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物理衔接初中力学综合

合集下载

初升高物理衔接资料

初升高物理衔接资料

初升高物理衔接资料
(原创版)
目录
一、初升高物理衔接的重要性
二、初升高物理知识点的衔接
三、如何做好初升高物理的衔接
正文
一、初升高物理衔接的重要性
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特别是对于物理学科来说,初升高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物理以基础知识为主,而高中物理则更加注重理论的深入和应用,因此,能否顺利完成初升高的物理衔接,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效果。

二、初升高物理知识点的衔接
初升高的物理衔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1.力的概念:初中物理中,力的概念主要是基于直观感受,而高中物理则从物理量的角度来定义力,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

2.运动的描述:初中物理中,运动的描述主要是基于质点的概念,而高中物理则引入了矢量的概念,对运动的描述更加精确。

3.功和能的概念:初中物理中,功和能的概念相对简单,而高中物理则对功和能的概念进行了深化,引入了功和能的计算公式。

三、如何做好初升高物理的衔接
要顺利完成初升高的物理衔接,需要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理解并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这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

2.在学习高中物理时,要有意识地将初中物理的知识与高中物理的知
识进行对比和联系,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3.加强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特别是对于高中物理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公式,需要通过练习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4.如果遇到学习困难,及时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不要将问题积累,以免影响后续的学习。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程——力学部分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程——力学部分
5.小明学习了力的知识后,对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来进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文具盒对桌面压力的大小等于它所受重力的大小
B.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因为文具盒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它没有惯性
D.文具盒不会自动沿桌面滑动,是因为受到摩擦力
6.学习物理需要特别细心,一不小心就容易出错.你认为下列等量关系正确的是()
先发现问题再细化训练,这是复习的一个高级技巧,省时省力。
正确对物体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题目的关键。在初中阶段主要初步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包括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弹力(包括压力、拉力、支持力、浮力等)。受力分析主要是分析这些力。初中物理要求研究的力学问题基本上是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只有正确的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才能准确合理的结合物理规律和公式来解决问题,所以受力分析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重要环节。下面简要分析受力分析在力学中的应用。
3、一小球静止在竖直的墙壁之间,如图7,请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二)、应用:
例1、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分别为5牛和3牛的两个力F1、F2的作用后仍处于静止状态,如图8所示,则该物体受到的合力为,桌面对此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方向为。
跟踪练习2:
1、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所受的多个力中,有一对大小为15N的平衡力,当这对力突然消失后,该物体的运动状态将_____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30.跳绳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锻炼方式。如图所示描绘了小明同学某次跳绳时重心移动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他的重心移动的最大高度为_____cm。若该同学身体质量为50kg,则他身体的体重为______N,按图像中的规律跳绳,他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W。(g取10N/kg)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探讨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探讨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探讨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自然界中物体的运动、能量转化以及物质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的规律。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物理学的内容也是逐步深入的。

初中物理主要是为高中物理的学习打下基础,高中物理则是对初中物理知识的深化和扩展。

因此,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至关重要。

一、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初中物理主要包含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四个方面的内容,高中物理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原子物理和近代物理等方面的内容。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之间的衔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基础的衔接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离不开数学的支持。

初中物理中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到初中数学的内容,高中物理则需要学生具备更加扎实的数学基础。

因此,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认真学习数学,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高中物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力学的衔接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功和能量等方面的内容,高中物理则需要学生掌握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力学知识,包括牛顿运动定律的推广、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力学知识,掌握基本的力学概念和计算方法,为高中物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热学的衔接初中物理中的热学知识主要包括热量、温度、热传导、热膨胀等方面的内容,高中物理则需要学生掌握更加深入和广泛的热学知识,包括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热力学循环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认真学习热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热学概念和计算方法,为高中物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光学的衔接初中物理中的光学知识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方面的内容,高中物理则需要学生掌握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光学知识,包括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光学知识,掌握基本的光学概念和计算方法,为高中物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电学的衔接初中物理中的电学知识主要包括电荷、电场、电势、电流、电阻等方面的内容,高中物理则需要学生掌握更加深入和广泛的电学知识,包括电磁感应、交流电路、电磁波等方面的内容。

物理 初 高 衔接

物理 初 高 衔接

物理初高衔接
物理初高中衔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了一些基础的物理概念和现象,如牛顿运动定律、力学、热学等。

而高中物理则更加深入和复杂,涉及到更多的概念、公式和理论。

为了顺利完成物理初高中衔接,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复习巩固初中知识:在进入高中物理学习之前,学生应该复习和巩固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力学和电学部分。

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高中物理的内容。

2. 提前了解高中物理内容:可以通过预习高中物理教材或参加相关的预习课程,对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3.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高中物理学习中会有更多的实验和实践活动。

学生要积极参与实验,通过亲身体验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4.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高中物理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多做习题、总结归纳等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物理学习需要耐心和坚持,学生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物理水平。

此外,教师在物理初高中衔接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初中知识、介绍高中物理的特点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物理学习。

同时,家长也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总之,物理初高中衔接需要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物理基础,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升高物理衔接资料

初升高物理衔接资料

初升高物理衔接资料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发展,初升高阶段成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尤其是物理这门学科,对于许多初中生来说,升高到高中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因此,做好初升高物理衔接工作至关重要。

二、初升高物理衔接的重要性1.知识点差异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在知识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初中的物理知识相对较浅显,主要以基础为主。

而高中物理知识更加深入,理论性更强。

例如,初中物理对力的理解主要是简单的力的作用,而高中物理则涉及到复杂的力学系统。

2.学习方法差异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知识点。

然而,高中物理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死记硬背无法解决问题。

因此,学生需要调整学习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3.思维方式差异初中物理题型相对简单,学生可以通过直接计算得到答案。

而高中物理题型更加复杂,需要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推导。

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三、如何做好初升高物理衔接1.掌握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做好初升高物理衔接的第一步,就是要在初中阶段扎实掌握物理基础知识。

这将有助于学生在高中阶段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知识。

2.了解高中物理学科体系在升入高中之前,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方式,对高中物理的学科体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找到方向,提高学习效率。

3.培养物理思维能力高中物理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物理思维能力。

因此,在初中阶段,学生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物理思维,学会从现象到本质进行分析。

4.学习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初中生要学会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如预习、课堂积极参与、做好笔记与总结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5.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动手实验,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四、高中物理学习策略1.预习与复习学生在课前要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了解重难点。

初高衔接知识点物理

初高衔接知识点物理

初高衔接知识点物理
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 力学:初中物理中学习了牛顿三定律和简单机械,如杠杆、
斜面等的运用,而高中物理中进一步学习了动力学和静力学的深层次
内容,包括质点的运动学、力的合成与分解、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等。

2. 动力:初中物理中学习了能量和功的概念,高中物理在此基
础上进一步学习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
恒定律等重要概念。

3. 光学:初中物理中学习了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高中物理进
一步学习了光的折射、色散、凸透镜和成像等内容,以及光的波粒二
象性和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

4. 电学:初中物理中学习了简单电路和电流特性,高中物理进
一步学习了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磁场与电磁感应等重要概念,
以及电磁波和电磁辐射等内容。

5. 热学:初中物理中学习了热的传递和热量的计算,高中物理
进一步学习了热力学的基本规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以及热力学循环和灵敏度系数等概念。

以上是初高中物理的衔接知识点,初中物理为高中物理的基础打
下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学习更加深入和综合的高中物理知识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升高高一物理衔接班初中力学综合

初升高高一物理衔接班初中力学综合

初升高物理衔接班初中力学综合一. 教学目的:解答力学综合题的方法二. 教学内容:(一)概念辨析法概念辨析法就是以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作为标准来衡量、辨析试题所给条件的作用和相互联系,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例1](江西省中考题)一个10N的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3s内移动了15m。

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阻力是2N,求:(1)拉力的功率;(2)上述条件下,物体匀速运动了10s,拉力做的功是多少?分析:由于物体是水平方向做运动,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根据做功的条件必须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力的方向上物体移动距离的乘积,而本题在重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尽管作用在物体上,但不做功。

功率是反映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单位时间(1s)内物体所做的功。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方向始终保持不变,且物体此时应受平衡力的作用,因此水平拉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则拉力大小可知。

最后利用相关公式去求得结果。

解:(1)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2)答:(1)拉力的功率为10W;(2)匀速移动10s时拉力做的功100J。

(二)假设法就是对物理现象、物理条件、物理过程或物理结果事先作出假设,一般假设为理想状态或特殊情况,然后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作出推理、分析、演算直至得出结论。

[例2](长沙市中考题)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小球A和B,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现将A、B放入盛有足够多水的容器中,当A、B两球静止时,水对A、B两球的浮力之比为,则kg/m3,kg/m3。

分析:判断A、B两球在水中静止时的浮沉情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不妨把两球可能出现的浮沉情况都进行假设,进行计算并与题目所给的条件进行比较,再作出正确的判断。

解:A、B两球质量相等,则:假设两球都浸没在水中,它们所受的浮力之比为:显然假设不成立。

再假设两球都漂浮在水面上,此时它们受到的浮力之比为:该假设也与题意不符。

因而可确定,一球漂浮,一球浸没。

初高中物理知识地衔接重点分类整理

初高中物理知识地衔接重点分类整理

初中物理(力学)一、力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29.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2、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4、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升高物理衔接初中力学综合(一)概念辨析法概念辨析法就是以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作为标准来衡量、辨析试题所给条件的作用和相互联系,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例1](江西省中考题)一个10N的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3s内移动了15m。

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阻力是2N,求:(1)拉力的功率;(2)上述条件下,物体匀速运动了10s,拉力做的功是多少?分析:由于物体是水平方向做运动,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根据做功的条件必须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力的方向上物体移动距离的乘积,而本题在重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尽管作用在物体上,但不做功。

功率是反映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单位时间(1s)内物体所做的功。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方向始终保持不变,且物体此时应受平衡力的作用,因此水平拉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则拉力大小可知。

最后利用相关公式去求得结果。

(二)假设法就是对物理现象、物理条件、物理过程或物理结果事先作出假设,一般假设为理想状态或特殊情况,然后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作出推理、分析、演算直至得出结论。

[例2](长沙市中考题)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小球A和B,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现将A、B放入盛有足够多水的容器中,当A、B两球静止时,水对A、B两球的浮力之比为,则kg/m3,kg/m3。

分析:判断A、B两球在水中静止时的浮沉情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不妨把两球可能出现的浮沉情况都进行假设,进行计算并与题目所给的条件进行比较,再作出正确的判断。

解:A、B两球质量相等,则:假设两球都浸没在水中,它们所受的浮力之比为:显然假设不成立。

再假设两球都漂浮在水面上,此时它们受到的浮力之比为:该假设也与题意不符。

因而可确定,一球漂浮,一球浸没。

又因为,所以,A球漂浮在水面,B球浸没在水中。

其所受浮力分别为:,所以又,所以:(三)等效法就是当我们所研究的物理现象或规律,其某一方面跟另一简单的物理现象、规律效果相同时,用简单的物理模型代替复杂的模型,并保证物理意义、物理规律、作用效果不变的方法。

[例3](山西省中考题)实心正方体木块(不吸水)漂浮在水面上,此时浸入水中的体积为600cm3(取10N/kg)求:(1)木块受到的浮力;(2)木块上放置一个重4N的铁块,静止后木块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木块的密度是多大?(3)木块上放置铁块后与未放铁块相比,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增大多少?分析:这道题的第(1)问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直接求出;第(2)问中,木块的重力可由第(1)问浮力的大小及漂浮条件得到,再由可求出质量,所以,求木块密度的关键是要求出木块的体积。

比较简单的方法是注意解题条件的等效变换,即放置在木块上铁块的重力大小恰好等于木块增加的浮力的大小,因而可求出增加的就是木块原来露出水面的体积,最后得到木块的总体积,从而求得木块的密度;第(3)问中,同样的道理,木块底部增加的压力就是,再由压强公式,就可求出增大的压强了。

解:(1)木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为:(N)(2)木块上放置铁块后受到的浮力增加了,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增加的量为:(3)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增加的量为:(四)整体法所谓整体法,就是指思考物理问题时,不拘于问题的局部特征,而是着眼于问题的整体结构,通过对问题全面认真考察。

从客观上理解和认识问题的本质,挖掘和发现整体结构中问题的关键点,抓住问题的内在规律,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维方法。

(五)比例法在应用定律、公式来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常会遇见某些物理量保持不变(或相等),因而只需要研究其中两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问题,这时常依据物理定律、公式,利用物理现象中保持不变(或相等)的量,将其他已知量与未知量建立比例关系,这种利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比例法。

[例5](重庆市中考题)甲、乙两个长方体,由不同材料制成,其中底面积分别为、,高度之比,密度之比为,若把甲放在水平桌面上,乙放在甲上,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为7000Pa,把乙取下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时,桌面对乙的支持力为多少牛?分析:这是道力学综合题,主要考查密度与压强知识的综合,此外还涉及到力的平衡,质量与重力关系等知识。

该题的突破口可以从密度的概念出发,找出它们之间的知识链:密度——质量——重力——压力——压强。

找出这些关系,利用比例式就可求解。

解:因为,,,所以:所以因为所以即:解得: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可知,水平桌面对乙的支持力大小等于G,为4N。

(六)综合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是一种逆向思维方法,就是从要求的结论或结果入手,分析所求结论或结果所需的条件,题意是否给出,若条件不足,则应先求解条件的不足部分,如此推导,直到与题意所给条件完全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解题的整体过程。

[例6](江苏省中考题)用如下图所示滑轮组提升水中的物体A。

若物体的质量为140kg,体积为60dm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求:(1)物体A在水中被匀速提升时,拉力F是多大?(2)如果动滑轮挂钩用钢丝绳与物体相连,而滑轮组所拉绳索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50N,当物体露出水面体积多大时,拉绳会断?(取10N/kg,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变)分析:此题涉及机械效率、滑轮组的力的作用关系,浮力及力的平衡原理等多个知识点。

由相关知识可知,要求解拉力就应先求有用功和总功,其中要求有用功又必须先求出浮力。

由滑轮组的使用规律,可知绳自由端移动距离是重物升高距离的4倍。

由此求解拉力的顺序为:要求物体露出水面体积的大小,也就要求物体所受浮力的减小值,所以应根据后一次情况中力的平衡条件,先求出后一次情况中物体所受浮力。

解题顺序是:。

解:(1)(N)(N)(2)∴∴练习1. 小黄假日去图书馆阅览室看书,当馆内大厅的时钟指向3h55min,他离馆,刚到家时,家中的时钟指向4h10min,此时他发现书包忘在阅览室,便以相同速度原路返回去拿,来到图书馆大厅时,厅内时钟已是4h15min,家里的钟是准确的,那么,图书馆大厅的时钟(走时准确)是快还是慢?2. 小华在假期探望外祖母,他坐火车时发现,每经过铁轨接头处,车身都要振动一次,他还发现,火车进山洞前的一瞬间要鸣笛一次,小华恰好坐车尾,从听到笛声到车尾出洞,小华共数出84次车身振动,所用的时间1min45s,若车身长175m,每节铁轨长12.5m,山洞长度是多少?(设火车一直匀速直线行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3. 如图所示,竖直墙壁上靠着一个截面为三角形的楔块A,水平面上有一截面为正方形的木块B,现用一力F向左推B使B匀速向左运动,同时A也向上匀速运动,若三角形截面的斜边与墙壁成角,B的速度为1m/s,求A的速度。

4. 甲、乙两地相距100m,甲在乙的正东方向,如图所示,某时刻甲以10m/s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运动,同时乙以10m/s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运动。

(1)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什么方向运动?(2)开始运动后经多长时间甲和乙的距离最小?9. 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两个水平力F1、F2的共同作用下以相同速度匀速向右运动,已知F1=5N,F2=3N,那么物体B受到物体A和桌面的摩擦力大小应分别为()A. 5N、3NB. 5N、8NC. 3N、8ND. 8N、8N11. 如图所示,甲、乙两车都沿斜面向上运动,两车内都用细线悬挂一小球,当小球都与小车相对静止时,甲车内悬线正好在竖直方向上,乙车内悬线与斜面垂直,则()A. 甲车做的是匀速运动B. 甲车做的是加速运动C. 乙车做的是匀速运动D. 乙车做的是减速运动12. 无论是木锯还是钢锯,它们的锯齿都是东倒西歪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是因为()A. 这样使锯齿更锋利B. 这样使锯更耐受撞击C. 锯用得太久,齿被撞歪D. 可以使锯口加宽,减小材料对锯的摩擦力13. 下列几种与摩擦有关的现象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 高档服装一般用光滑丝织品作内衬,目的是便于穿脱B. 高速公路的路面特点是比普通公路更光滑些C. 在餐具中,从使用角度看,普通的竹筷要比塑料筷好D. 木工用锯子锯木料时,要经常在锯条上抹些油14.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迭放着甲、乙两物体,甲物体用细线挂在左边竖直墙上,现用力把乙物体从右端匀速拉出来,所用力F=15N,则甲、乙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A. ,,方向都向左B. ,方向都向右C. ,方向向右,,方向向左D. ,方向都向左15. 如图,重力为1N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上,则斜面对木块的作用力为()A. 大于1NB. 等于1NC. 小于1ND. 以上均有可能16. 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A被夹在两固定且竖直的木板之间,设用大小为2.2G的力恰好可将A从木板中竖直向上抽出,那么能抽出A的竖直向下的力其最小值为。

17. 如图所示,A、B、C三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F=15N的拉力使三物体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A受个力的作用,物体B受个力的作用,物体C受桌面摩擦力是N。

19. 在一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铁块的表面上,从垂直方向打一个深为5cm,直径为2cm的圆洞,将不同的表面放在桌子中央,它对桌面的压强和未打洞时相比较()A. 一定增大B. 一定减小C. 不变D. 增大、减小都有可能20. 如图,一个圆台形的筒子,下用一重力忽略不计薄片贴住,浸入水中后,薄片不会下落,如果筒中注入100g水,恰能使它脱落,则下列情况哪种能使薄片下落()A. 在薄片中央轻放100g砝码B. 慢慢注入100g酒精C. 慢慢注入100g水银D. 上述三种做法都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