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在眼眶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一、64排螺旋CT在骨折病变的诊断中的应用
64排螺旋CT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具有快速、准确、无创伤等优点。
其在骨折病变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通过64排螺旋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骨
折部位的断裂情况、骨骼的移位情况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为骨折的诊断提供了直
观的影像学资料。
与传统X线检查相比,64排螺旋CT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更加准确地发现微小的骨折病变,为骨折的诊断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是在64排螺旋C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影像学处理技术,可以对获得的原始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处理,从而更加全面地
展现骨折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
通过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医生可以观察到骨折部
位的立体解剖结构,了解骨折线的长度、角度、方向等参数,对骨折的类型和程度进行准
确的评估,从而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1. 高分辨率:64排螺旋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和损伤情况,为骨折的诊断提供了直观的影像学资料。
2. 多平面重建:通过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多平面重建,医生可以观察到骨折部位的立体解剖结构,了解骨折线的长度、角度、方向等参数,对骨折的类型和程度进行准
确的评估。
3. 无创伤:64排螺旋CT是一种无创伤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对患者没有任何刺激和伤害,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痛苦。
4. 快速全面:64排螺旋CT扫描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骨折病变的全面检查,为医生提供较为全面的检查结果。
64排CT骨三维重建对骨折诊断意义

64排 CT骨三维重建对骨折诊断意义多层螺旋CT代表着当今设备和技术的发展方向,尤其是64排螺旋CT带来了全新的诊断模式,尤其是64排CT骨三维重建对骨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一、CT三维重建技术1、容积再现技术(VRT):将多个平面图像合成三维图像的方法,将所有体素的CT值设为不同的透明度,由完全不透明到完全透明,同时利用虚拟照明效应,用不同的灰阶或伪彩显示三维立体图像。
2、多平面重组(MPR):是指把横断扫描得以像素为单位的二维图像,重组成以体素为单位的三维数据,再以冠状面、横断面、矢状面或斜面去截取三维数据,得到重组二位图像。
3、最小密度投影(Min -IP):利用容积数据中在视线方向上CT最高或最低的全部像素进行成像。
可以较真实地反映组织的密度差异,清楚地显示造影剂强化的血管形态、走向、异常改变及血管壁钙化和分布的情况。
二、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折中的优势骨折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依靠传统的X线平片诊断。
骨关节的X线摄影简单方便,大部分骨折通过X线检查得以解决。
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医生对骨折诊断的准确性、精确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为骨折的部位、分型、累及的范围、移位情况及周围组织损伤情况等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估计十分重要。
对于复杂部位的骨折和隐匿性骨折,X线平片与常规CT检查很难全面、客观地显示骨折的情况。
常规X线平片的摄片需病人一定体位的配合,拍摄多个体位时还需搬动病人,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检查时间,还可能加重病人的损伤。
而且,X线平片图像是前后重叠的二维图像,无论病人如何变换体位、改变X线投照方向,发生于复杂解剖部位的骨折及细小骨折均不易在X线平片上发现。
普通非螺旋CT扫描避免了影像的重叠,但要求切割层面选择要准确及薄层扫描,否则也容易漏诊,特别是对平行于X线束及骨折合并半脱位等复杂情况。
与上述检查手段相比,螺旋CT可以进行容积扫描和数据采集,病人无需变换体位,只需平卧,就能在短时间内一次完成容积扫描,检查过程快速简便安全。
眼眶骨折的螺旋CT诊断价值

部 的多发骨折 , 颧 骨裂隙样 骨折 5例 , 颞 骨线样骨折 1 例, 错 位性 骨折 1例。眼眶 骨折处 软组 织 明显 增厚 l 1例 , 眼外 肌 明显 增粗 3例 , 眼外 肌移位 2例 , 眼眶 内积 气 1 8例 , 眼 眶周 围皮下积 气 8例 , 眼球 内和球后 出血 1例 , 视神经 损伤 1 例,
( 5 ): 6 9 1 — 7 0 2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4 - 0 5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s t r o m a l
[ 8 ] U l u s a n S , K o c Z , K a y a s e l c u k
文收集 2 0 1 0年 3月 -2 0 1 2 年 1 2月经临床证实 的 3 0例 眼眶
骨折 的螺旋 C T表现和 临床 资料分 析 , 旨在提 高对 眼眶骨折 螺旋 C T表现 的认识 , 正确指导临床治疗[ 。
1 资 料 与 方 法
2 . 2 眼眶 内肌邻近组织结构的改 变
眼眶骨折伴发 有颅面
59 1 - 5 9 5 .
mo n d i m A, M, Fa v r e t t o G, e t a1 . Co n t r i b ut i o n o f CT t O t r e a t — [ 9 ] Ri
me n t p l a n n i n g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GI S T( J ] . R a d i o l Me d, 2 0 0 7 , 1 1 2
接受 C T检查 时间为 1 h ~3个月 。
1 . 2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眼肿胀 疼痛 、 复视 、 眼眶周 围软组
螺旋CT在眼眶骨折中的应用

螺旋CT在眼眶骨折中的应用眼眶骨折是眼外伤中最常见的损伤,可导致眼球破裂出血、复视、眼球运动障礙,甚至失明等严重后果。
传统的X线平片检查空间分辨率差,影像相互重叠,对眼眶骨折显示率不足70%,特别是爆裂骨折很难作出明确诊断,容易漏诊误诊。
螺旋CT检查具有信息量大,扫描层面薄、密度分辨率高等优点,可冠状位、矢状位重建,诊断率高,对眼眶骨折的准确诊断率可达98%[1]以上,是目前诊断眶骨骨折的最佳方法。
通过对60例眼外伤眼眶骨折患者CT扫描的图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论螺旋CT扫描能准确显示眼眶壁骨折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明确其骨折的部位、程度,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及法医鉴定具有重要价值。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眼眶骨折、眼球损害的预后以及美学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及时准确的报告骨折程度有很高重要性。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中男52例,女8例,年龄20~50岁,平均35岁。
拳击伤39例,车祸伤13例,棍棒等击打伤8例。
临床症状主要有眼睑及眶周软组织肿胀、青紫、视力减退、眼球活动受限、眼球破裂出血、鼻出血等。
1.2检查方法: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16排螺旋CT机对病变部位检查,患者均常规行轴位常规螺旋扫描后冠状位重建,轴位扫描以听眶线(外耳道与眶下缘连线)为基线,由眶下缘扫至眶顶;扫描层厚1mm,间距1mm,连续扫描,将扫描获得原始数据传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冠状位重建,采用骨算法重建,用骨窗、软组织窗分别观察眶壁骨及邻近软组织结构等情况,扫描前嘱患者眼球尽量保持不动。
2结果本组60例眼眶骨折中,其中单纯内壁骨折30例,单纯下壁骨折8例,内下壁骨折4例;并发眼肌增粗移位3例,鼻窦积液或积血10例,眼睑及眶内积气2例,眼球破裂出血2例,视神经增粗水肿1例。
直接骨折30例(50%),其中上壁骨折11例,外壁骨折10例,外上壁骨折9例;并发鼻窦积液或积血10例,眶内积气眼肌增粗10例。
复合型骨折22例(36.63%),其中眶上壁合并眶内侧壁骨折9例,各壁均有骨折3例;并发鼻窦积液或积血6例,其它4例。
螺旋CT对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

素和更广谱的头孢菌 素治疗。
参 考 文献 :
[] I 丁玉庚. 本采集 与规范检 验 [ ] 护理研究 ,06 2 ( 1 :07 标 J. 20 ,0 1 ) 37 ・
37 பைடு நூலகம் 0 8
[] 2 高元勋 。 邵蒲花, 刘俊刚 , 三 种不同方法取样培养对呼吸道感染 等. 病原学检查 的对 比研 究 [ ] 中华结 核 和呼吸感染 ,98 9 2 ) J. 19 , ( 1 :
s P的耐药现象 日趋严重 , 我院 s P对青霉素的敏感性低下 , 红霉素 、 可霉素 、 林 四环素 、 复方新诺 明不应作为 s P感染的常
规 用药 , 青 霉 素 耐 药 的 s 而在 P性 脑 膜 炎 的 治 疗 中首 选 万 古 霉
多伴有基础性疾病或免疫 功能下 降如呼 吸道疾病 、 肾病、 癌症
・
3 6・ 6
Mo i nTet dDa r g a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 N v1 ( ) 0 8 o 9 6
发, 住院时问的延长 , 医疗 费用 和死 亡率 增加 。而监 测细 菌耐
稳定 ; 而红霉素 、 四环素 、 林可霉素 、 复方新诺明则在 6 % 以上 , 0 可见在本地区其对万 古霉素 、 头孢 噻肟耐药率较低 ,P感染的 s
材及儿童住院前均不规则服用或静脉滴注过广 谱抗生素有关 ;
血培养 7例 、 脑脊液 培养 8例全部为老年人和儿童 , 老年人和儿 童机体免疫力较弱 , s 是 P的高度易感人群 , 儿童的血脑屏 障较
差, 尤其容易引起败血症 时继发感染脑膜炎 。
[] 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0 , ( )48 6. J. 2 71 4 : - 9 0 7 64 N l i m , .pe d griat ̄ t o u Y,h aa ea Sr do r ・st seo e s c y s t1 a f u esn tp e e
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骨折是常见的创伤性损伤,也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骨折病变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病变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64排螺旋C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影像学技术,它将多层次的连续螺旋数据整合在一起,可以对患者进行快速、精确的全身扫描。
在骨折病变的诊断中,64排螺旋CT凭借其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优势,成为了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通过64排螺旋CT检查,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骨折部位的病变情况,包括骨折的位置、程度、类型等。
除了常规的64排螺旋CT检查,后处理技术也是骨折病变诊断中的重要工具。
后处理技术通过对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多平面重组等处理,可以为医生提供更为直观、全面的观察效果。
在骨折病变的诊断中,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晰呈现骨折断端的情况,帮助医生准确定位骨折部位,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1. 高灵敏度、高分辨率64排螺旋CT在骨折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骨折部位的病变情况,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2. 三维重建、多平面重组通过后处理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多平面重组,可以为医生提供更为直观、全面的观察效果,有助于医生确定骨折的位置、类型以及周围组织的状况。
3. 术前评估、手术导航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可以为医生提供术前评估和手术导航的功能,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并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4. 减少不必要的手术通过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病变进行更为准确的诊断,可以避免对没有骨折病变的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手术,降低医疗风险和患者的痛苦。
5. 临床应用前景广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病变的诊断价值还将进一步得到提升,有望在骨折病变的临床诊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CT扫描在眼眶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图 1 左侧 眼 眶 内侧 壁 连 续 性 中断 , 内直 肌 肿 胀 稍 内 移 , 内积 气 , 侧 筛 窦 少 量积 液 。 眶 左
图 2 MP 重 建 示右 侧 眶 下 壁 中断 , 下 直 肌 及 眶 内 R
脂肪部分疝入上颌窦 , 成“ 滴” 形 泪 征
2. 1 直 接 征 象 眶 壁 骨 质 连 续 性 中 断 9 2 . O例 (47 % ) 眶 壁 无 明 显 , 断但 曲度 异 常 改 变 5例 9. 4 , 中 (.6 。 52 %) 222 间接 征 象 鼻 旁 窦 积 液 6 .. 9例 , 中上 颌 窦 其 积液 1 O例 , 窦 积 液 5 筛 9例 , 内 积 气 8例 , 球 眶 眼 突出 1 2例 。 外 肌 增 粗 和/ 移 位 6 眼 或 O例 , 折 处 骨 局部软组 织增厚或 陷入鼻旁 窦 3 4例 , 成 “ 滴 形 泪 征” 4例 。
维普资讯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 07年 第 6卷 第 2期
・
3 ・ 7
C T扫描在眼眶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季 鹏 龚 邦 国
【 中图分类号 】 R 8 【 63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17 — 040 70 - 0 7 0 【 摘 要 】 目的 : 探讨眼眶骨折的 C 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 : 对颌 面部外伤伴眼眶骨折的 8 6例患者的 8 6只眼 C T检 查结果 进 行 研 究 分析 。 结 果 : 眶 骨 折 以 眶 内壁 、 外壁 骨 折 构 成 比 最 多 , 以单 壁 为 主 ,6只 眼 中发 生 单 壁 骨折 7 眼 眶 且 8 7例 (95 %) 双 壁 骨折 8 (.0 , 壁 骨 折 1 (.6 ) 论 :T扫 描 对 眼 眶 骨折 的 类型 诊 断 与 眼 眶 内容 物 的 改 8. 4 , 例 93 %) 三 例 11% 。结 C
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分析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骨折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然后讨论了64排螺旋CT在骨折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骨折病变的表现和诊断困难性。
接着探讨了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病变诊断的作用和诊断效果评价,同时分析了其优势和局限性。
最后总结了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骨折病变诊断中的重要性,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快速的诊断方法,促进骨折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64排螺旋CT, 骨折病变, 诊断价值, 后处理技术, 诊断困难, 诊断效果, 优势, 局限性, 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和交通事故频率增加,骨折病变成为了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
骨折病变的诊断对于骨科医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准确的诊断可以为后续的治疗和康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传统的X线检查在诊断骨折病变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比如无法清晰显示骨折断端的位置和形态,以及无法全面评估骨折周围软组织的状况等。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64排螺旋CT成为了一种新兴的诊断工具,在骨折病变的诊断中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64排螺旋CT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骨组织影像,能够清晰显示骨折的位置、程度和形态,同时还能够全面评估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情况。
64排螺旋CT的后处理技术也进一步提升了其在骨折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如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等技术能够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鉴于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骨折病变诊断中的潜力巨大,本研究旨在对其诊断价值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诊断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骨折病变的诊断中的价值和作用,深入分析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
通过对比传统影像学和其他诊断方法,评估64排螺旋CT在骨折病变诊断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快速的诊断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排螺旋CT在眼眶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发表时间:2015-10-09T14:50:12.2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期作者:郭继文[通讯作者] 张铁沈新民杨文顺
[导读]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医学影像科北京 102401 64排螺旋CT以独特的影像学优势,在眼眶骨折诊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无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医学影像科北京 102401
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眶部骨折的诊断优势,推广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5月经64排螺旋CT诊断的眼眶骨折病例36例,对其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所有的病例中,64排螺旋CT都清晰的显示了骨折部位、范围、对周围结构的累及情况。
结论 64排螺旋CT以独特的影像学优势,在眼眶骨折诊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无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64排;螺旋CT;眼眶骨折;优势;诊断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64 slice spiral CT in the diagnosis of orbital fractures advantage,promote its wide application in clinic.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2012 January 5 menstrual diagnosis of 64 slice spiral CT in orbital fracture in 36 cases,the CT manifestation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in all cases,64 slice spiral CT clearly displayed the fracture site,range,the involvement of surrounding structures.Conclusion 64 slice spiral CT imaging with unique advantages,the value is extremely important and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orbital fracture
[Key words] 64 slice Spiral CT Orbital fracture Advantage Diagnosis value
眼眶是颅面部外伤中最常见受累的部位之一,眼眶骨折在临床中亦非常多见,为眼科医生提供眼眶骨折的具体位置、范围及其对邻近重要神经、肌肉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这关乎治疗和预后。
64排螺旋CT以其精细的分辨率、方便快捷的扫描、良好的图像显示给临床医生提供了准确、满意的诊断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6例病例均为外伤患者,男29例,女7例,年龄17-66岁,受伤原因主要为打架所致(拳击伤、踢伤或棍棒打击),撞伤、少数为车祸伤或自行摔伤。
患者表现为眶周或眼睑肿胀、淤血;眼球突出、球结膜出血、眼球运动障碍,视物模糊、复视等。
1.2 方法
1.2.1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Philips Brilliance64排螺旋CT机扫描,病人取仰卧位,听眶线垂直于检查床面;扫描条件为120kV,490mA;扫描范围由额窦上缘至眶下缘;层厚0.625mm,无间隔,螺距因子0.891-0.875;矩阵1024*1024;窗宽、窗位设置为:骨窗2200、600,软组织窗 350、40。
1.2.2 重建技术计算机利用原始数据重建出轴位及冠状位图像,层厚及层间隔均为2mm。
2 结果
2.1 直接征象 38例骨折中,单侧眼眶骨折35例,其中单纯眶内壁骨折18例,单纯眶下壁骨折2例,单纯眶外壁骨折1例,眶内壁骨折同时合并鼻骨(包括上颌骨额突)骨折6例,眶内壁骨折合并上壁或下壁骨折5例,眶内壁骨折合并视神经管骨折1例,合并蝶窦前壁骨折1例,眶下壁骨折累及眶下管4例,眶外壁骨折合并颧弓骨折1例,双侧眼眶骨折3例,均为眶内壁骨折,其中2例同时有鼻骨骨折。
2.2 间接征象眶内壁骨折合并眼内直肌增粗移位者28例,合并筛窦积液者26例,上颌窦积液8例,蝶窦积液3例,眼眶骨折并眶内积气者22例,眶下壁骨折并眼下直肌增粗者2例,眶外壁骨折并眼外直肌增粗者2例,眼眶骨折合并视神经增粗者2例,视神经管骨折并视神经变形者1例,所有病例均有眶周软组织肿胀,部分患者有皮下积气,3例可见皮下异物。
3 讨论
由于眼眶解剖结构复杂而精细,普通X光片无法满足诊断需要,又因为受层厚及体位等条件的制约,低端CT常规扫描易漏诊细微骨折。
64排螺旋CT进行的是容积扫描,可以做到超薄层(1mm以下),因而能够做到各向同性重建,空间分辨率极大提高,使眶壁骨折及眶内软组织损伤得以清晰显示。
3.1 对眶壁骨折的直接显示眼眶内侧壁最薄,最薄处厚度为0.2--0.4mm[1-2],由前向后依次为上颌骨额突、泪骨、筛骨眶板和蝶骨体,与筛窦和鼻腔相邻[3]。
眶内壁骨折在眼眶骨折中发生率最高,发生机制除了外力直接作用所致,另一个重要因素为外力首先作用于眶部,眼球内压骤然升高,经眼球传导至眶内壁,使眶壁最薄处发生骨折[4]。
眶内壁骨折最常见的表现为眶内壁向鼻侧凹陷,骨质结构中断。
眶下壁骨折多发生于下壁中部,骨质不连续且向下方塌陷,骨折多数累及眶下管。
眶顶壁及眶外壁骨折则多显示清晰的骨折线,断端有错位或无明显错位。
在此值得指出的是眶内壁骨折有时仅表现为曲度的改变,呈弧形凹陷,而没有明确的骨质结构断裂,这时需要参照间接征象,如同侧筛窦有无积液、内直肌有无增粗移位等,如其他均为阴性,则应详细询问病史除外陈旧性骨折。
3.2 对眶内及眶周组织结构的显示
64排螺旋CT可以清楚的显示眶内及眶周软组织挫伤及其他异常改变,包括眶周软组织肿胀、皮下及眶内积气或高密度的异物、邻近副鼻窦的积液、眼外肌的损伤(主要是四组眼直肌)、视神经及眼球的异常改变。
眼外肌挫伤的改变包括增粗、移位、扭曲变形;视神经挫伤表现为增粗,边缘模糊,周围脂肪结构紊乱等。
3.3 64排螺旋CT的独特优势
(1)扫描速度快(3--5秒),对较危重的患者和配合差的病人可以进行检查,尽可能缩短扫描时间及减少伪影。
(2)超薄层扫描,空间分辨率高,无重叠伪影,能够显示细微骨折及解剖结构的细节。
(3)密度分辨率高,从气体、脂肪到软组织及骨,各种密度的组织结构可以清晰的分出,对比度明显,解剖层次一目了然,为病变的检出提供了巨大帮助。
(4)多平面重建技术的应用,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观察,使解剖结构得到最佳状态的显示。
比如眼眶上下壁骨折以冠状位显示最好,内外壁骨折以轴位为佳,视神经管骨折则需要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综合评价。
(5)由于上述优势的存在,64排螺旋CT不仅能够显示眶壁骨折本身,对其伴随及继发的改变亦可作出诊断。
譬如眶内壁骨折80%以上伴有眼内肌的损伤;60%以上有筛窦积血;眶上壁骨折可能累及额窦;眶下壁骨折多累及眶下管;眶外壁骨折易累及眼外肌等。
如今,CT已成为颌面部眶区复合伤临床诊断和外科计划的金标准[5],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虽然MR在软组织分辨率上更高,但对骨折的诊断处于明显劣势,所以在眼眶外伤的诊断中MR不是首选[6-7],而64排螺旋CT以其强大的功能在眼眶骨折诊断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必将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李捷,王冠民,张士峰等.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眼眶骨折诊断中的价值[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2(5):61-62.
[2]韩永顺,李开成,余强.眼眶骨折138例CT影像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4,13(3):164-165.
[3]柏树令.系统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3.
[4]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第1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61.
[5]Hadjigeoriev G,kavlakov puted tomography evaluation and threa-dimensiona reconstruction of facial trauma[J].Folia Med,1997,39:37-43.
[6]JosephA,MaurielloJR,Huey Jen Lee,et al.CT of sfot tissue injury and orbital fracture.Radiology,1999,37(1):242.
[7]Strong EB,Sykes JM.Zygoma complex fractures[J].Facial Plast Surg,1998,14:105-115. 作者简介:郭继文(1974-),河北涿州市人,主治医师,专业:医学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