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电影感悟800字

合集下载

《攀登者》观后感800字精选8篇

《攀登者》观后感800字精选8篇

《攀登者》观后感800字精选8篇《攀登者》观后感800字精选8篇 在观看完⼀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需要回过头来写⼀写观后感了。

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攀登者》观后感800字精选8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800字精选8篇1 今天是国庆放假的第四天,我和我的同学⼀起看了⼀场电影《攀登者》主要讲述了中国登⼭队在1927年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但是由于没有拍下360度环绕录像⽽被世界登⼭队否认中国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最初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三⼈,也各⾃过⾃⼰的⽣活,其中吴京饰演的⽅州⼭去教书了,有⼀次他讲到了他们三⼈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事情,还把当时带上珠穆朗玛峰的化⽯拿给了学⽣们看,但是有⼀个学⽣不相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还把⽅州⼭从珠穆朗玛峰上带来的化⽯打碎了,从此以后⽅州⼭再没有去过那间教室。

新中国成⽴后,国家组织了中国登⼭队,再次攀登珠峰,虽然攀登珠峰的过程失败了好⼏次,还有⼈为此牺牲的,但是登⼭队不畏困难,终于在1960年5⽉25⽇凌晨4:20。

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并且还测量了珠穆朗玛峰的准确⾼度8848.13⽶。

这让我想起来,今年的九⽉⼀⽇《开学第⼀课》夏伯渝⽼⼈的英雄事迹。

26岁的夏伯渝在第⼀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时候被冻伤⽽做了截肢⼿术,但是,失去右腿的他没有放弃梦想,先后五次再向珠峰发起挑战,终于在2018年5⽉,以69岁⾼龄成功登顶珠峰,站在珠峰峰顶挥舞着五星红旗。

然⽽,令他⾃豪的不仅仅是站在了世界最⾼峰,更是因为他参与了1975年中国登⼭队在珠峰北坡8600⽶⾼度,号称第⼆台阶的⼀个九⼗度的绝壁上架设了“中国梯”这⼀壮举。

虽然那是⼀个⼗分普通的梯⼦,但是在架设的过程中也是⼗分的艰难,因为海拔⾼,本来就缺少氧⽓,再加上天⽓极寒,他们每做⼀个动作都需要耗费很⼤的体⼒,最终⽤了⼀天时间,才将“中国梯”牢牢地架设在了第⼆台阶上。

此后,相继有1300多名登⼭队员,踩着夏伯渝等⼈架设的“中国梯”,从珠峰北端登顶。

攀登者观后感800字(通用8篇)

攀登者观后感800字(通用8篇)

攀登者观后感800字攀登者观后感800字(通用8篇)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

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攀登者观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攀登者观后感800字篇1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一高峰。

要爬到峰顶,就一个字——难!国庆期间,我们全家特地去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

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三部曲之一,看完以后,我极其感动,深深地为这群攀登者骄傲!珠峰,是中国人自己的山峰,但中国人此前却从未登上去过,遭到其他已经成功登峰国家的冷嘲热讽。

为此,1960年,三人小队搏命冲顶,终于成功了!但令人遗憾的是,要证明自己的国家登峰成功,必须要有用照相机拍摄下的现场照片,他们的相机遗失在了登山途中,因此,西方一些国家否认中国曾经登上珠峰!看到这里的我,真是气得牙痒痒!我想,这些好男儿一定会再次证明自己的!果然,13年后,中国再一次组建登山队,还配备了专业的摄像师、医护人员、气象专家等。

这一次,我们要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真正的实力!1975年,他们一路披荆斩棘,来到海拔8000米以上的北坳雪山。

在这里,队员差点全部滑下去。

他们在那里安营扎寨,准备过大风口。

可惜,老队长为了保护气象专家负伤,眼看就要前功尽弃的时候,摄影师竟主动要求自己担当队长,我被他那种英勇无畏的精神所感动!一开始都很顺利,大家还合影留念,但“平静的背后就是风暴的来临!”马上要上最后一级台阶时,他们遭遇了意外,新任队长被挂在了悬崖上空,队员们拼命用绳子拉住他,就在命悬一线的时候,他做出了生死抉择,把照相机交给了队友,毅然决然地用刀把绳子割破,自己掉下了万丈深渊。

看到这儿,许多观众都哭了,我的眼眶也湿润了,我为他这种舍已为人、以身许国、牺牲自己的精神所感动,那一刻,我的心底就回旋着一个声音:“好样的,攀登者!”最终,老队长再一次带着队员冲顶。

在气象小组的协助下,他们经受住重重考验,顺利地在第二台阶,也就是年轻队长牺牲的地方,搭建了金属扶梯,这就是著名的“中国梯”!终于,终于,他们登顶了!队长挖出了当年埋在雪下的国旗。

《攀登者》观后感(通用20篇)

《攀登者》观后感(通用20篇)

《攀登者》观后感《攀登者》观后感(通用20篇)《攀登者》观后感篇1今天提前观看了电影《攀登者》,坦白说它带给我的震撼真的不止一点点。

这是一部献礼片,对此类影片似乎总有种模式化的印象,即“意义”是大于“好看”的,可是《攀登者》恰恰打破了,它调动起了你所有的情绪:紧张、懵懂、心疼、难过、释怀、振奋……再联想到真实的时代事件,场灯亮起时,你还在那个故事里。

对于珠峰,作为普通人其实是陌生的,它的概念大约存在于地理课本和风光纪录片,登山,那就更遥远了。

从普及知识意义上,《攀登者》首先做到了。

再来讲讲片中两段感情,在我看来是有着对照感的。

方五洲和徐缨相识多年,虽中有分离但不曾忘记,是最懂也最相信彼此的人,是彼此的助力。

李国梁和黑牡丹在珠峰大本营相识,有点一见钟情的味道,年轻人的互生情愫虽是暗暗的,也有直接的时候,他会默默给她拍照,洗出来放在房间的墙上,她会给他加菜(花絮中看到),也会因一点私心给他添了麻烦,当然还有情急之下的“人工呼吸”,两人都青涩的可爱。

这样在完成国家登山任务过程中萌发的爱情之芽,并没有最终得到花开圆满的结果。

不同的是,李国梁终没有机会对黑牡丹表达,他的爱全在那一张自己拼成的合影里,而徐缨,等到了不善表达的方五洲说“我要娶你”,微笑而逝。

很难说,谁的遗憾更大一点,但正如那句“山就在那儿”,珠峰见证无数人的攀登,千年矗立不变,爱人在心里也会是一座山峰,他/她就在那儿。

然后就是攀登这件事。

整部影片我的心情都像坐过山车一样,紧张到不行,有时甚至觉得都不敢呼吸,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更是把气氛推向高潮。

毫不夸张,每个人都恰如其分,鲜明的展现了每个人物的性格。

吴京的方五洲有主心骨的气场和铁汉柔情,章子怡的徐缨是过硬的专业气象保障是柔中带刚,张译的曲松林有执念有悔恨,井柏然的李国梁敢于担当勇于牺牲……还有胡歌、陈龙、曲尼次仁、何琳、拉旺罗布等所有主创,都让我跟着他们体会人物的悲喜,跟着他们或流泪或欢呼。

最后,我要说我最爱的演员井柏然。

登珠峰电影《攀登者》观后感悟_攀登者心得体会800字(精选8篇)

登珠峰电影《攀登者》观后感悟_攀登者心得体会800字(精选8篇)

登珠峰电影《攀登者》观后感悟_攀登者心得体会800字(精选8篇)登珠峰电影《攀登者》观后感悟_攀登者800字篇1一部登山片子大家肯定都知道登上去了,只能剧透人物走向了咯。

标明了有剧透,点进来说我剧透就没意思了咯)超级开心能参加b站的点映会提前看到了攀登者这部影片!!整部电影虽然主旋律较重,但是还是把整个故事完整的展现给观众,能够震撼感动到观众。

我旁边的汉子和姑娘们哭的稀里哗啦的。

影片上半部分就我个人而言哈感觉节奏有些不大对,省略或者着重的地方有些不太妥当,但是到了后半部分感觉慢慢的出来了,人物的性格逐渐开始显露。

在这里我真的要表达一下对张译老师的爱意,他的角色真的是这部电影里最饱满的一个角色,人物性格的塑造与变化是最完整的一个。

我最感动的点就是他开始哭的时候qaq,超级带动我,完全忍不住。

当然章子怡的演技也没的说哈,一开始演一个少女完全不出戏,在她所能发挥的空间里完成的很好。

吴京演的也很出色,虽然还是有点战狼的感觉,大家可以数一数他在电影里飞扑了多少次哈哈哈。

胡歌啊井柏然啊陈龙啊大家的演技都挺不错。

至少让观众感受到了当时登峰的困难,大家的决心。

井柏然角色李国梁的死从电影开始就有在铺垫。

倒是章子怡饰演的徐缨的牺牲让我措手不及,原本还以为她与吴京扮演的方五洲的爱情会是he.......不过牺牲了倒是令人更加深刻。

然后当然不足之处还是有的,稍微我觉得缺少一些当时那个年代的特色,没有与当时的背景太融合。

其次bgm真的太多了哈哈哈哈哈哈,没有背景音乐的片段太少,而且都是那种气势磅礴恢弘的音乐,有种强行将观众带入爱国感人的情绪,会有点疲惫。

最后参演人员也挺多的,主要篇幅都在主角身上,配角们的刻画就稍微欠缺了些。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也是国产片里的佼佼者了,能感动观众,讲好故事,值得一看。

登珠峰电影《攀登者》观后感悟_攀登者心得体会800字篇2 说来也很巧,20xx年在西安培训的时候爬过一次“雪山”,记忆中的那座山叫太山?因为当年爬那座山给我留下了太多的阴影,在今后的将近四年的时间了就再也没有接触过山之类的活动。

《攀登者》观后感影评5篇_精彩电影观后感800字

《攀登者》观后感影评5篇_精彩电影观后感800字

《攀登者》观后感影评5篇_精彩电影观后感800字《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

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

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攀登者》一约了闺蜜在30号首映当天去看的,想了想还是凭主观感受打个分。

第一次写长评,勿喷。

只是随意写写。

总的来说,有瑕疵,但我觉得算是瑕不掩瑜。

四颗星,给演员和攀登精神。

【演员和角色】写长评其实主要就是想说说这个。

‖两个女性角色,章子怡饰演的徐缨,曲尼次仁饰演的黑牡丹。

章子怡的细节处理我觉得还是不错的,曲尼次仁拆信封时的表达我也觉得还可以。

但可能因为剧情设计,总之没有给我更多触动。

‖吴京饰演的方五洲。

他是曾被抹杀一切荣光的英雄。

首先,有一场在夜晚他和章子怡的戏。

当时他看着章子怡的方向,突然之间右眼就流了泪,然后迅速将其擦掉。

我觉得这很符合方五洲这个角色的特点,也很符合人物当时的心境。

其次,值得一提的是吴京的动作戏部分。

其一是他在废弃工厂从下往上攀爬的一个过程,其二则是攀登珠峰的过程。

特别是攀登珠峰过程中,又是大风口,又是黑夜,又是队友不省心,等等。

观影过程,真的全程揪心。

‖张译饰演的曲松林。

他守着那座山,偏执地将信仰倒背如流。

这个角色其实相对其他角色来说是不太“讨喜”的。

当他知道自己决断错误,从而造成李国梁发生意外的那一刻,张译的情绪表达可以一下子让观众快速进入情绪,印象最深刻的场景之一。

‖井柏然饰演的李国梁。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走出电影院好久都还在因为他决然割掉绳子而伤心难过,甚至设想了很多如果。

其实最主要的是,这个人物让我突然间意识到,这部电影取材于现实,里面所有人物的结局都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有任何改变——这很残酷,而且无法改变。

我们都知道,这一次,不会有奇迹。

‖胡歌饰演的杨光。

山就在那儿。

电影进行宣传时就列过一个等式:杨光=开心果。

2019电影《攀登者》观后感800字范文大全精选5篇

2019电影《攀登者》观后感800字范文大全精选5篇

2019电影《攀登者》观后感800字范文大全精选5篇献礼祖国70华诞的电影《攀登者》正式上线各大影院,而《攀登者》这部电影主要讲述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

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19电影《攀登者》观后感800字范文大全精选5篇,希望你喜欢。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一由吴京主演的电影《攀登者》将在9月30号上映,距离上映已经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了,那么预售票你买了吗?你会在国庆当天去电影院看《攀登者》吗?我要说我会去!《攀登者》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从开拍以来就倍受关注,而三个月前的预告片也是燃爆网络,播放量数十亿次,观看者无不热血澎湃,热泪盈眶,而该片一直在传播就是将语文课本中《攀登第一高峰》搬上了大荧幕,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先烈的英雄事迹!而该片的主演吴京也是备受观众瞩目的演员,导演,他的战狼系列开启了中国电影的新纪元,也让他从一个功夫小子顺利转型导演,可谓是如今国内含金量最高的一个演员,而今年贺岁片中的成功逆袭的《流浪地球》,也再一次证明作为演员和投资人的吴京的眼光!而《攀登者》这部电影作为新中国70周年的献礼,演员阵容自然是群星闪耀,除了吴京还有被誉为拥有教科书般演技的演员张译,国际著名女星章子怡,实力派男演员胡歌,以及华语功夫巨星成龙。

这些人都是娱乐圈备受瞩目的演员,更是集口碑和演技于一身的演员,他们无论是哪一个提出来都可以撑起一个影片,可是如今汇聚在一部电影内,那么这部电影的质量就毋庸置疑了!历年来的国庆档都是各类影片厮杀的主战场,而今年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应景的影片也不在少数,而和《攀登者》能够相提并论的唯有《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从三部影片的预售上来看,《攀登者》以6500万的预售位列第一,而《攀登者》想看人数也超过了30万人,这就是《攀登者》已经预定了爆款大片的席位!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对于祖国有着深沉的爱意对于革命先烈更是怀着无比的崇敬之情,在1960年那个装备落后的时代,中国三人登山队完成冲刺,从北坡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拉玛峰,足以振奋国人,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楷模!而如今被搬上荧屏自然值得每个人观看,也值得我们学习攀登精神,可是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更值得我们每个人观看!电影《攀登者》观后感二9月23日,电影《攀登者》发布了一款国际版预告,宣布电影在9月30日于中国、美国和英国同时上映。

《攀登者》爱国影片观后感800字【精选五篇】

《攀登者》爱国影片观后感800字【精选五篇】

《攀登者》爱国影片观后感800字【精选五篇】2019年国庆档电影《攀登者》上线各大影院,《攀登者》作为献礼祖国70华诞的影片之一,其主要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

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的故事情节。

所以关于观看《攀登者》电影得到的感悟心得,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1】2019年10月2日,我和爸爸妈妈去太平洋影院观看了一部爱国影片——攀登者。

这部影片主要讲了1960-1975年我国挑战珠峰顶的故事,开篇写了挑战珠峰的片段,我国的三名登山人员成功登上珠峰封顶,然而就在挑战珠峰归来时遭到学生和领导的质疑“我们到底有没有登上珠峰?”国际攀登协会有规定:登上珠峰必须360度留影拍照,而他们的摄像机却滚落下珠峰,没有带回任何影像记录,于是,这三名登山者在1973年国家登山队再次成立时,毅然决然地参加了。

再次挑战他们1964年成功登顶的珠峰,带回影像资料,向全世界证明:“我们中国人登上了一次珠峰,还能再次登顶!”经过艰苦的训练,他们整装待发,分为三个部分,后勤部队、突击部队、气象部队。

他们告别大本营,带着登山团队一路披荆斩棘,用生死挑战珠峰。

在短暂的窗口期(最佳登山时期)内,一搏输赢。

为了保证气象数据的准确性,突击部队带着气象部队首先驻扎到了前进营地,准备在第二天黄昏前到达北坳营地,他们迎着风雪,艰难地行走在漫过膝盖的雪地,前往北坳。

到了第二天的夜里,他们才到达了北坳。

第三天,他们整装待发,全员前往大风口。

就在快要到达时,突然收到气象部队紧急通知:“大风口的风力现在已达八级,可能还会持续到十级,你们一定要小心,实在不行就原路返回。

”然而,突击队队长方五洲仍然命令突击部队继续前往大风口,并对气象部队的主任徐缨说道:“我现在命令部队前往大风口,如果真如你所说的那样,我立即命令部队原路后撤。

2019年爱国主义电影《攀登者》观影感悟心得精选5篇800字

2019年爱国主义电影《攀登者》观影感悟心得精选5篇800字

2019年爱国主义电影《攀登者》观影感悟心得精选5篇800字《攀登者》电影作为国庆档爱国主题三部曲之一,其主要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而成,讲述1960年、1975年两代中国登山人向珠峰发起冲刺并成功的故事,电影展示了在种种困难面前,众人未曾妥协,选择团结一心,带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奋勇向前,展露骨子里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节。

关于观看《攀登者》电影的感悟体会,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1有幸观看了电影《攀登者》的北京点映,观影之前做了一些功课,了解了电影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原型。

我终于明白,电影海报上的“为国登顶,寸土不让”究竟意味着什么。

攀登珠峰为了什么?为了捍卫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

如果你觉得,这两句话写在这里显得有些空洞,不妨回忆一下我们国家从鸦片战争以后一路走来的历程。

当国家积贫积弱,只能任人宰割、任人奴役,那一条条不平等条约,那一个个外国租界…当是时,我们的国,我们的家,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如果你明白这种滋味,就能明白1960年我国登山队员冒死攀登珠峰的意义。

晚清之际,我们的国家任人凌辱,我们的国民任人奴役,我们的国土任人践踏,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仅仅因为西方的船坚炮利?仅仅因为西方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我想,不仅如此,还因为晚清之际,直到民国,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上到下都丢了魂。

那么如今呢?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背影已经远去了,但似乎还在人们的潜意识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烙印。

“外国的月亮就是圆”这种崇洋媚外,奴颜卑膝的思想,还不能完全从国民心理中抹去。

所以,《攀登者》这部作品讲的是什么?看完电影我觉得,它应该是一部希望为中华民族唤起中国心,中国魂的作品。

这心,这魂,自古就在。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那么,在这部电影中,便是——在徐缨子笔,在李国梁刃。

为方五洲肩,为曲松林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攀登者》电影感悟800字
攀登者观后感【1】
小时候读毛主席的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对于“登攀”的理解还只限于登山,“见山是山”说的就是那时的我。

读词之后,小伙伴们心中所充满的,都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和“世上无难事”的豪情。

到了80年代初,叶剑英元帅的诗——《攻关》成了众多年轻学子的座右铭,“攻城”、“攻书”、“险阻”、“苦战”等词语让我们开始明白,攀登科学高峰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唯有全力以赴,方能苦战过关。

这时候我们再看“登攀”,已然是“见山不是山”了。

《攀登者》的故事,我们从小就知道。

潘多等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英雄人物的名字,早就深刻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之中,时时鼓励着我们前行。

到了2018年,当年的登山队员、69岁的无腿勇士夏伯渝时隔43年之后终于成功登顶珠峰的新闻,依然给了我们许多的震撼和感动。

观看气势不凡的电影《攀登者》,让我们有幸直观地感受到了珠峰的险峻、雄伟,体验到登山队员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气概与豪情。

也让我们更加明白一个道理:只有一直奋斗在攀登路上的人们,才是生活中真正的强者。

这两天,中小学的同学正在举行毕业四十周年聚会,我因故未能参加,殊为遗憾。

遥想当年,“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不正是我们此刻心情的写照么?山还是那座山,人也还是那些人。

但不管何时何地,人都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攀登者观后感【2】
国庆假期前的最后一天,天悦影城,几经换票改票,误打误撞走进了《攀登者》的放映厅。

后来才知道我是何其幸运!能在这样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先睹为快。

影片来得始料未及,与之邂逅时也开演过半。

前序的铺垫都省了,撞入眼球的,是风暴!携石裹雪的超大风暴,被风暴强行扯开的钢钉,以及裹挟在狂风暴雪中看不清的飘忽忽一团人影……人们的千般预案万般筹备,在无情的自然界面前,竟一击即破!
影片以近乎残酷的写实手法高度还原了1975年珠峰攀登者们的险境与喘息,让人心头一震。

镜头静止,转向皑皑雪原,一座座雪峰林立如柱,浩瀚
的雪白不见一粒尘埃,美得令人震撼又窒息。

人在其中,真是沧海之一粟!迷途,坍塌,队员搜救,恐怕只有当事人才能品味其中的喜悲!
上世纪70年代是和平的,战火的硝烟已退,国家间转入微妙的较量,为国争光使命之艰巨,等同于捍卫疆土。

70年代也是相对落后的,科技尚不发达,通讯尚不便捷,战胜残酷自然所主要依靠的,还是攀登者们的血肉之躯!
中流砥柱方五洲,年轻队长李国梁,气象工作者徐缨……他们是珠峰的攀登者,更是背负着国家使命的人。

他们既是伟大的人也是普通人。

珠峰的风雪,见证了他们青春的奋斗,也见证了他们再平凡不过的喜怒哀乐,离合悲欢。

他们个性分明,却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随时准备为国家的荣誉赴死。

不畏现实,在残酷的自然中坚持着不屈的斗争……
李国梁死了。

年轻的队长在生命最后一刻,把摄像机交给战友,自己割断绳索坠下悬崖,让其他战友生还。

徐缨死了。

如果她明哲保身听从上级指示,如果她没有自作主张登上雪峰……她是为自己的决定而死的。

但是,没有这个决定就没有方五洲登顶的成功!只记得她嘴角沾满血
污,脸上的笑却还灿若春花……这一刻,她完成了生命中最伟大的任务。

和平时代的人如何去谈民族精神?去谈爱国信仰?当个人生命与国家荣誉同时摆在眼前,如何抉择……看得见的对手易打败,内心的敌人难降伏。

为国家荣誉赴死,是一句平时谁都喊得出的口号,而紧要关头能选择舍弃自我为国捐躯的……唯英雄尔。

攀登者,他们的功绩不亚于血洒疆场的勇士。

影片尾声,字幕打出一段史料: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数据,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13米。

这个数据不就是当年我在地理课本学过的那个数据吗!……无忧无虑的少年,轻描淡写的数字,如何明白它的分量之重?如今才懂得它所仰赖的,是多少攀登者冰冷却无悔的尸骨……
新中国成立今已70周年,电影事业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等待,如今中国终于交出了震撼人心的冒险类大片。

它不是科幻的童话,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诗。

而历史,远比电影更加残酷……
祖国70岁生日,是一座里程碑,未来仍任重而道远。

攀登者的精神,将永远纵贯在祖国源远不息的血脉中,无止无疆。

攀登者观后感【3】
电影《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然而因为雪崩,登山队员方五洲不得已丢掉了摄影机。

就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这次登珠峰甚至不被国际认可。

从1960到1975,中国的攀登者们遭到了15年的质疑与屈辱。

第一代的攀登者们的遗愿如犹在耳,第二代攀登者们再次出发,向着世界第一高峰发起冲击。

那么冷冽的风雪,气象专家多次建议停止攀登,雪崩袭来被吞噬淹没或跌入山谷,山间缝隙甚至要靠登山队员冒死纵身一跃……
终于登顶了,终于留下了影像证明。

这个“终于”来之不易。

看到预告里“为国登顶”这四个字我挺骄傲的。

真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很自豪。

《攀登者》中登山运动员凭借着惊人的勇气、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创造了奇迹,他们在极其严寒和饥饿的条件下忍受着冻伤的巨大困难,成功的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了
珠峰之巅。

现实生活中,中国的登山者在珠峰搭建的“中国梯”,让后来许多国家的登山队员顺利登上世界最高峰的。

然而,几名登山队员也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部分登山员因严重冻伤做了截肢手术,落下终身残疾。

就是他们的团结拼搏无畏艰险,映照着中国人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的精神,希望这种精神,也在孩子们的身上继续传承下去。

攀登者观后感【4】
《攀登者》讲述了在没有高科技支持,没有先进装备护航的情况下,中国登山者们在全世界望而却步的珠峰北坡,用血肉之躯,铺就登顶之路,他们搭就“中国梯”,为世界打开通道,他们告诉世界,创造人类第一次,这就是攀登精神!
攀登精神是党员干部的灵魂。

当前,我们正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最关键的就是要“学”在实处,还要“干”在实处。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初心使命”,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才能让人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攀登精神是党员干部的信念。

正是有了这种泰“攀登精神”,才不怕山高坡陡,不惧道路崎岖,向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

无论在多么恶劣与被动的境遇中,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脚步始终未曾停歇。

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凝聚起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推翻了三座大山,翻身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从此,泱泱华夏、烈烈神州,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近百年来,我们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每一步发展变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人民生活的需求,让自然与发展同步,人类与山川共荣。

这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样的实实在在,那样的坚持不懈。

攀登精神是党员干部的目标。

当下,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勇敢追梦的新时代,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是执着的追梦人。

我们,为赶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成为了新时代的见证者、开拓者、建设者而自豪。

我们只有团结一致、不懈奋斗,梦想才会照进现实,“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才会为我所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首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辉煌成就,让国人振奋,让世人瞩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是如此的铿锵;放眼未来,以十九大为新的起点,新时代的巨轮正劈波斩浪、
扬帆远航。

望魏巍泰山,听松涛澎湃。

在民族复兴的路上,我们都是扛着重担的“登山者”。

此刻,怎不心潮起伏?面对祖国的发展,人民的希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虚度韶光,还有什么理由不像泰山挑夫那样去奋斗呢?“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只要是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就要立即“干”,脚踏实地地“干”,持之以恒地“干”!新时代东风劲吹,登山者岂敢懈怠?让我们饱蘸追梦的激情,做一名新时代的“挑山工”,实实在在地“走”,走出人民幸福的大道;勤勤恳恳地“挑”,挑起民族复兴之重任!
攀登者观后感【5】
《攀登者》讲述的是为弥补1960年中国登顶所留下的遗憾,1975年,由“一代攀登者”方五洲(吴京饰)、曲松林(张译饰),“二代攀登者”徐缨(章子怡饰)、李国梁(井柏然饰)、杨光(胡歌饰)两代攀登者组成的中国“最强攀登联盟”,举国之力,向珠峰发起冲顶挑战。

在攀登过程中更是不断遭遇各种难以预测的危险时刻,多次命悬一线。

在种种困难面前,众人未曾妥协,选择团结一心,带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奋勇向前,展露骨子里坚
韧不拔的民族气节。

“不到长城非好汉,登顶珠峰真英雄”方五洲和他的队员们正在前行,登上去,活下来,让世界见证中国奇迹。

“冲顶中国高度,攀登永不止步”一步一步的向前,他们在挑战人类极限,他们在书写中国辉煌。

山高绝顶人为峰!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它的颜色一定是中国红。

这是一种坚持,一种信仰,给予我们前进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春华秋实,70年不屈不挠,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闪耀在天空,它承载了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为了共同的信仰,多少人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

这些感人泪下的故事,让我对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懂得了爱是一种力量,爱是一种承担,爱是一种荣耀,爱是一种回报,爱是一种奉献……今天的我们更要向爱护生命一样,爱护五星红旗,因为它神圣不可侵犯。

接过长辈的旗帜,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