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白菜教案

合集下载

有关《卖白菜》教学设计(通用6篇)

有关《卖白菜》教学设计(通用6篇)

有关《卖白菜》教学设计(通用6篇)有关《卖白菜》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卖白菜》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卖白菜》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拟写故事梗概,熟知故事内容,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2、通过找出或补写出故事中母亲“流泪”的细节,把握故事中塑造的母亲形象;3、了解、学习、掌握莫言在《卖白菜》中讲故事的基本技巧。

教学重难点:1、通过找出或补写“流泪”的细节,把握故事中塑造的母亲的形象;2、了解、学习、掌握莫言在《卖白菜》中讲故事的基本技巧。

教学过程:一、初步引入故事同学们,说到莫言你会想到?是的,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

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作了一篇题为《讲故事的人》的演讲,在演讲的结尾,他这样讲道:“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奖。

”那么,今天我们来一起听一听莫言《卖白菜》的故事。

(板书课题:卖白菜)二、读故事、写梗概、理情节莫言自我评价说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那么,莫言在《卖白菜》这篇文章里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课前已经布置了同学们预习,现在请一位同学们来读一读他的故事梗概。

预设:1967年冬天,母亲因为家庭贫困,犹豫再三,最终决定卖掉家中仅剩的三颗白菜。

“我”在集上因为多算了买白菜老太太一毛钱,结果白菜被退回。

母亲因为“我”的不诚实留下了眼泪。

学生复述故事时,注重评价。

评价标准:完整、准确、简明、流畅。

三、读故事、寻技巧、凸形象刚刚同学们在故事梗概中都不约而同的提到因为我多算一毛钱。

那么,我为什么要多算老太太一毛钱呢?预设:老太太买白菜时的行为让我感到厌恶。

追问:具体从哪里可以看出来?【ppt显示】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下来。

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卖白菜教案(含五篇)[修改版]

卖白菜教案(含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卖白菜教案《卖白菜》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文中生字词,能够熟读课文;2.简要了解莫言及其作品;3.划分文章段落,明确小说要素;4.初步体会文章主题。

教学重点:划分段落,明确小说要素教学难点:初步体会文章主题教学方法:朗读,引导,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同学们知道我国唯一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谁吗?(莫言)是的,是莫言。

在你们映像中,他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儒雅,有文化,有身份有地位,甚至是有钱的。

)你或许无法想象,就是这样一个如今我们看起来如此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也曾为了三棵白菜而哭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卖白菜》,让我们一起走进莫言曾经那疼痛的岁月,领悟母亲教给我们的人生真谛。

二、预习课文,初识生字1.给同学们10分钟时间读课文,读出声音;2.注意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根据注释标注出来;3.标好段落三、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

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3年担任网络文学大学名誉校长。

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7年11月,莫言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同年12月,凭借作品《天下太平》,获“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的短篇小说奖。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卖白菜》教案

《卖白菜》教案

《卖白菜》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2.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分组表演等形式,能够深入探讨故事中的主题思想;3.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能够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2.人物性格特征的掌握;3.主题思想的深入探讨。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否深刻理解故事中的主题思想;2.学生能否充分表现表演任务中人物性格特征。

四、教学方法1.解说讲授法;2.课堂讨论法;3.分组表演法;4.自主阅读法。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1.教师以“买菜”为话题,进行自由谈论,调动学生注意力。

2. 教学环节(40分钟)(1)故事情节的理解(15分钟)1.教师通过图画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故事情节;2.学生听取教师简要介绍后,通过问题提问法,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

(2)人物性格特征的掌握(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全面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课内分析,进行讨论和总结。

(3)主题思想的深入探讨(10分钟)1.教师以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探究故事中的主题思想;2.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特征,进行讨论和总结。

(4)分组表演(15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表演任务;2.表演内容要求:能够充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传递主题思想。

3. 总结和巩固(10分钟)1.教师进行课堂点拨,帮助学生强化掌握教学重难点;2.学生通过课堂自主阅读,进一步体验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回答问题、分组表演等);2.学生的小组讨论质量;3.学生自主阅读、文学素养的提高。

七、教学反思针对难点环节,教师需要加强引导和点拨,提高学生的理解深度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需要多方面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文学素养的提高。

《卖白菜》教案(PY)

《卖白菜》教案(PY)

《卖白菜》教案(PY)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故事《卖白菜》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农村生活的艰辛和人物之间的情感。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写作。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农村生活和人物的共鸣和理解。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家庭、亲情和友情的珍视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对农村生活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卖白菜》课文及相关教学材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3. 教学辅助材料:课文解析、词汇卡片、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例如,可以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困境和挑战?”2. 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可适时进行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

3. 词汇和句型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并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4. 互动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活动,深入理解和分析人物情感和动机。

5. 阅读理解与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教训,并进行反思。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角色扮演等。

卖白菜 教案

卖白菜 教案

卖白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白菜的特点、生长环境、种植技巧等相关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农业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到白菜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白菜种子、土壤、花盆/花床、喷壶、放大镜等。

2. 学具准备: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呈现白菜的图片,向学生介绍白菜,让学生谈谈对白菜的认识和了解。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或视频的方式,向学生详细介绍白菜的特点、生长环境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对白菜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实践操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同学分别拿到土壤、花盆和白菜种子。

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土壤倒入花盆中,然后种植白菜种子,并轻轻浇水。

同时,老师提醒学生注意培养观察能力,观察白菜的生长情况。

4. 观察记录(10分钟)学生观察种植的白菜,使用放大镜观察白菜的叶片、根部等细节,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5. 分享交流(15分钟)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所观察的白菜情况,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和体会。

6. 总结归纳(5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整个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归纳白菜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利用白菜资源。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白菜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记录,学生对白菜的生长过程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同时,通过分享交流和总结归纳,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白菜知识的理解,培养了他们对农业的兴趣和责任感。

六、延伸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蔬菜的种植过程和技巧,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培养农业科学素养。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根据实践操作和观察记录结果,写一份观察报告,包括白菜的生长情况、观察到的特点等。

卖白菜教案

卖白菜教案

卖白菜教案【篇一:卖白菜教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作者的文学常识,整体感知文意,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

2.把握人物的矛盾冲突,明晰人物的性格品质。

3.体会文中坚强而又诚信的母亲形象,体会自己父母的艰辛,学会感恩,学会诚信。

【学习重难点】1.把握人物的矛盾冲突,明晰人物的性格品质。

(重点)2.体会文中坚强而又诚信的母亲形象,体会自己父母的艰辛,学会感恩,学会诚信。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段辛酸的往事,几番痛苦的回忆,“糠菜半年粮”的时代虽然远去,但是想起心头的往事至今依然让“我”沉痛。

三棵白菜,卖与不卖,都是出于生活的无奈,而就在这无奈中,母亲的坚强和自尊与“我”的暴躁和狭隘,泾渭分明。

著名作家莫言《卖白菜》将引领我们见证苦难的岁月,人性的光芒。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莫言(1955年- ),原名管谟业,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著名作品有《红高粱》《蛙》等。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2.写作背景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正是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尤其是北方农村,过年能吃白菜饺子简直是一种奢望,贫穷和饥饿正是这段时期的真实写照。

作者是以一种孩子的真切、成人的冷静态度和细微的温情,给读者再现了他童年时随母亲卖白菜的往事。

3.字音字形4.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找出本文记叙的要素。

明确:时间: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

地点:家里--集市--家里人物:“我”、母亲、老太太事件:卖白菜事件的起因:年关将近,母亲因贫困所迫决心要卖掉仅剩的三棵白菜。

事件的经过: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遭遇老太太的刁难,“我”多算了老太太买白菜的钱。

七年级上册语文《卖白菜》教案(一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卖白菜》教案(一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卖白菜》教案(一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卖白菜》教案 1【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哲理深意;2.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3.领悟“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深意;4.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著地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写作思路;2.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著地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

【教学难点】1.理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深意,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2.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优美意境,巧妙构思,深邃寓意;2.以讨论为载体,学生开展探究,主动思索。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

和善是一种爱,它如江南三月的小雨,润绿了荒芜的原野;宽容也是一种爱,它像北国九月的冬阳,温暖着冰冷的心房。

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

走在爱的世界里,我们不仅会收获许多感动,也学会了感动别人。

林清玄先生在他的散文集中有一段充满哲理的语言:“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匆忙地走人生之路。

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能欣赏象牙球的人不一定要手握象牙球,只要心中有山有水有象牙球也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不是在眼里。

”今天我们就从林清玄先生的《好雪片片》中去用心感受人世间“最明净的善意”。

是查询庞蕴禅师的相关资料,了解引文“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出处及其原始含义,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为进一步领悟课文的主旨扫清运用典故方面的障碍。

二、字词检查燠(yù)热污秽(huì) 笨拙(zhuō) 家当(dàng) 奖券(quàn)采用抢答的方式,要求学生读出音、说出义。

卖白菜 教案

卖白菜 教案

卖白菜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白菜的生长周期和生长条件•理解卖白菜的流程和方法•掌握单位白菜的成本和售价计算方法•学习如何制定合理的销售计划2. 教学内容2.1 白菜的生长周期和生长条件教师通过视频和图片等形式展示白菜的生长周期和生长条件,让学生对白菜的生长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白菜的生长条件对于白菜品质的影响,对于后续的销售具有重要意义。

2.2 卖白菜的流程和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卖白菜的流程和方法,包括如何挑选场地、种植白菜、采摘白菜、包装和销售等,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让学生了解卖白菜的收益和风险,为学生提供做农民商贸的全面认识。

2.3 单位白菜的成本和售价计算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单位白菜的成本和售价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成本和售价的关系,从而制定合理的价格,避免亏本。

同时让学生了解利润的重要性,培养市场竞争的意识。

2.4 销售计划的制定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销售计划,包括销售时间、销售地点、销售方式、销售渠道、销售对象等,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市场规律,帮助学生实现精准销售,提高销售效率。

3. 教学方法•讲授与操作相结合的授课方式•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研究等互动方式,增加学生参与度•实地教学,带领学生参观种植基地和销售市场4. 教学过程4.1 白菜的生长周期和生长条件1.教师介绍白菜的生长周期和生长条件2.展示视频和图片等资料,让学生观看,回答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3.让学生总结白菜的生长要求,列出清单4.2 卖白菜的流程和方法1.教师向学生介绍卖白菜的流程和方法,让学生观看相应的操作流程视频等2.教师组织讨论,让学生掌握相应流程和操作方法,并列出相应的注意事项3.教师组织模拟操作,让学生亲身操作,掌握相关技能4.3 单位白菜的成本和售价计算方法1.教师介绍单位白菜的成本和售价计算方法2.让学生进行实际运算练习,熟悉计算方法3.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让学生理解商品定价的基本原则4.4 销售计划的制定1.教师向学生介绍销售计划的制定原则和方法2.带领学生利用市场调研资料制定合理销售计划3.让学生进行方案讨论和调整,并汇报方案5. 教学评估1.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平时表现评估2.设计必要的考试或测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6. 实践应用1.学生到白菜种植基地现场参观,实地了解白菜的生长情况2.学生到白菜销售市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购买行为,帮助学生制定更加有效的销售计划3.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如通过种植白菜开展小型农业经济实践活动,参与当地白菜销售市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白菜(莫言)
主备人:沙成君
教学时间:总第()课时
课前预习:
1.上网收集莫言的资料和写作背景。

2.阅读课文,概述故事情节;按小说的情节结构划分文章的层次。

3.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4.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理清文章思路。

2.初步感知母亲的形象,体会母亲对我的疼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思路。

2.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感知母亲的形象。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喜欢过年吗?在过年的时候都能吃到什么好吃的?时光倒回40年前,大家猜一猜过年的时候能吃到什么?
让我们走进《卖白菜》,一起来感受“我”的这次终身难忘的经历——卖白菜。

(板书课题)
(二)白板展示:作者及写作背景:
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1960年春天,在人类历史上恐怕也是一个黑暗的春天。

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草根,树皮,房檐上的草。

村子里几乎天天死人,都是饿死的。

贫困的经历整整伴随了我20年,对贫困和饥饿的恐惧影响着我后来的经历和作品,我的小说里有很多贫困的记忆。

(三)温习旧知与预习检查
1.读准字音:
心事重重chóng湿漉漉lù哽咽gěng yè衣襟jīn抽噎yē粗糙cāo瞬间shùn 寒风凛冽lǐn liè黑黢黢qū胳膊gē bo嘟哝dū nong唾沫tuò mò木橛子jué
箢篼yuān dōu一沓dá
2.回顾小说的相关知识
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明确:环境、情节、人物形象
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哪些?
明确: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3 .概述文章的故事内容。

撕)白菜——母亲称白菜——我算白菜钱——母亲看着被退回的白菜流泪
4.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以白菜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

5.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60年代极度贫穷的农村,将近过年的时候。

6.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母亲是一个善良、坚强、诚信的人。

(四)自主学习
1.学生浏览全文,按照故事的发展,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大致概括出各部分的内容。

开端
..(第1—10自然段):年关已近,为贫困所迫的母亲下决心卖掉原本要留着过年包饺子的那三棵白菜。

发展
..(第11—24自然段):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的过程。

高潮
..结局
..(第25—28自然段):因为我多要了买主的一毛钱,白菜被退回,母亲流泪了,这眼泪让我终身难忘。

2.阅读小说开端部分并思考:
“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
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

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
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
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1)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明确: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2)这段描写刻画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变化?
明确:犹豫不决——苦着脸、心事重重、时而揭开、掀动、时而拉开、扒拉
无可奈何——叹息、瞥一眼、锁定、端详
痛下决心——终于下了决心
(3)小说极力描写母亲下决心卖白菜时的心理变化,有何作用?
明确:表现母亲家庭的极度贫困、窘迫,衬托母亲的坚强。

(4)为什么我会为母亲卖白菜的决定而哭?
明确:①因为那三棵白菜原是准备留着过年包饺子的,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家庭,这是
一个小孩子最大的盼望;
②还因为这些白菜是我和母亲亲手种植、侍弄的,我对这些白菜有着深厚的感情。

(5)“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为什么这
里要详细地列出白菜的数字?
明确:表现我对白菜的珍惜之情。

板书:卖白菜莫言
1-10节要卖白菜11-24节去卖白菜25-28节退回白菜
教学反思:
卖白菜(莫言) Array主备人:沙成君
教学时间:总第()课时
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第11-24节,画出对老太太的动作、语言描写。

2.比较老太太和母亲的形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坚强而又诚信的母亲形象,体会自己父母的艰辛,学会感恩,学会诚信。

2. 继续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和细节性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文中坚强而又诚信的母亲形象,体会自己父母的艰辛,学会感恩,学会诚信。

2.体会浓浓亲情,感受时代差异,理解作者刻画母亲形象的意图。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阅读小说发展部分并思考:
1.“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

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母亲对我的打骂和我的哭泣表现了什么?
明确:表现了这几棵白菜在我、在母亲甚至在整个家庭中的重要意义,因为它是家里唯一可以变卖的东西了。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贫困。

2.“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

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

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

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

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

①说说这个老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小说为何要着力描写这个老太太?
明确:①老太太是一个非常挑剔、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家境贫困的人。

②写这个挑剔的老太太,一是衬托了母亲的善良;二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激起我对老太太的“恶感”,为下文我故意多算一毛钱埋下伏笔。

3.“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叠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

母亲也一张张地点数着。


“一张张地数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
明确:表现了极度贫困中的人们对每一分钱的重视和谨慎。

(二)阅读结尾部分并思考
1.母亲为什么流泪?从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