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烹饪机器人锅具识别算法_闫维新

合集下载

基于机器视觉的餐饮业菜品自动识别技术研究

基于机器视觉的餐饮业菜品自动识别技术研究

基于机器视觉的餐饮业菜品自动识别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机器视觉的餐饮业菜品自动识别技术也逐渐成为了一种热点研究方向。

这种技术能够通过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来识别出推荐菜品图片或者菜品摆盘图片中的各种菜品,并自动进行分类和识别。

该技术若能够应用于具体的餐厅,将会极大地提高其自动化运营水平和客户体验,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和品牌影响力。

一、技术原理基于机器视觉的餐饮业菜品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大致分为以下步骤:首先,通过相机或手机等设备捕捉到菜品图片,然后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提取图片中的特征点。

接着,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这些特征点进行分类和归类,最终得出识别结果并在客户端显示。

该技术所依赖的机器学习算法一般包括卷积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等。

当输入一个待识别的菜品图片时,这些算法将会对其各个特征点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最终得出该图片中的菜品名称和类型。

二、技术应用场景基于机器视觉的餐饮业菜品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餐饮业领域。

例如在一些餐厅中,这种自动识别技术可以方便顾客自主点餐,减少了服务员的工作量,可以更好地提高客户满意度。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线上美食社区,方便用户上传分享自己用餐时的美食照片,并快速识别各种菜式,为其他用户提供参考。

此外,在一些高档餐厅中,基于机器视觉的菜品自动识别技术还可以嵌入到营销推广环节中。

例如将推广海鲜套餐、特色美食等内容通过客户端展示,客户仅需拍照即可得出该餐厅的高人气菜品,提高消费者点餐体验。

三、技术实现难点基于机器视觉的餐饮业菜品自动识别技术在实现过程中,会存在以下难点:1. 对图片质量的要求较高。

菜品图片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机器视觉的识别效果,所以在实现该技术时,需考虑到各种不同的图片环境因素,例如光线、角度、遮挡等因素。

2. 需要大量数据支撑。

机器学习算法是基于数据进行的,为了能够让系统达到更好的识别准确率,需要大量标注好的训练数据,这也是实现该技术较为复杂的难点之一。

基于机器视觉的菜品智能识别技术探讨

基于机器视觉的菜品智能识别技术探讨

基于机器视觉的菜品智能识别技术探讨作者:朱泽宇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54期【摘要】伴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与传感技术获得了空前的进步与发展,与传统的人工作业相比,机器生产不仅生产量稳定,而且生产效率高,可以节省大量的生产成本。

针对以往人工打菜分配不均、效率低下等多种问题,对基于机器视觉的菜品智能识别技术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结合传统图像识别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菜品智能识别技术,可以有效的代替以往通过人眼来实现对菜品的识别。

【关键词】机器视觉;菜品;智能识别技术一、基于机器视觉的菜品智能识别系统的总体设计首先,要在该系统中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选择适合消费者的饭量,然后通过打饭机窗口来实现自动打饭,在经过打饭程序后,消费者的餐盘会通过输送机传递至工位,然后餐盘随着该输送机运动[1]。

其次,消费者在点菜窗口对菜品或者套餐进行选择,然后完成支付,负责整个菜品识别智能系统中则会对消费者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显示,并提示消费者到取菜窗口等待自己的餐盘到位。

最后,在餐盘送至取菜口时,则取菜口的窗户显示屏会根据该餐盘的流水来提示餐盘已到位。

消费者根据自己的用餐流水号来取走餐盘。

如果某到达取菜口的餐盘没有被及时取走,则会通过输送机的出口将其排放到立式餐盘存储机上,这样,用户则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及时取走餐盘,不会影响后续其他乘客需求。

为保证本次基于机器视觉的菜品智能识别系统设计后得到有效应用,规定该系统的定位精度误差控制在5毫米以内,每次抓取食物重量不得超过0.3千克,食物的抓取精度不得小于0.01千克。

在抓取食物过程中,要求40—60秒之内,将三个菜品抓取到饭盘上。

本系统中所使用的所有机器设计都符合相关的食品卫生要求,达到《国标GB19891-2005机械安全机械设计》的卫生要求的相关要求规范。

菜品识别系统中要求菜品种类不得低于10种;为保证该系统实物抓取效果的安全高效卫生,还设置报警装置,通过视觉检测系统,对所抓取菜品进行检测,如果菜盘中菜品数量过少,无法及时对其菜品实现智能识别与检测,则报警装置会发出警报,并提醒对实验菜品区域补充菜盘与菜品。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与触觉的碗碟自动检测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与触觉的碗碟自动检测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254036.7(22)申请日 2019.08.05(73)专利权人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地址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鸣新中路22号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72)发明人 涂琴 黄宝根 岳东海 颜鹏 眭翔 吴琪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代理人 王昊(51)Int.Cl.G01N 21/01(2006.01)G01N 21/95(2006.01)(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基于机器视觉与触觉的碗碟自动检测装置(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与触觉的碗碟自动检测装置,属于产品质量检测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与触觉的碗碟自动检测装置,包括碗碟装夹工作台、机器视觉与触觉一体化检测机构、碗碟上下料机械臂和传送机构,机器视觉与触觉一体化检测机构和碗碟上下料机械臂分置于碗碟装夹工作台的两侧,碗碟上下料机械臂用于在碗碟装夹工作台上取放碗碟,机器视觉与触觉一体化检测机构用于对碗碟装夹工作台上的碗碟进行检测,传送机构安装于碗碟上下料机械臂的一侧,用于传送碗碟。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碗碟自动化检测,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次品检出率和质量控制的稳定性,具有集成度高、结构紧凑、检测对象适应性强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9页 附图3页CN 210376110 U 2020.04.21C N 210376110U1.一种基于机器视觉与触觉的碗碟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碗碟装夹工作台(1)、机器视觉与触觉一体化检测机构(2)、碗碟上下料机械臂(3)和传送机构(4),所述的机器视觉与触觉一体化检测机构(2)和碗碟上下料机械臂(3)分置于碗碟装夹工作台(1)的两侧,所述的碗碟上下料机械臂(3)用于在碗碟装夹工作台(1)上取放碗碟(5),所述的机器视觉与触觉一体化检测机构(2)用于对碗碟装夹工作台(1)上的碗碟(5)进行检测,所述的传送机构(4)安装于碗碟上下料机械臂(3)的一侧,用于传送碗碟(5);其中,所述的碗碟装夹工作台(1)包括旋转机构、碗碟装夹机构、碗碟压紧机构和顶部视觉相机(1-6),所述的碗碟装夹机构安装于旋转机构上,用于驱动碗碟装夹机构上的碗碟(5)旋转;所述的碗碟压紧机构设于碗碟装夹机构的正上方,用于压紧碗碟装夹机构上的碗碟(5)以防止碗碟(5)在垂直方向上跳动;所述的顶部视觉相机(1-6)安装于碗碟装夹机构的上方,用于拍照检测碗碟(5)碗口或碗底的圆整度以及碗底的内外表面质量;所述的机器视觉与触觉一体化检测机构(2)包括二自由度直角坐标机器人(2-1)、摆臂机构、柔性手指触觉模块(2-5)和末端视觉模块(2-6),所述的摆臂机构安装于二自由度直角坐标机器人(2-1)上,由二自由度直角坐标机器人(2-1)带动摆臂机构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移动;所述的柔性手指触觉模块(2-5)和末端视觉模块(2-6)分别安装于摆臂机构的末端,由摆臂机构调节柔性手指触觉模块(2-5)和末端视觉模块(2-6)相对于碗碟(5)的倾斜角度和位置;所述的柔性手指触觉模块(2-5)用于与碗碟(5)表面贴合来检测碗碟(5)表面的光滑度;所述的末端视觉模块(2-6)用于检测碗碟(5)内外曲面的外形质量;所述的碗碟上下料机械臂(3)包括升降机构、二自由度水平关节机器人(3-3)、翻转关节(3-4)和碗碟抓取机构(3-5),所述的二自由度水平关节机器人(3-3)安装于升降机构上,由升降机构带动二自由度水平关节机器人(3-3)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所述的碗碟抓取机构(3-5)通过翻转关节(3-4)安装于二自由度水平关节机器人(3-3)上,由二自由度水平关节机器人(3-3)和翻转关节(3-4)带动碗碟抓取机构(3-5)抓取碗碟(5)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和翻转。

人工智能烹饪机器人

人工智能烹饪机器人

人工智能烹饪机器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之一就是烹饪领域。

人工智能烹饪机器人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将传统的烹饪方式与智能科技相结合,为人们带来了独特的饮食体验。

本文将就人工智能烹饪机器人的原理、功能以及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一、人工智能烹饪机器人的原理人工智能烹饪机器人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对原始食材成分、烹饪工艺进行分析,控制机械手臂进行精准操作,模拟出人类厨师的烹饪过程。

它利用高精度的传感器感知温度、湿度等参数,并结合事先建立的烹饪数据库,通过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学习,能够自主判断食材的状态,调整烹饪策略,并最终达到预期的烹饪效果。

二、人工智能烹饪机器人的功能1. 自动测量和配料:人工智能烹饪机器人配备多种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食材的重量和成分,根据用户的设定,自动调整配料比例。

2. 烹饪菜肴多样化:通过上百种烹饪工艺和数千种食谱的储存,烹饪机器人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和口味偏好,制作出各种各样的菜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 智能烹饪控制:烹饪机器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控制温度、时间、火候等烹饪参数,确保食材烹饪的恰到好处,避免过生或过熟的情况。

4. 云端智能学习:人工智能烹饪机器人可以将使用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分析和学习,通过不断积累经验,逐渐提高烹饪技巧和智能化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三、人工智能烹饪机器人的应用前景人工智能烹饪机器人作为一项创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对于繁忙的现代人来说,烹饪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而烹饪机器人的出现可以将烹饪过程自动化,大大节省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烹饪机器人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饮食需求,比如老人、儿童、体弱者等特殊人群,可以根据他们的口味和营养需求,制作出符合要求的菜肴,为他们提供更好的饮食保障。

再次,人工智能烹饪机器人可以帮助减少食材的浪费,通过精准的配料和控制烹饪参数,避免了因操作不当导致的食材变质或糊糊的情况,减少了人们的经济和资源浪费。

基于人工智能视觉识别的菜品自主成分分析相关探索

基于人工智能视觉识别的菜品自主成分分析相关探索

基于人工智能视觉识别的菜品自主成分分析相关探索
菜品自主成分分析是指通过人工智能视觉识别技术,对菜品的成分进行自动识别和分析。

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餐饮行业提高菜品的成分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提高菜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菜品自主成分分析的实现需要通过人工智能视觉识别技术对菜品的图片进行分析和识别。

需要搭建一个经过训练和学习的深度学习模型,用于识别不同菜品的图片。

该模型通过分析菜品的外观特征和色彩信息,可以将不同菜品的图片进行分类和区分。

在菜品自主成分分析中,除了识别菜品的种类,还需要进一步分析菜品的成分。

这可以通过进一步训练模型来实现。

模型需要学习菜品的形状、质地、颜色等特征,并将这些特征与成分进行关联,从而实现对菜品成分的自主分析。

菜品自主成分分析还可以结合其他技术来提高准确度和应用范围。

可以使用基于光谱分析的成分检测技术来对某些特定成分进行识别,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

还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将不同菜品的成分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提供更准确和全面的成分信息。

菜品自主成分分析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可以帮助餐馆和厨师更好地掌握菜品的成分和口感特点,有助于提高菜品的研发和烹饪技术。

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菜品的成分和营养价值,选择更加符合自己健康需求的菜品。

菜品自主成分分析也有望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帮助相关部门监测和控制食品的成分和质量问题。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智能厨房中的应用方法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智能厨房中的应用方法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智能厨房中的应用方法智能厨房是指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厨房中的各种设备和家居进行智能化连接,实现智能控制和自动化操作的一种创新厨房系统。

计算机视觉技术作为智能厨房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一种模拟人类视觉系统的技术,通过计算机摄像头或其他感应器获取图像或视频,然后解析和分析其中的信息,从而识别、理解和处理图像中的对象和场景。

在智能厨房中,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通过摄像头等设备实时获取厨房内的图像数据,并对厨房中的各种物体、操作和环境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

首先,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用于智能厨房的环境感知。

通过识别厨房中的人、物体和动作,计算机视觉系统可以获知当前的厨房使用状态。

例如,通过识别厨房中的人脸特征,可以实现智能门禁系统,确保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进入厨房。

此外,计算机视觉还可以感知厨房中的温度、湿度和光线等环境参数,根据这些信息自动调节空调、通风和照明设备,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其次,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厨房的食材识别和检测。

通过对食材进行图像识别和分析,计算机视觉系统可以识别不同的食材并监测其新鲜度和质量。

例如,可以通过拍摄食材的视频或图片,使用计算机视觉算法分析食材的颜色、纹理和形状等特征,判断其是否新鲜、完整或有无异物。

这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检查手段,使其能够及时选择和处理食物。

此外,计算机视觉技术还可以用于智能厨房中的菜谱和烹饪过程辅助。

通过对菜谱和食材的图像进行分析,计算机视觉系统可以自动识别菜谱中的食材以及所需的烹饪步骤,并向用户提供相关的操作指导。

例如,当用户在厨房中放置食材时,计算机视觉系统可以自动识别该食材,并在显示屏上显示与之搭配的菜谱和烹饪方式。

同时,计算机视觉还可以监测烹饪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和火力等参数,并实时提供烹饪建议和警告,确保食物的口感和安全。

最后,计算机视觉技术还可以用于智能厨房中的垃圾分类和回收。

基于机器视觉的餐厅菜品识别技术研究

基于机器视觉的餐厅菜品识别技术研究

基于机器视觉的餐厅菜品识别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应用这些技术,其中就包括餐饮业。

在餐厅里,往往会出现一些与菜品相关的问题,比如点错了菜品、不记得自己曾经点过什么、或者在菜品出现问题时难以找到具体的问题所在。

这些问题在忙碌的就餐时间里会给服务员和顾客带来很多麻烦,所以很多餐厅开始尝试采用基于机器视觉的餐厅菜品识别技术。

基于机器视觉的餐厅菜品识别技术是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餐厅内菜品的快速识别,可以将菜品的种类、份量以及制作情况等信息呈现在屏幕上,让顾客更加直观地了解菜品,并且减少服务员的人为差错。

这种技术应用在餐饮业中,可以提高餐饮服务质量、增加客户满意度、提升厨房效率、降低餐饮成本,是未来餐饮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如何实现基于机器视觉的餐厅菜品识别技术方面,常见的做法是通过使用数码相机捕捉菜品图像,再通过图像识别算法进行分析和识别。

这种算法主要包括机器视觉领域中经典的图像处理技术、深度学习算法、以及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菜品解析算法。

首先,图像处理技术是基于机器视觉的餐厅菜品识别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对菜品图像进行处理,可以提取出菜品的特征信息,例如颜色、质地、形状等,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读取的形式,从而识别出菜品的品种和份量等信息。

目前,常见的图像处理技术包括边缘检测、灰度变换、图像融合、人脸识别等。

其次,深度学习算法则是目前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在餐饮系统中,深度学习算法可以通过对大量菜品图像进行训练,从而实现对复杂菜品的精准识别,同时还可以对图像进行分类处理,并判断出各个菜品之间的区别。

现阶段,目前常用的深度学习算法有:识别与定位算法、卷积神经网络等。

而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菜品解析算法,主要是通过对菜品名称进行语义分析和结构书写来实现对菜品品种的解析。

这种算法是对传统语言理解技术的升级版,它不仅可以对菜品名称进行识别和字符分析,同时还可以通过对菜品名称的自动解析,从而得到菜品的具体特征和所包含的营养成分等信息。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餐厅机器人[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餐厅机器人[实用新型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312923.1(22)申请日 2016.11.21(73)专利权人 河南理工大学地址 454003 河南省焦作市高新区世纪大道2001号河南理工大学(72)发明人 张涛 尚博阳 陈炜圻 张丽 方新宇 李磊 张君其 周峰 (51)Int.Cl.B25J 11/00(2006.01)B25J 13/08(2006.01)B25J 5/00(2006.01)(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餐厅机器人(57)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餐厅机器人。

包括用于采集信息的数据采集模块、用于人机交互的信息交互模块、用于驱动机器人运动的驱动模块、用于信息处理及指令发送的主控模块、用于为以上模块提供电能的电源模块。

本实用新型具有精度高、使用方便、不需要提供轨道等外部辅助进行导航的特点,实现在餐厅中代替人工,进行送餐、点餐等服务,可广泛应用于各类餐厅,代替传统的人工服务员,降低劳动成本。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CN 206200992 U 2017.05.31C N 206200992U1.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餐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机器视觉的餐厅机器人包括数据采集模块、主控模块、驱动模块、信息交互模块、电源模块;其中,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周边环境进行信息采集,并将信息传送给主控模块;信息交互模块,用于与使用者进行人机交互,可接收使用者的指令并给予相应反馈;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控制机器人运动的电机等动力装置;主控模块,用于接收上述数据采集模块、信息交互模块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之后,向上述驱动模块发送运动控制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餐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双目摄像头、测距模块、人体检测模块;其中,双目摄像头用于将机器人所处环境进行图像识别与采集,并将所采集到的图像信息传送到主控模块;测距模块用于测量机器人本体与周围障碍物的距离,并将此距离传送给主控模块,主控模块会将信息进行处理,从而避免机器人与障碍物发生碰撞;人体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上述双目摄像头所看到的障碍物是否为人,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送到主控模块,主控模块处理上述双目摄像头和人体检测模块所采集到的信息后,发送下一步机器人所要执行的指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示教系统锅具识别
示教系统锅具识别有如下几个步骤 : 锅具边缘 提取和标记 、 锅具特征点提取 、H a u s d r o f f 图像匹配 . 2. 1 锅具边缘提取和标记 J . C a n n y 于 1986 年 提出 C a n n y算子 , 它与 L O G( l a p l a c i a no f g a u s s i a n ) 边缘检测方法类似 , 都属于是先平滑后求导数的方 法. J . C a n n y 给出了评价边缘检测性能优劣的 3 个 指标 : 好的信噪比 、 定位性能高 、 对单一边缘仅有唯
中式菜肴以其色 、 香 、味 、意 、形闻名于世 , 有着 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 中式菜肴烹调方法多 样 , 操作程序极为复杂 , 烹饪技巧的运用和火候的掌握 依靠厨师个人经验 . 因此 , 中式菜肴烹饪机器人 的出现 , 迎合了中国烹饪工业化的需求 . 中式菜肴 烹饪技术要求极高 , 优秀的厨师必须通过长年累月 的实践经验积累 , 才能有限的重复和准确地完成各 种烹饪动作 . 因此 , 对不同厨师的典型 烹饪动作进 行记录和学习 , 是中式菜肴烹饪机器人烹饪动作再 现的关键 , 尤其是锅具运动 , 是烹饪机 器人运动构 成的重点和难点 . 示教系统的作用就是通过计算机 视觉系统记录厨师完成特定的烹饪动作 , 然后得出 当前锅具的位姿 , 通过一连串图像 , 计 算得到锅具 速度 、加速度 、 角速度等运动参数 , 因此示教系统中 对厨师锅具的提取是整个示教系统的重点和难点 . 本文介绍的是一种基于机器视觉 的烹饪机器 人示教系统锅具提取方法 , 通过采用锅具边缘的曲 率作为表征锅具形状的特征点 , 使用加权 H a u s d o r f f 距离提取杂乱画面中锅具的轮廓曲线和拟合椭圆 参数 , 计算出当前锅具位姿 , 作为锅具 示教系统的 运动依据 .
2 [ 4]
3( x ﹒y ¨ -﹒ y x ¨ ) ( x ﹒x ¨ -﹒ y y ¨ ) ) /( x ﹒ +﹒ y) ,
… … … …
( 4)
( 4) 式中 , x ﹒为x ﹒( t , σ) ,y ﹒为y ﹒( t , σ) ,x ¨ 为x ¨ ( t , σ) ,y ¨ 为y ¨ ( t , σ) ,x 为x ( t , σ) , y为 y ( t , σ) . 通过 ( 4) 式 即可求出曲线的角点 , 它是曲线中的大曲率点 , 而 切点和拐点提取的重要性远远不如角点 , 并且曲率 较小 , 难以提取 . 本文仅以角点的曲率作为图像匹 配的特征点 , 如果需要使用切点和拐点 , 可以采用 寻找局部极值点的方法提取 , 在此不再赘述 . 通过局部曲线拟合然后计算 曲率和选取特征 点的方法计算量大 . 数字图像是一系列的 离散点 , 并且对真实世界模拟图像信号进行数字化转化过 程中 , 不可避免的产生转化误差和噪声的引入 , 利 用曲率尺度空间的思想 , 首先将信号进行高斯卷积 计算 , 将 ( 1) 和( 2) 式转换成离散 形式然后完成平 滑运算 , 然后计算离散曲线的各点的离散曲率 , 从 而提取角点作为特征点 . 文献 [ 5] 介绍了一种简便 的离散点轮廓曲率计算方法 . 对于离散曲线 Г 有: Г = { P ( x ,i = 1, 2, … , n } , 其中 , P i: i, y i) i是曲线上的 一个二值像素点 , 此点的邻域 : Ψ ( P { P i)= ik, …, P ,P , 其 中 , k为邻域 半径 , 当 k i -1 , P i i +1 , …, P i + k} 很小的时 , P i和其两个领域端点之间的距离近似相 等,即 P P P ( i ) 为: i i k ≈ P i i + k , 则点 P i曲率 k 4 k ( i )= (P P +P P P i i k i i + k ) -P i k i + k 2 (P P + P P ) i i k i i + k
转和位移可以在一定的空间尺度下重合 . 本文采用 图像模板的匹配方法 , 监测图像中与模板之间匹配 程度最高的部分 . 需要将当前待匹配图像的不同连 通成分的特征点与模板的特征点进行相似度计算 , 获取图像中模板所形容的图像的位置 , 因此特征点 的选取是图像匹配的关键环节 , 角点 、切点和拐点 则是形容一个图像形状的最基本的单元 .
[ 1]
图片 , 自动烹饪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主完成中式菜 肴烹饪工艺的机器 . 实现自动烹饪机器人必须符合 烹饪的 3个标准化 , 首先是物料加工标准化 , 机器 人烹饪物料对料形 、重量 、颜色等有着严格的规范 . 其中物料分为主料 、辅料 、配料等 , 这是烹饪标准化 的基础 . 其次是烹饪动作标准化 , 将厨师烹饪工艺 分类 , 然后根据不同烹饪工艺所需要的动作进行机 械模拟 , 并设计机械部件来实现所需的烹 饪动作 . 再次是烹饪过程标准化 , 烹饪过程是由不同的烹饪 动作组合而成 , 首先设定特定菜肴所需要的不同烹 饪动作以及每个烹饪动作的实现参数 , 然后将这一 [ 2] 系列的烹饪动作标准化 .
1 自动烹饪机器人概述
图 1 所示为中式菜肴自动烹饪机 器人的样机
收稿日期 : 2009 -09 -19 基金项目 : 国家 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服务机器人课题重点项目 ( 2006A A040205、2007 A A041601 和 2007 A A041602) 作者简介 : 闫维新 ( 1978— ) , 男 , 博士生 , 主要从事自动控制和智能机器人的研究
第 1 期
闫维新等 :基于机器视觉的烹饪机器人锅具识别算法
139
2 2 5/ 2
本文采用锅具边缘的曲率作为表 征锅具形状 的特征点 , 因为在整个示教过程中 , 锅 具是在世界 坐标系下进行 3 个方向的位移和 3 个轴旋转动作 , 因此具有旋转不变性 、 位移不变性和倒数的缩放特 性的曲率是最适合做特征点的 . 曲率是描述曲线弯 曲程度的量 , 平面曲线的曲率就是针对曲线上某个 点的切线 方向角对弧长 的转动率 , 通过微分 来定 义 , 表明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 . 它可以 唯一的决定 曲线 , 对于曲线上的某一点的曲率可以通过求该点 的一阶和二阶导数来计算 . 对于参数 化给出 的曲线方 程 Г ( t )=( x ( t ) , y ( t ) ) ( t 为任意参数 ) 中 , 将曲 线作为一个二 维信 号: { x ( t ) ,y ( t ) } , 分别演化 x ( t ) 和y ( t ) , 最后计算 演化后的曲线的曲率过零点 , 提取角点 , 角点的曲 率即可作为图像匹配的特征点 . 一条光滑的曲线 , 其参数化表示方法为 : Г ( t ) = ( x ( t ) ,y ( t ) ) , 其曲率计算公式为 : x ﹒( t ) y ¨ ( t )-¨ x ( t ) y ﹒( t ) k ( t )= 2 2 3 /2 , ( x ﹒ ( t )+﹒ y( t ) ) 曲线经过 高斯卷 积后为 : Г t )=( x ( t , σ) ,y ( t , σ( σ) ) , 高斯卷积核为 : g ( t , σ) = σ 且 x ( t , σ) = x ( t ) g ( t , σ ) = -∞ x ( v ) g ( tv , σ) d v= 1 ( tv ) x ( v ) e x p ( ) d v , 2 ∞ 2σ σ 2π 1 t e x p ( - 2) , 2σ 2π
一响应
[ 3]
. C a n n之 乘积的最优化 逼近 . 图 2 是不同阀值 τ 下锅具快速 C a n n y 边缘提取效果 ,对 2 于所有边缘提取方法 , C a n n y 边缘提取可以得到最 好的闭合曲线 , 在此不做详述 . 把图像中相互连接的像素集合作为一个组 , 叫 做连通成分 . 本文采用 8 连通作为连通类型 , 把图 像中互 相连接的像素 集合进行标记 , 形成若 干对 象 , 每个对象就是不同的连通成分 : F 连通标 1 ~F n. 记计算采用逐行扫描的方式 , 流程如下 . 二值图像 D( x ,y ) 是一个 m × n 的矩阵 , d 是 i ,j 图像内的一个二值像素 , t 为标记值 , 初始值为 2. 扫 描第一行时 , d i , 0如果为 1, 则判断 d i -1, 0 , 如果 d i -1, 0 标记为 t ,则 d , 如果 d i , 0亦标记为 t i1, 0标记为 0, 则 d + 1; 扫描到第 j 行时 , d 如果为 1, 首 i , 0亦标记为 t i ,j 先判断 d 等于 d 如 i -1, j 1标记值 , d i ,j i1, j -1的标记值 . 果为 0 则 d 等于 d 的标记值 . 如果依然为 0 , 则 i ,j i ,j -1 判断 d 赋予新的标 i +1, j -1的标记值 , 如果都为 0, d i ,j 记值 . 当扫描第 j 行时 出现如图 3 中 ( a ) 的状 态 , d 为t i -1, j 1为 t 1 ,d i ,j -1为 0, d i +1, j -1为 t 2, 则 d i ,j 1 , 并且 标记所有 t b ) 所示 . 2 的像素为 t 1 , 如图 3 中 (
138
四川师 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33卷
烹饪机器人示教系统的作用就是通过计算机 视觉系统记录厨师完成界定的烹饪动作 , 然后得出 当前锅具的位姿 , 通过一连串连贯的图像记录 , 然 后分析速度 、 加速度 、角速度等运动参数 . 基于机器 视觉的烹饪机器人示教系统流程为 : ( 1) 在复杂背 景中提取运动的锅具 ; ( 2) 拟合出锅具空间圆的位 姿及参数 ; ( 3) 得到出锅具运动的轨迹 、速度加速 度的运动曲线 ; ( 4) 基于约束最优化得到烹饪机器 人实际的锅具运动参数 , 完成烹饪示教 机器学习 过程 . 本文为烹饪机器人示教 系统基础 — — —锅 具提 取 , 是整个示教系统的基础与核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