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实验报告完整表格数据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一) 大二下

电气学科大类级《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课程实验报告(基本实验一:信号与系统基本实验)姓名学号专业班号同组者1 学号专业班号同组者2 学号专业班号指导教师日期实验成绩评阅人综合实验和实验报告要求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是集多门技术基础课程以及其它延伸课程理论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课程,需要综合多门学科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来体现,因此,实验目的不是简单的课程理论验证和练习,而是综合应用、研究开发、设计创新。
应采用尽可能好的设计,使所设计的电路和系统达到要实现的功能,步骤和方案自行拟定,实现对设计思路的实验验证。
完成多个实验项目的,应将实验内容整理综合后写成一份总报告,以利于锻炼整理归纳和总结能力,在总报告中以第二级标题形式依次写下所完成的实验项目、内容及实验设计过程。
实验报告按“题目、目录、正文(分所完成的各实验项目)、结论、心得与自我评价、参考文献”6个部分撰写;正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任务和目标、总体方案设计(原理分析与方案设计特点,选择依据和确定)、方案实现和具体设计(过程)、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结果分析与讨论。
(格式方面请注意:每个图应该有图号和图名,位于图的下方,同一图号的分图应在同一页,不要跨页;每个表应该有表号和表名,位于表的上方,表号表名与表(数据)也应在同一页,不要跨页;建议各部分题目采用四号黑体、设计报告内容文字采用小四号宋体)注:报告中涉及实验指导书或教材内容,只需注明引用位置,不必在报告中再加以阐述。
不得不加引用标记地抄袭任何资料。
每一基本实验部分按计划学时100分成绩计算(100%),需要完成60分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设计部分和创新研究内容另外计分(分别为10%、20%和10%)。
再按照学时比例与本课程其它部分实验综合成为总实验成绩。
每一部分实验均为:基本实验:0~60分,考核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室道德规范;实验报告:0~10分,考核思考和总结表述能力;完成设计性实验:0~20分,评价设计能力;完成创新性实验:0~10分,鼓励创新。
实验报告表格范文

实验报告表格范文1.实验报告格式要求按以下完整项目书写(1)实验序号、题目(2)(3)实验目的与原理要求尽可能简洁、清楚。
(4)实验对象应注明。
(5)实验材料一般不必详述(如与实验指导相同,可在此题干后标上“略”)。
(6)实验步骤与观察项目(7)实验结果把经过处理的结果写上并附上原始资料(包括记录的曲线图)。
(8)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根据的科学分析,应实事求是,符合逻辑,而不是用现成的理论对实验结果作一般性的解释。
并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推导出带有共同规律的几点小结或结论。
结论应言之有据,与本实验的目的相呼应,本实验未能验证的内容不要写到结论中。
如结果未达预期目的,甚至出现反常现象,应分析考虑其可能原因。
如需参考课外读物,应注明出处。
书写讨论部分应严肃认真,不应盲目抄袭书本或别人的实验报告。
(9)结论2.【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的格式样本】1实验名称实验日期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五、数据记录:实验中测得的原始数据和一些简单的结果尽可能用表格形式列出,并要求正确表示有效数字和单位六、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目的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或作图表示,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计算误差或不确定度.七、实验结果:扼要地写出实验结论八、误差分析:当实验数据的误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求对误差进行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九、问题讨论: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可能的解释,分析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实验方法的改进提出建议,简述自己做实验的心得体会,回答实验思考题.十、(附件)经老师确认后,在预习中设计好的,用于记录实验原始数据的表格.(一般情况下:第八点和第九点可省略)。
3.实验报告格式要求按以下完整项目书写(1)实验序号、题目(2)(3)实验目的与原理要求尽可能简洁、清楚.(4)实验对象应注明.(5)实验材料一般不必详述(如与实验指导相同,可在此题干后标上“略”).(6)实验步骤与观察项目(7)实验结果把经过处理的结果写上并附上原始资料(包括记录的曲线图).(8)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根据的科学分析,应实事求是,符合逻辑,而不是用现成的理论对实验结果作一般性的解释.并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推导出带有共同规律的几点小结或结论.结2论应言之有据,与本实验的目的相呼应,本实验未能验证的内容不要写到结论中.如结果未达预期目的,甚至出现反常现象,应分析考虑其可能原因.如需参考课外读物,应注明出处.书写讨论部分应严肃认真,不应盲目抄袭书本或别人的实验报告.(9)结论。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3)实验三数据表的创建与管理实验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3)实验三数据表的创建与管理实验南京晓庄学院《数据库原理与应⽤》课程实验报告实验三数据表的创建与管理实验所在院(系):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班级:学号::1.实验⽬的(1)理解SQL Server 2005常⽤数据类型和表结构的设计⽅法。
理解主键、外键含义,掌握建⽴各表相关属性间参照关系的⽅法。
(2)熟练掌握使⽤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图形⼯具创建表,删除表,修改表结构,插⼊及更新数据的⽅法。
(3)熟练掌握使⽤Transact-SQL语句创建表,删除表,修改表结构,插⼊及更新数据的⽅法。
2.实验要求基本实验:(1)在实验⼆所创建的“TM”数据库中合理设计以下各表逻辑结构:学⽣信息(学号,,性别,籍贯,出⽣⽇期,民族,学院/系别号,班级号)课程信息(课程号,课程名称,课程所属模块,课程类别,学分,学时)学习信息(学号,课程号,考试成绩,平时成绩)院系信息(院系号,院系名称)要求确定各个字段的名称、类型、是否有默认值,是否主键等信息。
(2)依据你所设计的表结构,使⽤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图形⼯具在“TM”数据库中创建学⽣信息表和课程信息表,并试验在图形界⾯中修改表结构,删除数据表,输⼊并更新数据的⽅法。
(3)依据你所设计表结构,使⽤Transact-SQL语句创建学习信息表和院系信息表,并试验使⽤T-SQL语句修改表结构,删除数据表,插⼊和更新数据的⽅法。
(4)找出已创建各表之间相关属性的参照关系,并在相关表中增加引⽤完整性约束。
(5)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扩展实验:(1)在“TM”数据库中补充设计以下各表结构:教师信息(教师号,,性别,出⽣⽇期,学历,学位,⼊职时间,职称,院系号)授课信息(教师号,课程号,学期)班级信息(班级号,班级名称,专业号)专业信息(专业号,专业名称,学制,学位)图书信息(图书号,书名,作者,,出版⽇期,册数,价格,分类)借书偏息(学号,图书号,借出时间,归还时间)奖励信息(学号,奖励类型,奖励⾦额)(2)设计并实现各表之间相关属性的参照关系。
表格制作实验报告

湖南文理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web publishing 实验名称表格制作一、实验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制作细线表格2.表格的合并3.表格的综合应用(其中包括假链接,a标签的使用和如何插入图片)二、实验环境国际学院机房三、实验内容1.制作一个细线表格,如下页面所示:(将代码附在下方空白处)<!DOCTYPE html><html lang="en"><head><meta charset="UTF-8"><title>细线表格</title></head><style>2. 制作一个细线表格,如下页面所示(注:表格的对齐方式的不同)表格保存名称为“表格基础练习7-1”(将代码附在下方空白处)<!DOCTYPE html><html lang="en"><head><meta charset="UTF-8"><title>细线表格</title></head><style>body {text-align: center;}table {border: 2px solid black;border-collapse: collapse;width: 60%;height: 350px;margin: 0 auto;}td {width: 33%;border: 2px solid black;}</style><body><h1>表格合并练习1</h1><table><tr><td colspan="2"></td><td></td></tr><tr><td></td><td></td><td></td></tr><tr><td></td><td></td><td></td></tr><tr><td></td><td></td><td></td></tr></table></body></html>3. 制作一个细线表格,如下页面所示(注:表格的对齐方式的不同)表格保存名称为“表格合并练习7-2”(将代码附在下方空白处)<!DOCTYPE html><html lang="en"><head><meta charset="UTF-8"><title>细线表格</title></head><style>body {text-align: center;}table {4. 制作一个细线表格,如下页面所示(注:表格的对齐方式的不同)表格保存名称为“表格合并练习7-3”(将代码附在下方空白处)<!DOCTYPE html><html lang="en"><head><meta charset="UTF-8"><title>细线表格</title></head><style>body {text-align: center;}table {border: 2px solid black;border-collapse: collapse;width: 60%;height: 350px;margin: 0 auto;}td {width: 33%;border: 2px solid black;}</style><body><h1>表格合并练习3</h1><table><tr><td></td><td></td><td></td></tr><tr><td></td><td rowspan="2" colspan="2"></td></tr><tr><td></td></tr><tr><td></td><td></td><td></td></tr></table></body></html>5. 制作一个表格,如下列格式:要求:(1)表格的整体宽度设为800px,高度设为300px,表格整体文字居中。
森林,草地,池塘生态系统实验报告

森林,草地,池塘生态系统实验报告实习一森林,草地,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调查一、实验目的通过调查,初步掌握森林,草地,池塘生态系统的调查方法及各统计指标的含义二、工具备品皮尺、钢卷尺、测绳、枝剪、粉笔、铅笔、标签、方格纸、调查表格、植物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全面踏查和样方法相结合。
其基本步骤是:全面踏查:对所要进行调查的植物被地全面踏查一遍,选定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固定或)临时样地。
样地调查:(1)样地面积:森林:20*20平方米,其中:灌木样方五个,2*2平方米,草本样方五个,1*1平方米(2)每木调查:具体按测树学方法进行。
平均胸径大于8厘米者,2厘米一个径阶;小于8厘米者,1厘米一个径阶。
(3)植被及灌木调查:植被调查在1*1平方米小样方中进行,下木调查在2*2平方米小样方中进行,乔木调查在实习中绘制树冠投影图。
植物名称:记录植物中名或学名,并采集有关植物标本(实习中只采集野外不能识别的标本。
经鉴定后再将植物名称填入,但在鉴定前要填入代号)。
由于标本不完整,鉴定有困难时可暂时填入**科或**属的一种。
如苔草属的一种。
层次:可根据植物高度划分为几个层次。
若一种植物分布在几个层次中,按其分布情况记入分布最多的层次中层次盖度:即该层次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方面积的百分比。
按植物自然情况进行测定。
范围指最低高度到最高高度。
如果植物最低为0.3米,最高为1.5米,则记为0.3-1.5米。
多度:指该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用德鲁提的多度等级进行分级。
分布:指丛生、片状、稀疏、单株等。
(4)统计及报告:按测树学统计林木组成和平均胸径。
植被统计频度和多度。
描述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
四、实验数据森林群落类型调查表一、样地基本概况标准地面积:20*20 平方米地点名:调查日期:2015.05.26 海拔:150米经纬度:坡位:半山腰坡度:15.2°森林类型:天然林生态系统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林分郁闭度:80%二、地质、土壤调查土壤类型:壤土母岩类型:砂岩、砾岩、岩石风化残积土壤厚度:一米以上岩石露头:10%土壤A层厚度:棕色枯落物厚度:1.5cm土壤颜色:棕色土壤质地:黄棕壤土壤侵蚀状况:很少排水状况:良好三、经营历史与人为活动状况:样地每木调查表序号树种名称胸径cm 树高m 冠幅m*m1 α33.52 20.6 8.7*5.12 麻栎21.82 17.15 4.5*4.43 麻栎28.45 26.5 8.3*7.54 麻栎28.60 24.0 6.1*5.45 麻栎37.38 22.4 9.2*8.36 麻栎32.95 25.3 6.6*6.37 麻栎22.12 18.0 5.4*4.68 麻栎28.96 21.9 6.3*5.49 麻栎20.57 15.4 4.6*3.710 麻栎25.82 18.4 5.3*4.111 麻栎30.21 21.0 7.4*5.812 麻栎22.28 17.4 5.2*4.713 麻栎32.70 17.9 6.5*6.214 麻栎37.72 22.0 9.1*8.015 麻栎22.00 15.9 5.6*5.316 麻栎29.30 14.4 6.5*5.6 数据分析整理如下:径阶平均直径各株树木直径(cm)/(m)树高实测值株数(株)平均树高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20.5722.0625.8228.6729.7632.7033.5237.5520.57/15.421.82/17.15 22.00/15.9 22.12/18 22.28/17.4 25.82/18.428.45/26.5 28.60/24.0 28.96/21.929.30/14.4 30.21/21.032.70/17.933.52/20.637.38/22.4 37.72/22.0 1413211215.417.1118.424.117.717.2020.622.2由标准地每木检尺实验数据计算得直径算术平均值:28.40cm 径阶株数分布图1234520222426283032343638径阶/cm株数/株各径阶平均树高胸径散点图y = -0.0136x 2+ 1.0774x - 0.2804R 2= 0.36780510152025300510152025303540平均胸径/cm平均树高/m胸径树高散点图y = -0.0313x 2 + 2.1668x - 15.481 R 2 = 0.37940510152025300510152025303540胸径/cm树高/m灌木/下木小样方调查表样方面积:2*2平米总盖度:样方物种名称盖度(%)平均高m 多度(株)1a 28 1.54 12 b 26 1.5 1c 18 1.15 1d 15 1.1 23 eb 20 1.45 14 f 25 1.5 1g 80 1.6 35 e 40 1.7 1c 20 1.3 1表4草本小样方调查表样方物种名称盖度(%)平均高m 分布状况1 A 30 0.08 稀疏B 60 0.80 片状C 50 0.10 稀疏2 络石60 0.07 丛生A 20 0.12 稀疏D 10 0.06 单株3 E 20 0.06 片状麦冬40 0.10 丛生F 10 0.08 稀疏B 10 0.12 单株4 络石40 0.07 稀疏G 50 0.04 丛生麦冬10 0.11 丛生5 络石30 0.07 单株C 10 0.10 稀疏D 10 0.06 单株表5植物频度和多度统计表植物名称小样方号(株)频度(%)平均多度1 2 3 4 5α0 0 0 1 25 0.25 麻栎6 3 3 3 100 3.75a 1 0 0 0 0 20 0.2b 0 1 1 0 0 40 0.4c 0 1 0 0 1 40 0.4d 0 1 0 0 0 20 0.2e 0 0 1 0 1 40 0.4f 0 0 0 1 0 20 0.2g 0 0 0 3 0 20 0.6A 3 4 0 0 0 40 1.4B 0 2 0 0 1 40 0.6C 0 3 0 0 1 40 0.8D 0 2 0 0 2 40 0.8E 0 0 4 0 0 20 0.8F 0 0 3 0 0 20 0.6G 0 0 3 0 0 20 0.6络石0 3 0 2 2 60 1.4 麦冬0 0 5 3 0 40 1.6由以上数据可知,该样地内群落组成较为丰富,乔灌草均有分布。
信号系统实验报告

福建xx大学xx学院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姓名:XXX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年级:XXX级学号:XXX指导教师:XXX职称:讲师XXX年12 月17日实验项目列表XXX 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系: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年级: 07级 姓名: XXX 学号: XXX 实验课程: 信号与系统实验室号:_信号与系统实验室 实验设备号: 01 实验时间: 11.19 指导教师签字: 成绩:实验一 函数信号发生器1、 实验目的1)了解单片多功能集成电路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功能及特点。
2)熟悉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信号产生和测试的方法。
2、 实验仪器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一台。
2)20MHz 双踪示波器一台。
3、 实验原理ICL8038是单片机集成函数信号发生器,其内部框图如图1.1所示。
它由恒流源1I 和2I 、电压比较器A 和B 、触发器、缓冲器和三角波变正弦波电路等组-V EE图1.1 ICL8038原理方框图外接电容C 由两个恒流源充电和放电,电压比较器A 、B 的阀值分别为电源电压(指EE cc U U +)的2/3和1/3。
恒流源1I 和2I 的大小可通过外接电阻调节,但必须12I I >。
当触发器的输出为低电平时,恒流源2I 断开,恒流源1I 给C 充电,它的两端电压UC 随时间线性上升,当UC 达到电源电压的2/3时,电压比较器A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输出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恒流源C 接通,由于12I I >(设122I I =),恒流源2I 将电流21I 加到C 上反充电,相当于C 由一个净电流I 放电,C 两端的电压UC 又转为直线下降。
当它下降到电源电压的1/3时,电压比较器B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的输出由高电平跳变为原来的低电平,恒流源2I 断开,1I 再给C 充电,…如此周而复始,产生振荡。
若调整电路,使122I I =,则触发器输出为方波,经反相缓冲器由管脚⑨输出方波信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表格版本)

实验器材:白醋20ml、小苏打30g、瓶盖7个、白砂糖、实验、密封袋
实验步骤:
实验一:观察有气体产生的气体
1.准备6个塑料瓶盖,把它们分为两组,每组3个瓶盖。
2.在每组的3个瓶盖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白砂糖、食盐和小苏打。
3.在第一组的三个瓶盖中滴入水,在第二组的三个瓶盖中加入白醋。
4.观察哪个瓶盖内有气泡产生。
实验二:收集气体
1.取一个能盛水的密封袋,在里面放入三勺白醋。
2.在一个塑料瓶盖中加入一勺小苏打,再把它小心地放进密封袋中。
3.封好袋口,打翻袋中的瓶盖,让小苏打与白醋混合,观察发生的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大量,反应后的液体温度比原来要。
实验结论:
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会产生的物质,它们的变化是变化。
实验步骤:
1.用大小和颜色不同的纸片分别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
2.将三张纸片摆放在一条直线上。
3.在地球纸片上打上一个观察孔,让月球纸片和观察孔高度一致。
4.将月球纸片转到离地球纸片远近略有不同的两个位置上,通过观察孔观察 “月球”挡住“太阳”的情况。
观察到的现象:
月球纸片离地球纸片近的时候观察到____,离地球远的时候观察到____。
实验步骤:
1.找一张边长为5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纸板按图打上7个小孔。
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厘米、12厘米、15厘米、17厘米、27厘米、 27厘米、14厘米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小球。
3.用投影仪的光从不同侧面照射它们,记录下橡皮泥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
我的记录:
观察角度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表格版本)
【六下资料】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表格版)

【六下资料】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表格版)1. 引言1.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物质的性质进行观察和测量,探讨物质的分类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具体目的包括:1.了解不同物质的外观、形状、颜色等特征;2.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实验测量,如测量物质的长、宽、高等;3.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区分;4.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发现物质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思维能力。
通过本实验的开展,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物质世界的奥秘,提高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2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指实验进行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依据。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研究了XX现象的产生机制。
根据XX定律,XX的变化会导致XX的变化,从而观察到实验中的现象。
实验原理的核心是XX理论,通过对XX的分析和推导,我们可以理解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通过实验原理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的意义和目的,为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提供理论依据。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实验原理的解释,探究XX现象的产生机制,从而深入理解XX对XX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实验的意义和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3 实验器材实验器材是进行实验所必须准备的工具和设备。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需要准备的实验器材包括:1.实验仪器:包括实验室常用的各类仪器,如称量仪、温度计、计时器等。
这些仪器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2.实验材料:包括实验中所使用的各种化学药品、试剂和溶液等。
这些材料的纯度和质量对实验结果也有重要影响。
3.实验容器:包括各种实验所需的容器,如试管、烧杯、烧瓶等。
这些容器的清洁和透明度对实验操作和结果观察都有影响。
准备好适当的实验器材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和结果可靠的关键之一。
在进行实验前,我们要对实验器材进行仔细检查和准备,确保其符合实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叉叉水电站
电力设备交接实验报告
10KV系统
中国水利水电第叉叉工程局有限公司机电安装分局调试所
叉叉年叉叉月
ZSD10-JS-05113
中国水利水电第叉叉工程局有限公司机电安装分局调试所
干式变压器交接实验报告
1.干式变压器—XXX
ZSD10-JS-05136
中国水利水电叉叉工程局有限公司机电安装分局调试所
电力电缆线路交接实验报告
2.电力电缆—10KV
ZSD10-JS-05136
中国水利水电叉叉工程局有限公司机电安装分局调试所
电力电缆线路交接实验报告
3.电力电缆—10KV
ZSD10-JS-05124
中国水利水电叉叉工程局有限公司机电安装分局调试所
干式电流互感器交接实验报告
4.干式电流互感器—10KV
ZSD10-JS-05120
中国水利水电叉叉工程局有限公司机电安装分局调试所
干式电压互感器交接实验报告
5.干式电压互感器—10KV
ZSD10-JS-05127
中国水利水电叉叉工程局有限公司机电安装分局调试所
真空断路器交接实验报告
6.真空断路器—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