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篇一: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课程书目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课程书目【课程参考书目】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
李治安、杜家骥:《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
楼劲、刘光华:《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
【阅读参考书目】周良宵:《皇帝与皇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徐连达、朱子彦:《中国皇帝制度》,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
刘泽华:《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xx年。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91年。
周良宵:《皇帝与皇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马克垚:《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1997年。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阎步克:《职位与品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xx年。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华书局,1963年。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吴宗国:《盛唐政治制度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xx 年。
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
浅谈中国当前的“官僚主义”

浅谈中国当前的“官僚主义”——读《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有感王亚南先生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创作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方面以国民党四大家族为首的新官僚主义十分猖獗,官僚资本的肆意运作使下层百姓的生活痛苦不堪。
另一方面,因英国的李约瑟教授就中国官僚政治问题向其请教而引发了对中国官僚政治的思考与研究。
《官僚研究》的出版使王亚南先生成为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的开启者。
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断断续续地读完了王亚南先生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学术性较强与晦涩难懂的言辞使得阅读过程中不乏困惑与烦闷,但作者对中国传统官僚政治深入系统地分析也引发了我对当前中国官僚政治的思考。
王亚南先生在开篇就阐明官僚政治有技术性与社会性之分,当官僚政治作为一种体制而言,其核心要素是国家权力全部掌握在官僚手中,官僚有权剥夺普通民众的权利与自由,这种官僚政治只存在于一定的历史阶段。
而作为技术层面的官僚政治“在任何设官而立的社会都能存在,诸如讲形式,打官腔,遇事但求形式上能有所交代,一味的应付了事、推卸责任等等。
”从这一立论来看中国当前的官僚政治,我忽然找不到一个很好的措辞,只能说当前的中国官僚政治是绝对不能只称为技术上的官僚主义作风。
对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首先,在经济方面,王亚南先生指出中国官僚政治是建立在以地主经济为基础的统治者阶层剥夺被统治者阶层剩余劳动或部分必要劳动的生产关系之下,一旦此种生产关系遭到破坏或不复存在,中国的官僚政治体制将不能继续推行下去。
但是王在介绍西方官僚政治时也提到了西方官僚政治产生于封建领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的过渡阶段,其经济基础建立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基础之上,是为了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果集中于以皇权为首的贵族中,由此走向贵族官僚化的道路。
这说明官僚政治的产生不一定只能以地主经济为基础,而中国官僚政治体制两千多年来所表现出巨大的包容性和贯彻性难保其不会在当前新的经济基础之上继续残存并可能达到发展的地步,而不是经过一场摧毁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能彻底消除的。
中国政治史参考书目

中国政治史参考书目1、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本)人民出版社。
2、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
3、张晋藩等:《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
4、左言东编:《中国政治制度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
5、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6、杨鸿年等:《中国政制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7、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
8、王汉昌等:《中国政治制度史略》,人民出版社,1985年。
9、罗辉映主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年。
10、李明晨编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纲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年。
11、钱实甫:《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华书局,1984年。
12、林代昭等:《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重庆出版社,1988年。
13、史远芹等:《中国近代政治体制的演变》,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
14、孔庆泰等主编:《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
15、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16、周发增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辞典》,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17、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18、彭勃等:《中国监察制度史》,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年。
19、肖永清主编:《中国法治史简编》(上下册),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1982年。
20、张晋藩:《中国法治史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6年。
21、陈光中等:《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群众出版社,1984年。
22、王汉昌主编:《中国古代人事制度》,劳动人事出版社,1986年。
23、李铁:《中国文官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
24、邓德龙编著:《中国历代官制》(上),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
中国的官僚政治与封建社会——《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读后感

中国的官僚政治与封建社会——《中国官僚政治研
究》读后感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读后感: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剖析传统官僚政治的著作,是学术界研究中国官僚政治的奠基之作。
下面,我想结合这本著作来谈谈我国的腐败问题。
作者于亚楠先生提出,有些史学家说中国一部二一四中就是一部含污中。
有人用民族性解释贪污的根源,有人用风气说来说明贪污的盛行,都没找到根本,根本原因在制度上。
上述观点是很有道理的。
人性贪婪而自私,当官员掌握公共权力以后,如果没有制约的话,他往往会以权谋私。
正如阿克顿勋爵的名言一样:权力容易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地腐败,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另外,从大的方面来说,制约腐败的政治制度建立起来以后,制度本身也是容易腐败变质的,比如说君主政体容易变异为僭主政体,贵族政体往往会腐败为寡头政体,共和政体则可能会变异为平民政体。
防止政治制度腐败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建立混合政体,因为单一的政体很容易变异为其他不好的政体。
在中国历史上,反腐倡廉往往是通过上级特别是皇帝以身作则或者严惩腐败官员来进行的,但这些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制约腐败。
因此,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新的朝代建立以后,统治者往往会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清正廉洁,打击腐败:但时间一长,因
为没有相应的制度来制约腐败,统治者就变得腐败、荒浮无道,这又引起了人民的反抗。
干是,便出现了朝代频繁更禁的现象。
新中国建立以后,一套有效制约腐败的制度也相应建立起来。
只是,这套制度在后来没有完全贯彻执行,使得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没有充分行使,这是当今中国腐败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现在的反腐,应该在体制改革上多下功夫。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pdf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pdf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指的是运用各种批判的思维方式,以更深入地研
究中国官僚政治的发展与历史的综合。
研究中国官僚政治的主要目的,是透过分析政治的结构、政治参与者、政策工具、政策决策过程以及
政策效果,更深入地了解政治制度在官僚政治中所扮演的角色。
它首
先涉及官僚政治的研究体系,包括其内容、方法和地域特点。
其次,
它探讨了官僚政治体系在政治决策和政策实施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如行政协调方面的能力、参与政策决策的渠道、机构变更的操作
规则、政府的行政能力改革等。
最后,它涉及官僚政治的差异化,因
为一国内部的政治体系可能存在多元性,可能会在这一国家存在多种
形式的官僚政治,并可能有着不同的政策取向和行政方式。
研究中国官僚政治需要考虑官僚政治体系中政治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
作用。
研究者首先必须理解参与各种政治过程的主体,以及这些参与
者之间的关系,这主要依赖于政治研究者实质性地洞穿不同政策或体
制的背景,并以此建立一种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政治过程的理论框架。
此外,官僚政治研究者必须关注官僚体系在实施政策,制定战略计划,监管和调控经济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
的关系。
最后,研究者还要考虑官僚政治体系对结构性变化(如政府
变更、政策实施等)和政治行为表现(如选民支持、抗议行为等)的
反应,以及它如何改变这样的行为、决策和发展。
它还将探讨官僚政
治结构及其实施的政策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影响,以及它们如何延续
或打破既定的政治格局。
读《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中国官僚政治的基础
第四篇 中国官僚政治的社会经济基础
第六篇 官僚政治与儒家思想 第八篇 支持官僚的第一大杠杆——两税制 第九篇 支持官僚的第二大杠杆——科举制
官僚、其他阶层
第十篇 仕宦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 第十一篇 农民在官僚政治下的社会经济生活
官僚政治、社会发展及官僚政治的变化
第七篇 官僚贵族化与门阀
个人道德与政治事功分开 ?
儒家在专制官僚实践中的变化
• 陶希圣的七阶段发展说
“封建贵族的固定身份制度的实践伦理学说,一变为自由地主阶级向残余 贵族争取统治的民本政治学说与集团国家理论;再变为取得社会统治地位 地主阶级之帝王之学,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孔子遂由辞呈了神化的伟大 人格;三变而拥抱道教佛教孔子又变为真人至人及菩萨;四变而道士化; 五变而禅学化;六变而孔学之经世济民的探讨失败,所留存者,伟大的孔 子,为地主阶级与士大夫集团之保护神。” 《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
法国
“朕即国家”的王权、大权独揽的官僚体系、奢靡的贵族及大革命
德国
直到19世纪中叶,德国还处于“专制主义、官僚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混合 统治”(《资本论》、1963版,卷一、P808)
俄国
彼得大帝(1682~1725)始建的官僚统治,“管理沙皇鞋子的官吏,可 以为自己利益破坏政府命令”…“官僚主义本质上就是忽视现实,专讲形 式。….视人民如马,强夺…藐视国法…”“更换行政人员,不过是为使人民 产生政府反官僚的假相,实质是惧怕、监督人民。(《社会形式发展大 纲》) 东方化的专制、落后的生产关系及“十月革命”。
第十二篇 官僚政治对中国长期社会停滞的影响
第十三篇 中国官僚政治在现代的转型
第十四篇 传统的旧官僚政治的覆败
第十五篇 新官僚政治的推移与转化
现代大学生课外必读阅读书目

大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一、文学1、《诗经》2、《楚辞》3、《左传》4、《乐府诗选》5、《史记》6、《唐诗三百首》7、《宋词三百首》8、《古文观止》9、《红楼梦》10、《人间词话》11、《四书集注》12、《鲁、迅选集》13、《女神》14、《子夜》15、《家》16、《骆驼祥子》17、《雷雨》18、《徐志摩选集》19、《沈从文小说选》20、《平凡的世界》21、《光的赞歌》22、《荷马史诗》23、《一千零一夜》24、《莎土比亚戏剧集》25、《欧也妮·葛朗台》26、《安娜·卡列妮娜》27、《老人与海》28、《普通语言学教程》29、《美学》30、《白鹿原》二、历史1、《史记》司马迁2《汉书》班固3《资治通鉴》司马光4《国史大纲》钱穆5《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6《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7《剑桥中华民国史》费正清8《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王亚南9《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李泽厚10《万历十五年》黄仁宇11《历史》希罗多德12、《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13、《罗马帝国衰亡史》爱德华.吉本14、《法国革命史》佛朗索瓦.米涅15、《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雅各布.布克哈特16、《19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乔治.皮博迪.古奇17、《世界史纲》赫.乔.韦尔斯18、《历史研究》阿诺德.汤因比19、《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费尔南.布罗代尔20、《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三、哲学1、《论语》孔丘2、《孟子》孟轲3、《老子》老子4、《庄子》庄周5、《孙子兵法》孙武6、《荀子》荀况7、《周易》8、《坛经》慧能9、《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11、《理想国》柏拉图12、《尼各马科伦理学》亚里士多德13、《忏悔录》奥古斯丁14、《方法谈》笛卡尔15、《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16、《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卢梭17、《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波普尔18、《西方哲学史》罗素19、《美学散步》宗白华20、《爱弥儿》卢梭三、经济学1、《资本论》马克思2、《帝国主义论》列宁3、《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4、《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5、《经济学原理》马歇尔6、《经济学和公共目标》加尔布雷斯7、《现代经济学导论》琼.罗宾逊8、《经济学》萨缪尔森9、《最优货币数量和其他论文》弗里德曼10、《产业组织》施蒂格勒11、《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2、《新人口论》马寅初13、《社会主义经济论稿》孙冶方14、《科学管理原理》弗雷德里克.W.泰罗15、《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亨利.法约尔16、《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乔治.埃尔顿.梅奥17、《经理人员的职能》切斯特.巴纳德四、科学1、拉普拉斯《宇宙体系论》,李珩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2、达尔文《物种起源》,周建人等译,商务印书馆出版3、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意义》,郝建纲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4、伽莫夫《从一到无穷大》,暴永宁译,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出版5、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周肇威译,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6、伽莫夫《物理世界奇遇记》,吴伯泽译,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7、伽德纳《啊哈!灵机一动》,白英彩等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1年出版8、丹齐克《数,科学的语言》,苏仲湘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出版9、侯世达《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郭维德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出版10、法布尔《昆虫学忆札》,王光译,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11、卡逊《寂静的春天》,吕瑞兰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12、古多尔《黑猩猩在召唤》,刘后一等译,科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13、温伯格《宇宙最初三分钟》,张承泉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出版14、霍金《时间简史》,许明贤等译,湖南科技2001年出版15、彭罗斯《皇帝新脑》,许明贤等译,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出版16、道金斯《自私的基因》,卢允中等译,吉林人民出版17 古尔德《自达尔文以来》,田名译,三联书店1997年出版18、托马斯《细胞生命的礼赞》,李绍明译,湖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出版19、贝尔纳《实验医学研究导论》,夏康农等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出版20、彭加勒《最后的沉思》,李醒民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出版21、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许良英等译,商务印书馆出版22、海森堡《物理学和哲学》,范岱年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出版23、薛定格《生命是什么》,编译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出版24、莫诺《偶然性和必然性》,编译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25、贝塔朗菲《生命问题》,吴晓江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出版26、林德伯格《西方科学的起源》,王君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出版27、巴特菲尔德《近代科学的起源》,张丽萍等译,华夏出版社出版28、库恩《哥白尼革命》,吴国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29、布伦诺斯基《科学进化史》,李斯译,海南出版社2002年出版30、布尔斯廷《发现者》,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出版31、格莱克《混沌——开创新科学》,张淑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32、库兹涅佐夫《伽利略传》,陈太先等译,商务印书馆出版33、韦斯特福尔《牛顿传》,郭先林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34、派依斯《一个时代的神话》,戈革等译,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出版35、达尔文《达尔文自传与书信集》,叶笃庄等译,科学出版社出版36、沃森《双螺旋——发现DNA的故事》,刘望夷等译,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37、克里克《狂热的追求》,吕向东等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38、卢里亚《熊掌与鱼》,颜青山等译,青岛出版社1999年出版39、威尔逊《大自然的猎人》,杨玉龄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出版。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读书笔记官僚政治的朝代特色、官僚本身及文化、制度的本质挖掘姓名吴俊指导老师华翔专业名称外交学学号 xxxxxxxxxx时间 2016年10月23日本月阅读的是吴宗国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这本书是有很高的含金量的,对于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了解与感悟是有很大帮助的,开始的时候读起来有很多的专业的词汇,读起来是有些吃力,但是随着不断深入,这本书会给你带来不断的惊喜,一种突然觉悟的欣喜。
另外这本书是由不同的学者写的,他们的笔锋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有的深入且高度凝练,有的简洁且深入生活及人物性格,对本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丰富。
总的来说,这本书始终围绕着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分析来展开的,在官僚政治的具体描述中有所取舍,并没有所有的构成因素进行阐述分析,主要是对于前后朝代的继承关系、制度变化与创新、突出的政治问题和特色的政治体制的深入分析,从前期的萌芽到后期的发展成熟以及变化淘汰都有很细致的描写,对于古代政治重要方面的整体把握是很大丰富作用。
另外在具体阐述时还有总结性的语言出现,上下承接、史论结合,论述逻辑思路非常清晰。
以及加入各朝的对比、制度沿革,能够让你快速领略古代官僚政治的起伏变化和发展趋势。
这便是我读这本主观的一些感受。
在读完整本书之后,首先对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基本构成有了些了解,虽然书名是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但是官僚政治的各个要素是在相互交叉影响发展的,所以本书是官僚政治制度、官僚机构以及运行机制和官僚本身统一的一个整体。
因此了解了基本构成是对官僚政治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
之后在本书思路的指引下有了些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整体发展变化趋势的认识,现在我对其做一简单的整理,叙述一下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发展的一些现象及本质问题。
在政治制度和官僚机构方面出现了这些现象:政治体制发展愈加完善和成熟,官制机构更加精细更加繁杂,行政理性化大大提高,分工更加明确;由临时设立的管制,随着使职体制的发展,使职化的趋势下促进了新的常规机构的出现,丰富了行政机构,为国家政治制度的创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央与地方的实力彼消此长,两者之间的矛盾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国家政权只到县一级成为常态,各朝遵守的规则,是由于统治者一直维护着乡社传统,用宗族、家族、血缘去自我团结维护基层社会,用社会的士族去控制基层平民,另外对于地方的高度控制,常常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再增设机构去控制地方,而增设机构往往演变成地方一级行政单位,还会出现重内轻外的现象,重京官轻地方官;唐宋以后体制重大变化是行政权的扩大和分化,中央决策、立法群体的扩大和决策立法的外廷化、制度化,国家对行政的监察也逐步加强,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中古时代帝国官僚政治体制逐渐由以皇帝个人为中心到以整个朝廷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