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adioss的变速器倒挡齿轮动态有限元分析
变速器齿轮轴有限元及动力仿真分析

21 年第8 00 期
文 章 编 号 :0 1—2 6 ( 0 0) 8—0 5 10 252 1 O 0 9—0 4
・ 艺与装备 ・ 工
变 速 器 齿 轮 轴 有 限 元及 动 力 仿 真 分 析
胡祝 田 , 守许 , 志 峰 宋 刘
( 肥工 业 大学 机械 与汽车 工程 学院 , 合 合肥 2 0 0 ) 309
数 据转换 , 最后 仿 真得 出齿轮 轴 与从 动 齿轮 的载 荷 曲线 , 与 理论 计 算值 十分接 近 。有 限元 分 析及 动 力 其
仿 真结 果对进 行齿 轮轴 的 疲 劳寿命 预 估提 供 了必 须 的数 据 , 为进 一 步 来预 测 服 役 齿轮 轴 的 剩余 寿命 有
陈叶林_RADIOSS在变速箱壳体动静性能分析中的应用

离合器壳体边界条件 图 4 约束边界条件
后壳体边界条件
1.5 求解计算
根据 RADIOSS 计算结果可知:离合器壳体上最大变形为 0.22mm,位于与中间轴前轴 承相连接的壳体轴承孔处(6 号轴承) ;主壳体上最大变形为 0.19mm,出现在输出轴与主壳 体相连接的轴承孔处(4 号轴承) ;后壳体上最大变形为 0.14mm,出现在与主壳体联接端面 螺纹孔处。各壳体变形云图如图 5 所示:
表4 1800r/min 时各档位齿啮合频率 档位 1 2 3 常啮合齿 5 倒档 齿轮啮合频率(HZ) 246 430.5 594.5 780 1004.5 246
利用 RADIOSS 求解出变速器壳体前 10 阶固有频率及振型如表 5 所示。
表 5 壳体的固有频率及振型 阶数 1 2 3 4 5 频率 (HZ) 720 823 976 1104 1199 振型 主壳体横向摆动,离合器壳体局部上下摆动 壳体整体弯曲变形 主壳体扭转变形,离合器壳体上下摆动 主壳体中部横向摆动 主壳体后部横向摆动,离合器壳体局部上下摆动
1 变速器壳体静态性能分析
1.1 建模
-1-
Altair 2012 Hyperworks 技术大会论文集
变速箱壳体表面特征多而复杂, 不易直接在 CAE 软件中建模。 本文以某型号轻卡壳体为 研究对象,利用三维软件建立壳体数模,采用专业、高效 HYPERMESH 进行壳体模型的几 何清理。由于壳体结构表面的复杂性,采用四面体单元进行网格划分,同时为了降低四面单 元刚化作用: 首先在壳体表面布置高阶二维单元, 再根据已经生成的二维单元生成三维单元, 完成后的有限元模型如图 1 所示,共生成 1044358 个 10 节点四面体单元。
离合器壳体应力云图
变速器换挡异响问题有限元分析及试验验证

变速器换挡异响问题有限元分析及试验验证
曹昭展
【期刊名称】《汽车零部件》
【年(卷),期】2018(0)9
【摘要】针对一台手动变速箱配在整车上出现的挂挡抖动异响问题,通过在换挡摇臂上实施减振方案解决了异响问题,通过这一案例提出用有限元模态和谐响应分析对换挡摇臂进行仿真,并结合试验与仿真有效的对应起来.进一步对手动变速箱平台上使用的换挡摇臂进行统计,总结出换挡摇臂更优的结构设计,为后续换挡摇臂的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总页数】4页(P68-71)
【作者】曹昭展
【作者单位】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上海201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3.212
【相关文献】
1.乘用车轮毂轴承异响原因分析及试验验证 [J], 张永胜;孟亚鹏;呼咏
2.某重型变速器副箱异响故障分析及改进 [J], 边鹏; 胡凯
3.变速器换挡异响原因分析 [J], 李羽洁; 刘银; 张凤格; 李扬洲; 王瑄; 黄思为
4.汽车变速器异响实例分析及控制 [J], 黄兴;宋树森
5.某载货汽车变速器怠速异响分析及诊断研究 [J], 赵亮亮;吴强;刘夫云;余汉红;胡汝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ANSYS的变速器轴的有限元分析_戴月红

112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Vol .24,No .3 Developmen t & I nnovatio n of M achinery & E lectrical P roductsMay .,2011文章编号: 1002-6673 (2011) 03-112-03基于 ANSYS 的变速器轴的有限元分析戴月红(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 镇江 212003)摘 要: 建立了变速器轴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分析, 得到了变速器轴的挠度、 固有频率以及谐响应谱线, 为轴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 变速器轴; 有限元分析; 静力分析; 动态分析 中图分类号: TP391.9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 / j .i ss n.1002-6673.2011.03.047Analysi s of Transmission Shaft Finite Element Based on ANSYSDAI Yue-Hong(Zhenjian g College , Zhenjiang Jiangsu 212003 ,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 transmission axis of three -dimensiona l finite element model and the model was static and dynamic analysi s , the transmission shaft deflection, natural frequency and harmonic response spectrum, the axis of the optimal design provide s strong support for. Key wo r d s: transmission shaft ;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 static analysis ; dynamic analysis0 引言变速器轴是变速器的主要部件, 肩负着传递发动机 动力的重任, 直接影响着变速器的工作可靠性和寿命 。
变速器齿轮轴有限元及动力仿真分析

∀ 工艺与装备 ∀
变速器齿轮轴有限元及动力仿真分析
胡祝田, 宋守许, 刘志峰
( 合肥工业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合肥 230009)
*
摘要: 联合仿真法预估疲劳寿命包括获取载荷历程 、 应力应变场和材料参量三个方面内容 。文章在此基 础上依据企业提供的二维图纸, 在三维造型软件 P ro /Eng ineer中建立某型号变速器的第一齿轮轴实体模 型 。根据有限元基本理论, 建立该轴的有限元模型 。最后在有限元分析系统 M SC. N astran中进行该轴的 应力分析, 得出应力应变。 采用 P ro /E 和 ADAM S /V iew 的专用接口模块 M echan ism /P ro 实现两者之间的 数据转换, 最后仿真得出齿轮轴与从动齿轮的载荷曲线 , 其与理论计算值十分接近 。有限元分析及动力 仿真结果对进行齿轮轴的疲劳寿命预估提供了必须的数据, 为进一步来预测服役齿轮轴的剩余寿命有 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 齿轮轴; 有限元分析 ; 仿真; 疲劳分析 中图分类号 : TH 16 文献标识码: A
n∃ =
( 6)
2010年第 8 期 式中: n! n∃ !- 1 ∃- 1 K !, K ∃ ∀ !a ∃a % ∃ !m , ∃ m 弯矩时的安全系数 ; 扭矩时的安全系数 ; 剪切疲劳极限; 弯曲疲劳极限;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 ; 尺寸系数 ; 表面系数 ; 弯曲应力; 扭转应力 ; 扭应力不对称循环系数 ; 应力幅。
结束语通过有限元分析及虚拟仿真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可以看出该变速器齿轮轴的刚度和强度在设计时满足要求且有一定的裕度能保证工作中的正常使最为重要的是文中有限元分析结果及动力学仿真对进行产品的疲劳寿命分析提供了必须的数据于名义应力法预估第一齿轮轴工作寿命有着重要作用
基于有限元的汽车变速器二轴模态特性分析

基于有限元的汽车变速器二轴模态特性分析本文以《基于有限元的汽车变速器二轴模态特性分析》为标题,对汽车变速器的模态特性进行了分析。
首先,介绍了汽车变速器的结构,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并且对变速器的模态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概述。
其次,基于有限元的思想建立了变速器的模型,运用Ansys 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了汽车变速器二轴的模态特性以及尺寸和材料对汽车变速器的模态特性的影响。
最后,文中总结了汽车变速器模态特性的因素,为后续设计和动态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汽车变速器是汽车动力系统中重要的部分。
它可以改变传动轴的输出转矩,从而改变汽车的发动机输出功率,实现汽车的性能及燃油效率最优化。
结构上,汽车变速器一般包括机械部件、电子部件、控制部件和变速器本体四部分。
机械部件是传动变速器的核心,包括变速器机壳、内外轴、空挡器、齿轮、离合器和摩擦轮等;电子部件主要是电子控制器,它对变速器进行控制,结合电子组件实现换挡;控制部件主要是换挡拨离开关,用于接收驾驶员操作信号,进行换挡;变速器本体则是将发动机行程的转矩传递给车轮的主要组成部分。
变速器的模态特性的研究是变速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包括振动模态特性、力学模态特性、以及模态特性的影响因素。
汽车变速器的振动模态特性主要是变速器内部零部件的材料、尺寸以及变速器结构本身的参数,因此尺寸与材料会对变速器的模态特性产生很大影响。
变速器的力学模态特性包括周期性运动特性、特定频率和振动模态特性等,它受到变速器结构、尺寸以及元件参数的影响,因此尺寸和材料的不同会对力学模态特性的变化造成很大的影响。
基于有限元的思想,本文建立了一个物理准确的汽车变速器二轴模型,利用ANSY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汽车变速器二轴的模态特性,并且分析了变速器尺寸和材料对模态特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变速器尺寸会影响变速器的振动与力学模态特性,材料也会对模态特性产生重要影响,但其仅改变变速器的模态特性,而不影响变速器的性能。
变速器倒档齿轮断齿故障的仿真研究

数;Y N —寿命系数。研究系统中的主动齿轮 滓Flim1 =500MPa,
粤遭泽贼则葬糟贼:For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transmission has obvious vibration and noise and the reverse gears have broken during the micro-MPV vehicle reverse climbing test,taking the vehicle transmission reverse gear 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tooth bending strength and contact fatigue strength of the reverse gear are checked theoretically,and a dynamic meshing simulation of the reverse gear system is done through the LS-DYNA,the influence of the bending of reverse shaft and the incomplete meshing of the reverse gear on the dedendum bending stress of intermediate idler gear are analyzed,and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failure of the driving gear and the intermediate idler gear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bending of the reverse shaft and the incomplete meshing of the gear is got,and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simulation reference are provided for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structure optimizing of transmission. Key Words:Reverse Gear;Dynamic Meshing;LS-DYNA Simulation;Fault Diagnosis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汽车同步器齿套倒锥刀具安全校核_1

投
时注意以下要求:
稿
须
知
为确保本刊登载文章的质量, 便于与作者联系, 缩短作者修改稿件的时间, 加快出版进度, 特请广大作者投稿
!G 本刊提倡简洁明快的文风, 来稿文字应尽量简练通顺; 对于内容较丰富的稿件, 文字、 图表所占版面最多 全文字迹清楚, 公式、 图表正确, 没有泄密内容。 不应超过 ( %%% 字, $G 文章题目应短小精悍, 对全文有点睛之效, 富有吸引力, 字数在 $% 字之内。 "G 插图应按现行制图标准绘制, ( 照片和绘制的插图) 所有图样 的线条、 文字应清晰明了, 以便于本刊进行计 算机扫描处理和制版。 =G 所有投稿应提供英文题目 ( 含副标题) 、 作者姓名、 单位等; 字数在 "%%% 字以上的稿件, 必须提供中英文摘 ( !%% ’ !&% 字) 要 及关键词。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置于作者单位之后, 所有英文部分置于中文关键词之后。 &G“ 参考文献” 请按以下顺序书写: ( 英文表示时, 、 图书类: 序号、 作者姓名 应姓在前、 名在后) 书名、 出版社所在城市、 出版社、 出版年月; ( 英文表示时, 、 杂志类: 序号、 作者姓名 应姓在前、 名在后) 论文篇名、 刊名、 出版年卷期号。 (G 作者署名方式为: ( 包括单位所在城市及其邮政编码 ) , 文章题目之后先署作者名, 再写各位作者的单位 如 请作者自行排好署名顺序; 在文章末尾写明第一作者的简介, 内容包括: 姓名、 性别、 出生年、 工作单 有多位作者, 位、 联系地址、 邮编、 职务职称、 主要研究方向、 发表论文数量、 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等。 >G 为了加快稿件流程, 请各位作者尽量利用 H F I/80 信箱传递稿件; 修改后的稿件除发到当事编辑信箱外, ( 9J87K I7I7) ;+I) ;.) 。 还必须同时抄送到编辑部信箱 ?G 打印稿必须随稿附电子文档。 @G 请不要重复投稿。如担心所投稿件本刊可能未收到, 可在投稿 !& 天后电话联系确认。 !%G 已投给本刊的稿件, 如想再投给其他杂志, 务请及时通知本刊编辑部。 !!G 为了扩大本刊及作者所著述文章在因特网上的影响, ( LLL) ;.M8) .97 ) 、 本刊已整体加入中国期刊网 万方 ( LLL) N9-8+J8;/06) .97) ;.) 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 等传播媒体。为此, 本刊郑重声明: 我们付给作者的稿酬中已包 使用所可能产生的稿酬, 作者若对上网或转载文章的版权有异议, 请斟酌投稿。 含作者文章被相关传播媒体转载、 !$G 作者请自留底稿, 不论是否录用, 均不退原稿。 !"G 如稿件需加急处理, 请在投稿时注明, 并及时与本刊编辑部电话联系。 9J87K I7I7) ;+I) ;., %!% F (=>"@(?" D >@ , 投稿专用电子信箱: 电话: 联系人: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