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圆明园的毁灭--听后感想

合集下载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通用32篇)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通用32篇)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通用32篇)《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篇1今天,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读后心情澎湃,觉得火烧圆明园是历史上一个莫大的耻辱。

文中讲述了1860年8月份,英国和法国联合侵犯我们的首都北京,并到圆明园内把各种奇珍异宝统统掠走,最后竟用大火将圆明园化成灰烬的一段历史。

当我读到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把园内凡是能掠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时,我肺都气炸了。

我仿佛看到那些情景:前来侵略的敌人们见到园中的奇珍异宝都惊呆了,疯狂地将贵重的物品占为己有,他们的腰包都塞得满满的。

要是遇到那些比较重的瓷器,他们拿不走,可恶的敌人就用牲口搬运或用棍子将这些瓷器打碎。

他们如此无法无天,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太落后了,再加上没有什么先进的武器,所以才处处受到各国侵略者的欺负。

我继续往下读,当我读到“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时,我咬牙切齿地说,这些禽兽不如的东西!他们不仅仅把我国收藏的文物掠走,为了销毁罪证,英、法两国的侵略者还把我国这一园林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为灰烬。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让我深深地认识到了“落后就得挨打”这一不变的真理。

它在时时刻刻地激励着我们:为了我们的祖国,一定要好好读书,让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篇2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我感到无比的愤怒。

这篇课文记叙了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中有很多高大美丽的建筑;也有田园的风光。

不仅是这些,圆明园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这是多么美丽的一个地方,但就在1860年10月6日这一天,英法联军侵入了北京,闯进圆明园,把所有本是属于我们国家的珍贵的历史文物统统都拿走了,而且他们把拿不动的或拿不走的就全都毁掉。

为了不留下罪证,就在圆明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了三天,整整三天呐,我国圆明园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精选10篇)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精选10篇)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精选10篇)十九世纪左右,我们建了一座皇家园林,非常宏大也非常壮观,可是后来英法联军看上了我们的财富,来抢夺圆明园的珍宝,并把圆明园烧了,给我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当你读完这篇文章的时候,你会有很多复杂的感受,用文字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吧。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圆明园的雄伟景观,是全世界园林建筑所无法比美的。

园中不仅有高大的殿堂,也有各种各样的亭台楼阁,不仅有象征着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游览在园中,让你感到仿佛置身在人间仙境、世外桃园之中。

可现在,这一切已经不复存在,那里成为一片废墟。

这样的结果起源于1860年10月。

那时,由于清政府的投降政策,放进了英法联军,使他们在北京城里任意破坏,最终闯入圆明园,经过一阵疯狂抢掠之后,竟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我们悔啊,悔的令人心痛不已,英法联军为何不进攻其他国家,却单单进攻我们的家园,难道不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吗?我们如果尽力反抗,还会给我们的国家带来这么大的损失吗?我们要吸取这样的教训,不能软弱,软弱就要挨打。

因此,从现在起,我们要好好学习,用科学技术武装自己,将来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二: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它让我无比的愤怒与心痛!圆明园曾经是一座金碧辉煌的皇家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的精华,圆明园不仅美丽,而且聚集着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珍贵历史文物,是举世闻名的当时最大博物馆、艺术馆。

看着看着,我的脑海里浮现出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我为我们中华民族有这样的园林感到自豪!而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来到了圆明园,在园内肆意烧、杀、抢、掠,出园时每个人的腰包都鼓鼓的,甚至还放火将这具有无限价值的圆明园付之一炬。

词语教学也能美不胜收——听王崧舟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词语教学也能美不胜收——听王崧舟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王老师让学生 “ 化为灰烬” 处停 留、 咀嚼 , 使 他们很好
地 理解 了“ 化 为灰烬 ” 的真正 内涵 。
研究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后 , 同学们还理解了哪
些呢? 一 位 同学 说 : “ 圆 明 园是 万 园之 园 , 里 面 有 各 种
当学 生 把 “ 量” 读成 “ h h n 9 ” , 王 老 师 及 时 加 以 纠 正, 并要 求学 生 们把 带有 “ 不可 估量 ” 的这 句 话重 新 读
毁灭 一 文时 的教学 板书— —
读 这 句话 的 目的是 为 了熟 悉 “ 不可 估 量 ” 的使 用 语境 。 学 生诵 读 之 时 , 王老 师 在 黑板 上 横 向写 了两个 “ 不 可估 量 ” , 并 对学 生们 说 : “ 作者 在 文章 的一 开 头就
圆明 园 的毁 灭 是 不可 估量 的损 失 , 珍 贵文 物 化为
感陶冶教育 ,他深情地对学生说 : “ 多好的园林啊 ! 可
是 这 一切 已经 都 不存 在 了 , 这一 切 早 被 那两 个 强盗 的

以烧毁举 世闻名的圆明园 , 却烧不毁侵略者 的滔天罪
行, 烧 不毁 中 华 民族 的仇 恨 , 更 烧 不 毁 中 国人 民 的 勤 劳与智慧 ! L 记・ 中 写道 : “ 好 学 近乎 知 , 力 行 近 乎 仁, 知 耻 近 乎勇 。 ” 这样 , 中华 民族耻 辱教育 , 中华 民族 奋 发 图强 的精神 教 育 , 就 落 到 了实 处 。 词 语 教学 不 仅 仅 是积 累 几个 词 语 那 么 简单 ! 王老
灰烬 。
连用 了两个 ‘ 不可估量 ’ , 你读了后心情是怎么样 的,
有 什 么 滋 味? ” 这里 , 王老 师 把理 解 “ 不 可估量 ” 当作 阅 读 第 一 节 的突 破 口 ,他 紧 紧 抓住 开 头 出现 的 这两 个 “ 不可估量” , 引导 学 生 深 入 体 味 什 么是 “ 不 可 估量 ” 。 我们看 这个 理解 “ 不可 估量 ” 的环 节—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精选13篇)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精选13篇)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精选13篇)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篇1听,圆明园里,荒野上呼呼的冷风一遍又一遍地向我们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看,残缺的断壁正呜咽地书写着一段惨不忍睹的历史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每个炎黄子孙的耻辱。

学完《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所感到的不只是愤怒和惋惜,还有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少年身上的担子和使命。

圆明园,多么美丽的皇家公园!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的买卖街,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还有别具一格的西洋景观及众多珍贵、具有很大收藏和欣赏价值的名人书画与各种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

圆明园是一个令世人所惊叹的奇迹。

连雨果先生也曾这样评论圆明园:“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这样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

但突然有一天,噩梦降临:英法联军为了把圆明园中珍奇的宝贝据为己有,于1860年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把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走的就任意破坏。

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者在圆内放火。

就这样,这一圆林的瑰宝、精华,在这熊熊烈火中化为一片灰烬。

现如今,我们再也看不到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这样的美丽景观,再也不能观看到那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我们只能通过照片来回忆当时圆明园的瑰丽,只能感觉到圆明园中风还在荒野上呼呼地刮着。

读过这篇文章,我的胸腔里充满了愤怒和痛惜。

愤怒的是这两个“强盗”为夺得我们的财产而肆意掠夺,并放火焚烧,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痛惜的是建圆明园花费了我们很大的人力、财力,这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就在这可恶的侵略者的一个个火把下付之一炬,化成了灰烬。

小小的笔尖好像无法书写完我满腔的怒火,可没办法,这是残酷的事实,更是不变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受压迫”。

要想使我们的民族不再受那些“强盗”的欺压,唯一的办法只有使国家富强起来。

而我们这些青少年能做的.就是这八个字:好好学习,振兴中华!在科技不发达、人们不团结的旧中国,血的教训不止这一件: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永久割让香港岛;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地方;1898年英国逼近清政府并强行租借外界,租期99年……。

评王崧舟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

评王崧舟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

评王崧舟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作者:涓涓细流评王崧舟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第一次走进他的课堂,聆听他的教学。

收益颇多。

在王老师简单“下课”二字之后,深深刻在我脑海里的是四个字“大师风范”。

真的大师不愧是大师,特级教师不愧为特级教师。

能在这样的秋季走近他,我很荣幸。

他的课堂应证了那句话:教学不仅仅是科学,更是艺术。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情感型的课文,王老师扎实的语言功底,足可跟任何一个有名的主持人一决高下,对我们老说,也无疑上了一堂生动的语言课。

我想,这些本事,我是学不来的,惟有在今后寻找差距,设立目标,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使自己的课堂更多有些活力、多一些意境、多一些思想。

下面就谈谈我对这堂课的一些想法:一、排山倒海般的激情王老师整堂课情感的基调掌握得非常好,教师的语言精彩,富有情感,特别是大段大段排比句式的的使用,很煽情。

如学生在感受圆明园的瑰丽、宏伟、举世无双之后,教师在幽怨的民族乐器声的琴声中深沉地、饱含感情地倾诉:“这一切的一切早已化为了灰烬;这一切的一切早已不存在了,这一切的一切早已被两个强盗一把大火给毁灭了。

”学生情感在刚才得知圆明园的美好而无限向往的时候,来了个大转折,为学习后文奠定基础。

可以说,教师的情感、特别是这些富有情感的语言在课堂中从始至终都散发着魅力。

但仅有这些还不够,课堂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语言再好,如果不能使学生的情感迸发出来,也是徒劳无功。

但王老师做到了这两者的结合。

他用自己的激情调动起了学生的激情,并用自己的语言使学生整堂课都沉浸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中。

感受最深的就是王老师在大段独白之后,紧跟着说:“下课!”全班竟然没有一个学生反应过来,过了很久才回过神来。

二、不露痕迹地引导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得好,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课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王老师在课堂上不着痕迹地引导,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入,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如课文伊始,教师和学生一起板书课题,每板书一个字,教师就停下来说明:“圆:圆满无缺的圆;明:光明普照的明;园:皇家园林的园。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15篇)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15篇)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1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1从古至今上下五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有一个共同的耻辱,那就是——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曾经是一座金碧辉煌的皇家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的精华,圆明园不仅美丽,而且聚集着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珍贵历史文物,是举世闻名的当时最大博物馆、艺术馆。

然而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来到了圆明园,在园内肆意烧、杀、抢、掠,出园时每个人的腰包都鼓鼓的,甚至还放火将这具有无限价值的圆明园付之一炬。

我们中国以前如果不为了办太后的生日而把大量钱财用在宴会上,那就可以给军队,让他们去痛击那些英法联军,就因为我们没有去阻止他们,他们才这样大胆,得寸进尺。

如果我们去阻止了他们,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损失了,因此,我们的腐败,也是懦弱,无能的错,他们不把钱财用在正确的地方,导致我们失败。

看到圆明园那悲惨的结局,我更深切地理解了落后就要挨打,知道了闭关锁国的后果我们要知道历史是不可改变的,但我们手中可以把握未来,使这段悲剧不再重新上演。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2看完这篇文章,我就情不自禁的为中国的那些文物或是世界上举世闻名的建筑而感到非常可惜,反而更加憎恨那些英法联军,因为他们根本分不清‘光荣’、‘耻辱’的意义。

这是一所无比繁华的皇家园林,可是那些英法联军却将它们化为了灰烬。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来到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走。

在18日和19日,3000多名英法联军再次侵入北京,为了摧毁证据,一把火烧掉了圆明园,并把那些宝贵的文物在中国用大价钱拍卖。

想想昔日的辉煌,再看看现在的圆明园,一定会让人憎恨那些英法联军,想把他们除掉。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五篇)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五篇)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五篇)第一篇: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10篇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1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跟到无比的愤怒和难过。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全园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浓缩了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名胜。

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才修建成。

但是,在1860年,圆明园被英国法联军抢劫一空后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现在的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柱了。

这帮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

一座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宝库,就这样在侵略者的魔爪下毁于一旦。

他们不仅烧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破坏了璀璨的文明。

这是中华民族多少代人智慧的结晶啊!圆明园拥有的是文化,不是给贪婪的侵略者的毁灭!这篇课文使我想起了前些年香港的拍卖会。

在拍卖会上,不是拍卖过铜牛头、铜猴头和虎头。

中国有关方面花费了数千万元的高价,从拍卖会市场上买回了这三件国宝。

这本来就是文明中国人的东西,我们就应该拿回来,可现在却要用昂贵的代价才买回来,侵略者的贪婪和野蛮已经超出了意料,拿去盗卖!这就是给中国人的耻辱!如今的圆明园已被侵略者掠去了昔日的辉煌,想到这些,我就想起侵略者的贪婪、野蛮和霸道的行为,我感到无比的生气、难过和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2读了《圆明园的毁灭》,我感到十分愤怒——那么好的皇家园林,却被侵略者烧成了灰烬。

圆明园是“万园之园”,因为它撷取了中外建筑艺术的精华;圆明园是博物馆、艺术馆,因为它收藏了各个时代的奇珍异宝和名人书画。

可是,这一人间天堂,却在1860年10月6日被毁于一旦。

这些都是英法联军的可恶!这是中华人民刻骨铭心的耻辱!我国损失惨重,圆明园的大多数文物都展览在了英国、法国的各大博物馆里。

这明明是我们的东西,可他却若无其事的把它放在博物馆里展览。

要是现在还和1860年10月6日之前一样,那么,我们中国一定是一个旅游大国!这让我想起了丧尽天良的《南京条约》,条约里规定,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地方,准许英国自由居住。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15篇)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15篇)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15篇)《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1圆明园是一璀璨的皇家园林,它毁灭于中国清朝的腐败时期,被两名强盗闯入投火焚烧了三天三夜以及投放炮弹以至于剩下几个柱子,我们却能因它的遗骨残骸中看出它当年的辉煌。

我们无法忘记这两名强盗一个是英吉利另一个是法兰西。

这辉煌园林的逝去,是中华儿女都无法抹去的历史记忆。

我也不曾忘记作家雨果给一名将军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表示相信有朝一日那些艺术品会回到故土。

我曾有幸到此园参观,最多给世人留下的大多都是遗骸,每当我看到此番景象。

我的泪水从我的脸颊划过,千言万语都道不尽我的愤怒,我的痛惜。

此崇高的艺术品――圆明园的逝去更感到耻辱的是那些皇室,耗财力、物力、人力最后被两名强盗毁于一旦,这确实值得我们反思的。

如果我们中华民族振兴了,强大了就不会再受到欺辱,我们华人走到世界各国都能昂首挺胸,大步向前,笑脸相迎很自信的面对外国友人。

也不会世界称赞的艺术品被无耻下流的人洗劫一空。

那逝去的艺术品呐,在警醒我们所有国人要不懈努力为中华伟大复兴而奋斗。

落后就要挨打。

唯有不断进步,科学不断创新,才能有立足之地不被物竞天择。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2在这个单元学习中,我对《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深有感触。

圆明园是最大的皇家园林,里边收藏着许多奇珍异宝,漫步园内,犹如漫步在天南海北,饱览各地风景名胜。

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园林啊!可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把园中一切能拿走都拿走,还把实在运不走的都给烧掉了!读到这里,我十分气愤,他们凭什么拿走属于我们的东西?还搬得那么自如,像是在搬自己家的东西一样,明目张胆的强盗!我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如果圆明园还在,如果我们能亲手默默圆明园的话,那该多好啊!还记得前些年香港拍卖会上的铜牛头、铜猴头和铜虎头吗?那是圆明园中的十二生肖池里的宝贝,那本来就是属于我们中国的东西,但我们却付出了数千万的代价才买回了这三件国宝。

一阵怒火在我心中燃烧,难道他们不会向我们认个错,把东西还给我们吗?难道他们不为自己的行径感到羞愧吗?《圆明园的毁灭》让我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虽然中国科技在世界上领先,但我们还是要努力读书,为祖国出一份力,不让它再次蒙受耻辱,但愿历史不会重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读《圆明园的毁灭》时,王老师提出“读完课文后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这个问题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学生回答起来也会比较零散。

学生读完后,王老师把问题指向了第一自然段——读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提炼出“不可估量”。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不可估量是如何造成的,王老师又提出了“读了文章的最后一段,你又知道了什么?”学生从文本中很容易回答,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圆明园化为灰烬。

初读后,“不可估量”、“化为灰烬”呈现在大家眼前,痛惜、耻辱、仇恨各种感情交织,为品读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奠定了沉沉的感情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