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计算公式及逻辑

合集下载

逻辑关系

逻辑关系

今后三年发展预测投资与收益预测逻辑关系:1、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运营成本+净收入+税收其中:销售成本=销售收入的5%—6%(包括:售后的包装费、销售人员的工资及差旅费、租赁费、修理费、折旧费等)运营成本=销售收入的65%(大约),包括直接材料、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设备费用等2、净收入约取30%(含税收)3、税收:包括增值税、所得税、教育附加、城市建设等税收费用。

4、实际投资=分年度投资的总和(创业所需要的资金总额)。

5、资本支出=自有资金总额,可分年度支出,也可在某个时间内支出。

6、年终现金余额=资产-负债7、投资与收益预测与今后三年发展预测应一致,不能出现矛盾。

什么是销售收入一般情况下可以这样理解:销售收入是主营业务收入而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产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销售产品的销售收入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取得的业务总额。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而且,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所以,你可以清楚地看出两者的关系是: 营业收入=产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总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形成总资产的资金来源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金额等于《资产负债表》最后一行的合计数。

1 什么是销售成本编辑本段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其他销售的业务成本。

销售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两部分,其中,主营业务成本是企业销售商品产品、半成品以及提供工业性劳务等业务所形成的成本;其他业务支出是企业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出租固定资产等业务所形成的成本。

对于主营业务成本,应以产品的销售数量或提供的劳务数量和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或单位劳务成本为基础进行确认,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成本=产品销售数量或提供劳务数量×产品单位生产成本或单位劳务成本就销售产品而言,产品销售数量可直接在“库存商品明细账”上取得;产品单位生产成本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确定,如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但企业一经选定某一种方法后,不得随意变动,这是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的要求。

成本管理会计公式总结

成本管理会计公式总结

成本管理会计公式总结
1.成本公式
-总成本(TC)=直接成本(DC)+间接成本(IC)
-直接成本(DC)=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
-间接成本(IC)=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
2.成本单价公式
-成本单价(CP)=总成本(TC)/产量(Q)
3.单位产品成本公式
-单位产品成本(UPC)=总成本(TC)/产量(Q)
4.边际成本公式
-边际成本(MC)=总成本(TC)-上一个产量的总成本
5.正常成本公式
-正常成本(NC)=实际产量(AQ)*标准单位成本(SC)
6.标准成本差异公式
-标准成本差异(SCH)=实际成本(AC)-标准成本(SC)
7.盈亏平衡点公式
-盈亏平衡点(BEP)=固定成本(FC)/(单位销售价格(SP)-变动成本(VC))
8.投资回收期公式
-投资回收期(PIR)=投资金额(IA)/年度现金流入(ACF)
9.投资回报率公式
-投资回报率(IRR)=年度现金流入(ACF)/投资金额(IA)
10.每单位边际贡献公式
-每单位边际贡献(CMU)=每单位销售价格(SP)-每单位变动成本(VC)
11.变动成本率公式
-变动成本率(VCR)=变动成本(VC)/销售收入(SI)
12.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公式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BEPQ)=固定成本(FC)/每单位边际贡献(CMU)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企业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
具体应用这些公式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判断。

另外,成本管理
会计还涉及到成本控制、成本评估、成本预算、成本效益分析等方面的知
识和技巧,这些也是成本管理会计人员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

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

ACCOUNTING LEARNING117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文/邹纯伟关于摊余成本的概念大家都很熟悉了,这个概念已经发布了10年有余,我们这里就不再阐述。

通过对摊余成本的概念的理解,我们很容易的得到下列公式:摊余成本=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但上述公式仅在连续计算各年摊余成本的情况下,比较适用,对于不确定年份的摊余成本的计算问题,则尚未解决。

一、不确定年份摊余成本计算公式在实际工作中,或日常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在未逐年连续计算摊余成本的前提下,突然要计算某年年末的摊余成本。

这时,如果从购买或发行的第一年从头算起,必然会增大我们的计算量。

是否有更简便的办法那?答案是肯定的。

摊余成本在不考虑减值的情况下,其逐年的计算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我们完全可以创造一个计算模型,将问题解决。

我们可以做下列推导:设A :为每年应等额收取(支付)的利息及本金;P :为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入账价值;r :为实际利率;C (Amortized Cost ):为第n 年年末的摊余成本。

则第一年年末的摊余成本为:C=P+P×r -A=P×(1+r)-A 第二年年末的摊余成本为:C =[P×(1+r)-A ]×(1+r)-A =P×(1+r)2-A×(1+r)-A =P×(1+r)2-A×(r+2)第三年年末的摊余成本为:C =[P×(1+r)2-A×(r+2)]×(1+r)-A 对上述等式整理可得出 C =P×(1+r)3-A [(r+2)+(1+r)2]同理可推出第四年年末的摊余成本为:C =P×(1+r)4-A×[(r+2)+(1+r)2+(1+r)3]这样我们终于找到了规律,即在第n 年年末时,其摊余成本为:C =P×(1+r)n -A×[(r+2)+(1+r)2+(1+r)3+…+(1+r)(n-1)]在这个公式中,我们明显看到了一个等比数列求和的关系,因此我们就可以运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继续推导该公式。

TIPTOP 成本计算逻辑axcp500DECODING

TIPTOP 成本计算逻辑axcp500DECODING

成本阶:99 原料无工单(采购料件) ima08=P/V/Z98原料有工单有BOM97成品或半成品有工单无BOM0-96 成品或半成品有工单有BOMcca_file 库存成本期初ccb_file 库存成本当月入库调整金额ccc_file 库存月加权成本ccg_file 每月工单主件在制成本(依工单别的分批在制成本)即工单上阶成本cch_file 每月工单元件在制成本即工单下阶成本计算范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料件,均纳入计算范围:1 tlf档当期有异动的料件tlf2当期有投入工时的料件ccj3有工单备料且有投入工时的料件sfa/sfb/ccj4当期有上阶在制成本的料件(ccg有余额)5当期有下阶在制成本的料件(cch未余额)6有库存期初开帐的料件cca7当期工单有期初在制开帐金额的料件ccf8当期工单有在制调整金额的料件ccl9当期工单有工单发退料异动的料件sfb/tlfselect 成本阶ima57, 料号ima01,须计算重工否ccd03,低阶码ima16,来源码ima08,分群码ima06,其他分群码ima09-11,成本分群码ima12,where ima料号=tlf 料号and tlf异动日期为当前期间and tlf902仓库不为JIT仓库and 仓库不为0 ##tlf档当期有异动的料件UNIONWhere ima料号=工单档sfb料号and 投入工时ccj01在当期期间and ccj04工单号=工单档工单号sfb01 ##当期有投入工时的料件UNIONWhere ima料号=备料档料号sfa03 and 投入工时ccj01在当期期间and ccj04工单号=工单档工单号sfb01 and sfa备料档料号=sfb工单档料号##有工单备料且有投入工时的料件UNIONWhere ima料号=在制成本档料号ccg and 在制成本为当期and ccg91/92当期在制成本数量或单价不为零##当期有上阶在制成本的料件UNIONWhere ima料号=在制成本元件档cch料号and 在制成本为当期and cch91/92当期在制成本数量或单价不为零##当期有下阶在制成本的料件UNIONWhere ima料号=库存期初开帐料号cca ##有库存期初开帐的料件UNIONWhere ccf 期初在制开帐金额档料号=工单档料号sfb and ima料号=sfb工单料号and 期初在制开帐金额不为零##当期工单有期初在制开帐金额的料件UNIONWhere ccl当期在制调整金额料号=工单料号ima and ima 料号=工单料号sfb##当期工单有在制调整金额的料件UNIONWhere (未结案工单sfb38 is null or结案日在当前期间内) and ima料号=工单料号sfb05 and tlf“asfi5*”##当期工单有工单发退料异动的料件例如:SELECT ima57,ima01,ccd03,ima16,ima08,ima06, ima09,ima10,ima11,ima12FROM ima_file,tlf_file,OUTER ccd_fileWHERE ima57=ccd01 AND ima01 matches '*' AND ima01 NOT MA TCHES 'MISC*' AND ima01 = tlf01 AND tlf06 BETWEEN '00/01/01' AND '00/01/31'AND tlf902 NOT IN (SELECT jce02 FROM jce_file) AND tlf907 != 0 GROUP BY 1,2,3,4,5,6,7,8,9,10UNIONSELECT ima57,ima01,ccd03,ima16,ima08,ima06, ima09,ima10,ima11,ima12FROM ima_file, ccj_file,sfb_file,OUTER ccd_fileWHERE ima57=ccd01 AND ima01 matches '*' AND ima01 NOT MA TCHES 'MISC*' AND ima01 = sfb05 AND ccj01 BETWEEN '00/01/01' AND '00/01/31'AND ccj04 = sfb01GROUP BY 1,2,3,4,5,6,7,8,9,10UNIONSELECT ima57,ima01,ccd03,ima16,ima08,ima06, ima09,ima10,ima11,ima12FROM ima_file, ccj_file,sfb_file,sfa_file,OUTER ccd_fileWHERE ima57=ccd01 AND ima01 matches '*' AND ima01 NOT MA TCHES 'MISC*' AND ima01 = sfa03 AND ccj01 BETWEEN '00/01/01' AND '00/01/31'AND ccj04 = sfb01 AND sfb01 = sfa01GROUP BY 1,2,3,4,5,6,7, 8,9,10UNIONSELECT ima57,ima01,ccd03,ima16,ima08,ima06, ima09,ima10,ima11,ima12FROM ima_file, ccg_file,OUTER ccd_fileWHERE ima57=ccd01 AND ima01 matches '*' AND ima01 NOT MA TCHES 'MISC*' AND ima01 = ccg04 AND ccg02= 1999 AND ccg03= 12AND (ccg91 !=0 OR ccg92 !=0 OR ccg92a !=0 OR ccg92b !=0OR ccg92c!=0 OR ccg92d !=0 OR ccg92e !=0 )GROUP BY 1,2,3,4,5,6,7,8,9,10UNIONSELECT ima57,ima01,ccd03,ima16,ima08,ima06, ima09,ima10,ima11,ima12FROM ima_file,cch_file,OUTER ccd_fileWHERE ima57=ccd01 AND ima01 matches '*' AND ima01 NOT MA TCHES 'MISC*' AND ima01 = cch04 AND cch02=1999 AND cch03=12AND (cch91!=0 OR cch92 !=0 OR cch92a!=0 OR cch92b !=0 OR cch92c!=0 OR cch92d !=0 OR cch92e !=0 )GROUP BY 1,2,3,4,5,6,7,8,9,10UNIONSELECT ima57,ima01,ccd03,ima16,ima08,ima06, ima09,ima10,ima11,ima12FROM ima_file,cca_file,OUTER ccd_fileWHERE ima57=ccd01 AND ima01 matches '*' AND ima01 NOT MA TCHES 'MISC*' AND ima01=cca01 AND cca02= 1999 AND cca03= 12GROUP BY 1,2,3,4,5,6,7,8,9,10UNIONSELECT ima57,ima01,ccd03,ima16,ima08,ima06, ima09,ima10,ima11,ima12FROM ima_file,ccf_file,sfb_file,OUTER ccd_fileWHERE ima57=ccd01 AND ima01 matches '*' AND ima01 NOT MA TCHES 'MISC*' AND ccf01=sfb01 AND ima01 = sfb05 AND ccf02=1999 AND ccf03=12OR ccf12d !=0 OR ccf12e !=0 )GROUP BY 1,2,3,4,5,6,7,8,9,10UNIONSELECT ima57,ima01,ccd03,ima16,ima08,ima06, ima09,ima10,ima11,ima12FROM ima_file,ccl_file,sfb_file,OUTER ccd_fileWHERE ima57=ccd01 AND ima01 matches '*' AND ima01 NOT MA TCHES 'MISC*' AND ccl01 = sfb01 AND ima01 = sfb05 AND ccl02= 2000 AND ccl03= 1GROUP BY 1,2,3,4,5,6,7,8,9,10UNIONSELECT ima57,ima01,ccd03,ima16,ima08,ima06,ima09,ima10,ima11,ima12FROM ima_file,tlf_file,sfb_file,OUTER ccd_fileWHERE ima57=ccd01 AND ima01 matches '*' AND ima01 NOT MA TCHES 'MISC*' AND (sfb38 BETWEEN '00/01/01' AND '00/01/31' OR sfb38 IS NULL )AND ima01 = sfb05 AND tlf06 BETWEEN '00/01/01' AND '00/01/31'AND tlf62 = sfb01 and tlf13[1,5] = 'asfi5'GROUP BY 1,2,3,4,5,6,7,8,9,10INTO TEMP tlf_temp WITH NO LOG计算过程:排序方式:UNIQUE ima57,ima01,ccd03,ima16 ima57 desc/ima16/ima01成本阶为99 :1、ccc清零,取上期结存转本期期初2、由tlf 计算入出库数量,由apb101计算入库(采购)成本3、加上入库调整金额4、计算所有出库成本及结存5、更新ccc-file成本阶不为99:1、处理当前成本阶所有料件重工2、ccc清零,取上期结存转本期期初3、处理WIP在制成本4、由tlf 计算入出库数量,入库成本(外购料件)5、加上入库调整金额6、加上WIP入库金额7、计算所有出库成本及结存8、更新ccc-file处理重工重工处理过程:以当前成本阶的所有料件为计算范围,1、p500_rework1先处理重工WIP及完成品入库,p500_wip_rework处理重工在制成本(以重工工单sfb99=Y为范围),步骤与处理一般在制相同:wip_1计算主件部分成本;wip_2计算元件投入成本;wip_3计算元件转出成本;wip_4处理主件SUM成本。

成本计价培训讲义

成本计价培训讲义

12日 购入 20件 11元 220元
13日 领出 35件 10元 350元
领出9日购入物料20件,单价10元,金额300元。
领出10日购入物料10件,单价为9.5元,金额95元
领出12日入库物料5件,单价为11元,金额55元
合计:领出35件,总金额350元,单价即为10元。
日期
8日 9日 10日 11日
成本计价的处理逻辑:
价差调整
当进货单和发票的价格不一致时,会自动生成 一张调整单,将进货成本对应调整
例如:
数量 单价
进货A 发票A
10 10
10
9
成本计价生成调整单,将A的成本调减10
注:进货价差调整单的影响成本码是T
尾差和分库调整:
调整尾差的意义:把库存数量为0,成本不为 0的品号进行调整,此处的尾差调整只针对 总的库存数量和总的库存成本而言,没有分 库的概念。引起尾差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单位 成本取值于不能除尽的小数。
移动平均成本:
计算公式:
移动平均单位成本=(期初存货金额+本期进货净额)/
( 期初存货数量+本期进货净量)
例如:
品号A:
期初数量:10 期初成本:100
10月10日进货 数量5 单价:10
10月11日进货 数量5 单价:20
10月12日销货 数量10 单价:16
10月13日进货 数量20 单价:15
生成成本计算的步骤:
1.检查设置 2.输入人工制费 3.计算低阶码 4 .计算工单成本 5.计算产品成本
6.计算完成
1.检查设置:
a.检查进销存参数设置档(TPACBA)中成本计价方式 进销存参数设置档的成本计价方式为[月加权平均成 本制],才可运行生管成本计算

电子教案 第七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分批法

电子教案 第七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分批法

第七章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分批法本章思维导图课题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课时6课时(27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分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计算程序和计算方法2.掌握简化分批法的应用条件、基本生产二级帐的作用以及在生产费用分配上的特点。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在国家先进制造战略下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问题分析中,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批法的概念及适用范围,简化分批法的概念和特点教学难点:分批法和简化分批法的成本计算程序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2 min)→传授新知(28 min)→课堂讨论(15 min)第2节课:问题导入(5 min)→传授新知(20 min)→课堂练习(15 min)→课堂小结(3 min)→作业布置(2 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问题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问题导入现代环境下怎样的企业适合用分批法法?与品种法有何区别?⏹【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题: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引导学生思考分批法的概念,及其与品种法的区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新知⏹【教师】讲解分批法的概念、适用范围、特点、成本计算程序和简化分批法一、分批法的概念及适用范围分批法也称订单法,是以产品的批别或订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小批、单件,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企业,如精密仪器、专用设备、重型机械和船舶制造企业,也可用于新产品的试制、机器设备修理、来料加工和辅助生产的工具模具制造企业等。

【教师】播放视频“分批法”(详见教材),帮助学生了解分批法【学生】观看、思考、理解二、分批法的特点(一)成本计算对象分批法是以产品的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成本计算方法的最重要特征。

自考成本会计公式

自考成本会计公式

自考成本会计公式成本会计公式是指在成本会计中所使用的计算公式,用于计算并记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成本。

成本会计公式是制定成本会计制度和开展成本核算的基础,是正确反映企业成本情况的重要工具。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成本会计公式。

1.总成本公式总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用于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项工程)所消耗的原材料的总费用。

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项工程)所发生的劳动力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不直接与产品相关的生产费用,如间接材料费用、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2.制造费用公式制造费用=直接人工费用+间接制造费用直接人工费用是指直接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而产生的劳动报酬。

间接制造费用是指不直接与生产相关的制造费用,主要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等。

3.单位产品成本公式单位产品成本=总成本/产量单位产品成本是指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需的平均成本。

产量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

4.直接材料成本公式直接材料成本=原材料用量×单位材料成本原材料用量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原材料数量。

单位材料成本是指每单位原材料的价格。

5.直接人工成本公式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工时×直接人工工资率直接人工工时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直接人工工时数量。

直接人工工资率是指每单位直接人工工时的报酬。

6.制造费用率公式制造费用率=制造费用/生产总工时制造费用率是指制造费用占生产总工时的比率。

生产总工时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用于生产的总工时数量。

7.查账定额公式查账定额=总成本/工时查账定额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

工时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总工时数量。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成本会计公式,通过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企业准确计算和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1)如果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数量不多,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可以采 用按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或以前同种产品的实际成本计算完工产品的成 本;
(2)如果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数量较多,为了正确计算已完工产品的 成本,则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如定额比例法或约当产量法,将生产费 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的实际成本和月 末在产品成本。
分批法成本核算程序如图8-2所示。
上一页 返回
任务2 运用典型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
2. 1 典型分art法及其特点
典型分批法即一般分批法,是指将不能直接计入各批产品成本的间接费 用在各受益对象之间当月进行分配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特点就是发 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是在当月进行分配,而简化分配法的间接费用要在产 品完工时再进行分配。
项目八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1 任务1 认识分批法及其成本核算流程 2 任务2 运用典型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 3 任务3 运用简化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
任务1 认识分批法及其成本核算流程
1.1 分批法的概念
分批法是指以产品的生产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和分配生产费 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在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中,企业的生产
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问题。产品完工前,该批产品成本 计算单中归集的费用,全部为在产品的成本,仍留在该批产品成本计算 单中;产品完工后,该批产品成本计算单中归集的费用,则为完工产品的 成本,应全部转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1 认识分批法及其成本核算流程
如果产品的批量较大,出现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情况,则需要采取适当 的方法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一般有两类:
以外的新产品试制或试验、来料加工、自制设备、修理作业及在建工程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件:制费分摊——按“人时”
人工制费的在制约量——按“实际投入的材料成本”
工作中心的单位人工=工作中心本期所有的人工成本/本期投入的所有人时
制造费用=工作中心本期所有的制造费用/本期投入的所有人时
(以上两个部分可以从系统中的“录入工作中心成本”中得到)
本期投入:
材料成本=工单本期领用材料的成本(领用数量×维护品号每月统计信息中所有领用品号当月的材料成本)
人工成本=本期工单投入的人时×此工单所属工作中心的单位人工
制造费用=本期工单投入的人时×此工单所属工作中心的单位制费
加工费用=本期工单对应的委外进货单的加工金额
如果工单有领用半成品,则:
下阶人工成本=所领半成品的人工成本(领用数量×维护品号每月统计信息中所领半成品品号当月的人工成本)
下阶制造费用=所领半成品的制造费用(领用数量×维护品号每月统计信息中所领半成品品号当月的制造费用)
下阶加工费用=所领半成品的加工费用(领用数量×维护品号每月统计信息中领半成品品号当月的加工费用)
期末在制计算步骤:(人工制费的在制约量——按“实际投入的材料成本”、加工费的在制约量——按“实际投入的材料成本”)
1.计算一个产品理论上所耗用的材料成本
单位耗用=工单的需领用量/工单预计产量×所领用材料的当月材料成本
2.在制约量-材料=本期投入的材料成本/单位耗用-生产入库-委外进货-报废数量-破坏数量
在制约量-人工制费=同上
在制约量-加工费用=同上
3.材料成本=本期投入的材料成本/(生产入库+委外进货+报废数量+破坏数量+在制约量-材料)×在制约量-材料
人工成本=本期投入的人工成本/(生产入库+委外进货+报废数量+破坏数量+在制约量-人工制费)×在制约量-人工制费
制造费用=本期投入的制造费用/(生产入库+委外进货+报废数量+破坏数量+在制约量-人工制费)×在制约量-人工制费
加工费用=本期投入的加工费用/(生产入库+委外进货+报废数量+破坏数量+在制约量-加工制费)×在制约量-加工制费
成本计算逻辑:
产品成本计算步骤是:先计算出当月每张工单的成本,然后再计算出每个产品当月的成本;先计算出半成品的成本,然后再计算出产成品的成本(分批+分步)
1.由“维护工单成本”中可以看到每张工单单的成本
“维护工单成本”的计算结果会写到,该工单当月生产入库的明细档中(即“维护库存交易明细”),该工单生产入库的成本=期初在制+本期投入-期末在制
2.将所有关于此产品当月的工单生产入库成本都计算出后,系统则会做个月加权,计算出该产品当月的加权后的单位成本,结果会写入“维护品号每月统计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