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的中医辩证以及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中医对焦虑症的解释

中医对焦虑症的解释

中医对焦虑症的解释
中医对焦虑症的解释:
焦虑症属于中医学里的心理疾病范畴,主要表现为情绪紧张、内心不安、恐惧焦虑等症状。

中医认为焦虑症是由于心脾失调、气血不足、肝郁等原因引起的。

心脾是人体的重要脏腑,对情绪的稳定和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当心脾功能失调时,容易导致情绪波动,从而出现焦虑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焦虑症的发生与五脏的失调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肝郁是焦虑症的常见病因之一。

肝气郁结,阻滞了气血的正常运行,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进
而出现焦虑症状。

此外,脾胃功能失调、肾气不足等也可能与焦虑症发生有关。

中医治疗焦虑症主要采用草药调理、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

中药方剂中常用的有柴胡疏肝散、酸枣仁汤等,以调和肝脾为主要作用。

针灸可以通过调理经络,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焦虑症状。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舒缓身体肌肉、调整精神状态,减轻焦虑情绪。

除了草药、针灸和推拿按摩之外,中医对于焦虑症的治疗还注重调整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

中医认为,合理的饮食可以调理脾胃,促进气血循环,缓解
焦虑症状。

同时,合理的作息规律、稳定的情绪状态、适当的运动等也有助于缓解焦虑症。

总之,中医对焦虑症的解释是,焦虑症是由于心脾失调、肝郁、气血不足等原因引起的心理疾病。

中医采用草药、针灸、推拿按摩等多种方法来治疗焦虑症,同时也着重调整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

通过综合调理,中医可以有效缓解焦
虑症状,并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中药养生法中医经方治疗焦虑症

中药养生法中医经方治疗焦虑症

中药养生法中医经方治疗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医经方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焦虑症的治疗中。

本文将介绍中药养生法中医经方治疗焦虑症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一、中医理论对焦虑症的认识焦虑症在中医理论中被归类为“心烦不宁”,属于心理情志失调所致的疾病。

中医认为,焦虑症的发生是由于心脾不和、肾气不固、肝气郁结等因素引起的。

因此,治疗焦虑症应该从调整心脾、固肾、理肝的角度入手。

二、常用的中医经方治疗焦虑症的方剂1. 磁石丸磁石丸是一种经典的中医方剂,主要由磁石、龙骨、牡蛎等组成。

该方剂能够安神定志、舒张血管、消除心脾虚寒等症状。

患者可根据医生的指导和自身病情选择适当的剂量进行服用。

2. 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丸是一种能够清热解毒、平肝澄心、安神定志的中药方剂。

该方剂常用于焦虑症伴随心火旺盛、口干、口渴等症状的治疗。

患者在使用该方剂时应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避免超量服用。

3. 延胡索丸延胡索丸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主要由延胡索、赤芍、香附等组成。

该方剂能够疏肝解郁、理气安神,对于治疗焦虑症有良好的效果。

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当的剂量进行服用。

三、中医经方治疗焦虑症的注意事项在使用中医经方治疗焦虑症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方剂,不能自行调配和使用。

同时,患者需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剂量控制,避免服药过量或不足。

2. 治疗期间需注意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对于治疗焦虑症是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的。

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食用有助于安神定志的食物,如香蕉、柠檬等。

3. 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中医经方治疗焦虑症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患者应配合心理疏导、中医针灸等治疗方法,加速病情的恢复。

四、中医经方治疗焦虑症的疗效评估中医经方治疗焦虑症的疗效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中医经方治疗焦虑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焦虑症的中医分证论治及用药

焦虑症的中医分证论治及用药

10g, 麦冬 10g, 天冬 10g, 党参 10g, 茯神 30g, 远 志 10g, 酸枣仁 15g, 龙 齿 30g,
五味子 6g, 甘草 3g。
2. 4 气血不足: 表现为多虑不解, 惶惶 不可终 日, 胸 闷心悸, 失眠 健忘、
面色苍白无华, 自汗, 脉 弱。治则: 补 气安 神。方 药: 远志 丸加 减。药用 : 石
二诊: 服前方后, 自 觉眩晕 渐减, 时 有头昏、夜 寐不 宁, 原 方 基础 上加 女 贞子 10g、川牛膝 10g、茯神 15g、续服 10剂后诸证悉除。
3. 讨论
眩晕是临床上的 常见病 及多 发病, 其病 情轻 重不一, 其 病机 比较 杂, 但
归纳起来, 不外风、火、痰、虚等四个方面, 临床以 虚证及 本虚标 实证多 见, 须 详查病情, 精确辨证。在临 床治 疗上, 急性 发作 者多偏 实或 虚实 挟杂、治宜 熄风, 化痰、清火、潜阳以 治标, 其缓 者多属 虚, 治当 补气养 血, 健脾、滋 补肝 肾以治其本。中老年 患者, 多为 肝阳 上亢所 致, 病情严 重时 可致 卒中, 因此 对中老年之眩晕 的及 时 防治、尤 为 重要。另 外, 眩 晕者 平 时应 节制 肥 腻酒 食, 忌辛辣、戒郁怒、节房事、适当锻炼, 对该病的预防有一定的益处。
紧张不安。
1. 5 心胆气虚: 心 为君 主之官, 神 明出 焉。胆为 中正 之官 , 决断 出焉。
心气安逸, 胆气不 怯。若 心 胆不 足, 则 可出 现心 悸 心烦, 失 眠 多梦, 坐 卧 不
安, 善惊易恐等。 寿世保 元 中 有: 惕然 而惊 心下怯 怯, 如 恐人 捕, 皆
心虚胆怯之所致。
气本虚, 而或为怔忡, 或为 惊恐。 他 认为怔忡 为 心胸 筑筑 振动, 惶惶 惕惕,

焦虑症中医治疗方法

焦虑症中医治疗方法

焦虑症中医治疗方法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中医可以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气功等方法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焦虑症的常用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开具相应药方,常用的中药有黄连、川芎、当归、白芍等。

这些中药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稳定情绪,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

中药治疗需要持续一段时间,通常需要服用几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见到有效果。

2. 针灸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经络来调整身体的平衡。

对于焦虑症患者,中医师通常会选择一些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如内关穴、心包经等。

针灸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按摩来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身体功能的方法。

中医师在治疗焦虑症时可以采用推拿按摩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捏、推、按等,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4. 气功练习气功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调节身心的方法。

对于焦虑症患者,中医师可以指导其进行一些特定的气功练习,如闭气盘腹法、舌上含咽法、五禽戏等。

这些气功练习可以帮助患者平复心情,调整体内的能量流动,缓解焦虑症状。

除了以上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焦虑症还注重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中医认为,饮食和生活习惯与人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

患者应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健康食品。

此外,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适量参与运动和社交活动,学会放松身心也有助于缓解焦虑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焦虑症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患者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中医治疗焦虑症可以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按摩和气功等方法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患者还应注意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与医生积极配合,以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焦虑症的治疗 焦虑症的中医辩证疗法

焦虑症的治疗 焦虑症的中医辩证疗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焦虑症的治疗焦虑症的中医辩证疗法
导语:什么是焦虑症你知道吗,其实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关键时现在心里焦虑的人还非常的多,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焦虑症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呢...
什么是焦虑症你知道吗,其实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关键时现在心里焦虑的人还非常的多,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焦虑症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呢?治疗焦虑症的中医方法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焦虑症应该是生活中常见的精神疾病中的一种,不仅会给病人的精神带来折磨,而且还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哦,可能还会伤害自己。

那么除了用西医来治疗,我们中医又是如何治疗焦虑症的呢?
根据临证表现应属下中医的心悸,郁证,心病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素体气血亏虚,情志内伤,肝气抑郁,条达疏泄失司,气机不调,升降失司,脾失健运,生化健运不足,渐进气血亏虚,心神失主,痰瘀内阻,胆虚决断失职,气郁化火,久则伤心,扰乱心神,心神不宁,神明无主而成。

中医治疗焦虑症的方法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与表现来进行对症治疗,提倡治疗与调节相结合的综合疗法。

在疏肝、补肾、健胃、利肺的同时还能起到安神,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此外,中医的调节治疗法在加强人体免疫力,改善人体内分泌调节系统,提高肌体活力等方面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焦虑症的辨证治疗方法
攘热扰心
症状:心烦意乱,坐卧不宁,夜寐多惊,性急多言,头昏头痛,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涤痰,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加减。

黄连、法半夏、陈皮、夜苓、炙甘草、胆南星、帜实、竹茹、酸枣仁、炙远志、天堂黄、焦山植、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医对压力和焦虑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压力和焦虑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压力和焦虑的治疗方法压力和焦虑是现代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经验宝库,在治疗压力和焦虑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治疗压力和焦虑方面的疗法和应用。

一、中医理论对压力和焦虑的解读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的平衡密切相关。

当身体处于阴阳失调的状态时,就会引起各种疾病和不适。

压力和焦虑问题的产生往往与肝郁、心火亢盛、脾虚等因素有关。

肝主疏泄,若肝气郁滞则易导致情绪不稳定,产生压力和焦虑;心主神明,心火亢盛易导致情绪波动;脾主运化,若脾虚则可引发忧虑和焦虑等等。

因此,中医在治疗压力和焦虑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二、针灸疗法缓解压力和焦虑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缓解压力和焦虑有着显著的效果。

中医认为,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 心经穴心经上的少冲穴是舒缓心情,缓解压力的重要穴位。

可通过对少冲穴进行针刺或按摩的方式,来舒缓心火亢盛引起的焦虑和压力。

2. 肝经穴肝经上的太冲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情绪不稳定、易怒、郁闷等症状。

针灸太冲穴能够疏肝解郁,调节肝气,达到缓解压力和焦虑的效果。

3. 脾经穴脾经上的足三里穴是治疗脾虚引起的焦虑和压力的重要穴位。

针灸或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补益脾气,改善情绪,减轻压力和焦虑症状。

三、中草药调理情绪除了针灸疗法外,中医在治疗压力和焦虑时还常常采用中草药调理情绪。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适合的中草药组合,以达到调理情绪、缓解压力的效果。

1. 建中汤建中汤是治疗脑力劳动者因长期紧张导致的心悸胸闷、失眠多梦等症状的常用方剂。

它由黄芪、白术、当归、川芎、知母等草药组成,具有调和气血、益气安神的作用。

2. 维安颗粒维安颗粒是一种中成药,由藏红花、玄参、天麻等草药组成。

它具有平肝潜阳、清热安神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因情绪不稳定而导致的头晕失眠、焦虑烦躁等症状。

焦虑症、抑郁症的中医辩证论治、食疗及自我调节

焦虑症、抑郁症的中医辩证论治、食疗及自我调节

焦虑症、抑郁症的中医辩证论治、食疗及自我调节中医“五情脏”理论认为:“脾主思,思则伤脾”。

思为脾所主,思维严谨、活跃、灵敏是脾主思的正常表现,但是过度思虑,过多的疑虑就会伤及脾脏。

另外,“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中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由此来看,过度焦虑抑郁首先困阻脾气,脾气呆滞,运化和化生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脾气呆滞则不思饮食,没有胃口,日久可见消瘦;运化功能减弱则气血津液不能输布畅达全身,可见疲乏无力,面色萎黄;化生功能减弱,可见气虚、血虚等表现;另外,焦虑会导致肌肉过度紧张,这样就容易诱发颈胸部的不适,如头皮过度紧张可引起脱发,“耸肩”等情况日久还有可能会出现偶发的心绞痛……中医治疗焦虑症的方法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与表现来进行对症治疗,提倡治疗与调节相结合的综合疗法。

在疏肝、补肾、健胃、利肺的同时还能起到安神,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此外,中医的调节治疗法在加强人体免疫力,改善人体内分泌调节系统,提高肌体活力等方面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焦虑抑郁状态的辨证治疗方法1、心脾两虚症状:心悸,善悲多恐,失眠多梦,头晕,面色不华,倦怠乏力,食欲不振,便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宁心。

方药:归脾汤加减。

党参、白术、当归、炙甘草、炙远志、酸枣仁、广木香、红枣、生姜。

2、心胆气虚症状:心悸胆怯,善惊易恐,多疑善虑,精神恍惚,情绪不宁,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数或虚弦。

治法益气养心,镇惊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

茯苓、远志、党参、龙齿、炙甘草等。

3、阴虚内热症状:多疑惊悸,少寐多梦,欲食不能食,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口苦尿黄;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凉血,清热安神。

方药:百合地黄汤、知柏地黄汤加减。

百合、生地、知母、山药、炒枣仁、炙甘草、丹皮、赤芍、黄柏,盗汗加五味子。

4、烦热扰心症状:心烦意乱,坐卧不宁,夜寐多惊,性急多言,头昏头痛,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养生焦虑症的对症治疗

中医养生焦虑症的对症治疗

中医养生焦虑症的对症治疗一、中医理论解析焦虑症的成因和表现焦虑症是指人在日常生活中持续感到紧张、害怕、不安或心情低落,常伴有躯体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将焦虑症归为“郁证”范畴,主要由情志不畅所致。

具体而言,引起焦虑的因素可能包括患者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脾胃失调、气血不足等。

1. 焦虑症的内分泌系统异常根据中医理论,这类患者的焦虑与肝火上升有关。

“肝藏血”,若肝脏气滞血淤,则导致情志郁结,出现紧张和恐惧情绪。

同时,由于内分泌系统异常引发了神经传导物质的紊乱,使大脑皮层兴奋度提高,刺激神经递质释放过多。

2. 焦虑症与脾胃失调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时会导致湿邪内停或消化不良,导致营养不良、气血亏虚。

这种情况下,人体正气受害,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等症状。

二、中医养生对焦虑症的治疗方法中医养生利用草药、饮食调理以及锻炼身心等方法进行对焦虑症患者的对症治疗。

1. 草药治疗(1)柴胡解郁汤:此方具有疏肝理气、和胃通便的功效。

柴胡解郁汤能够平抑患者的情志,缓解紧张和恐惧;此外,该方还可以促进脾胃健运,调节内分泌系统功能。

(2)加味逍遥散:这个方剂主要是针对肝阴亏虚而导致的焦虑失眠问题。

其中包括枸杞子、生地黄等滋阴清火的成分,有助于平抑情绪。

2. 饮食调理(1)保持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食可提高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并平稳情绪。

避免暴饮暴食,不贪嘴吃油腻和辛辣食物。

(2)合理搭配营养: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糙米、豆类、坚果等。

适量摄入富含镁和钾的食物,如燕麦、菠菜、香蕉等。

3. 锻炼身心中医强调身心合一,通过运动锻炼可以有效改善焦虑症。

适宜的运动形式包括太极拳、气功以及适度有氧运动。

这些运动可以舒缓紧张情绪,并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系统功能。

4. 心理调节除了草药治疗和饮食调理外,中医还强调对焦虑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认知行为治疗。

通过传授专业的放松技巧和积极思考方式,帮助患者改变消极情绪,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虑症的中医辩证以及治疗方法
焦虑症患者以中青年女性居多,初期症状有点儿类似中医的脏躁。

《金匮要略》记载:“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

”说的是有些妇女会无缘无故地悲伤哭泣,如同有神灵鬼怪附体,没事的时候还老打哈欠、伸懒腰,一副精神疲惫、萎靡不振的样子。

严重的焦虑会持续性或发作性出现莫名其妙的紧张和不安,甚至产生濒死感。

患者担心自己会失去控制,可能突然昏倒或“发疯”。

根据中医身心相关的理论,首先要査清患者是否有明确的标地,那个焦虑失眠的老人至少还知道自己在等靴子,靴子落地了,焦虑也就缓解了。

而临床上很多患者由于长期的情欲不遂的积累,以至于到最后反而不知道自己为何而焦虑。

这就需要耐心细致地、剥茧抽丝般地帮助患者理清思路、梳理情绪。

物质决定意识,生理决定心理。

西医认为:本病又称焦虑性神经症,他以持久性焦虑,紧张,恐惧的情绪障碍,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特征,临床常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即急性焦虑发作。

发病机理为:遗传因素,某些药物副作用,及社会心理因素。

广泛性焦虑症:经常存在无明确对象的焦虑,包括紧张,害怕,过分担心。

伴交感神经功能活动过度表现,口干,出汗,心悸,尿频尿急,与运动不安。

同时合并睡眠障碍,抑郁,疲劳,强迫,恐惧及人格障碍。

惊恐障碍:突然感到突如其来莫名的惊恐,常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以及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惊恐不安,甚至奔走惊叫,四处呼救,常伴胸闷心悸,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痛头晕,四肢麻木。

根据临证表现应属下中医的心悸,郁证,心病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素体气血亏虚,情志内伤,肝气抑郁,条达疏泄失司,气机不调,升降失司,脾失健运,生化健运不足,渐进气血亏虚,心神失主,痰瘀内阻,胆虚决断失职,气郁化火,久则伤心,扰乱心神,心神不宁,神明无主而成。

(1)心脾两虚型:多思虑,心悸乏力,失眠多梦,头晕健忘,食欲不振,食少腹胀,面色无华,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人参10g,黄芪20g,白术12g,炙甘草10g,龙眼肉15g,酸枣仁30g,当归15g,远志15g,茯神30g,木香8g,菖蒲15g,莲子心6g,合欢皮15g,夜交藤20g,五味子15g,刺五加20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2)肝郁脾虚型:胸胁胀满,情绪低落,胸闷失眠,难以入眠,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暗淡苔厚腻,脉弦细。

柴胡12g,郁金15g,当归12g,白芍15g,茯苓15g,党参20g,炒栀子10g,白术15g,薄荷10g(后下),合欢花15g,玫瑰花10g,菖蒲15g,酸枣仁30g,龙齿(先下)30g,刺五加2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3)心胆两虚型:心悸胆怯,善惊易怒,精神恍惚,情绪不宁,坐卧不安,失眠多梦,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党参25g,茯苓15g,茯神30g,远志15g,菖蒲20g,郁金15g,合欢花20g,龙眼肉15g,制首乌15g,酸枣仁30g,龙齿(先下)30g,生龙牡各30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4)肝肾阴虚型: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多疑惊悸,失眠多梦,口苦尿赤,烦躁易怒,舌红少苔或薄黄,脉细数。

百合15g,生熟地各15g,知母12g,枣皮15g,丹皮12g,淮山药15g,茯苓12g,泽泻10g,醋柴胡12g,黄柏10g,酸枣仁30g,龟板(先下)30g,鳖甲(先下)30g,珍珠母(先下)30g,磁石(先下)30g,五味子20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5)痰热内扰型:心烦意乱,坐卧不宁,夜寐多梦,性急多语,头痛头晕,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黄连10g,法半夏12g,竹茹12g,枳实15g,陈皮10g,胆南星15g,茯苓15g,黄芩10g,栀子10g,天竺黄10g,全瓜蒌20g,龙胆10g,蜜远志15g,酸枣仁30g,珍珠母(先下)30g,石决明(先下)30g,磁石(先下)30g,郁金15g,菖蒲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6)血瘀阻滞型:心悸怔忡,夜寐不安,烦躁多疑,胸闷不舒,头痛心痛如刺,眼圈暗黑,口唇紫暗,舌黯红有瘀斑,脉弦涩。

桃仁15g,红花10g,赤芍15g,生地20g,丹参25g,当归12g,川芎15g,醋柴胡15g,醋香附15g,菖蒲15g,酸枣仁30g,合欢皮20g,刺五加20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本病累及心,肝胆,脾,肾,需要辨证明确,调和各脏腑功能的协调性。

中医针灸也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式,针灸治疗焦虑症具有见效快,无副作用的特点。

1、焦虑的针灸穴位
体针治疗:取双侧体穴的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行间、阳陵泉、风池穴,用平补平泻手法,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留针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耳针治疗:取醋浸泡过的中药“王不留行”颗粒,贴压耳部心俞、肾俞、神门、皮质下、肝俞,同患者每日用手按压贴穴不得少于1O次。

每周更换一次贴豆。

2、慢性焦虑的症状
情绪症状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这种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

患者感觉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

焦虑症的预防:
1、音乐:音乐能使人放松,使人的生理、心理节律发生良性的变化。

当一些事情使你感到不安、烦躁时,不妨静下心来听听音乐,你会
觉得音乐犹如一缕清风拂过你的心灵,感到无比的舒适和惬意,
而你的焦虑情绪也随之烟消云散。

2、预防焦虑症的方法还包括要做好积极的自我暗示:当自己有焦
虑情绪时,给自己以强有力的自我暗示,如“我能行”、“我一
定能够成功”、“我看好我自己”等,积极地自我暗示,可以增
加自信,克服焦虑。

3、做最感兴趣的事情:人们在做自己感兴趣事情的时候,都会全身
心的投入,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因此,当你面临焦虑时,
放下手头的工作,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如唱歌、听音乐、看电
视、打篮球等等,当你做完这些事情的时候,你的烦恼焦虑早就
无影无踪了。

4、适量的运动:运动可以消除一些导致焦虑的化学物质,使精神放
松,心情愉悦。

当你感到焦虑时,索性什么都不要去想,去跑跑步、打打球或者游泳等,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有效的缓解了焦虑的
情绪,使你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做下面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