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大肠杆菌病的致病因素

合集下载

肉鸡大肠杆菌的发病原因

肉鸡大肠杆菌的发病原因

大肠杆菌的诱发原因有哪些?近些年来,养殖户朋友一直被一个严重的问题困扰着,那就是大肠杆菌病为什么越来越难以治愈?为什么耐药性越来越强?为什么药物已经用遍了,而鸡群的大肠杆菌病确没有预防住?明明各种疫苗都按程序进行了,可偏偏病毒性感染越来越突出呢?一、大肠杆菌病的原因(一)原发性感染呼吸道是禽类大肠杆菌侵入机体的主要门户,鸡在养殖户的育雏期,许多朋友只注重保温工作,而忽视了通风工作,导致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增高,同时高温育雏,温度过低,使上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遭到破坏。

而改病性大肠杆菌,则粘附在损伤的呼吸道上,随纤毛运动而到达肺脏,引起肺炎,同时期广大养殖户朋友往往认为是呼吸道(即所滑的支原体,慢性呼吸道病)感染,投服大量的控制支原体药物,结果是症状不减轻反而加重,此时期大肠杆菌已经通过肺泡组织进入血液形成菌血症,并产出毒素,在此种情况下很快迁延至气表,形成气表炎,而气表又由于无毛细血管通过,不能将药物有效吸收,(二)继发性因素(1) 慢性病毒性疾病的感染,新城疫,禽流感、传支、传喉改病性病毒病、临床症状不明显,但他们通过破坏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屏障而为大肠杆菌病的感染创造先天条件。

(2) 免疫抑制病的影响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烟曲霉苏病,球虫病等使家禽免疫系统受损,抗体抵抗力下降。

从而造成感染(3)疫苗应激反应及毒料选择不当现在很多鸡场多采用进口疫苗或高强毒料(特别是传染性法氏囊病)或多价毒株,免疫殊不知抗体免疫力下降后极易出现应激性呼吸道病,这就是许多鸡场免疫后大面积爆发大肠杆菌病的主要原因。

(4)种蛋孵化过程中有毒不严格,孵化箱中感染造成雏鸡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病的垂直传播而感染大肠杆菌病二、预防手段(仅供参考)(一)从大肠杆菌病的发病规律性(时间性)第1周:主要从雏鸡源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疗入手,使用氟苯尼考、喹诺酮类、阿莫西林等成分的药物等可有效阻断雏鸡源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第2周:从气囊炎的形成和支原体的混合感染控制入手,选择药物如观林霉素成分等药物。

鸡大肠杆菌病及其防治措施

鸡大肠杆菌病及其防治措施

鸡大肠杆菌病及其防治措施作者:赵秀芸董辉燕学勇来源:《家禽科学》2015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S858.311.33 ; ; 文献标识码:C ; ; 文章编号:1673-1085(2015)06-0043-02鸡的细菌性疾病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疾病,给养禽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而大肠杆菌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鸡的细菌性疾病之一,因此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肠杆菌的研究。

鉴于此,本文对大肠杆菌的病原学、致病机理、流行病学、病理变化、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进行系统介绍。

1 ;病原学与致病机理大肠杆菌病的病原是大肠埃希氏杆菌。

这种细菌是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不能形成芽胞,有的有荚膜(有的没有),荚膜的大小为2~3μm×0.6μm,一般都有周鞭毛,大多数的菌株具有运动性。

大肠埃希氏杆菌对外界环境因素具有中等水平的抵抗力,对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比较敏感,在55℃ 1h或60℃ 20min条件下即被杀死,在120℃高压消毒条件下立即死亡。

在畜禽舍内,大肠杆菌可在水、粪便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周甚至数月之久。

大肠杆菌对石炭酸和甲酚高度敏感,但粘液和粪便等物质会降低这两种消毒剂的效果。

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广,可以说,凡是有哺乳类动物或者禽类生活的环境,其空气、水源和土壤中均有大肠杆菌的存在。

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比如过热、过冷、密度过大、营养不良或者其他疾病因素(如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巴氏杆菌病等),皮肤和粘膜的屏障机能便会降低,而致病性大肠杆菌会大量繁殖,进而引起发病。

病鸡排出的细菌经粪便污染、蛋壳感染鸡胚还会造成胚胎死亡或雏鸡发病。

粪便污染环境后,通过饮水、饲料或空气便传染给健康雏鸡,以致发病。

2 ;流行病学2.1 ;发病日龄 ;一般的报道显示,幼雏和中雏发病较多。

发病较早的为4日龄、7日龄和9~10日龄,通常以1月龄前后的幼鸡发病为多。

日龄较大的鸡也会发病,有时也可能造成严重损失。

例如,深圳一家大型鸡场的石岐杂黄羽肉鸡,从80日龄上槽育肥开始即发病,每天死亡0.27%~0.40%,直至上市出口,每天损失近千元。

禽大肠杆菌病

禽大肠杆菌病

禽大肠杆菌病—惠牧畜牧兽医鸡病学之细菌篇2010-02-03 15:20:08 阅读3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禽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各种禽类的急性或慢性的细菌性传染病。

本病的临诊症状复杂多变,给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

一、病原学大肠埃希氏杆菌是中等大小杆菌,有鞭毛,无芽胞,有的菌株可形成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易于在普通培养基上增殖,适应性强。

本菌对一般消毒剂敏感,但粘液和粪便的存在会降低这些消毒剂的效果。

本菌对抗生素等药物极易产生耐药性。

在畜禽舍内,大肠杆菌在水、粪便和尘埃中可以存活数周或数月之久。

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凡是有哺乳动物和禽类活动的环境,其空气、水源和土壤中均有本菌的存在。

根据抗原结构不同,已知大肠杆菌有菌体(O)抗原170种,表面(K)抗原近103种,鞭毛(H)抗原60种,因而构成了许多血清型。

最近菌毛(F)抗原被用于血清学鉴定。

在引起人畜肠道疾病的血清型中,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简称EPEC)、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简称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简称EIEC)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简称EHEC)等之分。

在170种“0”型抗原血清型中约1/2左右对禽有致病性,但最多的是O1、O2、O78、O36四个血清型。

由于大肠杆菌有以上多种特性,因此,禽大肠杆菌病已经成为广泛发生、较难防治的影响养殖业的重要疾病之一。

二、流行病学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等处的常在菌,在1g粪便中约含有106个菌。

禽大肠杆菌在鸡场,特别是通风不良,大量粪便堆积的鸡舍普遍存在,在垫料、空气尘埃、被污染的用具和道路,粪场及孵化厅等处环境中细菌数最高。

各种禽类不分品种、性别、日龄均对本病易感。

特别是幼龄禽类发病最多。

污秽、拥挤、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过冷过热或温差很大的气候;有毒有害气体(氨气或硫化氢等)的长期存在;饲养管理不良;营养失调(特别是维生素的缺乏)以及病原微生物(如支原体、球虫及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应激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家禽大肠杆菌致病机理与防治措施

家禽大肠杆菌致病机理与防治措施
饲 养 管 理 方 面 主 要 包 括 调 查 了 解 使 用 饲 料 的 成 分 、保 存、饲喂方式;饲养管理的详情等。 2 禽群体健康的检查
做该项检查时,要保持禽舍内禽处于安静的状态,不要
惊扰禽,重点查看禽群的各种异常的现象。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点:禽群对外界的反应和禽群的精
家禽大肠杆菌的传播途径相对较多,可以通过呼吸道、 消化道以及蛋壳、交配等方式传播,对此在实践中必须要及 时切断各种传播途径,对其进行科学分析控制。
对家禽进行定期的预防用药:对其进行严格消毒,要对 采精、输精进行系统处理,严格消毒,保障每只家禽单独应用 已经消毒的输精管。同时,对孵化器感染带菌种蛋孵化出壳 后,雏禽脐孔以及种蛋壳含有大肠杆菌的问题,对此必须要 进行种蛋孵化消毒,避免污染蛋进入机体;要加强对孵化室、 孵化器与相关孵化用具的消毒以及卫生控制,进而在根本上 切断各种传播途径。
包括禽病病史调查,病禽日龄与发病的关系,养殖环境 以及防疫驱虫的情况,饲养管理和生产性能的情况。
该方面主要是了解有关疾病发生的情况及该次疾病发生 时具体表现;同群禽是否还有同种病同时或者继续发生,疾病 传播的速度是快是慢;调查清楚发病禽的日龄以及是否存在 死亡情况;调查清楚诊病前是否用过什么方法或者药物治疗, 以及治疗效果好坏;调查临近疾病发生情况或发病的病史情 况;调查免疫接种情况以及免疫操作是否规范的情况,详细了 解疫苗的来源、运送、保存等信息;是否有引入禽的情况,是否 经过隔离检查;调出禽死亡情况及禽尸处理情况。
在家禽大肠杆菌病种会引起气囊发炎等问题,在临床中 的表现主要就是呼吸困难等问题,解剖可以发现家禽的胸、腹 气囊壁出现增厚等症状,附有纤维素性以及干酪样的物质。
关节炎主要就是在大肠杆菌发病较长的家禽群中出现, 多数的家禽出现关节明显肿胀,且具局部存在明显的痛感, 同那个解剖可以发现在关节周围组织出现充血水肿等问题, 在家禽的滑膜囊中存在一些渗出物。 2 发病机理

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肠道和呼吸道,严重影响了鸡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诊断和防治鸡大肠杆菌病是保障鸡群健康和生产的重要工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

一、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原学及病理学特点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病原菌是大肠杆菌的致病株,主要侵害鸡的肠道和呼吸道。

病原菌通过粪口传播途径,侵入宿主体内,引起肠道病变和呼吸系统病变。

在感染过程中,病原菌可引起肠道上皮细胞损伤,导致肠道炎症和腹泻等症状,严重影响了鸡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在高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情况下,鸡还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包括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二、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1. 腹泻鸡大肠杆菌病的典型临床症状之一就是腹泻,患病的鸡群出现腹泻现象,粪便颜色呈黄绿色,且粘稠带血丝。

2. 气管炎及支气管炎在高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情况下,鸡会出现气管炎及支气管炎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打喷嚏等症状。

3. 食欲下降患病的鸡群会出现食欲下降的情况,不愿意进食,影响了鸡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4. 生长缓慢由于病原菌对鸡的肠道及呼吸道产生了严重的炎症反应,导致患病鸡的生长速度明显减缓。

5. 死亡率增加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鸡大肠杆菌病会导致患病鸡的死亡率明显增加。

三、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方法1. 病情观察通过观察鸡群的生长情况和临床症状,如腹泻、呼吸急促、食欲下降、生长缓慢等,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病的可能。

2. 采集样本检测需要对疑似感染大肠杆菌的饮水、粪便、病死鸡的组织等样本进行采集,利用细菌培养、PCR等技术进行检测,确认病原菌的存在。

3. 病理学检查对死亡或临床症状较重的鸡进行解剖,观察肠道和呼吸道的病变情况,从而进一步确诊是否是大肠杆菌病。

四、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1. 疫苗接种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定期对鸡群进行大肠杆菌病疫苗接种,提高鸡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禽大肠杆菌病整理

禽大肠杆菌病整理
禽的大肠杆菌病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房洪刚教授
禽大肠杆菌病,它是由某些血清型的 致病性的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非肠道 传染性疾病的总称。AC血清型众多, 现在国际上认定的确有160多个。家禽 肠道中,每克内容物中有1000000个 Ac,但只有10%-15%为致病Ac。多数 为有益的非致病的常住菌。雏鸡出生 后第一天肠道中就有大量的常住Ac。

B.Ac+其他细菌同时感染 用广谱抗菌药。 C.Ac+同时感染: a.ND在首免前或首免引起ND,基本上要淘汰。 b.30日龄以上的商品肉鸡发生ND。 抗菌药+抗V 维持几天可以卖。 c. Ac重 ND轻: 抗菌药+非直接杀V的抗N药;Ac减轻后进行紧 急免疫。 d. ND重Ac轻: 紧急免疫+抗菌药(非抑制免疫的) Ac与其他病毒性疾病的感染可参考上述防治的 思路。
2、Am的感染:Am和Ac多数是混合感 染,而往往是Am首先感染,Ac属继发 感染。 3、球虫病:球虫对肠粘膜破坏特别严 重,由此导致Ac乘机侵入机体发生Ac。 4、环境因素:Ac病与环境尘埃的密度 存在密切关系,对通风不良、密度过大、 卫生消毒工作较差的鸡场往往能引起Ac。
一、大肠杆菌病的分型:
Ac是一种条件性的致病菌,只要家禽 的免疫和防御系统结构和功能正常, 不容易发生Ac病。禽大肠杆菌病有下 列传染途径: 1、通过种蛋传播:一种是种鸡由致病 大肠杆菌引起卵巢和输卵管炎造成蛋 白感染。另一种是病原通过蛋壳屏障 进入蛋白,引起胚死亡或出现弱雏、 病雏。
2、通过呼吸道感染:10-20日龄的雏 鸡和6-10周龄的中雏气囊炎和败血症 多由呼吸道感染而发生。大肠杆菌污 染的空气直接进入气囊,引起气囊炎 和败血症。气囊感染后,几小时出现 菌血症,6小时可见到气囊病变,72 小时后可见到心包炎和肝周炎。高浓 度氨能促进其发生。

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与防治措施

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与防治措施

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与防治措施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通常发生在家禽中,特别是鸡群中。

由于鸡肉是人们常用的食材之一,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给人们的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了解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原因和防治措施对于保护食品安全和保障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原因1. 环境污染:鸡舍环境的卫生情况是导致鸡大肠杆菌病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脏乱的鸡舍会成为大肠杆菌的繁殖和传播场所,导致感染的蔓延。

2. 饲料污染:不洁净的饲料或者未经严格消毒的饲料容易受到大肠杆菌的侵害,成为细菌的存活和传播媒介。

3. 生长阶段: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与鸡的生长阶段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在幼崽期和青少年期,由于抵抗力较弱,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

1. 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鸡舍和鸡场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保持鸡舍的整洁和干燥,减少大肠杆菌的滋生环境。

2. 饲料管理:饲料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保持饲料的质量和洁净,避免饲料中出现大肠杆菌等病原菌。

3. 抗菌药物预防:定期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提高鸡只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减少大肠杆菌的感染。

4.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控制鸡只的密度,避免过度饲养和饲养管理不善导致的饲养应激,增强鸡只的抗病能力。

5. 定期检测:定期对鸡只进行疾病检测,早期发现病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减少疾病的蔓延。

6. 定期疫苗接种:鸡大肠杆菌病是可以通过疫苗接种进行预防的疾病,因此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是预防鸡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措施。

三、当前鸡大肠杆菌病防治的困难和挑战1. 抗生素滥用:目前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中普遍存在抗生素滥用的现象,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抗生素耐药菌株的产生,对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鸡舍环境恶劣:部分鸡场和鸡舍的环境卫生管理不善,导致大肠杆菌等病原菌的滋生和扩散,加剧了疫情的发生。

3. 疫苗接种不全:由于一些农户对疫苗接种重视不够,有的地区还存在疫苗破坏和保存条件不好的问题,导致疫苗接种不到位,影响了疫苗接种的效果。

家禽大肠杆菌致病机理与防治措施

家禽大肠杆菌致病机理与防治措施

Summarize and reviews | 综述与专论1 大肠杆菌分析大肠杆菌是典型的革兰氏阴性菌,没有芽孢,主要分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非致病性大肠杆菌,若是家禽体内含有过量菌落,则会导致机体患病。

不同地域导致大肠杆菌存在差异,主要分为O、K、H、F,不同抗原血清类型也存在差异。

家禽体内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会导致严重的疾病,导致家禽死亡影响经济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禽类大肠杆菌疾病,由于血清型和抗原本身较为复杂,所以,并不受到季节的控制,四季均可能发生,也对我国养殖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危害[1]。

2 大肠杆菌致病机理在研究大肠杆菌致病机理的过程中,要对其本质进行分析。

不同的毒力因子联合作用,就能导致家禽出现病变。

相关研究报告分析称,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和血清型存在密切的关系,但就算是相同的血清型,其携带的毒力基因也会存在差异。

在实际诊断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毒力因子包括粘附素、毒素以及溶血素等。

(1)细菌借助粘附素能直接作用在机体内的宿主细胞,并且从表面直接深入,从而形成感染。

⑵毒素主要分为内毒素和外毒素,会诱导机体内部细胞形成分泌细胞因子,造成严重的组织损伤问题。

此时,内毒素和大肠杆菌会和致病因子形成协同作用,导致严重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疾病的传染途径较为复杂,另外,致病的大肠杆菌会被划分为强致病性以及条件性致病大肠杆菌。

一方面,在家禽养殖环境变动、营养不良以及其他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强致病性大肠杆菌会诱发大肠杆菌的变异,形成疾病。

主要是透过粘附因子直接落在粘膜的表面,然后借助呼吸道直接进入血液,机体内释放毒素导致禽畜器官发炎,甚至会导致家禽死亡。

另一方面,条件性致病大肠杆菌是家禽体内正常的大肠杆菌,但是,遭遇了家禽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情况,就会出现异常,导致家禽患病[2]。

3 大肠杆菌防治措施3.1 大肠杆菌的饲养管理措施要想从根本上减少家禽患大肠杆菌疾病的几率,就要对家禽养殖环境进行优化处理,落实更加有效的禽舍环境卫生监督工作和消毒工作,积极完善系统化饲养管理机制,确保能及时发现带病体,然后集中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 根 除 措 施 , 么 , 品鸡 饲 养 户 的 鸡群 大肠 杆 菌 的 那 商
发病 机 会 将 会少 很 多 。
另 外 还有 白痢杆 菌 病 、 出血 性肠 炎 等诱 因 。
13 继 发 性 .
定 , 0C 2 I  ̄经 0分钟仍 不被破坏 , O 分子量小 , 免疫 原 性弱 。 T可激 活 小肠 上 皮 细胞 的鸟苷 酸环 化酶 , S 使胞
在 呼 吸道 黏 膜 上 ,借 助 菌 毛粘 附 ,得 以在 上皮
“ 定
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肠 毒 素是 肠 产 毒 性 大 肠 杆 菌在 生 长 繁 殖 过 程 中
居 ”, 而 获得 入 侵 “ 道 ”。 当鸡 群 因饲 养 条 件差 , 从 通 抵 抗 力 下 降 时 , 病 性 大 肠 杆 菌便 通 过 “ 道 ”侵 入 致 通
兽 医 临 床
禽 类 大 肠 杆 菌 病 的 致 病 因 素
马焕发 高 静 马 东平 ( 山东省寿光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20 ) 670
近 年来 ,大 肠 杆 菌 病 已 成 为制 约 养 禽 业 迅 猛 发
也 有 不 同。
展 的疾病 , 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 给养禽业 带来 了威胁 , 成 严重 的经 济损 失 。 造
生 L T或
He 一 p 2细

染, 或待鸡体衰弱后进入鸡体发病。这种跟随强毒之 后进入鸡体发病的大肠 杆菌病 ,称之为继发性大肠 杆菌 病 。
2 致病 机理
大肠 杆 菌血 清 型 多 , 原 结 构 复 杂 , 抗 目前 已 知 有 13个 0抗 原 、5个 K抗 原 、3个 H抗 原 和 I 7 7 5 7个 F 抗原 ( 毛 抗 原 ) 菌 。感 染 我 国家 禽 的大肠 杆 菌 主 要血 清 型 与 国外 的不 同 ,而 且 我 国不 同地 方 主 要 血 清 型
菌还 可 产生 vr 毒 素 。 eo 其 他 有 胞 壁 脂 多 糖 的类 脂 A具 有 毒 性 , 特 异 O 多糖 有 抵抗 宿 主 防御 屏 障 的作 用 。大 肠 杆 菌 的 K抗 原有 吞 噬作 用 。 此外 , 粘 附性 大肠 杆 菌 ( neod 肠 E t a— r h s e . l E C) 可 引起 腹 泻 , 对 其 发 病机 理 ei Ec i AE 也 v o, 但 与 血 清 型 尚不 了解 。E E A C不 侵人 肠 上皮 细 胞 , 产 不
睚 一 特 , 是 具 有 与 仕
癌 细 胞 系 ) 附 的能 力 , 粘
肠杆菌。
养殖技术顾 问 2 1 . 007
故 也称 H
( d ei) 即大 肠 杆 菌 的菌 毛 。致 病 大肠 杆 菌须 先 A hs , n 粘 附 于宿 主肠 壁 , 以免 被肠 蠕 动和肠 分 泌液 清除 。使
人 类 致 泻 的 定 居 因 子 为 C A I、 T F C AⅡ(oo i t n Cl z i — n ao
f t ate Ⅱ)定 居 因子 具 有 较 强 的免 疫 原 性 , a o ni nI、 , cr g
当 饲 养 环 境 中 的病 毒 , 新 城 疫 、 流 感 、 染 如 禽 传
性支气管炎 、 传染性法 氏囊炎等病毒 , 数量积 累到一 定 程 度 时 , 会发 病 ; 毒 首 先 攻 击 鸡 体 , 鸡 体 抵 便 强 使
抗 力 下 降 ; 而 强毒 在 鸡 体 内发 作 , 继 出现 典 型 症 状 。 此 时 , 境 中 的大 肠 杆 菌 , 随 强 毒 之后 进 入 鸡 体 感 环 或
鸡体 内 , 现急性败血症或亚 急性心包炎 、 周炎 、 呈 肝 气 囊炎 等 。
1 诱 发 性 . 2
我 们 常 说 的 “ 性 呼 吸道 病 ”即 支 原 体 是 公 认 慢 的 大肠 杆 菌诱 因病 。 支 原体 病 和 大 肠 杆 菌 病 在 养 鸡
释放的外毒素 , 分为耐热和不耐热 2 。 种 耐热 肠毒 素 ( al i e t o xn L 对 热 不稳 Het bl ne t i ,T) a e ro 定 ,5 经 3 6 0分 钟 即失 活 。为 蛋 白质 , 子 量 大 , 分 有 免 疫 原 性 。 由 A、2个 亚 单 位 组 成 , B A又 分 成 A 和 A, : 其中 A 是毒素的活性部分。 。 B亚单位与小肠黏膜 上皮细胞 膜表 面的 G 神经节苷脂受 体结合后 , M1 A 亚 单 位 穿 过 细 胞 膜 与 腺 苷 酸 环 化 酶 作 用 ,使 胞 内 A P转 化 c MP 当 c T A 。 AMP增 加 后 , 致 小 肠 液体 过 导 度 分 泌 , 过肠 道 的吸 收能 力 而 出现 腹 泻 。 T的 免疫 超 L
由禽 类 分 离 获 得 的 大 多数 血 清 型 的 菌株 仅 对 禽
类 有致 病 性 , 而 近年 来 污 染 禽 肉 的菌 株 的 出现 , 然 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病 因
11 原 发 性 . 据报道 , 随意 采 取 l 健 康 鸡 的粪 便 样 品 , 微 克 用 生 物学 方 法 计 算 , 常含 有 10万 个 大 肠 杆 菌 , 然 常 0 虽 大 多 数 是 非 致 病性 的 , 也有 为数 可 观 的致 病 性 的 , 但
原 性与 霍乱 弧 菌 肠毒 素 相 似 。 耐 热 肠 毒 素 ( as beneo x ,T) 热 稳 Hetalet t i S 对 t ro n
场病例中常常表现密不可分 。净化大肠 杆菌病诱因 , 有十 分重 要 的现实 意 义 。以支 原体 为 例 , 如果 祖 代 鸡 场 净 化 了支 原 体 ,而 父 母 代 鸡 场 又具 备 严 格 的支 原
血 清 型为 0 、 0 0。 。这些 大肠 杆 菌 菌 株 , 鸡 ,0 、 ,等 从 粪 中飘 逸 出来 , 空 气飘 散 , 只 呼 吸 , 有 可 能 落 随 鸡 就
发人 类 的 出血 性肠 炎 。
3 致 病 物 质
定 居 因 子 ( oo i t natrC C lnz i fc , F) 也 称 粘 附素 ao o
内 c MP增 加 , 空 场 部 分 改 变 液体 的运 转 , G 在 使肠 腔 积 液 而 引起腹 泻 。 T与霍 乱 毒 素无共 同的抗 原关 系 。 S 肠产 毒性 大 肠 杆 菌 的 有 些 菌株 只产 生 1 肠 毒 素 , 种
即L T或 S ; 些则 两种 均 可产 生 。有 些致 病 大肠 杆 T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