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沥青面层试验段总结

合集下载

[全]沥青路面试验段试验总结报告

[全]沥青路面试验段试验总结报告

沥青路面试验段试验总结报告1、施工过程情况简介根据施工现场准备及下承层情况,报监理同意,确定试验段沥青路面试验段桩号为K0+000~K1+200。

对该部位的路基标高、弯沉、压实度指标进行了全面的复测,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所报的该试验段的施工方案得到监理同意施工的批复。

2015年3月26日下午完成试验段粘层施工,2015年3月28日进行了沥青路面试验段的铺筑施工。

本试验段为4cm(压实)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摊铺宽度为8m,摊铺长度为600m,设计总量为XX吨。

2、现场试验段施工2.1沥青及碎石来源本工程所用的乳化沥青和沥青混凝土所用的70道路石油沥青都是经检验合格后运至施工现场。

碎石均按照规范要求的现场试验室取样结果所得的配合比从XX 当地碎石加工厂采购,满足施工要求。

2.2试验目的通过铺筑试验路段,验证生产配合比,检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的适用性,确定本工程的施工方法,为沥青路面上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的施工提供技术依据,总结中应包括下列内容:(1)确定各层沥青混合料的施工配合比。

(2)掌握摊铺机作业中的施工技术。

(3)确定沥青面层的调平方法,掌握使用性能。

(4)确定与拌和机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摊铺速度。

(5)确定松铺系数。

(6)确定压实机具的种类、组合方式,确定碾压方式、顺序、速度及遍数。

(7)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工序连续施工的合理衔接与配合方式。

(8)接缝的正确处理方法。

(9)确定每天合理的作业段长度,调整施工组织设计。

2.3施工基本流程透层施工→下封层施工→摊铺机摊铺→13t双钢轮路机静压1遍→13t双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1遍→16吨轮胎压路机碾压6遍→压实度检测。

2.4透层施工2.4.1透层撒布本工程采用自制乳化沥青,满足满足设计要求。

采用同步分封车进行喷洒,行车速度控制在XXkm/h,经检测乳化沥青用量在1L/m2。

2.4.2下封层撒布本工程下封层采用乳化沥青。

【精编范文】沥青实验实验报告-范文word版 (6页)

【精编范文】沥青实验实验报告-范文word版 (6页)
G311徐西线木札岭至合峪中修工程第十标段 水泥、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试验段总结
我标段于201X年7月24日上午进行了路面基层(二灰稳定砂砾)试验段铺筑工作,经项目自检,监理抽监,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本项目业主及规范要求,共测压实度6处,合格率为100%。平整度2处×20尺,合格率为80%。厚度6处,合格率为100%。宽度4个断面,合格率为100%。水泥剂量8组合格率为100%,强度1组,合格率为100%。现就试验成果汇总如下:
四、试验段施工工艺汇总
1、施工准备:
a、依据施工技术要求,提前在纵坡大于2%的路段每间隔20m ,小于2%的路段每间隔50m,开成50cm宽原路面油层厚度的槽,以防止基层推移。
b、提前将拟铺筑的路段清扫干净,必要时要用水车冲洗并 洒水湿润。
C、模板厚度,根据试验段厚度、横坡检测,选择为20cm厚的槽钢,弯道处用短横槽钢或软钢模。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沥青实验实验报告
篇一:沥青试验段 总结
G311徐西线木札岭至合峪中修工程第十标段
沥青面层铺筑







栾川县恒基公路养护有限公司
二00九年七月三十一日
c、精确整平:初步整形后,按照20米的间距(弯道适当加密)布设白灰点,进行横坡控制,检查松铺厚度,按照“宁高勿低,宁刮勿贴”的原则用平地机配合人工进行精确整平、整形。
5、碾压
a、每80—100m作为一个碾压作业段进行压实,第1、2遍用18、20T压路机一档静压,第3、4遍用20T一档弱压,第5、6、7遍用一档强压,第8遍用20T二档弱压收面或依据表面含水量情况必要时适当洒水湿润后静压收面。

沥青混凝土路面下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ac-20c)

沥青混凝土路面下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ac-20c)

AC-20C沥青砼下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在业主、驻地办的支持和指导下,我项目部于2011年5月24日进行了AC-20C沥青下面层试验段的施工,截止5月26日已完成所有检测项目,现将试验段总结如下:一、试验路段概况1、施工时间:2011年5月24日,8:30-—5:30.2、施工桩号:K8+722。

5--K9+460(右幅),施工长度为737。

5米。

3、下面层结构类型:AC-20C沥青砼,设计厚度7cm,总宽度14.4m。

4、施工时天气情况:阴,气温14——17℃,偏北风4—-5级。

二、批准的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一)目标配合比我部AC-20C普通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由*****采用马歇尔的设计方法设计。

1、原材料产地品种:沥青采用**牌A—70沥青、集料采用**石灰岩碎石、填料采用***产矿粉,上述材料经检测其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设计及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

2。

目标配合比设计过程从拌和场矿料堆中取各种矿料进行筛分,根据筛分结果确定矿料配合比,其矿料级配曲线基本上接近规范级配中值线,并为一条基本上圆顺的曲线。

按上述矿料配合比分别采用3。

41%、3。

79%、4.49%、4.78%、5.6%五种油石比制备沥青砼马歇尔试件,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为4。

32%,以此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

试验测得稳定度为10.58KN,流值为2。

8mm,空隙率为4.4%,沥青饱和度为67。

4%,矿料间隙率为13。

6%。

密度为2.417g/cm3.根据以上步骤,下面层AC-20C沥青砼目标配合比为:碎石1:碎石2:碎石3:石屑:矿粉=24%:26%:25%:24%:1%,最佳沥青用量为4.32%,最佳油石比为4.52%。

3、原材料及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指标检测详见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二)生产配合比1、生产配合比设计过程将目标配合比所确定的冷料比例输入拌和楼控制室进行试拌,取各个热料仓的集料进行筛分试验。

沥青面层试验段总结

沥青面层试验段总结

甬梁线鄞州段(K0+900–K8+300)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总结报告浙江良和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第3合同段项目经理部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甬梁线鄞州段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起点位于新丰路(桩号K3+800),终点位于绕城高速公路高桥互通西侧,与老甬梁线公路顺接(桩号K7+470),全长3.67Km。

我项目部于2015年10月1日在K3+800~K4+105左幅进行沥青混凝土(AC-25C)试验段的施工,当天天气为晴,气温26℃。

本次沥青混凝土试验段长度为305米,其宽度为16.5米,厚度为8cm,沥青混合料用量为402.6m3。

试验路段油石比4.0%,混合料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合法拌制,根据路面结构层的厚度及结构类型,采用两台TITAN325型号摊铺机,一前一后并排摊铺前进。

于10月1日上午7:00正式开始混合料拌和,7:40开始摊铺,13:30摊铺完成,于14:10完成碾压。

二、沥青混凝土(AC-25C)配合比设计2.1、目标配合比设计2.1.1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4《.甬梁线鄞州段改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1.2设计过程2.1.2.1原材料本次试验所用石料为宁波宏业采石场,矿粉为长兴矿粉厂石灰岩矿粉。

沥青为道路石油70#A级沥青。

依据设计要求进行了各种材料的试验检测,试验结果都符合规范设计要求,原材料检测结果见表2-1,表2-2,表2-3。

表2-1石油70#A级沥青检验结果2.1.2.2矿料级配设计依据下面层AC-25C级配范围,确定合成级配,确定各种矿料的用量,合成级配见表2-4,级配曲线见图2-1。

表2-4 各级配矿料组成图2-1 AC-25C设计级配曲线图2.1.2.3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设计的料堆比例,对级配按经验沥青用量2.7%、3.1%、3.5%、4.0%、4.3%分别成型试件,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测定混合料的空隙率、稳定度及流值等指标,通过以上试验检测数据结果,综合施工经验及相关指标,目标配合比设计级配,试验结果见表2-7。

【精编范文】沥青实验实验报告-精选word文档 (6页)

【精编范文】沥青实验实验报告-精选word文档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沥青实验实验报告篇一:沥青试验段总结G311徐西线木札岭至合峪中修工程第十标段沥青面层铺筑试验段施工总结栾川县恒基公路养护有限公司二00九年七月三十一日G311徐西线木札岭至合峪中修工程第十标段水泥、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试验段总结我标段于201X年7月24日上午进行了路面基层(二灰稳定砂砾)试验段铺筑工作,经项目自检,监理抽监,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本项目业主及规范要求,共测压实度6处,合格率为100%。

平整度2处×20尺,合格率为80%。

厚度6处,合格率为100%。

宽度4个断面,合格率为100%。

水泥剂量8组合格率为100%,强度1组,合格率为100%。

现就试验成果汇总如下:一、试验段工程概况1、试验段选择在K602+000-K602+200段,全长200米。

此段基层为0.18米+0.03米调平层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砂砾。

2、试验段施工时采用中心拌和站厂拌、平地机配合人工整平法施工,一次性压实。

二、试验段指导思想及目的1、试拌:根据施工机械相匹配的原则,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型号、数量及组合方式。

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时间等操作工艺。

2、试铺确定a、确定压实方法、压实机械类型、碾压顺序、压实系数、碾压遍数、碾压速度、确定松铺系数、接缝方法等。

b、验证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检查水泥剂量、含水量,改进提出生产用的矿料配比和水的加入方式。

修正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压实标准密度。

c、掌握实际施工产量及合理作业段长度,制定施工进度计划。

d、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人员、通讯联络及指挥方式。

3、在试验段的铺筑过程中,认真作好记录分析,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检查试验段的施工质量,及时测定出有关结果。

铺筑结束后,就试验内容提出试验总结报告,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复,作为施工依据。

AC-13沥青上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AC-13沥青上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AC-13F上面层沥青砼试验段总结报告为确保AC-13F上面层沥青砼的施工质量,以科学的数据指导生产,确保优良工程,2013年9月9日我项目部在业主和监理办的正确领导和严格监督下,进行试验段的施工,获得了适宜的松铺系数、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沥青用量、最佳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等一系列的确切资料,并上报监理办批准,依此指导沥青砼施工。

本次试验过程现总结如下:一、试验段施工依据1.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1.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标准》JTG F40-2004;1.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等有关现行规范。

二、试验段概况试验路段选在K170+449~K170+550,全长101m,距离拌和站约25km。

沥青上面层设计为细粒式沥青砼(AC-13F),厚度3cm,宽度11.4m,采用集中厂拌,机械摊铺,一次摊铺完成。

经检测,下承层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施工路段为全部封闭施工状态,沥青混合料摊铺方向为:由南向北,一次摊铺完成;在9月9日9:30-12:00完成K170+449~K170+550上面层摊铺,全长101m,当日天气为晴天。

三、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一)、试验段施工主要人员1、管理人员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人员职责分工人员安排:劳动力安排根据工程实际状况,各工种共配备50人,其中清扫10人,摊铺15人,找补2人,碾压5人,交通管制8人,拌和厂10人。

(二)、主要机械设备(三)、主要测量、试验仪器设备1、试验设备(四)材料准备⑴10-15mm﹑5-10mm﹑3-6mm碎石与机制砂为赞皇采石场生产石灰岩;矿粉为赞皇采石场石灰岩矿粉;沥青为山东齐鲁石化所产70号A级沥青。

沥青面层不使用拌和机回收的粉料,以确保沥青面层的质量。

⑵批准的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验证热拌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马歇尔试验方法为标准。

批复后的目标配合比集料掺配比例为:10-15mm:5-10mm:3-6mm:机制砂:矿粉=20:30:9:38:3,最佳油石比为4.85 %;生产配合比为:1#仓:2#仓:3#仓:4#仓:矿粉=20:30:20:25:5,最佳油石比为5.0%。

沥青面层试验段总结

沥青面层试验段总结

甬梁线鄞州段(K0+900–K8+300)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总结报告浙江良和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第3合同段项目经理部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甬梁线鄞州段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起点位于新丰路(桩号K3+800),终点位于绕城高速公路高桥互通西侧,与老甬梁线公路顺接(桩号K7+470),全长3.67Km。

我项目部于2015年10月1日在K3+800~K4+105左幅进行沥青混凝土(AC-25C)试验段的施工,当天天气为晴,气温26℃。

本次沥青混凝土试验段长度为305米,其宽度为16.5米,厚度为8cm,沥青混合料用量为402.6m3。

试验路段油石比4.0%,混合料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合法拌制,根据路面结构层的厚度及结构类型,采用两台TITAN325型号摊铺机,一前一后并排摊铺前进。

于10月1日上午7:00正式开始混合料拌和,7:40开始摊铺,13:30摊铺完成,于14:10完成碾压。

二、沥青混凝土(AC-25C)配合比设计2.1、目标配合比设计2.1.1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4《.甬梁线鄞州段改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1.2设计过程2.1.2.1原材料本次试验所用石料为宁波宏业采石场,矿粉为长兴矿粉厂石灰岩矿粉。

沥青为道路石油70#A级沥青。

依据设计要求进行了各种材料的试验检测,试验结果都符合规范设计要求,原材料检测结果见表2-1,表2-2,表2-3。

表2-1石油70#A级沥青检验结果表2-2 集料检验结果表2-3 填料(矿粉)检验结果2.1.2.2矿料级配设计依据下面层AC-25C级配范围,确定合成级配,确定各种矿料的用量,合成级配见表2-4,级配曲线见图2-1。

表2-4 各级配矿料组成图2-1 AC-25C设计级配曲线图2.1.2.3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设计的料堆比例,对级配按经验沥青用量2.7%、3.1%、3.5%、4.0%、4.3%分别成型试件,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测定混合料的空隙率、稳定度及流值等指标,通过以上试验检测数据结果,综合施工经验及相关指标,目标配合比设计级配,试验结果见表2-7。

沥青混凝土面层试验段总结

沥青混凝土面层试验段总结

沥青路面试验段试验总结报告沥青路面试验段试验总结报告1、施工过程情况简介根据施工现场准备及下承层情况,报监理同意,确定试验段沥青路面试验段桩号为K0+000〜K1+200。

对该部位的路基标高、弯沉、压实度指标进行了全面的复测,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所报的该试验段的施工方案得到监理同意施工的批复。

2015年3月26日下午完成试验段粘层施工,2015年3月28日进行了沥青路面试验段的铺筑施工。

本试验段为4cm (压实)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摊铺宽度为8m,摊铺长度为600m,设计总量为XX吨。

2、现场试验段施工2.1沥青及碎石来源本工程所用的乳化沥青和沥青混凝土所用的70道路石油沥青都是经检验合格后运至施工现场。

碎石均按照规范要求的现场试验室取样结果所得的配合比从XX 当地碎石加工厂采购,满足施工要求。

2.2试验目的通过铺筑试验路段,验证生产配合比,检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的适用性,确定本工程的施工方法,为沥青路面上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 )的施工提供技术依据,总结中应包括下列内容:(1)确定各层沥青混合料的施工配合比。

(2)掌握摊铺机作业中的施工技术。

(3)确定沥青面层的调平方法,掌握使用性能。

(4)确定与拌和机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摊铺速度。

(5)确定松铺系数。

(6)确定压实机具的种类、组合方式,确定碾压方式、顺序、速度及遍数。

(7)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工序连续施工的合理衔接与配合方式。

(8)接缝的正确处理方法。

(9)确定每天合理的作业段长度,调整施工组织设计。

2.3施工基本流程透层施工—下封层施工—摊铺机摊铺—13t双钢轮路机静压1遍—13t双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1遍—16吨轮胎压路机碾压6遍—压实度检测。

2.4透层施工2.4.1透层撒布本工程采用自制乳化沥青,满足满足设计要求。

采用同步分封车进行喷洒,行车速度控制在XXkm/h,经检测乳化沥青用量在1L/m2 。

2.4.2下封层撒布本工程下封层采用乳化沥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甬梁线鄞州段(K0+900–K8+300)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总结报告浙江良和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第3合同段项目经理部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甬梁线鄞州段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起点位于新丰路(桩号K3+800),终点位于绕城高速公路高桥互通西侧,与老甬梁线公路顺接(桩号K7+470),全长3.67Km。

我项目部于2015年10月1日在K3+800~K4+105左幅进行沥青混凝土(AC-25C)试验段的施工,当天天气为晴,气温26℃。

本次沥青混凝土试验段长度为305米,其宽度为16.5米,厚度为8cm,沥青混合料用量为402.6m3。

试验路段油石比4.0%,混合料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合法拌制,根据路面结构层的厚度及结构类型,采用两台TITAN325型号摊铺机,一前一后并排摊铺前进。

于10月1日上午7:00正式开始混合料拌和,7:40开始摊铺,13:30摊铺完成,于14:10完成碾压。

二、沥青混凝土(AC-25C)配合比设计2.1、目标配合比设计2.1.1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4《.甬梁线鄞州段改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1.2设计过程2.1.2.1原材料本次试验所用石料为宁波宏业采石场,矿粉为长兴矿粉厂石灰岩矿粉。

沥青为道路石油70#A级沥青。

依据设计要求进行了各种材料的试验检测,试验结果都符合规范设计要求,原材料检测结果见表2-1,表2-2,表2-3。

表2-1石油70#A级沥青检验结果表2-2 集料检验结果表2-3 填料(矿粉)检验结果2.1.2.2矿料级配设计依据下面层AC-25C级配范围,确定合成级配,确定各种矿料的用量,合成级配见表2-4,级配曲线见图2-1。

表2-4 各级配矿料组成图2-1 AC-25C设计级配曲线图2.1.2.3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设计的料堆比例,对级配按经验沥青用量 2.7%、3.1%、3.5%、4.0%、4.3%分别成型试件,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测定混合料的空隙率、稳定度及流值等指标,通过以上试验检测数据结果,综合施工经验及相关指标,目标配合比设计级配,试验结果见表2-7。

表2-7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2.1.2.4 最佳油石比下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验①水稳定性检验在最佳油石比下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来检验设计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

试验结果见表2-8。

表2-8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2.1.3设计结论综上所述拌和站沥青混合料AC-25C目标配合比采用如下所示,其最佳沥青用量为4%。

AC-25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2.2、生产配合比设计2.2.1设计过程2.2.1.1材料依据设计要求对委托材料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集料、矿料相对密度实验结果表沥青相对密度实验结果表2.2.1.2矿料合成级配2.2.2设计结论矿料配合比及油石比通过混合料级配调试和相关性能验证实验,表明所设计的AC-25C道路石油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指标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三、施工前准备工作1、技术准备1.1、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进行详细的技采交底,掌握规程、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指标要求,理解设计图纸。

1.2、计算路段内各点设计高程,10米断面三点。

1.3、各种记录及表格准备(内业、外业、质检、化验、统计等方面)1.4、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报告;2、人员准备2.1、现场施工负责人一名,负责施工生产的协调工作:2.2、沥青路面施工应配备完整的施工人员,包括工程、质检、材料、机务、拌和场以及民工连队等人员,工段内应保持从施工开始到结束相对不变(所有上述人员应选有经验的,最好以专职的形式固定下来)。

2.3、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沥青面层的施工人员安排。

2.3.1、摊铺作业现场1、施工管理人员①、施工负责人一名,负责协调施工各环节,处理突发事件。

②、工长两名,一名负责摊铺机的工作,保证摊铺平整度控制在2mm以内(该平整度指以4m直尺测得);另外一名负责碾压,对初压后不合格点及时整修,保证压实后的平整度合格率在98%以上。

③、测工两名负责摊铺前的施工放样和压实后的跟踪测量。

④、试验员二名:负责温度控制(摊铺、碾压)。

.2、力工配备:共计27人,分别如下:清扫基层3~4人:指挥卸车1人,保证料车不撞击摊铺机:跟摊铺机料斗2人,保证摊铺机履带下无散料。

传感器2人,保证传感器不脱落和灵敏度。

跟测工放样、校桩等工作2~3人;4m平整度尺2人。

检测厚度1人。

捡大料1人。

收边2人。

推小车3人。

推耙的耙手2人。

临时装车、打替班3~4人。

人员组成后分别结合各工种特点进行培训,并为试验,测量,拌合站、运输队、摊铺、碾压、透层油的洒布编写操作要点并严格执行。

3、设备准备根据每台机械的性能,把每台车的技术要求及作业方法制成图板,悬挂在相应车上,要求操作手严格按规定进行作业,并使施工全员都能够了解、熟悉每台机械的技术要求,再根据作业程序进行机械编号,按编号顺序进行作业。

①、根据运距、拌和、摊铺能力确定运输车辆。

②、满足摊铺宽度的摊铺机。

③、8-10T压路机一台:用于初压。

④、双钢轮双振动压路机三台:用于复压。

⑤、30T胶轮压路机一台:用于终压。

⑥、水车一台:压路机加水。

⑦、水准仪两台、经纬仪一台,用于施工放样。

⑧、特制钢钎、高强钢线、紧线器若干,用于施工放样。

4、施工现场准备⑴、下承层的准备:下承层经过验收后,方可进行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

⑵、测量放样,安装路缘石。

①、恢复中线、加密中桩线、中桩线间距为10m。

②、校核水准点,并增设临时水准点,每200m增设一个。

③、根据中桩和摊铺宽度定出边桩,在摊铺面层时应先安装路缘石而且路缘石标高应比设计标高低2-3mm,这样可使其与沥青面层衔接流畅美观,更便于排水。

④、在摊铺宽度两侧各0.4m处钉上钢钎,并按设计标高、松铺系数(暂定)1.25调好钢钎,挂上钢丝线。

⑤、清扫下承层,保证施工层与下承层粘结良好。

四、施工过程及相关情况:1、试验段施工工艺流程控制1)、流程图:2)、主要工序控制情况:施工时拌和出料温度、摊铺、碾压温度均采用均值的控制。

混合料拌和:沥青加热温度150℃,矿料加热温度180℃,混合料拌和时间50s(其中干拌5s),混合料出厂温度平均160℃,拌和站矿粉及水泥各用一仓;混合料运输:每车重18t-24t,用篷布覆盖,测车中出厂温度在150-170℃,测车中现场温度在145-155℃,拌和站及现场各用一支红外线测温仪;混合料摊铺: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摊铺,相距10-13m,一台宽6m,一台宽5.5m,摊铺机熨平板重叠10cm,采用双侧导线控制摊铺,导线10米一桩,摊铺速度1-1.5m/min,起始摊铺前一台摊铺机前3车料,一台摊铺机前2车料,起始速度逐渐加大到1m/min,在5-10m 内按测量结果调整好两边传感器厚度及坡度控制;说明:(1)、终压的原则是保证温度在70℃以上的前提下消除轮迹;(2)、所有碾压均是由低边向高边进行;(3)、初压温度在135-142℃(起始温度),复压在125-110℃(起止温度),终压在90-75℃(起止温度)。

2、施工过程控制:1)、标高、横坡控制:采用2台水准仪,一台进行松铺后的检测及摊铺时的基准线监控,一台进行终压后的检控;2)、厚度控制:松铺后左、中、右三处多点检控与松铺后水准检控双控制;3)、温度控制:前后台各一支红外线测温仪及多支普通温度计检控;4)、宽度控制:松铺后、终压后分别进行检控;5)、平整度控制:专人(2人)四米直尺检控,最大间隙3mm内,大者,双钢轮立刻纵横振动碾压(70℃以上);6)、试验控制:拌和站取混合料进行马歇尔稳定度、流值、饱和度、孔隙率、密度试验,进行抽提、筛分试验。

3、混合料摊铺、整平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前必须先修筑路缘石,摊铺采用摊铺机进行,同时配备标准的自动找平装置。

松铺系数的确定:在铺筑沥青混和料前,每l0m一个断面测定三点结构层标高,然后按等厚(5cm)放铺筑标高线,铺装并测定各点松铺标高,控制好摊铺方法、压实方法、压实温度达到压实标准,成型后。

重新测定各个点位,根据结构层标高,松铺标高、压实后标高,得出成型前、后的厚度值.便可总结为松铺系数。

l)、摊铺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全幅施工,采用半幅施工时,可阶梯进行或每天一侧半幅摊铺一个台班,便于处理接缝。

2)、调整好熨平板的高度和横坡后,进行预热,要求熨平板温度不低于80℃。

它是保证摊铺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要注意掌握好预热时间预热后的熨平板在工作时如铺面出现少量沥青胶浆,且有拉沟时,表明熨平板已过热应冷却片刻再进行摊铺。

3)、正确处理好绞笼内料的数量和螺旋输送器的转速配合,绞笼内最恰当的混合料数量是料堆的高度平齐于或略高于螺旋叶片,料堆的这种高度应沿螺旋全长一致,因此要求机械手操作螺旋的转速配合恰当。

4)、热拌料运到路段上、化验员检测温度后,由现场指挥人员指挥卸料,最好4-5台料车排好卸料,减少摊铺机停机次数,保证摊铺的连续性。

5)、为消除纵逢,采用全幅摊铺,但需调整好路拱,对不能全幅一次摊铺的沥青路面上下两层之间的纵逢,应至少错开30cm,如果行车道为两条,则表层接缝应在路中。

6)、连续稳定的摊铺是提高新铺路面平整度的主要措施,根据施工经验,保证连续摊铺的几种解决方法如下:(1)、摊铺机的摊铺速度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机的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厚度、密度进行调整选择,做到缓、慢、均匀、不间断地摊铺。

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避免中途停顿,防止铺筑厚度、温度发生变化,而影响摊铺质量,在铺筑过程中,摊铺机螺旋拨料器不停的转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拨料高度2/3的混合料。

一但熨平板按所需厚度固定后,不应随意调整。

摊铺机的速度应符合2—6m/min的规定,一般采用4.5m/min时摊铺的效果比较好。

(2)、采用大吨位的运输车辆,富余的运力进而减少停机的次数,增长连续摊铺的长度。

运输车辆需用数量一般根据拌和场至路段之间的距离来确定。

(3)、机前的清扫工作要保证1km的作业面,作业面内不得有闲杂人等,不得停留车辆,以保证摊铺的连续性。

7)、摊铺机推动运料车进行混合料摊铺,摊铺时测工利用水准点随时跟踪检查摊铺厚度和标高,根据测量的数据调整传感器,掌握好松铺系数,使摊铺的沥青混合料路面符合设计要求。

8)、摊铺机铺筑不到的地方,桥面边部,应由人工摊铺后夯实成型,并由一名有施工经验、技术强的工长,带两名技术工人和部分民工跟随摊铺机修补摊铺缺陷。

9)、碾压运用二十四字方针碾压:程序碾压、适时碾压、先静后振、直进直出、分段碾压、打斜摸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