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标点符号误用情况
标点符号用错的例子

标点符号用错的例子
标点符号是书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用正确可以使文章更加
清晰明了,但是如果用错标点符号,不仅会使文章含义模糊,而且可
能产生混淆和误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常见的标点符号用错的例子。
1、逗号的误用:逗号的作用是分割话题,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
句子意思的误解。
例如:“小明家在学校附近,他每天步行上学”,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小明家在学校附近。
他每天步行上学。
”
2、句号的误用:句号用来表示句子的结束,在下一句话开始前,
需要换行,如果不使用句号,会使文章苍白无力。
例如:“你说对我
很重要,我相信你。
”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你说对我很重要。
我相
信你。
”
3、问号的误用:问号用于疑问句,用于表示疑问,如果没有疑问,不应使用问号。
例如:“你能看清这张图片?” 如果是表达陈述的话,应该改为“你能看清这张图片。
”
4、引号的误用:引号用于引述别人的话,引用书名、诗歌等,如
果使用不当,会产生歧义。
例如:"学习使人进步",正常情况下,应
该写成“《论语》中有一句话:学习使人进步。
”
在日常书写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文章的质量,
我们要时刻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尤其是需要注意标点符号的种类和
使用场合。
不要因为书写过程中的小错误,影响了整篇文章的质量。
标点符号的几个误用

标点符号的几个误用
标点符号是语言表达的重要元素,在文章的书写中可以准确划分句子、段落之间的关系,提升文章的可读性,但是标点符号也容易被误用,常见的误用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间隔号与句号的混用。
在英文中,句号表达的是句子结束,而间隔号表示的是句子间的间隔,如果在中文文章的书写中,将间隔号随意替换为句号,会使文章的语义发生质的变化,影响文章的可读性。
其次是逗号和点号的混用。
逗号是一种用来表达句子排比关系,点号表示句子主体上一句话部分已经完成,文章中逗号和点号的混用会引起读者的困惑,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另外一种常见的误用是省略号与破折号的混用。
略号表示句子的节奏切换,有时也表示句子之间的关联;而破折号用来表示句子的转折,如果把它们混用,句子的意义就变得模糊不清,破坏了文章的语段结构,影响文章的可读性。
此外,强调号的混用也是常见的一种标点符号误用。
强调号用来表示句子中重要及必要的语意,但是却常常被用来强调句子中不重要的部分,这时候强调号就发挥不了它的功能,容易给读者带来误解。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标点符号误用,比如号和分号混用,引号和括号混用等。
总而言之,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仅能够准确表达句子的意义,还能够处理句子之间的关系,让文章的可读性大大提升。
因此,我们在
写作时,一定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才能够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意义,从而避免出现误用。
常见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小结

常见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小结一、问号的误用1、翠翠吃了一惊,低下头去。
她不明白这笑话究竟有几分真,又不清楚这笑话是谁诌的?2、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3、水生笑了一下。
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4、这道题谁会解?李远你会吗?赵潮。
他能做出来吗。
5、你能忘掉我吗,你能答应我好好的活下去吗,你真的能做到吗?二、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用1、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
2、杜牧诗云:“长安回望诱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三、括号的误用1、传说伊欧斯是希腊神话中“黎明”的化身,是希腊神泰坦的女儿。
(指的是晨曦和朝霞)2、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萧纲《折杨柳》)”四、顿号的误用1、爷爷,你渡船也能下凤滩,茨滩,青浪滩吗?2、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
3、我再说一遍:我,恨,你!4、总指挥发出点火命令:九八七……常见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小结一、问号的误用1、翠翠吃了一惊,低下头去。
她不明白这笑话究竟有几分真,又不清楚这笑话是谁诌的?2、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3、水生笑了一下。
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4、这道题谁会解?李远你会吗?赵潮。
他能做出来吗。
5、你能忘掉我吗,你能答应我好好的活下去吗,你真的能做到吗?二、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用1、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
2、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诱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三、括号的误用1、传说伊欧斯是希腊神话中“黎明”的化身,是希腊神泰坦的女儿。
(指的是晨曦和朝霞)2、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标点符号常见差错分析

标点符号常见差错分析一、句号的误用1.语气强烈的祈使句误用句号如:小王气愤极了,高声喊道:“你给我出去。
”“你给我出去”不是一般的陈述句,而是一种感情强烈的祈使句,用句号不足以表达这种愤怒情绪,应该为叹号。
2.在句意连贯处误用句号如:没有朋友,一个人是孤单的,做什么事都很难顺心。
爬山没有劲,打球没有趣,连看电影、看比赛,都缺乏滋味。
句中“爬山”后边的几个句子都是对“做什么事都很难顺心”的具体说明,句意是连贯的,可见“顺心”后面应该为冒号。
这样,文气就变得通畅了。
3.并列复句的分句间误用句号如:小张为人忠厚,对自己严格要求,说到做到。
对他人则宽大为怀,热情周到。
这是一个并列复句,“为人忠厚”后面有四个小句,实际上是两个并列的关系分句,“说到做到”后边的句号用得不对,应该为分号。
二、问号的误用1.否定陈述句误用问号如:发现的这具女尸无头、无手,没有办法从面部特征和指纹上查明死者是谁?实质上这是一个否定性的陈述句,“谁”并不是表示疑问,而是表示指称(不定指),句末的问号是误用,应改为句号。
2.非疑问句误用问号如:至于谁来当我们出版社的总编辑?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知道。
上面句子里,虽有疑问代词“谁”,但并不是疑问句。
“总编辑”后边的问号用错了,应该为逗号。
3.间接引语中的陈述句误用问号如:座谈会上有人问他对目前相声表演中出现的新形式,如男女对口相声、电吉他相声、群口相声有什么看法?句中虽然出现了“问”字,但是整个句子只是陈述提出的情况,属于间接引语,并没有直接引用说话人的疑问句,语调也是平缓的,显然是个陈述句。
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4.选择问句中问号的位置错误如:请问:到底是生来就盲的人比半道才盲的人幸福呢?还是恰恰相反。
这是一个由关联词语“是……还是……”关联两个候选项的选择问句。
既然是一个问句,不管有几个候选项,就都只能在句末用问号。
应把句中的问号移到句末,在句中原来问号的位置用逗号。
5.主谓倒装的疑问句中问号的位置错误如:怎么还不来呀?校长。
常见的标点符号错

去元知万事空,但 悲不见九州同”,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他那种至 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冒号后面全是提示的范围,但提示的只是两句 诗,因此冒号应该改为逗号,或将第二个逗号 改为句号放引号内。
类型八:表示推测的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 例句:会场上坐着二、三十人。 概数中间用了顿号,意思就发生了变化 类型九:省略号与等等不能并用 例句: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等等…… “等等”表列举未尽,省略号表示内容省略, 二者用法相同
我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姗在一 起谈笑风生。
此处没有必要使用标点符号,如果要用,只能使用破折号
类型十五: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
• 例句: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 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 进修。
类型五:对话中“××说”的位置不同,其后的标 点也不同。说在前用冒号,在中间用逗号,在结尾 用句号。
• 例句:(误)“你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 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 • “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 (正) “你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 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 • “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类型三:疑问句主谓倒置,问号用在句末。 • 例句(误)课听懂了吗?小梅?(只是形 式的变换,实质只是一个句子) (正)课听懂了吗,小梅? 类型四:引文末尾的标点。把引用的话独立 来用,末尾标点在引号内;把引用的话作为 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末尾标点在引号外。 例:顾宪成说:“当京官不忠心事主,…… 不配称君子”。(句末的句号应在引号内) 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育我们 要有一点怀疑精神。(引号内的逗号应在引号外)
常见的标点符号 错误类型
类型一:句中有疑问代词或疑问句格式,但 整句不是疑问语气,句末不用问号。 • 例句:(误)他问我为什么不去? • (正)他问我为什么不去。
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

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1.问号不能省略。
如:你今年去过北京、天津、上海……?2.两句可能会发生粘连,省略号后需加标点。
如:春节后,我去过北京、天津、上海……,北京雄伟,上海时尚。
3.省略号前通常不加标点,但后句省略的内容与前句无关系时,前句后要加标点。
4.问号和感叹号可以连用,表示两种语气兼有。
如:这到底是为什么?!5.咬文嚼字讲习所,作为机构名称尽量不用引号或书名号。
6.巴金在那一年获得了《但丁奖》。
(奖项不能用书名号,改引号。
各种证件名称也不能用书名号。
)7.《辞海》已形成一个“家族”,《辞海(彩图版)》便是这个家族的新成员。
“()”应该放到书名号外。
8.《三言两拍》是我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宝库。
《》改“”,作品集合不能用《》。
9.句内成分误用问号。
关于男人到底要什么?想弄清楚这个问题,还是先看男人的进化吧。
(前面是短语不是句子,问号应改为逗号。
)10.倒装句问号放句末。
“这照片到底还拍不拍?我的大摄影家。
”杨英一脸的不高兴。
(问号改为逗号,引号内的句号改问号。
)11.句子之间不能用顿号,顿号改逗号。
天很蓝、地很绿、水也很清。
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
(前面三句是句子,不是短语,顿号应改逗号。
)12.不能先用句号,再用分号。
一要有法制意识。
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二要有学习自觉。
抓紧时间我读好书;三要有感恩之心。
要懂得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句中一二三后的三个句号改逗号。
改法二,将分号改为句号。
)13.下面四句中反引号和句号颠倒。
第四句中也可将前面的”,改为。
”①正如孔子所说:“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②正如孔子所说,“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③正如孔子所说“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④正如孔子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14.句中前面”,应改为,”“我们的海军是这样的”,毛泽东抬起左手晃了晃小手指,对海军政委苏正华说,“管海军靠你。
海军要搞好,使敌人怕。
”15.句末句号不能放在括号外面。
常见标点符号误用

常见标点符号误用1.非疑问句用问号例: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分析:“这条路谁能走通”虽然有疑问词,但它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陈述句,故不能用句号。
2.倒装句中问号前置例: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分析:这是一个倒装句,“我的小姑奶奶”是全句的主语。
凡是倒装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地表达出疑问或反问语气。
不能一看到发问便加问号。
3.分句之间用顿号例: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分析:这里实际上是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
“欢快、昂扬、奋发”是联合词组。
凡是联合词组,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
4.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例: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的剧目。
分析:“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
第二层次应改为逗号。
5.连词前面用顿号例: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分析:“或”是连词。
在不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是“和”,是“及”,是“与”,均不能用顿号。
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6.概数中间用顿号例:她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分析:“十七八岁”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
既然是概数,就不能用顿号。
7.集合词语中间用顿号例: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分析:“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
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
8.句中没有句号径直用分号例: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分析: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
标点符号误用例析

标点符号误用例析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的一套符号,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正确地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下面就常见的标点符号误用举例辨析。
一、句号的误用:1.语气强烈的祈使句误用句号如:小王气愤极了,高声喊道:“你给我出去。
”“你给我出去”不是一般的陈述句,而是一种感情强烈的祈使句,用句号不足以表达这种愤怒情绪,应该为叹号。
2.在句意连贯处误用句号如:没有朋友,一个人是孤单的,做什么事都很难顺心。
爬山没有劲,打球没有趣,连看电影、看比赛,都缺乏滋味。
句中“爬山”后边的几个句子都是对“做什么事都很难顺心”的具体说明,句意是连贯的,可见“顺心”后面应该为冒号。
这样,文气就变得通畅了。
3.并列复句的分句间误用句号如:小张为人忠厚,对自己严格要求,说到做到。
对他人则宽大为怀,热情周到。
这是一个并列复句,“为人忠厚”后面有四个小句,实际上是两个并列的关系分句,“说到做到”后边的句号用得不对,应该为分号。
二、问号的误用:1.否定陈述句误用问号如:发现的这具女尸无头、无手,没有办法从面部特征和指纹上查明死者是谁?实质上这是一个否定性的陈述句,“谁”并不是表示疑问,而是表示指称(不定指),句末的问号是误用,应改为句号。
2.非疑问句误用问号如:至于谁来当我们出版社的总编辑?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知道。
上面句子里,虽有疑问代词“谁”,但并不是疑问句。
“总编辑”后边的问号用错了,应该为逗号。
3.间接引语中的陈述句误用问号如:座谈会上有人问他对目前相声表演中出现的新形式,如男女对口相声、电吉他相声、群口相声有什么看法?句中虽然出现了“问”字,但是整个句子只是陈述提出的情况,属于间接引语,并没有直接引用说话人的疑问句,语调也是平缓的,显然是个陈述句。
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4.选择问句中问号的位置错误如:请问:到底是生来就盲的人比半道才盲的人幸福呢?还是恰恰相反。
这是一个由关联词语“是……还是……”关联两个候选项的选择问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标点符号误用情况
一、顿号误用
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
容易出现下列误用现象。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点拨】这儿“三、四”是约(概)数,不应有顿号。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
【点拨】由“共同”可知“三四”并非一个班。
不能缺顿号。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
【点拨】“大专院校”是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能断开。
另如,“工农兵”“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等。
4.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点拨】“中学生、广西”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今年春季,这个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点拨】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
动宾短语并列时同此,如“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也错。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点拨】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号不用顿号。
7.连词前面误用顿号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花船、辰溪红船、以及沅陵黄船。
二、逗号误用
1.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逗号我校是……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点拨】此句中“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教师队伍”都是动词“有”的宾语,也无层次上的大小,所以它们之间用顿号即可。
2.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点拨】“白天”前应该用分号,因为该句三个分句却是两层意思,不如此显示不出层次。
当然,层次间关系除并列外,也可能是承接、转折、因果。
3.在话语人的最后误用逗号李三问:“去哪里?”“操场!”王二答道,这两个字吐得很重,让李三有些发蒙。
【点拨】在引用的话语结束后,在“说”(道、讲、问、答)之后的标点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逗号及其他标点符号。
4.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点拨】完整的直接引用(句号在引号内)前应该用冒号。
5.总结语前面误用逗号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点拨】“好一派……春光”是总结前三层,前面的逗号应该改为冒号。
三、分号误用
1.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
一的。
【点拨】“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是总结前文,分号改冒号。
误用原因同12,属未搞清前后关系。
2.句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踏实;三是耐得住寂寞。
【点拨】分号是在仅用逗号已无法区分层次的情况下使用。
3.句中有句号再用分号学习贵在自觉。
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
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点拨】分号同句号换位,明确层次关系。
四、冒号误用
1.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2.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省里表扬,二是……【点拨】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
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3.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点拨】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删。
4.同一人话语未完误用冒号“学习就怕‘认真’二字。
”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04天津)【点拨】“二字”后用逗号,冒号应换为逗号,因为句中“张老师”的话分前后两部分说的。
冒号管的应是一句独立完整的话。
五、问号误用
1.非疑问句用问号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
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点拨】整个句子有疑问才用问号,即需要人回答(或反问)才用。
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用问号。
该句前一问号应为逗号,后一问号应为句号。
2.选择问句多用了问号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点拨】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
注意:这里强调的句子是一个。
3.选择问句句群少用了问号站在他们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点拨】由相关的几个疑问句组成的选择关系的句群,各句的句末都要用问号。
以上由三个问句构成。
4.倒装句之间误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厂长严肃地说。
【点拨】引号内属于成分倒置,是一个句子,因而只能有一个句末点号,否则会造成句子结构的不完整。
且只能用于句末。
改法:问号改为逗号,“同志们”后用问号。
另外,感叹号、句号使用也存在这一错误,如:①多美啊!济南的冬天。
(主谓倒装)②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
没精打采的。
(定语和中心语倒装)都属误用。
特别提醒:反问的语气强烈时,可以用叹号而不用问号。
如,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
六、省略号误用
1.与“等”并用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的有公务员、警察、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
【点拨】表列举的省略号功能和“等”“等等”相同,只能保留其一。
七、破折号误用
1.与“即”“就是”等词并用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
【点拨】此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同“即”“就是”等意思,只能保留其一。
2.少用了破折号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点拨】“秦山第二核电厂”是解释前面的,且属于句子的有机构成部分(否则用括号),前面应加“──”,去掉引号。
八、书名号误用
1.误用于课程、机构、会议、活动等名称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点拨】书名号表示书报、文章、剧作、歌曲等的名称,而“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却不属于此,乃机构名,可用引号表示强调。
九、括号误用
1.非注释语误用括号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点拨】括号里的话是用
来注释前文的,判断其使用是否恰当,要看括号的文字是不是在注释前面的内容。
此处“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不是注解“详细地址”的,不应使用括号,应删去,在“地址”后面加逗号。
2.括号位置错误①写文章应力求“句无余字,篇无长语”。
(姜夔《白石诗说》)②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点拨】括号里的文字如果是注释句中的一部分,括号应紧贴被注内容之后,如①句的句号应后移至括号完;如果是注释整个句子,应放在句号外,②句的句号应提前到“成了路”后。
十、引号误用
1.滥用引号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点拨】根据《标点符号引用法》引号的加引范围可知,句中的“海尔—波普”不是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也不是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因此加引不当,属于滥用,应去掉。
2.非直接引用误用引号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点拨】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
如果是直接引用只能是“我脚……不能来上课了。
”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3.加引范围不清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点拨】此题有两处错误:一处是加引范围不清。
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
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此句俗话应为“礼多人不怪”,因此“嘛”字应放在单引号之后,因为它是说话人的语气词。
另一处是“俗话说”后冒号应删去。
4.引语末标点位置错误①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②作文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点拨】引用的话是独立的,末尾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如果只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用其他标点。
故①②恰好用反。
特别注意:引语末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感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话的组成部分一般也要保留。
如,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徒!”;引号中还有需要引用的再用单引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