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第三课时
四年级《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案范文三篇

四年级《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案范文三篇2019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新的任务,各位老师们继续加油吧。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四年级《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
四年级《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三首》【优质版】PPT课件(完整版)

9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还记得这首 诗的作者是谁吗?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 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 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 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 《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 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降 费 须逊输
感知诗意
你能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吗?
古诗大意
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这可愁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其 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 又输给了梅所带的一段清香。
读完了《雪梅》这首 诗,我们知道了梅和雪的 长处分别是: 香 和 白 。
古诗精讲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暮江吟》的作者是( 白居易 ),诗中表现 红日西沉时景色的诗句是(一道残阳铺水中 ), 表现新月东升的诗句是( 可怜九月初三夜)。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背诵上节课学习的古诗《暮江吟》。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两首诗——《题西林壁》《雪梅》。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传世。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填一填,背一背
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
一道(残 )( 阳 ) 铺水中, 半江(瑟 )( 瑟 )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 露)似( 真珠)( 月)似(弓 )。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四下音乐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绿水江南》教案序号:授课时间:总第课时课题: 1.《忆江南》课型: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视、听、唱、动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学会背唱歌曲并初步学习轮唱、合唱歌曲。
2.从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忆江南》难点:指导学生准确演唱一字多音处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师:现在已是暮春时分,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到处春暖花开,景色迷人。
最美的地方要数江南了,下面就随着老师一起去景色秀丽的江南看看吧!(欣赏图片)2.生谈谈自己的感受3.自古就有许多文人墨客也都为江南的美景叹服、留恋,于是写下了许多佳篇诗句。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回忆江南时就写下了一首《忆江南》。
(有感情的朗诵词)4.忆江南是一个词牌名,也叫做望江南。
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词原来都是配了曲谱吟唱的。
比如他们会这样吟唱《忆江南》。
(师吟唱)5.加上曲调吟唱和没有曲调朗读相比,你觉得效果上有何不同?(生说一说)6.老师把刚才吟诵的曲谱写了下来,想不想唱一唱?(生跟着老师边唱边划一划旋律线)5 5︱2- ︱3 3︱1 6︱2- ︱2-︱2 2︱6 6︱3 3︱1-︱1 1︱3 3︱2 2︱6-︱6 2︱1 6︱5-︱6 6︱5-︱5 0‖二、歌曲学习1.今天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具有浓郁江南特色的歌曲,名字就叫《忆江南》,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遍?(师有感情的演唱歌曲)2.请说说在听歌曲时,脑海里都出现了怎样的画面3.下面摇着小船,听着音乐再次去江南看一看好吗?(想唱的同学可以跟着轻声哼一哼)4.这么美的歌曲,想学一学吗?(出示曲谱)5.跟着师唱一唱曲谱6.刚才唱的曲谱你觉得熟悉吗?(引导学生把前面吟唱的曲谱和《忆江南》曲谱联系起来,让生了解吟唱的曲谱是用了《忆江南》旋律的主音)7.用la哼唱曲谱,边划一划旋律线,和前面吟唱的旋律线比较一下有什么不一样。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三首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句意教学准备:把古诗写在小黑板上,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导入: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敬亭山”二、学习课文(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3)解诗题,知作者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解疑合探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①指名读②汇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③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④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忆江南 教案

忆江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地区的文化特色,培养学生对江南的认知和情感。
2.学习忆江南这首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通过诗歌朗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诵技巧。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朗读诗歌《忆江南》。
2.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与传达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2.正确而贴切地朗读诗歌。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忆江南》的诗歌原文、多媒体设备。
2.学生准备:学生课本、朗读训练材料。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江南地区的风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江南的特色景观和风土人情,引起学生对江南文化的兴趣。
Step 2: 学习诗歌1.教师将《忆江南》的诗歌原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默读一遍,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
2.教师朗读诗歌,引导学生一起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3.逐句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并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Step 3: 情感体验1.教师提问学生,在诗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感和意境?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诗歌中的情感,或以朗诵的方式表达出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Step 4: 朗读训练1.教师出示朗读训练材料,让学生跟读,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2.进行小组互读,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反馈,进一步提高朗读的表达能力。
Step 5: 总结提高1.教师总结全文,让学生清楚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意境。
2.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并对课上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继续朗读训练,尝试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备课日期_________设计者:辛超使用者______学生______班级______ ___组___号上课日期_________【学习目标】及【课前准备】1. 会认、会写生字。
/注音:螺()谙()仿写生字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自读三遍。
3.理解诗意,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的情感。
/搜集其他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词或诗句。
根据古诗意境填空:“当诗仙李白看到庐山瀑布飞流直下,好似银河倒挂山涧,他不禁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诗圣杜甫看到西岭雪山,东吴船舶时,他吟诵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学习进行时】(一)整体诵读,初步感受。
1.启示学习方法和要求: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看注释理解词句;3)连起来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4)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5)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启发,后班上交流。
2.借助诗文注释,整体感知内容。
1)释题意:敬亭山,又叫昭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北部。
独坐,单独地坐。
连起来说意思。
2)抓景物: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样景物。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第一,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 2. 议。
说说自己的画,重点理解“众鸟”、3. 转。
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4. 品。
的这种孤独的内心世界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的?你从哪些字词中看出来的?5. 读。
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第二,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 汇报。
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 质疑。
提出自学这两句诗的疑难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释疑。
《忆江南》教案

《忆江南》教案【精选】《忆江南》教案4篇《忆江南》教案篇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殿堂,从而热爱古诗词。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小学生提出了要背诵古诗词不得少于80篇的要求。
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从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忆江南》是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
然而,江南之春,无所不在,美不胜收。
“江南好”,“好”在哪儿呢?并不是“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所能概括的。
词中的一个“好”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才能欣赏到真正的江南之春。
以下是龙港一小市教坛宿将张文燕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师:古典诗词我们光知道它的意思还不够,要懂得通过语言来品味,来欣赏。
那么你认为这首词那里写得好?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好个绿更绿,红更红,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老师来到这江边走走,你能从中看到了什么色彩?生:红、绿。
师:我们看到的什么是红的?生:花、火、太阳。
师:红红的太阳,照着红红的花。
生:那么红,那么热烈。
师:什么是绿的?生:江水。
师:江水是那么…………生:那么绿,那么清澈,带着春天的气息。
师:多美呀!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请你读──生:声情并茂的诵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分男女声读个别读…………师:这美令我们陶醉…………是不是就是这些花和水?生:还有“好”,因为江南是美的,是好的。
师:这个“好”是最普通的字,可又是最传奇,最传神的,谁能用“江南好”说说江南的风景?生:草长莺飞二月天。
生: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
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
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
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
曾:曾经。
谙:熟悉。
胜:超过,胜过。
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
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
老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
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
“蓝”字形容春水深碧。
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