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要点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3、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4、有关0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 + 0 =a 0 + a = 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 -0 = 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 -a = 0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a ×0 = 0 ; 0 ×a = 0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 ÷a = 0 ;⑥0不能做除数:a÷0 = (无意义)5、租船问题。
解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假设、再调整。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教案

第5 课时解决问题1.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让学生掌握先假设后调整的方法与策略。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能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
难点:能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多媒体课件。
一、引入新课1.创设问题,铺垫新课。
(1)公园里每条小船能坐4人,24个人要坐几条小船?如果租每条小船20元,一共要花多少钱?(2)公园里每条大船能坐6人,24个人要坐几条大船?如果租每条大船35元,一共要花多少钱?(3)如果你是这24人中的一员,想一想,你是选择租小船还是租大船,为什么?2.引入新课。
(出示例5情境图)在周末的时候,张老师带着30名学生去公园游玩,他们该怎么租船呢?引导学生明白租船的方法有多种,要么全租小船,要么全租大船,要么一部分租小船一部分租大船。
师:这么多租法中,老师该选哪一种呢?生:选择最便宜的来租船。
师:很好!那么哪一种租法最便宜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探究新知师:租船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如何知道哪一种最便宜?生:先算一算各种租船的方法都需要花多少钱,然后再比较。
师:很好!那我们先来尝试第一种,如果全都租的小船,该花多少钱?学生列式计算。
30÷4=7(只)……2(人)生:如果都坐小船,需要7+1=8条船,每条船20元,要花8×20=160元。
师:为什么是8只?生:还剩下2人,需要再安排一只小船。
师:对。
其中7只船坐满了人,另1只没坐满,只坐了2人,还空余2个座位。
是不是最便宜的呢?我们再来看看,如果都只租大船会怎么样?学生列式计算。
30÷6=5生:30人如果坐大船,能够坐满,每只35元,一共需花5×35=175元。
师:全租小船和全租大船相比,哪个更便宜?生:全租小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精品同步教案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被减数
减数
差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教后 反思
本节课将计算与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 对每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先借助线段图解决问题,唤起学生对加、减法已 有的知识和经验,再通过对比、分析已知与未知信息之间的关系,让学生 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时,注意建立新、旧 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沟通,多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思 维和表达能力,有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站在新的高度去理解原来学过的 算理算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明确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备注
一、情境导入,导入新课
简单介绍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
一下青藏
学生回答。
铁路,调
些信息呢?(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
指定几名学生回答,画出线段图,再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课堂预设:814+1142=1956(板书)
教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什么时候用加法解决问题?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指定几名学生回答,并进行 总结。 课堂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作加法。相加的两个数 叫作加数,加得的数叫作和。
学生多回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答,学生
自己完
(板书)
善。
课堂小结: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课件。
1课时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学生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准备:课件。
第3课时带括号的四则运算(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第4课时租船问题(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租船问题,学会在解决问题时,先假设,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的方法。
2.在解决租船问题时,能灵活运用四则运算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解决租船问题,学会在解决问题时,先假设,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语言表达租船问题的思路,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测试卷(带答案)(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
(共19分)1.计算1235-2480÷8×2时,先计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结果是().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560÷(630÷)=80 ×45-580=545 (+560)÷25=443.根据4523-3506=1017,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4523-()=3506 1017+3506=()4.加一个小括号,使459-36×13÷3的运算顺序改成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该算式应该改为()结果是().5.0除以一个非0的数,都得(),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和是840,则被减数是().6.水果店运来6箱芒果和4箱苹果,共428千克,其中每箱苹果35千克,则每箱芒果()千克.7.根据24×54=129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48×54=()1296÷()=72 648÷54=()8.梨树与桃树的共有480棵,其中梨树棵树是桃树的3倍,则梨树有()棵,桃树有()棵.二.判断题。
(共5分)1.650-56+189=650-189+56。
()2.根据算式○-□=△,得出□=○+△.()3.18×5÷18×5=90÷90=1.()4.148与152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75.()5.四则运算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计算480÷(34-18)先算除法.()三.单选题。
(共10分)1.计算240+(75-65÷5)时,应先算().A.75-65B.65÷5C.240+752.下列算式是先减法,在乘法,最后除法的算式是().A.430-45×6÷5B.8×(234-170)÷4C.(287-87)÷8×93.在□+0,□-0,□×0,0÷□中,结果一定是0 的有()个.A.1B.2C.34.图书馆有故事书320本,科技书比故事书的4倍还多40本,图书馆一共有多少本故事书和科技书,下列算式正确的是().A.320×4+40B.320×4+40+320C.320×5+405.找规律:3,5,9,17,(),65,129......A.32B.33C.34四.计算题.1.口算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复习

四年级第一单元复习一、整数四则运算顺序例1.如果要把算式864﹣12×6÷9的运算顺序改成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那么该算式应改为.【分析】根据题意,原式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减法,要想先算乘法,再算减法,要用小括号把864-12×6括起来,然后再进一步解答.【解答】解:把算式864-12×6÷9的运算顺序改成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要用小括号把864-12×6括起来,即(864-12×6)÷9故答案为:(864-12×6)÷9练习:1.如果把算式120÷4×25﹣92的运算顺序,改变成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那么算式应该是,得数是.2.把315﹣15×3÷9的运算顺序改为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算式是3.如果通过加括号把算式472﹣14×6÷7的运算顺序改成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那么该算式应改为.4.0乘都得0,0除以任何都得0.例2.把75﹣72=3,18×3=54,95+54=149,合并成综合算式是.【分析】减法结果作为乘法中的一个因数,乘法中的积作为加法中的一个加数,由此顺序改写即可.【解答】解:把75-72=3,18×3=54,95+54=149,合并成综合算式是95+18×(75-72)故答案为:95+18×(75-72)练习:1.用56×12=672,875÷35=25,672+25=697三个算式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是.2.认真观察18÷3=6、41﹣6=35、35÷7=5然后把这三个一步算式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是.3.1000÷125=8,8+32=40,92﹣40=52这三个算式组成的一个综合算式是.例3.100减去100除以100的商,所得的差再加上100,列出综合算式是.【分析】先用100除以100求出商,再用100减去求出的商得到差,最后用差加上100即可.【解答】解:100-100÷100+100=100-1+100=99+100=199故答案为:100-100÷100+100=199.练习:1.30个240除以40的商,比480少多少?列综合算式2. 120加上720除以9的商,再减去86,结果是多少?列综合算式3. 5个140加上180的和,除以40,商是多少?列综合算式4. 74与28的差乘以56与54的和,积是多少?列综合算式5. 120里减去15与6的积,所得的差再乘以8,积是多少?列综合算式6.(1)300除以15的商加上45,所得的和再乘16,结果是多少?(2)30除2700的商减去12与6的积,差是多少?(3)50减去12与3的商,再乘10,积是多少?(4)24加上3与150的积,再除以2,商是多少?例3.按照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的方框,然后列出综合算式.【分析】(1)先用128加上147求出和,再用求出的和除以25求出商,最后用320乘上求出的商即可.【解答】解:(1)128+147=275 275÷25=11 11×320=3520综合算式:(128+147)÷25×320练习:1.按照顺序计算,把答案填在方框中,然后在下面的横线上列出综合算式.2.按照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的□,然后列出综合算式.二、解决问题(租车、归一、四则)例3.小车:每辆120元,限乘客12人;大车:每辆160元,限乘客18人。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测试卷班级: 姓名:一、细心审题算一算。
(8+15+7,共30分) 1.直接写出得数。
24-0= 60×50= 6+4×0= 40+24÷8= 280÷70= 0×(4-4)= 0÷(49+49)= 10×10÷10×10= 2.脱式计算。
25×16-768÷16 23×(102+158)÷13 15×(260-120÷15)48×[308÷(31-17)] 864÷[18×(144÷36)]3.根据下面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1)108+162=270 270÷18=15 15×11=165综合算式:综合算式:二、认真思考填-填。
(第7,9每题3分,第8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1.20+20+20+20+20=( )×( ),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 )法 计算比较简便。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156,其中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因数是多少?列式是 ( )。
3.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除法是( )的逆运算。
4.右图是小西计算的过程,验算方法①所运用的数量关系是( );验算方法②所运用的数量关系是( )。
5.在○里填上“>”“<”或“=”。
35+0○0×35 0÷76○760-0 275-275○275×0 36+124+0○(36+124)×00×80÷16○0×80+166.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00-( )=87 ( )×11=165 210÷( )=15 ( )÷50=16…20 ( )×18-108=07.不计算,直接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的( )里画“√”。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精品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1)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例3)。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整数四则运算已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每种运算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学习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让学生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整理概括能力。
(2)四则混合运算(例4)。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打好基础。
(3)解决问题(例5)。
这部分内容是用两、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领悟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地位与作用: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
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四、单元教学难点:1.减法、除法的意义;2.合理、灵活、正确地计算与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
五、课时安排:建议用6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完成P3“做一做”,P4“练习一”第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导学
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一、学习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二、学习目标
1.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重点难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四、预习学案
1.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2.观察这两道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2+6×(12-4)(2)42+6×12-4
(1)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两题的计算结果呢?
(2)先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它们的运算顺序相同吗?
(3)它们的计算结果为什么不同?
(4)如果在一个算式里含有小括号,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五、导学案
1.讨论每题两个式子的不同。
2.小组内交流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3.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为什么在含有括号的题目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4.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5.小组内总结交流: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小结: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六、课堂检测
1. 35+8×(15-8)35+8×15-8的计算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2. 240÷(20-5)(37-15)×(8+14)
3.学校食堂买来大米850千克,运了3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
七、作业:见作业库
八、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42+6×(12—4)(2)
42+6×12—4=42+6×8 =42+72—4 =42+48 =114—4
=90 =110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反思:因为四则运算学生学得认真,所以对于含有小括号的运算并不陌生,归纳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也较容易。
因此这节课很轻松就完成了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