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0-16鲜明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①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④ 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3、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P22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②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这一问题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P23-25内容:“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论述: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

1.2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思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决定了它的“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3)要想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版-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版-

课堂练习 1
说出有关事物发展的 若干成语, 并说明该成语中所说的 发展属于哪一种类型?
关于发展的成语
突飞猛进 扶摇直上 一日千里 集腋成裘 水滴石穿 一本万利: 蒸蒸日上:雨后春笋: 欣欣向荣:日新月异: 与日俱增:如日方升: 高歌猛进:乘风破浪:发扬光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今非昔比:方兴未艾:如火如荼:星火燎原 鹏程万里: 水涨船高: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循序渐进:后来居上 后生可畏 凤凰涅盘 优胜劣汰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新陈代谢 推陈出新 与时俱进 沧桑之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虎踞龙盘今剩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长江后浪推前浪 雏凤清于老凤声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的运动发展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 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 用的关系。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 联系具有多样性 联系具有条件性
1、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 主观臆想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
疯狂的螺帽:你知道直钢棒是怎样神奇地穿过这两个看似互成直角的螺帽孔的吗?
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别着急慢慢看
如果你看见这个舞女是顺时针转,说明你用的是右脑; 如果是逆时针转,说明你用的左脑。
爱因斯坦神奇测试近视图
.看到什么了?树还有呢?有没看到婴儿啊?
(三)原因和结果
1、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原因和结果是从引起和被引起这一侧
地球绕太阳公转和自转与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以及 昼夜交替的关系,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结果。
地球公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节 联系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节 联系和发展

风”。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4 矛盾普遍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 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在自然界中,机械运动包含了连续性和间断 性、离心力和向心力的矛盾;化学运动包含了 化合和化分、酸性和碱性、阳离子和阴离子的 矛盾;生命运动包含了同化与异化、遗传和变 异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三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含义: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
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 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
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 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矛盾的斗争性
含义:矛盾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 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表现形式: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 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 以区分为对抗性的和非对抗性的。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对立面之间的差异性 矛盾双方互相限制和排斥 一方力图统治另一方 一方力图消灭另一方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目录导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第二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四、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三、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实践与认识一、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二、认识的本质与过程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第二节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第三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三、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第一节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三、资本主义所有制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第三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第二节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第一节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四、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一、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二、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三、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第一节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一、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二节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二、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第三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二、坚定理想信念,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记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发展阶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18版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18版第一讲

系和 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 量变质变和否定之否定
第二部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AB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 系之中,普遍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第二部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A.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三层含义 联系具有多样性 联系具有条件性-三个方面
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及如何充分发挥 三个方面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 我国的发展
第一部分: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物质性的活动贯穿人的生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基础
第二部分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第二部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事物 的联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社会实践 内容上客观、形式上主观
第一部分: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第一部分: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C.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谢谢观看
————
世界观与哲学 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第一部分: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A.物质:
唯物主义一元论 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第一部分: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B.物质的存在形态: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以上内在的统一性

2018版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2018版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2018版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总2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部分思考题及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科学探索性,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掌握客观规律的过程。

(2)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是革命的无产阶级。

它是指引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指引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以及指引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事业不断发展的行动指南。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形态。

(4)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是以阶级性为深刻基础的,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

(5)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018版马原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2018版马原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 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德 谟 克 利 特
“一切 赫
皆变,
拉 克
无物常 利
驻”。 特
“人不能 两次踏 入同一 条河 流”。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根本 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 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 上学。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把物质等同 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层次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 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性----客观 实在性。
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 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所谓 物质范畴,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1意识是能动的, 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38
2意识活动具 有创造性
F=GM1M2/R
2
想象
3 意识具有指导实 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动和 生理活动作用
苏武牧羊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 律性的辩证统一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二者的 关系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 西,做或行是主观见之于 客观东西,都是人类特殊 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 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 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 物的特点。”
意识作用的表现
/2018/09/09/ARTIX2l2T6KAK6P2Gv QZK7wv180909.shtml为了让老伴过得舒服、体面一点儿, 她变身成了“发明家”
起风了,风把窗帘掀起来了。窗帘拍倒了花瓶,花瓶的水洒到 地板上了。地板湿了,老婆婆滑倒了。她撞坏了椅子,木匠来 修椅子了。木匠砍倒了一棵树,大树把面包师的房子砸坏了。 面包师搬家了,老鼠没东西吃了。老鼠不来了,小猫饿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1)唯物辨证认为,任何事物都它的整体和部分两个 方面。整体和部分既有严格区别,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不可分割。 (2)命题中“三个和尚”构成一个整体,如果三个和 尚能搞好分工,各司其职,配合默契,三个和尚就会都有 水喝。各局部以有序、合理、有效、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 ,就会使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反之,如果三个和尚不相互配合,甚至相互推委,结果当 然是“没水喝”,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 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 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是 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假 象则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 象。
闪电是现象,其背后的本质是云层 中的正电与负电相遇而发生猛烈放电的 过程。
-
+
2、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A、现象和本质是相互区别的:
第一,现象是个别和具体的,而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 的一般。 下列现象各异,引力相互作用是一般。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及发展规律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根本方法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四、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疯狂的螺帽:你知道直钢棒是怎样神奇地穿过这两个看似互成直角的螺帽孔的吗?
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别着急慢慢看
如果你看见这个舞女是顺时针转,说明你用的是右脑;如果是逆时针转,说明你用的左脑。
爱因斯坦神奇测试近视图
.看到什么了?树还有呢?有没看到婴儿啊?
3、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意义
正确把握本质和现象的关系对于我们的认 识活动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任务 就在于准确辨别真象和假象,透过现象把握本 质,为此需要掌握大量的现象,进而通过技术 手段和理论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 彼、由表及里,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原 因 和 结 果 可 能 和 现 实 内 容 和 形 式 现 象 和 本 和形式的含义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即事物 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 的事物的特征、成分、运动过程、发展 趋势等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 结构和表现内容的方式。
但并不是所有前后相继的现象都是因果联系,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虽然时间上前后相继,但 彼此之间并没有因果联系,因为一年四季的更 替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
地球绕太阳公转和自转与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以及 昼夜交替的关系,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结果。
地球公转
地球自转
3、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联系的,二者相互 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二)事物的变化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有二种形式:量的增加和质的飞跃。 发展的实质是质的飞跃,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讨论:事物为什么是永恒发展的?
永恒发展的内在根据
新事物和旧事物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 东西;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
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 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 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 整体。
第一 事物内部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生产的发展,孕育并推动 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 发展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 发展。
4、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二、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
普遍联系观点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 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 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 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 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 物的普遍联系。
一个和尚担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辨析题:
有人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 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千真万确的。
事物内部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 的存在,就不像原来长在身体上那 样,它的灵活性、运动、形状、颜 色等都改变了,失去了它的整个存 在。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 才能获得它的地位。” ——黑格尔
荆轲是一个刺杀秦始皇最有名的人物,是燕太子丹 派他去刺杀的,据说燕王要荆轲去刺杀秦始皇,叫美女 为荆轲弹琴,荆轲很喜欢那双弹琴的手,多次说“但爱 其手”,燕太子丹竟然残忍地将美女的手砍下来送给荆 轲。这被砍下来的手,再不是弹琴的手了,失去了人手 的功能和意义。如果离肢的手要有意义的话,除非放到 另一系统之中,作为人体解剖标本。这说明了手离开了 身体就不再有手的功能,所以说事物离开了联系就失去 了意义。
第二 一事物同他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恩格斯在谈到事物普遍联 系的“辩证图景”时指出: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 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 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 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 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 的画面”[1]。 总星系和宇宙大爆炸理论
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表现的 是本质联系;一棵瓜秧结几个瓜、 一个豆荚结几粒豆,则是非本质联 系。
3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4、联系具有条件性
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现象和过程 相联系的,并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 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一切以条件、 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斯大林
对条件要唯物辩证地去看待
一、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的运动发展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 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 用的关系。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 联系具有多样性
联系具有条件性
1、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 主观臆想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
(三)原因和结果
1、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原因和结果是从引起和被引起这一 侧面揭示事物、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彼 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引起某种现象的现 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就 是结果。 。
风吹草动
2、因果联系是相互区别的。 往往具有时间上的顺序性,即原因在前, 结果在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前因后 果”。
课堂练习 1
说出有关事物发展的 若干成语, 并说明该成语中所说的 发展属于哪一种类型?
关于发展的成语
突飞猛进 扶摇直上 一日千里 集腋成裘 水滴石穿 一本万利: 蒸蒸日上:雨后春笋: 欣欣向荣:日新月异: 与日俱增:如日方升: 高歌猛进:乘风破浪:发扬光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今非昔比:方兴未艾:如火如荼:星火燎原 鹏程万里: 水涨船高: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循序渐进:后来居上 后生可畏 凤凰涅盘 优胜劣汰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新陈代谢 推陈出新 与时俱进 沧桑之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虎踞龙盘今剩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长江后浪推前浪 雏凤清于老凤声
B、现象与本质又是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本质决定现象,任何本质都要通 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现象不能脱离本质,现象表 现本质,现象总是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事物 的本质。现象的存在和变化归根到底依赖 于本质。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反映。
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 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 本质的一个环节。列宁
2、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A、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对形式有决定作用。
人的体形、外 貌、衣着是形式
对于人体而言
人的骨骼、肌肉、 血液等是内容
衣着
体形
外貌
骨骼
肌肉
血液
B、形式对内容又有反作用。
物质世界
内容
思维
形式/ 内容
语言
内 容 与 形 式 的 关 系
内容
泥土
形式/ 内容 形式
砖瓦
形式
房子
事物的形式有两类:A、外在形式
房屋倒塌
苹果落地 吉林陨石 飞 机 坠 落
人造卫星
第二,现象多变易逝,本质则 相对平静、相对稳定。

水有三态,但 它们都是水的表 现或现象,其 本质仍然是: H 2O
溶解

凝固

第三,现象外露于事物的表面,人的感官可以直接 感知。本质则深藏于事物的内部,只能通过抽象 思维才能把握。
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则比现象单 纯、深刻。 • 自然界中有“变色龙” • 人类社会中例子比比皆是,“美国大 选”;日本人篡改历史、霸占别国领土 等等。
恩格斯
讨论:是否可以认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3、联系具有多样性
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印巴因克什米尔问题在边 境集结重兵
印巴交火,百姓遭殃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城 门 失 火 殃 及 池 鱼
唇 齿 相 依 唇 亡 齿 寒
2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 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 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 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 原因一 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 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 免的。
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 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 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 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 原因二 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