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粒式沥青砼中面层试验路总结报告
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试验段总结

AC-20沥青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试验段首件总结报告审批审核编制总承包部二〇二一年十一月一、首件工程概况1.试铺路段:桩号为:K0+640-K1+040右幅,横坡2%,设计宽度11-14m,厚度6cm,。
2.结构类型:6cmAC-20沥青混凝土中面层3.施工日期:2021年11月20日12点4.天气情况:多云转晴,25-31℃,西风2级。
在试铺前,项目部按已编制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了施工方案,在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原材料的组织进场与检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申报、拌和机的调试、试拌岗位责任的明确、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中面层的自检及报检等方面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并在人员组织、机械设备、原材料检测等方面严格按照总包部公司下发的技术性文件及设计要求组织施工,以确保沥青中面层的施工质量。
通过试验段试铺施工,主要确定并检验了采用的施工设备能否满足备料、拌和、摊铺和碾压及施工质量、进度等方面的要求,以及达到规定压实度的压实工艺与压实程序,明确了碾压时间、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静压与振压最佳遍数,压路机类型组合等,并确定了沥青中面层松铺系数。
为沥青中面层大面积施工提供了相应的试验检测数据和依据。
二、批准的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具体原材料质量检测结果、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见附件。
三、机械设备和人员组成1、人员组织合理的施工是关系后续施工能否保证质量的关键,施工成立质量管理小组,由项目经理总体负责,项目总工全面负责现场,拌合、运输、摊铺、碾压分别设专人盯岗,现场配备人员如下:2、主要施工机械遵照合同要求,结合中面层的施工特点,配备足够数量和性能符合要求的机械设备。
表3.1-2现场主要机械设备安排表四、沥青沥青混凝土试拌(一)、拌和机拌和方式在目标配合比的基础上,为决定拌和楼的操作方式(如上料速度、数量、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等)验证拌和楼生产的沥青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质量可行性,按生产配合比和拟定的试验路段拌和方式进行了沥青混凝土的试拌,对试拌沥青混凝土进行了马歇尔试验、抽提试验,通过沥青混凝土的试拌,得出以下几项相关数据:拌和机型号:三一重工LB500型产量:46t每次配料:4000kg拌和温度:石料温度180℃;沥青温度160℃拌和时间:45秒其中:干拌时间:5秒;湿拌时间40秒;加料卸料时间:加料顺序:2#→3#→4#→5#→6#→1#→矿粉延时,干拌5秒再入沥青拌和45-50秒,卸料时间5秒。
AC-20沥青沥青中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AC-20沥青沥青中⾯层试验段施⼯总结舒城县省道S317舒五路(万佛湖段)升级改造⼯程AC-20C沥青混凝⼟中⾯层试验段施⼯总结江苏⿍峰建设有限公司舒城县省道S317舒五路(万佛湖段)升级改造⼯程项⽬经理部编制⽇期:⼆O⼀四年⼋⽉⼀、试验段概况我部于2014年8⽉4⽇在K22+000~K22+200左幅、进⾏沥青中⾯层的试铺,铺筑长度为200m。
沥青中⾯层厚为6cm(AC-20),横坡为2%。
试验段施⼯期间天⽓睛、⽓温27~33℃、风⼒1-2级、风向东南。
⼆、批准的⽬标配合⽐和⽣产配合⽐1.原材料品种及产地在今后施⼯中,我部将严格控制进货渠道,确保沥青、碎⽯等原材料质量的稳定。
分别在沥青⼚家及⽯料⼚家外派我项⽬管理⼈员常驻,通过原材料出场记录单(记录运输车辆的出场时间、车牌号码、驾驶员姓名等信息)、封条、特殊材料可以随同运输车,进⽽保证原材料的供应。
沥青:采⽤采购于江苏的SBS改性沥青经取样检测,其技术指标符合要求。
粗集料:采⽤舒城县春秋乡及霍⼭县⽣产的优质⽯灰岩碎⽯和⽞武岩碎⽯,各项技术指标经检测符合要求。
细集料:采⽤舒城本地⽣产的机制砂,经检测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
填料:采⽤春秋乡⽣产的矿粉。
经检测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亲⽔系数为:0.60。
2.⽬标配合⽐⽬标配合⽐集料⽐例为:AC-20 ⽬标配合⽐17-22:10-17:5-10:3-5:0-3:矿粉=24:25:15:5:28:3 油⽯⽐为4.3%。
⽣产配合⽐集料⽐例:各热料仓⽐例为17-22mm:10-17mm:5-10mm:3-5mm:0-3mm:矿粉=25:24:14:6:29:2;设计油⽯⽐4.3%、实际使⽤油⽯⽐4.2%。
三、试铺总结1、施⼯技术⽅案施⼯技术⽅案的可⾏性得到了验证,施⼯⼯艺科学合理,施⼯⽅案正确。
我部将推⼴到以后的中⾯层⼤⾯积施⼯中。
2、拌和机产量通过试拌试铺,拌合楼实际产量为350T/h,摊铺速度在3m/min。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总结.

XX高速公路路面第XX合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地理位置本工程施工范围为XX公路建设项目XX至XX高速公路路面工程XX 合同段,起讫里程K257+950~K290+740,全长32.79公里。
线路起点为XX县XX以南的祖河南岸,沿祖河南岸至张成堡跨过祖河,沿祖河一级阶地布设,至XX县城东,再次跨过祖河至南岸,沿祖河南岸设高架桥通过XX县城至XX开发区设XX立交止。
二、工程概况本合同段主线为四车道高速公路,采用整体式断面,路基宽度为24.5m。
其断面组成为:行车道宽4×3.75m,中间带宽度为3.0m(含中央分隔带宽度2.0m和两侧路缘带各0.5m),硬路肩宽2.5m,土路肩宽0.75m。
路面结构设计见下表:设备及人员进场是2008年8月30日,完工日期为2009年10月20日。
本工程施工单位为XX,监理单位为XX有限公司,建设单位为XX公路建设项目办公室。
三、工程实际情况本合同段路面主要工程竣工数量为:15cm厚天然砂砾垫层394690m2;20cm 厚水泥稳定砂砾碎石底基层745925 m2;18cm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709535m2;16cm厚水泥稳定砂砾碎石下基层745925 m2;主线厚40mmAC-16(I)型抗滑层642604 m2、厚60mmAC-20(I)型中粒式沥青砼617703 m2、厚60mmAC-25(I)型粗粒式沥青砼639680 m2;桥梁铺装4+5cm厚中粒式沥青砼31318 m2、桥梁铺装4+6cm厚中粒式沥青砼49585 m2。
工程总造价约18307万元。
平定高速公路路面XX标工程总用人工36240工日,拌合底基层及基层料825362T,水泥用量45584T;拌和沥青混合料248466T,沥青用量10860T。
底基层、基层施工中采用三套拌合设备,沥青混凝土施工采用两套拌合设备。
各作业面机械设备、人工配备及消耗台班见下表:四、工程管理与施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一个项目经理部,经理部设项目经理1人,负责整个工程的全面工作。
沥青砼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沥青砼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一、铺筑试验段的目的为了验证混合料的配合比是否满足要求,总结摊铺机的操作要领及各项技术指标,以及拌和厂和摊铺机现场的施工组织、施工工艺的合理性、适应性。
检验沥青混凝土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指标,保证质量的有效措施,以及质量检测的试验方法。
二、前期准备1、在总监办及驻地办的督导下,我们于6月23日选定K1115+750---K1116+500段全幅沥青砼面层施工为试验段。
2、前期材料试验数据在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我们严格按照试验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准确、完整的做好了材料的各项试验、各项材料均符合规范或设计要求。
3、人员、机械设备准备情况三、试验段的施工组织机构1、人员负责人:张子恒质检负责人:樊景丽技术员:张洪海王栋王铁柱质检员:谢先旭薛晓军王苗保通负责人:张德远民工:30人2、机具200T/h沥青拌和楼1台ABG摊铺机1台50装载机2台双钢轮压路机1台25T胶轮压路机1台10T自卸汽车10辆洒水车2辆一、施工方案1、准备下承层用扫帚、水车和吹风机清除沥青下封层被污染处和灰尘。
2、施工放样用石灰标出边线的位置。
3、混合料的控制(1)拌和楼采用间歇式拌和。
根据试验确定的配合比,电脑自动配料。
(2)拌和时沥青用导热油加热,温度控制在150度±10之间,矿料用煤加热,温度控制在165度左右,每锅拌和时间在30—35S,沥青混合料出场温度控制在125—160度之间。
(3)拌和过程中不间断地进行检测,严格控制石油比,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块,无严重离析现象。
对不符合要求的不能出场,并应快速查明原因,及时进行调整。
4、沥青混合料的运输(1)沥青混合料用10T的自卸汽车运输。
后门、侧门封闭良好,车厢内应清扫干净,并在车厢侧板和底板涂一层油水(柴油与水的比例为1:3混合料),但不能有余液在车内。
(2)运输时用篷布覆盖,用以保温、防雨、防污染。
5、沥青混合料的摊铺(1)采用ABG沥青砼摊铺机进行摊铺。
沥青面层试验段总结

甬梁线鄞州段(K0+900–K8+300)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总结报告浙江良和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第3合同段项目经理部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甬梁线鄞州段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起点位于新丰路(桩号K3+800),终点位于绕城高速公路高桥互通西侧,与老甬梁线公路顺接(桩号K7+470),全长3.67Km。
我项目部于2015年10月1日在K3+800~K4+105左幅进行沥青混凝土(AC-25C)试验段的施工,当天天气为晴,气温26℃。
本次沥青混凝土试验段长度为305米,其宽度为16.5米,厚度为8cm,沥青混合料用量为402.6m3。
试验路段油石比4.0%,混合料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合法拌制,根据路面结构层的厚度及结构类型,采用两台TITAN325型号摊铺机,一前一后并排摊铺前进。
于10月1日上午7:00正式开始混合料拌和,7:40开始摊铺,13:30摊铺完成,于14:10完成碾压。
二、沥青混凝土(AC-25C)配合比设计2.1、目标配合比设计2.1.1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4《.甬梁线鄞州段改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1.2设计过程2.1.2.1原材料本次试验所用石料为宁波宏业采石场,矿粉为长兴矿粉厂石灰岩矿粉。
沥青为道路石油70#A级沥青。
依据设计要求进行了各种材料的试验检测,试验结果都符合规范设计要求,原材料检测结果见表2-1,表2-2,表2-3。
表2-1石油70#A级沥青检验结果表2-2 集料检验结果表2-3 填料(矿粉)检验结果2.1.2.2矿料级配设计依据下面层AC-25C级配范围,确定合成级配,确定各种矿料的用量,合成级配见表2-4,级配曲线见图2-1。
表2-4 各级配矿料组成图2-1 AC-25C设计级配曲线图2.1.2.3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设计的料堆比例,对级配按经验沥青用量 2.7%、3.1%、3.5%、4.0%、4.3%分别成型试件,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测定混合料的空隙率、稳定度及流值等指标,通过以上试验检测数据结果,综合施工经验及相关指标,目标配合比设计级配,试验结果见表2-7。
【精编范文】沥青实验实验报告-精选word文档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沥青实验实验报告篇一:沥青试验段总结G311徐西线木札岭至合峪中修工程第十标段沥青面层铺筑试验段施工总结栾川县恒基公路养护有限公司二00九年七月三十一日G311徐西线木札岭至合峪中修工程第十标段水泥、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试验段总结我标段于201X年7月24日上午进行了路面基层(二灰稳定砂砾)试验段铺筑工作,经项目自检,监理抽监,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本项目业主及规范要求,共测压实度6处,合格率为100%。
平整度2处×20尺,合格率为80%。
厚度6处,合格率为100%。
宽度4个断面,合格率为100%。
水泥剂量8组合格率为100%,强度1组,合格率为100%。
现就试验成果汇总如下:一、试验段工程概况1、试验段选择在K602+000-K602+200段,全长200米。
此段基层为0.18米+0.03米调平层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砂砾。
2、试验段施工时采用中心拌和站厂拌、平地机配合人工整平法施工,一次性压实。
二、试验段指导思想及目的1、试拌:根据施工机械相匹配的原则,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型号、数量及组合方式。
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时间等操作工艺。
2、试铺确定a、确定压实方法、压实机械类型、碾压顺序、压实系数、碾压遍数、碾压速度、确定松铺系数、接缝方法等。
b、验证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检查水泥剂量、含水量,改进提出生产用的矿料配比和水的加入方式。
修正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压实标准密度。
c、掌握实际施工产量及合理作业段长度,制定施工进度计划。
d、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人员、通讯联络及指挥方式。
3、在试验段的铺筑过程中,认真作好记录分析,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检查试验段的施工质量,及时测定出有关结果。
铺筑结束后,就试验内容提出试验总结报告,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复,作为施工依据。
沥青面层试验段总结

甬梁线鄞州段(K0+900–K8+300)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总结报告浙江良和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第3合同段项目经理部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甬梁线鄞州段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起点位于新丰路(桩号K3+800),终点位于绕城高速公路高桥互通西侧,与老甬梁线公路顺接(桩号K7+470),全长3.67Km。
我项目部于2015年10月1日在K3+800~K4+105左幅进行沥青混凝土(AC-25C)试验段的施工,当天天气为晴,气温26℃。
本次沥青混凝土试验段长度为305米,其宽度为16.5米,厚度为8cm,沥青混合料用量为402.6m3。
试验路段油石比4.0%,混合料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合法拌制,根据路面结构层的厚度及结构类型,采用两台TITAN325型号摊铺机,一前一后并排摊铺前进。
于10月1日上午7:00正式开始混合料拌和,7:40开始摊铺,13:30摊铺完成,于14:10完成碾压。
二、沥青混凝土(AC-25C)配合比设计2.1、目标配合比设计2.1.1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4《.甬梁线鄞州段改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1.2设计过程2.1.2.1原材料本次试验所用石料为宁波宏业采石场,矿粉为长兴矿粉厂石灰岩矿粉。
沥青为道路石油70#A级沥青。
依据设计要求进行了各种材料的试验检测,试验结果都符合规范设计要求,原材料检测结果见表2-1,表2-2,表2-3。
表2-1石油70#A级沥青检验结果表2-2 集料检验结果表2-3 填料(矿粉)检验结果2.1.2.2矿料级配设计依据下面层AC-25C级配范围,确定合成级配,确定各种矿料的用量,合成级配见表2-4,级配曲线见图2-1。
表2-4 各级配矿料组成图2-1 AC-25C设计级配曲线图2.1.2.3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设计的料堆比例,对级配按经验沥青用量2.7%、3.1%、3.5%、4.0%、4.3%分别成型试件,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测定混合料的空隙率、稳定度及流值等指标,通过以上试验检测数据结果,综合施工经验及相关指标,目标配合比设计级配,试验结果见表2-7。
沥青混凝土的工作总结报告

沥青混凝土的工作总结报告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致力于研究和应用沥青混凝土,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经过不懈努力和团队合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现在我将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总结报告。
首先,我们对沥青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我们对不同种类的沥青混凝土进行了实验室测试,包括抗压强度、耐久性、抗老化性能等。
通过这些测试,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沥青混凝土的特性,从而为工程项目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提供了依据。
其次,我们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应用了沥青混凝土,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跟踪和监测。
我们发现,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材料选择对沥青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不断改进施工工艺和技术,我们成功地提高了沥青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沥青混凝土的环保研究。
我们尝试使用再生沥青和其他环保材料来替代传统的沥青混凝土材料,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的研究表明,环保材料在提高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同时,也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说,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和创新,为沥青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试验路段总结报告一.试验路段的位置位于K102+590-K103+000右幅,全长410米。
二.试验路段的目的
通过试验路段的试拌试铺,总结出中面层施工时拌合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和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等操作工艺;以及摊铺时的摊铺温度、速度、宽度等操作工艺;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遍数等压实工艺;确定松铺系数,验证中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得出生产用标准配合比及沥青用量,用于指导以后的中面层施工。
三.材料来源
沥青:南韩产AH-70石油沥青
石子:临沂沂南石料厂产石灰岩碎石
砂:沂河中粗砂
石屑:沂南岳庄石料厂
矿粉:临沭县苍盛化工建材有限公司生产
四.主要技术指标
(1)根据本次试验路的试拌,试验室对混合料进行筛分以及钻芯
试验,均符合规范要求,其混合料的配合比为10-20mm碎石:5-10mm 碎石:石屑、砂:矿粉= 44:20:30:6。
(石屑:砂=1:1)
(2)油石比为4.6%。
五.机械配备及人员组织
1.机械配备:德国产S-2000自动找平摊铺机一台,BW-202AD振动
压路机2台,PL-20轮胎压路机一台,20T自卸车15辆,水车1辆。
2.人员组织
项目副经理:张茂和
技术负责人:朱存然 何 涛
施工负责人:陈广成
测量放线:王 峰 测工:4名
试验检测:高玉翠 陈瑞华 测工:3名
施工队长:代福建 工人:25人
六.施工工艺及组织
A :工艺流程
B: 施工工艺
(一)施工准备
(1)下面层交验,符合规范要求。
(2)施工放样工作己完成。
(二)施工放样
过桥涵路段使用高程钢丝引导线,其它路段使用滑靴式浮动梁施工。
(三)拌合
沥青混合料的拌合采用意大利产M-120间歇式拌和机拌制,沥青加热温度为150-170℃;矿料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20℃,矿料干拌时间为10s;为使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确定每盘混合料拌和时间为40-50s。
(四).运输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采用15辆20T自卸车运输,为防止沥青与车厢板粘结,现场安排专人清扫车厢,并在车厢内侧板与底板均匀涂一薄层油水(机油与水1:40的混合液)。
拌合站向自卸车上放料时,每放一斗混合料挪动一下汽车的位置,以减少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
并且在早晚气温较低时,用石绵被加以覆盖,以保证混合料运到现场的温度不低于140℃。
在摊铺过程中,料车停在摊铺机前10-30cm处,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挂空档,靠摊铺机的推动前进。
(五)摊铺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采用德国产S-2000自动找平摊铺机全幅摊铺,摊铺机的拼装宽度为11.00m,两侧不足的部分人工补齐,沥青混合料摊铺时温度不低于120℃,摊铺机的行进速度为1-1.2m/min。
1.高程:测量82点,合格77点,合格率为94%,在今后的铺筑过程
中,进一步提高高程的合格率。
2.横坡:测量41处,合格41处。
3.厚度:钻芯 9处,分别为55mm、48mm、48mm、47mm 、53mm、52mm、47mm、48mm、52mm。
4.松铺系数的确定
松铺厚度与松铺系数的关系
通过上表可以得出沥青混凝土中面层较理想的松铺系数为1.112,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逐步摸索,以便进一步提高厚度的合格率。
(六)碾压:沥青混合料的碾压采用BW-202AD振动压路机2台,PL-20 轮胎压路机1台;有超高的平曲线段内由内侧路缘石边缘向外侧路缘石碾压,直线段由外侧路缘石边缘向内侧路缘石碾压,工作段的碾压长度为60m 左右,碾压的接头成阶梯形,局部机械无法压实的地方,采用人工夯实。
根据本次试验路段的试铺及试验室钻芯测其压实度,压路机的碾压顺
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遍数较为理想,具体操作如下:
(1)初压:采用BW-202AD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速度为2km/h,碾压重叠1/3轮宽,压路机起止时减速,缓慢进行,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且混合料的温度不低于120℃。
(2)复压:先采用PL-20轮胎压路机碾压2遍,速度为4-6Km/h,然后采用BW-202AD振动压路机振动碾压3遍,速度控制在4-5km/h,碾压方式同初压,但在倒车时应先停止振动,向另一方向运动时再开始振动,且混合料温度不低于110℃。
(3)终压:中面层的终压采用BW-202AD压路机稳压2遍,速度为4-6km/h,且温度不低于80℃。
(七)接缝处理
1.横缝:在每次施工结束时,摊铺机在接近端部前约1M处将熨平板稍稍抬起驶离现场,用人工将端部沥青混合料铲齐后碾压,碾压完毕,趁尚未冷却时垂直刨除端部层厚不足部分,使下次施工时成直面连接。
再次摊铺时,摊铺机慰平板直接坐在己成型的结构层上,新铺层用人工整平,不符合要求时,人工趁热处理后,方可进行横向碾压,直到符合规范要求。
2.接头:每次施工完毕的接缝处涂以浮化沥青,作为接缝的粘结料。
五.试验总结
1.通过试验路段得出沥青混和料中面层的松铺系数按1.112控制。
2. 中面层沥青混和料的油石比为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