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冬季养生论文
浅谈冬季中医养生保健(精华版)

•
著名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所说: 春应肝而养生, 著名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所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 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 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冬季养生
冬季人体的特点
• 自然界中草木凋零、蛰虫伏藏,用冬 眠状态来养精蓄锐。人体与自然界中 的其他生物一样,阴阳消长代谢相对 缓慢。 • 冬季养生原则: 冬季养生原则: 敛阳护阴,以固收藏之本。 敛阳护阴,以固收藏之本。
表现特点: 特点: 形体消瘦,咽干舌燥,头晕耳鸣, 视力减退,健忘失眠,腰膝酸软, 视力减退,健忘失眠,腰膝酸软,手足 发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发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男子 可出现遗精,女子可出现经少、 可出现遗精,女子可出现经少、经闭或 崩漏。 崩漏。
阳虚者的进补策略
表现特点: 特点:
冬季的起居调养
• 冬季宜早睡晚起,最好等待日昢以后 再开展活动,以免扰动阳气 • 注意防寒保暖,适时增减衣物,护阳 固阴,预防疾病发生。
冷面、 冷面、温齿、热足养生法
冷水洗脸,美容保健;温水漱口,牙齿长久; 热水洗脚,强似吃药。 • 冷面:是指用冷水(水温20℃左右)洗脸。 冷面: 中医认为人体的6条阳经均在头面部进行交接, 所以称“头为诸阳之会” 。冷水洗面,还可 以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 力。
五要调精神 冬天确实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冬天改变情绪的 最佳方法就是活动,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是消除 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 六要空气好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 开门窗通风换气,或在室内放一台负离子发生器,以清洁 空气,健脑提神。 七要粥调养 冬季饮食忌黏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食热粥,晚 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 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八要入睡早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古人主张“早卧迟起”。 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中医的智慧——冬季养生

中医智慧之——冬季养生冬季,北风凛冽,滴水成冰,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凋零,虫兽蛰伏,是一年四季中最寒冷的季节,也是养生防病最终要的季节。
中医认为,冬天天气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
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
其次,冬季养生不好,来年易生病,所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再则,冬天“养藏”,藏精不好会影响来年的精力,所以冬天必须特别关注养生。
对此,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防寒保暖,又或是冬季进补。
冬季养生仅防寒保暖或是简单进补就可以了吗?冬季养生应特别注意什么?如何过一个健康温暖的冬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医的冬季养生智慧吧。
1、养生大则——藏为适应寒冬,自然界蛰虫伏藏,用冬眠的状态养精蓄锐,以便为来春生机勃勃做好准备,人体的阴盛于外,阳藏于内,成形胜于化气,故冬季养生需着眼于一个“藏”字。
那么,“藏”主要藏的是什么呢?一曰藏阳,《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意思是说,人体的阳气就像自然界中的太阳,如果自然界没了太阳,那么世界末日就来了,人体要是没了阳气,生命也就宣告结束。
在阴盛阳弱的冬季,保养阳气,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素问·四气调身大论》说:“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扰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意思是说,冬天的这三个月,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
在这个季节里,水面结冰,大地都会被冻裂,所以人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阳气的潜藏,阴精的积蓄……注意防寒保暖,衣着有度,室温舒适;衣着过于单薄,室温过低,既易损耗阳气,又易受凉感冒;反之,衣着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趁虚而入,这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
二曰藏精,《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生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四季养生之冬季养生

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 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导致肾炎、 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疾病。因此冬季养生要注意肾 的养护。
2 冬季养生-养生方法
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 。肾是人体 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 冬的变化。 而保证肾气旺的关键就是防止严寒气候的 侵袭。
冬季养生主要指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冬季气候 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 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 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 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导致肾炎、遗尿、尿失禁、 水肿等疾病。
论文题目: 课程名称: 姓 学 专 班 名: 号: 业: 级:
四季养生之冬季养生 大学生健康管理与管理系统 王 横
092213202 软件工程(单招) 0922132
四季养生之冬季养生
王横 (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常熟 215500)
摘要冬季养生,中医名词。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
瑜伽
4 冬季养生 - 环境调摄
冬季气温与人体温度相差很大, 因此不舒适感较 其他季节更加显著。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 人,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不仅影响着健康,还给出行
高温瑜伽是通过身体的运动达到比较理想的养 生保健效果。加热温度一般为 34—42 度。通过模拟 动物的各种、如眼镜蛇、猫、鳄鱼、骆驼、鹫鸟、蝗 虫等姿势以及一系列的拉、扭、弯等动作,使身体上 一直以来没有活动到的位置得到拉伸、扭动和按摩, 使健康情况得以改善。 桑拿通过水的加热变成水蒸气, 水蒸气接触人体 皮肤,使皮肤温度升高,从而达到加速汗液排出的保 健效果,一般情况下需加热到 60 度左右。
浅谈冬季中医养生

皮肤发痒用手抓
冬天因干燥感到浑身发痒时,不可用手抓搔,否则易抓破皮肤 引起感染。可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 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 强的食物,少饮烈性酒。勤洗澡,勤换内衣。瘙痒严重者,可服 用中药及扑尔敏、非那根等药物,也可涂些炉甘石洗剂或涂搽肤 轻松软膏治疗。
感谢观看
马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力及延缓衰老。
养气蔬果 秋冬时节正适合养气,就是对于身体的某些虚 弱症状进行相应的调理,包括补养脾气、肺气、心 气、肾气,以及元气等。新鲜的时令蔬果,含有多 种丰富营养,正适合温和地调理身心,恢复元气。 主打食物: 山药——最适宜在寒凉干燥的季节,强健脾胃、滋阴补气,是这个季节
保养身体不可不吃的食材。
浅谈冬季养生
马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冬季养生——食物
季节转换,不仅仅时装潮流趋势有所更新,餐桌上的食物更要随时令 及时更新,才能做个健康风尚达人。
甘润食物
含水分多的甘润食物,是秋冬季 最为养身的食物。在干燥的季节,一
方面,可以直接补充人体水分,以预
防口唇干裂等气候干燥对人体产生的 直接伤害;另一方面,这些食物还能 补养肺阴,防止身体在肺阴虚的基础 上再受燥邪影响,产生疾病。甘润的 食物,正适合这个季节的有效温养。
萝卜——萝卜性平微寒,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化痰止咳、生
津止渴等多种功效。还能用于治疗扁桃腺炎、哮喘等秋冬季易发生的病
症。 藕——生食能清热润肺,凉血行淤;熟食则健脾开胃,止泻固精。
冬季养生——运动
冬季养生——足部保健
冬季取暖——适宜的室温
冬季要晒太阳
冬季护肤——皮肤瘙痒症防治
皮肤瘙痒的预防措施
性。 枸杞——性味甘平,中医认为能滋补肝
肾、益精明目、养血、增强免疫力。
黄帝内经冬季养生

冬季适量运动有益健康,但过度运动可能导致身体损伤,特别是晨练时更应注意。
避免过度运动
根据个人体质制定养生计划
不同人的体质不同,应根据自己的体质类型和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冬季养生计划。
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养生计划
根据年龄段制定养生计划
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应结合年龄段制定冬季养生计划。
保暖防寒
冬季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温度,增强身体抵抗力。但是运动量不宜过大,避免出汗过多而损伤阳气。
适量运动
冬季养生也要注意精神调节,保持心情平和,不要过度焦虑和紧张。
精神调节
02
冬季养生的方法
冬季是进补的好时机,宜食温热、营养丰富的食品。如羊肉、鸡肉、红枣、核桃等。
食补
食疗
食调
冬季易受干燥、寒冷侵袭,宜食滋润、清淡的食品。如银耳、梨、藕、萝卜、白菜等。
防治疾病
冬季养生可以改善人体营养状况,增强体质,使身体更健康。
增强体质
保护阳气
冬季是阳气闭藏的季节,养生应该以保护阳气为主。通过适当的锻炼、饮食和起居调节,可以促进阳气的闭藏,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适应气候变化
冬季气候寒冷,空气湿度小,容易导致人体受寒邪侵袭。通过冬季养生,可以适应这种气候变化,提高人体抵抗力。
冬季是养生的好时机,应该尽量控制上网时间,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造成的眼睛疲劳等问题。
03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02
01
05
结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冬季养生对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冬季是人体机能和免疫力下降的季节,科学的冬季养生可以调整身体状态,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冬季养生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立冬冬季养生的中医理论

立冬冬季养生的中医理论立冬,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它标志着进入了冬季的开始。
根据中医理论,冬季是一个很重要的养生时期,通过正确的养生方法,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中医在立冬冬季养生中的理论和方法。
一、冬季养生的原理冬季是阴气最盛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期。
根据中医理论,冬季的元阳处于藏于内的状态,此时人体的阳气需要通过适当的调养来保持平衡。
冬季养生的原理是“闭藏养阳”,即通过保持体内的阳气不流失,增强人体的阳气贮备。
二、保暖养生寒冷的冬季容易使人体外界阳气流失,因此保暖是冬季养生的重要方面。
穿着宽松、贴身保暖的衣物可以有效地防止体内热能散失。
此外,饮食中可以适量增加温热的食物,如姜、辣椒、大蒜等,有助于提高体内的阳气。
三、饮食调理冬季饮食宜保持温热、补益的原则。
中医提倡选择能增强阳气的食材,如羊肉、牛肉、狗肉等高热能食物。
同时,可以适量摄取某些温补的食材,如生姜、大蒜、桂皮等,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身体的活力。
此外,多吃一些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四、养生运动冬季的气候寒冷,适合进行一些缓和舒展的养生运动。
可以选择一些气功、太极拳等内练为主的运动,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内的阳气。
此外,适度的户外散步也是很好的选择,感受清新的空气和阳光,活动身体。
五、合理作息冬季天气寒冷,日照时间短,人们容易感到疲劳。
因此,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对身体的恢复和养生至关重要。
根据中医理论,冬季休息应该稍长于其他季节,适当延长睡眠时间,让身体得到更好的修复。
六、心理调节冬季的阴冷气候容易导致人们心情低落。
因此,适当的心理调节也是冬季养生的一部分。
可以通过朗读、听音乐、与亲友交流等方式来放松心情,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预防冬季产生的抑郁情绪。
七、传统养生方法的适用在冬季的养生中,中医还推荐一些传统的养生方法。
例如,艾灸、拔罐、针灸等,这些方法可以促进经络的舒畅,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中医药养生论文(8篇3000字论文)-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药养生论文(8篇3000字论文)-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养生作为中医学的支点之一,根于中华传统文化,随着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医药养生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
本文整理了8篇优秀的中医药养生论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的论文写作与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中医药养生论文(8篇3000字论文)之第一篇:基于健康管理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模式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民众对于养生保健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养生保健市场却呈现一片乱象,对中医保健技术挖掘不够,技术研究浅薄,技术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尤其突出。
该文提出了将健康管理引入中医药养生保健的服务模式,有利于整合本产业资源,完善政策法律环境,带来发展资金,改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促进中医药养生保健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医药养生,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产业中国古代即有圣人不知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上医治未病,中医治病,下医治已病等思想,都体现了现代健康管理的预防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的理念。
健康管理可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生活习惯,提升健康水平,摆脱亚健康状态,与中医简、验、廉、效的特点有相似性,由此中医养生保健与健康管理的相互借鉴与融合便显得尤为重要。
1 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1.1 中医药健康产业份额少,服务单一我国的医疗体系仅面对民众个体疾病发生后的应对,并且这个体系还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用于健康服务产业现有资产的80%为占人群总数20%的病患人群服务,占人群总数80%的亚健康和健康人群的健康服务,却仍处于萌芽阶段[1],以单一中医技术为主打的如按摩、足疗、药浴、中医经络养生研究所、古方养生会所、养颜养生馆、药膳会馆等此类服务机构并不能系统地满足民众对于健康的要求,整个中医养生保健行业缺少提供整体健康解决方案,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的机构。
中医与养生论文运用阴阳学说谈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体会

运用阴阳学说谈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体会内容提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首出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为顺应四时阴阳之气变动而采取的养生方法。
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关键字:阴阳学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通过这学期的中医与养生选修课的学习,通过老师的讲述,我了解一些关于中医学的知识,并且产生了兴趣。
许多人不知道春夏要养阳,秋冬要养阴。
春气(风)通于肝。
夏(火)气同于心。
长夏(湿)气通于脾。
秋(燥)气通于肺。
冬(寒)气通于肾。
春天是阳长阴消的开始,所以应该养阳。
春天主生发,万物生发,肝气内应,养生之道在于以养肝为主,原则是:生而勿杀,以使志生。
养神志以欣欣向荣。
春天阳气上升,天地间孕育的是生发之气,因此当生的不要杀,当给的不要夺,当赏的不要罚,这样才能适应春生之气。
春季养阳就是要使身体和精神充满生气,不要遏制它。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意思是伤了肝气,就会降低适应夏天的能力。
夏天是阳长阴消的极期,夏天主长,万物茂盛,心气内应,,养生应以养心为主。
要使气得泄(当汗出就汗出),因为夏天属阳,阳主外,所以汗多。
夏天阳气旺盛,阴气伏于地,天地之气相交,孕育的是“长气”。
因此夏季养阳的要点是不要厌恶白天日长,要注重调养意志,不要轻易发怒或伤心,使自己神气充实。
逆之则伤心,秋天就会得痰症(呼吸方面的病),那么就会降低了适应秋天的能力,所谓奉收者少。
秋天是阴长阳消的时候,所以要养阴为主。
秋天主收,万物收敛,肺气内应,养生应以养肺为主。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伏于地下的阴气开始上升,收敛神气。
秋风清凉有劲,孕育着收敛清肃的“收气”。
所以秋季养阴也要顺应秋天的收敛之气,重在安逸宁静,以缓和秋凉肃杀之气的刑罚。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天,大地收藏,万物皆伏,肾气内应而主藏,养生应以养肾为主,冬三月阴气盛极,万物潜伏,自然界呈现出闭藏的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季养身
一、中医防病
现代人多多少少都有点气虚、阴虚、气阴两虚的情况出现,尤其今年感冒的人特别的多。
而今年杭州的秋冬季节转换特别的快,这就使那些有心脏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的人更加易感冒。
冬季养生中医观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
无拢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湿,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天草木凋零,冰冻虫伏,自然界的生物都进入了匿藏、冬眠状态,以蓄养其生命的活力,这种现象,中医学称之为“养藏”。
人类是自然界的生物之一,也要“养藏”,只是人类所要“藏”的,是体内的“热能”和生命的“动力”。
这“热能”和“动力”,中医学便称之为“阳气”。
因此,冬季养生应该做到“无扰乎阳”,以驱寒、养肾、养藏为主,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阳护阴。
中医认为身体正气不足,外邪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侵袭导致各种感冒: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湿暑感冒等等。
因此利用中医的益气养阴、宁心安神的方法,也就是西医的通过提高自身免疫能力来预防感冒发生是一条不错的办法。
由于人参是补气的上品是预防感冒的特效药材,是真正的“百药之王”。
普通地说气有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之分。
气就是人体的能量或力量、生命之能、脏腑功能、新陈代谢功能、内分泌功能、生雪生精功能、免疫功能、血液流通功能等。
说得细一点就是元气、中气、宗气、脏气(也称五脏之气)、脏腑之气、心气、肺气、肝气、脾气、胃气、脾胃之气(又称后天之气)、肾气(也成称先天之气)、经络之气、三焦之气等。
重要的是我国人参专家指出,人参对人体之气大多能补:能补益元气、中气、宗气、脏腑之气、心气、肺气、肝气、脾气、胃气、肾气。
不仅如此,人参还有气血双补功效,对新陈代谢功能、内分泌功能、生血生精功能、血液流通功能等均具有增强功能。
此外配合一些益气养阴的方子就能全面提高抗病能力了。
那如何选择中药就是关键,选用人参补气,地黄、天冬、麦冬、地骨皮滋阴,茯苓利湿来达到气阴双补的功效。
这个方子不仅平和大部分人能服用,更加可以起到补气、补阴,从而提高体内正气,用西医的话说就是免疫能力功能可以有效提高。
这样就能减少感冒发生的次数。
二、中医进补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此时由于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适当进补不但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把滋补品中的有效成分储存在体内,为明年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冬令进补,在时间上主要指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而习惯认为冬至前后最为适宜。
补药也不是随便可用的,当视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而分别选用针对性的补益药。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所以在冬季选择合适正确的膏方尤为重要。
因为膏方用药量大一点10公斤,小一点6公斤,涉及到三四十味中药。
所以哮喘病人不宜随便吃膏方,而咽喉炎患者服用膏方前一定要“开路”。
但是一年中感冒五六次的人在冬季应该吃膏方进补来改变自己体虚的症状。
在杭州方回春堂的膏方非常有名,以其不错的口碑备受好评。
其实其做膏方有着严格的过程,就是中医五千多年的积淀,不夸张的说这种制作膏方的过程就是一种文化遗产——
珍贵中药要怎么处理,先煎什么、后熬什么、武火时间多长、文火时间多长都有严格的规定。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强心。
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气虚病人而见体力衰弱,四肢无力,精神疲秋,心慌气短,或年老体弱,或工作过度劳累后周身无力,或慢性病引起的头晕无力等症,均可服用。
能够补益元气,增加食欲,促使体力恢复。
阿胶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对血虚的人尤为适宜。
冬令进补是根据季节特点而创立的一种调养方法,但也不是说每个人到了冬天都一定要进补。
年轻体壮无病之人,对寒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就不必进补。
因服用过多的人参,出现了欣快、烦躁、激动、失眠、腹胀等“人参滥用综合征”。
而对于平素胃肠虚弱之人,在进补时应特别注意,不能一味蛮补。
因为药物入胃全靠胃肠的消化吸收,只有胃肠功能正常,才能发挥补药的应有效应。
对于这类病人,可先服用些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扁豆、陈皮之类调理胃肠的药物,使胃肠功能正常.再进服补药。
这样机体才能较好地消化吸收。
三、中医食疗
正所谓是要三分毒,再好的补药他也是药,所以药补不如食补的理论早已被中医所接受。
中医理论有一部分建立于易经基础上,而易经的阴阳和五行相结合, 这对应了饮食也与五行相结合,这就是五色与五味。
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可以滋补肝心脾肺肾,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可滋补肝心脾肺肾。
五味又各分入五脏,各有阴阳偏性。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人体作为内外统一的有机整体,通过五味、五色调和并且顺应五态,就可以调整人的容颜和身体。
1.青入肝——青色和酸味就会对喝酒者的肝起到双重的保护作用,从而减少酒精对肝的损害;
2.赤入心——红色的食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心脏最有益处,如山里红、桃子、红心萝卜、西瓜等;
3.黄入脾——南瓜、黄豆、玉米等黄色食物就可以起到养脾的作用;
4.白入肺——白色的萝卜可以化痰,而藕、梨、白色的肉也是可以润肺养肺;
5.黑人肾——黑色的东西对于补肾、抗衰老是最有效果的,多吃点黑色的食品,如黑豆、黑芝麻、桑椹、木耳、香菇、黑米、黑鱼,可补肾。
依据中医理论,食物的颜色与五脏相互对应,五谷搭配合理,是饮食养生的基础。
从五谷的颜色与五脏有如下关系:心色是赤色,属夏天,所以红色的五谷养心入血,还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尤其是在夏天,养心更为重要,应适当多吃红色五谷。
肾色是黑色,属冬天,所以黑色的五谷能益肾抗衰老。
尤其在冬天,更应该养肾。
学院:法学院
班级:0710901班
姓名:诸葛慧
学号:200921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