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原理及其组成
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和原理

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和原理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自动化逐渐成为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的经营方式。
因此,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和原理变得至关重要。
它涉及到机械、电子和计算机等各行业,并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那么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和原理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
一、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业自动化系统是由多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这些部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是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
它可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并进行对应的控制。
控制装置由多个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开关、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
通过这些部分组合,控制装置可以识别、检测和计算所需的信息,并发出适当的控制信号,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
2. 信息处理单元信息处理单元负责管理信息的流动和处理。
例如,它可以读取传感器捕捉到的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计算机进行处理。
信息处理单元还可以对比实际和期望的结果,并相应地修正控制操作。
在工业自动化中,它通常是由计算机或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实现的。
3. 动力元件动力元件主要包括发动机、液压泵、气压泵和电机等。
动力元件的作用是产生动力,使机器工具动起来。
例如,当一台机器在工作时需要进行钻孔,则需要用到液压泵来驱动它。
动力元件和控制装置配合使用,可以实现自动控制。
4. 机器工具机器工具是工业自动化的目标,也是实现自动化控制的主要对象。
它们包括钻床、抛光机、搅拌器和生产线等。
工业生产是通过机器工具来完成的,而自动化控制可以更好地提高效率和质量。
二、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原理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原理主要涉及控制信息的流动和转化。
通过控制装置、信息处理单元、动力元件和机器工具之间的联动,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控制。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完成一系列基本操作,例如:1. 传感信号的捕捉与检测传感器捕捉到的信号被发送到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对信号进行解码并识别其代表的意义。
PLC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PLC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它由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模块和电源等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PLC通过逻辑程序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根据程序逻辑控制输出信号,以实现对控制对象的控制。
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循环扫描的方式对输入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并更新输出信号。
PLC的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CPU(中央处理器):CPU是PLC的核心部件,负责控制整个系统的操作。
它接收输入信号并根据预设的程序逻辑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2.存储器:PLC中的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和操作系统等信息。
其中,程序存储器用于存放用户编写的程序,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输入和输出数据,操作系统存储器用于存储操作系统的运行代码。
3.输入/输出模块:输入/输出模块用于将外部信号转换为PLC能识别的电平信号,并将PLC的输出信号转换为可用于控制外部设备的电平信号。
输入模块将外部设备的开关、传感器等输入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出模块将PLC的输出信号转换为电平信号,以驱动外部设备。
4.通信模块:通信模块使PLC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例如与上位机、人机界面等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5.电源:电源为PLC提供所需的电能,确保其正常工作。
PLC的工作原理如下:1.输入信号采集:PLC通过输入模块采集外部设备的输入信号,如传感器、开关等。
输入模块将这些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PLC能识别和处理。
2.逻辑处理:CPU接收到输入信号后,根据预设的程序逻辑进行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PLC可以进行条件判断、逻辑运算、计算等操作,以便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3.输出信号生成:通过逻辑处理后,CPU将根据程序逻辑生成相应的输出信号。
输出信号可以是开关、继电器等电信号形式。
4.输出信号驱动:输出信号通过输出模块转换为可用于控制外部设备的电平信号,如继电器的开关状态、驱动电机等。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自动化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使机器、设备或系统能够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的技术和过程。
它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可靠性,减少人力投入和人为误差。
1.传感器与执行器:传感器是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获取物理量、参数和信号等信息,例如温度、压力、速度等。
执行器是根据控制信号进行动作的装置。
传感器和执行器相互配合,完成信息的采集和任务的执行,是自动化系统的基础。
2.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获取的信息和预设目标,通过算法和逻辑判断,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执行器的动作。
控制系统可以基于不同的控制策略,如开环控制、反馈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其中,反馈控制是目前最常用的控制策略,它通过比较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的差异,调节输出信号,使系统能够实时响应和自动修正。
3.编程与算法:自动化系统需要通过编程和算法来实现各种功能和任务。
编程可以根据系统要求,制定相应的控制逻辑和操作规程,以及设定参数和界限等。
算法是一种数学方法和模型,用于分析和处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关系,实现精确的控制和优化。
例如,PID控制算法是一种基于比例、积分和微分的控制算法,用于调节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性能。
4.通信与网络:自动化系统中的不同设备和部件需要进行信息交互和协调,通信和网络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信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包括以太网、CAN总线、RS485等。
通过建立网络和通信协议,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监测和控制。
此外,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使得自动化系统更加智能和灵活。
5.安全与可靠性:自动化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人员的安全。
安全措施包括一系列防护装置和措施,如安全传感器、安全门、安全区域等,可以在检测到危险情况时及时停止机器或减少风险。
可靠性体现在系统的稳定性和故障自诊断能力,通过预防性维护和故障预测,减少停机时间和生产损失。
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手册

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手册一、引言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是现代工业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采集、传输、处理和控制各种信号,实现对设备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本技术手册旨在介绍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组成部分和应用领域,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该技术。
二、基本原理1. 自动化控制系统概述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通信网络等组成的系统。
它通过采集各种信号(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并传递给控制器进行处理和控制。
2. 控制理论基础控制理论是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的基础。
包括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反馈控制等概念和原理。
开环控制是指输出不受控制量的影响,闭环控制是指输出受控制量的影响,反馈控制是指通过对输出信号进行监测和调整,实现系统稳定性和精确控制。
三、主要组成部分1. 传感器传感器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输入设备,用于将各种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
2. 执行器执行器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输出设备,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动作。
常见的执行器包括电动阀门、电机、液压缸等。
3. 控制器控制器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接收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并根据设定的控制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指令的生成。
常见的控制器包括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DCS(分散控制系统)等。
4. 通信网络通信网络用于传输控制信息和系统状态等数据。
常见的通信网络包括以太网、现场总线等。
四、应用领域1. 工业自动化自动化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例如化工、电力、制造业等。
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为错误,提高产品质量。
2. 建筑自动化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大型建筑物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智能楼宇系统可以通过自动调节室内温度、照明等设备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交通运输自动化控制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例如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通信号灯等。
它们能够增强交通安全性和便捷性。
工业自动化中的PLC控制系统

工业自动化中的PLC控制系统一、引言工业自动化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自控系统及其他控制系统,实现各类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过程。
在工业自动化中,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从PLC控制系统的原理、组成、应用及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PLC控制系统的原理PLC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输入信号送入PLC的输入模块,经过处理输出控制信号,驱动输出模块执行控制命令,从而实现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的目的。
PLC采用了现代化的微电子技术,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模块、通讯等技术,可适应各种环境、控制任务及通讯方式。
三、PLC控制系统的组成PLC控制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输入模块、输出模块、编程器、电源、内存模块、通讯模块等。
CPU 是PLC的核心部件,也是控制器的灵魂,它控制着所有的输入/输出模块,实现PLC的自动控制功能。
输入模块接受外部信号,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交给CPU进行处理;输出模块则将处理好的信号转换为控制信号,驱动执行机构完成相应的控制作用;编程器是PLC程序员编写和修改控制程序的主要工具;内存模块用于存储控制程序和数据,以便CPU实现各种控制功能;通讯模块则实现与上位机、其他PLC或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交换。
四、PLC控制系统的应用PLC控制系统是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一种技术,它可以实现各种控制任务的自动化,包括工厂生产线、智能家居、电子电器控制、机器设备等众多领域。
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PLC控制系统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
五、PLC控制系统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PLC控制系统也在不断进化和完善。
PLC控制系统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硬件和程序分离阶段(1960~1970年代)该阶段的PLC主要应用于数字信号处理,在电气控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工业自动化概述与基本概念

工业自动化概述与基本概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自动化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它是一种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代替人力完成生产过程中各种繁杂任务的方式。
工业自动化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还改善了产品质量和工作环境。
本文旨在简要介绍工业自动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并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概念进行解析。
一、工业自动化的定义和概念工业自动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和传感器等设备,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它主要包括自动控制、自动检测、自动计量和自动调节等方面的内容。
工业自动化的核心是自动控制,即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和反馈,实现对设备、机器和系统的自动控制,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工业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和组成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工业自动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能够将各种形式的信号(如温度、压力、湿度等)转换为电信号,并传递给计算机或控制装置。
传感器的选择和使用对于工业自动化的稳定性和精确性至关重要。
2. 控制器:控制器是工业自动化中的关键设备。
它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以确保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控制器可以是基于硬件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也可以是基于软件的工业控制计算机。
3. 执行器技术:执行器负责将控制信号转化为动作,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操作和调节。
常见的执行器包括电动机、液压系统和气动系统等。
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执行器对于工业自动化的运行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 通讯网络:通讯网络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起到连接各个设备和单元的桥梁作用。
它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为整个自动化系统的协调运行提供支持。
三、工业自动化的应用领域工业自动化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涉及到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业自动化应用领域:1. 制造业:在制造业中,工业自动化可以实现生产线上的各种操作,如装配、加工、包装等。
工业自动化中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架构

01
02
03
04
传感器是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用 于检测被控对象状态和参数的
设备。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包括温度 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
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影 响到控制系统的性能,因此选 择合适的传感器非常重要。
传感器通常需要与控制器进行 通信,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输给
控制器进行处理。
提升企业竞争力
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提升 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效 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 力。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
模拟控制阶段
早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模 拟信号传输方式,控制精度和
稳定性较低。
数字控制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 控制技术逐渐取代模拟控制, 提高了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计算机集成制造阶段
特点
自动化控制系统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快速响应等特点, 能够满足现代工业生产对高效、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生产效率
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实现 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 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 生产成本。
保证产品质量
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实现 精准控制和实时监测,保 证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的设备。
通讯设备包括各种通讯电缆、 通讯接口模块、通讯转换器等
。
通讯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对于 整个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信息传 输至关重要。
常见的通讯协议包括Modbus 、Profibus、EtherNet/IP等, 通讯设备的选择应与控制系统 的通讯协议相匹配。
04
自动化控制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
工业自动化中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架构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自动化是指利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使生产过程或操作过程在人的干预下减少或消除,实现自动化控制和操作的一种技术和方法。
它是现代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交通运输、能源、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一、自动化的基本原理概述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信息处理系统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1. 传感器:传感器是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感知和采集环境和物体的信息。
传感器可以测量温度、压力、湿度、速度、位置等各种物理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常见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2. 执行器:执行器是自动化系统中的执行部件,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动作。
执行器可以控制机械臂的运动、调节阀门的开关、控制电机的转速等。
常见的执行器有电动执行器、液压执行器、气动执行器等。
3. 控制器:控制器是自动化系统中的核心部件,用于根据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和预设的控制策略,生成控制信号,控制执行器的动作。
控制器可以实现开关控制、调节控制、逻辑控制等各种控制方式。
常见的控制器有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DCS(分布式控制系统)、PID控制器等。
4.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是自动化系统中的决策和管理部分,负责处理和分析传感器采集的信息,根据预设的算法和策略做出决策,并向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
信息处理系统可以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等功能。
常见的信息处理系统有计算机控制系统、工业监控系统等。
二、自动化的基本原理详解1.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通过感受环境和物体的物理量变化,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光电式等。
以温度传感器为例,温度传感器通过测量热敏元件的电阻值变化来反映温度的变化。
2. 执行器的工作原理:执行器根据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动作。
执行器的工作原理也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电动执行器、液压执行器、气动执行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能够替代人来工作的自动装置。
古代人在河流上建造可以通过水的冲击带动轮子转动,实现灌溉、碾米
等工作的水车、磨坊。
近代人创造出的许多诸如钟表、蒸汽机速度调节控制等等的自动装置,
到十八世纪末自动装置的应用和研究使得自动化技术初具雏形。
a
3
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美国数学家维纳与墨西哥生物学家罗森布卢 特合作,提出了自动化的理论基础著作——控制论。标志着自动化技术的正 式诞生。
2、仪表检测系统 过程参数传感器、信号变换、采集、处理、传输。包括: 板形仪、X射线测厚仪、激光测速仪、张力计、辊缝位置传感器、轧辊压力传 感器、线性绝对值编码器,旋转多圈绝对值编码器,接近开关,温度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等。
3、计算机控制系统 控制模型、实时过程数据采集、状况分析、决策指令、系统管理、生产管理。 包括: 硬程件数配据置采:集机L1(基IB础A控FO制B器-2iA采C集80卡0 )P;EC,L2服务器/工作站/工程师站、PDA远 软件配置:Windons XP, Windows Server2003、Control IT基础开发软件、上 位组态软件自动化扩展系统800XA、IBA-PDA软件包、数据库管理软件等 。
智能控制——模糊控制、专家系统、神经网络
a
9
●顺序控制与回路控制
顺序控制开关逻辑控制 如:继电器矩阵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 I/O模块输入输出控
制。 回路控制连续调节控制
如: FM 458-1 DP 应用模块专为自由组态的高性能闭环控制 和技术应用(如运动控制)而设计。
a
10
●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
自动化技术从诞生到现在,已取得了长足进步,逐步走向成熟。自动 化技术为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实现了人们摆脱繁重劳动和驾驭复 杂系统的愿望。同时,自动化技术也在应用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在 自动化技术应用中发展了各种理论以及设计了各种设备和自动化装置,并在 各个领域大显身手,如飞机导航、交通运输、导弹控制、智能楼宇、现代化 工厂中到处都有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执行器-系统的手脚 执行器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就是相当于人的四
肢,它接受调节器的控制信号,改变操纵变量,使生产过程按预定要求正 常运行。在生产现场,执行器直接控制工艺介质,若选型或使用不当,往 往会给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带来困难。因此执行器的选择、使用和安装调 试是个重要的环节。
传感器-系统的耳目 传感器被用来测量各种物理量,种类有温度传感器、 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等。传感器要满足可靠性的要求,从传感器的 输出信号中得到被测量的原始信息,如果传感器不稳定,那么对同样的输 入信号,其输出信号就不一样,则传感器会给出错误的输出信号,也就失 去了传感器应有的作用。
器。
工业自动化系统是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
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以达到增加产
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为目标的集成系统。
自动化技术发展是伴随着人类各个领域的科技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人们
在几千年的生产过程中,为了多快好省地生产出自己需要的东西,发明了很
电磁阀
电磁换向阀
步进电机
a
14
3、 检测仪表
压力仪表、温度仪表、电压电流检测仪表、各类传感器、各种特殊仪表。
电磁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
显示仪表
编码器
a
15
4、 网络设备
交换器、集线器HUB、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a
16
四、实例分析
钛金板带轧机二级自动化系统
典型工业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L1+L2 机电系统 + 计算机系统 + 网络拓扑 → 生产过程控制
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是在现代工业企业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 快节奏生产的必然产物。
基础自动化L1(控制层):现场设备控制系统 过程自动化L2(运行层):生产过程监控系统 工厂自动化L3(管理层):MES制造执行系统 企业自动化L4(经营层):ERP企业资源规划
工业自动化最新技术:工业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
输入数据和预设值 轧制表模型 张力模型 速度模型 机座辊缝模型 屈服应力模型 摩擦模型 平直度模型 位置模型 轧制线模型 反馈参数模型 自适应模型
a
21
五、结束语
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技术的应用为我们创建一流的现代化企 业、生产一流的优质产品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是我们促进产品市 场开拓、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专用控制器—— 温度调节器、速度调节器等。
a
13
2、 执行器
电动调节装置—— 伺服阀—— 电磁阀——是用电磁控制的工业设备,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调整介
质的方向、流量、速度和其他的参数。电磁阀不但能够应用在气动 系统中,在油压的系统、水压的系统中也能够得到相同或者类似的 应用. 步进电机——作为执行元件,是机电一体化的关键产品之一, 广泛 应用在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控制方法 与理论的发展,今天的自动化技术正以崭新的面貌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以现代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的现代工业化系统展现出其无限美好的发 展前景。
a
4
二、系统组成
一个自动化系统无论结构多么复杂都有下面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检测器:主要是获得反馈信息,计算目标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 控制器:相当于大脑在分析决策上的作用,适时地决定系统应该实施
集成的三电一体化系统: 电气设备、电子仪表、电子计算机 + 联网通信
a
17
钛金板带轧机二级自动化系统配置图
电磁传感器
a
18
系统配置:
1、电气驱动系统 设备运行控制、电机调速控制、机械运动控制、流体介质控制。包括: 可回馈交/直整流逆变器+公共直流母线+可回馈逆变器(TDC控制)、ACS800 系列驱动控制器 、电机控制中心MCC等。
4、网络通信系统 总线拓扑、系统集成、通信协议、信息交换。包括: 工业以太网+DP网、以太网交换器等。
a
19
系统控制功能:
辊缝和轧制力控制 自动厚度控制 凸度调整 中间辊窜辊 平直度控制 轧机顺序控制 辅助系统顺序控制 诊断系统具有在线诊断、故障报警、报警分析、事故记录
a
20
自学习的数学模型:
系统构成前向通道和反馈通道两个通道,前向通道是任务执行的功 能主体。
a
6
复杂自动化系统往往是多变量,多回路,多类型的系统。
X
X’
Y
K
G
Y’
F
X = { x0,x1,x2,…xn } Y = { y0,y1,y2,…yn }
a
7
●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控制器-系统的大脑 自动控制系统中控制器在整个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扮演着系统管理和组织核心的角色。系统性能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控制器的好坏。
a
1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用器件
组成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最基本的单元器件: 各类电器:主令器、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驱动器等; 各类仪表: 传感器、热工仪表、专用仪表等; 各类计算机:可编程序控制器、工业计算机等。
a
12
1、 控制器
通用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PLC PLC是将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 以指令的形式存贮于可编程的存储器中,并经过数字式或模拟式 的输入输出部件,对生产设备和过程进行控制的数字运算操作电 子装置。 PLC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发展而来的,它既不同于 普通的计算机,又不同于一般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作为一种特殊 形式的计算机控制装置,它在系统结构,硬件组成,软件结构以 及I/O通道,用户界面诸多方面都有其特殊性。
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
原理及其组成
彭一江
2009年a11月
1
目录
一、概述 二、系统组成 三、常用器件 四、实例分析 五、结束语
a
2
一、概述
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 序
或指令自动地进行操作或运行。
自动化装置是指无需人的参与就可以自动进行工作,完成特定任务的机
自动化技术方兴未艾,不少新的技术有待我们去开拓应用。愿 每个有志于从事自动化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掌握本领域 一流的最新技术。
a
22
a
23
再见
a
24
怎样的调节控制; 执行器:完成控制器下达的决定; 对象: 被控制的客观实体。
a
5
●自动化系统结构
一个简单自动控制系统结构图
输入信号
控制信号
控制器
执行器
输出信号 过程对象
反馈信号
检测器
自动控制是基于反馈的技术。反馈理论的要素包括三个部分:测量、 比较和执行。测量关心的变量,与期望值相比较,用两者之间的偏 差来纠正调节系统的响应。因此,自动化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反馈, 通过反馈建立起输入(原因)和输出(结果)之间的联系。使控制 器可以根据输入与输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控制策略,以便达到预定 的系统功能。
a
8
●传统控制与现代控制
PID控制——比例、积分、微分 PID控制器作为最早实用化的控制器已有50多 年历史,现在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工业控制器。PID 控制器简单易懂,使用中不需精确的系统模型等先 决条件,因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控制器。
现代控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 自学习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