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1078-2015
市政消防工程施工方案

市政消防工程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本方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城市消防设施规划标准》(GB 51078-2015)、《市政消防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8-2012)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编制。
同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工程量清单以及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地点:XX市XX区XX街道。
2. 工程规模:市政消防工程主要包括消防管道安装、消火栓安装、消防泵房建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等。
3. 工程性质:新建工程。
4. 工程目标:确保消防设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提高消防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施工范围及内容1. 施工范围:本工程包括消防管道安装、消火栓安装、消防泵房建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等施工内容。
2. 施工内容:(1)消防管道安装:包括消防主管道和分支管道的铺设、连接、试压、冲洗、消毒等工作。
(2)消火栓安装:包括消火栓的设置、安装、试验、验收等工作。
(3)消防泵房建设:包括泵房的结构施工、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等工作。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包括报警设备的安装、布线、接线、调试、验收等工作。
四、施工方法及工艺1. 消防管道安装:采用沟槽连接件连接、热熔连接、法兰连接等方法,确保管道连接牢固、密封。
2. 消火栓安装: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消火栓,采用法兰连接或卡箍连接,进行强度和密封试验。
3. 消防泵房建设: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结构施工,安装消防水泵、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等设备,并进行系统调试。
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布线、接线,安装报警控制器、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等设备,进行系统调试和验收。
五、施工组织及管理1. 施工队伍:组织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和技术培训。
2. 施工进度: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3. 施工质量:严格把控施工质量,遵循施工工艺,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安全专篇编制依据

第二节编制依据一、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和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煤矿安全规程》(2016);3.《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15);4.《煤矿综采采区设计规范》(GB50536-2009);5.《煤矿瓦斯抽采工程设计规范》(GB50471-2008);6.《煤炭矿井设计防火规范》(GB51078-2015);7.《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2009);8.《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计规范》(GB50533-2009);9.《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规范》(GB50431-2008);10.《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50383-2016);11.《煤炭工业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810-2012);12.《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13.《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GB/T50518-2010);14.《矿山救护规程》(AQ1008-2007);15.《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16.《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规范》(AQ1020-2006);17.《煤矿采掘工作面高压喷雾降尘技术规范标准》(AQ1021-2006);18.《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19.《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20.《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安全管理规范》(AQ1029-2007);21.《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AQ1051-2008);22.《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AQ1055-2008);23.《井工煤矿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AQ1097-2014);24.《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25.《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26.《煤矿防治水细则》;27.《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8.《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29.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3〕10号)”;30.其他国家关于煤炭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等。
gb51078-2015

Gb51078-2015-摘录是煤矿防火设计规范的通用 1.0.1(GB51078-2015)。
制定本规范是为了规范煤矿的防火设计,预防和减少火灾隐患,并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煤矿的咨询设计阶段的地下消防设计。
1.0.3煤矿的防火设计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处理的原则,以达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目的。
1.0.4除本规范外,煤矿的防火设计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煤的自然燃烧倾向固有特性是煤在室温下的氧化能力。
2.1.2在某些条件下的自燃时间,即从与空气接触到煤自燃的时间。
2.1.3外部火灾是由明火,爆破,电流短路,摩擦和其他外部火源引起的。
2.1.4内部火灾是由于煤或其他易燃材料自身的氧化和储热引起的燃烧。
2.1.5阻聚剂阻聚剂用于防止煤氧化和自燃的化学试剂。
2.1.6灌浆灌浆是指使用浆料输送设备将浆料输送到防火或灭火场所的操作。
2.1.7土壤(灰分)与水的比例防火泥浆中固体物质的自然积累量与水量之比。
2.1.8防火门是防止地下火势蔓延并控制气流的安全装置。
2.1.9具有自燃性的采煤工作面的三个区域,从顶部切割线到采空区形成三个冷却区域(冷却区域),氧化区域和窒息区域。
2.1.10临界氧气浓度采空区空气中的最高氧气浓度,可防止煤炭自燃。
2.1.11预防惰化指标。
2.1.12惰化指数,用于完全熄灭火源且不再重新燃烧的临界氧浓度。
2.1.13开放式注氮。
2.1.14密封式注氮为了控制火灾或防止瓦斯爆炸,应先关闭火或瓦斯聚集区域,然后再注入氮气。
2.1.15三相泡沫三相泡沫在浆液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发泡剂,并引入气源使浆液发泡,从而形成了气,液,固三相相的泡沫灭火材料。
2.1.16泡沫剂foaming agent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可有效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
2.1.17 foam maker是将气体源和包含发泡剂的浆料引入以进行发泡的装置。
gb51078-2015

Gb51078-2015-摘录是煤矿防火设计规范的通用 1.0.1(GB51078-2015)。
制定本规范是为了规范煤矿的防火设计,预防和减少火灾隐患,并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煤矿的咨询设计阶段的地下消防设计。
1.0.3煤矿的防火设计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处理的原则,以达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目的。
1.0.4除本规范外,煤矿的防火设计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煤的自然燃烧倾向固有特性是煤在室温下的氧化能力。
2.1.2在某些条件下的自燃时间,即从与空气接触到煤自燃的时间。
2.1.3外部火灾是由明火,爆破,电流短路,摩擦和其他外部火源引起的。
2.1.4内部火灾是由于煤或其他易燃材料自身的氧化和储热引起的燃烧。
2.1.5阻聚剂阻聚剂用于防止煤氧化和自燃的化学试剂。
2.1.6灌浆灌浆是指使用浆料输送设备将浆料输送到防火或灭火场所的操作。
2.1.7土壤(灰分)与水的比例防火泥浆中固体物质的自然积累量与水量之比。
2.1.8防火门是防止地下火势蔓延并控制气流的安全装置。
2.1.9具有自燃性的采煤工作面的三个区域,从顶部切割线到采空区形成三个冷却区域(冷却区域),氧化区域和窒息区域。
2.1.10临界氧气浓度采空区空气中的最高氧气浓度,可防止煤炭自燃。
2.1.11预防惰化指标。
2.1.12惰化程度指数完全熄灭火源且不再重新燃烧的临界氧浓度。
2.1.13开放式注氮。
2.1.14密封式注氮为了控制火势或防止瓦斯爆炸,应先关闭火或瓦斯积聚区,然后再注入氮气。
2.1.15三相泡沫三相泡沫在浆液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发泡剂,并引入气源使浆液发泡,从而形成了气,液,固三相相的泡沫灭火材料。
2.1.16泡沫剂foaming agent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可有效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
2.1.17 foam maker是将气体源和包含发泡剂的浆料引入以进行发泡的装置。
《煤炭矿井设计防火规范 GB51078-2015》井上下消防材料库清单

个 个 个 个 套 m m
把 套 根 副 个 个 个 个 个
10
28 3 2 50 600 600 2 2 2 1 15 6 6 2 15
12
28 3 2 60 700 700 4 2 3 1 20 8 8 3 20
14
28 3 2 70 800 800 6 2 4 1 25 10 10 4 25
救生绳
《煤炭矿井设计防火规范 GB51078-2015》井上消防材料库清单
配置数量 序号 器材名称 规格 接口与井下洒水管 快速接头匹配 接口与井下消火阀 门立柱出口匹配 接口与井下消火消 火水龙带口径匹配 井型 单位 台 m 支 小型 1 600 7 中型 1 700 8 大型 1 800 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5 500 4 500 2 2 5 2 200 500 5000 3 2 5 20 2 5 1 5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灭火岩粉 石棉毯 风筒布 水泥 石灰 安全带 绳梯 镀锌钢丝绳 麻袋或塑料纺 织袋 砖 砂子 圆木 木板 铁钉 斧头 平板锨 手动水泵 水桶
38
矿车
1t或பைடு நூலகம்.5t标准矿车
辆
8
8
8
材料库清单
备注
直流+喷雾 根据井下不 同管径逐级 配备
根据井下不 同管径分别 配备
管件维修安 装
硫酸钠溶液
硫酸氢钠溶 液
采用轨道运 输的矿井配 备。综采配 1.5t,普采及 炮采配1.5t
个 kg 块 m t t 条 副 m 条 块 m³ m³ m³ kg 把 把 台 个
煤矿灌(注)浆防灭火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煤矿灌(注)浆防灭火技术规范》编制说明1、标准编制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任务来源;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工作简要过程等:(1)标准编制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近年来,随着综采放顶煤工艺大量应用,出现了许多高产高效集约化矿井、年产能力达到上千万吨的现代化矿井;同时在注浆防灭火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在浆液中加入添加剂的注浆方法。
为了适应我国煤炭行业注浆防灭火的需要,进一步与新版的煤矿安全规程相协调,促进煤矿注浆防灭火技术的发展,有必要对MT/T702—1997进行修订。
MT/T702—1997注浆材料和注浆工艺应用范围相对较窄。
因此,本次修订更加注重我国煤矿的自身特点、注浆材料和注浆工艺的变化,修订后的MT/T702—20XX更加适用于注浆防灭火的应用。
(2)任务来源《煤矿灌浆注胶防灭火技术规范》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安监总煤装〔2011〕74号《关于下达2011年煤炭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文件正式下达的标准修订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2011-MT-18.项目技术归口单位为: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3)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本标准主要参加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西安科技大学。
工作组成员:王正辉、李尚国、叶正亮、陈明河、张辛亥、文虎、邓军、许廷辉。
(4)工作过程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的技术资料,重点查阅了国内煤矿注浆防灭火设计及浆液流变性、沉速等方面的论文,黄泥注浆代用材料(页岩、矸石、粉煤灰、尾矿等)和加注添加剂的有关科研成果及其推广应用的技术报告,《煤矿灌(注)浆防灭火技术规范》按照与《煤矿安全规程》(包括执行说明)的有关规定相关内容一致的原则,编制本标准。
2011年7月1日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成立《煤矿灌浆注胶防灭火技术规范》修订工作组;2011年9月1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通过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在《煤矿注浆防灭火技术规范》1997版的基础上形成初稿;2011年10月15日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和西安科技大学通过内部讨论形成征求意见稿,分别向中国矿业大学、重庆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院、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勘查设计院、阳煤集团和永城煤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36家单位发送征求意见稿,2012年7月15日止收到“征求意见稿”后,回函的单位数为33个,没有回函的单位数为3个,收到“征求意见稿”后,回函并有意见或建议的单位数为6个,共收集到26条意见。
防灭火系统(注浆、注氮相关计算)

一、注浆系统1、注浆量计算w c h 1 ()M HLNtGW Q δρ+= 式中:Q k —矿井灌浆量(m 3/h );n—同时灌浆工作面数;Q w —回采工作面灌浆量(m 3/h );G—工作面日产量,W—工作面灌浆宽度,均取100m ;h—灌浆材料覆盖厚度,均取0.15m ;δ—灰水比倒数,取3;M—浆液制成率,应取0.9;ρc —煤的密度,H—工作面总回采高度,L—工作面长度;N—灌浆添加剂防灭火效率因子,取1.0;t—灌浆时间,取8h/d 。
2、输桨管道临界直径的计算:根据《煤炭矿井设计防火规范》GB 51078-2015,按下式计算输桨管道临界直径:D 1=(0.9158×Q/3600×π)24/53(αλ/g 11/8)8/53[(ρs -ρ) ρm /(ρm -ρ) (ρs -ρm )Δ3ω]2/53 式中:D 1—临界直径(mm );Q -管道通过的流量α-固体颗粒的抑紊减阻系数,取0.9;λ-水的摩阻系数,取0.0237;g -重力加速度(m/s 2)ρs -灌浆材料真密度(粘土),取2.7t/m 3;ρ-水内的密度,t/m3;ρm-浆液的密度,1.182t/m3;Δ-注浆管道当量粗糙度,取0.000046(m);ω-颗粒平均自由沉降速度,取0.005m/s;计算得:。
2、壁厚计算管道壁厚计算参照《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 50383第8.1.2条的壁厚计算公式计算:δ≥δj+2.5,δj=Pdγ/2[σ]φ其中:2.5为考虑制造壁厚公差及腐蚀裕度的附加值,mm;δj——计算壁厚,δ—采用壁厚,d—管路内径,mm,主管取200,支管取100 [σ]为按优质钢,取133,P—最大计算压力,MPa,P=γ.H/1000,γ-泥浆密度,1.182t/m3,H-高差,m,主管取200,支管取125m。
经计算3、输浆管路总水头损失的计算:根据《煤炭矿井设计防火规范》GB 51078-2015,按下式计算输浆管路总水头损失H T::H T=(1+KΞ) ×∑m=1(L j×i j)i=[αλv2ρm/2gDρ+K Jμs(ρm-ρ/ρs-ρ)( ρs-ρm//ρ) ω/v] ×10-2H T-输桨管道总水头损失(MPa);KΞ-输桨管道局部阻力系数,取0.125;m-输桨管道长度。
一通三防工作防治自然发火管理规定

附件4:防治自然发火管理规定总则一、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限责任公司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严控自然发火隐患,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煤矿防灭火细则》(矿安〔2021〕156号)、《煤炭矿井设计防火规范》(GB51078-201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强煤矿防灭火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08〕161号)、《煤矿自然发火束管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757-2019);《煤矿灌浆防灭火技术规范》(MT/T702-1997);《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MT/T701-1997)、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结合矿井实际,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职责分工二、矿长是防灭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煤矿防灭火工作,组织制定煤矿火灾防治的总体方案,协调落实煤矿防灭火工作开展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总工程师是防灭火工作的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管理工作,组织制定煤矿防灭火相关的总体设计及技术方案,评价和审批防灭火技术措施,监督现场措施落实;通风副总工程师负责协助总工程师组织编制、审批防灭火技术方案和措施,并检查落实情况;其他副矿长及副总工程师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防灭火工作管理。
三、部门职责。
(二)地测通防部是煤层自然发火防治的主管部门,负责防灭火设计、规划、制度、规定等的编制;负责矿井井下防灭火的技术业务指导、监督、考核及防灭火工作的日常监管。
(三)通风综合队是煤层自然发火防治的责任主体单位,落实井下各项防灭火措施;针对性编制有关井下防灭火有关各项措施并组织实施;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负责对本单位职工进行井下防灭火专业知识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素质。
(四)信息中心负责防灭火工作中监测监控系统管理,负责矿井防灭火监控系统监测异常时信息的汇报工作。
(五)生产技术部负责优先选择有利于矿井防治煤层自燃的开拓布置和回采工艺,负责分配队伍开展井下防灭火工作相关工作。
(六)安全监察部负责监督防灭火措施落实情况,根据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相关的培训教育工作;负责对防灭火工作的各项规定、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51078-2015——节选
即《煤炭矿井设计防火规范GB51078-2015》
1 总则
1.0.1 为规范煤炭矿井防火设计,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煤矿咨询和设计阶段的井下防火设计。
1.0.3 煤炭矿井防火设计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煤炭矿井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煤的自燃倾向性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tend-ency
煤在常温下氧化能力的内在属性。
2.1.2 自然发火期spontaneous combustion period 在一定条件下,煤从接触空气到自燃所经过的时间。
2.1.3 外因火灾external fire
由明火、爆破、电流短路、摩擦等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
2.1.4 内因火灾spontaneous fire
由煤炭或其他易燃物质自身氧化蓄热发生燃烧而引起的火
灾。
2.1.5 阻化剂retarder
阻止煤炭氧化自燃的化学药剂。
2.1.6 灌浆grouting
用输浆设备将泥浆送到防火或灭火地点的作业。
2.1.7 土(灰)水比ratio of clay to water
防灭火浆液中固体材料自然堆积体积与水体积之比。
2.1.8 防火门fire-proof door
防止井下火灾蔓延和控制风流的安全设施。
2.1.9 自然发火三带three zones of coal
采煤工作面由切顶线向采空区方向形成的散热带(冷却带)、氧化带和窒息带。
2.1.10 临界氧浓度critical oxygen concentration
采空区空气中使煤炭不能发生自燃的最高氧气浓度。
2.1.11 惰化防火指标inertion index for prevention 煤的防火临界氧气浓度。
2.1.12 惰化灭火指标inertion index for extingishment 彻底扑灭火源并不再复燃的临界氧气浓度。
2.1.13 开放式注氮open type of nitrogen injection 在需要注氮的区域未封闭时注氮。
2.1.14 封闭式注氮seal type of nitrogen injection 为控制火情或防止瓦斯爆炸,将发生火灾或积聚瓦斯的区域
先封闭后再注氮。
2.1.15 三相泡沫three-phase foam
在浆液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发泡剂并引入气源,使浆液发泡,进而形成集气、液、固三相于一体的泡沫防灭火材料。
2.1.16 发泡剂foaming agent
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能有效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而发泡的物质。
2.1.17 发泡器foam maker
将引入气源和含发泡剂的浆液充分混合而发泡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