖 10.稀硫酸 12.水 13.硫酸钡 11.HCl 12.水 13.硫酸钡 14.氢氧化铜固体 14.氢氧化铜固体 15. CH3COOH 16.NH3·H2O 11、 上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2、4、8、11、13 ) 上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12、14、15、16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12、14、15、 )
下列叙述中, 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 D) A 熔化时不导电 B 水溶液中能导电 C 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 D 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1.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 称为电离。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称为电离。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2.与金属的导电原理(通过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不同, 与金属的导电原理(通过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不同, 电解质溶液之所以能够导电, 电解质溶液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 离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离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与溶液中离 子的浓度有关:离子浓度越高,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 子的浓度有关:离子浓度越高,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

高三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专题训练

高三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专题训练

高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专题训练1.下列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 .2C 2H 5+13/2O 24CO 2+5H 2O B .CH 2=CH 2+H 2CH 3CH 3C .+HO—NO 2+H 2O ;D .2CH 3COOH+Na 2CO 32CH 3COONa+CO 2↑+H 2O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元素“氦、铷、铯”等是通过原子光谱发现的B .锂原子的1s 与2s 轨道均为球形分布C .2Co +的价电子排布式为523d 4sD .钠元素的第二电离能大于镁元素的第二电离能3.一种以镍电极废料(含Ni 以及少量23Al O 、23Fe O 和不溶性杂质)为原料制备NiOOH 的过程如图所示,“酸浸”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除2Ni +外还有少量的3Al +和2Fe +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还原性:32Fe Ni ++>B .除杂过程仅为过滤操作C .氧化过程中每生成1mol NiOOH 消耗4mol OH -D .工业上也可电解碱性()2Ni OH 悬浊液制备NiOOH ,加入一定量的KCl 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4.C 5H 10O 2具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能与NaHCO 3反应放出气体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有A .2种B .3种C .4种D .5种5.将等物质的量的①Na 、①2Na O 、①22Na O 、①NaOH 投入到等体积且足量的水中,得到四种溶液,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 .①①①①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 .①①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 .①溶质质量分数最大,①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D .无法确定四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6.下列有关Fe 3+、Fe 2+的性质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向盛有FeCl 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 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后溶液颜色不变①将废铁屑加入FeCl2溶液中,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气中的Cl2①向FeCl2溶液中滴加NH4SCN溶液,溶液显红色①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制备Fe(OH)3胶体①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的离子方程式:Fe3++Fe=2Fe2+①Fe2+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2Fe2++H2O2+2H+=2Fe3++2H2O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Fe3+=Cu2++Fe2+B.氯气溶于水:Cl2+H2O=2H++Cl-+ClO-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 +3H2↑2D.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FeO+2H+=Fe2++H2O8.氨碱法(索氏)和联合制碱法(侯氏)是两大重要的工业制碱法,下列表达正确的是()A.A B.B C.C D.D9.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高三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高三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高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一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如表所示,为测定其含有的离子的种类,取该溶液进行实验:阳离子K+、Mg2+、Ba2+、Al3+、H+阴离子I-、Br-、CO23-、SO24-、OH-实验①:用pH试纸检验,测得溶液呈强酸性。

实验①:取2 mL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CCl4层呈紫红色。

实验①:取2 mL原溶液,逐渐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滴加过程中和滴加完毕后,均无沉淀产生。

实验①:另取部分上述实验①中的碱性溶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已知:Br2、I2易溶于CCl4,且Br2的CCl4溶液呈橙红色,I2的CCl4溶液呈紫红色。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①,可排除___________的存在。

(填离子符号,下同)(2)根据实验①,可证明含有的离子为___________,写出氯水中的氯气与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物质为_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或化学式)。

(3)根据实验①,可确定肯定不含的离子为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①,可证明___________的存在,又排除___________的存在。

(5)综上所述,该溶液中上述离子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是___________。

2.现有A、B、C、D、E、F、G、H、M九种物质,其中A为淡黄色粉末,B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E为无色气体单质,F的水溶液与石灰水混合可得D的溶液,G为黄绿色气体单质,H是漂白液的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他与题无关的生成物均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H的化学式:___________。

F的俗名是___________。

(2)①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①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化学基本概念(含解析)

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化学基本概念(含解析)

化学基本概念1、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C.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碱D.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答案:B解析:A、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一氧化碳是不成盐氧化物,错误;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正确;C、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碱,如氧化铁为碱性氧化物,与水不反应,错误;D、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如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与水不反应,错误。

2、下列关于金属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B.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价C.金属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的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均不同D.金属单质在常温下均是固体答案:B解析:A、金属只有0和正价,所以单质只有还原性,但是亚铁离子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故不选A;B、金属在化合物中显正价,故选B;C、多数金属只有一种价态,故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化合价相同,故不选C;D、多数金属常温下是固体,但是汞常温下是液体,故不选D 。

3、亚氨基锂(Li 2NH)是一种储氢容量高、安全性好的固体储氢材料,其储氢原理可表示为:Li 2NH +H 2LiNH 2+LiH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Li 2NH 中N 的化合价是-1B .LiH 的电子式为Li +··H -C .该反应中H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 .LiNH 2是还原产物,LiH 是氧化产物 答案 C解析 Li 2NH 中Li 的化合价为+1,H 的化合价为+1,故N 的化合价为-3,A 错误;LiH 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Li +[··H]-,B 错误;LiNH 2中H 的化合价为+1,LiH 中H 的化合价为-1,故该反应中H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 正确;LiNH 2是氧化产物,LiH 是还原产物,D 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普安一中201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案第25讲:
水溶液pH
(建议2课时完成)
[考试目标]
1.了解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

2.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

3.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要点精析]
一、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水能发生微弱的电离,且水的电离是一个可逆过程。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电离平衡,[H+][OH-]=Kc[H2O]=Kw,一定温度时Kc、[H2O]均为常数,Kc[H2O]=Kw是一个常数,Kw简称水的离子积。

250C时,水的离子积为1.0×10-14 mol2·L-2。

例1:某温度下纯水中C(H+)= 2.0×10-7 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 __________。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 5×10-6 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 _____。

解析:纯水中C(OH-)=C(H+)=2×10-7 mol/L,则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4×10-14 mol2·L-2。

当C (H+)= 5×10-6 mol/L时,C(OH-)= 8×10-9 mol/L。

二、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温度
由于水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升温将促进水的电离,平衡右移,K w变大,c(H+)、c(OH-)也同时增大,pH变小,但由于c(H+)与c(OH-)始终保持相等,故仍显中性。

2.酸碱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三、溶液pH的计算
1.单一溶液pH的计算
(1)强酸pH的计算:强酸H n A,浓度为c mol·L-1
则c(H+)=nc mol·L-1, pH=-lg[H+]=-lg nc
(2)强碱pH的计算:强碱B(OH)n,设浓度为c mol·L-1
则[H+] =10-14 / nc , pH=-lg[H+]=14 + lg nc
(3)弱酸pH的计算(只作了解):弱酸HA,浓度为c mol·L-1
则[H+] =cαmol·L-1, pH=-lg[H+]=-lg cα
(4)弱碱pH 的计算(只作了解):强碱BOH ,设浓度为c mol·L -1
则[H +] =10-14 / c α , pH=-lg[H +]=14 + lg c α
2.溶液的稀释pH 的计算 (1)对于强碱溶液c (OH -) 每稀释10n 倍, pH 减小n 个单位(减小后不超过7)。

(2)对于强酸溶液c (H +) 每稀释10n 倍, pH 增大n 个单位(增大后不超过7)。

(3)pH 相同的强酸与弱酸,当稀释相同倍数时,强酸变大的程度比弱酸大。

(4)pH 相同强碱与弱碱,当稀释相同倍数时,强碱变小的程度比弱碱大。

3.酸、碱混合溶液pH 的计算
(1)两种强酸稀溶液混合 ()()()212211V V V H c V H c H c ++=+++
混 (2)两种强酸稀溶液混合()()()2
12211V V V OH c V OH c OH c ++=-
--混 (3)酸碱稀溶液混合,酸过量()()()碱酸混V V V OH c V H c H c 2211+-=-
++
(4)酸碱稀溶液混合,碱过量()()()碱酸混V V V OH c V H c OH c 2211+-=-
+-
例2:将pH=9的NaOH 与pH=11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H +]为( )mol/L
A . 1/2(10-9+10-11)
B .1/2(10-5+10-3)
C . 2×10-11
D .1/2 ×10-3
解析:[OH -] =(10-5+10-3)/2= 5×10-4 mol/L, [H +]=2×10-11 mol/L ,选C.
例3:25ºC ,若1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
该碱的pH 与强酸的pH 之间该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混合后溶液呈中性,说明10·[H +]a = 1·[OH -]b, 则 10[H +]a = 1×10-14/[H +]b
[H +]a = 1×10-15/[H +]b [H +]a· [H +]b = 1×10-15 , 答案为pHa+pHb=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