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鉴赏
山水田园诗

绘 画 、 音 律 无 不 精 通 被 人 誉 为 文 章 冠 世 画 绝 千 古
王维(700——761),字摩诘 ,祖 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少有才名, 15岁宦游长安,21岁中进士(玄宗开 元九年即公元 721 年),任太乐丞, 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获罪,贬济州司仓 参军。此后开始亦官亦隐的生涯。先 后隐居淇上、嵩山、终南山,历任右 拾遗、河西节度判官等职。 安史之乱(天宝十四年)中,被迫 接受伪职。两京收复后,因此被定罪 入狱,但终获赦免,官复原职,后不 断升迁,官至尚书右丞。不过,王维 晚年已无意于仕途荣辱,退朝之后, 常焚香独坐诵经,卒于辋川别业。
宿建德江
孟浩然
作者介绍
孟浩然 (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年纪长于王维,也是山水田园诗派的先行 者和主要代表人物,由于仕途上不得志,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和漫 游,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 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晚年张九 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有《孟浩然 集》,存诗二百余首。此诗作于开元十八 年(730)漫游吴越之时。
诗人独处空山之中松树之下,静 观木槿朝开暮落,感悟生命的短暂与 无常。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修身养 性。表面上看起来是太过清幽孤寂, 实际上正是诗人厌倦尘世喧嚣,回归 自然,回归原始的真我,喜欢过着避 世的幽居生活的情怀。
3、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心境?
用典。“杨朱争席”“海鸥相疑”, 两个典故充满了老庄色彩,一正用一 反用,突出了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
小结
前两联中,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 也好,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 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 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 看出诗人的喜恶。 如果说,首联所写农家无忧无虑的 劳动生活已引起诗人的浓厚兴趣和欣羡 之情,那么,面对这黄鹂、白鹭的自由 自在的飞鸣,诗人自会更加陶醉不已。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1.题材特点: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2.表现手法:(1)写景:衬托(动静明暗虚实点面正侧)远近高低绘声绘色白描拟人(2)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3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4.语言特点:描写见长质朴自然清新洗练5、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附――主要诗人: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三、鉴赏指导1.知作者。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2.析物象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看表达1)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2)描写景物的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虚实相生(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拟人3)、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 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4、明主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归隐向往田园厌恶官场憎恶黑暗远离尘俗闲适恬静自由欢愉四、实战演练1、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山水田园诗阅读鉴赏 (含解析)

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闲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淡雅恬静,语言清丽洗练。
写作手法多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为主,修辞手法多以白描、衬托为主。
抒发的主旨多为: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山水;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6分)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
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的氛围。
(2分)(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4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5分)江楼夕望招客[唐]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①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释】①就:近,到。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
作者在这首诗中运用了、这两个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
(2分) (2)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写出了黄昏时站在楼上所看到的杭州城外繁华景色,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3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3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③。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①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
②迥:远。
③行杯:传杯而饮。
历代文人写下过许多有关“洞庭湖”“岳阳楼”的传世佳作。
范仲淹著有《岳阳楼记》,孟浩然创作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写下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请仔细比较这三篇作品,完成下表。
作品洞庭湖的景象景物描写的作用《岳阳楼记》(范仲淹) 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__①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山水田园诗

桂花 表现一种宁静、清远的情境。王维《鸟鸣 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春山 渲染静寂的环境。于良史《春山夜月》: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 满衣。 竹 常寄托主人公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柳宗元 《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云 常表现主人公的恬淡隐逸之情。王维《终南 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海棠 表现对美好景物的珍惜。苏轼《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 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白鸥 一种水鸟,多借来表现自由恬静的生活 。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 鸥日日来。 白鹭 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常表现一 种安谧清幽的环境。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稻香 表现农村环境及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清幽 。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 蛙声一片。
山山水水总关情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 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诗称为 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 对象。描写自然风光为主。 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 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 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 材。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 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 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 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独来去。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 爱、向往。(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 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山水田园诗鉴赏

山水田园诗鉴赏一、前言山水田园诗,是我国文化中的珍品。
它以自然为依托,以人情、境界为纽带,以意境、情感为主旨,表达了中国古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悟和感情。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首优美的山水田园诗,一起来欣赏。
二、赤壁怀古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赤壁兴叹的场景。
黄鹤楼已经残破,黄鹤一辞就不再回来,古人的景象随着历史尘埃而消失,感慨于自己所生的时代。
第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意为黄鹤离去后,黄鹤楼宛如废墟残缺的样子。
第二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则表现出其中的侘寂。
第三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表现出美景,如画。
第四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中充满离愁之感,使人不禁想到离别。
三、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让人感觉到满怀哀思,忧心忡忡的副主题。
诗的前两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描绘了江边夜晚的景象。
第三、四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则表现了时空感的维度。
冥想着时间和空间,既表达出了对废墟和东西方文化的思考,又传达出了作者自己的清夜离愁。
四、离骚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这首诗是楚庄王时期,大诗人屈原所写,被誉为“千古第一奇篇”。
诗中大量使用意象和象征手法,表现了情感和价值。
前两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描绘了广袤的天地之间的景象。
第三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传达出诗人的生活状态,如此才能更好地表现诗人所感所想。
第四句“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表示愁思(壮志未酬).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水田园诗鉴赏

2、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tà ):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开门见“山”,“两 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 具体内容)。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 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 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3、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王伦》) 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伦情谊之厚,从而衬托了汪 伦深厚的情感;另外,用潭水和情谊相比,变无形的情感 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 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山水田园诗练习题
1、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
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 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 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六、鉴赏基本步骤
一 把握意象特征和寓意 二 明确写景抒情之手法 三 体味情景交融之意境 四 领会写景表现之情感
知人论世
意象 ——技巧 ——意境—— 情感
• 《山居秋暝》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诗歌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 (1)这首诗通过描写雨后空山、松间明月、清泉、 莲、渔舟等清新自然的景色。(一步) • 渲染了一种闲适宁谧的氛围。(二步) • 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官场,过宁静生活,向往隐居生 活的思想感情。(三步) (2)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一步) 诗中描写了月光洒满松间的静态景象,接着描写了淙 淙流淌的清泉、嬉笑归来的浣衣女以及渔舟划过莲叶摇动 的动态景象,(二步)
山水田园诗鉴赏用

捕捉瞬间的美感。
情景交融的描绘
02
将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对古代隐逸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03
山水田园诗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了古代隐逸文化,体现了
文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05
山水田园诗在现代社会的价 值
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
诗意栖居的理想
山水田园诗所描绘的自然美景和和谐人居环境,为现代人提供了诗意栖居的理想范式,启 示人们追求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
生态伦理的倡导
山水田园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伦理观念,对现代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追求自由生活的向往
摆脱世俗束缚
文人通过描绘山水田园生 活,表达了对摆脱世俗繁 琐事务、追求自由生活的 强烈愿望。
归隐山林
向往归隐山林,与大自然 为伴,享受宁静与闲适的 生活,实现心灵的自由。
诗意栖居
追求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 将日常生活艺术化,营造 一种优雅、闲适的生活氛 围。
审美情趣的体现
细腻入微的观察
诗中的画意与诗意
诗中运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和意象,构成了一幅幅富有动感和美感 的江雪画面,使读者在感受寒冷的同时也能领略到诗意的温暖。
THANKS
韦应物等一大批优秀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
然风光和田园生活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的山水田园诗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 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诗歌风格也更加多样化。
代表人物及作品
谢灵运
他是魏晋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代表作品有《登江中孤屿》等。他的诗歌以刻画自然景色为主, 语言清新流畅。
山水田园诗鉴赏

市长专线年终工作总结引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市长专线的主管,积极推动市政府与市民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沟通。
通过建立市长专线,市政府能够更加迅速、高效地了解市民的疑虑和需求,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在本年度的工作中,我带领团队在处理来电、处理问题、改善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下面将对这些成绩进行总结和回顾。
工作回顾处理来电市长专线的核心工作是处理市民来电,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今年,我们接到了13,000多通来电,每个来电都被认真记录和处理。
我们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接听团队,确保每个来电都能得到及时的回应。
在处理来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问题和疑虑,并将这些问题和疑虑传达给市政府不同的部门,帮助他们及时解决。
处理问题市长专线解决问题的效果是我们工作成果的重要衡量标准。
通过采集和记录市民的问题,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区中的热点问题,并协调相关部门进行解决。
今年,我们成功处理了4000多个问题,包括道路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社区安全等各方面的问题。
通过与市政府的合作,我们成功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并得到了市民的赞誉。
改善公共服务为了提高市民的满意度,我们积极与市政府合作,推动改善公共服务。
我们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展了针对公共交通、医疗服务、教育资源等方面的调研,以及解决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通过我们的努力,一些公共服务项目得到了改善和升级,使市民得到了更好的服务。
工作成果提升市政府形象市长专线的建立和运作,使市政府更加贴近市民,建立了良好的形象。
我们积极响应市民的需求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升了市政府的信誉度。
市民对市政府的满意度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体现了我们在提升市政府形象方面的成果。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市长专线,我们成功解决了大量的问题,包括街道道路维修、环境污染治理、社区治安等方面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也让市民对市政府的能力和担当有了更高的评价。
改善公共服务我们与市政府合作,推动改善公共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
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行香子
许 古 秋入鸣皋,爽气飘萧。挂衣冠、初脱 尘劳。窗间岩岫,看尽昏朝。夜山低,晴 山近,晓山高。 细数闲来,几处村醪。 醉模糊、信手挥毫。等闲陶写,问甚风骚。 乐因循,能潦倒,也消摇。
注:许古,金代文学家,字道真,河间人,宣宗朝自左拾 遗拜监察御史,以直言极谏得罪,两度削秩。
一.喜爱自然、向往田园之情
一般说来,在山水田园诗里,诗人们 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 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描 摹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表达对大自然 的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白石滩
王维 清浅白石滩, 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 浣纱明月下。
诗歌通过景物的光线、色彩的描摹,体现 月光的皎洁,表现景色的自然、纯美,表 达诗人对大自然宁静、平和生活的喜爱、 向往。 一、二两句,静态描写滩上的水、水中的 蒲,使用色彩描写水之清、蒲之绿、石之 白、月之明,景物之间相映成趣,给人以 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后两句动态描写,表现东西两岸浣纱少女 不约而同地到河边洗衣浣纱,让人联想到 “竹喧归浣女”的意境;这两句诗通过浣 纱少女的活动,表现月光的明亮。
(1)分析这首诗的景物表现手法。
这首诗,抓住能体现初夏景色的 典型景物来描写,既有远景南山、 近景葵花,又有虚静柳絮、实景 葵花,前后相互映衬,烘托出一 种恬静的情调。
(2)谈谈对最后一句诗的思想感情的 理解。
作者把君主比喻 成太阳,以葵花 向日倾的特性委 婉含蓄地表达了 自己忠贞不渝的 情志。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巫山高
李 贺 碧丛丛,高插天,巴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1)请解释动词“插”“翻”“曳”体现 的事物特征。 “插”表现了巫山之高,直插云天,巍 然耸立。“翻”写出了巫峡江水的波澜 壮阔,极有气势,震撼人心,体现了巫 峡的雄壮之美。“曳”描绘出神女的洒 脱、优雅的姿态,给人朦胧、飘渺的感 觉。
四.坚守信念、乐观旷达之情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上元二年从贬谪的南巴归来,一直 不能官复原职,心情特别郁闷,加上要送 别前来拜访的灵澈上人,本应该是黯然销 魂,但诗歌表达的却是一种旷达的心胸、 淡泊的情怀。一、二两句描写竹林、禅寺、 晚钟,动静结合,表现送别场面的美丽、 淡雅;三、四两句描写灵澈上人的离去, 斗笠、夕阳、青山,体现灵澈上人的清寂 风度,暗示诗人的归隐之心。诗歌除了刻 画灵澈上人的归隐之外,也刻画了诗人的 形象特征:离别但乐观、孤寂但旷达、不 遇但坚持、失意但闲适。
幽
居
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1)如何理解“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这句诗? 这句诗是对世俗人情的概括:无论贵贱高低,都是 要奔走谋生的。诗人用世俗人的繁忙反衬诗人幽居 的清闲。 (2)“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一句历来被人们 称赞,请说说这句诗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 虚实结合,实写“雨”,虚写“草”。表现对夜来 细微春雨的喜爱和对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的欣慰。 (3)本诗营造的意境如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悠闲宁静的意境,反映诗人幽居独处、自得其乐的 情感。
(2)在《田园》诗中,作者写景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
①渲染色彩,用桃红柳绿来写春景,给人 艳丽感。 ②视听结合。 ③以声衬静,莺啼清脆,但山客仍沉眠未 醒,显示出环境之清静。
二.辞别官场、归隐田园之心
受传统思想影响的诗人,一生都在为 救世救民努力,但是官场的黑暗、政 见的不同、朝廷的腐败、灵魂的禁锢 等使得诗人厌恶官场,一心投入自然 的怀抱,表达隐逸的思想。这类诗与 前一类诗歌不同的地方是诗作不只是 表达对山水田园的喜爱,更重要的是 表达对官场的厌恶之情。
江畔独步寻花
杜 甫
田 园
王 维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1)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一首诗歌表现了作者对春光的喜 爱。第二首描绘了一幅花红柳绿的 静谧的山村景色图,表达了诗人闲 居乡间的悠然情致。
念奴娇
蔡松年
赋。 还都后,诸公见追和赤壁词,用韵者凡六人,亦复重
离骚痛饮,笑人生佳处,能消何物。皇甫当 年成底事,空想岩岩玉壁。五亩苍烟,一丘寒碧, 岁晚忧风雪。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 我梦卜筑萧闲,觉来岩桂,十里幽香发。嵬 隗胸中冰与炭,一酌春风都灭。胜日神交,悠然 得意,遗恨无毫发。古今同致,永和徒记年月。
第二句的“山月”与第一句的“暮”、 第二句的“随人归”与第一句的“下” 照应。
(2)哪几句诗表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 试简要解说。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诗 人用“绿竹”“幽径”“青萝”等 意象表现环境的幽静、雅致,用 “拂行衣”表现诗人的喜爱之情。
(3)“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一 句的含义是什么?
望江南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 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 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护城河里流着半 壕清水,满城处 处万紫千红,多 少人家被烟雾笼 罩,描写出一幅 春意盎然的景象。
冯去非的《喜迁莺》:
凉生遥渚。正绿芰擎霜,黄花招雨。 雁外渔村,蛩边蟹舍,绛叶满秋来路。 世事不离双鬓,远梦偏欺孤旅。送望 眼,但凭舷微笑,书空无语。 慵 觑。清镜里,十载征尘,长把朱颜污。 借箸青油,挥毫紫塞,旧事不堪重举。 间阔故山猿鹤,冷落同盟鸥鹭。倦游 也,便樯云舵月,浩歌归去。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决心远离官场、隐居田 园的思想情感。 上阕,描写乘舟所见,“遥渚”“绿 芰”“渔村”“蟹舍”,表现江南特征, “凉”“霜”“黄花”“绛叶”体现季节 特征,二者对比体现诗人入朝为官时的美 景、辞官为民时的感慨和人生无常的悲痛。 下阕由映入“清镜”里满面征尘的自我形 象,转入对仕途往事的回忆;用“污”表 现对官场的批评,用“间阔”“冷落”表 现对自然的歉意,用“浩歌归去”表现对 归隐的决心。
(1)“初脱尘劳”的含义是什么?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把做官看做“尘劳”,“初脱尘 劳”的意思是离开了官场;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和归隐之后如释重负的感觉。
(2)清代况周颐在评论这首诗的“夜山低, 晴山近,晓山高”时说“龙传山之神,非入 山甚深,知山之真者,未易得道”。请说说 你对词中这三句话的理解。 黑夜,山影模糊,此时看山,感觉山低; 天晴,山色明朗,历历在目,如在眼前; 清晨,晨曦微露,曙光初现,感觉山峰高 耸入云、巍峨直立,感觉山高。这三句具 体表达了诗人“看尽昏朝”的感受,表现 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试分析下阕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 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下阕以抒情为主,先写时间“寒食后”, 又写酒醒咨嗟,不愿思故国,表达思乡怀 人的心情。 最后两句作者把自己的身心沉浸在富有诗 意的生活场景中,借一个“新”字洗去烦 忧,表达了超然旷达的思想情感。
五.事物景物、情趣哲理之交融
有些山水田园诗不追求物象的形似,而是 透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表现独特的哲理 感受。
山水田园诗鉴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吴布克
山水田园诗——描写山水景色、田园 生活 山水诗多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以自 然风景为主,表达诗人的审美情趣和 行旅之思,表现诗人质朴直率、洒脱 恬静的性格 。 田园诗多描写农村风光,体现农村生 活、农夫处境和农耕文化,表达对田 园生活的崇尚,表现诗人清高耿介、 醇厚善良的性格。
(2)请结合诗句使用的意象,分析 诗人的情感。
诗歌在描写巫山景色中结合巫山神女 的神话传说,用魂、梦、风、雨、猿 等意象,构成了幽冷的氛围,表现了 一种追忆、追念、伤逝相互交织的复 杂情感。
(补)诗歌最后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以景作结,用斑斓的色彩描绘一幅生 动的画面:用“古祠”表现时间的长 久,用“近月”表现巫山之高,用 “蟾桂寒”写孤寂,用“椒花坠红” 表现年复一年落花无情,用“湿云间” 再次写巫山之高,照应开篇。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云天。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雄起绚丽的庐山瀑布远 景图,体现了瀑布的气势、风姿、神采和 境界。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 望好像来自半天之上,气势不凡。颔联描 写瀑布奔腾流过杂树、潇洒脱出云气的豪 迈风姿。颈联写瀑布的神采声威。尾联赞 叹瀑布的境界,特别是“空水共氤氲”, 寄托了诗人的思想境界和政治抱负,表达 了诗人的豪迈壮志。
拟挽歌辞(其三)
陶渊明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这首诗先写亲友为自己送葬的情景, “荒草”“白杨”等物象烘托出悲凉 的气氛,然后说人皆有死,谁也不能 避免,而一个人的死去对活着的人来 说并无太大的影响,不必过于执着。 最后两句以哲理感悟作结,统摄全诗。 死亡是人的一大困惑,这个困惑被陶 渊明勘破了。
“陶然”是乐融融的样子,“忘机”,意 思是忘却了计较、巧诈之心,自甘恬淡, 与世无争。 两句的意思是:我醉了,您也很快乐,我 们都似乎忘掉了血肉之躯的存在,远远离 开了世俗的巧诈和虚伪。体现了诗人淡泊 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