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高一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
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
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补太学助教。
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
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
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
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
”帝称善。
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
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
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剀切愈至。
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
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
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
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4.下列对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善属文,通步历。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马仙琕,字灵馥,扶风郿人也。
仙琕少以果敢闻,遭父忧,毁将过礼,负土成玻,手植松柏。
起家..郢州主簿,迁武骑常侍,为小将,随齐安陆王萧缅。
缅卒,事明帝。
永元中,萧遥光、崔慧景乱,累有战功,以勋至前将军。
出为龙骧将军、南汝阴、谁二郡太守。
会寿阳新陷,魏将王肃侵边,仙琕力战,以寡克众,魏人甚惮之。
复以功迁宁朔将军、豫州刺史。
义师起,四方多响应,高祖使仙琕故人姚仲宾说之,仙琕于军斩仲宾以狗。
义师至新林,仙琕犹持兵于江西,日钞运漕。
建康城陷,仙琕号哭经宿,乃解兵归罪。
高祖劳之曰:“射钩斩袪[注],昔人弗忌。
卿.勿以戮使断运,苟自嫌绝也。
”仙琕谢曰:“小人如失主犬,后主伺之,便复为用,”高祖笑而美之。
俄而仙琕母卒,高祖知其贫,赙给甚厚。
仙琕号泣,谓弟仲艾曰:“蒙大造之恩,未获上报。
今复荷殊泽,当与尔以心力自效耳。
”天监..四年,王师北讨,仙琕每战,勇冠三军,当其冲者,莫不摧破。
与诸将论议,口未尝言功。
人问其故,仙琕曰:“丈夫为时所知,当进不求名,退不逃罪,乃平生愿也。
何功可论!”十年,朐山民杀琅邪太守刘晰,以城降魏,诏假仙琕节,讨之。
魏徐州刺史卢昶以众十余万赴焉。
仙琕与战,累破之,昶遁走。
仙琕纵兵乘之,魏众免者十一二,振旅还京师,近太子左卫率。
初,仙琕幼名仙婢,及长,以“婢”名不典,乃以“玉”代“女”,因成“琕”云。
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其在边境,常单身潜入敌庭,伺知壁垒村落险要处所,故战多克捷,士卒亦甘心为之用,高祖雅爱仗之。
在州四年,卒。
赠左卫将军。
谥.曰刚。
(选自《梁书·卷十七》,有删改)(注)①射钩新祛:是关于春秋五霸中齐桓公和晋文公的典故,用来借代英明君主的不计前嫌。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B.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C.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D.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家”有起之于家而任官职之意。
高一语文古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2023

高一语文古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2023一、阅读理解古文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以下是几道高一语文古文阅读练习题,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仔细思考,然后选择正确答案。
1. 以下哪一位古代文人是南宋时期的诗人?A. 杜牧B. 白居易C. 杜甫D. 王之涣2. 古代文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在哪个朝代创作的?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元朝3. 正确理解古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请问下列选项中,哪一个可以说是对古文理解的正确态度?A. 只需理解字面意思即可,不必深入思考。
B. 只要背下来就行,不必深入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
C. 要充分理解作者的用心和意图。
D. 只要能回答出题目,就算理解正确。
二、选词填空阅读下面的古文,然后根据上下文选择适当的词语填空,使文章意思完整、通顺。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答案:1. 白露2. 在水一方3. 溯洄4. 阻且长5. 溯游6. 宛在水中央7. 参差荇菜8. 窈窕淑女9. 钟鼓乐之三、综合题阅读下面的古文,然后回答问题。
《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问:子在这句话中用北辰来比喻为政以德,是什么意思?答案:北辰是指北极星,它是恒星中最亮的一颗,常年处于天空的北方位置,表示稳定、不变。
子在这句话中用北辰比喻为政以德,表达的意思是,一个好的政府应该使德行高尚的人才能够居于其位,就像北辰一样稳定、不变;而德行不好的人则不应该得到重用,就像其他众星一样共同照亮整个社会。
通过以上的习题练习,我们可以加深对古代文化和古人智慧的理解。
同学们要多读、多思考、多积累,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更好地领略古人的智慧和美好。
高一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一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管仲破厚葬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
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③其尸,罪夫当丧者。
”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选自《韩非子》)[注释] ①布帛:泛指织物。
②衣裘:裘,皮衣。
此指死人的衣着。
③戮:侮辱。
[文化常识]“棺椁”及其他。
上文有“材木尽于棺椁”,意为优质的木材都用在做棺椁上了。
“棺”即棺材,装敛死人的器具;“椁”即棺外的套棺,也就是说是棺材外再套一具棺材。
古代的贵族,生前富贵荣华,极尽奢侈,死后也希望不朽,且能无穷享受,因此十分讲究丧葬。
尸体穿绫罗绸缎,甚至金缕玉衣。
棺之外要加椁,棺与椁之间存放金银财宝及生前用具,可惜这些都成了日后盗墓者的目标。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无以_________②对__________③为__________2.翻译:①齐桓公患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禁之奈何?__________________;③非名之则利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上文的两个“夫”:①“夫凡人之有为也”中的“夫”,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②“罪夫当丧者”中的“夫”,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4.理解:齐国人为什么好厚葬?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没有什么用……②回答③作为、行动2.①齐桓公为这事而担忧;②用什么办法禁止?③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
3.①句首语气词,无义;②那些 4.非名之则利之也。
商於子驾豕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
宁毋先④生过而尤之日:“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⑤也。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专题训练(含
答案)
1. 诗歌阅读
题目1: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名诗,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描述诗人在何时何地写下这首诗?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1. 诗人在宿舍的夜晚写下了这首诗。
2. 诗人表达了思乡之情,寂寞和孤独的心境。
题目2:
下面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夕》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以下问题:
1. 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
2. 诗人在诗中传达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
1. 诗中描绘了秋天的夜空、农田和村庄的情景。
2. 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传达了丰收的喜悦和家乡的想念。
2. 文言文阅读
题目1:
下面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请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答案:
"有真知识的人不会迷惑,有仁爱之心的人不会忧虑,有勇气的人不会害怕。
"
题目2:
下面是《史记》中的开头一段,请简要概括其内容: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答案:
这段文字指出了天地宇宙是万物存在的场所,光阴如百代过客,而人的一生很短暂,如同梦中仅是一瞬间,人生欢乐又有多少呢?
以上是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专题训练的部分题目和答案,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区域高一上册期末语文试卷专题分层训练:文言文阅读(附解析)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区域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专题分层训练——文言文阅读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材料二: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矣;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
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
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荼,岂得同年而语矣。
高一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篇一】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答案】B(A彼此相通/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C安排/对犯错者的处理;D面容、脸色/红黄等色彩)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答案】D(其他三项的古义分别为A:旧例;B:窘迫,走投无路;C:英明睿智)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卒廷见相如”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B.有狼当道,人立而啼C.失时不雨,民且狼顾D.诡踪迹,草行露宿【答案】C(“雨”为名词作动词用,其他的词都是名词作状语)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日出夭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D.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答案】C(日光;A:环绕/掉头。
B:对付/太平;D:树木/木料)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②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B.①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②今人乃以俭相诟病C.①用实者成实时采②诸越则桃李冬实D.①以约失之者鲜矣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答案】B(A项中①形容词,“假托的”;②动词“假托”。
B项中两词相同,都是动词,“责骂”的意思。
C项中①名词,“果实”;②动词,“结果实”。
D项中①形容词,“稀少”;②形容词,“新鲜”)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B.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答案】C(不去应荐/不可以)7.对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②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③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⑤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A.①⑤⑥/②/③/④B.①②⑤/③/④/⑥C.①/②⑥/③⑤/④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B(依次为动词、形容词、名词,“德”字通假)8.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按古今词义变化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高一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精选(含答案)5

高一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精选(含答案)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孔夫人家传刘树堂①夫人孔氏,名祥淑。
六岁随兄从袁石斋先生学。
课毕,坐而听讲,人咸异之,先生未之奇也。
越明年,诸兄学诗,夫人亦诗;诸兄学文,夫人亦文。
先生曰:“尔读书不过记名姓耳,不似尔弟兄博取科名也。
”夫人曰:“不科名即不读书耶?”曰:“亦须晓义理。
”夫人曰:“晓义理何分儿女耶?”先生抚.几而起曰:“七岁女子能发此论,奇哉!若男儿,他日必成伟器。
”②庚午,夫人二十四岁,是年三月来嫔于我,家计窘甚。
夫人曰:“窘非难,处窘为难;不量出入,取窘之道。
”夫人综理筹运,可汰者汰之,可减者减之。
有息之债,典.妆奁偿之。
三年可敷用矣,五年有余蓄矣。
夫人一日曰:“做女人须要脱女人气。
”语奇甚,询之,夫人曰:“女人多见小有己,未识我行事何尔。
”癸酉八月,先严由甘致仕,道出长安,疾劳交作。
书至,夫人将分娩,代治装促驰往。
冬仲迎养至保。
侍奉三年如一日,先慈见背又复然。
八弟树仁索捐花样,力不逮.,夫人曰:“虽若有一缺,弱弟事借债亦须办,我易簪珥以佐之。
”③癸未三月,权.天津道,夫人偕行。
秋,直东豫三省大水,天津众汇所归,无堤不险。
力求抢护,未增料重赏不可。
仆回取款,告夫人曰:“此举恐贻他日累。
”夫人曰:“全郡几成泽国,犹计及此耶?”悉出私蓄以给之。
不足,开官库以补之。
各堤埝无一溃者,由夫人不吝重赀,靡不一以当百,而踊跃争先也。
是冬,就食者众,我司赈务亦惟满是惧或远而止之或择而收之故孤嫠得以多收也。
④惟其明大义,顾大局,得以公私无忝;而夫人劳心苦思,匪伊朝夕,气体阴受其伤,而忽不加察。
暇犹手不释卷,偶感复尔吟咏,我从事鞅掌①,愧弗能和。
夫人曰:“尘俗纷沓中,惟此可瀹灵府②耳。
”[注]①鞅掌:事纷扰烦忙②瀹灵府:浸润心田。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格式 专业资料整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卒廷见相如”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C.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D.诡踪迹,草行露宿 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 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日出夭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 D.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②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B.①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②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C.①用实者成实时采②诸越则桃李冬实 D.①以约失之者鲜矣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B.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7.对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②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③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④古人 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⑤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A.①⑤⑥/②/③/④ B.①②⑤/③/④/⑥ C.①/②⑥/③⑤/④ D.①②/③/④/⑤⑥ 8.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按古今词义变化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遂命酒,使快弹数曲。②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 矣。 ③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④遇丈人以杖荷艹条。⑤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⑥ 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②/③⑤/④⑥WORD格式 专业资料整理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⑤ 9.从下列各组中分别找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1)谢() 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谢罪) ②阿母谢媒人(感谢) ③谢家来贵门(辞别) ④哙拜谢(感谢) ⑤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劝告) ⑥蔷薇花谢而归来(凋谢) (2)数() ①众数虽多,甚不足畏(shù,数目、数量) ②地方数千里(shù,表示不定数,几、几个)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shù,天命、命运、定数) ④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shù,技艺) ⑤蒙冲斗舰乃以千数(shù,计算) ⑥数吕师孟叔侄为逆(shǔ,列举) ⑦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shǔ,数落)” ⑧范增数目项王(shuò,列举)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 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 “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 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琰,桓伊等引 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 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 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 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 南太守郭褒。,,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 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儿辈遂已破贼。”既累,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10.指出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A.秦兵逼肥水而陈 B.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C.秦兵遂溃 D.死者什七八 11.指出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草行露宿,重以饥冻(严重) B.执其淮南太守郭褒(遵照执行) C.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践踏) D.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边界) 1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兵遂退,不可复止。②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③众遂大奔。④其走者闻风声 鹤唳。 A.①与②同义,③与④不同义。WORD格式 专业资料整理 B.①与②同义,③与④也同义。 C.①与②不同义,③与④也不同义。 D.①与②不同义,③与④同义。 1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属同类的一项() 例句:皆以为秦兵且至,昼夜不敢息。
A.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B.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 C.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D.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 14.阅读下文,选出对文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两项()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 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 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A.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已:已经。 B.已而楚相亡璧亡:同“无”,没有。 C.门下意张仪意:意料。 D.仪贫无行行:品行。 E.共执张仪执:捉拿,拘捕。 F.掠笞数百掠:抢掠。 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 汉世有老人,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 而不敢自用。 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 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 老人俄死,田完没官,货财充于内帑(tǎng,收藏钱财的库房)矣。 1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侵夜而息息:休息。 B.聚敛无厌厌:满足。 C.或人从之求丐者丐:乞求。 D.我倾家赡君倾:全。 16.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恶衣蔬食”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B.荆王曰:“先王之衣,何其恶也?” C.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 D.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 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与“复相效而来”的“相”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B.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 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D.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 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 战少利,陈余②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 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③,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WORD格式 专业资料整理 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侯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 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卿子冠军:即宋义,当时楚国的上将军。②陈余:被围在钜鹿的赵国将军。③王 离:与下文的苏角、涉间都是秦将。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皆沉船,破釜甑釜:锅。 B.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壁:营垒,军营。 C.莫敢纵兵纵:纵容。 D.诸侯皆属焉属:归属。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项羽乃悉引兵渡河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C.当是时,楚兵冠诸侯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D.无不膝行而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0.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B.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 C.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D.楚兵呼声动天WORD格式
专业资料整理 【答案】B(A彼此相通/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C安排/对犯错者的处理;D面容、 脸色/红黄等色彩) 【答案】D(其他三项的古义分别为A:旧例;B:窘迫,走投无路;C:英明睿智) 【答案】C(“雨”为名词作动词用,其他的词都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C(日光;A:环绕/掉头。B:对付/太平;D:树木/木料) 【答案】B(A项中①形容词,“假托的”;②动词“假托”。B项中两词相同,都是动词, “责骂”的意思。C项中①名词,“果实”;②动词,“结果实”。D项中①形容词,“稀少”; ②形容词,“新鲜”) 【答案】C(不去应荐/不可以) 【答案】B(依次为动词、形容词、名词,“德”字通假) 【答案】A(依次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 【答案】(1)②(②谢:谢绝,拒绝) (2)⑤(⑤数:shǔ计数,计算) 【答案】A(陈:同“阵”) 【答案】C 【答案】B 【答案】C 【答案】DE(A项“已”:停止;B项“亡”:丢失;C项“意”:怀疑;F项“掠”:拷打) 【答案】D(倾:尽,活用作动词,用尽) 【答案】B(不好,坏。A项,年成不好;C项:丑,与“好”相反;D项:诋毁,说坏话) 【答案】C(偏指“他”,其余均偏指“你”) 【答案】C(纵:放出) 【答案】C(位居第一。A项“将”:带领;将军。B项“引”:带领;拿过来。D项“前”: 上前;前面,先前) 【答案】D(“呼声”古今都是“呼喊的声音”(现代另有一义项:群众的意见)。A项“渡 河”:渡过黄河。B项“甬道”,古指两边筑有墙的驰道或通道;今指走廊,过道。C项“烧 杀”指烧死)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