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关节僵硬的初步研究
早期康复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早期康复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中,为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于促进腕关节恢复的作用。
方法:本次研究开展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行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
研究予以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不同康复治疗对于腕关节恢复情况的影响。
结果:对比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较对照组,观察组对康复效果的满意度较高(P<0.05)。
结论:研究得出,为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能够改善腕关节功能,增加活动度,减轻疼痛程度,获得患者较高的康复满意度,体现出显著的应用效果与价值,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早期康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功能由于腕关节周围有较多神经血管通过,桡骨远端骨折后可对腕部神经和血管造成损伤。
桡骨远端骨折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上肢骨折类型,可根据受伤机制不同,分为屈曲型、伸直型和关节面骨折等[1]。
手术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关键,而术后仍然需要将患者腕关节的恢复作为治疗工作的重点[2]。
因此,本次研究为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探讨其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以48例行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展开研究,研究选取患者均为确诊桡骨远端骨折,且符合手术指征,并自愿同意参与研究;同时排除存在骨折史、双侧骨折以及合并全身多处骨折患者。
将48例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共分为2组,保持人数一致。
具体分组情况为:对照组(24例),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3:11,年龄为31~74岁,均值为(55.36±2.41)岁;观察组(24例)中,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4:10,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33岁,年龄均值为(55.79±2.63)岁。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进展

发症。以往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主要方 多。桡骨远端骨 折 的 治 疗 观 念 不 断 更 法是闭合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但 新,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出现了不
是该法在治疗不稳定型或累及关节面的 同的治疗方法。现综述如下。
桡骨远端骨折时往往导致腕关节功能障 1 闭合手法复位石膏医院骨科, 定
[4] 巩慧明,侯 亮,叶桂峰. 髋关节置换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 生 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8,5( 5) : 43 - 46.
[5] Yosibash Z,Trabelsi N,Milgrom C. Reliable simulations of the human proximal femur by high-orde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valida-
造出与肢体相贴合的支具 ,从而实现稳 能,石膏外固定与经皮穿针固定术相结 骨短缩,但不能满意地恢复掌倾角和关
定的固定。Ledingham et al( 1991 年) 根 合的方法都显著优于单用石膏外固定。 节面。结合小切口切开植骨,填充骨缺
据三点固定的原则,设计出早期功能性 石膏支具,并做了临床对照实验,结果 3 外固定支架
生导师,通讯作者,主要从事关节、 分型中 A、B 型桡骨远端骨折,首选手法
创伤研究,E-mail: gukezazh@ yahoo. 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复位后骨折固
com. cn
定的位置: 一般 Colles 骨折固定于掌屈
5° ~ 15° 及最大限度尺偏位; Smith 骨折 固定于前臂旋后和腕关节背伸位,并且 石膏过肘; Barton 骨折外固定不容易稳 定,在不 能 采 用 内 固 定 的 情 况 下,背 侧 Barton 骨折固定于腕关节背伸及前臂旋 前位,掌侧 Barton 骨折固定于腕关节掌 屈及前臂旋后位。上述位置固定 3 周后 改成腕关节中立位固定至 6 周[3]。Gupta( 1991 年) 认为无粉碎移位的关节外骨 折,固定位置对再移位无影响,粉碎骨折 无论是关节内还是关节外骨折最好固定 在背伸位。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 或夹板固定后,可能出现骨折端的再移 位。Mackenney et al[4] 认为桡骨 远 端 背 侧压缩、干骺端皮质粉碎、韧带损伤等不 稳定因素是骨折复位后再移位的主要原 因。再移位的 桡 骨 远 端 骨 折 85% 以 上 在石膏 固 定 1 周 内 发 生[5]。经 X 线 检
桡骨远端骨折

X线片参数
对于桡骨远端骨折,X线片参数是对骨折移位或成角程度 进行量化的测定值。由于在特定范围内,大多数参数会存 在一定程度的正常变异,因此常需要拍摄健侧腕关节的X 线片以比照正常参数值。
X线片参数
中心参考点CRP〔 central reference point〕 桡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及尺骨变异这 三个参数可通过后前位X线片进行测量,通 常以桡骨远端尺侧缘的最远端作为基准点, 但这个“基准点〞并非单一不变的解剖结构, 可能会存在变异,它表示月骨切迹的背侧角 或掌侧角取决于桡骨远端关节面是否存在掌 倾或背倾。因此需要用中心参考点 作为基
AO分型
桡骨远端骨折共分A、B、C三大类,每类有3个组, 每组又分3个亚组.
关节外骨折 包括A1型:孤立的尺骨远端骨折;A2型: 桡骨远端骨折,无粉碎、无嵌插;A3型:桡骨远端骨折, 粉碎、嵌插。
简单关节内骨折 包括B1型:桡骨远端矢状面骨折; B2型:桡骨远端背侧缘骨折;B3型:桡骨远端掌侧缘骨 折。
腕关节三柱理论
三柱理论让我们从力学角度更深刻地认识桡 骨远端骨折,将注意力更集中于月骨窝的中 柱和尺侧柱的下尺桡关节。在此根底上开展 出背侧双板系统。 背侧双板的适应证是桡骨远端背侧移位骨折。 实际上背侧双板的适应证与掌侧板有很大的 重叠。中间柱和(或)尺侧柱损伤需要手术干预 时最适合选择双板固定。
2.可塑性腕关节支具外固定
树脂绷带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外固定材料,具有热塑冷固 的特点,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肢体形状制造出与肢体相贴 合的支具,从而实现稳定的固定。优势:可塑性腕关节支 具具有确实的固定稳定性、良好的塑形性、方便的松紧度 及长短度可调性、防潮性、透气性好、轻便等优点,值得 临床广阔推广。
复杂关节内骨折 包括C1型:关节内简单骨折〔2块〕, 无干骺端粉碎;C2型:关节内简单骨折〔2块〕,合并干 骺端粉碎;C3型:粉碎的关节内骨折。
关节松动术最大特点的手法分级,Maitland手法第V级是什么?

关节松动术最⼤特点的⼿法分级,Maitland⼿法第V级是什么?关节松动术(joint mobilization)是西⽅⼿法医学(manual medicine)的精华,是现代康复治疗⼿法中最基本的技能之⼀。
是康复领域中恢复患者功能的重要技术之⼀,是治疗师在学校学习期间必须掌握的⼀门专业技术。
关节松动术它是指医⽣或治疗师在关节活动允许的范围内,通过被动运动,利⽤不同振幅、速度的操作,从⽽达到减轻或治愈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法治疗技术。
它类似于我国传统医学中的推拿术,但在理论体系,⼿法操作及临床应⽤中,⼆者均有较⼤的区别。
西⽅关节松动术有数个流派,⽬前影响较⼤的是Maitland、Kaltenborn及Mulligan的⼿法治疗体系,在国际康复⼿法领域享有盛誉。
其中Maitland和Kaltenborn还进⾏了⼿法分级。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三个影响较⼤的。
⼿法的操作可以追溯到 4000 前,古代的埃及、希腊、印度、泰国、中国、⽇本等均记载有⼿法治疗形式。
⼿法治疗也是美洲和印度⽂化的⼀部分。
时⾄今⽇,世界上很多地⽅的⼿法医学治疗体系⼤多停留在传统的医学经验积累及向现代科研的摸索阶段,过分强调⼿法的实操性。
关节松动术的⼀个最⼤特点是对操作者施加的⼿法进⾏分级,分级标准是以操作者施加⼿⼒的轻重或⼤⼩以及所引起关节的活动范围,因此,具有⼀定的客观性。
⼿法分级使专业⼈员在⼯作中有⼀致的共同语⾔,不仅可以⽤于记录治疔结果,⽐较不同级别⼿法的疗效,⽽且可以⽤于临床研究。
⼿法分级的有两种⽅法。
⼀种是澳⼤利亚麦特兰德(Maitland)的4级⼿法,但是准确来说Maitland的分级还有第V级(grade V spinal mobilizaion),这⼀级⼀般是⽤不到的,所以平时⼤家在教材中仅仅看到了四级分法。
Maitland的4级⼿法适⽤于附属运动和⽣理运动;另⼀种是美国卡顿波(Kaltenbom)的3级分法,主要⽤于关节内牵引。
桡骨远端经关节面粉碎性骨折的诊治研究

桡骨远端经关节面粉碎性骨折的诊治研究作者:赵明李越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为了探索桡骨远端经关节面粉碎性骨折的诊治进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夹板外固定,切开复位“T”形,斜“T”形板,石膏针固定治疗30例(48肢)。
30四肢,1-11个月随访30例,所有患者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2W,掌倾角,尺偏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基本的理想选择。
结论远端半径关节表面研磨位后,传统的做法,胶合板,石膏外固定,开放的减少和固定,“T”形,斜“T”螺旋形状板固定,用其他的方法来加强早期功能锻炼,手腕上是能够实现更多的功能恢复满意。
【关键词】桡骨;关节;粉碎;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的上肢,约10%-15%的体部骨折。
它包括一个简单的科尔·史密斯骨折和骨折累及关节面(包括Barton’s骨折)。
涉及关节表面处理最困难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们收治该类骨折30例48肢,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48肢),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到治理患者。
男性15例20肢,女性15例28肢。
年龄20-60岁,40岁平均。
受伤原因:跌伤10例(16肢),石块砸伤8例(11肢),车祸伤10例(18肢),钳肢伤2例(3肢)。
1.2 复位、固定方法1.2.1 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夹板臂丛麻醉或血肿麻醉牵引,C型臂X射线拍片复查理想复位夹板或石膏夹板的基础上发现的X射线。
如果非功能位固定2W-3W替换的功能位石膏夹板固定的4W-5W删除的。
1.2.2 手法复位,外固定架固定臂丛麻醉,在第二掌骨基地,骨干近端桡骨骨折分为两个外固定钉,螺钉和O线后垂直至30°,进一步手法复位,固定复位理想的C型臂透视。
1.2.3 切开复位“T”形或斜“T”形钢板内固定由于掌侧入路在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到间隙中,导致在正中神经掌侧的径向剥离旋前肌,桡侧暴露桡骨远端,或通过背的方法在后面手指伸肌,肌腱的暴露桡骨远端骨折。
关节松动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已成为许多人群的常见问题。
为了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掌握关节松动技术成为康复治疗师必备的技能之一。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使学员熟练掌握关节松动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康复治疗水平。
二、实训目的1. 理解关节松动技术的概念、作用和适应症。
2. 掌握关节松动技术的基本手法和操作步骤。
3. 熟悉关节松动技术的分级和临床应用。
4. 培养学员在实际操作中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一)理论部分1. 关节松动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临床应用。
2. 关节松动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 关节松动技术的基本手法:长轴牵引、分离牵引、滑动、滚动、摆动等。
4. 关节松动技术的分级:0级、1级、2级、3级、4级。
5. 关节松动技术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处理。
(二)实践操作部分1. 肩关节松动技术:肩关节分离牵引、长轴牵引、滑动、滚动、摆动等。
2. 肘关节松动技术:肘关节分离牵引、长轴牵引、滑动、滚动、摆动等。
3. 腕关节松动技术:腕关节分离牵引、长轴牵引、滑动、滚动、摆动等。
4. 髋关节松动技术:髋关节分离牵引、长轴牵引、滑动、滚动、摆动等。
5. 膝关节松动技术:膝关节分离牵引、长轴牵引、滑动、滚动、摆动等。
四、实训过程(一)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视频观看等方式,使学员对关节松动技术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二)实践操作1. 实训教师现场示范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方法,学员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2. 学员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实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3. 学员进行模拟病人操作,实训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学员们基本掌握了关节松动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能够熟练运用关节松动技术进行临床治疗。
六、实训总结本次关节松动实训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以下是实训过程中的几点体会:1. 关节松动技术是康复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对于改善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对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对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徐忠良;罗亚平;常小波;汤峰【摘要】目的探讨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98例,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其中试验组采用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不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和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84% vs 71.43%),腕关节功能两组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Objective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ficacy of internal fixation with pronator quadratus reserve in treatment of 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and its effect on wrist function. Methods 98 patients with 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were randomly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plate fixation to reserve pronator quadratus,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reserve pronator muscle. Then the study compared the efficacy, operative time, blood loss, fracture healing time, complications and wrist function. 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excellent rate, the good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function of wris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 The operationtime,blood loss,fracture healing tim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Internal fixation with pronator quadratus reserve provide a satisfactory clinical efficacy in treating unstable radius fracture, 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期刊名称】《中华保健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0)004【总页数】3页(P292-294)【关键词】旋前方肌;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腕关节功能【作者】徐忠良;罗亚平;常小波;汤峰【作者单位】201802 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骨科;201802 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骨科;201802 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骨科;201802 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1腕关节是人体最为灵活、日常使用最多的关节,也是受伤最多的关节之一,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高发骨折[1]。
麦特兰德关节松动术

3.增加本体反馈 目前认为,关节松动可以提供下列本体感觉信息:关节的静止位置和运动速度及其变化,关节运动的
方向,肌肉张力及其变化。
临床应用
1.适应症: 关节松动技术主要适用于任何因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包括关节疼痛、肌肉紧
张及痉挛,可逆性关节活动降低,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功能性关节制动。对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和功 能性关节制动,关节松动技术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现有的活动范围,延缓病情发展,预防因不活动引起的 其它不良影响。
Ⅳ级治疗者在病人关节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 地来回松动关节,每次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 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手法应用的选择
Ⅰ、Ⅱ级:疼痛导致的关节活动受限; Ⅲ级:疼痛并伴有关节僵硬; Ⅳ级:周围组织粘连、挛缩,导致的关节活动障碍。 附属运动:Ⅰ-Ⅱ均可用。 生理运动:ROM>正常的60%才可应用。 一般选用Ⅲ-Ⅳ级,极少用Ⅰ级。
治疗作用
1.缓解疼痛 当关节因肿胀或疼痛不能进行全范围活动时,关节松动可以促进关节液的流动,增加关节软骨和软骨
盘无血管区的营养,缓解疼痛;同时防止因活动减少引起的关节退变,这些是关节松动的力学作用。关节 松动的神经作用表现在松动可以抑制脊髓和脑干致痛物质的释放,提高痛阈。
2.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关节松动技术,特别是Ⅲ、Ⅳ级手法,由于直接牵拉了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因此,可以保持或增加其
是维持关节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活动。
摆动
摆动即关节的生理运动,其形式有屈、伸、内收、外展、旋转,是骨的杠杆样运动,操作时要先固定 关节近端,来回运动关节的远端。其前提条件是关节活动度必须达到正常的60%,如果没有达到这一范围, 应先进行附属运动的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分类标准。 手术切除是各种PEComa的惟一治疗方法及病理确诊 途径。国外文献推荐进行长期密切的临床和CT检查随访。 因此,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肿瘤(PEComa)因病例 罕见,其肿瘤起源、病理特征、临床特点、预后等最后的 全面定论,还有待今后大量积累资料进一步研究后才能做 出。 参考文献: [1]Homick JL,Fletcher CD.PEComa:what do we know SO far?[J]Histopathology,2006,48(1):75—82. [2]Bonetti F,Pea M,Martignoni G,et a1.Cellular hetero— geneity in lymhangiom yomatosis of the lung[J].Hum Patnol,1991,22(7):727—728. [3]Insabato L,DeRosaG,Terraeciano LM,et a1.Prima ̄ monatypic epithelioid angiom yolipoma of bone[J].His— topathology,2002,40(3):286-290. [4]Lehman NL.Malignant PEComa of the skull base[J]. Am J Surg Pathol,2004,28(9):1230—1232. [5]丛文铭,张树辉.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理诊断 [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3,19(4):425. 428. [6]武卫,蔡松良.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3,23(6):672—675. 『7] Govender D,Sabaratnam RM,Essa AS.Clear cell “sugar”tumor of the breast another extrapulmonary site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m J Surg Pathol, 2002,26(5):670-675. [8]
[9]
[10] [11] [12]
[13] [14]
广州医药2012年第43卷第3期 Pan CC,Yang AH,Chiang H.Malignant perivasular ep— ithelioid cell tumor involving the prostate[J].Arch Pathol Lab Med,2003,127(2):96-98. Rouqie D,Eggenspieler P,Algayres JP,et a1.Malig- nant—like angiomyolipoma of the liver:report of one ease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nn Chir,2006,131 (5):338-341. Harris GC,McCulloch TA,Perks G,et a1.Malignant per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of soft tis- sues:a unique ease[J].Am J Surg Pathol,2004, 28(12):1655—1658. Dimmler A,Seitz G,Hohenberger W,et a1.Late pul— monary metastasis in uterine PECcoma[J].J Clin Pathol,2003,56(8):627-628. Fink D,Marsden DE,Edwards L,et a1.Malignant pef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arising in the broda ligament[J].Int j Gynecol Cancer,2004, 14(5):1036.1039. Brsincu L,Rocca PC,Martignoni G,et a1.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s of the uterus: a cI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two cases with aggessive features[J],Mod Pathol,2005,18(10):1336-1342. Folpe AL,Mentzel T,Lehr HA,et a1.Perivaseular epi— thelioid cell neoplasms of soft tissue and gynecologic ori— gin[J].Am J Surg Pathol,2005,29(12):1558- 1575. (收稿Et期:2012—04—12)
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关节僵硬的初步研究 张瑾 张顺喜 张光明 王建炜 戈 涛 邝炯祥 肖学军 杨运发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10180) 1 康复医学科;2 骨科
【摘要】 目的初步研究动态关节松动术对桡骨远端骨折后关节僵硬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8例桡 骨远端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患者分为动态关节松动术组1O例和对照组8例。动态关节松动术组采用动态关节松动术治 疗,对照组采用Kahenbom关节松动术治疗,3周后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腕部关节活动度和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动态关节松动术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腕关节活动度及关节功能均优于康复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之间
通讯作者:张光明,E—mail:fmanzhang@163.eom 广州医药2012年第43卷第3期 ・9・ 的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动态关节松动术是一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有效手 段,可作为该类患者的康复方法之一。 【关键词】 动态关节松动术桡骨远端骨折关节僵硬Kaltenbom关节松动术
DOI:10.3969/j.issn.1000—8535.2012.03.004
A preliminarily study of mobilization with movement on ankylosis of wrist afte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Zhang五n,Zhang Shunxi,Zhang Guangming,et a1.The First Municipal People’5 Hospital ofGuangzhou,Guangzhou 51018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application of a manual therapy technique—mobilization with move— ment(MWM)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s of wrist afte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Methods Eighteen subjects with ankylosis of wrist afte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were enrolled a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The patients of MWM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WM for three weeks.and the patients of the Kahenbom mobilization(KM)group were treated with Kaltenborn mobilization for three weeks.The range of mo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wrist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The range of mo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wrist were improved in both MWM and KM group(P<0.05). After the treatment,the range of mo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wrist of MWM group were equal with KM group. Conclusion MWM is a effective interven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nkylosis of wrist afte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and could be one of the effective treatments. 【Key words】 Mobilization with movement;Distal radius fractures;Ankylosis;Kaltenbom mobilization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发病率约占急诊骨科 患者的17%…,该类型骨折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达到 6%一80% ,其中腕关节僵硬,活动度下降占0~ 31%_5 J。目前关节僵硬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而关节 松动术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解决关 节僵硬的常用保守治疗 。本研究将采用目前在欧美国家 应用较多的动态关节松动术(mobilization with movement, MWM)来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关节僵硬 』,同时与Kalt- enborn关节松动术(Kahenbom mobilization,KM) 进行 比较,以评价MWM对桡骨远端骨折后腕部僵硬的疗效和 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入选患者:选取2008年5月一_2O11年8月在本院 骨科住院或随访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僵硬患者l8例,所 有人选患者均同意进行本研究和测试。入选者被分为 MwM治疗组和KM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 别、受累肢体侧、病程、治疗方式等见表1。 1.1.2入选标准:①单侧桡骨远端骨折,接受石膏外固定 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外固定架术。 ②骨折治疗6~8周后出现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度等于或小 于功能活动度 。③患者年龄介于20—7O岁。④骨折较 稳定且局部皮肤状况良好可以耐受关节松动术。⑤无既往 腕部骨折或外伤史。 1.1.3排除标准:①腕、手部及前臂皮肤未完全愈合,不 能进行关节松动术。②骨折部位稳定性较差,不能耐受关 节松动术。③患者被诊断为严重骨质疏松症。④患肢存在 神经损伤。 1.2治疗方法 1.2.1 治疗前测试: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腕关节活动 角度的测试及腕关节功能评定。本研究所应用的腕关节评 定量表为腕关节患者自评量表(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 tion,PRWE)…。 ,得分越高功能越差。 1.2.2治疗前后的热疗和冷疗:两组患者每次治疗前均进 行热敷包治疗3O分钟以使局部软组织的延展性增加,易于 进行关节松动术及减轻患者痛苦。治疗后予患者冰敷并抬 高患肢30分钟以避免或减轻局部水肿。 1.2.3关节松动术的操作:MWM是指在关节施加松动力 量的同时,患者进行主动的关节活动。该技术可以改善腕 关节各向的关节活动度。改善伸直和屈曲角度动作要领为 对近端腕骨施加向外侧滑动力量的同时,腕关节主动做屈 曲和伸直的动作以改善屈伸角度和减轻疼痛;对近端腕骨 施加向前滑动力量的同时,腕关节主动伸直以改善伸直角 度;对近端腕骨施加向后滑动力量的同时,腕关节主动屈 曲以改善屈曲角度。改善旋前和旋后角度动作要领为在远 端尺桡关节对尺骨施加前向推动力量的同时前臂旋后以改 善旋后受限,对尺骨施加后向推动力量的同时前臂旋前以 改善旋前受限。改善尺桡偏角度动作要领为近端腕骨施加 向尺侧滑动力量的同时,腕关节主动桡偏以改善桡偏角度; 近端腕骨施加向桡侧滑动力量的同时,腕关节主动尺偏以 改善尺偏角度。所有关节进行第一次关节松动时均需应用 第1、Ⅱ等级手法进行关节测试,以避免或减少关节的损 伤,如明显的疼痛和肿胀。测试后应用第Ⅲ等级滑动力量 以改善关节活动度,每个动作持续5—6 S,重复10次。要 求患者进行主动活动时无明显疼痛感。总治疗时间为3周, 每周治疗约3次 。 KM的操作包括腕关节的牵引,腕关节的前向滑动、 后向滑动,腕关节的桡侧滑动、尺侧滑动,头状骨的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