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姜夔词风“请空”、吴文英词风“绵密”的理解
南宋词坛的豪放婉约之争系列(二)姜派

南宋词坛的豪放婉约之争系列(二)姜派南宋词坛的豪放婉约之争系列(二)——姜派上一期我们大致地了解了一下辛派词人,这一期我们来讲讲南宋时与辛派对峙的另一座词坛高峰——姜派。
姜派又称“格律词派”或“骚雅词派”,他们在词的艺术技巧上下功夫,刻意求工,重视声律,讲究辞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姜派的代表人物:姜派先驱——周邦彦周邦彦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他身处柳永和苏轼之后,其时,婉约词和豪放词已盛行词坛。
他既不满于柳永婉约词的柔靡和俚俗,又对苏轼豪放词的粗率和违律心存芥蒂,因此另立门户,别开蹊径,刻苦钻研,使词的创作走上了新路。
他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兼收并蓄,博采婉约词和豪放词之所长,又摒弃它们的弊端,引导词的创作逐步走上富艳精工的道路。
他的词虽说在题材和情感内涵方面没有提供更多的新东西,但在艺术形式、技巧方面都堪称北宋词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为后人提供了许多经验,成为“姜派”的先驱。
代表作:柳阴直。
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
谁识。
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
望人在天北。
凄恻。
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周邦彦《兰陵王·柳》姜派领袖——姜夔姜夔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他的词境独创一格,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
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侧向思维,写情状物,不是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侧面着笔,虚处传神。
作为一个飘泊江湖的清雅高士,姜夔词的题材并无大的拓展。
其词的内容主要是描述个人生活,抒发身世寥落之感和相思别离之情,体现出作者孤芳自赏的雅士风度、飘然不群的清高个性。
有些作品也流露出家国之恨、黍离之悲,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爱国精神。
姜夔词作为雅词之典范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姜夔词作为雅词之典范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姜夔词创造性地将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融合在一起,以其清刚雅正、冲澹秀洁的风格,一洗流行一时的纤盩靡丽风气,为雅词的创作树立了典范,开拓了词史上一种新的审美范式。
同时,也对其后的词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词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作家在文学史上地位的高低和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其作品的审美内涵及其作品在多大程度上蕴含了新的审美要素,在多大程度上开拓了文学发展的空间。
姜夔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当时和后代产生了广泛影响,这一方面是因为其词为雅词的创作树立了典范,开拓了词史上一种新的审美范式。
另一方面,其自身作为江湖清客,以诗词干谒求取生活之资的方式为文人在仕隐之外寻求另一条生活道路做出了榜样,从而为诗词创作走向职业化创造了可能。
一“雅”本是中国古代美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最早应源于先秦儒家关于音乐的评论,《论语·阳货》中即有孔子之言“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在宋代以前,“雅”已作为审美观念和文学批评术语,流行于音乐及文学领域。
而词作为一种新体裁,它最初本是配合当时流行音乐(俗乐)演唱的歌词,是供人们于酒宴歌席上娱乐消遣的,其内容多为男女恋情、离愁别恨,同时,它又因为具有俚俗的色彩而被视为与严肃的“雅”文学相区别的一种体裁。
所以,“倚声填词”往往被视为“小道”而难登文学的大雅之堂。
至北宋范仲淹、王安石,特别是苏轼出现于词坛之后,词的表现内容开始拓展,同时,词出现由抒情向“言志”转化的趋向,进一步文人化,即以词来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志趣怀抱、身世感慨,而文人士大夫由于受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大多崇雅。
因而宋代词的创作出现了雅化的倾向,这种倾向在柳永、晏殊、张先等人的作品中已初露端倪,至苏轼“以诗为词”更在雅化的路上迈了一大步。
到南宋,这种崇雅风气更呈现出大盛局面。
南宋王朝偏安江南,江南山清水秀,四季风景宜人,因而,统治者们在此纵情声色、挥霍享乐,文人的湖山游赏之风也大为盛行。
论“清空骚雅”在姜夔词中的呈现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第20卷第2期2020年2月Vol. 20 No. 2Feb. 2020文章编号:2096-3874(2020)02 -0117 -06论“清空骚雅”在姜夔词中的呈现赵娅楠(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0)摘要:姜夔词被后人称为“白石体”,具有“不惟清空,又且骚雅”的艺术特色。
其“清空” 的审美风格在词中主要表现为意象的清冷及意境的清旷;其“骚雅”的审美风格在词中则主要表 现为咏物词皆有所寄托及用事的委婉含蓄。
姜夔的“清空骚雅”为宋代词体风格注入新的美学思想,不仅迥异于前人,更对后世词的创作影响深远。
关键词:姜夔;清空;骚雅中图分类号:1222.8 文献标识码:A姜夔,字尧章,一字石帚,别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是南宋时期“于美成外独树 一帜”⑷的词作名家。
其“夔”字指的是虞舜的乐官夔,单从名字上可以看出来他的家庭是非常崇 古的,这种家庭观念对姜夔的思想有着或深或浅 的影响。
又因其词名为《白石道人歌曲》,历代刻本多以《白石词》为名,因此后人多道他为“姜白石”。
姜夔精通音律,艺文博通,诗词皆善,尤善填 词及自度新曲,备受时人推崇。
姜夔善移诗法入词,其词的创作风格能自成一格,被称之为“清空 骚雅”。
对此,夏承悉先生指出姜夔:“以江西诗硬瘦之笔救周邦彦的软媚,又以晚唐诗的绵邈风神 救苏辛派的粗犷流弊。
”⑵姜夔词的独特风格,在宋末词坛上独树一帜。
一、“清空骚雅”之释义张炎在《词源》中首次提出姜夔词“清空骚雅” 的词风:“词要清空,不要质实。
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迹 ……”⑶《说文•水部》云:“澈,清也”,指河水清透见底。
禅宗则认为,“空”是梵我相依的一种自 在状态。
后人对“清空”的概念有着各自的见解: 如清代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曰:“清者,不染尘 埃之谓,空者,不著色相之谓,清则丽,空则灵,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人间词话》评析转(5)

《人间词话》评析——转(5)《人间词话》评析——转(5)《人间词话》是一部文学评论,自出版后就可谓读书人的必读书,极受学术界重视。
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历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
作者王国维更是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界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41卷上手定稿写情、写景之不隔【原文】“生年不满百,常怀干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①,“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②,写情如此,方为不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③,“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④,写景如此,方为不隔。
【注释】①“生年”四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第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②“服食”四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第十三:“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③“采菊”四句:出自东晋诗人陶潜《饮酒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④“天似”五句:出于北朝诗人斛律金《敕勒歌》:“敕勒川,阴川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像这样,才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像这样,才为不隔。
【评析】此则是对“隔与不隔”说的补充。
因为此前言及隔与不隔,侧重在写景或咏物方面,此则将重点转移到写情方面。
“清空”二字最能体现0词的艺术风格

“清空”二字最能体现0词的艺术风格词分豪放、婉约两派,然到了南宋,又多出“清空”一派。
这极大的丰富了词创作的空间和风格。
南宋江湖词派的清空骚雅来源于姜夔。
而姜夔的清空、骚雅分别源于苏轼、辛弃疾。
苏辛都是无意为词的,他们的清空、骚雅都是通过诗歌化的途径实现的。
姜夔在引诗济词方面和苏辛是相同的,但他有意为词,将词的音律、创作风格和审美理想纳入一定的法度之中,将原来并无必然联系的清空、骚雅联成一体,形成一种新的词风。
南宋江湖词派理论和创作就是阐释和普及这种清空骚雅词风的。
故姜夔被《宋词通论》许为“南宋唯一的开山大师”。
而后来词坛大家张炎对姜夔及其清空词推崇备至。
在其《词源》言道;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此清空质实之说。
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一萼红》,《琵琶仙》,《探春》,《八归》,《淡黄柳》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张炎本人早年词学周邦彦,又深受姜夔词风的影响,注重格律、形式技巧,其词作音律协洽,句琢字炼,雅丽清畅。
《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词“苍凉激楚,即景抒情,备写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翦红刻翠为工。
至其研究声律,尤得神解,以之接武姜夔、居然后劲”。
可见其词风与姜白石是一脉相承。
后世也“姜张”并论。
所以张炎本人对“清空”的推崇也不奇怪了。
清空词的出现兴起笔者认为有其这几方面原因。
一.南宋特殊的社会环境。
北方异族占领广大北方疆土。
南方士子身怀国仇家恨,随着政局更加动乱,这种忧患逐渐变为更深沉的感伤情怀。
此时虽然还有辛弃疾、陆游、陈亮、刘过等人的那种慷慨悲壮之风,但如姜夔等文士在创作上已逐渐抛弃这种豪放风格。
至于北宋时雕栏画栋式的那种婉约绮丽的艳词更少了。
清空这一新的风格自然应时而生。
到张炎时,南宋朝廷更是朝不保夕,文人在那极度忧患的环境中逐渐转向追求“清空”那种飘渺空灵的境界。
姜夔《扬州慢》中的“清空”

2013-10治学之法姜夔《扬州慢》中的“清空”文/李久恒姜夔(约1151-约1221),字尧章,鄱阳人(今江西波阳人)。
自幼随父宦居汉阳二十余年,后卜居白石洞下,友人称其“白石道人”。
姜夔政治失意,终生布衣,作为清客文人,羁旅天涯,过着漂泊困顿的生活。
他一生历经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个朝代,在这个离乱之后的偏安王朝,半壁江山带给他触目惊心的家国之恨,虽然他有为国出力的抱负,有出类拔萃的文学才能,生性清高,但流落江湖,不能为国家尽其力,从而愁苦难言。
由此可以看出,姜夔是时代造就的一个“奇妙的矛盾结合体”。
其词作大都有一种“清空”的气象。
何为“清空”,清人沈祥龙说:“清者,不染尘埃之谓;空者,不着色相之谓”,刘熙载也言:“词之大要,不外厚而清,厚,色诸所有;清,空诸所有也”。
从中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清空”,一要意象明朗,二要意境空灵,如同吴调公先生所说:“清空是一种经过艺术陶冶,在题材概况上淘尽渣滓,从而表现为澄净精纯,在意境铸造上突出诗人的冲淡襟怀,从而表现为朴素自然的艺术特色”“清空的思想基础,首先应该具有高超洒脱的情趣”。
或者说成是“用清丽淡雅的词句构成一种清幽的意境来寄托落寞孤寂的心情”。
通过所引资料我们可以得出一点共识,那就是无论将“清空”说成是“野云孤飞”“澄净精纯”“朴素自然”,还是“高超洒脱”“清丽淡雅”“清幽孤寂”等都离不开“意”与“色”,即意境的选择和色的调配上,这具体表现在:白石词在意境的组合方式上给人一种“灵空”之感,主要体现在对“虚”的把握上。
其词中多用景物、事件、典故虚写他的主观感受,然而通过“虚”的手法所体现的“体”仍然是客观存在的,正如赵晓岚所言,姜词“在虚处连接了景象事物的神理,在实处却略去了形貌的粘连走向”。
如,著名词作《扬州慢》。
序: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第十章姜夔与宋末词坛

解连环·孤雁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 顾影、却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 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 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 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杜牧《赠别》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 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 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扬州慢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宋 高宗时,金人曾两度发动大规模南侵,扬州 两次遭到严重破坏。十五年之后,当词人经 过扬州,眼见扬州被金兵焚掠一空的凄凉惨 景,词人感叹今昔,追怀丧乱,写下这首作 品。 词中通过种种荒凉景象的铺叙,以昔日的繁 华与今日的残破相比,展示出金人入侵给扬 州带来的巨大灾难,表现词人忧国伤时之心, 是姜词中反映现实较为深刻的作品。
复 习 题 1、姜夔词的艺术特点主要有哪些表现?举例 说明。 2、《扬州慢· 淮左名都》一词是怎样描写扬 州城的?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吴文英词的艺术特点主要有哪些表现?举 例说明。 4、张炎在词学理论上有何主张?
代表作品: 《八声甘州· 灵岩陪庾幕诸公游》、《风
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莺啼序· 残 寒正欺病酒》等.
八声甘州 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厓云 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 花腥。时靸(sǎ)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 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 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 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1、通过怀古,抒发历史沧桑之感,寓有伤时之意; 2、作者改变正常的思维方式,将常人眼中的实景化 为虚幻,将常人眼中的虚幻化为实景,通过奇特的 艺术想象和跳跃的结构,创造出如梦如幻的艺术境 界。 3、语言生新奇异,极具表现力。
姜夔词的风格

姜夔词的风格姜夔(约公元1155年-约公元1221年),字茂叔,号东篱,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词人。
他的词作以豪放自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
姜夔的词风格独特,具有明显的个性特点和艺术风格。
1. 豪放自然姜夔的词作以豪放自然为主要特点。
他不拘泥于古典文学传统,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使其词作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现实感和亲切感。
他能够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深刻而真实的情感,给人以直击心灵的感觉。
例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写道: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首词通过对天上牵牛织女相会之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爱情之美妙与伟大。
姜夔运用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比喻,使词作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情怀。
2. 情感真挚姜夔的词作情感真挚,能够深入人心。
他通过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出对生活、对人民、对国家的深深思念和关怀。
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描绘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震撼。
例如《长相思·一重山》中写道: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这首词以简洁而直接的方式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姜夔通过描绘山水之间的距离与孤寂,表达了作者内心深深地牵挂与思念之情。
3. 意境深远姜夔的词作意境深远,常常通过景物描写、比喻和象征手法来塑造丰富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
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衬托人物情感,使其词作更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例如《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词通过对秋夕夜晚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深秋的凉意和宁静。
姜夔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恬静而富有诗意的意境之中。
总而言之,姜夔的词作风格独特,以豪放自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为主要特点。
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还反映出了社会背景和时代风貌。
姜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俱下”旌旗乱舞和乱云翻滚的气势甚是强大;
其次描写仙姥出行的排场,全词姜夔未描写
仙姥形象但却令人可得知其华贵优雅的一面;
再者描绘仙姥归去,“闻佩环”夜已深,仙 人也离去,但仿佛还能听到远远处的环佩余 音令人意犹未尽。
吴文英词风
吴文英交游甚广,一生虽说没有入仕从官,但其绝唱动 容的词作常为人流传,坐在江浙一带颇有名声,以《梦 窗词》词集为甚,被誉为是仅次南宋词人辛弃疾之人, 其词多有惆怅、恋情、感时伤怀之情。
风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 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 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
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
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此词表现暮春怀人之情,上片写伤春怀
人的愁思,下片写伤春怀人的痴想。全 词风格质朴淡雅,不事雕琢、不用典故, 不论写景写情、写现实写回忆,都委婉 细腻,情真意切。
姜夔吴文英同为南宋著名词人,两人的
生活年代也相似同为南宋后期,姜夔和
吴文英的词风也类似,均为婉约派词人。
两人的政治抱负很高远,但都终身未及
第,游离于权贵和豪门之间,甚是卑微
就姜夔和吴文英在文学上的造诣曾被词学专家比作“李杜”,称 叹其二人之词生动且情深,节奏一快一慢、结构一疏以咏物言情为主,措辞高雅、
《满江红》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旌旗 与、乱云俱下,依约前山。命驾群龙 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向夜深、 风定悄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奠淮右,阻江南。 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应笑英雄无 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又怎知、人 在小江楼,帘影间。
全篇词的开端便描绘着巢湖奇幻的自然风光, 先是为仙姥出行渲染了气氛“旌旗与、乱云
对姜夔词风“清 空”、吴文英词 风“绵密”的理 解 5B1466
韩鹏飞 霍辰畅 周仕强
姜夔词风
• 姜夔词作常被形容为清空高洁,具 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而且他词的清 空并不是传统婉约派的柔软棉丽, 也不是豪放派的粗犷狂野,而是介 于两者之间,不是以表达豁达的清 空,而是对飘忽的心境的扑捉,颇 有一丝刚劲俊朗的杰气。
音律响亮、造句新奇、格律严谨,虽同为婉约派词人但各有特点。
姜夔吴文英的词风虽有共性也有差异性,两人的艺术境界分别被
称为是姜夔的清幽空灵和吴文英的奇丽凄迷,而艺术风格则是姜 夔的空灵闲远和吴文英的裱挚绵丽。