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现场总线概述

合集下载

《现场总线技术》PPT课件

《现场总线技术》PPT课件

• 3、设备管理系统
• 提供自身及过程的诊断、管理、设备运行状态和厂家 提供的设备制造等信息
• 4、计算机服务模式
• 客户-服务器模式
• 5、数据库
• 有组织的、动态的存储大量有关数据与应用程序
• 6、网络系统的硬件与软件
• 硬件含:系统管理主机、服务器、网关、协议转换器、 计算机及底层智能仪表
• 软件含:网络操作软件、服务器操作软件、应用软件
ppt课件
11
1.1.4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 一、FCS的组成 • 组成特点: • 采用智能现场设备,能够把原先DCS系统中处
于控制室的控制模块和I/O模块置于现场设备, 直接在现场完成
• 应用现场设备的通信能力,现场的测量变送仪 表与执行机构直接传送信号
• 实现了彻底的分散控制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0
几种有影响的现场总线
• 5、WorldFIP总线 • 应用领域:过程自动化、制造业自动化、电力、
楼宇等 • 6、P-NET 总线 • 应用领域:石化、能源、交通、轻工、建筑、
环保和制造业等。 • 7、HART (Highway Addressable Remote
Transducer) • 可寻址远程传感器高速通道开放协议 • 特点:在 模拟信号传输线上实现数字通信
FCS
• 4、分散功能块
• FCS废弃DCS的输入/输出 单元和控制站,把DCS控 制站的功能块分散地分配 给现场仪表,构成虚拟控 制站,统一组态,对所需 控制系统实现彻底的分散 控制。
ppt课件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5、通信线供电(如:I2C总线)
• 6、开放式互联网络

第1章现场总线概述

第1章现场总线概述

控制系统的发展史
控制系统的发展史
控制系统的发展史
3. 50年代末60年代初:集中控制方式
计算机用于生产过程直接数字控制,造价高,一台
计算机控制全厂的生产过程,整个系统控制任务的
集中。
特点:控制集中、管理集中
缺点:受硬件水平限制,计算机可靠性低,一旦发
生故障,全厂生产瘫痪。
集中控制系统
-传输延迟大小
响应时间
-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系统巡回时间
-系统总体控制周期
传输速度快
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
-通常以每秒钟传输的位数,即bps(bits per second)表示
不同的现场总线传输速率不一样
-看主要的应用场合 -如FF H1用于连续、慢变化过程变量与控制信号的传 输,为31.25Kbps -HSE则应用于大量信息流传输、响应速度要求很高的 场合,为100Mbps或更高
与一般通信技术的区别
一般通信技术只是能实现信息的传输
现场总线是一种控制系统框架
一种全新的控制系统结构,即: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代替传统控制系统DCS
现场总线还包括网络上的所有设备能够进行信 息互访与互换 总线上的设备之间能够进行互操作和系统集成
1.1.1 什么是现场总线
现场总线是应用在生产现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接智
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测量控制系统的 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通
信网络

双向 多节点 开放标准 全数字 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
现场总线在企业信息网络中的位置
企业信息网络的功能层次:现场总线是底层 通信控制网络

第1讲现场总线技术概述

第1讲现场总线技术概述

1.3.1 基金会现场总线
前身为以Fisher-Rousemount公司为首,联合 Foxboro、横河、ABB、西门子等公司的ISP协议, 以及以Honeywell为首的P协议,合并后 成立现场总线基金会; 以ISO/OSI开放系统互连模型为基础,取其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应用层,并增加用户层; 分低速H1(31.25Kbps,距离1900m)和高速 H2(1Mbps,750m和2.5Mbps,500m)两种通信速率; 介质支持双绞线、光缆和无线发射,传输信号采用 曼彻斯特编码
现场总线有两种编码方式:Manchester和NRZ, 前者同步性好,但频带利用率低,后者刚好相反。 前者采用基带传输,后者采用频带传输。传输介 质主要有:有线电缆、光纤和无线介质。
10
现场总线概述
1.1.8 现场总线网络的实现 数据链路层
分为两个子层:介质访问控制层(MAC)和逻辑链路控制层(LLC)。 MAC对传输介质传送的信号进行发送和接收控制;LLC对数据链进 行控制,保证数据传送到指定的设备上。现场总线上的设备可以是 主站,也可以是从站。 MAC层的三种协议:集中式轮询协议、令牌总线协议和总线仲裁协 议。
介质、拓扑结构、节点数等
网络性能
传输速率、时间同步准确度、访问控制方式等
测控系统应用考虑 市场及其他因素
21
现场总线概述
1.3 现场总线简介 1.3.1 基金会现场总线(FF) 1.3.2 PROFIBUS 1.3.3 LonWorks 1.3.4 CAN
1.3.5 HART
22
现场总线概述
FCS: 一对多:一对传输线接多台仪表,双向传输多个信号
DCS: 一对一:一对传输线接一台仪表,单向传输一个信号

现场总线课件第1章PPT课件

现场总线课件第1章PPT课件

02
现场总线技术的体系结构
现场总线的技术体系
现场总线的技术体系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其中,物理层定义了总线的物理特性,如总 线的传输介质、电气接口等;数据链路层定义了数据传输的规则,如数据帧格式、流量控制等;应用 层定义了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和信息交换方式。
现场总线的技术体系还包括设备描述层和系统管理层。设备描述层用于描述设备的功能和属性,以便 于其他设备识别和连接;系统管理层则负责整个系统的调度和管理,包括设备的配置、监控和维护等 。
现场总线课件第1章 ppt课件
目 录
• 现场总线概述 • 现场总线技术的体系结构 • 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领域 • 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
展望 • 总结
01
现场总线概述
现场总线的定义
总结词
现场总线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协议,它允许不同设备之间进行实时 、双向、多节点通信。
详细描述
现场总线是一种通信协议,专门为工业自动化系统设计。它允许多个设备或节点 在同一个网络上进行实时、双向的数据交换。通过现场总线,各种传感器、执行 器、控制器等设备可以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系统。
现场总线的主要特点
要点一
总结词
现场总线具有实时性、可靠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现场总线作为一种通信协议,具有实时性、可靠性和开放 性等重要特点。实时性是指现场总线能够快速地传输数据 ,满足工业控制系统的实时需求。可靠性则是指现场总线 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稳 定性。开放性则意味着现场总线遵循国际标准,不同厂商 的设备可以相互连接和集成,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互 操作性。
化的市场需求和工业环境。

现场总线技术概述

现场总线技术概述

二、几种典型的现场总线介绍
WorldFIP 传输媒体可以是屏蔽双绞线或光纤。 传输速率为: 31.25K bps用于过程控制;1M bps 用于加工制造系统;2.5M bps用于驱动系统。 标准速率为1M bps,使用光纤时最高速率可达5M bps。 目前WorldFIP的总线产品有法国Schneider公司的 Modicon-TBXplc系统;ALSTHOM公司的S-900 SCADA系统等。
二、几种典型的现场总线介绍
PROFIBUS现场总线 PROFIBUS有三个部分组成:
PROFIBUS-FMS(Field Message Specification):主要 是用来解决车间级通用性通讯任务。可用于大范围和复杂的 通讯。总线周期一般小于100ms。 PROFIBUS-DP(Decentralized Periphery):经过优化的 高速和便宜的通信总线,它的设计是专门为自动控制系统与 分散的I/O设备级之间进行通信使用的。总线周期一般小于 10ms。 PROFIBUS-PA(Process Automation):专门为过程自 动化设计的,它可使传感器和执行器按在一根共用的总线 上,甚至在本质安全领域也可接上。根据IEC1158-2标 准,PROFIBUS-PA用双绞线进行总线供电和数据通信。
第一章 现场总线技术概述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现场总线的产生 第二节 现场总线的概念及分类 第三节 现场总线的特点和优点 第四节 现场总线标准的制定 第五节 现场总线的现状
第一节 现场总线的产生
在过程控制领域: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信号标准:4-2OmA (0-5V)的 模拟信号。 20世纪70年代,数字式计算机引入到测控系统中,进行 集中式控制处理。 20世纪80年代,微处理器在控制领域得到应用,嵌入到 各种仪器设备,形成分布式(DCS)控制系统。

第1章现场总线概述

第1章现场总线概述

1、1现场总线简介 、 现场总线简介
• 什么是现场总线 现场总线技术将专用微处理器置入传统的测量控制仪表, 现场总线技术将专用微处理器置入传统的测量控制仪表, 使它们各自都具有了数字计算和数字通信能力, 使它们各自都具有了数字计算和数字通信能力,采用可进 行简单连接的双绞线等作为总线, 行简单连接的双绞线等作为总线,把多个测量控制仪表连 接成的网络系统,并按公开、规范的通信协议, 接成的网络系统,并按公开、规范的通信协议,在位于现 场的多个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以及现场仪表与远程监 控计算机之间,实现数据传输与信息交换, 控计算机之间,实现数据传输与信息交换,形成各种适应 实际需要的自动控制系统。简而言之, 实际需要的自动控制系统。简而言之,它把单个分散的测 量控制设备变成网络节点,以现场总线为纽带, 量控制设备变成网络节点,以现场总线为纽带,把它们连 接成可以相互沟通信息、 接成可以相互沟通信息、共同完成自控任务的网络系统与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
1,2 现场总线的发展背景与趋势 ,
• 2 、智能仪表为现场总线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 3、现场总线将朝着开放系统、统一标准的方向发展 、现场总线将朝着开放系统、 不同厂商所提供的设备之间的通信标准不统一, 不同厂商所提供的设备之间的通信标准不统一,束缚了 工厂底层网络的发展。 工厂底层网络的发展。从用户到设备制造商都强烈要求形成 统一的标准,组成开放互连网络。 统一的标准,组成开放互连网络。开放意味着对同一标准的 共同遵从, 共同遵从,来自不同厂商而遵从相同标准的设备可互连为一 致通信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说, 致通信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场总线就是工厂自动化领 域的开放互连系统。 域的开放互连系统。开发这项技术首先必须制定相应的统一 标准。各大公司均已清醒地认识到, 标准。各大公司均已清醒地认识到,现场总线应该有一个统 一的国际标准。 一的国际标准。由于行业与地域发展历史等在今后一段时期 会出现几种现场总线标准共存、 内,会出现几种现场总线标准共存、同一生产现场有几种异 构网络互连通讯的局面。发展共同遵从的统一的标准规范, 构网络互连通讯的局面。发展共同遵从的统一的标准规范, 真正形成开放互连系统,是大势所趋。 真正形成开放互连系统,是大势所趋。

网络总线与技术题目与答案

网络总线与技术题目与答案

题目与解答第一章现场总线概述1简述FCS的主要技术特点和优点是什么?(FCS名词解释见34背页)(1)现场总线系统(FCS)的技术特点:①系统的开放性。

相关标准的公开、一致性,通过现场总线构筑自动化领域的开放互连系统具备互可操作性与互用性。

不同生产厂家性能类似的设备可实现互换性。

互可操作性:实现互联设备间的信息传输;互用性:不同厂家性能类似设备可实现互换性。

②现场设备的智能化与功能自治性。

仅靠现场总线设备即可完成自动控制的基本功能,并可随时诊断设备运行状态。

包括传感测量、补偿计算、数据处理与控制等③系统的实时性与确定性。

测控任务具有严格的时序和实时性要求,否则可能造成控制系统的灾难性后果。

这也要求通信机制能够保证时间发布和数据传输的实时性。

④现场环境的适应性。

现场总线是专为生产现场环境设计的,支持多种传输介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满足本质安全防爆等各种环境要求。

⑤采用成熟先进技术、系统结构的高度分散性。

设备描述语言DDL、技术等。

现场总线可构成全分散性控制系统,简化了系统结构,提高了可靠性。

(2)现场总线的优点:由于现场总线具有以上突出的特点,它使控制系统从设计、安装、投运到正常生产运行以及检修维护,都体现出巨大的优越性。

①节省系统投资、安装费用和维护费用。

②设计、组态、安装、调试简便,系统维护、设备更换和系统扩充方便。

③用户具有高度的系统集成主动权,系统易于重构。

④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⑤完善了企业信息系统,为实现企业综合自动化提供了基础。

2为什么说Fieldbus是底层控制网络Infranet(从Fieldbus的结构特点分析说明)。

(1)•现场总线将单个分散的现场设备变成网络节点,相互之间连接成可以互通信息、共同完成测量控制任务的网络控制系统。

•每个节点实际上是一个智能设备,能够独立完成从控制、检测,到运算、显示、报警等多种任务。

(2)现场总线是低层控制网络Infranet(或者3(3))• Infranet(Infrastructure Network),使工厂底层网络系统的底层现场设备之间以及生产现场与外界能够实现信息交换,满足企业综合自动化的发展需要。

第一章 现场总线概述

第一章 现场总线概述

• (11)1998年9月30日经过投票表决,结果是68赞 成,32反对,由于反对率又超过25,因此又被否 决了。
• 1998年10月在IEC/TC65于美国休斯敦召开的年会 上,IEC/SC65/WG6组长R· Caro以投反对票中的6 H· 个国家 (丹麦、波兰、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卢 森堡与捷克)所附的意见为非技术性意见为由, 要求TEC在统计最终投票表决结果时, 不计入上 述6国的反对票。
3.2 现场总线和一般通信网络的 区别
• 自动化控制的现场范围可以从一台电气设 备到整个车间甚至是整个工厂。 • 受控设备和网络的环境可能很复杂,对信 号的干扰往往是多个方面的,而要求的控 制对实时性的要求较强。这决定了现场总 线有别有一般的通信网络。
4 多种总线协议共存
• 4.1 现场总线的现状 • 4.2 总线标准的制定 • 4.3 几种主流的总线标准介绍 • 4.4 DeviceNet、ControlNet 和 EtherNet/IP 的比较
4.1 现场总线的现状
(1)多种总线共存 (2)每种总线各有其应用领域 (3)每种总线各有其国际组织 (4)每种总线均有其支持背景 (5)设备制造商参加多个总线组织 (6)多种总线均作为国家和地区标准 (7)工业以太网引入工业领域
4.2 总线标准的制定
• 一、制订标准的机构 • 二、制订现场总线标准的机构 • 三、制订现场总线的程序和阶段 • 四、有关投票表决的规定 • 五、制订国际标准的历程 • 六、现有的现场总线国际标准 • 七、产生多标准的原因 • 八. 多种现场总线标准并存带来的问题
2 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
• 随着微处理器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 字通信网络延伸到工业过程现场成为可能, 使用集成电路代替常规电子线路,实施信 息采集、显示、处理传输以及优化控制等 功能的智能设备。设备之间彼此通信、控 制,在精度,可靠性、可维护性等都有更 高的要求,由此导致了现场总线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简介
什么是现场总线?
♦ IEC对Fieldbus的定义: 一种应用于生产现场,在现场设备之间、现场设 备与控制装置之间实行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 的数据总线通信技术。 ♦或者,现场总线是以单个分散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测 量和控制设备作为网络节点,用总线相连接,实现相 互交换信息,共同完成自动控制功能的网络系统与控 制系统。
罐区测量系统 燃烧炉管理系统 压缩机控制 透平控制 腐蚀监测 紧急停车系统(ESD)集成 火焰和气体系统集成 色谱仪 发电装置控制 泄漏检测 纸幅扫描仪 振动监测 管壁厚度监测
开放的IP和以太网SCADA结构
中央控制室 主站计算机
以太网电台
FF H1仪表 FF HSE设备和以太网电台
制定现场总线标准的国际标准化组织
IEC ISO
现场总线标准化工作
2000年初宣布,IEC现场总线国际标准子 集有八种: IEC 61158; ControlNet; Profibus; P-Net; HSE; Newcomer SwiftNet; WorldFIP; Interbus-S
其技术与产品在工业控制计算机、测控板卡、仪 器仪表、系统集成、应用系统等领域都有良好的 发展前景
现场总线对自动控制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的影响 ◆传统的信号制将由4-20mA模拟信号制转换为 双向数字通信的现场总线信号制; ◆自动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将由模拟与数字 的分散型控制系统(DCS)转换为全数字现场总线 控制系统(FCS)。 进而,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 法和安装调试方式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现行的现场设备和仪表的产品结构将发生重 大变革; ◆现场总线把自动控制系统和设备带进了信息 网络之中,形成为企业信息网络的底层。从而, 为实现企业信息集成和企业综合自动化提供了 可行的基础。
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趋势
1.注重系统的开放性
封闭、自成一体的系统定会消亡
2.注重应用系统设备间的互操作性
早期的总线技术多注重在通信协议上,而近年来其技术发展逐渐转向 应用与用户层的相关规范,如设备描述、标准功能块等。 应用系统设备间的互连不只要完成数据通信,还要构成控制网络, 形成测量控制应用系统,而应用与用户层规范与设备间的互可操 作性直接相关。设备间的互操作依靠应用层协议 CAN是封装在芯片中的通信协议; 485只是物理层的电气接口规范, 由它们构成控制网络还需借助另外的协议规范 数据信号的传输、数据理解
现场总线系统
商务 (ERP)
“web”4层商源自网络以太网历史趋势数据库
执行 以太网 “web” OPC 数据服务器 控制 链路设备 设备网络 仪表 信息网络
3层
FF 控制网络 FF Fieldbus
2层
以太网
1层
过程
0层
现场总线特点
适应工业应用环境, 要求实时性强,可靠性高,安全性好。 多为短帧传送, 通信的传输速率相对较低。
工业以太网技术展望
未来的IO设备是网络服务器。 2000年3月,FF颁布了HSE规范,目前其产 品已经走向市场。 FF: “HSE是具有控制功能的Internet,它适 合于那些想把全球各处工厂连接起来的公 司,通过适当的网络安全保障,工程师和 操作员可以解决地球另一端的故障和紧急 情况。”
减少了接线与安装
4-20mA
IS
IS
IS
IS
IS
Fieldbus
传统的 4-20mA 仪表接线方式 ,
多台设备可以共用一个本安栅,一对接线
Feildbu机构
现场总线组织
现场总线基金会(Fieldbus Foundation) LonMark协会, Profibus协会, 工业以太网协会IEA( Industrial Ethernet Association), 工业自动化开放网络联盟IAONA( Industrial Automation Open Network Alliance)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FF
FF规定了两类标准 H1:低速现场总线 传输:31.25Kbit/s, 1900m H2:高速现场总线 传输:1Mbit/s, 750m 2Mbit/s, 500m 传输信号:曼彻斯特编码
PROFIBUS
PROFIBUS是作为德国国标和欧洲标准的 现场总线。 PROFIBUS协议的三个主要部分
全分布、网络集成式控制系统
LAS
AI AO PID
现场总线系统是企业的底层网络
NT 服务器
企业管理层 (数据网络) 局域网 Internet
过程监控层 (数据网络) 监控工作站 现场总线接口 现场控制层 (控制网络)
调节阀 差压变送器 差压变送器 差压变送器 温度变送器
其它工作站
现场总线网段
FCS的现场总线
现场总线应用系统
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凡属设备间 需要数据通信的场合都需要它
连续、离散制造业,如电力、石化、冶金、纺织、造 纸,过程自动化仪表;火车、汽车、轮船、机器人、 数控机床;智能传感器 楼宇自控、仓储; 智能交通、环境监测(大气、水污染监测网络) 农、林、水利、养殖等
基金会HSE
链路设备 控制器 网关设备 V S D V S D V S D
工业以太网面临的问题
通信实时性 环境适应性与可靠性 (结构、连接器) 总线供电 (5类线中的空闲线,10-36V) 本质安全 (防爆安全栅)
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措施
提高通信速率 控制网络负荷 (负荷<30% 实时) 网络分段技术 (以太网交换机) 提供适应工业环境的元件 (密封、坚固、抗震、锁紧、控温)
FF (Foundation FieldBus) ModBus PROFIBUS (Process Field Bus) LON (Local Operating Network) CAN (Control Area Network) HART (Highway Addressable Remote Transducer)
其他标准
最早成为国际标准的是CAN,它属于ISO标准: ISO11898 其它有实力、有发展前景的控制网络技术 工业以太网;LonWorks;Modbus;蓝牙、无线局 域网;消费电子总线CEBus;光总线等; (过 渡型总线HART) 到2007年为止,现场总线的国际标准共有25种, 其中包括IEC61158的20种、 IEC62026的4种以及 ISO的CAN 1种。
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趋势(续)
3.注重控制网络与公用数据网络的结合
HSE;Profinet;连接 modbus的透明工厂;第3 代的Lonworks等。 各种控制网络都在向数据网络挂靠
4.注重使测控设备具备网络浏览功能
具有网络浏览功能的PLC;具有网络浏览功能 的远程数据终端 借助通用浏览器工具得到专用设备的数据信息 控制设备走向开放的窗口。
使用现场总线技术给用户带来的好处
节省硬件成本; 设计、组态、安装、调试简便; 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好,减少故障停机时间; 系统维护、设备更换和系统扩充方便; 用户对系统配置、设备选型有最大的自主权; 完善了企业信息系统,为实现企业综合自动化 提供了基础
FCS的本质
1. 现场通信网络 2. 现场设备互连 3. 互操作性 4. 分散功能块 5. 通信线供电 6. 开放式互连网络
互操作的以太网HSE
仅以太网和TCP/IP不足以实现互操作 是标准应用层和用户层 在控制器层的互操作性 成套单元的集成
完全冗余
双网卡的操作站
主交换机
从交换机
冗余的单一端口 链路设备 单个双端口的 链路设备
冗余的双端口 链路设备
混合模式
弱链条 损失完整性
不支持状态传播 不同的数据类型和对象结构
现场总线技术
学时:20 考试:笔试 教材:张凤登《现场总线技术与应用》 科学出版社 2008年9月第一版 主讲:尹逊和 yinxunhe@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自控系
课程的主要内容
1. 2. 3. 4. 5. 现场总线概述 数据通信基础与体系结构 Profibus现场总线 FF现场总线 工业以太网技术
在美国Austin的以太网技术 人员比全球范围内的现场 总线技术人员还多
HSE将用在哪里?
网关 操作台 链路设备 流量计算机 控制器 设备服务器 条形码读码器 单回路调节器 无纸记录仪 本机面板 报警器 票证打印机 称重仪 PLCs 远程I/O
工业以太网的优势
可满足控制系统各个层次的要求,利于管 控一体化。 设备成本下降。 用户拥有成本下降。(维护) 易与Internet集成。 广泛的开发技术支持。 大量的现有软件资源。
以太网的优势
高速 10M/s、100M/s及更快 比其它媒介处理更多信息 普遍认知 很多书籍 很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 很多可选的媒介 铜线 光纤 短距离无线 长距离无线 ADSL连接性 拨号连接性 多协议 HSE 其它
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趋势(续)
5.以太网已直接进入控制网络
以太网技术进入控制网络的优势 以太网技术进入控制网络要解决的问题 E网到底可行,E网打尽不现实 我国的EPA标准
6.多种通信方式下的数据传输与数据集成, 管控一体化目标下的数据综合利用
有线、无线通信方式的结合; 控制网络、数据网络、电话网络、无线局域网的互连; 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 数据集成,综合利用:共同构成测量控制系统;发布 运行、调度信息
PROFIBUS DP(Distributed I/Os) PROFIBUS PA (Process Automation) PROFIBUS FMS (Fieldbus Message Specific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