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实现与测试
第12章 更多的黑盒测试 正交试验法

• 取行数最小的L18(3661)
选择正交表
❖ L18(3661)正交表
选择正交表
❖ 最终的结果 ▪ A:0->A1,1->A2 ▪ B:0->B1,1->B2 ▪ C:0->C1,1->C2, 2->C3 ▪ D:0->D1,1->D2, 2->D3 ▪ E:0->E1,1->E2, 2->E3,3->E4, 4->E5,5->E6
▪ 用n个不同的拉丁字母排成一个n阶方阵(n<26 ), 如果每行的n个字母均不相同,每列的n个字母均不 相同,则称这种方阵为n*n拉丁方或n阶拉丁方。每 个字母在任一行、任一列中只出现一次。
❖什么是正交拉丁方?
▪ 设有两个n阶的拉丁方,如果将它们叠合在一起,恰 好出现n2个不同的有序数对,则称为这两个拉丁方 为互相正交的拉丁方,简称正交拉丁方。
正交实验法
❖ 设计步骤 1. 依据被测对象说明构造因子—状态表 2. 加权筛选,生成因素分析表 3. 选取合适的正交表,生成测试数据集 4. 根据被测对象的特征,补充由正交表无法得到的测 试用例
构造因子-状态表
❖ 案例 ▪ 某系统的文件查询功能如下描述:某系统文件查询功能面向系 统注册用户和非注册用户开放,查询条件有简单查询和高级查 询之分,非注册用户只能查询公开文件并且查询结果只能在终 端屏幕上显示,系统注册用户可以查询公开文件和授权文件并 且查询结果可以输出到指定的文件或在终端上显示。
测试组合会变得很多,如果按照传统的测试方法,会导 致很大的测试工作量
鲁科版(五四制)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12章 电压和电阻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鲁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电压和电阻单元测试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39分)1.下面对一些常见电压值的描述,正确的是()A. 照明电路的电压是380VB. 1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C. 1节蓄电池的电压是2.5VD.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0V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的是()A. 灯L1两端的电压B. 灯L2两端的电压C. 电源两端的电压D. 开关S两端的电压3.下列关于电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绕核运动的原因B. 电压的大小用电压表测量C. 干电池、蓄电池都是提供电压的装置D. 每节蓄电池的电压为2V4.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欧姆的名字作为单位的是()A. 电流B. 电阻C. 电压D. 电荷5.华为Mate20系列智能手机所搭载的国产7纳米制造工艺麒麟980芯片,“在指甲盖大小的尺寸上塞进69亿个晶体管”,实现了性能与能效提升的新突破。
计算机芯片、智能手机芯片等体积的微型化及性能的代际提升,都得益于一种新型材料的研发。
这种新型材料是()A. 超导材料B. 磁性材料C. 纳米材料D. 半导体材料6.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导体中有电流时,导体才有电阻B. 导体中的电流为零时,导体没有电阻C.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表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D. 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7.小明在医院看到一种输液警报器,当管内药液流完时,电铃发出警报声.报警器内部电路如图所示,其中R是一个随药液量减少而变小的电阻.当闭合开关,输液报警器工作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开始输液时,电流表示数最大B. 输完药液时,电压表示数最小C. 输完药液时,电铃响的原因是其两端电压达到工作电压D. 开始输液时,电铃不响的原因是电铃没有电流通过8.如图是未连接完整的电路,若要求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灯泡变亮。
自学考试软件工程第12章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第12章自测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软件项目计划2.人力资源3.硬件资源4.软件资源5.专家估算6.类推估算7.算式估算8.COCOMO估算9.工程网络图10.软件配置管理11.软件配置项12.基线13.版本控制14.变更控制二、填空题1.软件工程包括软件开发技术和______两大部分内容。
2.软件工程管理不同于其他工程管理,它对保证高质量的______产品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软件工程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对开发人员、组织机构、用户、______等方面的管理。
4.在一个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得到______的密切合作与支持。
5.软件项目计划的第一项活动是确定______。
6.主程序员组织机构的制度突出了主程序员的领导,责任集中在少数人身上,有利于提高______。
7.在一个大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由于______失误造成的后果要比程序错误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
8.软件开发人员一般分为:______、系统分析员、高级程序员、初级程序员、资料员和其他辅助人员。
9.在软件项目管理过程中,一个关键的活动是______。
10.目前软件工程规范可分为三级: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行业标准与工业标准和______。
11.成本估算方法中,有自顶向下估算方法、自底向上估算方法和______方法。
12.差别估算的缺点是不容易明确“差别”的界限,但它的优点是可以提高______。
13.基线的作用是把各阶段的开发工作划分得更加明确,便于检查与确认阶段成果。
因此,基线可以作为项目的一个______。
14.在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一个软件往往有许多版本,版本控制工具用来存储、更新、恢复和管理一个软件的______。
三、选择题1.软件工程管理是对软件项目的开发管理,即对整个软件( )的一切活动的管理。
A.软件项目B.生存期C.软件开发计划D.软件开发2.单元测试是发现编码错误,集成错误是发现接口错误,确认错误是发现功能错误,系统测试是发现( )错误。
管理学原理第12-19章测试题

管理学原理第十二章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成功地履行管理职能,最基本的要求就是() A.管理能力 B.管理愿望 C.管理权限 D.管理责任心2.完成管理活动的本领指() A.能力提升 B.培训 C.经验 D.管理能力3.从组织外部招聘管理人员可以带来“外来优势”是指被聘干部( )A.没有历史包袱B.能为组织带来新的观念C.可以迅速开展工作D.具有广告效应4.()的目的是发现最适宜担任的职务。
A.智力测验 B.品格测验 C.适应性测验 D.职业测验5.如果一个管理者在其职位上有成就,那么正是这种成就导致他提升到更高的职位,直到这个人终于“被提升过头”,这就是所谓的“彼得原理”。
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选聘管理者时要做到( )A.选聘的条件要适当B.注意候选人的潜在能力C.正确看待文凭与水平D.敢于启用年轻人6.为了了解管理者的工作绩效和工作质量,我们需要对其进行() A.测验 B.考评 C.成绩记录 D.考试7.解决组织用人、领导、控制等管理工作的关键是() A.管理愿望 B.管理能力 C.人才流动 D.目标管理8.对主管人员来说,最常见的考评方式是() A.自我考评 B.群众考评 C.上级考评 D.笔试9.对高、中、低层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是有所区别,按三种技能在其技能组成中的比重从大到小排列,对低层管理人员技能要求应是()A.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B.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D.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10.对管理者进行培训是,应遵循() A.职位相称原则 B.“全面提高,重点培养”原则 C.组织原则 D.有利提升原则二、多项选择题1.选聘管理人员的具体条件有() A.德才兼备 B.“四化” C.管理愿望 D.管理能力 E.身体素质2.由组织自行选拔管理者时,通常的测验有() A.智力测验 B.体能测验 C.熟练和适应性测验 D.职业测验 E.品格测验3.考评的要求是() A.指标客观 B.方法可行 C.内容科学 D.时间要适当 E.结果要反馈4.对管理者绩效的考评包括() A.考评过程 B.考评目标 C.优缺点 D.考评标准 E.考评成果5.对管理者进行考评,对于选拔和培训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经常采用的方式有()A.自我考评B.上级考评C.群众考评D.考试考评E.成绩记录考评6.管理者考评方式中的群众考评所指的“群众”包括() A.管理者本人 B.被管理者 C.同级管理者 D.下级管理者 E.上级管理者7.考评的方法有很多,包括() A.考试法 B.对比法 C.自我考评法 D.模糊数学法 E.成绩记录法8.美国管理学家卡茨(Robert·L·Katz)提出,一个管理者至少应具备的三大基本技能是()A.技术技能B.会计技能C.人事技能D.安全技能E.概念技能三、名词解释题1.管理愿望2.人才生命周期3.职务轮换四、简答题1.在选聘工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2.简述管理者进行培训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2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2章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在下列每组图形中,是全等形的是()2.如图,△AOC≌△BOD,点A与点B是对应顶点,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B B.AO=BOC.AB=CD D.AC=BD(第2题)(第5题)(第6题)3.已知△ABC≌△DEF,∠A=80°,∠E=40°,则∠F等于() A.80°B.40°C.60°D.120°4.下列条件中,能作出唯一的三角形的是()A.已知三边作三角形B.已知两边及一角作三角形C.已知两角及一边作三角形D.已知一锐角和一直角边作直角三角形5.如图是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能说明OC是∠AOB的平分线的依据是()A.SSS B.SAS C.ASA D.AAS6.在正方形网格中,∠AOB的位置如图所示,到∠AOB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应是()A.点M B.点N C.点P D.点Q(第7题)(第9题)7.如图,已知AB=DC,AD=BC,E,F是DB上两点且BF=DE,若∠AEB =100°,∠ADB=30°,则∠BCF的度数为()A.50°B.40°C.80°D.70°8.在△ABC和△A′B′C′中,有下列条件:①AB=A′B′;②BC=B′C′;③AC=A′C′;④∠A=∠A′;⑤∠B=∠B′;⑥∠C=∠C′,则以下各组条件中不能..保证△ABC≌△A′B′C′的一组是()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⑤D.②⑤⑥9.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D≌△ACE,其中B,C为对应顶点,D,E为对应顶点,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AC=CD B.BE=CDC.∠ADE=∠AED D.∠BAE=∠CAD10.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垂足为F,DE=DG,△ADG 和△AED的面积分别为50和25,则△EDF的面积为()A.25B.35C.15D.12.5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如图,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图中所给的条件可知∠α=________.(第11题)(第12题)12.如图,要测量池塘的宽度AB,在池塘外选取一点P,连接AP,BP并各自延长,使PC=P A,PD=PB,连接CD,测得CD长为25 m,则池塘宽AB 为________m.13.如图,AB=DB,∠ABD=∠CBE,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________,使△ABC≌△DBE(只需添加一个即可).(第13题)(第14题)(第15题)14.如图,AB=AC,AD=AE,∠BAC=∠DAE,∠1=25°,∠2=30°,则∠3=________.15.如图,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B=∠D=90°,AB=CD,BC=DE,则△ACE的形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在△ABC中,点A的坐标为(0,1),点B的坐标为(4,1),点C的坐标为(4,3),如果要使△ABD与△ABC全等(C与D不重合),那么点D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8分)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B=DE,FB=CE,AB∥ED.求证∶AC∥FD.18.(8分)如图,已知∠1=∠2,∠3=∠4,EC=AD.求证AB=BE.19.(8分)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BD=CE,∠ABE=∠ACD,BE与CD相交于点F.求证:AB=AC.20.(8分)如图,AD为△ABC的高,E为AC上一点,BE交AD于F,且BF=AC,FD=CD.猜想BE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1.(10分)小白同学要证明命题“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是正确的,他首先画出图形,并写出了如下不完整的已知和求证,请帮小白补全已知和求证,并写出证明过程.如图,已知△ABC≌△A′B′C′,AD,A′D′分别是边BC,B′C′上的________.求证:________.22.(10分)如图①,在△ABC中,∠ACB是直角,∠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1)请你判断并写出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2)如图②,如果∠ACB不是直角,其他条件不变,那么在(1)中所得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一、1.C 2.C 3.C 4.A 5.A 6.A 7.D 8.C 9.A 10.D 二、11.51° 12.25 13.∠C =∠E (答案不唯一) 14.55° 15.等腰直角三角形 16.(4,-1)或(0,3)或(0,-1) 三、17.证明:∵AB ∥ED ,∴∠B =∠E .∵FB =CE ,∴FB +FC =CE +FC , ∴BC =EF .又∵AB =DE , ∴△ABC ≌△DEF ,∴∠ACB =∠DFE ,∴AC ∥FD . 18.证明:∵∠1=∠2,∴∠1+∠EBD =∠EBD +∠2, 即∠ABD =∠EBC . 在△ABD 和△EBC 中,⎩⎨⎧∠ABD =∠EBC ,∠3=∠4,AD =EC ,∴△ABD ≌△EBC (AAS). ∴AB =BE .19.证明:在△BDF 和△CEF 中,⎩⎨⎧∠BFD =∠CFE ,∠DBF =∠ECF ,BD =CE ,∴△BDF ≌△CEF (AAS ), ∴BF =CF ,DF =EF , ∴BF +EF =CF +DF , 即BE =CD .在△ABE 和△ACD 中,⎩⎨⎧∠A =∠A ,∠ABE =∠ACD ,BE =CD ,∴△ABE ≌△ACD (AAS ), ∴AB =AC .20.解:BE ⊥AC .理由如下:∵AD 为△ABC 的高, ∴∠BDF =∠ADC =90°. 在Rt △BDF 和Rt △ADC 中, ⎩⎨⎧BF =AC ,FD =CD ,∴Rt △BDF ≌Rt △ADC (HL). ∴∠BFD =∠C .∵∠BFD =∠AFE ,∠C +∠DAC =90°, ∴∠AFE +∠DAC =90°. ∴∠AEF =90°,即BE ⊥AC . 21.解:中线;AD =A ′D ′证明:∵△ABC ≌△A ′B ′C ′, ∴AB =A ′B ′,BC =B ′C ′,∠B =∠B ′. ∵AD ,A ′D ′分别是边BC ,B ′C ′上的中线, ∴BD =12BC ,B ′D ′=12B ′C ′. ∴BD =B ′D ′.在△ABD 和△A ′B ′D ′中,∵AB =A ′B ′,∠B =∠B ′,BD =B ′D ′, ∴△ABD ≌△A ′B ′D ′,∴AD =A ′D ′. 22.解:(1)FE =FD .(2)成立.证明:如图,在AC 上取AG =AE ,连接FG .∵∠B =60°,AD ,CE 分别平分∠BAC ,∠BCA , ∴∠1=∠2,∠3=∠4,∠1+∠2+∠3+∠4=120°. ∴∠2+∠3=60°. 在△AEF 和△AGF 中,⎩⎨⎧AE =AG ,∠1=∠2,AF =AF ,∴△AEF ≌△AGF (SAS). ∴∠AFE =∠AFG ,FE =FG . ∵∠AFE =∠CFD =∠2+∠3=60°, ∴∠AFG =∠AFE =60°. ∴∠CFG =60°. 在△CFG 和△CFD 中, ⎩⎨⎧∠CFG =∠CFD =60°,CF =CF ,∠3=∠4,∴△CFG ≌△CFD (ASA). ∴FG =FD . ∴FE =FD .。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第12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测验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第12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沪科版〕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一、填空题〔每小4题分,共32分〕1、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3,2〕向右挪动2个单位,再向上挪动3个单位后获得的点P’坐标为______________2、假如将教室里第3排第4座记为〔3,4〕,那么〔5,1〕表示__________________3、点〔5,-1〕到x轴距离是_______,到y轴距离是__________4、点P〔m+3,m+1〕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那么P点坐标为___________5、假定点〔a,-b〕在第二象限内,那么点〔- a,b2〕在第______象限6、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底边AB所在直线为x轴,AB中垂线为y轴,成立直角坐标系,假定A在B点左边,且AB=2,那么A点坐标为________,B点坐标为________7、点A〔3a+2,2〕到x轴的距离等于到y轴的距离的2倍,那么a=_______8、点A〔5,y-1〕,B〔x+3,-2〕都在第二、四象象限坐标轴夹角的均分线上,x=_____,y=______二、选择题〔每题4分,计32分〕1、P〔0,a〕在y轴的负半轴上,那么Q(-a2-1,-a+1)在〔〕A、y轴的左边,x轴上方B、y轴右侧,x轴上方C、y轴的左边,x轴下方D、y轴的右侧,x轴下方2、点A〔-3,2〕对于原点对称的点是B,点B对于y轴对称的点是C,那么点C的坐标是〔〕A、〔3,-2〕B、〔3,2〕C、〔-3,-2〕D、〔-3,2〕3、要说明一个点在y轴上,只需说明这个点的〔〕A、横坐标为0B、纵坐标为0C、横、纵坐标中有一个为D、横、纵坐标零相等4、假定点M〔x,4-x〕是第二象限内的点,那么a等于〔〕A、x>4B、x<0C、0<x≤4D、x>4或x<05、假定把点M〔a,b〕的横坐标加上2个单位,那么点M实现了〔〕A、向上平移2个单位B、向下平移2个单位C、向左平移2个单位D、向右平移2个单位6、假定点A〔a,b〕、B〔a,d〕表示不一样的点,那么这两点在〔〕A、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B、第一、三象限的角均分线上C、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D、第二、四象限的角均分线上7、坐标轴上到点P〔-2,0〕的距离等于5的点有〔〕A、1个B、2个C、3个D、4个8、纵坐标为5的点必定在〔〕A、与x轴平行,过点〔0,5〕的直线上;B、与y轴平行,过点〔5,0〕的直线上;C、与x轴垂直,过点〔5,0〕的直线上;D、与y轴轴垂直,过点〔5,0〕的直线上;三、解答题〔每题9分,计36分〕1、假如点A〔3a-11,1-a〕在第三象限内,且A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整数,求a的值和A 点坐标2、点P的坐标为〔2-a,3a+6〕,且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求点 P坐标2、如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OD=3,AB=5,点A坐标为〔-2,0〕〔1〕请写出B、C、D点坐标;〔2〕并计算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y3D C21A O B-2-1012x3、如图,三角形ABC的极点分别为A〔1,1〕、B〔3,1〕、C〔2,3〕1〕在同向来角坐标中,将三角形向左平移2个单位,画出相应图形,并写出各点坐标2〕将三角形向下平移2个单位,画出相应图形,并写出各占坐标;3〕在①②中,你发现各点横、纵坐标发生了哪些变化?y3 C21A B0 1 2 3 x参照答案:一、填空题:1、〔-1,5〕6、〔-1,0〕2、第5排第〔1,0〕7、1座13、1,58、x=-14、〔2,0〕y=-45、一3二、选择题1、D2、C3、A4、B5、D6、C7、D8、A三、解答题:1、A点坐标为〔-5,-1〕或〔-2,-2〕2、P点坐标为〔3,3〕或〔6,-6〕3、〔1〕B〔3,0〕、C〔5,3〕、D〔0,3〕4、〔1〕见图A’(-1,1) B’(1,1)C’(0,3) y3C’C2C1A ’1AB’B0123xA 1B 1〔2〕如图△A111各点坐标标挨次为A1--1-1)1BC1,1)B(1,C(0,1)〔3〕△ABC→△A’B’C’各点的横坐标都减去2,纵坐标不变;111各点的纵坐标都减去2,横坐标不变△ABC→△AB C。
法学导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第一章测试1.法学是“对神和人的事务的认识、关于正义和不正义的科学”,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A:亚里士多德 B:伊壁鸠鲁 C:乌尔比安 D:托马斯·阿奎那答案:C 2.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剥削阶级法学的区别不正确的表述是()。
A:阶级基础不同 B:指导思想和哲学基础不同 C:法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不同 D:没有本质区别答案:D3.法学产生的条件是()。
A:法律院校为代表的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B:要求法律发展成为广泛的、复杂的体系 C:司法系统为代表的法官人才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D:职业法学家阶层的产生答案:BD4.法学研究首先具有阶级性,不能脱离阶级性来思考法和法学。
() A:对 B:错答案:A5.由于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中国历史上没有真正的“法学”,研究法学发展的视角只能利用和考察西方的历史资源。
() A:错 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A:历史传统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统治阶级意志 D:阶级斗争状况答案:B2.在我国现代法律制度中,狭义的法律是指()。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B: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及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C:不包括宪法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 D: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答案:A3.以下哪些表述是马克思主义的()。
A:法者,刑也,所以禁强御暴也 B: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 C:法是使人们的行为服从规则治理的事业 D:法律就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答案:D4.以下哪些观点不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观点?() A:法是民族意志B:法是主权者的意志 C: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D:法是公共意志答案:ABD 5.法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只要经济基础没有根本变化,法就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 A:对 B:错答案:B第四章测试1.根据法所规定的内容不同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
2020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第12章 机械能和内能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能和内能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图为海风形成的示意图。
海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与海洋相比,陆地的A.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B.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C.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D.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2.如图所示,瓶内有一些水,用带孔的橡皮塞把瓶口塞住,向瓶内打气,一会儿后,瓶塞跳起。
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瓶内气体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B.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C.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D.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3.关于下图所示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液化的结果B.该实验基本能反映热机的工作原理C.木塞冲出的过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该实验可以说明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4.如图所示,随州某学校物理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酒精、煤油、汽油”的热值.甲、乙、丙装置完全相同,水的质量和初温及待测燃料的质量也相同.通过测量全部燃料充分燃烧后水的末温(均未达到沸点)t 甲<t 乙=t 丙,可以粗略知道它们的热值q 大小关系为:(填选项编号)A.q 甲>q 乙>q 丙B.q 甲>q 乙=q 丙C.q 甲<q 乙=q 丙5.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剖面图,它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不断循环来保证连续工作的。
其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图所示,为我国神舟号飞船返回舱减速降落的情景.返回舱在此过程中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B.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D.动能减小,重力势能不变7.一高尔夫球以二百多公里的时速水平撞击钢板。
图为球撞击过程中的三个状态,其中甲是刚到撞击的时刻,乙是球的形变最大的时刻,丙是刚撞击完的时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章实现与测试 (1)
12.1 介绍 (1)
11.2 准备 (2)
11.2.1目的 (2)
11.2.2角色与职责 (2)
11.2.3启动准则 (2)
11.2.4输入 (2)
11.2.5主要步骤 (2)
[Step1] 制定计划 (2)
[Step2] 审批计划 (3)
[Step3] 确定相关的规范 (3)
[Step4] 准备相关的软件工具 (3)
[Step5] 开发小组技能培训 (3)
12.2.6输出 (3)
12.2.7结束准则 (3)
12.2.8度量 (3)
12.3 实现与测试 (4)
12.3.1目的 (4)
12.3.2角色与职责 (4)
12.3.3启动准则 (4)
12.3.4输入 (4)
12.3.5主要步骤 (4)
[Step1] 编程 (4)
[Step2] 代码审查 (4)
[Step3] 单元测试 (4)
[Step4] 集成测试 (5)
[Step5] 缺陷管理与改错 (5)
12.3.6输出 (5)
12.3.7结束准则 (5)
12.3.8度量 (5)
12.4 实施建议 (5)
第12章实现与测试
实现与测试(Implementation and Test, IT)的目的是依据系统设计文档,编写并测试整个系统的代码。
在本规范中,实现与测试是“编程、代码审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缺陷管理与改错”的综合表述。
实现与测试过程域是SPP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规范阐述了实现与测试过程域的两个主要规程:
✧准备[SPP-PROC-IT-PREPARE]
✧实现与测试[SPP-PROC-IT-EXECUTE]
上述每个规程的“目标”、“角色与职责”、“启动准则”、“输入”、“主要步骤”、“输出”、“完成准则”和“度量”均已定义。
本规范适用于国内IT企业的软件研发项目。
建议用户根据自身情况(如商业目标、研发实力等)适当地修改本规范,然后推广使用。
12.1 介绍
实现与测试的流程如图12-1所示。
一般地,编程、代码审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大致存在先后顺序关系,也可以并行、迭代地开展。
上述任何活动中发现的缺陷必须用统一的缺陷管理工具来管理,开发人员应当及时消除缺陷(改错)。
图12-1 实现与测试流程图
由于实现与测试是工作量最大、时间最长、产生工作成果(代码与文档)最多的一个项目研发过程域,所以需要作充分的准备工作。
实现与测试工作基本上在开发小组内部开展。
一个项目可能有一个或者多个开发小组。
对于小型项目,项目经理可以兼任开发组长。
特别要注意的是,开发人员应当对自己的代码进行审查和测试(这是份内的工作),
但是不能作为该代码已经通过审查和测试的依据。
所以开发人员还要互相审查和测试同伴的代码。
实现与测试过程域产生的主要文档有:
✧《实现与测试计划》,模板见[SPP-TEMP-IT-PLAN]。
✧《编程文档》,模板见[SPP-TEMP-IT-CODING]。
✧《代码审查报告》,参考技术评审报告的模板[SPP-TEMP-TR-REPORT]。
✧《测试用例》,模板见[SPP-TEMP-TEST-CASE]。
✧《测试报告》,模板见[SPP-TEMP-TEST-REPORT]。
✧《缺陷管理报告》,由缺陷管理工具自动生成。
11.2 准备
11.2.1 目的
●为编程、代码审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缺陷管理与改错等活动作准备,产生《实
现与测试计划》。
11.2.2 角色与职责
●一个项目可能有多个开发小组,视项目规模而定。
开发组长由项目经理指定。
●开发组长管理编程、代码审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缺陷管理与改错等活动。
11.2.3 启动准则
●系统设计文档已经完成。
11.2.4 输入
●系统设计文档
11.2.5 主要步骤
[Step1] 制定计划
●开发小组共同协商实现与测试计划。
开发组长按照指定的模板起草《实现与测试计
划》。
该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编程计划
✧代码审查计划
✧单元测试计划
✧集成测试计划
✧缺陷管理与改错计划
[Step2] 审批计划
●项目经理审批《实现与测试计划》。
如果批准,则转向[Step3]。
如果不批准,则退回
[Step1]。
[Step3] 确定相关的规范
●开发小组确定编程、代码审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缺陷管理与改错等规范。
如
果机构已经存在相应的编程规范,则采用之。
如果机构不存在相应的编程规范,则由开发小组共同制定。
[Step4] 准备相关的软件工具
●开发小组确定并安装相关的软件开发工具(包括可复用库)、软件测试工具和缺陷管
理工具等等。
[Step5] 开发小组技能培训
●如果开发组长认为开发小组需要接受编程、单元测试、代码审查、集成测试、缺陷
管理与改错等方面的培训,那么由开发组长安排相应的培训。
12.2.6 输出
●本开发阶段所需的规范如编程规范、测试规范等等。
●《实现与测试计划》
12.2.7 结束准则
●本规程所有的主要步骤都已经完成。
12.2.8 度量
●开发组长统计工作量以及文档的规模,汇报给项目经理。
12.3 实现与测试
12.3.1 目的
●依据计划执行编程、单元测试、代码审查、集成测试、缺陷管理与改错等活动。
12.3.2 角色与职责
●开发组长管理编程、代码审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缺陷管理与改错等活动。
●开发人员依据计划编写代码,并对自己的代码进行必要的审查和测试。
●开发人员依据计划审查、测试同伴的代码。
12.3.3 启动准则
●系统设计文档已经完成。
●实现与测试计划已经制定。
12.3.4 输入
●系统设计文档
●实现与测试计划
12.3.5 主要步骤
[Step1] 编程
●开发人员根据“编程计划”编写软件的代码,并随时记录编程技术、问题与对策、
心得体会等等,产生《编程文档》(类似于编程日记)。
●开发人员在编写完成每个模块时,必须对自己的代码进行必要的审查和测试。
[Step2] 代码审查
●开发人员根据“代码审查计划”对同伴的代码进行审查,产生《代码审查报告》。
代
码审查通常采用非正式技术评审规程,请参考[SPP-PROC-TR-ITR]。
[Step3] 单元测试
●开发人员首先撰写单元测试用例。
●开发人员根据“单元测试计划”和相应的“测试用例”来测试同伴的代码,产生“测
试报告”。
[Step4] 集成测试
●开发人员首先撰写集成测试用例。
●开发人员根据“集成测试计划”和相应的“测试用例”来测试同伴的代码,产生“测
试报告”。
[Step5] 缺陷管理与改错
●从[Step1]至[Step4],任何人发现软件中的缺陷时都必须使用开发小组指定的缺陷管
理工具。
该工具将记录所有缺陷的状态信息,并可以自动产生《缺陷管理报告》。
●开发人员及时消除已经发现的缺陷。
●开发人员消除缺陷之后应当马上进行回归测试,以确保不会引入新的缺陷。
12.3.6 输出
●软件的源代码、库文件、可执行程序等等
●编程文档
●代码审查报告
●测试用例
●测试报告
●缺陷管理报告
12.3.7 结束准则
●软件的代码已经完成,软件可以运行。
●本规程所有文档已经完成。
12.3.8 度量
●开发组长统计编程、代码审查、测试、改错等的工作量,以及程序和文档的规模,
将此度量数据汇报给项目经理。
12.4 实施建议
●对开发人员进行“高质量程序设计”培训,让他们掌握编写高质量程序的技能。
●对开发人员进行“代码审查、测试、改错”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开发小组根据项目的资源、时间等限制因素,可以适当地减少测试的工作量。
●开发小组根据产品的特征,可以适当地修改本规范的各种文档模板。
●对实现与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所有代码和有价值的文档进行配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