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124区I序孔“探灌结合”施工情况报告-精选word文档 (4页)
2.DK673+700~DK675+500岩溶路基先导孔“探灌结合”施工第一阶段情况报告

京沪高铁第Ⅳ标DK673+700~DK674+500段岩溶路基先导孔“探灌结合”施工情况报告一、工程概述:1.施工范围DK673+700~DK674+500段岩溶路基先导孔钻孔注浆施工地段为DK673+565~DK675+283.82段岩溶路基设计工点【图号:京沪高徐沪施图IV(路)-02-2】中的填方地段,路基中心填筑高度小于8m,该施工地段的线路长度为800米。
本段岩溶路基先导孔钻孔注浆施工于2008年3月5日进点开工,为该工点的第一批先导孔施工段,本段于5月15日完工。
2.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该岩溶路基地段,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境内,线路通过低丘缓坡及丘间谷地,粉质粘土,褐黄色,硬低丘坡缓段,局部植被发育,上覆地层主要为el+dl Q4塑,厚度小于1.0米,下伏基岩为寒武系灰岩夹泥灰岩,灰色、青灰色,弱风化,岩体破碎,岩溶发育,主要以溶槽、溶孔、溶蚀裂隙、溶洞为主,岩体受地质构造影响强烈,并发育一压性断层,附近地段岩体破碎,连续性及非连续性裂隙极为发育。
丘间谷地区,地势平缓开阔,多辟为旱地,表层为al+pl Q粉质粘土,4褐黄色,硬塑,厚0~4.2米(个别钻孔揭示位于溶槽处的覆盖层厚6.5米),下伏基岩为寒武系灰岩夹泥灰岩,灰色、青灰色,弱风化,发育溶沟、溶槽、溶孔、溶隙、溶洞,局部(DK673+700~DK674+010)地段覆盖层以下发育钙质页岩夹薄层灰岩,紫红色夹灰色,全风化~弱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钻孔揭示夹大量的灰岩溶蚀裂隙,取芯松散易碎。
其下为灰岩夹泥灰岩,灰色、青灰色,弱风化,岩溶发育。
3.水文地质情况丘坡及丘间谷地地下水不发育,主要为少量基岩裂隙水和土层裂隙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二、施工依据1.本次岩溶注浆施工依照设计要求,根据“探灌结合”、“边探边灌”的原则,首先进行先导孔的钻探注浆施工。
2.DK673+700~DK674+500段为填方地段,按设计要求注浆孔以梅花形布置,孔间距为5.0米,再按设计满足“工程数量表中给出的根据勘测期间所揭示的地质资料确定的先导孔”的勘探数量、形式布置岩溶注浆先导孔。
240先导孔阶段施工小结

左岸240m高程平洞帷幕灌浆先导孔施工小结葛洲坝集团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水布垭工程项目部二○○四年八月三十一日左岸240m高程平洞帷幕灌浆先导孔施工小结一、施工概况左岸240米高程灌浆平洞总长932.37m,共计78个衬砌段。
其中,帷幕灌浆抬动孔24个,设计钻孔工程量总计252.0m;物探测试孔8个,设计钻孔工程量总计302.22m;先导孔36个,单排孔段孔距24.0m,双排孔段孔距30.0m,设计钻孔工程总量2181.95m。
按要求前期只施工抬动孔、物探孔和先导孔,帷幕灌浆先导孔施工自2004年06月29日开始共安排8个钻灌机组、16台钻机进行前期施工。
截止2004年08月30日,完成抬动孔24个,计256.6m;物探孔钻孔及灌前测试孔8个,计303.2m;先导孔终孔35个,灌浆进尺2159.73m。
先导孔中除L4-1-I-225号因孔内事故未终孔,其余35个已终先导孔的地质鉴定和孔内摄像、物探测试工作已全部完成。
2004年08月10日,灌浆例会确定部分衬砌段I、II序孔可正常安排施工后,我单位又增加了5个钻灌机组。
目前,240米高程灌浆平洞施工机组总数已达13个。
所有I序孔已全部开孔钻进,临江段已进入II序孔的施工。
截止2004年08月30日,已完成新增2个抬动观测孔钻孔47.0m,帷幕灌浆I序孔钻孔1499.67 m,灌浆1431.97 m。
二、灌浆情况1.灌浆资料统计情况在已施工完成的先导孔孔段中,灌浆总段长2159.73m,总注入量538787.9 kg,单位注入量249.47 kg/m,灌前进行单点法压水试验497段次,平均透水率为19.66Lu。
其压水及灌浆情况综合统计见下表一:表一、先导孔压水及灌浆综合统计表2.灌浆异常情况先导孔的施工过程中,在帷幕轴线上揭露了许多地质缺陷情况,现列举如下:①L4-1-I-21#孔在第4段(5.6~10.4m)、第5段(10.4~15.4m)灌浆过程中,均出现了漏量较大的情况,尤其是第5段,经过3次复灌后才正常灌结束。
钻孔灌注桩成果总结报告

钻孔灌注桩试桩总结连霍高速公路洛三段改扩建TJ-2监理驻地办:我项目部钻孔灌注桩工程的试桩工作在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大力支持下,严格按照监理已经批复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操作,试桩施工工作于6月04日顺利结束。
现将试桩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1、试桩位置RK25+091.91何沟大桥0#台。
2、参与试桩工作的人员连霍高速公路洛三段改扩建TJ-2项目部付经理何益陵、总工马顺昌、施工负责人王大伟、工程部部长王耀峰、质检部部长修毓勇、实验室主任王国顺,质检员:牛会斌;记录员:庞帅;安全员:白健康。
3、试桩工作的机械配备情况:ZZ-6A钻机一台;吊车20T一台;钢筋调直机;15KW电焊机四台;切割机二台;75KW发电机一台;9m3砼搅拌车三台。
4、试桩时间2011年5月22日—2011年6月04日。
5、试桩的工作量0#-1桩长30米,直径2.0米,C25砼94.2 m3,钢筋5624.3Kg。
6、原材料及试桩配合比情况水泥、砂、石等原材料采用监理工程师批准合格的材料。
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配比由本标段2#拌和站生产砼,保证原材料合格。
7、试桩的过程及结果试桩工作从5月22日上午10点开始,开工前先复核桩位、原地表高程和对桩机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技术要求。
7.1地层概况:根据《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段改扩建施工图纸》两阶段施工图设计中何沟大桥工程地质勘察说明书中得知何沟大桥0#-1所在土层为第四系沉积层可分为4个土层:粉质粘土层、泥质砂岩层、泥岩层、砾岩层,总体土层结构简单稳定;地下水位埋藏较深,类型属重碳酸型低矿化度淡水,对砼无侵蚀性,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工程的不利影响。
7.2施工场地:施工场地用推土机整平,满足钻机施工需要。
7.3钻孔施工:钻机采用ZZ-6A型,直径200cm,钻机就位时严格对中,护筒的位置必须预先埋设准确,防止钻头碰撞护筒,开钻前用膨胀土制备泥浆,密度控制在1.2g/cm3左右。
注意保持水头压力要控制在3.0m左右。
锥探灌浆试验报告

6.每孔灌浆次数、间隔时间及每次复灌的灌浆压力和时间。
二、试验条件及机械设备
1.粘土在业主指定范围内取土,用铲运机运至堤肩外凉干备用;
2.灌浆用水在沿堤村庄塘内抽取,用5t水灌车运至施工现场;
3.锥探机械采用HD—24型,锥杆采用碳素工具钢六方25螺杆,备用六方23、27规格,钻头按设计要求采用直径34㎜钻头;
1)堤顶和堤坡冒浆,应立即停灌,挖开冒浆出口,用粘性土料回填夯实。
2)白蚁洞冒浆,可先在冒浆口压砂堵塞洞口,再继续灌浆。
3.串浆处理
1)当第一序孔灌浆时,发现相邻孔串浆,应加强观测、分析,确认对土堤安全无影响后,灌浆孔串浆孔可同时灌注,如不宜同时灌注,可用木塞堵住串浆孔,然后继续灌浆.
2)对吸浆量大的孔眼处理:经检查无漏浆地点后,可用稠度较大的浆液灌注。
(4)孔口压力按ρ1=3.4×l04Pa(0.35kgf/cm2 )、ρ2=3.9×l04Pa(kgf/cm2 )分别进行试验。
(5)每孔每次平均灌浆量,以孔深汁,每孔灌浆次数分别按5次、7次、9次三个标准试验。
(6)两次灌浆间隔时间长短,一般不应少于5天,本试验分别间隔5天、6天、7天三个指标进行。
灌浆法作为地基加固和地基防渗处理,灌浆效果一般常用压水试验来判断。
压水试验:设检查孔做压水试验,以单位吸水量值表示幕体的渗透性。
7.试验进度
由于该试验灌浆次数在5~9次,每次间隔5~7天,故初步计划为30天。
五、成果记录及分析
在试验过程中灌浆观测与灌浆控制应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并及时、详细记录资料(表面变形、土堤堤身位移、灌浆压力、裂缝、冒浆及泥浆固结观测等),随时掌握灌浆期间土堤的情况,待试验结束后,应对各项观测资料进行及时地整理分析(附灌浆记录表),选取最佳控制参数,并上报监理审批。
灌浆孔成果一览表(4#支洞封堵段固结灌浆)

注浆 L
992.500 676.500 712.000 1074.000 1414.000 1128.500 1104.500 1136.000 522.000 447.500 547.000 329.500 314.500 576.000 491.500 475.000 456.500 174.000
孔号
至
2.50 2.50 2.50 2.50 2.50 2.50 5.00 2.50 2.50 2.50 2.50 2.50 2.50 5.00 4.00 4.0 8.00 8.00 8.00
水灰比 孔 岩石 透水率 径 情况 Lu 段长 mm 简述 开始 终止
0.20 0.10 0.25 0.20 0.15 0.24 3.74 0.10 0.20 0.15 0.05 0.20 0.25 3.72 2.35 2.34 6.74 4.84 4.74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完整 完整 完整 完整 完整 完整 完整 完整 完整 完整 完整 完整 完整 完整 完整 完整 完整 完整 完整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2.342 0.000 0.000 0.000 0.000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XX掘进工作面第四次探放水钻孔验证效果评价报告

XXXX公司XXXX掘进工作面第四次探放水钻孔验证效果评价报告XXXX公司2019年8月第四次探放水钻孔验证效果评价报告编制:总工程师:矿长:XXXX公司2019年8月第四次探放水钻孔验证效果评价报告一、概况1、XXXX掘进工作面位于矿井14采区,工作面布置在三叠纪须家河组一段的下元炭煤层中,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细则》、以及四川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下发《关于推行煤矿探放水、防突基准线“两把锁”管理制度的通知》(川煤监[2019]59号)等相关制度要求,矿井开展了“物探先行,钻孔验证”工作,查明了XXXX掘进工作面前方巷道轴线方向及帮距20m范围内老空水、岩溶水、含水层富水性以及地质构造等水文地质赋存情况。
二、评价依据和目的1、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细则》。
2、四川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下发《关于推行煤矿探放水、防突基准线“两把锁”管理制度的通知》(川煤监[2019]59号)。
3、目的:对该工作面开展物探、探放水钻孔的施工作业,超前查明掘进工作面前方巷道轴线方向135m及帮距20m范围内老空水、岩溶水、含水层富水性以及地质构造等水文地质赋存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案进行治理,保障工作面施工人员安全。
三、评价内容1、本次施钻地点在XXXX,巷道左帮标有“钻孔”字样,按照物探先行、钻孔验证”的原则,2019年6月30日夜班地测组安排人员开展了物探工作,地测组提供了《XXXX公司XXXX掘进工作面第二次物探报告》,物探查明了工作面施工前方196m范围内前方、顶板、底板无水害异常区域。
2、2019年8月13日~2019年8月14日矿安排探放水队对XXXX掘进工作面钻孔施工作业,本次共施探放水钻孔3个,呈半扇形布置,分别为1#、钻孔结束后,探放水队提交了《XXXX公司钻孔验证施工台帐》给地测组,根据此资料地测组编制了《XXXX公司XXXX掘进工作面第四次探放水钻孔验证效果评价报告》。
2024年钻孔灌注桩首件施工监理总结样本(2篇)

2024年钻孔灌注桩首件施工监理总结样本____年钻孔灌注桩首件施工监理总结1. 前言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常见的基础施工方式,在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对____年钻孔灌注桩首件施工进行了监理,并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评估,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整改措施提出。
2. 施工概况____年钻孔灌注桩首件施工项目位于XX地区,为一座多层建筑的基础工程。
施工过程中,共设置了10个钻孔位置,每个位置需要灌注1根桩。
整个施工过程从XX年XX月开始,历时XX天完成。
3. 监理工作内容3.1 施工准备阶段在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工作主要包括对施工方案、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等的检查和评估。
应确保施工方案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设备和材料的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3.2 施工过程监控在施工过程监控阶段,监理工作主要包括对钻孔施工、钢筋安装、混凝土灌注等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应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符合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避免质量问题发生。
3.3 施工质量评定在施工质量评定阶段,监理工作主要包括对施工质量进行评价和验收。
应根据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要求。
4. 工作总结4.1 工作亮点在本次监理工作中,施工方充分考虑了地质环境和施工条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同时,监理人员与施工方紧密配合,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4.2 问题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首先,施工方在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时,未对土质进行充分分析,导致桩基承载力不足。
其次,施工设备使用不当,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
最后,施工材料的质量监控不严格,导致施工质量无法保证。
4.3 整改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建议施工方在后续施工中加强土质分析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桩基设计,确保桩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同时,提醒施工方合理使用施工设备,控制噪音和粉尘污染,并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以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小修灌缝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道路、桥梁等工程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如裂缝、坑槽等,这些病害不仅影响道路的美观,更重要的是会对交通安全和行车舒适性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保障道路、桥梁的正常使用,提高行车安全,我公司对某路段进行了小修灌缝作业。
二、项目概述1. 项目名称:某路段小修灌缝工程2. 项目地点:某市某路段3. 施工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4. 施工内容:对道路裂缝进行检测、清洗、灌缝处理,恢复路面平整度。
三、施工过程1. 前期准备:施工前,对道路裂缝进行了详细的检测,确定了灌缝的位置和范围。
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质量。
2. 施工步骤:- 裂缝清洗:使用高压水枪对裂缝进行清洗,去除裂缝中的杂物和灰尘。
- 裂缝修复:根据裂缝的宽度选择合适的灌缝材料,进行灌缝作业。
- 养护:灌缝完成后,对灌缝区域进行养护,确保灌缝材料固化。
3. 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进行操作,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控。
四、施工成果1. 路面平整度得到明显改善:经过灌缝处理,路面裂缝得到有效修复,路面平整度得到明显改善。
2. 行车安全性提高:路面裂缝的修复,减少了行车时的颠簸,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3. 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通过及时修复路面裂缝,可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问题:部分灌缝材料固化时间较长,影响施工进度。
- 改进措施:选用固化时间更短的灌缝材料,提高施工效率。
2. 问题:施工过程中部分路段出现路面损坏。
- 改进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六、结论本次小修灌缝工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路面平整度得到明显改善,行车安全性提高,道路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质量,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
第2篇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建设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124区I序孔“探灌结合”施工情况报告
湘桂铁路DK246+094刘家山双线大桥I序孔“探灌结合”施工情况报
告
一、工程概况
(一)施工图设计概况
根据施工图资料,改建湘桂铁路DK246+094刘家山双线大桥岩溶。
属溶丘谷地
地貌,地表上覆2~4m粉质粘土下伏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中厚~厚层状,溶洞、溶槽、溶蚀破碎带发育。
该路基段落属岩溶地面易塌陷段落,存在岩溶地面塌陷的条件,需进行路基基底岩溶整治。
施工图设计整治宽度到路堤坡脚,以二序(Ⅰ、Ⅱ)钻孔注浆加固,Ⅰ序孔间距7m,按正方形均布;Ⅱ序孔在Ⅰ序孔正方形中心及溶洞位置内插加密,Ⅰ、Ⅱ序孔形成菱形布置,间距5m。
按"探灌结合"原则进行分序动态整治,钻孔注浆整治深度应进入基岩不小于5m,对物探剖面揭示有不稳定溶洞发育时,整治设计深度至溶洞底板以下2m。
(二)施工依据与技术规范
1、DK246+094刘家山双线大桥基底岩溶整治设计图【图号:湘桂路基岩溶-Ⅱ-1】。
2、《湘桂铁路岩溶路基注浆施工实施细则(修订)》(湘桂指工程〔201X〕
176号)。
3、相关施工规范、规程,包括:《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1X);《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1X);《铁路路基工程施
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及其局部修订条文(铁建设[201X]55号);
《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1X);《客运专线铁路路
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1X]160号);《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运[201X]177号);《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
201X);《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TL/T 5148-201X)。
4、开工报告及审批意见。
见路基岩溶整治开工报告(DK213+855.24~DK284+750)(三)施工进展及完成工程量
按照DK245+200~DK245+400路基岩溶整治设计图【图号:湘桂路基岩溶-Ⅱ
-1】,DK245+200~DK245+400段岩溶路基加固工程于201X年5月22日进点开工,于201X年6月23日完成Ⅰ钻孔、注浆施工。
相关工程数量见下表:
二、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一)施工准备
1、施工放样。
根据设计图要求制作DK245+200~DK245+400段注浆钻孔的详细平面布置图,在平面布置图内将Ⅰ序孔按设计图要求分布于该段岩溶路基加固边界的范围内,并一次性现场测量确定Ⅰ序孔的钻孔位置,然后放桩、定位。
2、材料、设备及施工人员培训准备。
(二)施工工艺
根据施工图设计和《湘桂铁路岩溶路基注浆施工实施细则(修订)》(湘桂指工程〔201X〕176号)技术要求。
编制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右图。
(三)技术措施
Ⅰ序孔钻孔注浆施工中要求边钻边探、边注浆边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工艺。
如遇大溶洞注浆难以处理时,及时与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联系,采取相应措施。
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1.钻孔
(1)开孔:所有I序孔均须按勘探钻孔技术要求施钻,进行岩芯鉴定和编录,按取芯、取样要求直接钻至设计深度或地层特征深度(弱风化带、溶洞底板以下两米等)。
(2)跟管钻进:覆盖层中钻孔采用跟管钻进,开孔直径不得小于130mm,终孔直径不得小于91mm。
(3)基岩钻进:注浆前须进行钻孔冲洗。
对冲洗时返水的钻孔,以返水变清为钻孔冲洗结束条件。
对冲洗时不返水的钻孔,以流量不小于50L/min,冲洗时间不小于10min为钻孔冲洗结束条件。
钻至溶洞充填物改用干钻并取样鉴定,钻进时注意岩溶空洞会出现掉钻具的危险,应量测空洞的深度、大小,描述充填物的情况,记录要详细。
(4)终孔:①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孔深,地质有变化的应及时请示设计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确定孔深;②洗孔;③自检;④请监理工程师验孔后,封孔,准备注浆。
(5)Ⅰ序孔钻孔严格按照《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