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酸碱中和反应
人教初中化学九下10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名师公开课PPT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3.酸和碱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二、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1.酸和碱都能与批示剂反映,批示剂遇酸或碱显
示不同的颜色。
显示的颜色
酸溶液 石蕊试液 变红 酚酞试液 不变色
碱溶液 变蓝
变红
2.酸能与多个活泼(H前)金属反映,生成盐和氢气,如:
与稀盐酸的反应
与稀硫酸的反应
Mg Mg+2HCl=MgCl2+H2↑
PH 酸碱性
PH
橘汁 4 弱酸性
汽水7
牛奶 6-7 弱酸性
唾液 7-8
番茄汁 6 弱酸性 草木灰水 8
肥皂水 8
弱碱性
洗洁精 6-7
酸碱性
弱酸性 弱酸性 弱碱性 弱碱性 弱酸性
自主探究二
阅读课本62页倒数第5-1段 ,2分钟后完毕下列 问题:
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哪些重要意义?
⑵ pH﹤ 7,溶液显酸性, pH越小,酸性越强。
⑶ pH ﹥ 7,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中和反映中的图像变化
1、酸加入碱中 当把酸加进碱的时候 ,碱的性质逐步变化。当全部
碱刚好被中和时,溶液的pH值很快地转变至pH=7, 如果将更多的酸加入时,酸碱度便会降至pH=7下 列。
(中和过程pH的变化)
2、碱加入酸中
请思考碱加入酸中pH 如何变化?
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映实验时,反 映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13所 示。 (1)该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 (2)该实验操作是将 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 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
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映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干 进行;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公开课教案与反思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九年级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及酸和碱的部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要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内容,学生此时对化学实验的现象比较新奇,产生了学习兴趣,但不能从教学内容的本质上了解反应的内涵,对知识体系也仅仅知道一些浅层的内容,所以从教学内容本身来讲,并不复杂,但具体到中和反应的实质等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可以增加视频实验加强理解。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pH试纸.纸巾.标准比色卡
教学过程:。
【公开课】中和反应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随堂练习
3. 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D ) A.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留的硫酸 C. 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D. 铁制品表面锈蚀后,可用稀盐酸进行清洗
随堂练习
4 . 某工厂化验室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 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40 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 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H2SO4的质量是多少?
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 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 然后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 变为无色为止。
1. 实验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分析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NaOH+HCl=NaCl+H2O
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当滴入 稀盐酸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 和水,当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
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
思考讨论 1. 实验操作过程中为什么采取滴加的方法加入稀盐酸,是否 可以倾倒? 不能倾倒,采用滴加的方法可以防止稀盐酸过量,方便观察 现象。 2. 实验过程中不断搅拌的目的?
使盐酸和氢氧化钠充分接触、反应迅速、完全。
思考讨论
3. 能否将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加入顺序颠倒? 不能颠倒,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若先加入稀盐 酸,溶液呈无色,当溶液呈红色时,说明溶液已呈碱性,即氢氧 化钠已过量。 4. 能否用紫色石蕊溶液作指示剂? 用紫色石蕊溶液作指示剂时,红色变为紫色或蓝色变为紫色 时,肉眼观察到的颜色变化不够明显。
2. 处理工厂污水 硫酸厂的污水中常含有硫酸等物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公开课教案与反思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在九年级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及酸和碱的部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要学习 的一部分知识内容,学生此时对化学实验的现象比较新奇, 产生了学习兴趣,但不能从教学内容的本质上了解反应的内涵,对知识体系也仅仅知道一些浅层的内容,所以从教学内容本 身来讲,并不复杂,但具体到中和反应的实质等比较抽象的知识时, 理解。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NaOH 溶液.盐酸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pH 试纸.纸巾.标准比色卡教学过程:教学难点: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可以增加视频实验加强实验药品:学生回忆思考回你认为这些酸碱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反应。
并写出自己的猜测。
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猜测结果。
引导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归学生书写猜测结纳板书所有猜测。
果,并相互讨论。
板书:NaOH+l SQ NaOH+HCICaQHb+HSQ Ca(OH)2+HCIBa(OH)2+HSO Ba(OH)2+HCI提问:通过什么现象可以判断化学反应的确发生了? 答。
学生回忆思考回观察生成物在构成上的共同点:都是盐。
观察反应的共同点:都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揭示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其实所有的酸和碱之间都能发生中和反应。
像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我们要借助无色酚酞观察反应是否发生,而有些酸和碱反应是有明显现象的,就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了。
高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公开课优秀教
学设计
本文是对一堂高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的公开课进行的优秀
教学设计总结。
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介绍:目标、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
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过程和应用,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方法;
3. 酸碱中和指标的使用方法;
4. 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1. 讲解法:通过PPT等多媒体形式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化学方程式;
2.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和计算方法;
3. 问题导入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
4. 小组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估方式:
1. 学生小组展示;
2. 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3. 课堂练和作业。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
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也可以激发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实践的能力。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酸和碱优选公开课精品PPT

那么其他酸和碱是否也能发生反应呢?
活动与探究
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酸和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 补充实验:在一支装有少量Cu(OH)2固体的试管内加 入少量水,振荡。再向该试管加入稀盐酸,振荡。
结论:Cu(OH)2和水之间没有发生反应;Cu(OH)2和 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
第七个安慰:极端不可取 有些人常常因为忧虑过度,而导致自己精神失常环保筷子,有些人却因为麻木不仁,造成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前者常为寻找理性而痛苦,因聪明过头而衰,愚蠢的根源在于什么都懊悔.后都不知悔恨为何物,整天稀里糊涂地生活,活着与死去没有什么区别.
走极端总是惨遭失败,寻找人生的智慧. 第八个安慰:不要过于计较别人的评价 没有一副画是不被别人评价的,没有一个人是不被别人议论的.自己要是沉默,有人会指责"城府太深";自己要是善于健谈,有人又会指责夸夸其谈;自己要是赞美别人,有人会指责别有用心,自己要是善意批评,有人更会暴跳如雷,认为多管闲事. 光看别人的脸色,自己还活不活,拥有自我,又不囿于自我.
碱性食品 酸性食品
葡萄、海带、柑橘、柿子、 蛋黄、甜点、白糖、金枪
黄瓜、胡萝卜、大豆、番 鱼、比目鱼、火腿、鸡肉、
茄、香蕉、草莓、蛋白、 猪肉、牛肉、面包、小麦、
柠檬、菠菜、红豆、苹果、 白米、花生、啤酒、海苔、
豆腐、卷心菜、油菜、梨、 巧克力、葱
土豆
温馨提示:食品的酸碱性与pH无关。
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
5.小明同学取下列生活中的物质,测得其pH如下表所示:
物质 肥皂水 雨水 糖水 柠檬汁 洗洁精
由p此H 判断:10.2
公开课-中和反应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HCl→H+ + Cl—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NaOH→Na+ + OH—
NaOH+HCl== NaCl+H2O
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精讲领学
【提出问题】 分别往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 pH=2的稀盐酸,试着画出pH随着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图。
A点溶质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B点溶质只有氯化钠, C点溶质有氯化氢和氯化钠。
3.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下列能正确反映溶液pH变化的是 ( A )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盐酸呈酸性,其pH小于7,氢 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可以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其pH等于7。
2.某小组同学在完成氢氧化钠与盐酸中 和反应的实验时,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结合坐 标图分析,该小组的同学分析合理的是 ( B ) A.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在“a”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 C.将任意一种酸、碱溶液加水稀释,其pH变化也 符合本坐标图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解析:由溶液的pH变化图示可知,溶液开始时pH大于7,实验是将稀盐酸 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溶 液的pH等于7;酸溶液在加水稀释时,溶液的pH只能小于7,碱溶液在加 水稀释时,溶液的pH只能大于7;酸与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 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与氢氧 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
反馈固学
1.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
C 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 ( )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公开课点评

示范课在西园中学举行2017.2.22上午,首席名师周开军示范课在西园中学录播室举行,西园中学理化生全体人员参加了观摩。
讲授的课题是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本节课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因此,在课程标准中,中和反应体现在两个一级主题里,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复分解反应的典型反应,学习本节内容能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同时为下一节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课后,化学组全体人员进行了详细的点评。
周开军教学反思优点:(1)探究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本节课实验探究贯穿始终,突出了实验探究在知识生成中的重要作用。
教者对相关实验做了精心地设计,如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无现象。
他们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实验效果才明显。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证明,学生分组实验合作完成,效果很好。
(2)人情味。
现在,“做中学”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我们化学课堂教学方式正在积极应变。
这一节课,给我们吹来一股清新之气,人情味很浓。
学生在与老师的“零”距离接触的情境下与名师共同探究,共同成长。
技能固然重要,好奇心、想象力、恒心也是科学探究不可或缺的素质;(3)电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