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诗词鉴赏(两首)

合集下载

山水田园诗常见情感分析

山水田园诗常见情感分析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 什么?请简要说明。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 赏析
答案要点:
(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 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 气氛。(4 分) (答出幽静意思,给 2 分;说明营造出静谧气氛,给 2 分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 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 分)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 分
答案要点: (1)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 “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 以看出。
2014.辽宁真题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11 分) 点绛唇 ▪ 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 雨。 1、“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 请结合词句赏析。(5 分)
2、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 词谈谈你的理解。(6 分)
读懂山水田园诗:
❖二、情感表达常用词
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读懂山水田园诗:
三、山水田园诗中常见意象:
1、景物类意象: 菊花、 五柳、 东篱 、三径 、鸟 竹 、稻香、蛙声、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 、豆苗、鸡、犬、禽雀、眠蚕
2、人物类意象:隐士、山中人、松下客、野老、牧 童、渔翁、浣女、农夫、林叟、邻人、樵夫、谪宦 (被贬谪的官吏)

山水田园诗(5篇)

山水田园诗(5篇)

山水田园诗(5篇)山水田园诗(5篇)山水田园诗范文第1篇鉴赏山水田园诗时,笔者认为,要留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把握。

一、意象――把握诗中意象的特征和寓意1、山水田园诗中常见的植物类意象及其寓意绿树常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

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杨柳(垂柳、柳枝、柳)表怨别、伤感、怀远等情思。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江枫游子思乡、羁旅之思。

枫叶愁思、悲凉。

青苔田园之景、寂寥之情、沧桑之变。

柳绿渲染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

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桂花表现一种安静、清远的情境。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荷高洁、雅致、安静等。

残荷衰败、对逝去光阴的叹惋,生活环境破败。

杏花梦幻抱负、热闹奔放、春残留恋、追求爱情。

桃花明净喜悦、清爽明朗。

海棠表现对美妙景物的珍惜。

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竹常寄予仆人公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

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稻香表现农村环境及农村生活的舒适与清幽。

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山水田园诗中常见的动物类意象及其寓意。

白鸥一种水鸟,多借来表现自由舒适的生活。

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白鹭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常表现一种静谧清幽的环境。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黄鹂常以黄鹂鸣叫强化环境的幽静。

曾几《山衢道中》: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蛙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闲适心情。

赵师秀《约客》:黄梅季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到处蛙。

3、其它常见意象及其寓意。

空山常表现空旷、幽静的环境。

王维《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春山渲染清寂的环境。

于良史《春山夜月》: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明月常以明月渲染一种清幽的环境。

王维的《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山水田园诗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山水田园诗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山水田园诗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释】穷巷:偏僻的里巷。

鞅(yāng):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

轮鞅:指车马。

曲:隐僻的地方。

墟曲:乡野。

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

霰(xiàn现):小雪粒。

1.诗歌的前四句是怎样写静的?“静”的内涵是什么的?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园田居》组诗是诗人在归隐初期的作品,第一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这一首则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

B.乡村生活也有他的喜惧。

庄稼一天一天生长,开垦的荒地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遭到自然灾害,毁于一旦,心怀恐惧。

C.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喜忧参半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以及心境的恬静。

全诗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D.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

”诗人在这里描绘的正是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

【答案】1.①前四句正面写静。

诗人的村居生活,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造访,幽静的居室把尘世喧嚣远远隔绝,生活环境安静。

②中间四句以动衬静。

诗人与乡邻共话桑麻,披草往来,关系友好淳厚,外在的“动”衬托出乡居生活内心的“静”。

③最后四句进一步以动衬静。

对庄稼盛衰的单纯喜惧,反映了诗人心灵的单纯澄澈,心之“动”进一步展示了心之“静”。

“静”的内涵:诗人的身心俱静。

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解析】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

终于回归田园,他摆脱了的仕官生活,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的情景,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之山水田园诗》课件(共33张PPT).ppt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之山水田园诗》课件(共33张PPT).ppt

常 (1)修辞手法:
见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叠词、反问、设问、双关、
手 法
反复、顶针、互文、用典……
(2)描写方式:
①白描与工笔
②空间:远近结合,俯仰结合
③感官:五觉、视听结合、绘形绘声绘色
④虚实结合
⑤动静结合
⑥点面结合
(3)抒情方式:①直接抒情;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以
乐景写哀情(对比反衬);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


多以自然风光为题材(山水诗主 要描写自然界的山水景物)
田园诗
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主要 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
代诗 表人
南朝谢灵运——山水诗的开山鼻祖 晋朝陶渊明——田园诗的开山鼻祖
唐代——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称为 “王孟诗派”。
历背 史景
魏晋南北朝 战争频发 政治黑暗 人性 觉醒 保全自身 匿于山林
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用“冲”
字,写马在轻雾中穿行,恍若冲 开一道轻纱似的帷幔,使流动的 雾化为静态;用“放”字,仿佛 一座一座山,从身边奔放而出, 使静止的山化为动态。
品味语言
炼字、语言风格
常 见
品味语言


炼字:
①解释该字含义;
②把该字放回原句描述景象(意境)+分析
表达手法 (突出了意象什么特点);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打黄莺是因它 惊扰自己思念男子(征人)的美梦。表达了女子对男子(征人) 的思念之情。
答题方法: ①总说:用一两个词点明语言特色; ②阐释:结合诗中相关语句分析;
(炼字用词、修辞、句式) ③作用: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写出了怎样的人 物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

(反衬)。
链接 《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归园田居(其
教材 一)》(陶渊明)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往往有“山”“野”“田”“居”等字眼。
溪水、山石、松林、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 意象
歌等。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
情感 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③憎恶黑暗,向往恬淡静 雅的隐逸之乐。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之情。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
高考语文
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 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 诗派,主要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盛唐是我国山水田园 诗的繁荣时期。
选项
突出特点
(1)比喻、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
仰的变化与空间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
技法 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以乐景写哀情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阅读:山水田园诗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阅读:山水田园诗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阅读:山水田园诗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尘网、樊笼”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误落尘网中”一句,道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极度厌恶的心情,用激情之语排斥官场,表明诗人无奈归隐的悲愤与乐观放达的心境。

B.诗的九至十六句描绘了一幅安宁静谧,远近错落、动静相宜、有声有色的田园风光图。

C.诗人以常见普通农村生活入诗,和他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交融,构成一个完美诗境,使普通景物具有美感。

D.诗中用白描的手法,简练地勾画事物,从而使诗人的感情得到充分抒发,是本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答案】1.“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比喻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官场生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极大厌弃。

“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

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解析】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诗人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

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

回头想来,那是误入歧途,故诗人说“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入了束缚人性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所以“尘网”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

“尘”可知官场之黑暗污浊,“网”“樊笼”可以看出尘世官场对人身心的束缚,“误落”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己曾经身处官场的悔恨。

王维《山居秋暝》古诗鉴赏《山居秋暝》全文赏析

王维《山居秋暝》古诗鉴赏《山居秋暝》全文赏析

王维《山居秋暝》古诗鉴赏《山居秋暝》全文赏析《山居秋暝》由王维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山居秋暝》作者: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注解】1.暝:日落,夜晚。

夜色。

2.空山:幽静的山。

3.新:刚刚。

4.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也指竹子枝叶相碰发出的声音。

5.喧:喧哗,这里指洗衣服姑娘的欢笑声。

6.浣女:洗衣服的姑娘。

浣(huàn):洗。

7.莲动:意谓溪中莲花动荡,知是渔船沿水下行。

8.随意:尽管,虽然。

9.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

春芳:春草。

歇:干枯。

10.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本人。

11.留:居。

12.王维,约(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唐代诗人、画家。

山水田园派诗人,人称“诗佛”。

13.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14.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反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意。

意谓任它春芳消歇,王孙也可以久留,因为秋色同样迷人,使人留恋。

15.全文中心: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

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山居秋暝》【翻译1】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清凉带来了秋意。

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

洗衣服的妇女们归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

春天的芬芳留不住就由它去吧,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山居秋暝》【翻译2】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

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

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古诗词《山水田园诗》专题鉴赏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古诗词《山水田园诗》专题鉴赏精品课件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题方法点拨】
• 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 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三个步骤:第一,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二 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第二,应在描摹出图景后, 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 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恬静优美, 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 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
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1.热爱山水,倾心自然,向往自由 2.对官场仕途的厌倦 3.对归隐生活、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5.寄托寂寞、感伤的人生感慨或羁旅愁思 6.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7.禅意的寄托,寄寓孤高、幽独的情怀
常用术语:
• 热爱自然 钟情山水 向往自由 •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建功 • 生活闲适 悠然自得 淡泊宁静 • 志趣高远 寄情山水 渴望归隐 • ……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 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 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 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山水诗常见意象
山、河、泉、溪、桥、 樵夫、渔翁、山客、隐者、 松、竹林、树林、草、各种山中植物、 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花草香、 鸟鸣、猿啼等
如何通过意象把握意境?
意象意境诗 要品景物真氛围,化身作者诗中游。 眼耳口鼻手齐用,声形色香加动静。 远近高低正侧面,点面虚实析手法。 活用诗中字与词,双音节词写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
•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 写山风的威力惊人。 • 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 悔读书:后悔走读书从仕之路。 • 对山中的景物如此热爱,自己和山林又
是如此投缘,对世上的繁文缛节、就看 得淡了,所以“悔读书”是很自然的了。
对比感悟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试题链接
D •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终南山的所见所感,诗人从大处落笔,抓 住景物特征写感受,虽有夸张之语却给人真切之感
• B.三四句两句通过写山中“夜留景”与“昼未明”这 样不同寻常的独特景象,极言终南山峰高谷深
• C.五六句两句由山及人,其中“险”与“平”互为反 义,以“路险”作反衬,突出了人的心地平坦
• 诗人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请 用一句话概括景物的特点,表达 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 诗人写景是以自己在终南山的主观感 受来写景的。终南山在诗人的笔下呈 现出雄奇险怪的特点。
• 通过写景和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归 隐山林、淡泊名利的情志。
诗歌鉴赏
••这这首首诗诗写通了过终写南终山南怎山样的雄的奇景色, 表险达怪了之诗景人,怎表样达的诗情人感归隐呢山?
景与抒情浑然一体;而后者更多地直说归园之乐和生活情
景,不如前者平淡自然,返璞归真之意亦不如后者。
游终南山
——孟郊
学习方向
• 作者简介 • 写作背景 • 诗歌内容 • 表现手法 • 语言特点
作者简介
•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人,是 韩愈的诗友,被时人称为“孟诗韩笔”,早年 屡举进士不第,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 贫寒至死,他性格孤僻耿介,诗歌苦涩丰厚矫 激,以苦吟著名,语言追求奇险,内容深刻警 辟。韩愈评他的诗为“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 奡”,苏轼评他的诗是“诗从肺腑出,出则愁 肺腑”。
表现手法及特点
• 前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 隐居的志向。
• 全诗运用了白描的表现方法。 • 全诗诗风质朴自然,诗人置身田园
之中平和恬淡的心态。
比较感悟
• 比较储光羲的《田家杂兴八首》 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二 者有何异同?
比较感悟
田家杂兴八首(其二) • 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 • 我情即浩荡,所乐在畋渔。 • 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 • 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 • 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 • 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 • 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
山林、淡泊名利的情志。
THE END
诗歌鉴赏
• 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 • 我情即浩荡,所乐在畋渔。
世人:追逐荣华富贵,以贫贱为耻; 我:胸怀坦荡,爱好渔猎的生活。 通过对比手法写自己隐居的志向
• 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 山泽时有变化不宜渔猎,暂且归家闲

• 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 农家风情:满园葵藿,桑榆绕屋

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
诗人简介
• 储光羲的诗以描写田园山水著名。如《牧童词》、《钓鱼湾》、《田家即 事》、《同王十三维偶然作》、《田家杂兴》等,风格朴实,能够寓细致缜 密的观察于浑厚的气韵之中,在表现闲适情趣的同时,多少接触到一些农村 的现实,生活气息比较浓厚,给人以真切之感。储光羲在创作上努力效法魏 晋,而摈弃六朝绮丽之风,形式多五言古体,内容也丰富多样。如天宝末奉 使范阳,途经邯郸,见安禄山蠢蠢欲动,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写《效古》二 首以纪其事。诗云:“大军北集燕,天子西居镐。妇女役州县,丁壮事征讨。 老幼相别离,哭泣无昏早。稼穑既殄灭,川泽复枯槁。”“……翰林有客卿, 独负苍生忧。中夜起踯躅,思欲献厥谋。君门峻且深,踠足空夷犹。”表现 出对时局深切的忧虑,以及报国无门的幽愤。至于写景诸作,如《述华清 宫》、《游茅山》、《题陆山人楼》等,或气象雄浑,或清凄宛转,风格又 自不同。写旅途的凄苦,如《寒夜江口泊舟》;写离别怀人,如《京口送别 五四谊》,都感情真挚,颇为感人。苏辙于唐代诗人中,特别推重储光羲。 殷璠《河岳英灵集》评储光羲诗,说他“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 挟《风》、《雅》之迹,浩然之气”;并把他与王昌龄相提并论,认为“两 贤气同体别”,都是能够继承曹(植)、刘(桢)、潘(岳)、陆(机)的“风骨” 的。《四库全书总目》说:他的诗“源出陶潜,质朴之中,有古雅之味,位 置于王维、孟浩然间,殆无愧色。”
诗歌鉴赏
•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 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诗歌鉴赏
• 终南山十分高大,身在深山,仰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 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这样看来终南山似乎要塞满天地。身 在终南深处,朝望日,夕望月,日月都从南山高处初露半轮, 然后冉冉升起,就象从石上“生”出来一样。在其他地方已 经被夜幕笼罩之后,终南的高峰还留有落日的余辉。成为夜 晚一景。在其他地方已经洒满阳光之时,终南的深谷里依然 一片幽暗。山“中”而不偏,山中的人则“正”而不邪。山 路再险峻,山中人心还是“平”的。山高则风长,长风过处, 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被驱赶得向一边倾斜。长风过松柏, 枝叶飘拂发声,使人于看见万顷松涛之际,又听见万壑清风。 到山中之后,后悔自己原来读书,天天追求的是红尘中的浮 名。
归园田居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来自• 意境对比• 王诗景象博大,感情深沉, 情景自然浑成。
• 孟诗景象奇特幽深,情 感直露,情景相生。
• 表现手法
• 王诗以写景为主,情深而晦。写景时, 王诗移步换景,在动态中描绘景物,如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结句采 用暗示手法,隐含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 往。
• 孟诗写景兼具抒情。写景以静态为 主,诗人立足点未变;抒情采用类比抒 情,如以山比人,“山中人自正,路险 心亦平;结句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凡
• 仔细分析,诗人是写山下已是不见阳光的夜 幕只时,终南山的高峰上尚有落日的余辉。
• “深谷昼未明”,写终南山千岩万壑,高 低悬殊,高处已是白昼,低处尚阴暗无 光。
诗歌鉴赏
•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 抒发自己在山中游玩的感受。
• 运用什么方法来写?
• “中”与“正”同义,山居中无偏,人 “正”不邪,由山及人,运用类比方法。 书法诗人对山及人的赞颂之情。“险”与 “平”相反,因为人“正”,所以路再 “险”,心态仍是平的。这是已路险反衬 出诗人心地的平坦。
林、淡泊名利的情志。
• 请找出诗中雄奇险怪之景的 诗句?做简要的分析。
诗歌鉴赏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写游终南山所见的奇景。 诗人用了什么手法来写? 终南山虽然高大,大还没有高大到充塞于 天地之间,此处以夸张手法写出了诗人身 处深喊的独特感受。(南山塞天地)
诗歌鉴赏
• “高峰夜留景”夜与景同时产生,让人觉 得奇怪,在这是否妥当? (景:日光)
比较感悟
• 共同点:两位诗人都经历过官场生活后归隐田园,欣喜之 情表露无遗;诗人通过对田园风光的描述,抒发了厌恶官
场、向往田园生活的志向;两诗中都刻画了一个热爱自由、
不愿受到任何拘束的世人形象;景物描写栩栩如生,逼真
感人。
• 不同点:①前者开篇采用对比手法言志,后者开篇 语结尾都直抒胸臆;

②后者在描写探究景物中表现了归隐的乐趣,写
飞禽熟知我闲居,飞聚在我屋宇 具体写田园生活所乐之处
• 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 希望过悠闲的生活,不愿与官府打交

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
道 每日与酒为伴,怀着傲世之心,打算
在南山终老。
明志之语
练练笔
• 1、《田家杂兴八首(其二)》一诗中, “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禽雀知我闲, 翔集依我庐”四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 代的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 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 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 我国盛唐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 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头像静谧的 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 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
• D.结尾两句紧承七八句而来,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 对借读书以追求名利的现实生活的厌恶
试题链接
• 2、《游终南山》中“长风驱松柏”一句哪个字用得 好?收到怎样的效果?
• “驱”字用得好。“驱”字将长风过处,千柏万松, 枝枝叶叶,都向一边倾斜的景象表现得形神毕肖。
• 3、《游终南山》一诗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 本诗通过写终南山的雄奇险怪之景,表达诗人归隐
• 描写了一幅充满农家风情的画面。满园里 种满葵花藿草,桑树榆树绕屋而生。连飞 禽都与我相熟,知我闲居无事,纷纷飞来, 聚集在我的屋宇。
练练笔
• 2、《田家杂兴八首(其二)》一诗的前 四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用意?
• 运用对比的手法。世人都追逐荣华富贵 而以贫贱为耻,而我却胸怀坦荡,爱好 渔猎的闲适生活,表达了作者归隐田园 的乐趣和希望回归田园的志趣。
山水田园诗
田家杂兴 八首(其二)
——储光羲
学习方向
• 诗人简介 • 表现手法及特点
• 诗歌鉴赏 • 比较感悟
诗人简介
• 储光羲,润州延陵(今江苏金坛)人,祖籍兖州(今属山东)。田园山水诗 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进士,与崔国辅、綦毋潜同榜。授冯翊县 尉,转汜水、安宜、下邽等县尉。仕宦不得意,隐居终南山的别业。后出山 任太祝,世称储太祝。迁监察御史。天宝末,奉使至范阳。当时安禄山兼任 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强兵劲卒,正积极准备发动叛乱,而唐玄宗 委任权奸,荒于政事。储光羲途经邯郸,作《效古》二首写途中所见:“大 军北集燕,天子西居镐。妇女役州县,丁壮事征讨。老幼相别离,哭泣无昏早。 稼穑既殄灭,川泽复枯槁。”并自抒怀抱说:“翰林有客卿,独负苍生忧。 中夜起踯躅,思欲献厥谋,君门峻且深,踠足空夷犹。”忧念时局,语意颇深 切。又有《观范阳递俘》诗说:“四履封元戎,百金酬勇夫。大邦武功爵, 固与炎皇殊。”对朝廷的昏聩,安禄山的野心,洞若观火。安史乱起,叛军 攻陷长安,他被俘,迫受伪职,后脱身归朝,贬死岭南。 储光羲因晚年 失节,《旧唐书》、《新唐书》皆无传。其事迹散见于顾况《监察御史储公 集序》、《唐诗纪事》、《唐才子传》。《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集70卷, 已散佚。所著《正论》15卷、《九经外议疏》20卷。今有《储光羲集》5卷, 《全唐诗》编为4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