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问诊表

合集下载

中医妇科临床问诊思路与方法探讨

中医妇科临床问诊思路与方法探讨

中医妇科临床问诊思路与方法探讨摘要:医生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还需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通过问诊,了解患者的病情程度、具体病症,通过辨病、辨证诊断患者具体为哪种病症,问诊也是判定医生诊疗水平的关键。

在问诊期间医生不仅要掌握患者患病的因果关系,还要根据其他学科疾病,思量对目前疾病所造成的影响,这也体现了医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医务工作人员,必须经历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综合素养,才能从一个学生逐渐的成为真正的能够治病的医生,本次就针对中医妇科临床问诊思路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应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中医妇科;临床问诊思路;方法前言患者入院看病,首先要完成各项信息的采集,该过程需要医生通过问诊的方式获取详细的资料,只有利用问诊方式才能更好的掌握患者病症、病情程度等,最终结合各项诊断确定患者疾病类型、如何治疗。

所以,中医临证中问诊环节非常关键。

此次以中医妇科为为主,进行临床问诊思路和方法教学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了解疾病因果,确定诊疗思路(一)关注患者发病因素在给患者诊断疾病期间,如果不询问患者什么时候出现病症,病症发作时间,患者精神上是否受过刺激,有无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如何,作息是否规律,有无被毒所伤,这些不做详细的了解,便给患者直接检查,如何能够准确诊断为何种疾病。

所以,作为医生应该对患者进行详细问诊,注重了解患者的发病因素,掌握患者的饮食喜好、生活习惯、身体情况、发病因素等,形成前因后果的关系,确定患者可能因何因患病,这样能够精确辨证结果。

(二)关注加重缓解因素大部分的患者本身对疾病不了解,自身的感受并不是很确切,通常不能清楚的描述自身疾病初次发生的状况,因此,应该在给患者问诊时应该注重加重缓解的因素。

在诊断患者病症寒热虚实等方面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如患者存在痛经表现,通常在问诊时会以加重缓解因素诊断具体病理状况,如患者为形寒饮冷后病症加重,大部分患者为阳虚,也可能是寒证,与热接触后病情加重属于阴虚,或者也可能是热证,情绪变化相关的主要为肝气郁滞,身体过度劳累主要为气血不足等。

中医妇科简介

中医妇科简介

中医妇科简介中医妇科简介中医妇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中医妇科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妇科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等。

中医认为,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阴阳失衡、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有关。

通过辨证施治,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恢复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妇科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等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

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等来判断疾病的病理变化。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等来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疾病的病理变化和脏腑功能。

中医妇科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和中药熏蒸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通过中药的药性和功效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恢复脏腑功能。

针灸治疗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恢复脏腑功能。

推拿治疗是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部位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恢复脏腑功能。

中药熏蒸治疗是通过将中药熏蒸到患者的生殖器官和腹部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恢复脏腑功能。

中医妇科主要治疗的疾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期过多、经期过少、经期提前、经期延后、不孕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炎、宫颈糜烂、乳腺增生等。

中医妇科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妇科的优势在于综合治疗,强调整体观念。

中医妇科不仅关注疾病的症状,更注重疾病的根本原因。

中医妇科治疗强调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恢复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妇科治疗的同时,还注重患者的饮食调理、生活习惯调整等,全面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中医妇科学课件

中医妇科学课件
黯有块,块下痛减;胸胁、乳房胀痛;舌紫黯或有瘀点, 脉弦或弦涩有力。 治则: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1)膈下逐瘀汤
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索、五 灵脂、丹皮、乌药、香附、甘草
(2)加味乌药汤 乌药、香附、木香、延胡索、砂仁、甘草 加减:疼痛剧烈可加镇静之品,勾藤、合欢皮、琥珀
2024/2/26
13
3、湿热蕴结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或平时 小腹痛,至经前疼痛加剧,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 稠或有血块,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则: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
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川芎、白芍、红花、桃 仁、莪术、香附、延胡索。 加减:疼痛剧烈,白芍改赤芍,加川楝子等理气药。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色黄,粘稠,有臭气,或伴阴部瘙痒, 或灼热感;胸闷心烦,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 腻,脉濡数。
治则: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止带方
黄柏 茵陈 栀子 猪苓 茯苓 泽泻 车前子 丹皮 赤芍 牛膝
2024/2/26
33
5、湿毒蕴结型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 状如米泔,臭秽难闻;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 腻,脉滑数。
2024/2/26
28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量:多—虚证 时多时少—实证
色:白—虚证、寒证
黄—湿证居多
淡黄—虚证
黄绿如脓—湿热重证
赤—湿热伤络
黑—虚损不足
质:稀薄—虚证
粘稠—实证
气味:无臭味—虚证
气味腥臭—寒湿
奇臭—热(湿热重证、湿毒内盛)
治疗:
健脾、升阳、除湿
2024/2/26
29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内容简介(50-150字,双语教学课程须同时提供中英文内容简介)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可列多级标题,如设有实验,还须注明各实验项目)四、辨证论治:①气滞血瘸证,治宜行气活血,化瘀消癓,方用香棱丸或大黄虫丸;②痰湿瘀结证,治宜化痰除湿,活血消癓,方用苍附导痰汤合桂枝茯苓丸;③湿热瘀阻证,治宜清热利湿,化瘀消癓,方用大黄牡丹汤加木通、茯苓;④肾虚血瘀证,治宜补肾活血,消癓散结,方用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思考题:1、试述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指征。

2、癓瘕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第二节盆腔炎课时:共2课时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急、慢性盆腔炎的定义、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

熟悉盆腔炎的病因病机。

了解盆腔炎的应急处理和预防措施。

一、急性盆腔炎1.定义、沿革。

2.病因病机:主要是经产血室正开,摄生或手术不洁,湿热毒邪入客胞中,与气血相搏,正邪剧烈交争,致令发热。

邪毒与血结甚或热盛肉腐可成脓。

3.诊断与鉴别诊断:与异位妊娠、急性阑尾炎、卵巢囊肿蒂扭转相鉴别。

4.辨证施治:①热毒炽盛证,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排脓,方用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②湿热瘀结证,治宜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方用仙方活命饮加意苡仁、冬瓜仁。

5.外治法。

二、慢性盆腔炎1.定义、沿革。

2.病因病机:主要是风寒湿热之邪,或虫毒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蕴积于胞宫,久则郁结成癓。

3.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应以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相鉴别。

4.辨证论治:①湿热瘀滞证,治宜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方用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加丹参、毛冬青、忍冬藤、田七片;②气滞血瘀证,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膈下逐瘀汤;③寒湿凝滞证,治宜祛寒除湿,活血化瘀,方用少腹逐瘀汤;④气虚血瘀证,治宜益气健脾,化瘀散结,方用理冲汤。

5.外治法。

思考题:1、试述急性盆腔炎的急症处理。

2、湿热瘀结盆腔炎的发病机理是什么?其主要证候、治疗原则及代表方?第三节不孕症课时:共2课时,自学。

中医问诊的规范要点

中医问诊的规范要点

中医问诊的规范要点问诊是医生对病人或其家属,亲友进行有目的的询问病情的方法。

有关疾病的很多情况,如病人的自觉症状、起病过程、治疗经过、生活起居、平素体质及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所以问诊是中医诊法的重要一环,它对分辨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能提供重要的依据。

自觉症状主要靠问诊,问诊并有助于他觉症状的发现,问诊的一般内容及主诉大致与西医问诊相同,首先抓住主诉,即病人就诊时自觉最痛苦的一个或几个主要症状及时间,围绕主诉的症状,深入询问现病史,则需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从整体出发,按辨证要求,搜集资料,与西医问诊的重点有所区别。

一、一般问诊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职业、籍贯、住址等。

了解一般情况,可取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籍贯等可有不同的生理状态和不同的病证,如麻疹,水痘,百日咳多见于小儿;青壮年患病以实证多见;老年人体弱久病以虚证多见,妇女除一般疾病外,还有经、带、胎、产等特有疾病。

长江以南的江湖岸区有血吸虫病;蚕桑地区则多见钩虫病。

矽肺、铅中毒、汞中毒与职业病有关。

二、现病史起病到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治疗经过。

1.问起病起病的原因、过程及症状,发生症状的部位及性质,突然发病或起病缓慢,发病的诱因。

了解疾病的经过和主要症状的特点及变化规律,例如是持续性还是间歇性,加重还是减轻,性质有无变化,病程中是否经过治疗,曾服何药,有何反应等等。

了解起病的过程,对于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指导辨证治疗,有重要意义。

2.问现在症状(1)问寒热:恶寒、发热常是某些疾病的主要表现,注意有无恶寒、发热、时间、发作特点和恶寒发热的关系及轻重。

①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多为表证或半表半里证。

恶寒重,发热轻,多为表寒证;发热重,恶寒轻,多为表热证;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称寒热往来,多为半表半里证。

②发热不恶寒,多为里热证。

高热、口渴,尿赤,便秘,为里实热证;久病潮热,五心烦热,骨蒸劳热,多为阴虚内热证。

2015年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专业知识

2015年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专业知识

2.中焦病证的辨证要点
2
3.下焦病证的辨证要点
2
1.发热的病因
2
2.发热的临床表现
2
(一)发热
3.发热的伴随症状
2
4.发热的问诊要点
2
1.胸痛的病因
2
(二)胸痛
2.胸痛的问诊要点
2
1.腹痛的病因
2
(三)腹痛
2.腹痛的问诊要点
2
1.咳嗽的病因
2
诊断
(四)咳嗽与咯痰
一、症状
2.咳嗽与咯痰的问诊要点
2
学基 学 础
7.骨与关节基本病变的 X 线、CT 及 2 磁共振检查表现
8.骨与关节常见疾病的 X 线、CT 及 2
磁共振检查表现
9.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 X 线、CT
及磁共振检查表现
2
10.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临床意义 2
(三)放射性核素诊断 1.甲状腺吸 碘功能测定
2
传染 病学
2.血清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测定 2
2
(五)辨情志证候
喜证、怒证、悲恐证、忧思证的临床 2
表现及意义
1.心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
(一)辨心病证候
2.心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
1.肺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
九、脏腑 (二)辨肺病证候
2.肺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
辨证
1.脾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
(三)辨脾病证候
2.脾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
(四)辨肝病证候
1.肝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九)恶心与呕吐
2.恶心与呕吐的问诊要点
2
1.呕血与黑便的病因
2
(十)呕血与黑便

中医问诊

中医问诊

常见‘问诊能力’试题练习————1、患者,男,31岁。

发热,流涕,咽痛3天。

提示:围绕主诉,了解从发病到就诊前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关的鉴别诊断。

主诉特点:体温高度及体温波动情况。

伴随症状:是否伴有恶寒、咳嗽、咯痰、有无恶心呕吐。

结合中医十问歌,重点了解当前与中医辨证有关的症状。

如:口渴、身痛、头痛、流清涕或流黄涕,寒热情况。

问诊中应能表现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辨证依据。

诊疗经过。

做过哪些检查及其结果。

经过何种治疗,病情有无变化。

相关病史。

有无受凉史,或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病史。

个人饮食习惯、工作环境、特殊嗜好等。

问诊技巧:围绕主诉问诊,条理清晰,语言规范。

2、患者,女,28岁。

高热、寒战,伴腰痛、尿热痛l天。

提示:围绕主诉了解从发病到就诊前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关的鉴别诊断。

主诉特点:体温高度和波动情况,尿痛性质(灼痛、刺痛)。

伴随症状:有无尿频、尿急和排尿困难,尿中有无砂石或排尿突然中断。

中医十问重点了解当前与中医辨证有关的症状如有无口渴口苦、喜饮凉水,有无大便秘结、小便色赤。

诊疗经过。

做过哪些检查及其结果?经过何种治疗?病情有无变化?相关病史。

有无馒性泌尿道感染病史或不洁生活史。

个人饮食习惯、有无药物过敏史等。

问诊技巧:围绕主诉问诊,条理清晰,语言规范。

3、患者,男,30岁。

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2天。

4、患者,男,32岁。

因饱餐后右胁隐痛1个月,近3天明显加重。

5、患者,男,49岁。

发作性胸闷半年,近日加重。

6、患者,女,42岁。

喘憋1年余,时轻时重,近两日不能平卧。

7、患者,男,16岁。

发热、腹痛、脓血便2天。

8、患者,女,44岁。

多饮、多尿,体重下降半年。

9、患者,女,19岁。

下肢关节疼痛半年,因淋雨加重,发热一周。

10、患者,男,65岁。

发音不清晰一周余,今自觉右手无力就医。

11、患者,女,51岁。

上腹部疼痛,返酸数年,近3日症状加重。

12、患者,男,26岁。

中上腹痛3年余,3天前呕吐,色如咖啡,黑色大便4次。

中医的四诊详解PPT课件

中医的四诊详解PPT课件
脏精衰竭,多属虚证。
22
闻诊
闻呼吸 • 呼吸气微,属虚证、寒证,肺肾气虚。 • 呼吸气粗,属实证、热证,邪热犯肺。 闻体气 • 腐臭:多见瘟疫证或身有溃疡的疮疡。 • 汗臭:湿温、热痹而致。 • 腥味:多见于大失血病人。 闻口气 • 臭秽:胃热或口腔不清洁。 • 酸臭:多是胃有宿食,消化不良。 • 腥臭:多见于肺结核、肺脓疡。
中医四诊
李小小
1
四诊
• 四诊慨念: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 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 切四种方法。
• 基本原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的 皮、肉、脉、筋、骨、经络与脏腑息息相 关,因而通过探查人体外部征象,以探求 疾病的本质。
• 四诊合参:指诊查疾病时,必须将望闻问 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全面结合分析。
2.形体肥胖,气短无力,多为脾虚有痰湿。 3.形体消瘦,多为阴虚有火。 4.手足屈伸困难或肿胀,多为风寒湿痹。 5.抽搐、痉挛、多是肝风。 6.足膝软弱无力,行动不灵,多为痿证 7.一侧手足举动不遂,多为中风偏瘫。
11
望舌
•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
• 舌质:舌的神、色、形、态,主要反映脏 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
26
问汗
• 表实无汗 (风寒束表,阳郁于内) • 表虚有汗(外邪束表,营卫不调) • 自汗 (阳虚,卫表不和) • 盗汗(阴虚,内热) • 实热大汗(里热伤阴) • 危证冷汗(亡阳之兆) • 战汗 (正邪交争) • 头汗(湿热上蒸) • 半身出汗(营卫不调,气血运行不畅) • 手足出汗(阴虚,中焦湿热)
• 舌苔:舌面上附着的苔状物,主要用来判 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 衰。
•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12
望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期:年月日
中医妇科问诊表
姓名:年龄:职业:地址:电话:
以下资料请如实仔细地尽量填写,以便诊断。

如不会填或不方便填写的内容可不填,医生在必要时再单独询问,患者资料将保密处理。

请以目前或最近的情况来填写。

选择题在答案下画线,可单选或多选,如选择其他项,请写出实际情况。

1.请写出主诉内容、不适情况(症状)、大约起始时间、自估起因等:
2.初潮年龄()周岁,月经周期()至()天,行经时间()至()天
经期(提前/大致准确/推迟/时早时迟),约()天至()天时间,已经持续()个周期
月经流动情况(极快似崩/较快/适中/较缓慢/断断续续/其他)
3.经量的多少(很多/较多/适中/较少/很少)
经血的颜色(暗黑/紫暗/深红/正常/鲜红/淡红/其他)
经血的气味(很臭/较臭/不明显/其他)
经血的质地(浓稠/较粘稠/正常/较稀/清稀)
月经有无血块排出?(),血块大小(很大/较大/较小/很小)
血块排出后感觉(舒服很多/差不多/其他)
4.行经期间的反应:
如果字母项选择“是”则下面不用填,否之续填。

A.行经前乳房不胀不痛吗?()
行经前乳房只胀不痛吗?()很胀/一点胀/轻微()持续多少天()
行经前乳房又胀又痛吗?()很胀痛/一点胀痛/轻微()持续多少天()
B.行经前乳头是否触痛吗?()很痛/一点痛/轻微()持续多少天()
C.行经前腹部不胀不痛吗?()
行经前腹部只胀不痛吗?()很胀/一点胀/轻微()持续多少天()
行经前腹部只痛不胀吗?()很痛/一点痛/轻微()持续多少天()
行经前腹部又胀又痛吗?()很胀痛/一点胀痛/轻微()持续多少天()
D.行经时腹部不胀不痛吗?()
行经时腹部只胀不痛吗?()很胀/一点胀/轻微()持续多少天()
行经时腹部只痛不胀吗?()很痛/一点痛/轻微()持续多少天()
行经时腹部又胀又痛吗?()很胀痛/一点胀痛/轻微()持续多少天()
E.停经后腹部不胀不痛吗?()
停经后腹部只胀不痛吗?()很胀/一点胀/轻微()持续多少天()
停经后腹部只痛不胀吗?()很痛/一点痛/轻微()持续多少天()
停经后腹部又胀又痛吗?()很胀痛/一点胀痛/轻微()持续多少天()
F.腹部胀或痛时,用手按压的感觉是(舒服一点/更痛/无明显感觉)
腹部胀或痛时,用热物敷是(舒服一点/更痛/都差不多)腹部有无空堕感?()
G.行经期间身体(怕冷/发热/牙出血/鼻出血/暗疮增多,经后减少/头痛/头晕/腹泻/胸闷欲呕/痰多/足跟痛/手心或足心热/午后发热/烦躁易怒/无/其他)
H.有无腰痛?()有无腰酸?()酸痛时间是(经前/经时/经后/无)
腰酸痛的程度如何?(严重/较重/一般/轻微/无),耳鸣声(很大/较大/较小/很小/无)
5.白带量(很多/较多/一般/较少/很少)白带异常持续()天
白带颜色(红色/红白相间/黄绿/深黄/淡黄/正常/乳白/淡白/其他)
白带质地(豆腐渣状/泡沫状/浓稠/较稠/适中/较稀/清稀/其他)
白带气味(恶臭/腥臭/较臭/正常/其他)阴部(发痒/发热/发肿/痒痛/正常/其他)
6.是否已婚?()结婚年龄()怀孕次数()流产次数()人流手术次数()
已生孩子()个,孩子健康状况(),上一次怀孕到现在()年
吃避孕药多久(),其他避孕方式()
性欲(偏强/正常/较淡/无),房事(偏多/正常/偏少/无)
7.自觉容不容易上火?()平时饮水喜(热水/适中/冰冻水)
自觉身体(偏怕冷/正常/偏怕热)程度(很重/较重/轻微)
睡觉时手指和脚趾是否冰冷不温?()身体是否怕风吹?()
面色(面红发热/眼红/两颧潮红/萎黄/暗黑/淡白/青色/正常/其他)
8.平时心理状况(愉快/悲伤/压抑不畅/喜叹气/烦躁易怒/思虑多/易受惊怕/正常/其他)
有否两胁胀或痛?()有否感觉胸中有闷气难舒?()
9.平时身体状况(多动好动/身倦乏力/身体沉重/劳累过度/下肢酸软/少气懒言/头晕眼花/感觉心慌/手心
或足心热/午后发热/体弱易病/较多痰/恶心欲呕/健康少病/无特殊/其他)
平时出汗情况(不活动也出汗多/睡后出汗很多醒后汗停/正常/其他)
体型(很胖/较胖/适中/较瘦/很瘦),体型比病前(胖了/瘦了/差不多)
10.食欲(吃多快饿/吃得多/正常/较差/见食物反感)
喜吃或多吃(辛辣/煎炸/酸食/甜食/肉类/补品/清淡/生冷食物/无特殊偏好/其他)
11.每天约睡()小时,白天精神(困倦/稍差/正常/充沛/其他)
睡眠(很难入睡/易醒/较难入睡/正常/极易入睡/好睡多睡/其他)
做梦(较多做梦/多做恶梦/梦中惊醒/醒后失眠/较少做梦/无梦/其他)
12.小便次数(很多/较多/正常/较少/很少/晚上较多)小便量(很多/偏多/正常/偏少/很少)
小便颜色(深黄/淡黄/正常/白色透明/白色浑浊/其他)
排尿情况(急迫/顺畅/断断续续/不易排出/尿道发热/尿道热痛/余沥不尽/其他)
大便次数(),大便量(很多/偏多/正常/偏少/很少)
大便质地(干硬/正常/湿软/粘稠/稀烂/近水状),大便气味(恶臭/腥臭/正常/其他)
13.舌体颜色(有瘀点/紫暗/深红/偏红/正常/淡红/淡白/淡紫/其他)
舌苔颜色(深黄/淡黄/正常/淡白/其他)
舌苔量(很多/较多/正常/偏少/光滑无苔/其他)
口感(口苦/口甜/口酸/口臭/口淡无味/正常/其他)
口感(口干/口渴/渴而欲饮水/渴而不欲饮水/正常/口润多液/其他)
14.请简述在医院做过的相关检查和诊断情况:
15.之前有无患过类似或相关的疾病?有无患过重大或慢性疾病?
16.请写出其他异常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