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基本知识殿堂尊像-14页word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丛林基本知识
一、丛林
丛林—梵语贫婆那,此云丛林,指挂单接众可以安僧办道的大寺院,许多僧众
合聚同住一处,犹如大树丛丛聚处,得名丛林。
现今佛法寺院中的丛林制度,并不是自古就如此的,在隋唐之时,只有寺和
兰若之分,寺的建立要经过政府许可,所谓“敕建”寺的名称要由政府颁发,寺中
设首座、寺主、维那称为三纲,是要由政府任命的,兰若的性质,仿佛近代的
茅蓬,只供少数人居住的,兰若也叫做佛堂。
现在汉地寺院大约分为四大类:
1、 十方传贤寺院
2、 十方选贤传法的寺院
3、 子孙传法寺院
4、 子孙继承寺院
二、清规
清规是丛林众僧日常遵行的规则,主要精神是根据戒律和法律而制定的。
三、僧籍、度牒
僧籍—是由政府所掌管的登记僧尼名称及出家得度的簿籍,其始见于东晋。
度牒—是由政府发给的许可出家的凭证,最初只是报名登记,遇事发给临时证,
其后就成为永久的凭证,至于正式的文牒大约始于唐,由祠部发给。
四、丛林组织
主持:主持的名称起于禅门,意表安住于世而保持佛法,故为一寺之主僧,名
曰主持。
第 2 页

长老:如年老而具有学德者,又尊称称之为长老。
和尚:又名和上,罗什翻为力生,依师开示而弟子之道力得生长故也。即亲教
师。丛林中习惯,只有主持称为和尚。
方丈:方丈二字的来源于唐代王玄策至印度量维摩居士石室,四方巧得一方丈,
归后传报中国,百丈禅师取来应用,订在百丈清规上,直至于今。现在
方丈,即寺院主持之住所也,故称寺主,名曰方丈。
两序:两序又名两班,丛林祖师仿效封建朝廷制度有文武两班,于丛林主持下,
亦设东西两班。
长于学德者归西序,称之头首;
长于世法者归东序,称之执事。
东序—为列职
以都监、监院、副寺、维那、僧值、知客、衣钵。汤药、悦众、寮元、
管堂、库头、钟头、殿主、夜巡、门头、香灯、司水的等为次第。
西序—为序职
以座元、首座、西堂、后堂、堂主、书记、藏主、知藏、参头、烧香、
记录、侍者等为次第。
都监:位在监院之上,上辅主持,下匡监院,虽不如监院之劳苦理事,两大端
则须总持,是故亦名总理,又名都总。
监院:即监督一寺者谓之监院,在主持之下,执掌寺中一切行政事务,即通常
称呼为当家师。
首座:即座中之首位者,居席之端,处僧之上,故名首座。
西堂:寺院中本寺前主持之人为东堂或退院,他山退隐之长老来住本寺,以西
是宾位故也。
第 3 页

维那:维是汉语,纲维之义,那取梵语,羯磨陀那之那,故称维那,又称纲维,
是负责堂内大众修持,执行上殿过堂、念诵、仪轨的纲领执事。(如担任
唱诵、举腔、宣读文书、敲大磬等)
僧值:本为值日僧,又名纠察,负责监察上殿外寮各僧遵守规章制度的情况,如
有违犯举动,随时予以纠正,情节严重者呼至客堂按规章制度处罚,入
晚开静后要提灯笼由头山门到后山门各处巡查。
知客:又称典客,即客堂招待员,负责僧俗来访接待工作。
衣钵:负责管理主持和尚的衣钵,供养香敬寺内的一切庄严法物等。
四大寮:主持一下设四大寮口(等于四大科室)
一. 库房:任务是,总管全寺大众生活物资,寺院房屋修理,一切添置等项,由
都监、监院、副寺库头等负责分任其事。
二. 客堂:任务是,执行寺僧进出请假,办理云水客僧挂单投宿,来参学僧讨单
进堂登记挂号,接洽信士佛事登记以及来访宾客接待等,根据客堂任务繁简,
安排知客多少,分头单、二单、三单。僧值亦归客堂、助理其事。
三. 维那寮:认真管理堂内行持坐香念佛,执行殿上朝暮课诵仪规,掌握规定作
息时间,供应堂内茶水放参等事宜,由维那、悦众、香灯、司水等负责分任
其事。
四. 衣钵寮:任务是,管理主持和尚的衣钵汤药,供养、香敬、法堂上的陈设品,
寺中佛菩萨前一切庄严法物等,由衣钵、汤药等负责分任其事。
四大堂口:客堂、禅堂、库房(包括大寮)、丈室。
四大班首:首座、西堂、后堂、堂主。(负责禅堂管理)
八大执事:监院、维那、知客、典座、寮元、衣钵、书记、僧值。
春期与冬期:丛林规定自农历正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春期。
第 4 页

自农历七月十六日至次年正月十五日为冬期。
新进堂的参学僧,如不愿留堂长期参学,期尾可以起单离寺,但不满一
期,中途私自逃跑者,作不名誉之逃单论处理。
放香期:放香期即丛林例假日,农历每月初八、十四、二十三、三十(月小即二十
九)堂内停止坐香念佛,名曰放香期。各人剃头、洗衣、沐浴、缝补等,均
在放香期料理。
出坡:出坡即到寺内外搞集体劳动,如搬柴、运水等、亦在放香日期。听僧值师通
知,倘遇特殊情况,需在堂内提人帮忙,亦由僧值通知悦众,在堂内东单派
出。
请职:期头前几天,主持邀同两序头首职事,协商决定,开具名单通知客堂,挂牌
公布于众三天。(自期头挂牌日起。)
退职:丛林规定农历正月初八日、七月初八日为退职期,凡属书记以上担任的列职,
不论任职成绩好坏,一律着好衣袍持具于晚殿回堂齐到方丈室向主持和尚行
退职仪式(顶礼)。同时书记号以下担任的各列职,同时着好衣袍持具,齐
到客堂向知客行退职仪式(顶礼)。
圆职:丛林规定农历正月十三、七月十三为圆职期。本期任职成绩好的请继续发心
任职,或另请任新职。由主持开具名单邀请至方丈吃圆职茶,作圆职式的表
示。在书记号以下各列职,如要他继续任职,亦由客堂知客邀请至客堂作同
样圆职的表示。
已挂书记号代首领职事而成绩不好未经圆职的,则在期头将本职转交新职后,由主
持亲自送往本寺间寮房,但仍须对其饮食、医药、卧具等四事供养无缺,中
途请假离寺二年三年以后回寺消假,得继续享有住寮房、四事供养之待遇,
不需再到客堂重行讨单,主持不得藉故作拒绝。丛林制度称“千年书记,万
第 5 页

年板首”显示了丛林寺院是佛教僧徒的公有制。倘如职期长而又具有优异成
绩者,则由主持提名通过两序首领要职。选为本寺受记接法人,或推荐他寺
受记接法,以资鼓励。
食毕空碗一律送出桌边放齐,如主持和尚筷子搁在碗边上,表示和尚要当堂讲话,
主持和尚筷子放平,僧值就中,面对和尚站立,示意结斋。
行香:又名跪香,不著衣袍、赤脚穿罗汉草鞋,右绕佛龛成圈形,愈行愈快,行起
来要具有左手摆右手甩的姿势,一个紧跟一个脚步,直至维那指示香灯,重
击一声木鱼“秃”一齐站立‘
坐香:坐香又名坐禅,即坐而禅,参“念佛是谁?”或参“父母未生以前是什么?”名曰
话头。为求明心见性,破惑证真唯一之法门。
催香:即维那用香板摧打跑者,促息狂心,振神快跑,勿起妄念。
巡香:巡香即在坐香止静中,一人持香板站立佛前靠门格口左右巡视,静中发现东
弯西斜,前磕后仰,打瞌睡者,即在其右肩上打一香板,促其警觉。
止静:止静者即止息妄念,心体寂静的意思,与坐香参禅义同。在禅堂院外有“止静
门”,禅堂门上悬“止静”牌,在止静中在开静以前,任何人不得进出,如有违
犯,以撞静论处罚。
早晚殿:即朝暮二时,齐集大殿,按朝暮念诵仪规,举行早晚两次宗教仪式。
过堂:即闻早中两次开梆,齐到斋堂吃饭,名叫过堂。
上供:每逢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中午要在佛前供饭菜,按斋佛仪规,僧众齐到大殿
前上佛供,并在韦驮、伽蓝、祖堂、大寮上四圣供、如逢佛菩萨诞期,亦分
别在各佛菩萨前供饭菜上供,由客堂在大殿前挂牌通知。
打皈依:皈依者,身心皈向的意思,即皈依佛法僧三宝,按三皈依仪规念诵三皈依
文,名为打皈依。此为丛林中最简易的宗教仪式,是在放香日期,或出坡搞
第 6 页

劳动特殊情况下,由僧值请示主持和尚,通知方可打皈依。
回向:回者回转的意思,向者趣向的意思,即回转自己所念诵的功德,而趣向于所
希望的目的,谓云回向,又分为三种回向-----
1. 菩萨回向—愿自己之功德而趣菩提,即回因向果。
2. 众生回向—愿回己之功德而施一切众生,即回自向他。
3. 实际回向—愿自己之功德而趣向于无为之涅槃真理,即回事向理。
开示:开示这一名词,本出自“法华经”,所谓“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使悟佛知见,
入佛知见。”是显佛出世本怀之语,今禅门大德对参学僧开导指示,如何参禅用
功的方法,亦叫开示。如禅堂例行每天早二板香、午二板香、晚养息香,后四
支香,有堂头和尚(主持和首座、西堂、后堂、堂主)依次轮讲开示,还规定
新参学者在晚殿以前搭衣持具分别向主持和尚及诸班首顶礼请开示,形成禅堂
中固有的参学制度。
佛七与禅七:丛林每年寒冬季节,因到年底,要各人加功修行,净土门庭打佛七,
禅宗门庭打禅七,平时行坐十二支香,七期要加四支香,为十六支香。目的是
为了要求克期取证。佛七要求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达到
一心不乱,禅七则要求在息诸妄念,心体明静中达到豁然开悟。
经忏佛事:经忏佛事是指为信士诵经拜忏而作为薦亡度生的功德,中国经忏佛事的
开端,是在南朝梁武帝。《水陆佛事仪轨》《梁皇忏》都是出自梁武帝制造的。
放焰口与放蒙山:这两种都是对饿鬼施水施食,救济饥渴之苦的一种宗教仪式。焰
口是饿鬼的名称。缘起阿难。蒙山是四川的一个山名,有法师主持蒙山,依照
瑜伽焰口施食仪规作蒙山施食仪文传世,结鬼神缘,因山得名—蒙山施食。
普佛:普佛这一词的意义,即全寺僧众普遍参加念佛(非只念阿弥陀佛)。丛林逢菩
萨诞期,即按祝圣普佛仪规,齐到大殿念普佛。如信士要求念普佛,可按其荐
第 7 页

亡或延生的性质不同,荐亡念阿弥陀佛,延生念消灾延寿药师佛。需设回向堂,
供设信士的荐亡或延生牌位。
结缘:结缘二字,也出自佛经。佛家讲未成佛果,先结人缘,又讲佛种丛缘起。如
买香供佛是结佛缘,丛林设斋供众是结僧缘,施食度生是结鬼神缘,凡行布施,
说法都是结缘。
庙会:庙会名词并不专属佛教寺院,逢佛菩萨诞期或成道纪念日,许多信士来寺院
烧香拜佛,因为人多,往往引起各手工工艺生产户,赶庙会做生意,我国庙会
已成为集市贸易的物资交流会,如三月三到茅山道士庙进香也叫庙会。
礼佛仪式:
顶礼—顶礼名词出自佛经,佛每次说法,听众弟子都用头,面伏地,顶礼佛足而后
就座,所以自己的头顶,礼佛双足,表显恭敬至极的意思。
合十—即合掌,是佛教传自印度的敬礼,合左右掌的十指,表示我心专一的敬礼法,
我国人见面以拱手为敬,印度人以合掌为敬。
和南—和南即稽首礼拜的意思。
拜—即跪拜,佛家拜佛与俗家不同。
一、直立合掌当胸,二足跟相离两寸,前足头分开八寸,成八字形,故名前八
后二,站立拜垫之前。
二、将顶礼时,右手先下,左手合掌样,腰干慢慢弯下,同时两腿屈下,令两膝
靠着拜垫边。
三、蹲下时,右手先着于拜垫中心,(此为一把)两膝跪于拜垫,次将左手放着
拜垫上,较右手略前,(此为一把),然后将右手移上半手,与左手相齐,
(此为半把,故拜之俗称名为两把半)。两掌相离约六寸。
四、以头按于两掌中间之拜垫上,两手翻转,手掌朝上,(在当时,心观想以两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