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量监控数据的IPRAN网络精准建设研究
网络流量监控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

网络流量监控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随着互联网和各种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网络流量的管理和控制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网络流量分析系统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了解网络状态、监测网络活动和提高网络管理的效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个网络流量监控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包括系统的功能,设计思路和技术实现。
一、系统功能网络流量监控与分析系统是一个用于管理和控制网络流量的工具,其功能包括:1、流量监测:从网络中捕获数据流并记录下来。
2、流量分析:对捕获的数据流进行过滤和分析,获取有用的信息。
3、流量控制:根据分析结果,对网络流量进行控制。
4、流量预测:结合历史流量数据,预测未来的流量趋势。
二、设计思路网络流量监控与分析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以下方面:1、数据捕获:需要通过网络抓包技术来获取网络数据。
2、数据处理:需要对抓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过滤,将有用的数据提取出来,如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等信息。
3、数据存储:需要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查询。
4、数据分析和预测:需要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网络流量的趋势和特征。
5、用户交互:需要一个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管理员使用和配置系统。
三、技术实现为实现上述的设计思路,我们选择了以下技术:1、数据捕获:使用tcpdump抓包工具,可以通过命令行来进行抓包操作。
2、数据处理:使用Python编程语言,通过过滤器等方式清洗和提取数据。
3、数据存储:使用MySQL数据库来存储数据。
4、数据分析和预测:使用Python的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库,如pandas、numpy和scikit-learn等,来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
5、用户交互:使用Web框架Django来实现用户界面。
四、系统架构基于上述设计思路和技术实现方法,我们提出了以下的系统架构:1、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负责从网络中获取数据,并将数据进行清洗和过滤,提取有用的信息。
2、数据存储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MySQL数据库中。
关于通过IPRAN承载实现移动网络全网IP化改造的研究

“山西分公司创建QC小组”QC成果报告题目:关于通过IPRAN承载实现移动网络全网IP化改造的研究QC小组名称:主要成员:测试组人员:xxx项目指导:单位:2013年12月关于通过IPRAN承载实现移动网络全网IP化改造的研究无线接入网QC管理小组(执笔人:师涛)2013年12月目录一、选择课题 (1)二、现状分析 (1)三、设定目标 (1)四、业务承载需求 (3)1X/3G/LTE基站承载 (3)二层点到点通道类业务 (3)动环监控 (3)五、业务承载方案 (3)六、规划设计 (5)IGP设计 (5)MP-BGP路由设计 (5)VRR部署 (5)隧道部署 (6)UNI侧用户IP规划 (6)链路协议和Vlan规划 (7)VPN规划 (7)七、保护策略 (7)八、Qos (8)九、网络安全 (10)十.NTP时间同步 (11)十、总结展望 (12)一、选择课题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流量快速增加,竞争对手的策略可能会加速业界LTE 部署进程,需要承载网络以较低的成本来承接流量的膨胀。
大力扩展移动业务是中国联通的重点战略之一,大量的3G 增值业务为运营商带来无限商机和空间,同时也带来移动带宽的迅猛增长,无论从带宽要求,还是多业务融合要求,以及后续的发展要求,移动业务的IP 化都已是不可避免的宽带化发展趋势以及承载趋势。
尤其是LTE阶段,峰值带宽预计达到3G 阶段的10 倍以上,同时带来S1/X2 逻辑业务连接,时钟和时间的同步,接口和业务全IP 化等业务需求,IP化是面向未来的承载技术。
二、现状分析长治联通传输网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了中继、接入两层结构,其网络结构基本合理,具有较强的带宽供给能力和可靠性,基本能满足各类业务电路调度和转接。
无线网业务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传输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现有的MSTP传输技术基于TDM 的“刚性管道”方式,传送成本与流量成比例增加,而目前业务收入增加速度远低于流量的增幅,这就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压力,相对而言基于分组化的IPRAN传输技术因具备统计复用功能,更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
基于IPRAN网络改造和优化以提升NPS的做法及思考

传送网18J f Q 3■ oe 及率 _nps18 年 Q 41.2宽带用户N P S 分析通过2018年四个季度的NPS 网络侧的分析数据来看,提 及率最高的为上网速度、上网速度稳定性、上网连接稳定性。
用户感知最低的也分别是上网速度、上网速度稳定性、上网连 接稳定性这三个因素。
用户对于稳定性的需求度和敏感度越来 越高,这一部分也是联通的短板。
2018年关于网络问题的用户回访反馈情况包括上网速度、 上网速度稳定性、上网连接稳定性、网速达标性、上网故障, 如图1所示。
18年Q 118<f Q 2图1 2018年四个季度某地运营商N PS 情况分析用户回访情况后总结出,影响连接稳定性、速度稳定性、速度达标性的因素分别为:家庭路由器原因占比 47%,上联带宽问题占比19%,上联中断占比9%,光衰问题〇引§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具备宽带网络 运营资格的企业越来越多。
仅某市本地就拥有了电信、移动、 联通、广电四家宽带运营商,另外还有方正、长城等虚拟运营 商。
各家在价格、质量、渠道等方面都各自具备自己的一定优 势,随着市场逐渐饱和,宽带业务发展和用户留存维系的空间 愈发狭小。
1概述我们重点从某地用户感知分析,通过用户数据采集找到现 网的瓶颈痛点:基础网络的传输和固网网络的拥塞、不稳定。
结合GL 900 (移动网GSM <E 900双模基站)建设以及5G (第 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预埋工作,进行了基础网络框架的优化改 造,最终提升用户NPS ( Net Prom oter Score ,用户的净推荐值), 增加用户黏性。
1.1当前联通宽带市场存在的问题竞争情况:2018年某地联通宽带业务用户数为17.1871万 户,市场占有率6.12%,流失用户在4万户左右。
接人能力情况:某地联通接入能力在100M 以上的小区占 比34.13%,其他运营商的宽带接人能力100%达到100M 以上。
基于通信IPRAN技术的原理和组网毕业论文

基于通信IPRAN技术的原理和组网毕业论文通信IPRAN技术是一种集成了IP路由和传输技术的数据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宽带接入、语音、视频等多种业务的快速传输和交换。
在网络通信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下面将从原理和组网方面进行介绍。
IPRAN技术的原理主要基于IP路由和传输技术。
IP路由技术是指通过路由器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的技术。
它利用路由协议(如OSPF、BGP等)来建立网络拓扑,选择最佳路径,并将数据包从一个路由器传输到另一个路由器。
传输技术是指将数据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技术,可以通过光纤、电缆等物理介质进行传输。
IPRAN技术将IP路由技术和传输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数据在广域网中的高效传输和交换。
IPRAN技术的组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IPRAN网络拓扑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选取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并根据网络需求进行布局和连接。
其次,需要进行IP地址规划。
IP地址规划是指为路由器和终端设备分配IP地址,以便进行网络通信。
然后,需要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的相关参数,包括路由协议、链路状态监测以及故障处理等。
最后,需要进行网络测试和优化。
网络测试可以通过ping命令、traceroute命令等进行,以检测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网络优化则是根据测试结果,对网络进行调整和改进,使其达到最佳状态。
在进行基于通信IPRAN技术的毕业论文时,可以选择以下几个方向进行研究。
首先,可以从IPRAN技术的原理入手,深入分析IP路由和传输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其次,可以研究IPRAN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如何解决网络拓扑结构复杂、大规模故障处理等问题。
此外,可以对IPRAN网络进行性能评估,分析网络的吞吐量、延迟等性能指标,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最后,可以以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为背景,利用IPRAN技术设计和搭建一个实际的网络系统,并进行实验和验证。
总之,基于通信IPRAN技术的毕业论文可以从原理和组网方面进行研究。
IPRAN网络部署策略研究

向接 入层 推进 的过程 。未 来移 动网络 的应 用会 多种 多
样 ,而具 备很强 的新 业务 适应能 力和扩 展 能力 的解决 方案会被更多的运营商所青睐 。 3)良好的Q o s {  ̄ 障机制及快速业务开通能力 :电信
1 )网络 建 设 与 运营 成 本 :由于 未 来 网络 有 线 、
求以外 ,还需满足e No d e 研口 E P C 之间 ( S l — MME 和S l — U 接 口 ),以及e N o d e B 2间 ( X 2 接口 ) 的通信需求 。
3 . 3 、政 企客户组 网型业务承载需求
的F M C 网络 中 ,固定 网络对整 个网络的影响面不大 。但 置 保障 关键业 务 、 自营 业务 的服务 质量 ,并面 向政 企
移 动承 载 网为备 大运 营商 的 自营业务 网络 ,单 点断 网 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
收稿 日 期 :2 0 1 4 — 7 — 0 3
0 2
列问题 。
关键 词 :带宽
I P R AN
0、 背 景
影 响面 也会 比较大 ,且 网络技 术 、网络结 构变 化都 比
近年 来通 信 网络备 类业务 层 出不穷 ,网络变得 更 较快 ,除考虑 当前2 G,3 G 到L T E 不同发展阶段I 具体承
加 多样 、复杂 ,网络带宽需求逐年直线攀升 。承载网方 载需 求之外 ,还需具备面 向未来L T E 业务 的可扩 展性和
I 一 翅 _ ! 曼 !
_ P R A N网络部署策 略研 究
李光兴 江西省 邮电规 划设计 院有限公 司 南 昌市 3 3 0 0 0 2 摘 要 :采用I P R A 备组建I  ̄L 2 + L 3 网络具备简单灵活的组网形式及高效[  ̄F MC
网络流量监控与分析系统搭建方案

网络流量监控与分析系统搭建方案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流量监控与分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一个高效可靠的网络流量监控与分析系统能够帮助管理员及时掌握网络流量状况,识别潜在的安全威胁,提高网络性能,优化资源分配。
本文将介绍网络流量监控与分析系统的搭建方案,以助您更好地理解如何构建一个强大的网络流量管理平台。
一、需求分析在搭建网络流量监控与分析系统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我们的需求。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能需要监控以下几个方面的网络流量:1. 网络带宽使用情况:了解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和分配情况,以便合理规划网络资源。
2. 应用程序流量监控:识别网络中的敏感应用流量,如文件传输、视频播放等,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3. 网络连接状况:监控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网络故障,提高网络的可用性。
4. 安全事件监控:检测和分析网络中的安全事件,包括入侵和恶意行为,以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
基于以上需求分析,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技术来搭建网络流量监控与分析系统。
二、系统架构设计一个高效的网络流量监控与分析系统应具备以下几个核心组件:1. 流量收集器:负责从网络中收集和捕获流量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后续的处理环节。
2. 流量分析引擎:对收集到的流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并生成相应的报告。
3. 可视化界面: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网络流量的监控结果和分析报告,方便管理员进行实时查看和分析。
在系统架构设计中,我们可以采用开源的工具和技术进行搭建。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Elasticsearch作为流量数据的存储引擎,Logstash作为流量收集和处理工具,Kibana作为交互式的数据可视化平台。
三、系统搭建步骤1. 安装配置Elasticsearch:在服务器上安装并配置Elasticsearch,创建索引和映射。
2. 安装配置Logstash:在服务器上安装并配置Logstash,设置输入插件用于收集流量数据,设置过滤器插件用于处理流量数据。
IPRAN网络部署策略研究

IPRAN网络部署策略研究首先,IPRAN网络部署应考虑到网络覆盖范围和网络容量需求。
根据需要覆盖的区域大小和用户数量,选择合适的网络部署策略。
一般的网络部署策略有点对点连接、点对多点连接和多点对多点连接。
其次,IPRAN网络部署还要考虑到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
根据网络需求和条件,选择适合的网络拓扑结构,对网络性能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星型拓扑、环状拓扑、树状拓扑和混合拓扑等。
第三,IPRAN网络部署要考虑到网络设备的选择。
根据网络需求和设备功能需求,选择适合的网络设备进行部署。
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光传输设备等。
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性能、可靠性、扩展性等因素,以确保网络的高效运行和稳定性。
第四,IPRAN网络部署要考虑到传输介质的选择。
根据网络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进行部署。
传输介质包括光纤、微波、卫星等。
在选择传输介质时,要考虑传输距离、带宽需求、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以满足网络的传输要求。
第五,IPRAN网络部署还要考虑到网络安全的问题。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应用,网络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网络部署过程中,要考虑网络的安全性,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防止网络被非法入侵和攻击。
最后,IPRAN网络部署后还要进行网络管理和维护。
网络管理包括对网络设备、传输介质和安全措施的管理,以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和高效性。
网络维护包括对网络设备的巡检、故障排除和升级等操作,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IPRAN网络部署策略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部署策略,可以提高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具体的部署过程中,要考虑网络覆盖范围、网络容量需求、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选择、传输介质选择和网络安全等因素,并进行网络管理和维护,以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基于流量监控数据的IPRAN网络分析及诊断方法概述

基于流量监控数据的IPRAN网络分析及诊断方法概述摘要以网管采集的IPRAN流量监控数据报表为基础,应用基于excel的数据处理方式,通过基于梳理峰值流量、均值流量、最小值流量、峰均比等多维度数据的特征分布,分析确定不同层级基于峰值或均值流量的系统扩容模型,同时形成对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靠性或合理性问题的诊断方法。
关键词IPRAN;峰值流量;均值流量;峰均比1 研究背景1.1 4G业务量爆炸式增长随着当前营销策略、用户套餐的多样化,全网4G业务量的增长幅度已远远超过4G用户数的增幅,业务流量在2016年出现井喷式地增长。
以XX省为例,2016年全省4G数据业务日均业务量由2015年12月的16357GB/天激增至16年底224414GB/天,同比增幅1272%,月均平均增长率为24.4%。
1.2 IPRAN网络所面临的考验与早期承载2/3G的MSTP网络相对,IPRAN网络具备承载4G业务的天然优势,但是从MSTP网络的刚性管道转变为IPRAN网络的弹性管道后,对网络承载能力、结构合理性、网络安全性及可靠性的评价方式方法也势必区别于原有MSTP网络的模式。
(1)业务接口形式变化:与无线站点的对接端口由MSTP时期的E1接口或多个E1虚级联而成的FE接口,演变为IPRAN的FE或GE接口直连。
(2)业务需求变化对网络容量的要求:IPRAN网络提供的弹性管道完全适应无线回传业务的流量需求,但在分组化和动态统计复用的状态下,IPRAN网络已不能单纯通过承载无线站点数量的简单叠加测算,形成对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网络容量扩容的规划设计依据。
1.3 IPRAN网络秒级流量监控需求IPRAN网络在面向业务和体验方面缺少必要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手段,部分设备厂家的网管仅能提供针对端口的均值流量统计,不能真实反映网络内的真实流量峰值特性,使得彈性管道对业务的实际承载能力无法感知。
针对IPRAN网络现有网管对流量监控和分析方法的缺失,在现有网管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实现IPRAN各类网元的不同类型接口(FE、GE、10GE)的均值流量、峰值流量、最小流量等性能数据采集,支持秒级流量监控功能需求,支持对流量数据的长期采集和临时采集,实现数据采集需求及数据分析体系在网络规划、建设、优化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流量监控数据的IPRAN 网络精准建设研究郭祥明,黄长春(北京中网华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摘 要 4G流量爆发式增长,对IPRAN网络结构、容量、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
通过制定流量分析模型,对提取的流量数据进行分析,精确定位网络短板,指导IPRAN网络在结构、容量、安全方面进行精准建设,实现网络投资精准投放、提升投资效益。
关键词 流量暴增;流量分析;结构优化;容量扩容中图分类号 TN929.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5599(2018)10-0055-06收稿日期:2018-06-221 4G 业务增长趋势随着网游、直播、视频等互联网应用加速向移动终端转移,运营商介入到与互联网内容合作经营,新一轮4G 业务竞争加剧,运营商纷纷推出不限流量套餐。
随着流量竞争日益加剧,流量资费大幅降低,用户上网行为在改变,对网络游戏、手机视频流量消耗需求越来越大,导致4G 流量爆发式增长。
以某省为例,2017年1-9月某省联通无线站点单日流量由282 TB 增长至920 TB,月均增长率为25%,城区无线站点单日流量增长量大于非城区。
LTE 站点单日流量增长情况如图1所示。
2 IPRAN 面临考验某省联通IPRAN 网络定位于移网业务回传,作为2G/3G/4G 业务主要承载网络一直以轻载为主,但随着4G 流量爆发式增长,对IPRAN 网络带来严重冲击,在网络承载能力、网络结构、网络安全方面面临严峻考验。
(1)不合理的网络结构,无法满足4G 业务高质量回传要求、影响业务承载安全:某省联通IPRAN 网络大规模部署时,才进行两区三点目标网规划,IPRAN 部署大都沿用MSTP 时代网络结构,存在汇聚层跨区组网、接入层超大环、长支链现象,从接入层至核心层业图1 某省联通2017年1~9月LTE站点单日流量增长情况务经过转接点较多,对时延较为敏感业务,如手机支付、手机游戏业务影响较大。
(2)环路容量不足,无法满足4G流量增长需求:4G流量迅猛增长,部分IPRAN网络环路容量无法满足需求,4G用户视频业务出现卡顿现象,严重影响用户感知。
3 IPRAN流量监控需求IPRAN网络在面向业务和体验方面缺少必要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手段,使得IPRAN网络对业务的实际承载能力无法感知,无法对IPRAN网络进行精准优化、扩容。
针对上述问题,在现有网管功能的基础上提出IPRAN流量采集模型,对IPRAN汇聚层、接入层环路流量进行采集分析,准确定位网络短板,指导IPRAN网络精准扩容。
并对同一环路在不同时期流量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流量增长趋势,对未来几个月内流量增加情况进行预测,为IPRAN网络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4 基于流量监控数据的IPRAN网络分析方法4.1 流量监控模型IPRAN网络流量监测数据是衡量整个网络的重要工具,也是判断链路扩容及环路优化的依据。
由于IPRAN不同网络层面、不同时间段监测数据差距较大,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流量监控模型,才能真实反应出IPRAN网络对业务承载能力。
IPRAN网络流量统计首先要根据现网拓扑,建立接入环首尾端口(主备汇聚设备端口)、汇聚环首尾端口(主备核心设备端口)与环路名的对应关系表项及业务网络连接链路(CE/AR/RNC等)端口表项,在网管上定期倒出相应端口高峰时段平均流量、峰值流量数据,加以对比分析(统计端口如图2所示)。
IPRAN网络流量统计包括传统15 min流量统计功能和秒级流量统计功能,视不同厂家网管功能支持而定(据了解,华为、烽火网管支持秒级流量统计,中兴网管仅支持15 min流量统计)。
采样时段应是高峰时段,高峰时段的确认应在前期采样24 h数据分析得出,确认高峰时段后,定期例行采样时长建议设为60 min,采样周期15 min。
采集链路按照网络层次划分,主要包含业务汇聚至业务网元(无线网RNC、IP承载B网AR)环路;一级汇聚至核心设备环路;接入至汇聚设备环路。
4.2 IPRAN网络流量分析方法4.2.1 基于无线覆盖场景的差异化扩容门限设定IPRAN网络作为4G业务回传的主要承载网络,随着IPRAN与IP承载A网打通(规划2018年打通),会逐渐演变为一全业务承载网。
根据IPRAN网络轻载化设计目标,日常运维中会根据环路带宽利用率设定扩容门限。
带宽利用率计算方案如下。
环路带宽利用率=(主用端口流量+备用端口流量)/环路单边带宽图2 IPRAN网络流量监控端口示意图通常情况下会根据IPRAN网络峰值下行流量定义扩容门限,根据分组网络覆盖的目标区域价值不同,按照高峰时段监测的环路下行峰值流量带宽利用率,设定不同价值区域差异化扩容门限(如表1所示)。
在大量监测数据累计后可根据实际用户体验情况逐渐优化扩容门限值,从而实现网络精准投资与用户感知的完美结合。
4.2.2 某省联通IPRAN网络流量现状分析2017年9月对某省联通IPRAN网络进行持续1个月的流量监控,通过整理分析流量数据,发现某省IPRAN 网络在核心、汇聚、接入层都存在流量超过扩容门限情况。
具体流量监测情况如下。
(1)业务汇聚至IP承载B网AR流量(4G出口流量)。
某省联通大部分地市业务汇聚至IP承载B网AR 为10 GE链路(省会城市、个别大地市为多条10 GE链路捆绑),随着4G流量爆发式增长,大部分地市4G出口链路带宽超过扩容门限,急需进行扩容。
(2)一级汇聚环路流量。
某省联通共有137个IPRAN一级汇聚环路,全部为10 GE环路,9月一级汇聚环路峰值下行带宽平均利用率为23%,有16个一级汇聚环路峰值下行带宽利用率超过扩容预警线,应着手进行环路的优化/扩容。
(3)接入环路流量。
根据9月流量数据监测数据,参考不同覆盖区域门限值,全省共有102个接入环路下行峰值带宽利用率超过扩容门限,其中19个接入环路带宽利用率超过100%,应从承载业务、环路结构、环路容量等方面进行优化。
5 基于流量监控数据的IPRAN网络精准建设流程(1)IPRAN网络流量提取:根据流量监测模型,提取核心、汇聚、接入层环路流量数据。
(2)对流量超限环路分优先级实行名单制管理:根据网络层级将超限环路分为核心、汇聚、接入3个层级,根据流量大小及影响范围优先考虑核心层环路优化调整。
(3)分析业务承载合理性:根据网管数据,分析IPRAN网络业务承载是否合理,对承载的不合理业务优先考虑割接至其它方式承载。
(4)分析网络结构合理性:根据两区三点目标网规划,分析网络结构是否与目标网相匹配,对跨区组网、超大环、长支链进行优化调整。
(5)对网络容量进行扩容:在确保业务承载、结构合理的前提下,根据流量分析分轻重缓急对网络扩容。
(6)建立网络流量常态化监测机制:由于4G流量增长极快,且存在不确定性,应尽快建立常态化的流量监控制度,如在省分层面统一流量监控系统,使得流量监控实施具备常态化执行的条件。
6 基于流量监控数据的IPRAN网络精准建设方案6.1 核心汇聚层优化方案核心层流量瓶颈主要在业务汇聚设备至IP承载B 网AR链路容量不足,某省联通业务汇聚设备都是口字网络层级不同价值区域扩容门限(环路下行峰值带宽利用率)城区乡镇及以下高中低高中低商业、车站等园区、校园、政企、住宅人口低密度区景区、中心镇区园区、校园、政企、重点乡镇偏远乡镇、自然村核心层IPRAN至B网AR45%45%45%45%45%45%汇聚层一级汇聚环路55%55%65%60%65%70%接入层接入环路65%70%75%70%75%80%表1 不同网络层级不同价值区域扩容门限型组网与IP 承载B 网AR 直连,网络结构不存在问题;该链路基本承载4G 业务,业务承载合理。
对于该链路超限地市扩容方案如下。
(1)非省会城市:采用10 GE 链路捆绑方式来解决上行带宽不足问题(方案1)。
扩容1条10 GE 链路,业务汇聚设备需具备3个10 GE 端口(上联、互联、下联),根据目前流量监测数据,大部分地市扩容1-2条链路即可满足4G 流量承载需求,单边链路最多可扩容至4条10 GE 链路,超过4条应从核心设备出100 GE 端口直连EPC MCE 设备。
(2)省会城区:省会城市4G 流量较大,如长沙目前单边10 GE 链路已扩容6条,不建议再继续扩容10 GE 链路,可从核心设备出100 GE 端口直连EPC MCE 设备,减少跳接点。
6.2 一级汇聚优化方案某省联通IPRAN 网络一级汇聚层环路137个,根据IPRAN 网络评测结果,一级汇聚环路以承载4G 业务为主,部分汇聚环路承载少量大客户业务,对汇聚环流量影响不大。
但部分一级汇聚环路存在跨汇聚区组网现象,对环路流量影响较大,需先对环路结构进行“口字型”调整后再根据流量监测情况判断是否需求环路扩容。
已调整为“口字型结构”的汇聚环路,环路流量仍超限的,应考虑采用10 GE 链路捆绑方式将10 GE 环路扩容为20 GE 环路。
一级汇聚扩容10 GE 端口应分布在不同单板上以防单板故障而导致整个节点失效。
6.3 接入层优化方案根据网络评测结果,某省联通IPRAN 接入层环路在业务承载、网络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如部分地市接入环路承载大量乡镇OLT 上行业务、环路网元较多,导致环路带宽利用率偏高,全省已有19个接入环路带宽利用率超过100%,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应从业务割接、结构调整、环路扩容3个方面对接入环路进行优化。
6.3.1 不合理业务割接不合理业务定位:首先根据流量监测数据定位到某个接入环路,再找到该接入环上联汇聚设备,若分组接入层承载OLT 业务,在县城汇聚设备势必要占用大量的GE 端口落地,通过网管查询汇聚设备端口来定位不合理业务。
图3 IPRAN一级汇聚设备端口占用图以某地市接入环1为例,该环路下行峰值带宽利用率为126%,通过查询网管发现该环路所属汇聚设备配置的48×GE 单板,GE 端口全部被占用,OLT 占用34个GE 端口,如图3所示。
接入环1峰值流量严重超载,导致数据分组丢失、上网卡顿,引起用户多次投诉,严重影响用户感知。
经分析发现该环路承载了7端OLT 上行业务,且该部分OLT 周边都已部署县乡OTN 设备,通过将OLT 业务割至县乡OTN 承载后,该环路下行峰值带宽利用率由126%下降为24%,降至扩容门限以下。
6.3.2 不合理结构调整IPRAN 接入层网元数量较多,环路结构复杂:超大环、长支链、环套环、跨区组网等现象较为普遍,通过网管或网络拓扑图无法理清接入环路与光缆网、传输系统匹配关系,对环路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难度较大。
解决方案:可依托谷歌地图工具,将网管拓扑图网元逐个在谷歌地市上进行展示,通过叠加基础架构、光缆网、县乡OTN 系统等图层,可根据两区三点目标网规划利用主干光缆、OTN 波道资源等快速制定超大环、长支链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