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步指导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二同步练习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二同步练习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5.2 大海资源的开发利用一、选择题找寻新的淡水资源成为现在社会迫在眉睫的任务,图1、图 2 是一个海水淡化的装置,这款简略海水淡化器就完整不需要任何的额外能源,只要要利用现有的太阳能就能够淡化海水。

它由一个透明的倒置漏斗和一个底盘构成(图 1) 。

第一将海水倒入底盘内,而后将漏斗倒扣在底盘上,太阳光透过漏斗来加快内部的海水蒸发,而淡化的水蒸气则会在漏斗壁上凝固成水滴,并趁势流到漏斗周围的凹槽中储藏起来。

等储存了适当的水以后,把漏斗倒过来,将净化过的海水直接倒入容器即可(图 2)。

据此达成1~2 题。

1.该海水淡化妆置运用的地理原理或规律是()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原理B.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C.大气的热力环流原理D.海水运动的规律答案: C2.对于该海水淡化妆置的设计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玻璃对太阳辐射是透明的,但它的保温作用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是同样的B.海水蒸发,水汽上涨遇玻璃冷却,凝固的水滴在重力作用着落入水槽C.海水蒸发的热量来自地面上水汽凝固开释的热能D.该装置的使用不受时空限制答案: B继煤、石油、天然气后,能源家庭又出现了新成员“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 ),其储量丰富,当前开发技术已日趋成熟。

据此回答3~5 题。

3.“可燃冰”生成在()A.南北两极B.海底C.地壳内部 D .地幔内部解读:选 B。

近几年探测,海底储量极为丰富。

4.“可燃冰”生成邻近的矿产资源还有()A.煤、石油、天然气B.有色金属C.硫、磷 D .锰结核解读:选 D。

锰结核也是位于海底洋盆的重要矿产资源。

5.海底锰结核矿物由以锰为主的30 多种元素构成,主要集中散布在()A.北大西洋B.南大西洋C.北太平洋D.南太平洋解读:选 C。

主要集中在北太平洋,中国也拥有此中一小块的开采权。

跟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海农牧化、大海油气开发和深海采矿已形成规模,大海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供给新的依靠空间。

据此达成6~9 题。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二同步练习 5.2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二同步练习 5.2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5.2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选择题寻找新的淡水资源成为当今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图1、图2是一个海水淡化的装置,这款简易海水淡化器就完全不需要任何的额外能源,只需要利用现有的太阳能就可以淡化海水。

它由一个透明的倒置漏斗和一个底盘组成(图1>。

首先将海水倒入底盘内,然后将漏斗倒扣在底盘上,太阳光透过漏斗来加速内部的海水蒸发,而淡化的水蒸气则会在漏斗壁上凝结成水滴,并顺势流到漏斗四周的凹槽中储存起来。

等储存了适量的水之后,把漏斗倒过来,将净化过的海水直接倒入容器即可(图2>。

据此完成1~2题。

4zgWudaEr31.该海水淡化装置运用的地理原理或规律是(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原理B.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C.大气的热力环流原理D.海水运动的规律答案:C2.关于该海水淡化装置的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玻璃对太阳辐射是透明的,但它的保温作用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是相同的B.海水蒸发,水汽上升遇玻璃冷却,凝结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水槽C.海水蒸发的热量来自地面上水汽凝结释放的热能D.该装置的使用不受时空限制答案:B继煤、石油、天然气后,能源家庭又出现了新成员“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其储量丰富,目前开发技术已日益成熟。

据此回答3~5题。

4zgWudaEr33.“可燃冰”生成在( >A.南北两极B.海底C.地壳内部D.地幔内部解读:选B。

近几年探测,海底储量极为丰富。

4.“可燃冰”生成附近的矿产资源还有( >A.煤、石油、天然气B.有色金属C.硫、磷D.锰结核解读:选D。

锰结核也是位于海底洋盆的重要矿产资源。

5.海底锰结核矿物由以锰为主的30多种元素构成,主要集中分布在( >A.北大西洋B.南大西洋C.北太平洋D.南太平洋解读:选C。

主要集中在北太平洋,中国也拥有其中一小块的开采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和深海采矿已形成规模,海洋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新的依托空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底地形的分布》同步指导训练新人教版选修2.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底地形的分布》同步指导训练新人教版选修2.docx

2. 2海底地形的分布【学习目标】1.掌握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2.掌握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重点难点】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学习过程】高手笔记海底的地形分布(1)大陆架和大陆坡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它的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大陆架外缘有一巨大的陡坡,叫做大陆坡,水深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

大陆架上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同时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2)岛弧和海沟岛弧的分布以太平洋西部海域为多,如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FI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及附近岛屿、菲律宾群岛等。

海沟与大洋边缘的岛弧常常相伴出现,而门岛弧上的山峰越高,邻近的海沟也就越深。

海底最深的地方,并不是在大洋的中央,大都在大洋的边缘。

如在太平洋西部岛弧的东侧,就与岛弧平行排列着阿留申海沟、千岛海沟、口木海沟、琉球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菲律宾海沟等。

岛弧和海沟是在同一种地壳运动中形成的,它们有着共同的成因。

(3)洋盆和洋-中脊洋盆又称为“深海平原”,在起伏的玄武岩棊底上由沉积物铺盖形成、坡度小于1%。

的平坦区域。

有的深海平原表血光滑平整,儿近水平状,为地球表面最平坦的部分;有的向一定方向连续倾斜;有的则波状起伏,不太规则。

深海平原在各人洋都有分布,以周缘缺乏海沟的大西洋最为发育。

海底呈长条状的高地,又称海脊。

几乎没有地震活动的海岭,叫无震海岭。

有明显地震活动的海岭叫活动海岭,即洋中脊。

无震海岭延伸长度可达数千T米,地形一般起伏不大, 顶面较平坦。

名师解惑地球上最凸起的山峰、最深的沟谷和最长的山脉,都分布在海底剖析:rh于海水的掩盖,海底地貌难以直接观察,人们长期不明其真相。

20世纪20年代,徳国“流星”号首次运用声纳测深法揭示海底地形的起伏,发现它不亚于陆地。

以后数I•年工作说明,海底地貌远比陆地地貌壮观,那里有深邃的海沟、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长的海岭,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

大洋最深点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深11 034米,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的海拔高度。

人教版地理选修2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步测试

人教版地理选修2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步测试

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选择题1.以下元素被称为”海洋元素”的是A.氯B.硫C.溴D.氟2.目前,人类从海水提取数量最多的化学资源是A.盐B.镁C.溴D.碘随着世界人口的猛增,陆地资源愈来愈少,陆地空间愈来愈拥堵,海洋也愈来愈被人们关注,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

据此回答3-4题。

3. 以下表达属于海洋空间利用同一领域的是A.沿海口岸、航海运河、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B.海港码头、海边浴场、海上油库、海底电缆、海上电站C.海底隧道、围海造陆、海底货场、海底油库、海洋废物处置场D.海洋牧场、海底仓库、海洋公园、工业人工岛、海上运动区4.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向海洋要淡水,实施海水淡化工程,是解决当前“水荒”的要紧途径B.海水运动蕴藏的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如潮汐能、波浪能等C.在海洋资源中,食盐储量大,是储量最多的矿产资源D.海底锰结核矿物由以锰为主的多种元素组成,要紧散布在北大西洋5.对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可能造成的后果是A.围海造田,有可能引发海岸侵蚀B.过度开采海边砂矿,会减少人工养殖海产品场所C.对鱼类过度捕捞,有助于减少生物对海洋造成的压力D.海产品受污染,可阻碍人体健康6.海洋污染物质要紧来自A.陆地上的生产进程 B.海岸活动C.海轮泄漏 D.生活污水排放读海洋开发利用方式示用意,完成7-8题。

7.海洋矿产资源散布极不均匀,其中A.锰结核要紧散布在深海盆中B.大陆架埋藏有丰硕的煤、硫、磷等资源C.近岸带为石油、天然气最要紧的散布区D.金属矿产在大陆坡上最为富集8.图中,属于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的是A.海洋牧场B.海洋化工C.潮汐发电D.滨海旅游9、海南岛茑歌海盐形成的有利条件是A、位于背风坡,雨水少,晴天多B、海南化学工业发达,盐需求量大C. 有平坦的海滩D、人口多、劳动力充沛随着科学技术进展,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和深海采矿已形成规模,海洋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新的依托空间。

2022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海洋开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

2022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海洋开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
平台
海底仓库
意义
扩大了 活动的 范围
扩大了 居住和 生产空

扩大物 品的储 藏空间
第第十第十五五十页第页,五编,十辑页编于星五辑,期四于编:页星一辑点期,三于四十五编星:分。点期辑三四于十:五星八分点期。 三四十:三十分。九点 三十分。
下图是海洋开发利用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三十分。 第十第六第十页六,十页编,六辑编于页辑星于期,星四期编:四点辑:三一于十点五星三分十。期五分四。:八点 三十三分。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三十分。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三十三分。 第三页第,三编页辑,于编星辑期于四星:期点四三:十一五点分三。十五分。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海 岸 开发利用优势
资源 类别和品种
最为丰富具有


很高的自然 能量和生物 生产力

发 开发利用方式 滩涂养殖、港口
建设、海洋 旅游.
措施
综合 开发
限量捕 捞、限 制网眼 大小、 休渔制 度、海 洋农牧化
第第十第三十十第页三三,十页编页三辑,,于编页编星辑期,辑于四于编星:点星期辑三四期于十:四五星八分:点期。一三四点十:三三十分十。九五分点。三十分。
资源 类型
海底 矿产 资源
种类
滨海 砂矿、 油气 资源、 多金 属结

特点
分布 具有 一定 的规 律
位置或区位
广阔的经济腹地 、便利的交通运 输;海阔水深、 港口 风平浪静的港湾 建设 ;足够的岸线长 度和陆域面积; 与依托城市的发 展相协调
特点 或组

用途或 功能
应注意的问题
水域 和陆 域
货物和 旅客集 散并变 换运输 方式的 场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海洋地理 新人教版选修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海洋地理 新人教版选修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海洋地理新人教版选修2[考纲解读] 1.以海洋科学考察为背景材料,考查相关海洋知识;从世界某海域入手,判断该海域的地形、分析地形的成因,或者以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世界重大的地质灾害为切入点,运用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灾害的成因。

2.以海陆轮廓图为切入点,考查海水的温度、盐度和海水运动及其产生的影响;以世界区域图为切入点,或是以近几年气候变化数据为素材,考查海洋与大气间水热交换问题和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分析海洋各类资源、海洋空间、海洋旅游业的开发。

3.以世界区域图或现实的海洋污染事件为背景,集盐度、温度、洋流、径流和气候为一体,对海洋环境保护、海洋交通运输等进行综合考查。

考点一海岸与海底地形疑难剖析1.各种海岸类型的比较类型组成地貌特点形成原因利用方式基岩海岸坚硬的岩石岬湾相间,海岸线曲折陆地山脉或丘陵延伸入海的边缘,在海浪的侵蚀和岩石崩塌作用下形成港湾、旅游砂质海岸沙子和砾石向海洋缓慢倾斜河流的堆积作用和海水的冲刷与搬运作用海滨浴场淤泥质海岸淤泥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平原河流携带颗粒较细物质的堆积作用滩涂养殖生物海岸红树林海岸红树林植物与泥沼低洼,红树林植物与泥沼相结合抵御风浪侵蚀、保护沿海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珊瑚礁海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生物堆积作用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岸2.海底地形及其形成海底地形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洋盆和洋中脊等类型。

图示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洋盆洋中脊位置从低潮线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大陆架向外延伸的部分大陆过缘与洋盆的过渡地带,分布于大陆坡的前缘岛弧外缘,一般是大陆坡与洋盆的分界线海沟与洋中脊之间大洋中心水深200 m以内200 m~4 000 m4 000 m~6000 m特点深度浅,坡度缓,光照、营养物质和海洋生物丰富坡度大弧形分布深度大深度大,地壳活动相对稳定,地形较为平坦中轴为裂谷,其两侧群峰对峙,内壁陡峻成因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下形成板块构造说海底扩张说下图为“某大洋海底地形示意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洋能的开发利用》同步指导训练新人教版选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洋能的开发利用》同步指导训练新人教版选修

5.3海洋能的开发利用【学习目标】1. 了解海洋能的基本特点。

2. 了解潮汐能和波浪能等海洋能发电的条件及其发展前景。

【重点难点】潮汐能和波浪能等海洋能发电的条件。

【学法指导】搜集资料,了解世界海洋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学习过程】1 •海洋能源:通常指海洋中所蕴藏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和盐差能等。

(读图5.16,了解海洋能的构成。

指出比例最大的两个目前尚无法利用。

)2. 海洋能特点:①总量大、密度小;②可再生③污染小,属清洁能源;④时空分布不均3. 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1) 潮汐能阅读教材案例:法国朗斯潮汐电站。

思考:潮汐电站一天可以发几次电?潮汐电站一般建在什么样的地方?我国已建成的潮汐电站分布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2) 波浪能波浪能有哪些优点?波浪能主要集中在哪些海区?为什么?(西风带)阅读P61, 了解波浪能发电的概况。

【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 海洋能开发中,已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双选)( )A.潮汐发电 B .波浪发电C.盐差发电D.温差发电2. 下列海峡中波浪能资源最为贫乏的是 ( )A.马六甲海峡B .麦哲伦海峡C.直布罗陀海峡D.英吉利海峡 读“潮汐电站剖面示意图”,回答4〜6题。

水位一当H 在一个月内最大时,这一天可能是农历()B. 十六D.二十八5.—天之内有两次潮涨和潮落,若H 在农历十五这一天内出现极大值的时间是5 : 30,那么这一天下一次出现 H 极大值的时间可能是( ) A. 17 : 30 B . 17 : 55 C. 11 : 30 D. 11 : 55 6. 若水位二是位于大坝靠大陆一侧的水位,当 H 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段内,当地海滩游泳比较安全B. 是盐田灌水的最佳时期C. 是渔民拾贝的最佳时期D. 此时段,海洋船舶靠港的速度相对较快国家发改委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是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积极推进地热能和海洋能的开发利用。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指导训练《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人教版选修2)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指导训练《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人教版选修2)

5.2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学习目标】1.了解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与形状。

2. 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

【重点难点】1.中国主要盐场的分布。

2.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与形状。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

【学习过程】1.海洋水资源利用▪原因:水荒▪方式:①海水直接利用农业→问题工业②海水淡化利用方法:优点缺点分布2.化学资源:(1)盐场区位分析:(2)长芦盐场条件:(3)布袋盐场条件:(4)莺歌海盐场条件3.海洋生物资源(1)海洋生物资源的种类。

(2)渔业资源分布:世界四大渔场:中国最大渔场:舟山渔场。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4.海底矿产资源①大陆架海底:②近岸带的滨海砂矿③海盆:【达标训练】一、选择题寻找新的淡水资源成为当今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图1、图2是一个海水淡化的装置,这款简易海水淡化器就完全不需要任何的额外能源,只需要利用现有的太阳能就可以淡化海水。

它由一个透明的倒置漏斗和一个底盘组成(图1)。

首先将海水倒入底盘内,然后将漏斗倒扣在底盘上,太阳光透过漏斗来加速内部的海水蒸发,而淡化的水蒸气则会在漏斗壁上凝结成水滴,并顺势流到漏斗四周的凹槽中储存起来。

等储存了适量的水之后,把漏斗倒过来,将净化过的海水直接倒入容器即可(图2)。

据此完成1~2题。

1.该海水淡化装置运用的地理原理或规律是(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原理B.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C.大气的热力环流原理D.海水运动的规律2.关于该海水淡化装置的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玻璃对太阳辐射是透明的,但它的保温作用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是相同的B.海水蒸发,水汽上升遇玻璃冷却,凝结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水槽C.海水蒸发的热量来自地面上水汽凝结释放的热能D.该装置的使用不受时空限制继煤、石油、天然气后,能源家庭又出现了新成员“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其储量丰富,目前开发技术已日益成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步指导训练新人
教版选修2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与形状。

2. 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

【重点难点】
1.中国主要盐场的分布。

2.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与形状。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

【学习过程】
1.海洋水资源利用
▪原因:
水荒
▪方式:
①海水直接利用
农业→问题
工业
②海水淡化利用
方法:
优点
缺点
分布
2.化学资源:
(1)盐场区位分析:
(2)长芦盐场
➢条件:
(3)布袋盐场
➢条件:
(4)莺歌海盐场
➢条件
3.海洋生物资源
(1)海洋生物资源的种类。

(2)渔业资源分布:
世界四大渔场:
中国最大渔场:舟山渔场。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4.海底矿产资源
①大陆架海底:
②近岸带的滨海砂矿
③海盆:
【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寻找新的淡水资源成为当今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图1、图2是一个海水淡化的装置,这款简易海水淡化器就完全不需要任何的额外能源,只需要利用现有的太阳能就可以淡化海水。

它由一个透明的倒置漏斗和一个底盘组成(图1)。

首先将海水倒入底盘内,然后将漏斗倒扣在底盘上,太阳光透过漏斗来加速内部的海水蒸发,而淡化的水蒸气则会在漏斗壁上凝结成水滴,并顺势流到漏斗四周的凹槽中储存起来。

等储存了适量的水之后,把漏斗倒过来,将净化过的海水直接倒入容器即可(图2)。

据此完成1~2题。

1.该海水淡化装置运用的地理原理或规律是(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原理
B.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C.大气的热力环流原理
D.海水运动的规律
2.关于该海水淡化装置的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玻璃对太阳辐射是透明的,但它的保温作用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是相同的B.海水蒸发,水汽上升遇玻璃冷却,凝结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水槽
C.海水蒸发的热量来自地面上水汽凝结释放的热能
D.该装置的使用不受时空限制
继煤、石油、天然气后,能源家庭又出现了新成员“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其储量丰富,目前开发技术已日益成熟。

据此回答3~5题。

3.“可燃冰”生成在( )
A.南北两极B.海底
C.地壳内部 D.地幔内部
4.“可燃冰”生成附近的矿产资源还有( )
A.煤、石油、天然气 B.有色金属
C.硫、磷 D.锰结核
5.海底锰结核矿物由以锰为主的30多种元素构成,主要集中分布在( )
A.北大西洋 B.南大西洋
C.北太平洋 D.南太平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和深海采矿已形成规模,海洋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新的依托空间。

据此完成6~9题。

6.下列行为不.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
A.大面积的海水养殖 B.大量捕杀饵料生物
C.渔业过度捕捞 D.定期海上休渔
7.下列矿产分布在滨海地区的是( )
A.石英砂矿 B.多金属结核
C.海底热液矿床 D.天然气水合物
8.海底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工作基地是( )
A.海岸 B.海洋人工岛
C.海上钻井平台 D.海洋船舶
9.有关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资源密集程度高
B.海洋资源的开发活动主要受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制约
C.海洋开发成本高是因为海洋开发风险大
D.海洋污染和海上自然灾害都是有国界的
二、综合题
10.(2010年高考福建卷)不同性质海水之间的狭窄过渡带,称为海洋锋。

如下图甲、乙分别示意中国近海冬季海洋锋和主要渔场的分布(局部)。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中国近海渔场与海洋锋空间分布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2)简述为防止近海天然捕捞量下降,促进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1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的海底地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海底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分布在字母c、d、e三处的矿产资源是:c处____________,d处____________,e处__________。

(3)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________(填写字母)海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除上述提到的两种外,还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知识链接]
[基础达标]
1.C
2.B
3.B
4.D
5.C
6.D
7.A
8.C
9.B
10.(1)关系:空间分布一致。

原因:在出现海洋锋的海域,海水扰动强烈,营养物质和饵料丰富,鱼群集中,形成渔场。

(2)实行休渔制度;防止过度捕捞;发展海洋牧场;防止水污染。

11.(1)大陆架海岭
(2)滨海砂矿石油、天然气、煤、硫、磷锰结核
(3)a 这里光照条件优越,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
(4)海水化学资源海洋水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