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北方地区复习备课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第六章 北方地区

图们江
鸭绿江 ; ⑨__________
⑩__________。
第六章 知识巩固与能力提升
1.我国最典型的雾凇是吉林雾凇 。 2.东北平原由哪些小平原组成三江平原 、 松嫩平原 、 辽河平原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3.“东三省”是指 4.我国最大的平原是 东北平原 。 5.三江平原由 黑龙江 、 松花江 、 乌苏里江 河流 冲积而形成 6、东北地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 长冬严寒 ,由于气 温低,蒸发量较少而形成 冷湿 的自然环境。
第六章 知识巩固与能力提升
6、下列属于北京历史名胜的是(D ) ①明清故宫 ②八达岭长城 ③周口店北京猿人遗 址 ④北京胡同 ⑤中华世纪坛 ⑥香山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C 7、北京的气候特点是( ) A.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多雨 C.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D.全年炎热干燥
第六章 知识巩固与能力提升
10、作为古都之一的北京,保留着众多的古建筑、 园林和特色街区。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这些古 建筑、园林和街区应当(D ) A.全部拆除 B.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C.根据建设需要拆除 D.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11、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建立并飞速发展是 因为该地区是我国( B ) A.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B.科技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 C.交通运输最便利的地区 D.自然环境最优美的地区
四、黄土高原 1、位置与范围: 2、华夏文明的摇篮 3、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及证据 5、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6、水土流失的危害: 7、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 施
第六章 北方地区
五、祖国的首都—北京 1、位置与范围 2、地形、地势特点: 3、政治、文化中心: 4、北京古城扩展与水源的关系: 5、北京名胜古迹: 6、北京重点的功能区: 7、北京现代化建设与古城保护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文历史等方面内容。
本章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北方地区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北方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需要通过本章内容进行深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对于北方地区的一些特定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和分析北方地区的一些特定现象。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教材、PPT、地图、图片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北方地区的特点。
2.呈现(15分钟)对于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北方地区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北方地区的某一特定现象或问题,进行分析和解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填空、选择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反馈,纠正学生的错误。
【2020】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资源
多 媒体
重点难点
重点:基础知识点
难点 :知识体系
教 学 过 程
环节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动态修改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讲课内容
师生问好
1、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 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
第六章 北方地区
一 、知识体系
自然特征与农业
【2020】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北方地区 (复习课)
课 题
北方地区 (复习课)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北方地区的主要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读图分析能力。
国际交往中心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板书设计
第六章 北方 地区
一、自然特征与农业
二、“白山黑水”----东北 三省
三、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 土高原
四、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后记
总体效果还算可以,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东北三省
师生问好
及时复习
1、位置范围
2、地形
3、气候
4、重要的农业区
1、位置范围
2、地形
3、河流
4、气候
5、矿产资源
6、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
7、我国最大重工业基地
组织课堂纪律
学生回答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问题与措施
有利条件
《北方地区复习》教学设计

《北方地区复习》教学设计《北方地区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地图,,能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并说明北方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分界线。
2、结合地图及所学,分析掌握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再染景观、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了解北方地区、东北三省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及主要农作物,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4、通过对东北地区与黄土高原各要素的,理解区域的共同性及内部的差异性,及之间的联系,形成地理研究是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的研究理念。
二、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基本特征2、北方地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不利条件及主要农作物3、位置、气候、地形、植被、农业、工业等各要素之间在具体地理区域上的应用联系。
三、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不利条件及主要农作物2、位置、气候、地形、植被、农业、工业等各要素之间在具体地理区域上的应用联系。
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思路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课件、课堂小测六、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下四大地理区域中的第一个——北方地区。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分析一个区域要从哪些方面着实?生:说----师:总结今天,我们就顺着这个思路,进行本节课的研究。
一、自然要素的分析1、北方地区的地形学生看图,说出主要地形及地形区。
2、气候在温带季风气候的大前提下,分析区域内部不同地点气候差异及原因进一步分析不同地区地形的差异——东北三省和黄土高原3、河流在前面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要素影响北方地区河流的特点学生讨论教师总结4、植被5、土壤6、矿产资源二、分析好自然要素后,进一步分析自然要素对人文要素的影响1、对农业的影响1)引导分析东北地区农业不利条件与华北地区的不同2)作物,知道不同地区的作物,并引导学生重视图及图例的应用。
由于现在的学生缺乏生活的经验,课中出示了一些常见但未必学生能认识的农作物,增加地理研究的应用性。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六章《北方地区》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六章《北方地区》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六章《北方地区》主要介绍了我国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本章内容较为丰富,包括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植被分布、土地资源利用、工业基地、农业特点、人口和城市分布等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特点,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具体的地理概念和现象产生困惑,如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植被分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了解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植被分布、土地资源利用、工业基地、农业特点、人口和城市分布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气候特点、植被分布、土地资源利用、工业基地、农业特点、人口和城市分布等。
2.难点:气候特点、植被分布、土地资源利用等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分析气候特点、植被分布、土地资源利用、工业基地、农业特点、人口和城市分布等。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北方地区案例,让学生分析、总结北方地区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课件。
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北方地区》备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六章北方地区年级八年级科目地理时间标题第六章北方地区中心发言人成员一、教材分析本章教学内容有四节,包括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北山黑水”------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和祖国首都-----北京四节内容。
北方地区属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内容选择上,教材并没有将区域内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一一罗列,而是从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于此相适应的农业生产、传统民居及交通方式、文化习俗、等人文地理特征的差异来对比学习。
在最新制定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因此教材中突出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并明确区域人文特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这对培养学生思考和解释复杂的地理现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共5个班,二班、四班基础较好,其他三个班中,五班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纪律较差,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二班不爱发言,四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差。
每班都有7、8名学生成绩特别差,主要是智力因素和学习习惯、基础太差,成绩提高难度大。
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地完成。
三、教学目标(结合课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的界线和范围,并能说出在地形、气候、植被和河流等方面的自然地理差异。
(2)能例举出北方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吃、穿、住、行)及文化习俗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通过各种地图(地形图、气温与降水量图、河流流量图、各景观图),收集、比较、归纳北方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
(2)运用已学过的气候、地形、植被、农业生产等知识,理解自然地理各要素相互联系,以及人文地理特征受自然环境影响这一基本地理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尊重中国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增进多元文化理解的能力。
2024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全章教学设计

2024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全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方地区是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内容包括黄河流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等地区,涉及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以及农业、工业、城市和民俗等人文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现象和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北方地区的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于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进行综合理解和分析。
此外,学生对于北方地区的实际情况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来拓展视野和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
2.掌握北方地区的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情况。
3.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于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影响。
2.北方地区的人文特征和民俗传统。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2.通过案例分析和图片展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3.利用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材、图片、地图和案例材料。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电脑。
3.准备小组讨论和报告的相关指导和要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方地区的图片和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提出本章的学习目标和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5分钟)对于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进行介绍,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通过图片和地图的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3.操练(20分钟)对于北方地区的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包括农业、工业、城市和民俗等,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巩固学生对于北方地区的理解和认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综合复习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综合复习一、单选题读北方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题。
1.下列关于北方地区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B.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C. 耕地以旱地为主,发展了旱作农业D. 代表农作物有小麦、油菜、大豆和棉花2.下列关于A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典型土壤类型是黄土B. 山河大势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C. 降水丰富,热量条件优越D. 工业发展历史悠久,以轻工业为主3.与B地形区景观描述相符的是( )A. 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B. 低山丘陵广布,降水充沛,水网发达,树木常绿,山水景观秀丽C. 高原坦荡,盆地宽阔,气候干旱,草原、荒漠广布D. 地高天寒,雪山连绵,湖泊星罗,沼泽连片4.下列关于河流C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含沙量大B. 中游支流多,形成“地上河”C. 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流域面积最广D. 应加强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读图,回答下列题。
5.当前甲地区出现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B. 泥石流C. 地震D. 台风6.造成甲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有( )①破坏植被②土质疏松③开矿④过度发展畜牧业A. ①②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7.下列属于治理甲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生物措施是( )A. 修建水库B. 修建梯田C. 植树种草D. 打坝淤地8.为了实现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应该是( )A. 修建梯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B. 修挡土坝,大力发展粮食生产C. 植树种草,合理发展林果业和牧业D. 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林木生产读黄土高原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题。
9.对图中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地形平坦B. 波状起伏C. 支离破碎,沟壑纵横D. 地形崎岖,多喀斯特地貌10.图示地区农业生产一般集中在( )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②11.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不利的活动是( )A. 在①处营造防护林B. 在②处(缓坡)建梯田C. 在③处打坝淤地D. 在④处(陡坡)开垦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北方地区(复习备课)
一、课标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地区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5.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6.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7.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8.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二、重难点
重点:1.北方地区、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北京的自然特征。
2.北方地区、东北三省农业的发展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3. 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特点
4.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治理的措施。
难点: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及自然要素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预测学生达到的程度
北方地区、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北京的位置与范围--------90%的掌握
北方地区、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北京自然特征------ 80%学生掌握
北方地区、东北三省农业的发展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特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治理的措施--------70%的掌握
四、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复习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北京的位置与范围
2、识记北方地区、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北京自然特征,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东北三省成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原因,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特点。
3、运用图文资料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特点及与交通、资源的关系
4、根据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说出治理措施。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自主复习巩固
(一)位置与范围
图一图二
1.在图一指出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说出确定的主导因素。
2.在图二中指出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北京。
3.在图二中找出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秦岭淮河、乌鞘岭、太行山脉、渤海、
黄海,说出北方地区、黄土高原的范围。
4. 在图二中找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说出三省的简称、行政中心。
(二)自然特征
1、北方地区的地形:地形以____和为主,东有面积广阔的平原和平原;西部高原。
2、北方地区气候特征:北方地区跨我国的带和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3.东北三省被称为:“白山—黑水”,其中,白山指_____,黑水指____;主要地形类型有和、。
从图中看出,可以用“_______、______”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4.东北三省气候具有:_____特点。
东北的传统民居,房屋坡度___,墙体___,窗户____
5.黄土高原的地形以为主,地表、,形成了、、等多种地貌景观。
6.北京位于的西北角,面和面背群山,地势由向倾斜。
环节二:重点讲解,答疑解惑
(三)农业的发展
2.读图分析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
3.读图说出东北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4.分析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食基地的条件。
(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
1.读图分析东北三省工业基地发展条件
2.分析东北工业部门的特点,工业分布与交通、资源的关系。
(五)黄土高原生态问题及保护措施
(1)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带来的后果(2)应采取哪些措施改善生态环境?
环节四:达标测试
出示基础的达标测试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进行批阅讲解,对重点内容进行必要的说明与指导,强化学生知识的落实与运用。
并检测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获知反馈,及时辅导。
一、选择题
1.关于北方地区的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有()
A.北方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B.北方地区的地形以丘陵和盆地为主
C.太行山将黄土地分为南北两部分 D.长白山将黑土地分为东西两部分
2.下列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能反映北方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3.华北平原春旱的自然原因是()
①春天降水少,气温上升快,蒸发量大②河流少,且径流量小③水土配置不合理,地多水少④人口多,工农业用水量多⑤水资源污染严重,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
A.①③④.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③
4.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地势特点是()
A.南高北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东高西低 D.东北高西南低
5.根据下列各省轮廓图判断,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是()
A. B. C. D.
6.(双选)东北三省的地形以()为主
A.山地 B.平原 C.高原 D.盆地
二、综合题读下图回答
(1)①_______海,A是_________高原,其主要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严重,形成的地表形态,应采取什么措施治理?
(2)北京所处的经纬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特征是:
(3)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但纬度偏高,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差,农作物只能____________(作物熟制)。
(4)5月16日,京城再次遭遇昏黄的雾霾天。
空气中的污染物得不到及时扩散,浓度迅速上升,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已达六级严重污染。
市环保监测中心发出提醒:所有市民减少户外运动。
雾霾天气是空气质量恶化造成的,试说出一项产生大气污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应的有效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